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高一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高一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高一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高一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高一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高一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解析)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国梁拊其背曰:“子勇,余愧弗如!”积勋至副将。国梁殁,代领其众。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莅镇六载,待士有纪纲,士亦乐为所用。光绪改元,赴贵州提督任。七年,还广西。明年,称疾归。

越二年,法越事作,张树声邀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已,闻树声贤,诣广州。逾岁,朝命佐广西边外军事。其时苏元春为督办,子材以其新进出己右,恒悒悒。闻谅山警,亟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焚关退。龙州危急,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乃令筑长墙,萃所部扼守,遣王孝祺勤军军其后为犄角。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而还。越二日,克文渊,被赏赉。

越民苦法虐久,闻冯军至,皆来迎,争相犒问,子材招慰安集之,定剿荡北圻策。越人争立团,树冯军帜,愿供粮运作乡导。于是率全军攻郎甲,而罢战诏下,子材愤,请战,不报,乃挈军还。去之日,越人啼泣遮道,子材亦挥涕不能已。入关至龙州,军民拜迎者三十里。命督办钦、廉防务,会办广西军务,晋太子少保。未几,卒,年八十六,谥勇毅,予建祠。

(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B.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C.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D.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疾,古代官员因为身体生病而不得不辞去官职,类似的说法还有致仕、乞骸骨等。

B.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

C.少保,职官名,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少师最尊,少傅次之,少保为末。至明、清两代列为一品,但仅为荣衔,无职位。

D.祠,古代朝廷、社会公众或某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有时也可以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子材作战勇敢,带兵有方。他作为部下因战绩突出,受到主将的由衷夸赞;自己担任一方主将时由于带兵有方而受到属下的拥戴。

B.冯子材敬重贤能,而轻视新官。他因敬重张树声的贤能而到广州任职,又因为苏元春是刚刚作官而看不起他。

C.冯子材作战身先士卒,执法森严。在坚守“长墙”时,他虽年事已高,却能率子杀入敌阵。对那些临阵退缩者毫不留情。

D.冯子材深得民心,也为朝廷看重。他无论在越南还是在龙州都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最终也得到朝廷极高的褒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隶张国梁麾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

(2)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

14.文中先写冯子材拒绝张树声给予的官职,后又写他因苏元春新晋官职却在自己之上忧郁愁闷,面对官位的不同表现,分别体现冯子材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川省川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孝宗弘治元年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马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三月,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于内节用一条,云:“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言尤剀切①。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机。祖宗黎明视朝,每日奏事二次。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四方朝贡,奚所瞻观?矧②今各边启衅,四方荐灾,尤为可虑。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乃令中贵人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十八年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觖望③”。珊尝以老病乞骸骨,不允。大夏为言:“珊实病。”上曰:“主人留客坚,客且为强留,独不能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已,泫然久之,珊与大夏皆叩首泣。珊出而语大夏曰:“死此官矣。”

谷应泰④曰:“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又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①剀切:切合事理,切实。②矧:况且,何况。③觖(jué)望:因不满而怨恨。④谷应泰(1620-1690年):字赓虞,别号霖苍,清初官吏,历史学家,著有《明史纪事本末》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B.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C.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D.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耕籍田,又称“亲耕”“籍礼”,即春耕前天子亲自耕田,以示重视农耕。

B.视朝,指天子临朝听政,明代早朝一般在凌晨五点开始,中后期有所废弛。

C.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

D.叩首,即伏身跪拜,以头叩地;稽首、顿首、叩首都是我国古代的跪拜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宗厉行勤俭,爱惜民力。马文升提出天子应知稼穑艰难,节省用度,以解民困,言辞恳切,孝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全都遵照施行。

B.孝宗理性治国,整肃吏治。孝宗皇帝鼓励马文升按实际情况认真考课天下官吏,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了罪。

C.孝宗虚怀纳谏,能思己过。刘大夏在两广时,一年两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沉思。

D.孝宗重用贤良,君臣亲密。戴珊因年老多病上疏求退,明孝宗没有答应并伤心落泪;戴珊深受感动,并知恩图报,表示将为国尽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

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

14.《明史纪事本末》的谷应泰盛赞“孝宗之世”可谓“和乐”,和乐之景有哪些表现?他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3分)

四川省南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常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逐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①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値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①舁,yú,抬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上的字线标号填写到横线上。

渊明尝往庐山A弘命渊明故人B庞通之赍酒具C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D渊明有脚E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F舆既至欣然G便共饮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中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文中指州里掌管文书的小官。

B.解绶:绶,本义是指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的布带。其颜色不分贵贱。解绶,是解下印绶、辞去官职的意思。

C.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文中说陶渊明用葛巾漉酒是为了批评他嗜酒如命,爱酒成癖。

D.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的文字。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如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家里贫穷,亲人年老,曾做州祭酒,但任职不久就卸职回家。此后,相继担任过主簿、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不慕权贵。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粮食和肉,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部送到酒家,留作取酒之用。如果喝醉了,他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你可以走了。”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14.结合文章,分析陶渊明不与檀道济交往的原因。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文,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悯弱,情不忘君。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宋代〕宋祁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其材”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其用法与《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是一样的。

B.“伏惟天子哀怜之”的“惟”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意思不同。

C.“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羸服,指唐代低级官员的服装,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的意思类似。

D.“因客耒阳”的“因”可理解为“于是、就”,与《琵琶行》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就先前去见他。杜甫参加科举测试落第之后,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老友,严武统领剑南时,推荐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很优待他,很多时候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不在意,可是内心却恨杜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文,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

(2)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悯弱,情不忘君。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患:担心

B.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过:拜访

C.使于秦,窥以重利窥:引诱

D.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让:责备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B.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C.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D.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10.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的最高首领称为“单于”,相当于汉族天子。

B.避席,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席地而坐的古人离开坐席而伏于地。

C.连横,战国时东方六国联合起来抗击强大的秦国的策略,与“合众”策略相对。

D.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除秦灭燕国之患。

B.太子丹不同意遣樊将军入匈奴,是因为他认为樊将军太穷了,而且自己也不怕强秦。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认为杀死秦王将引发秦国内乱、群臣相互猜疑,诸侯国就可以趁机合纵,一定能够攻破秦国。

12.将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国梁拊其背曰:“子勇,余愧弗如!”积勋至副将。国梁殁,代领其众。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莅镇六载,待士有纪纲,士亦乐为所用。光绪改元,赴贵州提督任。七年,还广西。明年,称疾归。

越二年,法越事作,张树声邀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已,闻树声贤,诣广州。逾岁,朝命佐广西边外军事。其时苏元春为督办,子材以其新进出己右,恒悒悒。闻谅山警,亟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焚关退。龙州危急,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乃令筑长墙,萃所部扼守,遣王孝祺勤军军其后为犄角。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斩法将数十人,追至关外二十里而还。越二日,克文渊,被赏赉。

越民苦法虐久,闻冯军至,皆来迎,争相犒问,子材招慰安集之,定剿荡北圻策。越人争立团,树冯军帜,愿供粮运作乡导。于是率全军攻郎甲,而罢战诏下,子材愤,请战,不报,乃挈军还。去之日,越人啼泣遮道,子材亦挥涕不能已。入关至龙州,军民拜迎者三十里。命督办钦、廉防务,会办广西军务,晋太子少保。未几,卒,年八十六,谥勇毅,予建祠。

(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B.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C.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D.潘鼎新止之群议/亦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于是三至关外矣/宵薄敌垒/斩虏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疾,古代官员因为身体生病而不得不辞去官职,类似的说法还有致仕、乞骸骨等。

B.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

C.少保,职官名,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少师最尊,少傅次之,少保为末。至明、清两代列为一品,但仅为荣衔,无职位。

D.祠,古代朝廷、社会公众或某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有时也可以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子材作战勇敢,带兵有方。他作为部下因战绩突出,受到主将的由衷夸赞;自己担任一方主将时由于带兵有方而受到属下的拥戴。

B.冯子材敬重贤能,而轻视新官。他因敬重张树声的贤能而到广州任职,又因为苏元春是刚刚作官而看不起他。

C.冯子材作战身先士卒,执法森严。在坚守“长墙”时,他虽年事已高,却能率子杀入敌阵。对那些临阵退缩者毫不留情。

D.冯子材深得民心,也为朝廷看重。他无论在越南还是在龙州都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最终也得到朝廷极高的褒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隶张国梁麾下,从克镇江、丹阳,尝一日夷寇垒七十余。

(2)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

14.文中先写冯子材拒绝张树声给予的官职,后又写他因苏元春新晋官职却在自己之上忧郁愁闷,面对官位的不同表现,分别体现冯子材怎样的性格特征?

10.B11.A12.B

13.(1)后变动隶属张国梁的部下,跟从张国梁攻克镇江、丹阳,曾经一天扫平敌寇营垒七十多个。

(2)等到到达的时候,冯子材正穿着短衣,光着脚,带着牧童一起吆喝着牛犊归来。

14.前者:有风骨,不重名利,以国事为重。后者:自恃才高的傲气与狭隘。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潘鼎新阻止他,众人议论不想战斗,冯子材据理力争,亲自率领勤军袭击文渊,于是第三次到达关外。夜晚逼近敌人堡垒,杀死并俘虏了很多敌人。

“潘鼎新止之”中“之”为宾语,代指冯子材,故“之”后要断开,排除AD;

“宵薄敌垒”中“敌垒”为宾语,故“敌垒”之后要断开,排除C。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类似说法还有致仕、乞骸骨等”错,“称疾”是以生病为借口。“致仕”是交还官职,即退休;“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B.“又因为苏元春是刚刚作官而看不起他”错,原文说“其时苏元春为督办,子材以其新进出己右,恒悒悒”,意思是那时候苏元春作督办,冯子材认为他新进升官职就在自己之上,总是忧郁愁闷。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隶”,隶属;“克”,攻克;“尝”,曾经;“夷”,扫平。

(2)“比”,等到;“方”,正;“短衣”,穿着短衣;“赤足”,光着脚;“却”,推辞,拒绝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原文“张树声薪(通祈)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已,闻树声贤,诣广州”可知,冯子材一开始不了解张树声的时候,即使张树声以高官厚禄诱惑,他也坚守自己的风骨,没有被名利所诱惑。后来“闻树声贤”以及国家需要,他就出去做官,由此可见他以国事为重。

而后来,之所以“其时苏元春为督办,子材以其新进出己右,恒悒悒”,是因为冯子材认为凭自己的资历和能力,不应该屈居于苏元春之下,由此可见自恃才高的傲气与狭隘。

参考译文:

冯子材,字翠亭,广东钦州人。当初跟随向荣讨伐广东敌寇,升补为千总。后变动隶属张国梁的部下,跟从张国梁攻克镇江、丹阳,曾经一天扫平敌寇营垒七十多个。张国梁拍着他的后背说:“你很勇,我都惭愧不如!”累积战功做到了副将。国梁死了,代替他统领他的部队。同治初年,率领三千人镇守镇江。亲自镇守六年,对待士兵有法度规矩,士兵乐意为其所用。光绪元年,赴贵州担任提督。光绪七年,调回广西。第二年,借口生病回家。

过了两年,法越之战爆发,张树声邀请冯子材训练团练,派遣使者前去催车速行。等到(到达的时候),冯子材正穿着短衣,光着脚,带着牧童一起吆喝着牛犊归来,使者禀告来意,冯子材拒绝了。后来,听说张树声贤明,就到广州去。过了一年,朝廷命他辅佐广西边外的军事,那时候苏元春作督办,冯子材认为他新进升官职就在自己之上,总是忧郁愁闷。听说谅山有警事,立即赶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经焚烧镇南关后退兵。龙州危急,冯子材认为关前隘口跨过东西两岭,就命令修筑长墙,聚集所属部队扼守,派遣王孝祺勤军驻扎在后为掎角之势。敌人声称某一天攻打关口,冯子材料到敌人必然提前到达,就决定先发制人。潘鼎新阻止他,众人议论不想战斗,冯子材据理力争,亲自率领勤军袭击文渊,于是第三次到达关外。夜晚逼近敌人堡垒,杀死并俘虏了很多敌人。

法军全部兵力分三路进攻。冯子材对将士们说:“要是法军再打入关内,我们有何面目见广东父老?一定要拼死把守关口!”士兵气势振奋,法军攻打长墙非常紧急,炮声震动山谷,积聚在阵地前的枪弹有一寸左右厚。同清军各路部队合力痛击,敌人逐渐退却。过了一天又蜂拥而至。冯子材指挥众将屹立不动,遇后退者就杀头。自己手持长矛冲出营垒,带领两个儿子冯相荣、冯相华投入战斗。众将士因为冯子材年已70还冲锋陷阵,都受到激励,也拼死战斗。关外的散兵和侨民也来助战,斩杀了几十名法军将额,追击到关外二十里返回。过了两天,攻克文渊,被赏赐。

越南百姓早已苦于法军的暴虐,听说冯将军的队伍到了,都来迎接,争着犒劳慰问。冯子材将他们召集来安抚慰问,确定剿除北圻的策略。越南人民争相建立团众,打着冯子材部队的旗号,愿意为清兵运粮作向导。冯子材于是率领全军攻打郎甲,分兵袭击北宁,这时停战的诏书到了。冯子材愤而请战,朝廷没有回复,只得班师回朝。离开的那一天,越南人民夹道啼哭送行,冯子材也挥泪不能自已。入关到龙州,军民一起跪拜迎接,长达30里。命他督办钦、廉边防事务,晋升为太子少保,不久,死去。年纪八十六岁,谥号勇毅,朝廷准许建立祠堂祭祀。

四川省川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孝宗弘治元年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马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三月,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于内节用一条,云:“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言尤剀切①。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机。祖宗黎明视朝,每日奏事二次。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四方朝贡,奚所瞻观?矧②今各边启衅,四方荐灾,尤为可虑。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乃令中贵人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十八年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觖望③”。珊尝以老病乞骸骨,不允。大夏为言:“珊实病。”上曰:“主人留客坚,客且为强留,独不能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已,泫然久之,珊与大夏皆叩首泣。珊出而语大夏曰:“死此官矣。”

谷应泰④曰:“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又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①剀切:切合事理,切实。②矧:况且,何况。③觖(jué)望:因不满而怨恨。④谷应泰(1620-1690年):字赓虞,别号霖苍,清初官吏,历史学家,著有《明史纪事本末》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B.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C.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D.吏部尚书屠镛疏请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诗书/而躬案牍积数十年不可得/而奔竞之士/或缘技艺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为训/下所司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耕籍田,又称“亲耕”“籍礼”,即春耕前天子亲自耕田,以示重视农耕。

B.视朝,指天子临朝听政,明代早朝一般在凌晨五点开始,中后期有所废弛。

C.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

D.叩首,即伏身跪拜,以头叩地;稽首、顿首、叩首都是我国古代的跪拜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宗厉行勤俭,爱惜民力。马文升提出天子应知稼穑艰难,节省用度,以解民困,言辞恳切,孝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全都遵照施行。

B.孝宗理性治国,整肃吏治。孝宗皇帝鼓励马文升按实际情况认真考课天下官吏,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了罪。

C.孝宗虚怀纳谏,能思己过。刘大夏在两广时,一年两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沉思。

D.孝宗重用贤良,君臣亲密。戴珊因年老多病上疏求退,明孝宗没有答应并伤心落泪;戴珊深受感动,并知恩图报,表示将为国尽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

议毕,因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

14.《明史纪事本末》的谷应泰盛赞“孝宗之世”可谓“和乐”,和乐之景有哪些表现?他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3分)

10.C11.C12.B13.(1)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

(2)讨论完毕,皇上就各拿一锭白银赐给二人,说:“稍微补贴一下你们过于清廉的生活。”14.表现:君臣和谐,天下太平;人口繁多,盗贼不作。

用意:借古讽今,讽谏清朝统治者能够像孝宗一样重用贤臣,虚怀纳谏,清朝的官员能如明时的贤臣各尽己能,辅佐君王。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

吏部尚书屠镛上疏请求禁止从宫内直接发出诏令,说:“天下的读书人研读诗书,处理公务,几十年不能达成愿望;而追名逐利的人有的凭借一技之长蒙受宠幸,就好像捡起一根草(那么容易),不可把这作为准则。”

“事诗书”和“躬案牍”是并列结构,共用主语“天下士”,中间不必断开,排除AD。

“奔竞”是“士”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错误,“乞骸骨”是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致仕”是官员年龄为七十岁时辞去官职,相当于现在社会的到了退休年龄申请退休。二者不同。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并将他们全部判了罪”错误,文中说“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意思是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都符合实情。“当”,恰当,正确。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宾语前置句,“是”起到提宾作用,应为“戒怠荒,图励精”;“庶”,或许;“回”,挽回;“慰”,抚慰。

(2)“毕”,结束;“手”,名词作动词,手拿;“佐”,帮助。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以及分析创作意图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找到“和乐”所在的位置,在文章最后,然后结合谷应泰的评价以及孝宗之世的表现概括“和乐之景”。

如“海内又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这些都是世宗之世的和乐之景,天下安定,民众繁多,战争停息,盗贼也不再横行;如上文所写孝宗之时,君主的表现以及众多臣子的表现,可以看出孝宗之世,君臣之间极为和谐。

然后分析这样说的用意。

结合解释“清初学者”可知,是清朝的学者,那么他提到孝宗之世的“和乐之景”自然有借古讽今之意,希望清朝统治者能如孝宗一般虚心纳谏,重用贤才,也希望清朝官员能如马文升、戴珊、刘大夏等人忠心侍君,各尽其才。

参考译文:

孝宗弘治元年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心灵呢!”立即斥退他们。三月,马文升分条陈述十五件政事,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全部实施推行。在宫内节省费用一条,说:“一切供应的物品,陛下减少一分,那么百姓就能享受一分的恩赐。”言辞切中事理。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书屠镛上疏请求禁止从宫内直接发出诏令,说:“天下的读书人研读诗书,处理公务,几十年不能达成愿望;而追名逐利的人有的凭借一技之长蒙受宠幸,就好像捡起一根草(那么容易),不可把这作为准则。”下达主管的官吏知晓。”大学士刘健上疏说:“自古以来希望天下得到大治的国君,必然很早上朝很晚退朝,日理万机。祖宗黎明时分就临朝听政,每天奏事两次。陛下近来上朝太晚,散朝归去时有时到了傍晚。四方朝贡之人,还怎么瞻仰观看我朝风范?况且现在各边引发嫌隙,挑起争端,四方灾难泛滥,尤其令人担忧。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皇帝赞许并采纳了这个意见。十五年正月,大举考课天下官吏。皇上召马文升到暖阁,吩咐他说:“天下的官员名单都在这儿,爱卿一定要用心考量,不要放纵他们,也不要使他们受冤屈,来彰显官职变迁的公正。”马文升叩头说:“陛下如此想要把国家治理好,这是宗庙社稷之福,我怎敢不按陛下的意见行事呢?”于是让宦官抱着这些名册下了台阶。自此,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都符合实情。召两广总督刘大夏担任兵部尚书。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在此之前,大夏在广东、广西任上,一年中两次请求离任,都没有被批准。皇帝召见询问他说:“我一向重用你,你却多次以病为借口推辞,为什么呢?”大夏回答说:“臣年老并且有病,现在天下百姓贫穷,财力困窘,万一有不测之事,罪责在兵部。我估测自己没有能力办理这件事,所以推辞。”皇帝沉默不言。十八年正月,皇上召刘大夏、戴珊当面议论政事。讨论完毕,皇上就各拿一锭白银赐给二人,说:“稍微补贴一下你们过于清廉的生活。”并且嘱咐他们:“不必廷对谢恩,恐怕他人会心怀不满。”戴珊曾经因为年老生病而乞求退休,皇帝没有答应。刘大夏替戴珊说话:“戴珊确实生病了。”皇上说:“主人挽留客人之意很坚定,客人尚且为主人而勉强留下,难道就不能为了我而留下吗?况且天下还没有太平,怎么忍心舍弃我呢!”之后,流泪伤心很久,戴珊和刘大夏都叩头哭泣。戴珊出来告诉刘大夏:“我要死在官任上。”

谷应泰说:“孝宗一朝,明朝拥有天下一百多年。天下安定,人口繁多,战争平息,盗贼没有四处横行,可以说是和睦安乐啊。”

四川省南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常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逐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①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値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①舁,yú,抬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上的字线标号填写到横线上。

渊明尝往庐山A弘命渊明故人B庞通之赍酒具C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D渊明有脚E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F舆既至欣然G便共饮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中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文中指州里掌管文书的小官。

B.解绶:绶,本义是指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的布带。其颜色不分贵贱。解绶,是解下印绶、辞去官职的意思。

C.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文中说陶渊明用葛巾漉酒是为了批评他嗜酒如命,爱酒成癖。

D.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的文字。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如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家里贫穷,亲人年老,曾做州祭酒,但任职不久就卸职回家。此后,相继担任过主簿、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渊明不慕权贵。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粮食和肉,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部送到酒家,留作取酒之用。如果喝醉了,他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你可以走了。”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14.结合文章,分析陶渊明不与檀道济交往的原因。

10.①.A②.C③.D11.A12.B

13.(1)(陶渊明)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成为贤人,只是志向达不到啊。”檀道济把粮食和肉送给他,他却挥手让檀道济离开。

(2)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

14.①个性原因——陶渊明任性率真,清高自负,对应酬檀道济无兴趣;②现实原因——官场不是檀道济所说的开明盛世。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栗里那里邀请他。陶潜的脚有疾病,他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用篮舆抬他,到达栗里这个地方后,庞通之邀请他一起喝酒,陶潜欣然同意。

“庐山”是“往”的地方,中间不可断开,且“弘”是“王弘”,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弘”前要断开,即A处;

“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中,“故人庞通之”是主语,“赍”是谓语,“酒具”是宾语,宾语后断开,即C处,中间不能断开;

“要之”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即D处。

“脚疾”是偏正结构,中间不能断开;“篮舆”是专有名词,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中间不可断开;“欣然”作状语,修饰后面动词谓语,“欣然”后不能断开。

故①选A②选C③选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其颜色不分贵贱”错误,丝带的颜色常用来标志身份和等级。

C.“批评”错误,文中并不是为了“批评”陶渊明,而是为了说明他的“真率”性格。

D.“褒奖”错误,谥号,或褒或贬。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相继担任主簿”错误,原文“州召主簿,不就”,陶潜并未担任过州主簿。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及”,达到;“馈以粱肉”,状语后置,把粮食和肉送给他;“麾”通“挥”,挥手;“去”,使动用法,让……离开。

(2)“不解”,不懂;“蓄”,保存;“适”,舒服,自得,酣畅;“抚弄”,弹拨。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从文中来看,陶渊明不愿意和檀道济交往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陶渊明个人方面,二是现实情况方面。

如第一段介绍陶渊明“颖脱不群,任真自得”,意思是“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所以当檀道济来拜访他的时候,他没有兴趣来应酬檀道济。

如第二段檀道济告诉陶渊明“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意思是“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檀道济认为当世是“开明之世”,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陶渊明不愿意和檀道济交往。

参考译文:

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作为自己的真实写照,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

陶渊明家里贫穷、亲人年迈,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他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饿得又瘦又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成为贤人,只是志向达不到啊。”檀道济把粮食和肉送给他,他却挥手让檀道济离开。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官府的公田陶渊明都让人种高粱,他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粟里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

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馆,以便以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在房子边上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叫做靖节先生。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文,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悯弱,情不忘君。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宋代〕宋祁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冑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其材”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其用法与《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是一样的。

B.“伏惟天子哀怜之”的“惟”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意思不同。

C.“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羸服,指唐代低级官员的服装,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的意思类似。

D.“因客耒阳”的“因”可理解为“于是、就”,与《琵琶行》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就先前去见他。杜甫参加科举测试落第之后,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老友,严武统领剑南时,推荐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很优待他,很多时候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不在意,可是内心却恨杜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文,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

(2)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悯弱,情不忘君。

10.A11.C12.C

13.(1)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2)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帝奇之”中“之”作宾语,主谓宾俱全,在宾语“之”后停顿,排除D;

“使待制集贤院”省略介词“于”,“于集贤院”是后置状语,和前面的谓语构成状语后置句,结构完整,在“集贤院”后断开,排除BD;

“试文章”是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C。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一词多义及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粪土:意动用法,以……为粪土,把……看作粪土。句意:李邕认为杜甫有才能不一般。/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作粪土。

B.正确。“惟”,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恭敬;/只有。句意:(向您)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只剩下睡觉时的枕席。

C.错误。“羸服”,破旧的衣服;/“青衫”,唐代低级官员的服装。句意: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奔肃宗所在之地。/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D.正确。句意:于是客居耒阳。/于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吟咏给她听,赠送给她。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可知,皇帝此后没再起用他,但并未将其免职。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赖”,依靠;“属文”,作诗(写文章);“且”,将近;“窃”,暗中。

(2)“尝”,饱尝,遭遇;“挺节”,坚持气节;“弱”,形容词用作名词,弱者。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认为杜甫有才能不一般,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落榜,困处长安城中。

天宝十三年,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向您)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

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奔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杜甫向皇帝谢罪,然而皇帝此后也就不再起用他了。

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两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戴头巾,而性格狭隘急躁傲慢,曾经酒醉登上严武的坐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却恨杜甫。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杜甫大醉后死去,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