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鸿门宴同步练习(解析)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3课 鸿门宴同步练习(解析)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3课 鸿门宴同步练习(解析)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课 鸿门宴同步练习(解析)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3课 鸿门宴同步练习(解析)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第3课鸿门宴同步练习(解析)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3课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解答

一、句子默写

1.补写出下列语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大行不顾细谨,。

(2)今者项庄拔剑舞,。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小阅读-课外

2.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草木智慧

①下了大巴车,沿着一条清幽的小路向前走,两边芳草萋萋,我在一片白桦林处停下,几乎是奔跑着冲进树林中。

②林中的白桦树有几十或上百年树龄,却依然身形如少女,有着不老的容颜。它们之所以被时光遗忘,相传与爱情有关。成吉思汗西征路上,大军休整时,一位士兵在白桦林中遇到了美丽的牧羊姑娘,两人一见倾情。誓言还没来得及说出口,战士就战死沙场。姑娘把思念刻在白桦树上,一双双眼睛是她永远的守望。

③在我看来,刻在白桦树上的思念,已超越爱情,是比爱情更宽广的爱。桦树皮晒干后是中药材,祛除百病,连它忧伤的眼泪,也被称为“森林饮料”。

④如果说白桦树无私的爱,濯洗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凄美中那充满希望的等待,那么见到豪迈粗犷的“大漠硬汉”胡杨树的刹那,带给我的是另一种震撼和惊叹。

⑤在克拉玛依的乌尔禾区,一片荒凉的戈壁滩上,我第一次见到胡杨林。远看一棵棵胡杨树,虬结盘曲,苍劲古朴,伫立于天地间。

⑥我轻轻地走近,用目光摩挲着刻满岁月沧桑的树干,细细地,一寸寸地看着,越看越心惊。你看,这一株胡杨原已干枯,树皮干瘪、粗糙,树的一侧却长出新枝,挂满鲜绿的叶子。那株雕像般的胡杨,拦腰而断,树枝被剥离光,露出白骨般的树干。它却死而不倒,挺起一身硬骨,留住最后的尊严。

⑦再往里走,有几株枝叶青郁的胡杨。细看一棵树上竟有三种叶子,有的狭长如柳,有的圆润如杨,有的清逸如枫,分别意味着少年、中年和老年。

⑧胡杨树耐旱、耐寒、耐盐碱、耐风沙,是悲壮大漠中的英雄树。我一次次地抚摸着它们,仿佛有一种力量蔓延而来,传遍我的全身,不由感叹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坚韧以及永不放弃的爱。

⑨在戈壁与沙漠中行走,我的目光还不时被一些低矮的植物牵动。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一蓬蓬的骆驼草,根连着根,叶牵着叶,形成散落或密集的草团。那点点苍绿,在空茫的戈壁中,显得格外醒目和壮观。

⑩骆驼草又名希望草,钢的茎,剑的叶,倔强地向空中舒展着。外表看起来如此纤弱的植株,却根系发达,在黑暗中逶迤着,水有多深,根就扎多深。它们既生于斯,长于斯,便从不气馁,亦无怨怼,智慧而从容地活着。

在戈壁荒原上,如果你看到一团团燃烧的“焰火”,那便是妩媚的红柳了。一簇簇红褐色或粉红色的花,米粒般大小,开得细碎而稠密。它们在青碧的枝头上摇曳着,跳跃着,似红雾涌动,又绚如落霞。

风吹来,花如潮水般起伏起来,这才知什么叫“花潮”。若在公园或河边见到这般景致,倒也寻常,可这是极度干旱的荒漠之地,怎不叫人钦佩称奇呢?

红柳的根须蜿蜒于地下,最深可达二三十米,能防风固沙,是沙地中的“铁娘子”,它的枝叶还可入药。红柳的坚毅与淡然,让我想起那么一群人。在寂寥的旷野中,总会遇见许多白色的“大风车”,不知倦怠地旋转着:它的背后是无私坚守的电力人,他们也是扮靓戈壁的“红柳”。

我发现与这里的草木对视,需要一些勇气,每次遥望凝思,都是一次对心灵的叩问。草木是有思想、有大智慧的,它们懂得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并竭力将根扎深扎牢,尽现生命极致之美。由此而想,在草木面前,人显得那么庸常渺小,理应谦卑些,再谦卑些。

(此文有删改)

三言两语话主题(思维发展)1.文章最后卒章显志,升华主旨,表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内外联系深领悟(语言建构)2.联系人的成长,谈谈你对“在草木面前,人显得那么庸常渺小,理应谦卑些,再谦卑些”这句话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李斯《谏逐客书》)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其(2)赍(3)克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国别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黔首”在战国以及秦朝时期是对百姓的称呼。“黔”,黑,平民百姓穿黑色衣服,故称“黔首”。

C.“载舟覆舟”,语出《孟子·王制》,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D.“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豫章太守顾邵,是雍之子,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节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抵挡,挡住

B.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

D.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范增数目项王

D.项王、项伯东向坐

9.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具告以事

B.大王来何操

C.沛公安在

D.籍何以至此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一)①

杜甫

隔户②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③,狂风挽断最长条。

①公元757年,杜甫45岁,正值年富力强,在京城长安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759年夏,杜甫来到成都,定居草堂。本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所写。②户:门。③作意:如意。

10.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隔户杨柳弱袅袅”侧面描写了杨柳的位置和形态:她虽然体态柔弱,但轻盈纤美。

B.“恰似十五女儿腰”用杨柳描写十五岁少女的纤柔细腰,意在表现少女的妩媚动人。

C.“谓谁朝来不作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于摧残杨柳的人给予了无情的嘲讽。

D.“狂风挽断最长条”的意思是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把杨柳那根最长的枝条给折断了。

E.本诗前两句描写杨柳之美,后两句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之问,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11.诗中的“杨柳”有什么特点?诗人借“杨柳”这一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和解释简要回答。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浙江小矶①春日

范成大②

客里无人共一杯,

故园桃李为谁开?

春潮不管天涯恨,

更卷西兴暮雨来。

[注]①小矶:杭州东南钱塘江边的一个石矶,隔江面对西兴。相传春秋吴越交战,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将入吴为臣仆,越人在此和他痛哭饯别,谈论国事,坚定了勾践复仇雪耻的决心。②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是其青年时期游杭州时所作。

尾句中的“卷”字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赏析。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对于那样一个泱泱大国,他所能做的多半是记录。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客观地讲,后人纪念司马迁,既是对他的尊敬,也包含了许多同情,这让司马迁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悲情英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淹没在一个所谓“盛世”的大汉。

司马迁的爱憎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马迁的全部。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够和他的《史记》一起被载入史册,不仅因为他有一颗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界——真。这种真概括起来就是一种“实录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他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也一直延续到司马迁生命的终点。

为了得到历史最真实的素材,司马迁必须以最近的距离去触摸每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今天才得以将《史记》奉为历史真实公正的范本。从技术上讲,司马迁收集史料的方式是原始而落后的,没有碳-14定位仪,没有多少人的协助,也没有今天史学家们系统的理论知识,他能做的只是朴实的记录。

面对现实,记录现实,秉笔直书,看上去不及征伐疆场将领之勇,也不及社稷江山帝王之智,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等质量的元素,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记录方式,对于司马迁来说既是一位史官的职责,更是他胸中最大的心愿。

比了解到真相更难的是把真相说出来,而钱与权正是说出真相最大的阻碍。幸运的是,历史人物不会因为自己的丑像被暴露而找司马迁算账,但他所经历着的一切钱与权的现实压力,却也着实考验着他作为一个史官的秉性——而他做得很好。

实录精神的存在需要社会的宽容,也需要实录者的勇气,而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注定会增加实录者的勇气。记录现实比记录历史更需要勇气,因为现实中的丑陋者从来害怕让人知道自己的丑陋,而记录也远远不止于美丑之辩!不要说记录者代表正义,但起码应该代表事实——这是记录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呈现真实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

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创造者,他们在历史的巨钟上猛敲,要让后人也能听到余音。历史让我们记住了他们,可谁又让我们记住历史?司马迁正是用他这种呈现真实的执着,让后人记住了历史,也记住了这本巨制背后的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谈道:“我们国家一直有三个大祭’,一是祭黄陵,属于国之祭、族之祭;一是祭孔子,属于文之祭祀,是对文脉的一种追踪;还有一个就是祭司马迁,它既是文祭,又是心祭,是对一种伟大人格的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悲剧感的民族,喜欢大团圆、喜欢盛世、喜欢辉煌、喜欢纪念成功人物,司马迁的存在就有了他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负重,要有悲剧感,心存忧患意识。所有这些司马精神,为我们今后悼念司马迁,敬仰我们的民族精神,建树我们的文化灵魂,提出了非常久远的任务。

(选自《司马迁实录精神》,有增删)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司马迁只是一个史官,所以在所谓“盛世”大汉中,与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司马迁在政治上能够改变国家社会的力量更小。

B.在人才辈出的汉朝,司马迁也许不是一个成功人物,但他心怀忧患,直面历史,秉笔直书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

C.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他们一个个都是等质量的元素,处于平等的地位,司马迁对他们都进行了真实的呈现。

D.司马迁运用实录精神写《史记》的目的在于,既让后人记住真实的历史,能以史为鉴,也让人们记住自己。

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对司马迁的人生做了一个整体评价,然后引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司马迁记史的实录精神。

B.本文在论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后,借古鉴今,给我们当代社会敲响了警钟,提出了号召。

C.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阐述,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较论证等。

D.全文在论证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时,先从司马迁实践求真的角度展开论述,再阐述了司马迁记史面临的多重压力及应具备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要得到真实记录,那么这个史官必须能够具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能够拒绝金钱的诱惑,能够不畏强权。

B.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应该经受了来自朝廷高层对他的种种非难,但作为一名史官,秉笔直书是他胸中的最大心愿。

C.呈现真实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活,更是对一种精神和理念的执着,我们要传承司马迁的爱憎分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等实录精神。

D.我们祭奠缅怀司马迁,既是对司马迁写下历史巨著《史记》表述崇敬之情,也是对他这种实录精神进行讴歌与赞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解析:

1.大礼不辞小让其意常在沛公也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此题中需注意“辞”“沛”“虎狼”的书写。

2.1.对草木和像草木一样的电力人顽强、坚韧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精神

2.草木在恶劣的环境中展现生命的智慧、极致之美。人难免有逆境,我们需要向草木学习,从它们身上获取不竭的精神力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明确题目要求,定位文章最后一段,浏览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散文的主旨一般在文章的倒数两段。注意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或者议论性的语句,挖掘文章主旨。

本文一共刻画了自己所见的以下几种植物:白桦,胡杨,骆驼草和红柳。由“草木是有思想、有大智慧的,它们懂得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并竭力将根扎深扎牢,尽现生命极致之美”可知,赞颂的即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并竭力将根扎深扎牢,尽现生命极致之美”,然后结合“风吹来,花如潮水般起伏起来,……可这是极度干旱的荒漠之地,怎不叫人钦佩称奇呢”可知对草木的顽强和坚韧的生命力的赞美。由“红柳的坚毅与淡然,让我想起那么一群人。在寂寥的旷野中,总会遇见许多白色的‘大风车’,不知倦怠地旋转着:它的背后是无私坚守的电力人,他们也是扮靓戈壁的‘红柳’”可知,对“电力人”的“无私坚守”的赞美。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本题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为观点+原文例证。

由“骆驼草又名希望草,钢的茎,剑的叶,倔强地向空中舒展着……它们既生于斯,长于斯,便从不气馁,亦无怨怼,智慧而从容地活着”“那株雕像般的胡杨,拦腰而断,树枝被剥离光,露出白骨般的树干。它却死而不倒,挺起一身硬骨,留住最后的尊严”可知,草木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由“草木是有思想、有大智慧的,它们懂得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并竭力将根扎深扎牢,尽现生命极致之美”可知,但他们却顺应自然,随遇而安,在恶劣的大漠环境中将根扎深扎牢,尽现生命极致之美。这些都是我们有些人不具有且值得学习的地方,学习草木的这种精神,从它们身上获得成长的力量,最终才会收获成功,从这一点来说,草木可以说是人类的老师,所以说在草木面前,人类要保持谦卑。

3.其,表示祈使,“还是”。赍,送给,付与。克,能够。4.D5.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已经实现了志愿,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6.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吾其还也”的意思是:我们还是回去吧。所以“其”,表示祈使,“还是”的意思。

②“藉寇兵而赍盗粮”的意思是: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所以“赍”的意思是“送给,付与”。

③“能克终者盖寡”的意思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所以“克”的意思是“能够”。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国别体史书”错误,《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B.“‘黔’,黑,平民百姓穿黑色衣服,故称‘黔首’”错误。平民百姓以黑色头巾覆头,故称“黔首”。

C.“‘载舟覆舟’,语出《孟子·王制》”错误,语出《荀子·王制》。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

(2)得志:实现了志愿。纵情:放纵自己的性情。傲物:看不起别人。

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儿书”做“无”的宾语,其后断开;“神气”做主语,“不变”做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其后断开;“心”做主语,“了”做谓语,“其故”做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其后断开;“以爪”做“掐”的状语,“掌”做宾语,省略主语“顾雍”,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其后断开。

正确断句为: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译文:豫章太守顾邵,是顾雍的儿子,顾劭死在任内。当时顾雍正大聚下属饮酒作乐,他亲自下围棋。外面禀报说豫章有送信人到,却没有他儿子的书信。顾雍虽然神态不变,可是心里已明白其中的缘故;他悲痛得用指甲紧掐手掌,血流出来沾湿了座褥。直到宾客散去以后,才叹气说:“已经不可能有延陵季子那么高尚,难道可以哭瞎眼睛而受人责备吗!”于是就放开胸怀,驱散哀痛之情,神色自若。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述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述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述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李斯《谏还客书》)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7.C8.C9.A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谢:感谢”错误。“谢”,道歉;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B.“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C.“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

D.“东”,名词作状语,在东面。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具以事告。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大王来操何。

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沛公在安。

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籍以何至此。

故选A。

参考译文: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10.DE11.第一问:婀娜多姿,妩媚动人,但不幸被狂风折断了枝条。第二问:抒发了因受牵连而仕途(人生)失意的愤懑之情。

10.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侧面描写”分析不当,应为正面描写。B项,“用杨柳描写十五岁少女的纤柔细腰,意在表现少女的妩媚动人”分析不当,“恰似”的陈述对象是“杨柳”,该句是用十五岁少女纤柔的细腰描写杨柳,意在表现杨柳的妩媚动人。C项,“对于摧残杨柳的人给予了无情的嘲讽”无中生有。这句诗的意思是,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

11.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解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诗中的“弱袅袅”“女儿腰”“不作意”“挽断”和解释的“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等内容分析情感。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测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解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解析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解析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2.①卷,席卷,迅速有力地掠过,形容气势迅猛。②“春潮”“卷西兴暮雨来”,写出了钱塘江潮挟着西兴的暮雨,向小矶飞洒而来的景象。③“卷”字有力地表现了“春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