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天津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2分)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我是个鄂温克女人。我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
我是个不擅长说故事的女人,但在这个时刻,听着刷刷的雨声,看着跳动的火光,我特别想跟谁说说话。安草儿自己不爱说话,也不爱听别人说话。那么就让雨和火来听我的故事吧,我知道这对冤家跟人一样,也长着耳朵呢。
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疲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椅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我们这个乌力楞只剩下我和我的孙子安草儿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时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以往我们也下山,早些年去乌启罗夫,近年来到激流乡,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东西,然后再回到山上。但这次他们下山却是彻底离开大山了。他们去的那个地方叫布苏,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顶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驯鹿从此将被圈养起来。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镇平坦的小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浙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两年前,达吉亚娜①召集乌力楞的人,让大家对下山做出表决。她发给每人一块白色的裁成方形的桦树皮,同意的就把它放到妮浩②遗留下来的神鼓上。神鼓很快就被桦树皮覆盖了,好像老天对着它下了场鹅毛大雪。我是最后一个起身的,不过我不像其他人一样走向神鼓,而是火塘,我把桦树皮投到那里了。它很快就在金色的燃烧中化为灰烬。我走出希楞柱③的时候,听见了达吉亚娜的哭声。
安草儿不像别人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上,而是在走出希楞柱时,顺手撒开,就好像一只飞翔的鸟,不经意间遗落下的一片羽毛。谁都知道,他不明白大家在让他做什么事情,他只是想早点把桦树皮打发掉,好出去做他的活计。安草儿喜欢干活,那天有一只驯鹿的眼晴被黄蜂白蜇肿了,那时他的心里只有驯鹿的那只眼睛。
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听说我投了反对票时,特意上山来做我的工作。我为他唱了一首歌,那是流传在我们氏族的葬熊的神歌:
熊祖母啊,
你倒下了。
就美美地唾吧。吃你的肉的,
是那些黑色的乌鸦。
我们把你的眼晴,
虔诚地放在树间,
就像摆放一盏神灯!
营地虽然只有我和安草儿了,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个人了,也不会觉得孤单的。
我坐在狍皮褥子上,守着火塘喝茶。以往我们搬迁的时候,总要带着火种。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却把火种丢在这里了。没有火的日子,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为他们难过和担心。但他们告诉我,布苏的每座房子里都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可我想布苏的火不是在森林中用火镰对着石头打磨出来的,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那样的火又怎么能让人的心和眼睛明亮呢!我守着的这团火,跟我一样老了。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来没有让它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安草儿进来了,他又往火上添了几块柴火。这团母亲送我的火虽然年龄苍老了,但它的面容却依然那么活泼、青春。
我走出希楞柱。混合着植物清香气息的湿润的空气,使我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喷嚏打得十分畅快,疲乏一扫而空。月亮升起来了,不过月亮不是圆的,是半轮,它莹白如玉。它微微弯着身子,就像一只喝水的小鹿。月亮下面,是通往山外的路,我满怀忧伤地看着那条路。安草儿走了过来,跟我一起看着那条路。那上面卡车留下的车辙在我眼里就像一道道的伤痕。忽然,那条路的尽头闪现出一团模糊的灰白的影子,跟着,我听见了隐隐约约的鹿铃声,那团灰白的影子离我们的营地越来越近。安草儿惊叫道,木库莲④回来了!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鹿钤声听起来越来越清脆了。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时,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
(节选自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删改)
[注]①达吉亚娜,老人的女儿。②妮浩:鄂温克族萨满教女巫,她每次跳神拯救他人生命时,就会以孩子生命为代价。③希楞柱,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④木库莲,一头白色驯鹿。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认为这是因为雨和雪也跟老人一样,慢慢老了,所以,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
B.“安草儿不像别人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上”说明他从没把这件事当作一件重大的事来做选择。他纯真善良,真心喜爱大山里的生活,真诚关心驯鹿。
C.老人为古书记唱的那首葬熊的神歌里,有对熊的感恩与谢罪,也有对能的虔敬与推崇,这是图腾崇拜观念的一种体现。
D.通过老人的讲述,我们可以感受到鄂温克人在与现代文明抗争的历程中显示出的坚韧、悲悯与无奈。
2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三段中说“我等来的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用比喻的方式揭示出现代文明在经济大发展背景下涌入鄂温克族给其带来的巨大冲击。
B.第五段中老人用一组排比,说自己离开大山,会眼瞎,会耳聋,会不能喘气,既表述了她坚守大山的决心,也说明老人与外面世界脱节,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生活。
C.老人在述说中多处用对比来表述内心的悲怆,譬如:以往的下山有去有回,这次的下山有去无回;山上的火让人心眼明亮,布苏的火却没有生命与灵魂。
D.结尾处的木库莲在月夜中回归,地上的白色驯鹿与天上的淡白月亮浑然一体,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场景纯粹温馨,折射的是悲悯的情怀。
21.小说特意选用一个90岁的老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可谓匠心独具,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小说原文中,迟子建借老人之口说“这是一个我满意的苍凉的自述”,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中“苍凉”的意蕴。(4分)
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郑瑾牺牲
杨沫
道静这一夜再也不能睡着觉。她的伤处使她痛苦:腿上铁箸烧伤的地方已经溃烂化脓,浑身的骨头像捣碎了似的。她想到敌人虽然没有再审问她,可是她应当准备着——准备在法庭上和敌人斗争。
“小林,你还没有睡着觉?”后半夜了,窗外透进朦胧的月光,郑瑾听见了道静沉重的呼吸,知道她还没有睡着。
“郑姐姐,我在想,如果反动派再审问我,我该怎么回答?你告诉我,我没有经验。”
“有什么证据落在他们手里吗?你和组织上的人有什么关系吗?——如果相信我,就说实话。”
在这个全身都充满了党性的老同志面前,道静坚决相信了自己的观察,坦率地说:"我和别的党员没有关系,也没有证据落在他们手里。”
“看样子他们对你和小俞并不怎么太注意,以后也许能够放出去。所以你,你必须一口咬住是群众。如果再受刑那就还要咬牙忍住……你的伤很重,他们大概不会再动刑的。不过,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向敌人屈服,你要相信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郑瑾一口气讲了这些话,累得喘息起来,一阵窒息似的咳嗽,使她痛苦得许久讲不出话。
“郑瑾同志,”道静拉住她瘦削柔软的手,声音颤抖着,“我一定向你学习,斗争到最后一口气。如果我死了我也要求党——追认我……”
“我真高兴,亲爱的同志!”黑沉沉的深夜里,当郑瑾热烈地握住道静的双手时,道静的心突然被这种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感动了,不能自抑地流下了眼泪!
“小林,我应当告诉你,”沉了沉,郑瑾又说话了,她的声音仍然是又温柔又平静,“从上次过了堂,我就明白,他们不会再让我活多久了……他们认为我是从中央调来的党员,所以我准备着……”
道静惊呆了,猛然像吧人把心摘去似的,她用力抓住郑瑾的手,呼吸急促地说:“郑姐姐,你说什么?……”
俞淑秀也醒来了。她迷迷糊糊地听到了郑瑾后面的话,吃惊地喊道:“郑姐姐,你说的是什么?”
“没什么。”郑瑾小心地说,“我和林道静都睡不着,正闲聊。小林,你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好像尼姑的法号。”
“我父亲信佛,他想出家又舍不得姨太太。所以……”道静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所以给我取了这么个讨厌的名字。”
小俞高兴了,她嘻嘻笑着:“嘿,告诉你们,我又梦见我妈妈啦!”她带着梦中的欢喜喃喃着,“小弟弟也看见了。他们看见我从狱里回了家,都高兴地围住我……”
郑瑾替左边的道静擦拭眼泪,又替右边的小俞拉拉被角,然后静静地说:“天不早了,咱们都睡觉吧。回头卫兵听见又该麻烦了。”
第二天上午,卫兵来提郑瑾去过堂。郑瑾躺在床上说:“等我梳一梳头。”
她慢慢理好了柔长的头发,被抬走了。
时间不大,她又被抬回来。她像疲倦了,躺在板床上有一会儿子没有出声。当她能够再讲话的时候,两个同屋的难友都同时关切地问她:“郑姐姐,他们问你些什么?官司怎么样?”
“没什么。他们问我的病好些没有,不好,也许要替我另换个地方。”
小俞放心了。道静却沉重地忧虑着,但她不能说出来。
整个上午,郑瑾低低地教给她们唱一首监狱的歌子。这个歌子在1930年以后,曾流行在上海、杭州和苏州的监狱里。
“囚徒,时代的囚徒!死的虽然牺牲了,活的依旧在战斗。黄饭和臭菜,蚊蝇和虱蚤,瘦得了我们的肉,瘦不了我们的骨。……”
歌子很长,郑瑾虚弱的身体,只能救给她们这些,她们三个人整个上午过得很愉快。
午后,道静在睡梦中被推醒。郑瑾低声对她说:“林道静同志,请你以后有机会转告党:我真名是林红,去年十月间从上海调来北平工作。不幸叛徒告密,刚刚工作没有多久就被捕了。我没有辱没党,尽我一切力量斗争到最后”林红美丽的大眼睛在薄暗的四房里闪着熠熠耀人的光辉,多么明亮、多么热烈呵。她不像在谈死-在谈她生命中的最后时刻,而仿佛是些令人快乐、令人兴奋和最有意思的事使她激动着。她疲惫地闭着眼睛喘了几口气,忽然又睁开那热情的大眼睛问道静:“林,你保证能够把我的话带给组织吗?”
道静不能再说一句话,她流着泪使劲点着头。
夜晚,临睡觉时,林红脱下穿在身上的一件玫瑰色的毛背心递给道静:“小林,你身体很差,把这件背心穿在身上吧。”她又拿起枕边一把从上海带来的精美的梳子对小俞笑笑:“小妹妹,你喜欢这把梳子吗?我想送给你留做纪念。”
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多么难换的漫漫长夜呵!
夜半时分,铁门开了。林红被用一扇门板抬了出去。临出门口,她在门板上向两个难友伸出手来,虽然握不到她们的手,却频频热情地说:“告别啦,小妹妹们!好好保重!”
门板刚刚抬出囚房,一阵急雨似的声音,猛然激荡在黑暗的监狱的屋顶,激荡在整个监狱的夜空,“打倒反动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
(节选自《青春之歌》,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累得喘息起来,一阵窒息似的咳嗽”的描写,表现了郑瑾此时身体的虚弱,暗示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也能体现出她革命意志的坚定。
B.郑瑾的真名叫林红,遭叛徒告密而被捕,因为林道静和自己同姓,所以对她比较信任。
C.“猛然像叫人把心摘去似的”一句,通过林道静的心理感受,表现了她听到郑说自己可能要牺牲时内心无比的震惊与痛苦之情。
D.郑瑾教给林道静和俞淑秀的监狱的歌子,反映了革命者前仆后继的奋斗精神,揭露了敌人故意以恶劣生活条件逼迫革命者投降的阴谋。
E.小说运用了动作、外貌、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但使用最多的还是对话描写,这种手法还有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7.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8.在小说中设置余淑秀这个人物,有怎样的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四、(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书的梦
孙犁
到市场买东西,也不容易。一要身强体壮,二要心胸宽阔。因为种种原因,我足不入市,已经有很多年了。这当然是因为有人帮忙,去购置那些生活用品。夜晚多梦,在梦里却常常进入市场。在喧嚣拥挤的人群中,我无视一切,直奔那卖书的地方。
远远望去,破旧的书床上好像放着几种旧杂志或旧字帖。顾客稀少,主人态度也很和蔼。但到那里定睛一看,却往往令人失望,毫无所得。
按照弗罗伊德的学说,这种梦境,实际上是幼年或青年时代,残存在大脑皮质上的一种印象的再现。
是的,我梦到的常常是农村的集市景象:在小镇的长街上,有很多卖农具的,卖吃食的,其中偶尔有卖旧书的摊贩。或者,在杂乱放在地下的旧货中间,有几本旧书,它们对我最富有诱惑的力量。
这是因为,在童年时代,常常在集市或庙会上,去光顾那些出售小书的摊贩。他们出卖各种石印的小说、唱本。有时,在戏台附近。
在保定上学的时候,天华市场有两家小书铺,出卖一些新书。在大街上,有一种当时叫做“一折八扣”的廉价书,那是新旧内容的书都有的,印刷当然很劣。
有一回,在紫河套的地摊上,买到一部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是商务印书馆的铅印大字本,花了一圆大洋。这在我是破天荒的慷慨之举,又买了二尺花布,拿到一家裱画铺去做了一个书套。但保定大街上,就有商务印书馆的分馆,到里面买一部这种新书,所费也不过如此,才知道上了当。
后来又在紫河套买了一本大字的夏曾佑撰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就是后来的《中国古代史》),也是商务排印的大字本,共两册。
最后一次紫河套,是一九五二年。我路过保定,远千里同志陪我到“马号”吃了一顿童年时爱吃的小馆,又看了“列国”古迹,然后到紫河套。在一家收旧纸的店铺里,远买了一部石印的《李太白集》。这部书,在远去世后,我在他的夫人于雁军同志那里还看见过。
中学毕业以后,我在北平流浪着。后来,在北平市政府当了一名书记。这个书记,是当时公务人员中最低的职位,专事钞写,是一种雇员,随时可以解职的,每月有二十元薪金。
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旧官场、旧衙门的景象。那地方倒很好,后门正好对着北平图书馆。我正在青年,富于幻想,很不习惯这种职业。我常常到图书馆去看书。到北新桥、西单商场、西四牌楼、宣武门外去连旧书摊。那时买书,是节衣缩食,所购完全是革命的书。我记得买过六期《文学月报》,五期《北斗》杂志,还有其他一些革命文艺期刊,如《奔流》、《萌芽》、《拓荒者》、《世界文化》等。好在科里都是一些混饭吃、不读书的人,也没人过问。
我们办公的地方,是在一个小偏院的西房。这个屋子里最高的职位,是一名办事员,姓贺。他的办公桌摆在靠窗的地方,而且也只有他的桌子上有块玻璃板。我的办公桌放在西墙的角落里,其实那只是一张破旧的板桌,根本不是办公用的,桌子上也没有任何文具,只堆放着一些杂物。
很久我没有事干,也没人分配给我工作。同屋有位姓石的山东人,为人诚实,他告诉我,这种情况并不好,等科长来考勤,对我很不利。他比较老于官场,他说,这是因为朝中无人的缘故。我那时不知此中的利害,还是把书本摆在那里看。
我是由志成中学的体育教师介绍到那里工作的。他是当时北方的体育明星,娶了一位宦门小姐。他的外兄是工务局的局长。所以说,我官职虽小,“来头”还算可以。不到一年,这位局长下台,再加上其他原因,我也就“另候任用”了。
我被免职以后,同事们照例是在东来顺吃一次火锅。和我一同免职的,还有一位家在北平附近的人,脸上有些麻子,忘记了他的姓。他是做外勤的,他的为人和他的破旧自行车上的装备,给人一种商人小贩的印象,失业对他是沉重的打击。走在街上,他悄悄地对我说:
“孙兄,你是公子哥儿吧,怎么你一点也不在乎呀!”
我没有回答。我想说:我的精神支柱是书本,他当然是不能领会的。我所以不在意,是因为这个职位,实在不值得留恋。另外,我只身一人,这里没有家口,实在不行,我还可以回老家喝粥去。
和同事们告别以后,我又一个人去逛西单商场的书摊。渴望已久的,鲁迅先生翻译的《死魂灵》一书,已经陈列在那里了。用同事们带来的最后一次薪金,购置了这本名著,高高兴兴回到公寓去了。
第二天在清晨,扶着这本书,出西直门,路经海淀,到离北平有五六十里路的黑龙潭,去看望在那里山村小学教书的一个朋友。他是我的同乡,又是中学同学。这人为人热情,对于比他年纪小的同乡同学,情谊很深。到他那里,正是深秋时节,黄叶飘落,潭水清冷,我不断想起曾雪芹在这一带著书的情景。住了两天,我又回到了北平。
整理了一下,在北平一年所得的新书旧书,不过一柳条箱,就回到农村,去教小学了。
(有删改)
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引述弗罗伊德学说中关于梦境的解释,表明认同这种解释,从侧面反映了书对于幼年或青年时代的“我”诱惑之大。
B.“这部书,在远去世后,我在他的夫人于雁军同志那里还看见过。”这几句看似闲笔,实则蕴含了对友人深挚的怀念之情。
C.“我”被免职却一点也不在乎,主要是因为这个职位过于低微,薪金微薄,不值得留恋,加之“我”只身一人,没有家庭负担。
D.这篇散文信笔写来,不事雕琢却别具匠心,语言朴实无华而感情质朴真诚,可谓形散神聚,自然浑成,体现出高超的艺术境界。
18.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9.孙犁认为,散文创作要“所见者大,而取材者微”。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7~21题。
看戏侯发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垄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
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
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撅得能拴头驴。
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
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就是西。”
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甭想。”
那一年老张的娘病了,老张到郑州买药,结果,车到许昌才停。几天后等老张把药拿回来,娘已经死了。邻居老周哥,从郑州回来,车到巩县不停,跳车时,一条大腿给摔断了,因没钱医治至今还瘸着。
忽然,小香“哇”地一声哭了。
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哭啥呢?不看戏就不看戏呗?有恁委屈?”
小香止住哭泣,说:“姥爷,我,我想回家。”
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
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
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
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
老张这么一哭,三个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
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姥爷,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
小香说:“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
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老张急忙起来寻找,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县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遇到水井就趴在井口看……
就在老张在巩县疯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
天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道:“姐,我害怕。”嘉康“哇”地一声哭起来。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不怕,小香,咱唱吧。”
“中。”小香哽咽道。
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姐姐也哼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这一段。
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一步一趔趄。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
在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地方。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台上演出的是豫剧《花木兰》:“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妆,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
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
掌声未息,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
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951年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7.原文中出现的下列字词中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不谙(yīn)世事道听途说来垄去脉
B.丈量(liáng)添油加醋此起彼伏
C.捐献扒(pá)火车女扮男妆
D.婆娑混(hún)合物穿云破雾
18.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交代“我”和主人公的关系等,以新闻报道内容结尾,赋予这篇小说很强的纪实性。
B.“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这个细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
C.小说中小玉问姥爷火车去哪里的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际不闲,是为后文写三个孩子沿着铁路去郑州找妈妈做了铺垫和伏笔。
D.提到女儿卖房,老张“没好气”,不知女儿在哪,埋怨女儿“就你中?就你能?”,体现出老张觉悟不如女儿高。
1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三个孩子找妈妈,暗线是常香玉带领剧团四处义演募捐,完成捐献飞机愿望,支援抗美援朝。
B.小说以白话口语为主,又夹杂方言,这样的语言带有地域特色,充满生活气息。祖孙之间的对话,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凸显了浓浓祖孙情。
C.小说中唯一的一段景物描写”天黑漆漆的……冷不丁地怪叫一声”,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有力地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
D.小说结尾一段是补叙,补充交代常香玉卖车卖房,自己在外奔波的原因,丰富了常香玉的形象,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20.老张对女儿的情感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21.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种手法在小说中也多见运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8分)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牛虻(节选)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礼拜三早晨,日出时,他们把牛虻带到院子里。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更明显了,他重重地靠着军曹的胳膊,走得异常困难、痛苦,但他脸上所有的消沉、谦顺都已无影无踪。空寂中把他压垮的幽灵似的恐惧、虚幻世界里的幻象与梦境,都随着产生它们的夜消失了,而一旦太阳光芒四射,敌人出现在面前,他便激起斗志,再也无恐惧可言了。
执行死刑的六个枪手在爬满春藤的墙前站成一排,这墙就是他那天夜晚进行不幸尝试时爬过的布满裂缝正要坍塌的墙壁。士兵们站在一起后,手里握着枪,好不容易抑制住眼泪。他们被叫来杀死牛虻,真是不堪设想的恐怖。他那直刺人心的辩才,他那无休止的狂笑,他那光明磊落、感人肺腑的勇气,曾像太阳的光芒一样在他们死气沉沉的生活中闪耀,而现在,他必须死,死于他们之手,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去熄灭天上的明灯。
在院子里那棵巨大的无花果树下,他的坟墓正在等着他,那是夜里由一些很不情愿的士兵挖的,铁锹上沾上了他们的泪水。他走过时,低下头微笑着看了看那个黑魆魆的坑和坑边打蔫儿的小草,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闻闻那新翻泥土的芳香。
靠近大树,军曹停下来。牛虻带着最欢欣的微笑回头看了看。
“我要站在这儿吗,军曹?”
军曹默默点点头,他喉头哽咽,悔恨自己竟不能说句话来救他的命。统领、他的侄子、为枪手发令的中尉、一个医生和一个牧师已经站在院中了,他们一本正经地往前走着,看到牛虻含笑的眼睛中光芒四射的蔑视,他们都有些局促不安。
“我的孩子,”牧师上前打断他的话,别的人后退了几步,以便单独谈话,“再过几分钟,你就要面对你的创造者了,难道留给你忏悔的这几分钟,你还要用来说这些话吗?我请求你想想,不忏悔就死会让所有的罪孽压在你的头上,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等你站到你的审判者面前,再想忏悔可就来不及了。难道你竟要开着玩笑走到上帝森严的神座前吗?”
“开玩笑吗,牧师大人?我觉得,忏悔这东西只有你们才用得着,轮到我们收拾你们的时候,我们会用大炮来代替这半打破旧的马枪的,那时候,就会真正领教我们是多么能开玩笑的。”
“你还要用大炮?唉,可怜的人,难道你还不明白,你现在正处在可怕的深渊边上吗?”
牛虻回头望了一眼那开着口的坟墓。
“原……原来牧师大人认为,只要把我埋在这儿,就算是把我了结了?也许会用石头压上坟头,免……免得我在‘三天之后’复……复活吧?别害怕,牧师大人!我不会侵犯你们这廉价表演的专利权的,我会和老鼠一样,在你们把我放下去的地方安安静静地躺着。即使这样,我们也还会用大炮的。”
“啊,慈悲的上帝!”牧师喊道,“饶恕这个可怜的人吧!”
“阿门!”中尉低沉地叫了一声,与此同时,上校和他的侄子在自己身上虔诚地划着十字。
显然,再这么坚持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牧师放弃了徒劳的尝试,没有再拖延,简短的准备就这样完成了。牛虻自己走到指定的位置,只转过身看了一会儿红黄交融的灿烂朝霞。他重复了不要蒙眼的要求,他那挑战的神情,逼得上校只得勉强表示同意。他们双方都忘记了,这么做会使士兵们十分难受。
牛虻面对他们,微笑着站好,枪在士兵们的手中不住地抖动着。
“我完全准备好了。”他说。
中尉向前走一步,因激动而有点儿颤抖,他以前从来没有发布过执行死刑的口令。
“预备——瞄准——放!”
牛虻踉跄了一下,很快恢复了平衡。一颗子弹射偏了,只擦破了他的脸皮,血淌到洁白的领结上,另一颗子弹打在膝上面一点儿。硝烟散去,士兵们看到牛虻在那儿微笑着站得好好的,正用残缺不全的手在擦脸上的血。
“枪法太糟糕了,伙计们!”他说,清晰的声音传入呆呆发愣的可怜的士兵们的耳朵里,“再来一次!”
士兵们不由得呻吟颤抖起来。开枪时,他们每个人都瞄向了一边,暗中希望那致命的一枪出自他人之手,而现在牛虻还站在那里,冲着他们微笑。他们枪口朝下,神情沮丧地听着军官们粗暴的咒骂与责备,一边还呆呆地、惊恐地看着那个被他们开枪射杀但不知道怎么还没有死的人。
统领在士兵脸前晃着拳头,粗暴地嚷着要他们立正,举枪。他也同士兵们一样,不敢看一眼那个可怕的人形站着,不肯倒下。牛虻跟他说话时,他被那嘲笑的声调吓了一大跳,打了个冷战。
“上校,你今天带来的士兵真是糟糕透了!来,看看我是不是能更好地调理他们。现在,士兵们,把手里的东西抬高点儿,靠左一点儿!唉呀,伙计,你们手里拿的是枪,不是煎锅!——都对准了吗?好了!预备——瞄准——”
“放!”上校向前惊跳了一步叫道。这个人竟自己下令枪毙自己,这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又是一阵乱七八糟的枪响,那排士兵竟乱作一团,簌簌发抖。他们眼睛发狂,直愣愣地向前看着。一个士兵甚至没能开枪,他只是把枪扔到一边,蹲下去,低声呻吟着说:“我不能——我不能!”
硝烟很快散去,飘入早晨的阳光之中。他们看到牛虻已经倒下,同时也看到,他仍然没死。在最初的一刹那间,士兵们与军官们僵直地站着,如同变成了石头人。忽然,医生和上校都惊叫一声向前冲去,他们看到牛虻吃力地用一个膝盖支撑着身体,依然在对士兵们发笑。
“又射偏了!再试一次——看一看,小伙子们——你们能否——”他的身体突然摆动了一下,歪倒在草地上。
“他死了吗?”上校低声问。医生跪倒在地,一只手摸摸那血淋淋的衬衫,软弱无力地回答:“我想是的——感谢上帝!”
(选自《牛虻》北方文艺出版社)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一旦太阳光芒四射”这句描写既点明时间,也引发了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
B.牛虻的“光芒四射”与统领等人的“局促不安”对比,突出了牛虻的光辉形象。
C.小说设置牛虻与牧师对话的情节,是为了表现牧师的仁慈,宣扬宗教的温煦之力。
D.罗素说《牛虻》是一部“最激动人心的小说”,牛虻就义就足够让人激动、震撼。
E.节选的小说文本,主要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述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处细节描写的句子。(4分)
18.开头处写牛虻在夜里有过“消沉、恐惧、幻象”等,这是否有损牛虻的形象?(3分)
19.小说描写士兵枪杀牛虻时的表现对塑造牛虻有什么作用?请你进行简析。(4分)
20.文学作品总是隐含着的丰富情感,我们在分析归纳这些情感的时候,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请仿照示例对文本内容梳理分析,完成思维导图。(6分)
角度情感
一对牛虻身上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钦佩与赞扬
二
三
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天津市河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2分)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我是个鄂温克女人。我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
我是个不擅长说故事的女人,但在这个时刻,听着刷刷的雨声,看着跳动的火光,我特别想跟谁说说话。安草儿自己不爱说话,也不爱听别人说话。那么就让雨和火来听我的故事吧,我知道这对冤家跟人一样,也长着耳朵呢。
如今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它们就像我身下的已被磨得脱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浓密的绒毛都随风而逝了,留下的是岁月的累累疲痕。坐在这样的褥子上,我就像守着一片碱场的猎手,可我等来的不是那些竖着美丽椅角的鹿,而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
我们这个乌力楞只剩下我和我的孙子安草儿了,其他人都在早晨时乘着卡车,带着家当和驯鹿下山了。以往我们也下山,早些年去乌启罗夫,近年来到激流乡,用鹿茸和皮张换来酒、盐、肥皂、糖和茶等东西,然后再回到山上。但这次他们下山却是彻底离开大山了。他们去的那个地方叫布苏,是个大城镇,靠着山,山下建了很多白墙红顶的房子,那就是他们定居的住所。山脚下还有一排鹿圈,用铁丝网拦起,驯鹿从此将被圈养起来。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镇平坦的小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浙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
两年前,达吉亚娜①召集乌力楞的人,让大家对下山做出表决。她发给每人一块白色的裁成方形的桦树皮,同意的就把它放到妮浩②遗留下来的神鼓上。神鼓很快就被桦树皮覆盖了,好像老天对着它下了场鹅毛大雪。我是最后一个起身的,不过我不像其他人一样走向神鼓,而是火塘,我把桦树皮投到那里了。它很快就在金色的燃烧中化为灰烬。我走出希楞柱③的时候,听见了达吉亚娜的哭声。
安草儿不像别人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上,而是在走出希楞柱时,顺手撒开,就好像一只飞翔的鸟,不经意间遗落下的一片羽毛。谁都知道,他不明白大家在让他做什么事情,他只是想早点把桦树皮打发掉,好出去做他的活计。安草儿喜欢干活,那天有一只驯鹿的眼晴被黄蜂白蜇肿了,那时他的心里只有驯鹿的那只眼睛。
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听说我投了反对票时,特意上山来做我的工作。我为他唱了一首歌,那是流传在我们氏族的葬熊的神歌:
熊祖母啊,
你倒下了。
就美美地唾吧。吃你的肉的,
是那些黑色的乌鸦。
我们把你的眼晴,
虔诚地放在树间,
就像摆放一盏神灯!
营地虽然只有我和安草儿了,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只要我活在山里,哪怕是最后的一个人了,也不会觉得孤单的。
我坐在狍皮褥子上,守着火塘喝茶。以往我们搬迁的时候,总要带着火种。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却把火种丢在这里了。没有火的日子,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为他们难过和担心。但他们告诉我,布苏的每座房子里都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种了。可我想布苏的火不是在森林中用火镰对着石头打磨出来的,布苏的火里没有阳光和月光,那样的火又怎么能让人的心和眼睛明亮呢!我守着的这团火,跟我一样老了。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来没有让它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安草儿进来了,他又往火上添了几块柴火。这团母亲送我的火虽然年龄苍老了,但它的面容却依然那么活泼、青春。
我走出希楞柱。混合着植物清香气息的湿润的空气,使我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喷嚏打得十分畅快,疲乏一扫而空。月亮升起来了,不过月亮不是圆的,是半轮,它莹白如玉。它微微弯着身子,就像一只喝水的小鹿。月亮下面,是通往山外的路,我满怀忧伤地看着那条路。安草儿走了过来,跟我一起看着那条路。那上面卡车留下的车辙在我眼里就像一道道的伤痕。忽然,那条路的尽头闪现出一团模糊的灰白的影子,跟着,我听见了隐隐约约的鹿铃声,那团灰白的影子离我们的营地越来越近。安草儿惊叫道,木库莲④回来了!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鹿钤声听起来越来越清脆了。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时,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
(节选自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删改)
[注]①达吉亚娜,老人的女儿。②妮浩:鄂温克族萨满教女巫,她每次跳神拯救他人生命时,就会以孩子生命为代价。③希楞柱,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④木库莲,一头白色驯鹿。
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认为这是因为雨和雪也跟老人一样,慢慢老了,所以,夏季的雨越来越稀疏,冬季的雪也逐年稀薄了。
B.“安草儿不像别人把桦树皮恭恭敬敬地摆在神鼓上”说明他从没把这件事当作一件重大的事来做选择。他纯真善良,真心喜爱大山里的生活,真诚关心驯鹿。
C.老人为古书记唱的那首葬熊的神歌里,有对熊的感恩与谢罪,也有对能的虔敬与推崇,这是图腾崇拜观念的一种体现。
D.通过老人的讲述,我们可以感受到鄂温克人在与现代文明抗争的历程中显示出的坚韧、悲悯与无奈。
2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三段中说“我等来的是裹挟着沙尘的狂风”,用比喻的方式揭示出现代文明在经济大发展背景下涌入鄂温克族给其带来的巨大冲击。
B.第五段中老人用一组排比,说自己离开大山,会眼瞎,会耳聋,会不能喘气,既表述了她坚守大山的决心,也说明老人与外面世界脱节,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生活。
C.老人在述说中多处用对比来表述内心的悲怆,譬如:以往的下山有去有回,这次的下山有去无回;山上的火让人心眼明亮,布苏的火却没有生命与灵魂。
D.结尾处的木库莲在月夜中回归,地上的白色驯鹿与天上的淡白月亮浑然一体,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场景纯粹温馨,折射的是悲悯的情怀。
21.小说特意选用一个90岁的老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可谓匠心独具,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小说原文中,迟子建借老人之口说“这是一个我满意的苍凉的自述”,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中“苍凉”的意蕴。(4分)
19.A.“认为这是因为雨和雪也跟老人一样”错误,“老”强调的是老人与雨和雪相伴的时间久。故解析为A。
20.B“老人与外面世界脱节”错误,第四段说到他们会下山,所以并没有完全与外界脱节;“难以适应新时代的生活”过于绝对。故解析为:B.
21.①让故事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老人的一生,就是整个鄂温克族的缩影。通过老人丰富而漫长的人生经历叙述鄂温克民族的历史演变,以及深厚绵长的民族文化和情感,引发人们对民族以及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2分)②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使人物、事件描写更真实自然,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分)③老人与第一人称组合在一起,借回忆往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营造一种浓重的怀旧氛围,亲切而感伤,奠定了小说的情感基调。(1分)
22.①老人一生平和、包容,充满智慧,但无法改变孤独余生的命运。
②鄂温克部落生存艰难,处于行将消失的境地。
③被安顿在山下的鄂温克族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森林与驯鹿,也必将改变自己的习俗与信仰,从而慢慢失去本民族的文化基因,这无异于一个民族的消亡。
④小说以小见大,借鄂温克这个弱小民族生存抗争的挽歌来引导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关系,抒发了对日渐式微的传统文明的无限眷恋与无比哀痛之情。(4分,每点1分)
天津市河东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郑瑾牺牲
杨沫
道静这一夜再也不能睡着觉。她的伤处使她痛苦:腿上铁箸烧伤的地方已经溃烂化脓,浑身的骨头像捣碎了似的。她想到敌人虽然没有再审问她,可是她应当准备着——准备在法庭上和敌人斗争。
“小林,你还没有睡着觉?”后半夜了,窗外透进朦胧的月光,郑瑾听见了道静沉重的呼吸,知道她还没有睡着。
“郑姐姐,我在想,如果反动派再审问我,我该怎么回答?你告诉我,我没有经验。”
“有什么证据落在他们手里吗?你和组织上的人有什么关系吗?——如果相信我,就说实话。”
在这个全身都充满了党性的老同志面前,道静坚决相信了自己的观察,坦率地说:"我和别的党员没有关系,也没有证据落在他们手里。”
“看样子他们对你和小俞并不怎么太注意,以后也许能够放出去。所以你,你必须一口咬住是群众。如果再受刑那就还要咬牙忍住……你的伤很重,他们大概不会再动刑的。不过,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向敌人屈服,你要相信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郑瑾一口气讲了这些话,累得喘息起来,一阵窒息似的咳嗽,使她痛苦得许久讲不出话。
“郑瑾同志,”道静拉住她瘦削柔软的手,声音颤抖着,“我一定向你学习,斗争到最后一口气。如果我死了我也要求党——追认我……”
“我真高兴,亲爱的同志!”黑沉沉的深夜里,当郑瑾热烈地握住道静的双手时,道静的心突然被这种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感动了,不能自抑地流下了眼泪!
“小林,我应当告诉你,”沉了沉,郑瑾又说话了,她的声音仍然是又温柔又平静,“从上次过了堂,我就明白,他们不会再让我活多久了……他们认为我是从中央调来的党员,所以我准备着……”
道静惊呆了,猛然像吧人把心摘去似的,她用力抓住郑瑾的手,呼吸急促地说:“郑姐姐,你说什么?……”
俞淑秀也醒来了。她迷迷糊糊地听到了郑瑾后面的话,吃惊地喊道:“郑姐姐,你说的是什么?”
“没什么。”郑瑾小心地说,“我和林道静都睡不着,正闲聊。小林,你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好像尼姑的法号。”
“我父亲信佛,他想出家又舍不得姨太太。所以……”道静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所以给我取了这么个讨厌的名字。”
小俞高兴了,她嘻嘻笑着:“嘿,告诉你们,我又梦见我妈妈啦!”她带着梦中的欢喜喃喃着,“小弟弟也看见了。他们看见我从狱里回了家,都高兴地围住我……”
郑瑾替左边的道静擦拭眼泪,又替右边的小俞拉拉被角,然后静静地说:“天不早了,咱们都睡觉吧。回头卫兵听见又该麻烦了。”
第二天上午,卫兵来提郑瑾去过堂。郑瑾躺在床上说:“等我梳一梳头。”
她慢慢理好了柔长的头发,被抬走了。
时间不大,她又被抬回来。她像疲倦了,躺在板床上有一会儿子没有出声。当她能够再讲话的时候,两个同屋的难友都同时关切地问她:“郑姐姐,他们问你些什么?官司怎么样?”
“没什么。他们问我的病好些没有,不好,也许要替我另换个地方。”
小俞放心了。道静却沉重地忧虑着,但她不能说出来。
整个上午,郑瑾低低地教给她们唱一首监狱的歌子。这个歌子在1930年以后,曾流行在上海、杭州和苏州的监狱里。
“囚徒,时代的囚徒!死的虽然牺牲了,活的依旧在战斗。黄饭和臭菜,蚊蝇和虱蚤,瘦得了我们的肉,瘦不了我们的骨。……”
歌子很长,郑瑾虚弱的身体,只能救给她们这些,她们三个人整个上午过得很愉快。
午后,道静在睡梦中被推醒。郑瑾低声对她说:“林道静同志,请你以后有机会转告党:我真名是林红,去年十月间从上海调来北平工作。不幸叛徒告密,刚刚工作没有多久就被捕了。我没有辱没党,尽我一切力量斗争到最后”林红美丽的大眼睛在薄暗的四房里闪着熠熠耀人的光辉,多么明亮、多么热烈呵。她不像在谈死-在谈她生命中的最后时刻,而仿佛是些令人快乐、令人兴奋和最有意思的事使她激动着。她疲惫地闭着眼睛喘了几口气,忽然又睁开那热情的大眼睛问道静:“林,你保证能够把我的话带给组织吗?”
道静不能再说一句话,她流着泪使劲点着头。
夜晚,临睡觉时,林红脱下穿在身上的一件玫瑰色的毛背心递给道静:“小林,你身体很差,把这件背心穿在身上吧。”她又拿起枕边一把从上海带来的精美的梳子对小俞笑笑:“小妹妹,你喜欢这把梳子吗?我想送给你留做纪念。”
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多么难换的漫漫长夜呵!
夜半时分,铁门开了。林红被用一扇门板抬了出去。临出门口,她在门板上向两个难友伸出手来,虽然握不到她们的手,却频频热情地说:“告别啦,小妹妹们!好好保重!”
门板刚刚抬出囚房,一阵急雨似的声音,猛然激荡在黑暗的监狱的屋顶,激荡在整个监狱的夜空,“打倒反动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
(节选自《青春之歌》,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累得喘息起来,一阵窒息似的咳嗽”的描写,表现了郑瑾此时身体的虚弱,暗示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也能体现出她革命意志的坚定。
B.郑瑾的真名叫林红,遭叛徒告密而被捕,因为林道静和自己同姓,所以对她比较信任。
C.“猛然像叫人把心摘去似的”一句,通过林道静的心理感受,表现了她听到郑说自己可能要牺牲时内心无比的震惊与痛苦之情。
D.郑瑾教给林道静和俞淑秀的监狱的歌子,反映了革命者前仆后继的奋斗精神,揭露了敌人故意以恶劣生活条件逼迫革命者投降的阴谋。
E.小说运用了动作、外貌、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但使用最多的还是对话描写,这种手法还有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7.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8.在小说中设置余淑秀这个人物,有怎样的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做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画线部分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部分的含义,并从表述技巧、句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其特色。
(3)本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的鉴赏能力。明了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服务的基本作用: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气氛等。
(1)C.“揭露了敌人故意以恶劣生活条件逼迫革命者投降的阴谋”分析错误。恶劣生活条件并不是敌人逼迫革命者投降的手段。
故选:C。
(2)文中画横线句子“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属于自然景物描写。
这句景物描写,表现了当天的天色黑暗阴沉,暴风雨即将到来,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深层次看,这句景物描写带有象征意义,暗示着当时狱友们面临的沉重压抑的恐怖氛围,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郑瑾即将壮烈牺牲,同时衬托了林道静和俞淑秀两位狱友当时悲伤的心情,对即将失去革命战友、给人信仰和力量的大姐姐的深深伤痛之情。
(3)文段中共有三位女性,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三代人的不同特点和共同品质。
首先,俞淑秀是一个对革命了解不多,对敌人斗争经验不足,甚至存在幻想的小女孩,文章通过写她做梦梦见妈妈和弟弟,展现出她的稚嫩。设置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可以和正在迅速成长的林道静、富有经验的郑瑾一起,显示出革命者成长的三个阶段。每个革命者都是这样在斗争中不断成长、进步,最后成长为成熟的革命同志。
其次,俞淑秀的天真、稚嫩,与林道静和郑瑾的成熟、深沉形成了鲜明对比,三个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一个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丰富了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感人。
再次,情节发展方面看,俞淑秀的情节使故事不那么沉重、单调,如“小俞高兴了,她嘻嘻笑着:‘嘿,告诉你们,我又梦见我妈妈啦!’她带着梦中的欢喜喃喃着,‘小弟弟也看见了。他们看见我从狱里回了家,都高兴地围住我……’”,这是小说中难得的“笑”,难得的温馨美好的画面,增强了革命小说故事的生动性。
最后,从主题上看,俞淑秀这样单纯的女孩子都被抓进监狱,甚至受到严刑拷打,表明敌人是多么丧心病狂。俞淑秀性格中的天真、稚嫩,更反衬和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更见出反动势力的没落。
解析:
(1)C
(2)①运用景物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当天的天色与天气情况,让人如临其境。②带有浓郁的象征色彩,寓示着郑瑾即将壮烈牺牲,同时衬托了林道静和俞淑秀悲伤的心情。
(3)①俞淑秀是一个尚显幼稚的女孩子,设置这样一个人物,可以和正在迅速成长的林道静、富有经验的郑瑾一起,显示出革命者成长的三个阶段。②俞淑秀的天真、稚嫩,与林道静和郑瑾的成熟、深沉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她们个性分明、形象生动。③俞淑秀的存在,使故事情节不单调,趋于丰富生动。④俞淑秀的天真、稚嫩,反衬和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二、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三、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还可以为下文发展做铺垫。
四、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五、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四、(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书的梦
孙犁
到市场买东西,也不容易。一要身强体壮,二要心胸宽阔。因为种种原因,我足不入市,已经有很多年了。这当然是因为有人帮忙,去购置那些生活用品。夜晚多梦,在梦里却常常进入市场。在喧嚣拥挤的人群中,我无视一切,直奔那卖书的地方。
远远望去,破旧的书床上好像放着几种旧杂志或旧字帖。顾客稀少,主人态度也很和蔼。但到那里定睛一看,却往往令人失望,毫无所得。
按照弗罗伊德的学说,这种梦境,实际上是幼年或青年时代,残存在大脑皮质上的一种印象的再现。
是的,我梦到的常常是农村的集市景象:在小镇的长街上,有很多卖农具的,卖吃食的,其中偶尔有卖旧书的摊贩。或者,在杂乱放在地下的旧货中间,有几本旧书,它们对我最富有诱惑的力量。
这是因为,在童年时代,常常在集市或庙会上,去光顾那些出售小书的摊贩。他们出卖各种石印的小说、唱本。有时,在戏台附近。
在保定上学的时候,天华市场有两家小书铺,出卖一些新书。在大街上,有一种当时叫做“一折八扣”的廉价书,那是新旧内容的书都有的,印刷当然很劣。
有一回,在紫河套的地摊上,买到一部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是商务印书馆的铅印大字本,花了一圆大洋。这在我是破天荒的慷慨之举,又买了二尺花布,拿到一家裱画铺去做了一个书套。但保定大街上,就有商务印书馆的分馆,到里面买一部这种新书,所费也不过如此,才知道上了当。
后来又在紫河套买了一本大字的夏曾佑撰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就是后来的《中国古代史》),也是商务排印的大字本,共两册。
最后一次紫河套,是一九五二年。我路过保定,远千里同志陪我到“马号”吃了一顿童年时爱吃的小馆,又看了“列国”古迹,然后到紫河套。在一家收旧纸的店铺里,远买了一部石印的《李太白集》。这部书,在远去世后,我在他的夫人于雁军同志那里还看见过。
中学毕业以后,我在北平流浪着。后来,在北平市政府当了一名书记。这个书记,是当时公务人员中最低的职位,专事钞写,是一种雇员,随时可以解职的,每月有二十元薪金。
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旧官场、旧衙门的景象。那地方倒很好,后门正好对着北平图书馆。我正在青年,富于幻想,很不习惯这种职业。我常常到图书馆去看书。到北新桥、西单商场、西四牌楼、宣武门外去连旧书摊。那时买书,是节衣缩食,所购完全是革命的书。我记得买过六期《文学月报》,五期《北斗》杂志,还有其他一些革命文艺期刊,如《奔流》、《萌芽》、《拓荒者》、《世界文化》等。好在科里都是一些混饭吃、不读书的人,也没人过问。
我们办公的地方,是在一个小偏院的西房。这个屋子里最高的职位,是一名办事员,姓贺。他的办公桌摆在靠窗的地方,而且也只有他的桌子上有块玻璃板。我的办公桌放在西墙的角落里,其实那只是一张破旧的板桌,根本不是办公用的,桌子上也没有任何文具,只堆放着一些杂物。
很久我没有事干,也没人分配给我工作。同屋有位姓石的山东人,为人诚实,他告诉我,这种情况并不好,等科长来考勤,对我很不利。他比较老于官场,他说,这是因为朝中无人的缘故。我那时不知此中的利害,还是把书本摆在那里看。
我是由志成中学的体育教师介绍到那里工作的。他是当时北方的体育明星,娶了一位宦门小姐。他的外兄是工务局的局长。所以说,我官职虽小,“来头”还算可以。不到一年,这位局长下台,再加上其他原因,我也就“另候任用”了。
我被免职以后,同事们照例是在东来顺吃一次火锅。和我一同免职的,还有一位家在北平附近的人,脸上有些麻子,忘记了他的姓。他是做外勤的,他的为人和他的破旧自行车上的装备,给人一种商人小贩的印象,失业对他是沉重的打击。走在街上,他悄悄地对我说:
“孙兄,你是公子哥儿吧,怎么你一点也不在乎呀!”
我没有回答。我想说:我的精神支柱是书本,他当然是不能领会的。我所以不在意,是因为这个职位,实在不值得留恋。另外,我只身一人,这里没有家口,实在不行,我还可以回老家喝粥去。
和同事们告别以后,我又一个人去逛西单商场的书摊。渴望已久的,鲁迅先生翻译的《死魂灵》一书,已经陈列在那里了。用同事们带来的最后一次薪金,购置了这本名著,高高兴兴回到公寓去了。
第二天在清晨,扶着这本书,出西直门,路经海淀,到离北平有五六十里路的黑龙潭,去看望在那里山村小学教书的一个朋友。他是我的同乡,又是中学同学。这人为人热情,对于比他年纪小的同乡同学,情谊很深。到他那里,正是深秋时节,黄叶飘落,潭水清冷,我不断想起曾雪芹在这一带著书的情景。住了两天,我又回到了北平。
整理了一下,在北平一年所得的新书旧书,不过一柳条箱,就回到农村,去教小学了。
(有删改)
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引述弗罗伊德学说中关于梦境的解释,表明认同这种解释,从侧面反映了书对于幼年或青年时代的“我”诱惑之大。
B.“这部书,在远去世后,我在他的夫人于雁军同志那里还看见过。”这几句看似闲笔,实则蕴含了对友人深挚的怀念之情。
C.“我”被免职却一点也不在乎,主要是因为这个职位过于低微,薪金微薄,不值得留恋,加之“我”只身一人,没有家庭负担。
D.这篇散文信笔写来,不事雕琢却别具匠心,语言朴实无华而感情质朴真诚,可谓形散神聚,自然浑成,体现出高超的艺术境界。
18.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9.孙犁认为,散文创作要“所见者大,而取材者微”。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17.(3分)C(“主要是因为这个职位过于低微,薪金微薄”错误)
18.(6分)①写“我”在梦里常常进入市场直奔卖书的地方,照应标题“书的梦”;②“我”足不入市已很多年却在梦里常常进入市场,在对比中表现了“我”对书的极度热爱,有助于凸显主旨;③引出下文对童年时代、保定上学以及中学毕业后买书经历的回忆,自然巧妙。
19.(6分)①这句话意为:散文创作力求以小见大,所表现的思想主题深刻宏大,而所选取的题材却很微小。
②本文围绕“书的梦”叙述自己不同时期买书、读书经历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均为日常琐事,可谓“取材者微”。
③这些琐事反映了不同年代的社会生活,表述了对书的热爱,对朋友的思念与感激,对旧官场的厌恶以及对革命的追求与向往,可谓“所见者大”。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7~21题。
看戏侯发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垄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
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
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撅得能拴头驴。
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
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就是西。”
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甭想。”
那一年老张的娘病了,老张到郑州买药,结果,车到许昌才停。几天后等老张把药拿回来,娘已经死了。邻居老周哥,从郑州回来,车到巩县不停,跳车时,一条大腿给摔断了,因没钱医治至今还瘸着。
忽然,小香“哇”地一声哭了。
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哭啥呢?不看戏就不看戏呗?有恁委屈?”
小香止住哭泣,说:“姥爷,我,我想回家。”
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
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
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
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
老张这么一哭,三个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
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姥爷,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
小香说:“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
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老张急忙起来寻找,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县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遇到水井就趴在井口看……
就在老张在巩县疯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
天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道:“姐,我害怕。”嘉康“哇”地一声哭起来。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不怕,小香,咱唱吧。”
“中。”小香哽咽道。
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姐姐也哼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这一段。
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一步一趔趄。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
在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地方。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台上演出的是豫剧《花木兰》:“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妆,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
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
掌声未息,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
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951年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7.原文中出现的下列字词中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不谙(yīn)世事道听途说来垄去脉
B.丈量(liáng)添油加醋此起彼伏
C.捐献扒(pá)火车女扮男妆
D.婆娑混(hún)合物穿云破雾
18.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交代“我”和主人公的关系等,以新闻报道内容结尾,赋予这篇小说很强的纪实性。
B.“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这个细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
C.小说中小玉问姥爷火车去哪里的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实际不闲,是为后文写三个孩子沿着铁路去郑州找妈妈做了铺垫和伏笔。
D.提到女儿卖房,老张“没好气”,不知女儿在哪,埋怨女儿“就你中?就你能?”,体现出老张觉悟不如女儿高。
1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三个孩子找妈妈,暗线是常香玉带领剧团四处义演募捐,完成捐献飞机愿望,支援抗美援朝。
B.小说以白话口语为主,又夹杂方言,这样的语言带有地域特色,充满生活气息。祖孙之间的对话,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凸显了浓浓祖孙情。
C.小说中唯一的一段景物描写”天黑漆漆的……冷不丁地怪叫一声”,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有力地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
D.小说结尾一段是补叙,补充交代常香玉卖车卖房,自己在外奔波的原因,丰富了常香玉的形象,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20.老张对女儿的情感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21.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种手法在小说中也多见运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8分)
17.B(3分)
18.B
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B项,“委婉批评了他们觉悟低、爱占小便宜”是错误的。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当时百姓生活困难。(3分)
19.C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C项,“有力地辅助了人物性格的塑造”是错误的。这一处环境描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有力烘托了孩子们路上的艰难。(3分)
20.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②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③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6分,每点2分)
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能力。由原文“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可知,通过对老张的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可以看出老张对常香玉出去巡演和卖房的不理解和埋怨,同时也有对闺女卖了房子没地方住的担心和心疼。由原文“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可知,老张长时间不见女儿,不知道女儿在哪里的想念和牵挂。
21.①这种手法叫烘托;(2分)(答衬托或映衬也可以)②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常香玉,但大部分不从正面写,而是通过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来表现她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2分)③小说中起到烘托作用的具体有下面几个方面:通过父亲的埋怨烘托她深明大义;通过几个孩子对她的思念表现她的慈爱;通过她父亲的口吻和补叙新闻的方式表现她的豪情壮志。(4分,举出一个例子即可得2分)
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手法的分析的能力。“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先理解这句话里包含的手法,写山用烟霞,写春写草树,这是烘托手法,即通过侧面来反映事物。本文主要刻画的人物其实是常香玉,但最后一段才出现对她事迹的陈述,这一段用新闻报道说出,是侧面烘托;原文“小香不知道姥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人力资源服务合同的服务内容与人员配置2篇
- 《防火门监控系统》课件
- 盼课件教学课件
- 肠梗阻病例的讨论
- 版纸箱购销合同书范文
- 美容院合伙人协议书 2篇
- 《中华民族元素》课件
- 2024年度租赁合同租金支付方式及违约责任规定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二手房产买卖定金协议2篇
- 自考毕业论文答辩流程
- 地震课件教学课件
- DB3205-T 1126-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与管理规范
- 2024年天然气管道维护与输送合同
- 小红书种草营销师模拟题及答案(单选+多选+判断)
- 2024年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从业人员考核试题库-下(判断题)
- 明清古家具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东北林业大学
- MOOC 国家安全概论-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有限公司社会化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立定跳远教案 (2)
- 企业资源计划(ERP)实验报告
- 感染性休克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