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课件_第1页
系统解剖课件_第2页
系统解剖课件_第3页
系统解剖课件_第4页
系统解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系统解剖学

绪论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定义:解剖学(anatomy)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恩格斯

任务: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位置、形态和组成以及人体各局部的结构配布关系。1.按研究的方法分: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大体解剖学grossanatomy系统解剖学

systematicanatomy

按功能系统描述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

topographicanatomy

按局部分区研究人体结构配布显微解剖学microanatomy组织学histology细胞学cytology

特种解剖学

描述解剖学功能解剖学进化解剖学发育解剖学

2.按研究的观点分:3.按运用的目的分:医用解剖学艺用解剖学运动解剖学

三、解剖学发展简史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内经》中已有记载。

两宋时代《五脏六腑》、《存真图》有描述。

清代王清任编著的《医林改错》有更为详细的描述。解放后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解剖学发展很快,已成为当代世界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Hippocrates西方:古希腊人

(公元前460~377年)已观察记载了颅骨的形态。Galen古希腊名医、解剖学家

(130~200)

著有最早较完整的解剖学论著《医经》

Vesalius当时比利时人

(1514~1564)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16世纪以后,解剖学发展迅速。特别是20世纪以来,新理论、新发现不断涌现,为解剖学研究开辟了新天地。头部:颅、面两部颈部:颈、项两部背部胸部腹部盆会阴部左右上肢:上肢根和自由上肢(臂、前臂和手)

左右下肢:下肢根和自由下肢(大腿、小腿和足)

(一)人体形态分部四肢四、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躯干运动大系:骨、骨连结和肌系统内脏大系: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脉管大系:心血管和淋巴系统感受大系:位、听感受系统(主要)调节大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二)人体结构系统(一)标准姿势

直立,两眼向前平视,

垂臂,手掌向前,

并足,脚趾在前。

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二)方位术语

上下(superiorinferior)前后(anteriorposterior)内侧外侧(mediallateral)内外(internalexternal)深浅

(deepsuperficial)左右(leftright)内外

浅深深浅深浅深浅上或近侧下或远侧肩臂尺侧桡侧手掌腓侧胫侧后或背侧前或腹侧(三)轴和面

轴axis:垂直轴verticalaxis矢状轴sagittalaxis冠状轴

frontalaxis矢状面矢状面sagittalplane冠状面coronalplane水平面horizentalplane面plane:冠状面水平面

骨藉骨连结构成人体支架——骨骼

skeleton。对人体起着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器官和运动等作用。成人骨共有206块。

总论

一、骨的分类

1.按其位置分为:中轴骨(80)颅骨(29块,其中听小骨6块)躯干骨(51)附肢骨(126)上肢骨(64)下肢骨(62)2.根据形状的不同分为:长骨longbone短骨shortbone扁骨flatbone不规则骨irregularbone

长骨longbone多位于四肢,呈管状,分一体两端。

骺软骨(幼年)

骺线(成年)短骨(shortbone)

近似立方形,往往成群连结在一起,具弹性、耐压,如腕骨、跗骨。扁骨(flatbone)

呈板状,主要构成体腔的壁,对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不规则骨(irregularbone)

形状不规则,如椎骨。二、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一)骨质bonysubstance

密质:既致密又坚硬,抗压和抗扭曲。

松质:骨小梁交织构成,呈海绵状。(二)骨膜periosteum构成:紧贴在骨表面的一层纤维结缔组织。功能:具有保护、营养、再生和感觉等功能。(三)骨髓bonemarrow定义: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内的疏松结缔组织。分类: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而成。(四)骨的血管和神经

长骨的动脉来自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和骨膜动脉。不规则骨、短骨和扁骨来自骨膜动脉或滋养动脉。骨的神经有内脏传出神经分布血管,躯体传入神经分布骨膜。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有机质:是骨胶原和粘多糖蛋白,使骨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为无机盐(主要是磷酸钙),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脆性。

人群

有机质

无机质特点幼儿1/21/2不易骨折,易变形成人1/32/3弹性和硬度都好老年人1/43/4脆性较大,易骨折幼儿骨折------青枝骨折中轴骨附肢骨躯干骨颅骨上肢骨下肢骨一、躯干骨椎骨

24块骶骨

1块尾骨

1块胸骨

1块肋

12对包括(51块)组成: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幼儿5块4-5块成人1块骶骨1块尾骨(一)椎骨7块12块5块基本形态:椎体椎弓椎弓根:

椎上、下切迹

椎弓板棘突突起(7)

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

椎孔椎管椎间孔椎体椎弓根椎弓板上关节突横突棘突下关节突各部椎骨主要特征颈椎

椎体小椎孔大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横突孔寰椎

无椎体、棘突、关节突组成:前弓、后弓、侧块后弓前弓枢椎

齿突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计数标志胸椎

上、下肋凹横突肋凹上肋凹下肋凹横突肋凹腰椎

椎体大椎孔小棘突宽而短间隙宽骶骨和尾骨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骶管裂孔骶角胸骨柄3部分胸骨体剑突

胸骨角(二)胸骨(三)肋肋骨肋肋软骨

真肋假肋

浮肋肋弓12345678109肋头

肋颈

肋结节

肋体

肋沟

肋角肋

骨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二、上肢骨(一)锁骨特征:

1.横位“S”形

2.

一体两端

特征:

两面、三缘、三角(二)肩胛骨关节盂肩峰喙突眶上切迹冈上窝冈下窝肩胛下窝肩胛冈上端肱骨头解剖颈外科颈肱骨体

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下端

内上髁外上髁尺神经沟鹰嘴窝(三)肱骨肱骨头

桡骨头

桡骨粗隆

桡骨茎突

尺切迹

滑车切迹

鹰嘴

冠突

桡切迹

尺骨头

尺骨茎突(四)桡骨(五)尺骨桡骨粗隆桡骨茎突鹰嘴冠突腕骨:8块近侧列:远侧列:手舟骨大多角骨月状骨小多角骨三角骨头状骨豌豆骨钩骨

掌骨:5块指骨:14块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六)手骨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髋骨三、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髂骨坐骨耻骨(一)髋骨髂骨坐骨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内侧髁、外侧髁内上髁、外上髁收肌结节主要结构(二)股骨(三)髌骨

内侧髁

外侧髁

髁间隆起

胫骨粗隆

内踝

腓骨头

外踝(四)胫骨(五)腓骨跗骨

距骨跟骨足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骰骨跖骨趾骨(五)足骨四、颅骨分离颅骨颅的整体观颅脑颅骨面颅骨8块成对颞骨顶骨

(一)脑颅骨额骨不成对筛骨蝶骨枕骨额鳞眶部鼻部额

骨筛板垂直板筛骨迷路筛

骨体大翼小翼翼突蝶

骨枕

骨鳞部鼓部岩部颞

骨顶

骨15块成对(一)面颅骨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一体:上颌体四突上颌

骨一体两支下颌骨下颌体下颌支舌骨和梨骨腭骨(三)脑颅整体结构颅

盖内面外面颅

底内面观颅前窝筛孔视神经管眶上裂破裂孔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内口颈静脉孔颅中窝颅后窝骨腭颈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茎乳孔下颌窝关节结节舌下神经管外口颅

底外面观眶骨性鼻腔骨性口腔(四)面颅整体结构底尖:视神经管上壁:泪腺窝内侧壁:泪囊窝下壁外侧壁眶顶底外侧面鼻中隔骨性鼻腔鼻旁窦paranasalsinuses额窦上颌窦筛

窦蝶

窦鼻旁窦及其开口

名称开口额窦上颌窦

前组筛窦中组后组蝶窦中鼻道上鼻道蝶筛隐窝颞窝:翼点颞下窝翼腭窝颅侧面观

1.新生儿颅与身长之比(1:4)远大于成人(1:8);

2.新生儿脑颅与面颅之比(7:1)较成人(3:1)大;

3.颅囟:骨与骨的间隙被结缔组织封闭,称为颅囟。前囟:一般在一岁半左右闭合后囟:出生后不久闭合4.新生儿面颅的上、下颌骨不发达,鼻旁窦未发育,口鼻很小。

(五)新生儿颅的特征定义骨与骨之间的称为骨连结。骨连结的分类直接连结间接连结总论连接装置

分类:

纤维连结

fibrousjoint

软骨连结

cartilaginousjoint

骨性结合

synosteosis

一、直接连结定义:骨与骨之间藉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连结,两骨之间无间隙,不活动或仅有少许活动。纤维结缔组织软骨骨(一)纤维连结两种形式:韧带连结syndesmosis缝suture(二)软骨连结分类:透明软骨结合:常见于幼年时期,成年后骨化形成骨性结合。

纤维软骨联合(三)骨性连结通常由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骨化而成。蝶枕结合返回目录二、间接连结

关节

滑膜关节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

特点:⑴相对骨面间存在含滑液的腔隙⑵仅藉周围纤维结缔组织相连结⑶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articularsurface关节囊articularcapsule关节腔articularcavity1、关节面指参与构成关节的相关各骨的接触面关节软骨

关节面关节软骨外层:纤维膜内层:滑膜2、关节囊纤维结缔组织膜分层:滑膜形成结构:功能:产生滑液滑膜襞:脂肪垫滑膜囊:减少摩擦滑膜襞滑膜囊滑膜绒毛围成:

由关节面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滑膜层围成3、关节腔特点:1.密闭的腔隙2.内含少量滑液3.呈负压状态功能:

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作用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内软骨关节唇1、韧带构造:致密结缔组织束分类:囊内韧带囊外韧带功能:限制关节过度运动,加强关节的稳定性2、关节内软骨关节盘articulardisc是指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如关节盘呈半月形,则称为半月板menisci。

作用:调整关节面的适应性,缓冲冲击和震荡,增加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关节唇articularlabrum是指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

作用: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三)关节的运动关节的运动方式取决于关节面的形状、运动轴的数量和位置。旋转:

垂直轴收、展:矢状轴屈、伸:冠状轴基本方式:5种环转:滑动:屈外展旋内(四)关节的分类关节通常根据关节面的形状和运动轴的数目分为三大类:单轴关节:如屈戌关节、车轴关节双轴关节: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多轴关节:如球窝关节、平面关节一、躯干骨的连结脊柱胸廓(一)脊柱的骨连结脊柱:

24块椎骨、1块骶骨、

1块尾骨连结而成。1.椎体间的连结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间盘定义构成作用2.椎弓间的连结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3.寰椎与枕骨及枢椎的关节寰枕关节

寰枢关节前面观后面观侧面观:

生理性弯曲4.脊柱的整体观(二)胸廓的骨连结胸廓:

12块胸椎、12对肋、

1块胸骨连结而成。1.

肋椎关节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2.肋与胸骨的连结第一胸肋结合胸肋关节肋软骨连结:

肋弓

胸廓上口胸廓下口胸骨下角肋间隙3.胸廓的整体观吸气呼气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喙肩韧带

喙肩弓1.上肢带骨的连结(三)上肢骨的连结肩关节肘关节前臂骨的连结手关节2.自由上肢骨的连结肩关节组成: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特点:1.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

2.头大盂浅,有盂唇

3.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4.关节囊薄而松弛,下壁最为薄弱,肱骨头易向前下方脱位。运动:屈和伸;收和展;旋转;环转

肘关节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桡侧副韧带韧带尺侧副韧带

桡骨环状韧带前臂骨的连结前臂骨间膜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手关节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

拇指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指骨间关节耻骨联合

骶骨与髋骨的连结骨盆1.下肢带骨的连结(四)下肢骨的连结耻骨联合

骶骨与髋骨的连结1.骶髂关节2.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坐骨大、小孔构成:由骶、尾骨和左右髋骨连结而成。分部:大、小骨盆界线(上口):骶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骨盆下口: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耻骨联合下缘耻骨下角骨盆耻骨下角2.自由下肢骨的连结髋关节膝关节小腿骨的连结足关节髋关节组成:髋臼+股骨头特点:1.头大窝深,有髋臼唇

2.囊内、囊外均有韧带加强

3.股骨颈后外1/3未被关节囊包绕

4.关节囊下壁薄弱,股骨头易向下方脱位运动:屈伸;收展;旋转;环转

膝关节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特点:1.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2.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

3.囊内有内、外侧半月板

4.有滑膜囊和滑膜襞运动:屈伸;半屈位时可做轻度的旋转足关节1.距小腿关节(踝关节)2.跗骨间关节3.跗跖关节4.跖骨间关节5.跖趾关节6.趾间关节定义:指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骨弓结构:内侧纵弓外侧纵弓横弓作用:增加了足的弹性、缓冲震荡保证了足底着地支撑时的稳固性保护足底的血管神经

足弓组成心heart动脉artery静脉vein毛细血管capillary血液循环bloodcirculation体循环systemiccirculation肺循环pulmonarycirculation心的位置

心的毗邻心的外形:

一尖:即心尖(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

一底:即心底

四面:胸肋面,膈面,肺面

四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房间沟

心尖切迹房室交点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心腔心的构造

心壁的构造

房间隔和室间隔

纤维支架

窦房结--正常起博点结间束房室结--潜在起博点房室束(His束)左、右束支

Purkinje纤维网心的传导系动脉前室间支

左冠状动脉旋支后室间支

右冠状动脉左室后支静脉

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冠状窦右心房心小静脉心前静脉心最小静脉各心腔

心的血管

纤维心包浆膜心包(壁层、脏层)

心包腔心包窦

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心包前下窦心包pericardium心的体表投影

右上点

左上点

左下点

右下点心纤维性支架

右纤维三角左纤维三角

4个瓣纤维环

房间隔

卵圆窝处最薄室间隔

肌部房室部膜部室间部(室缺好发部位)

心内膜

心肌层

心外膜

右心房rightatrium以界沟和界嵴为界:

固有心房腔静脉窦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出口--右房室口

卵圆窝

Koch三角入口右心室rightventricle

借室上嵴分为:流入道(窦部)

隔缘肉柱(节制索)

三尖瓣复合体流出道

(漏斗部、动脉圆锥)

肺动脉口肺动脉瓣

左心房leftatrium

左心耳肺静脉口左房室口左心室leftventricle

借二尖瓣前瓣分为:流入道(窦部)

二尖瓣复合体流出道

(主动脉前庭)

主动脉口主动脉瓣

主动脉窦

概述

定义器官外动脉分布的基本规律器官内动脉分布肺循环的动脉动脉韧带升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头臂干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胸主动脉

降主动脉

腹主动脉

髂总动脉

髂内动脉

髂外动脉

主动脉小球(化学感受器)主动脉弓神经末梢(压力感受器)体循环的动脉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

颈内动脉---详见神经系统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颈外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颈动脉小球(化学感受器)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artery

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掌浅弓掌深弓胸主动脉thoracicartery壁支

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膈上动脉脏支

食管支支气管支心包支腹主动脉abdominalartery壁支

膈下动脉肾上腺上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成对脏支

肾动脉肾上腺下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睾丸(卵巢)动脉不成对脏支

肝固有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胆囊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支胃后动脉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脾支胃右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

腹腔干胃左动脉

肝总动脉脾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髂内动脉internaliliacartery壁支闭孔动脉

臀上动脉和臀下动脉脏支脐动脉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

阴部内动脉

子宫动脉髂外动脉髂外动脉externaliliacartery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底弓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阴部外动脉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

阴部内动脉子宫动脉

腹腔干coeliactrunk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空肠和回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

阑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

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colicartery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甲状腺下动脉肋颈干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后动脉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尺动脉:骨间总动脉掌浅支桡动脉:掌浅支拇主要动脉特点

有静脉瓣体循环静脉有浅静脉和深静脉之分静脉吻合丰富静脉变异多见

硬脑膜窦板障静脉板障静脉肺循环的静脉

肺静脉体循环的静脉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心静脉系上腔静脉系头颈部静脉

颞浅静脉上颌静脉

头部静脉下颌后静脉内眦静脉面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颅内静脉舌静脉、甲状腺上静脉上肢静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贵要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

肱静脉手部深静脉尺静脉桡静脉胸部静脉奇静脉

右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心包静脉半奇静脉

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副半奇静脉

左侧上部肋间后静脉椎静脉丛

沟通颅内、外静脉上、下腔静脉系的重要通道

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

↑髂总静脉

↑↑

髂内静脉髂外静脉

股静脉下肢静脉足背静脉弓足部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小隐静脉大隐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腹盆部静脉髂外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壁支:膈下静脉

腰静脉腰升静脉脏支:睾丸(卵巢)静脉肾上腺静脉肾静脉肝静脉肝门静脉系

特点:两端均为毛细血管无静脉瓣

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途径

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脐周静脉网腹后壁小静脉(Retzius静脉)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管道淋巴组织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脾、胸腺和扁桃体图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肠干右淋巴导管左淋巴导管(胸导管)胸导管thoracicduct腹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群不成对脏器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肠干成对脏器腰淋巴结腰干盆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群盆腔及盆壁髂内淋巴结髂总淋巴结腰淋巴结腰干下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群足和小腿淋巴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腘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结腰淋巴结腰干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群颏下淋巴结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群下颌下淋巴结腮腺淋巴结耳后淋巴结枕淋巴结颈外侧浅淋巴结颈外侧深淋巴结颈前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颈干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群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群手部淋巴肘淋巴结外侧淋巴结锁骨下干中央淋巴结尖淋巴结肩胛下淋巴结胸肌淋巴结腋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肋间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纵隔前淋巴结呼吸道周围淋巴结胸腔的淋巴管和淋巴结群支气管纵隔干

感受器receptor

外感受器---分布于皮肤、口腔、视器、听器等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血管壁等处本体感受器---分布于肌、肌腱、关节、内耳等感觉器sensoryorgans视器visualorgan第一节眼球

前极后极眼轴视轴眼球眼球壁眼球内容物外膜(纤维膜)中膜(血管膜、色素膜、葡萄膜)内膜(视网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虹膜部~睫状体部~脉络膜部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盲部~视部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眶脂体及眶筋膜角膜(cornea)巩膜(sclera)巩膜静脉窦外膜中膜虹膜(iris)

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睫状体(ciliarybody)

睫状肌脉络膜(choroid)

中膜内膜色素层神经层

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光线方向神经冲动传导方向

视神经盘opticdisc

黄斑maculalutea

中央凹foveacentralis内膜

房水循环:

睫状体-→后房-→前房--→巩膜静脉窦-→眼静脉瞳孔前房角房水aqueoushumor晶状体lens

看近物: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凸度增大→屈光力增强

看远物: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紧张→晶状体凸度减小→屈光力减弱玻璃体vitreousbody

屈光装置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睑eyelids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睑板睑结膜睑结膜球结膜结膜穹结膜囊结膜conjunctiva泪腺泪道泪器lacrimalapparatus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眼球外肌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眶脂体和眶筋膜眼的动脉眼的静脉

前庭蜗器vestibulocochlearorgan前庭蜗器(位听器,耳)外耳中耳内耳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骨迷路膜迷路骨半规管前庭耳蜗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蜗管外耳externalear耳廓外耳道软骨部骨部鼓膜紧张部松弛部

光锥检查鼓膜方法鼓膜tympanicmembrance上壁:盖壁下壁:颈静脉壁前壁:颈动脉壁

咽鼓管开口后壁:乳突壁外侧壁:鼓膜壁内侧壁:迷路壁

前庭窗、蜗窗

面神经管凸、岬鼓室tympaniccavity听小骨:

锤骨砧骨镫骨运动听小骨的肌

鼓膜张肌镫骨肌

咽鼓管auditorytube骨部软骨部

幼儿的咽鼓管短而平直,管腔较大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mastoidantrumandcells骨迷路bonylabyinth

骨半规管前、后、外前庭前庭窗蜗窗耳蜗前庭阶鼓阶蜗孔

膜半规管

壶腹嵴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斑球囊斑蜗管

螺旋器膜迷路membranouslabyinth一.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按相连部位区分按分布区分按功能区分脑神经脊神经躯体神经内脏神经感觉神经(传入神经)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不受意识控制,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二.神经组织神经元

1、基本形态

2、功能

3、分类神经胶质细胞

树突胞体轴突(一)神经元

1.形态胞体

树突

轴突2.功能

接受刺激

传导冲动

假单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3、种类

(1)按突起数目分:(2)按功能分: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4.神经元间的联系:突触1.特点:

数量很多

无树突、轴突之分

无传导冲动的功能2.功能

支持、营养神经元

防御、修复损伤

(二)神经胶质胶质细胞神经元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灰质和皮质2.白质和髓质3.神经核和神经节4.纤维束和神经

灰质和皮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在大、小脑表面形成一个灰质层称皮质。白质和髓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多数纤维具有髓鞘而成白色,称白质。分布在大、小脑深面的白质又称髓质。神经核和神经节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常聚集在一起,在中枢神经内称神经核,在周围神经内称神经节。

纤维束和神经在中枢神经内,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走在一起,称纤维束,在周围神经中,神经纤维形成粗细不等的条索状结构,称神经。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神经系统调节机体的活动,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应答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部分: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总论组成及分部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

脊神经

spinalnerves脊神经的分支前支交通支后支后根前根神经纤维运动神经纤维感觉神经纤维内脏运动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前根后根共31对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脊神经组成脊神经干的分支脊膜支交通支后支前支椎管脊髓被膜、韧带白交通支灰交通支内脏、腺体、立毛肌躯干后部深层肌、皮肤颈丛臂丛胸神经腰丛骶丛C1~C4C5~C8、T1大部分节段性分布T12一部分,L1~3,L4一部分腰骶干L4一部分,L5S1~5,Co1名称组成位置重要分支颈丛C1~4前支胸锁乳突肌深面,肩胛提肌和中斜角肌表面皮支膈神经臂丛C5~8、T1前支经斜角肌间隙穿出,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胸神经前支第1-11对称肋间神经、第12对称肋下神经腰丛T12、L1~3、L4前支腰椎两侧,腰大肌的深面股神经骶丛L4~5、S1~5、CO前支大部分位于梨状肌前面坐骨神经脊神经前支简表颈丛cervicalplexus组成:C1~4前支位置: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主要的分支

1、枕小神经

2、耳大神经

3、颈横神经

4、锁骨上神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行阻滞麻醉

5、膈神经

颈丛cervicalplexus膈神经phrenicnerve性质:混合性神经走行:前斜角肌前面、穿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入胸腔、肺根前方心包外侧面至膈分布: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膈下面腹膜,右膈神经还发支到肝、胆囊、肝外胆道。损伤表现:同侧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受刺激可发生呃逆。臂丛brachialplexus组成:C5~8前支和T1前支大部分位置: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主要分支

臂丛模式图臂丛在锁骨上部分支1.胸长神经

2.肩胛背神经3.肩胛上神经臂丛锁骨下分支肩胛下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胸背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胸长神经前锯肌表面支配该肌,损伤后出现“翼状肩”胸背神经

支配背阔肌

腋神经

发自后束,伴旋肱后A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支配三角肌损伤后出现“方形肩”肌皮神经

发自外侧束,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支配这三块肌;终支从肘关节稍上方穿出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

(1)组成和位置内侧束内侧根外侧束外侧根

正中神经伴肱动脉穿旋前圆肌经浅、深屈肌之间行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经过腕管掌腱膜深面(2)分支分布1)肌支:前臂屈肌(肱桡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除外)鱼际肌(拇收肌除外)1、2蚓状肌2)皮支: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手指的掌面及其中、远节手指的背面(3)损伤表现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出现“猿手”,拇、示、中指远节皮肤感觉障碍明显尺神经(1)组成与走行臂丛内侧束尺神经尺神经沟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之间掌腱膜深面手掌(2)分支分布手背尺侧半背面皮肤,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皮肤2)前臂的肌支1)手背支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3)手掌浅支:深支: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皮肤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3—4蚓状肌(3)损伤表现运动障碍:屈腕力减弱,小指和环指的远节指骨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内收,“爪形手”各指不能相互靠拢感觉障碍:手内侧缘明显桡神经

(1)组成与走行后束桡神经桡神经沟肱肌和肱桡肌之间浅、深支(2)分支分布臂部:皮支:臂和前臂背侧皮肤肌支: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深支:前臂伸肌浅支: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二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3)损伤表现运动障碍:前臂伸肌瘫痪,“垂腕”感觉障碍:1—2掌骨间隙背面皮肤(虎口区)最为明显手部的神经支配手部的皮神经分布胸神经前支共12对,分为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

1、分支肋间神经(T1~11对)肋下神经(T12前支)前皮支外侧皮支胸腹壁皮肤,胸腹膜的壁层肌支:肋间肌,腹肌的前外侧群胸神经前支分布的特点:节段性和重叠性T2–胸骨角平面T4–男性乳头平面T6–剑突平面T8–肋弓平面T10–脐平面T12-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腰丛lumbarplexus组成:T12前支一部分L1~3前支

L4前支的一部分位置: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分支

1、髂腹下神经

2、髂腹股沟神经

3、股外侧皮神经

4、股神经

5、闭孔神经

6、生殖股神经

股神经(1)走行:腰丛股神经髂肌与腰大肌间腹股沟韧带深方股三角分支至下肢(2)分支:肌支:股四头肌、缝匠肌、耻骨肌隐神经:小腿内侧面、足内侧缘前皮支:大腿和膝关节前面(3)损伤屈髋力弱,坐位时不能伸小腿,行走困难,股四头肌腱反射消失感觉障碍表现在皮支分布区

骶丛sacralplexus组成:腰骶干、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前支位置:盆腔内,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分支分布

1、臀上神经

2、臀下神经

3、股后皮神经

4、阴部神经

5、坐骨神经坐骨神经

(1)走行坐骨神经

梨状肌下孔

臀大肌深方坐骨结节与大转子间

股二头肌深面腘窝上方

胫神经、腓总神经(2)分支分布股后部的肌支:大腿后群肌胫神经腘窝及小腿部的肌支:小腿后群肌足底内外侧神经:足底肌和皮肤损伤:

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不能以足尖站立,“钩状足”

,感觉障碍以足底区明显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肌支:腓骨长、短肌皮支:小腿外侧、足背、

2—5趾背侧皮肤腓深神经:肌支:小腿前群肌皮支:第1、2趾背面相对缘的皮肤损伤: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内翻,趾不能伸,“马蹄内翻足”;感觉障碍在小腿外侧和足背明显脑神经

cranialnerves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前庭蜗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位听神经)

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及

进出颅腔部位名称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

Ⅰ嗅神经

感觉端脑筛孔Ⅱ视神经感觉间脑视神经管Ⅲ动眼神经运动中脑眶上裂Ⅳ滑车神经运动中脑眶上裂Ⅴ三叉神经混合脑桥第Ⅰ支眶上裂第Ⅱ支圆孔第Ⅲ卵圆孔

名称

性质

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

Ⅵ外展神经运动脑桥眶上裂Ⅶ面神经混合脑桥内耳门茎乳孔Ⅷ位听神经感觉脑桥内耳门Ⅸ舌咽神经混合延髓颈静脉孔Ⅹ迷走神经混合延髓颈静脉孔Ⅺ副神经运动延髓颈静脉孔Ⅻ舌下神经运动延髓舌下神经管

感觉性神经:Ⅰ、Ⅱ、Ⅷ

运动性神经:Ⅲ、Ⅳ、Ⅵ、Ⅺ、Ⅻ

混合性神经:Ⅴ、Ⅶ、Ⅸ、Ⅹ

副交感神经:Ⅲ、Ⅶ、Ⅸ、Ⅹ

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四种)感觉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运动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纤维Ⅰ嗅神经

olfactorynerve内脏感觉纤维传导嗅觉(一)起止、走行:嗅细胞嗅丝(嗅神经)

筛孔嗅球(二)损伤:筛板损伤可脑脊液鼻漏嗅细胞嗅丝Ⅱ视神经

opticnerve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视觉冲动(一)起止、走行视网膜节细胞轴突视神经盘视神经视神经管

视交叉(间脑)损伤:1.颅内高压:视神经盘水肿

2.全盲3.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Ⅲ动眼神经

oculomotornerve(一)起止、走行、分布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脚间窝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内脏运动纤维)睫状神经节

睫状肌,瞳孔括约肌(二)损伤: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不能向上、内、下转动;瞳孔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睫状神经节位置:视神经与外直肌之间纤维性质:副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的支配:睫状肌、瞳孔扩约肌Ⅳ滑车神经

trochlearnerve滑车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下丘下方绕大脑脚前行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上斜肌Ⅴ三叉神经

trigeminalnerve混合性神经核团组成: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中脑核(躯体感觉)和三叉神经运动核(躯体运动)主要分支1.眼神经2.上颌神经

3.下颌神经分布支配咀嚼肌运动分布头面部皮肤,眼球、鼻腔、口腔粘膜,舌前2/3粘膜,牙及牙龈的感觉(一)起止走行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触觉痛、温觉本体感觉躯体运动纤维三叉神经感觉根三叉神经运动根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叉神经

眼神经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

上颌神经眶下神经颧神经上牙槽神经翼腭神经

下颌神经耳颞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咀嚼肌神经(运动,咬、颞、翼内、外肌)额颊神经1.眼神经眼神经海绵窦外侧壁眶上裂泪腺神经:泪腺、上睑额神经:额顶部皮肤鼻睫神经:鼻腔.筛窦.泪囊.眼球.眼眶.结膜.眼睑.鼻背眼神经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三叉神经节2.上颌神经:上颌N海绵窦外侧壁圆孔翼腭窝眶下神经上牙槽后支下睑、鼻翼、上唇上牙槽前中支上颌、牙、齿龈眶下神经上颌神经上牙槽后支展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3.下颌神经

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有以下分支:1.咀嚼肌神经: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的运动2.颊神经:颊部皮肤、粘膜的感觉3.耳颞神经:颞部皮肤、腮腺的感觉4.下牙槽神经:下颌牙,牙龈,颏部及下唇的皮肤、粘膜的感觉5.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前2/3粘膜一般感觉下颌下腺舌下腺耳颞神经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下颌下神经节咀嚼肌神经下颌神经头面部皮神经分布示意图Ⅵ展神经

abducentnerve躯体运动纤维—核团:展神经核神经起自脑桥,在延髓脑桥沟出脑,经眶上裂出颅,支配外直肌Ⅶ面神经

facialnerve混合性神经(4种纤维成分)核团组成:面神经核(躯体运动)、上泌涎核(内脏运动)、孤束核(内脏感觉)及三叉神经脊束核(躯体感觉)神经在脑桥小脑三角连于脑,经内耳门→茎乳孔出颅主要分支分布面神经管分支、颅外分支面神经管内的分支鼓索岩大神经镫骨肌神经颅外分支、分布颞支→额肌、眼轮匝肌颧支→颧肌、眼轮匝肌颊支→颊肌、口周围肌下颌缘支→下唇肌颈支→颈阔肌表情肌与面神经有关的副交感神经节1.翼腭神经节翼腭窝上部,上颌神经的下部

副交感根:岩大N

2.下颌下神经节位置:下颌下腺与舌N之间副交感根:鼓索

Ⅶ面神经的分布面神经管内分支和颅外分支支配面肌司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腭和鼻腔腺体分泌舌前2/3味觉耳部皮肤Ⅷ前庭蜗神经

vestibulocochlearnerve躯体感觉神经:椭圆囊斑、球囊斑、壶腹嵴→前庭神经→平衡觉螺旋器→蜗神经→听觉核团组成: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核神经在脑桥小脑三角连于脑,经内耳门入颅Ⅸ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nerve混合性神经(3种纤维成分)核团组成:疑核(躯体运动)、下泌涎核(内脏运动)、孤束核(内脏感觉)神经于橄榄后沟中部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颅

舌咽神经的分支:鼓室神经:副交感纤维→岩小N→耳神经节→腮腺颈动脉窦支舌支:舌后1/3的粘膜和味蕾咽支茎突咽肌支耳神经节位置:卵圆孔下方,下颌神经内侧副交感根:岩小N

Ⅹ迷走神经vagusnerve混合性神经(4种纤维成分)核团组成:迷走神经背核(内脏运动)、疑核(躯体运动)、孤束核(内脏感觉)和三叉神经脊束核(躯体感觉)神经于橄榄后沟中部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颅主要分支和分布颈部喉上神经:内支→声门裂以上喉粘膜外支→环甲肌胸部喉返神经:声门裂以下喉粘膜,

环甲肌以外所有喉肌

腹部胃前支肝支胃后支腹腔支迷走神经胃分支Ⅹ迷走神经的分布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心肌、腺体咽喉肌胸腹腔脏器、咽喉粘膜硬脑膜、耳廓、外耳道皮肤Ⅺ副神经

accessorynerve运动性神经核团:副神经核神经于延髓橄榄后沟下部出脑,经颈静脉孔出颅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Ⅻ舌下神经

hypoglosalnerve运动性神经核团舌下神经核神经连于延髓,经舌下神经管出颅支配:舌内肌舌外肌1、经颈静脉孔出颅的脑神经: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2、经眶上裂出颅的脑神经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3、含有内脏运动纤维的脑神经(副交感神经纤维)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小结4、舌的神经分布:

舌下神经-------舌肌运动舌咽神经-------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面神经—鼓索----舌前2/3味觉三叉神经—舌神经-----舌前2/3一般感觉5、支配唾液腺分泌的神经:面神经—鼓索-----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舌咽神经-------腮腺的分泌6、眼球外肌的神经支配动眼神经: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滑车神经:上斜肌展神经:外直肌眼内肌的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交感神经:瞳孔开大肌

内脏神经系统

Visceralnervoussystem概述概念

是指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分类

内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系或自主神经系)内脏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visceralmotornerve1、内脏运动神经是指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分泌,调节和控制新陈代谢活动的内脏神经2、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3、内脏运动神经的分类

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分:交感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效应器心肌、平滑肌、腺体骨骼肌行程经过节前神经元、节后神经元1级神经元结构特点薄髓、无髓纤维有髓纤维形态特点形成神经丛条索状功能特点交感、副交感神经1种意识不受控制受其控制

内脏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sympatheticnerve)1、交感神经的位置和组成中枢部:位于脊髓T1---L3节段灰质侧角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周围部:由交感干、交感神经节、神经丛、神经等组成2、交感神经节与交感干

交感神经节分为:椎旁神经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