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试卷(二)_第1页
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试卷(二)_第2页
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试卷(二)_第3页
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试卷(二)_第4页
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试卷(二)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所创办国学研究机构的大学是()

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厦门大学D.东南大学

A

其他常识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而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故解析为:A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刘禹锡

A

名人事迹

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为时而著”之心,却未必有真正的“为时而著”之“文”。究其原因,就在于要想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

故解析为:A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3.“甲骨学”在近代语言文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甲骨学史上,有四位学者做出过重大贡献,被钱玄同誉为“甲骨四堂”。四位之中,号“雪堂”的是下列哪位学者()

A.罗振玉B.王国维C.董作宾D.郭沫若

A

名人事迹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又号贞松老人。祖籍浙江省上虞县,客籍江苏省淮安县。曾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社,1897年创办《农学报》,次年创办东文学社。1901年在上海创办《教育世界》杂志。1904年创办江苏师范学堂,后任学部二等咨议官,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督监,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法国大学院公举为东方通信员。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罗振玉占有重要地位,为“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学的奠基者。

故解析为:A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4.十三经是历史上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总称,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粱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十三经由汉代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

A.唐朝B.五代C.南宋D.明朝

C

其他常识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

故解析为:C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其形成过程为:汉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唐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九经;至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5.下面有关佛教故事的画卷是()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张僧繇的“梁武帝像”

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D.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D

其他常识

A.《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

B.张僧繇(yóu),字号不详,吴郡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张僧繇的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梁武帝像》、《汉武射蛟图》、《吴王格武图》、《行道天王图》、《清溪宫水怪图》、《摩纳仙人图》等。

C.《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画家周昉创作的一幅作品,该图描述的是贵族妇女的生活写照。画上共绘就6位丰颊厚体的贵妇,她们打扮艳丽入时,云髻高耸,顶戴的折枝花朵皆不相同,脸上又晕染娥眉,衣饰华丽,身着低胸长裙,外罩薄纱,显出半透明的质感,是中晚唐以后典型的贵妇形象。贵妇的脸上、手上罩染的白粉,千年而下,仍然给人肤若凝脂、粉妆玉琢的细腻感觉。尤其是纱衣透体和肌肉丰腴的描绘,表现了画家勾线、赋色的高超技巧。全画光彩照人,仕女们神态安闲,或戏犬、或漫步、或赏花、或拈蝶,在庭院中闲散地消磨着时光。

D.《送子天王图》(又名《天王送子图》)由唐人吴道子所做,图又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绘画。现存宋人摹本。该作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该摹本着色较淡,近乎白描。

故解析为:D

吴道子生活的年代,正是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飞跃发展的时代。唐代的东西两京—洛阳和长安,更是全国文化中心。画家们上承阎立本、尉迟乙僧,群星璀璨,绘画之盛,蔚为大观。吴道子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样”。与此同时,佛道内容经南北朝画风的渗透融合,至唐代而发生了巨大变化,集中表现在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身上,便产生了宗教艺术与“吴家样”的完美结合。《天王送子图》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

6.中书令是唐代的重要的中央官员,由于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安史之乱后,下列哪位曾经担任过中书令()

A.郭子仪B.杨炎C.牛僧孺D.李德裕

A

名人事迹

A.郭子仪: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B.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今陕西凤翔县)人。唐朝宰相、财政改革家、诗人,两税法的创造和推行者。

C.牛僧孺(779年-848年),字思黯,安定鹑觚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牛僧孺是进士出身。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等共同抨击时政,为宰相李吉甫排斥而久不任用。穆宗时,累官至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成为牛(僧孺)、李(德裕)之争中牛派首领人物。武宗时,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为相,牛被贬任循州长史。宣宗时召还,不久病卒。

D.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李德裕死后,历朝历代都对他评价甚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将其誉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甚至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故解析为:A

中书令,官名。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中书,称中书令,置令与仆射为其长,掌传宣诏命等。中书令、尚书令在西汉并置,与谒庭令、内者令等都是由宦官士人担当。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中书令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责任重要。西汉年间中书,乃归属于内廷宦官机构,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其主官称中书令。司马迁中年以后,掌天官学识过人等原因,以太史公的身份担任中书令,朝位在丞相之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

7.“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

A.孟子B.孔子C.庄子D.老子

B

名人事迹

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故解析为:B

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8.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

A.《论语》B.《诗经》C.《礼记》D.《太平经》

C

先秦诸子百家

止于至善: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郑玄注:“止,犹自处也。”孔颖达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陈澔集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故解析为:C

“止于至善”,“止”,“停止,克制”。因为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始终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接近于恶,追求“至善”,难道不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我们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则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如果真的有至善,懂得停止和克制,也许就是真的至善。

9.民间有个习俗: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时有倒写“福”字的舞台背景。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但从何时起倒贴“福”字?()

A.宋B.明C.清D.民国

B

其他常识

“福”字倒贴在民间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故解析为:B

春节,在许多家庭院落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是我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了。据《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10.曾在厦大任教的史学家顾颉刚,不但是“疑古派”的代表,在其它方面也多有建树。他曾于30年代创立了()

A.史地学报B.禹贡学会C.史料学派D.甲骨学派

B

名人事迹

顾诵坤(1893.5.8-1980.12.25),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汉人,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34年初与谭其骧等人筹备组织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制定“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为挽救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禹贡》刊物成为当时中国历史地理、边疆和民族史研究的总汇,培养了一代历史地理学人才,并创立了中国的历史地理这门学科。

故解析为:B

顾颉刚作为一个史学家,享誉中外学术界,影响深远。1924年,顾颉刚在《歌谣》周刊上连载《吴歌甲集》,历时三月,获得学术界好评。《吴歌甲集》于1926年由北大歌谣研究会出版单行本,这是一部科研价值很高的歌谣集子,不但出版的时间较早,而且有比较详尽的解释等,还附有研究文章《写歌杂记》多篇。

11.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

A.册府元龟B.太平御览C.太平广记D.佩文韵府

D

中国文学之最

《宋四大书》是宋朝四大部书,包括《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都是北宋时编写的。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写完成的,而《册府元龟》则是宋真宗时完成的。故后世合称此四书为宋朝四大部书,或宋四大书。由于《册府元龟》的规模最大,几概括十七史,是其他的数倍,所以被称为《宋四大书》之首。

故解析为:D

《佩文韵府》是清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之一,专供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之用的工具书。清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等七十六人奉敕编撰。“佩文”是康熙的书斋名。其正集四百四十四卷,引录诗文词藻典故约一百四十万条。

12.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

A.彖传B.穀梁传C.象传D.文言传

B

先秦诸子百家

《易传》由七篇文章构成,其创作时间离经文形成的时间不是很长(约五六百年),它是解释说明经文的最原始,最权威的文字。这七篇文章是:《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中,《彖传》、《象传》、《系辞传》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合成“十翼”。“翼”是“羽翼”的意思,有“辅助”之义。易传是理解易经的经典著作。

故解析为:B

《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众多学者考证今本受道家阴阳家思想影响相当多,儒家伦理色彩较浓,而帛书本阴阳家自然色彩浓厚。我们还是要强调这样一种观点:就《易传》的思想体系来看,其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其由天道推衍人事的整体思维模式,其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思想等,有许多都与阴阳家相一致。

13.下面哪个不是卦的构成要素()

A.卦形B.卦名C.卦辞D.卦爻

B

历法

卦由卦形、卦辞、卦爻组成。《周易》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卦画和卦爻辞。这两个大的部分又可以细分为卦画、序数词、卦辞、爻辞四个部分。其中《乾》卦和《坤》卦各多一条总结辞。紧接着这个卦画的“元亨利贞”就是卦辞。“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这六个词是序数词。紧接着这六个序数词后面的是爻辞。最后一句“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是爻后辞。

故解析为:B

每个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而爻有阴爻和阳爻之分。阴爻和阳爻分别代表着阴气和阳气。阴阳的概念最开始不是哲学概念,而是一个天文学概念,与日月的运行变化而带来的昼夜寒署有关。

14.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B

先秦诸子百家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故解析为:B

《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15.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的人物是谁()

A.孙复B.韩愈C.王安石D.朱熹

D

先秦诸子百家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故解析为:D

《孟子》向来被视为子书,《汉书·艺文志》列在《诸子略》下儒家类,《隋书·经籍志》列为子部,在其后的《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始终将列在《孟子》子部;直至南宋朱熹开始把《孟子》列入经部。自此,《孟子》地位日显,注疏家益多,孟学渐成大观。

16.《春秋繁露》里,提倡的“张三世”不指下列哪个选项()

A.传闻B.所闻C.所见D.所识

A

其他常识

《春秋繁露》里提倡的“张三世”指的是所闻、所见、所识。

故解析为:A

《春秋繁露》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黄老之学为骨架,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17.下面哪句是道家语()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然则旋岁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何复怪哉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B

先秦诸子百家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出自《墨子.兼爱中》。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

B.道可道,非常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C.出于僧肇的《物不迁论》。狂风在吹却是静止的,江河奔流却是静止的,野马驰骋却是不动的,日月轮回却是不变的,真奇怪呀。这句话的意思僧肇认为一切的动都是不动的,是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的绝对静止,属于形而上学不变论。

D.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文: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故解析为:B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18.唐代著作《五经正义》出自()

A.韩愈B.孙复C.孔颖达D.程颐

C

作家作品

《五经正义》是唐代孔颖达等奉敕编写的五经义疏著作。此书于高宗时成书,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解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按此答卷,不许自由发挥。

故解析为:C

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

19.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

A.庄子与慧施B.庄子与公孙龙

C.公孙龙与慧施D.孔子与颜回

A

作家作品

“濠梁之辩”记载于《庄子﹒秋水》篇中。讲述的是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名思想家庄子和惠子的一次辩论。这次辩论以河中的鱼是否快乐以及双方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为主题。

故解析为:A

原文内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0.“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

A.《王风·黍离》B.《小雅·鹿鸣》

C.《小雅·采薇》D.《卫风·氓》

D

楚辞汉赋骈文(歌行、乐府)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桑之未落:桑树成长的时候。其叶沃若:沃然,肥泽貌,叶子沃然茂盛。这句以桑叶肥泽,喻女子正在年轻美貌之时。一说,喻男子情意浓厚的时候。这两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貌和象征男女之间的浓情密意。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

21.《登高》是唐代哪位诗人所写()

A.李白B.王维C.岑参D.杜甫

D

诗句与人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作品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故解析为:D

本首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22.中国文学史上有“魏晋人物晚唐诗”的说法,魏晋人物的风度一直为后世人企慕。魏晋是士大夫的时代,士大夫们崇尚清谈,清谈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清谈又立足于三部著作,它们被称为“三玄”,请问“三玄”是指()

A.《老子》《庄子》《周易》B.《太玄》《离骚》《庄子》

C.《论语》《周易》《老子》D.《太玄》《庄子》《老子》

A

文化典籍

魏晋玄学的根本依据就是三玄,三玄指的是《庄子》、《老子》、《周易》。

故解析为:A

三玄里面的核心,就是老子的《道德经》了。《道德经》的核心就是自然无为,自然是强调尊重事物的本性,无为是强调不要以人的意志去干扰事物发展的方向,应该因势利导地去做。所以无为不等于无所作为,而是要积极地引导,是无为而无不为。

23.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欧阳修为“文圣”,那么请问,下面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家夫子”()

A.苏轼B.王昌龄C.陆游D.李商隐

B

称谓

诗家夫子一般指王昌龄(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故解析为:B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24.关于《诗经》有“四始”之说,《关雎》为《风》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那么请问,《小雅》之始为下列哪一项()

A.《采薇》B.《节南山》C.《鹿鸣》D.《雨无正》

C

文化典籍

《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故解析为:C

《小雅》为诗经的一部分,为先秦时代中国诗歌。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25.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A.孔子B.孟子C.朱熹D.董仲舒

D

其他常识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两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故解析为:D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26.下面哪个文学家被称为“太康之英”()

A.左思B.潘岳C.阮籍D.陆机

D

称谓

在中国文学史上,“太康之英”指西晋文学家陆机,出自钟嵘《诗品》:“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

故解析为:D

陆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为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被誉为"太康之英"。其诗歌深密华美。陆机流传下来的诗,共104首,大多为乐府诗和拟古诗。代表作有《猛虎行》、《君子行》、《长安有狭邪行》、《赴洛道中作》等。

2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请问,鹳雀楼在下面哪个省?()

A.山西B.陕西C.山东D.江西

A

作品的基本内容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北周,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富盛名。

故解析为:A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畅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宏伟的鹳雀楼和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象。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

28.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流派纷呈,其中有个影响特别大的诗派叫做“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请问是哪一祖?()

A.杜甫B.黄庭坚C.苏轼D.贾岛

A

称谓

江西诗派的后人方回称杜甫,黄庭坚,陈与义和陈师道为一祖三宗。其中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与义和陈师道为三宗。江西诗派强调的特点是“点石成金”和“夺胎换骨”。

故解析为:A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详见谢思炜《吕本中与江西宗派图》(《文学遗产》1985年第三期)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宗“一祖三宗”之说,形成了诗歌流派。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29.柳永的词作虽然一直很受欢迎,但是却不为士大夫所看重,甚至为他们所不耻,因为在他们看来,柳永的词很是俚俗。苏轼也对柳永持贬斥态度,但是柳永有一首词却受到苏轼的推崇,以为“高处不减唐人”,这首词是()

A.《望海潮》B.《八声甘州》

C.《雨霖铃》D.《满江红》

B

作家作品

柳永的《八声甘州》被苏东坡称为“不减唐人高处”。“唐人高处”语出苏东坡赞柳永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唐人高处”同“盛唐气象”一样,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共性。

故解析为:B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30.古龙小说《圆月弯刀》中的青青的那柄魔刀上刻着一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请问这是哪个诗人的哪首诗?()

A.陆游《游山西村》B.苏轼《新城道中》

C.陆游《临安春雨初霁》D.陆游《书愤》

C

诗句与人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出自南宋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故解析为:C

“小楼一夜听春雨”,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述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所创办国学研究机构的大学是()

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厦门大学D.东南大学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刘禹锡

3.“甲骨学”在近代语言文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甲骨学史上,有四位学者做出过重大贡献,被钱玄同誉为“甲骨四堂”。四位之中,号“雪堂”的是下列哪位学者()

A.罗振玉B.王国维C.董作宾D.郭沫若

4.十三经是历史上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总称,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粱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十三经由汉代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

A.唐朝B.五代C.南宋D.明朝

5.下面有关佛教故事的画卷是()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张僧繇的“梁武帝像”

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D.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6.中书令是唐代的重要的中央官员,由于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安史之乱后,下列哪位曾经担任过中书令()

A.郭子仪B.杨炎C.牛僧孺D.李德裕

7.“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

A.孟子B.孔子C.庄子D.老子

8.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

A.《论语》B.《诗经》C.《礼记》D.《太平经》

9.民间有个习俗: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时有倒写“福”字的舞台背景。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但从何时起倒贴“福”字?()

A.宋B.明C.清D.民国

10.曾在厦大任教的史学家顾颉刚,不但是“疑古派”的代表,在其它方面也多有建树。他曾于30年代创立了()

A.史地学报B.禹贡学会C.史料学派D.甲骨学派

11.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

A.册府元龟B.太平御览C.太平广记D.佩文韵府

12.下面哪个不是《易传》的内容()

A.彖传B.穀梁传C.象传D.文言传

13.下面哪个不是卦的构成要素()

A.卦形B.卦名C.卦辞D.卦爻

14.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15.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的人物是谁()

A.孙复B.韩愈C.王安石D.朱熹

16.《春秋繁露》里,提倡的“张三世”不指下列哪个选项()

A.传闻B.所闻C.所见D.所识

17.下面哪句是道家语()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然则旋岁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何复怪哉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18.唐代著作《五经正义》出自()

A.韩愈B.孙复C.孔颖达D.程颐

19.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

A.庄子与慧施B.庄子与公孙龙

C.公孙龙与慧施D.孔子与颜回

20.“桑之未落,其叶若沃。”出自()

A.《王风·黍离》B.《小雅·鹿鸣》

C.《小雅·采薇》D.《卫风·氓》

21.《登高》是唐代哪位诗人所写()

A.李白B.王维C.岑参D.杜甫

22.中国文学史上有“魏晋人物晚唐诗”的说法,魏晋人物的风度一直为后世人企慕。魏晋是士大夫的时代,士大夫们崇尚清谈,清谈便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而清谈又立足于三部著作,它们被称为“三玄”,请问“三玄”是指()

A.《老子》《庄子》《周易》B.《太玄》《离骚》《庄子》

C.《论语》《周易》《老子》D.《太玄》《庄子》《老子》

23.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欧阳修为“文圣”,那么请问,下面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家夫子”()

A.苏轼B.王昌龄C.陆游D.李商隐

24.关于《诗经》有“四始”之说,《关雎》为《风》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那么请问,《小雅》之始为下列哪一项()

A.《采薇》B.《节南山》C.《鹿鸣》D.《雨无正》

25.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A.孔子B.孟子C.朱熹D.董仲舒

26.下面哪个文学家被称为“太康之英”()

A.左思B.潘岳C.阮籍D.陆机

2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请问,鹳雀楼在下面哪个省?()

A.山西B.陕西C.山东D.江西

28.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流派纷呈,其中有个影响特别大的诗派叫做“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请问是哪一祖?()

A.杜甫B.黄庭坚C.苏轼D.贾岛

29.柳永的词作虽然一直很受欢迎,但是却不为士大夫所看重,甚至为他们所不耻,因为在他们看来,柳永的词很是俚俗。苏轼也对柳永持贬斥态度,但是柳永有一首词却受到苏轼的推崇,以为“高处不减唐人”,这首词是()

A.《望海潮》B.《八声甘州》

C.《雨霖铃》D.《满江红》

30.古龙小说《圆月弯刀》中的青青的那柄魔刀上刻着一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请问这是哪个诗人的哪首诗?()

A.陆游《游山西村》B.苏轼《新城道中》

C.陆游《临安春雨初霁》D.陆游《书愤》

解析解答部分

1.A

其他常识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而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故解析为:A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2.A

名人事迹

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古往今来,做到“为时而著”的虽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更多的是虽有“为时而著”之心,却未必有真正的“为时而著”之“文”。究其原因,就在于要想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

故解析为:A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

3.A

名人事迹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又号贞松老人。祖籍浙江省上虞县,客籍江苏省淮安县。曾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农学社,1897年创办《农学报》,次年创办东文学社。1901年在上海创办《教育世界》杂志。1904年创办江苏师范学堂,后任学部二等咨议官,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督监,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法国大学院公举为东方通信员。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罗振玉占有重要地位,为“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学的奠基者。

故解析为:A

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4.C

其他常识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

故解析为:C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其形成过程为:汉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唐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九经;至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5.D

其他常识

A.《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

B.张僧繇(yóu),字号不详,吴郡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张僧繇的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梁武帝像》、《汉武射蛟图》、《吴王格武图》、《行道天王图》、《清溪宫水怪图》、《摩纳仙人图》等。

C.《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画家周昉创作的一幅作品,该图描述的是贵族妇女的生活写照。画上共绘就6位丰颊厚体的贵妇,她们打扮艳丽入时,云髻高耸,顶戴的折枝花朵皆不相同,脸上又晕染娥眉,衣饰华丽,身着低胸长裙,外罩薄纱,显出半透明的质感,是中晚唐以后典型的贵妇形象。贵妇的脸上、手上罩染的白粉,千年而下,仍然给人肤若凝脂、粉妆玉琢的细腻感觉。尤其是纱衣透体和肌肉丰腴的描绘,表现了画家勾线、赋色的高超技巧。全画光彩照人,仕女们神态安闲,或戏犬、或漫步、或赏花、或拈蝶,在庭院中闲散地消磨着时光。

D.《送子天王图》(又名《天王送子图》)由唐人吴道子所做,图又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绘画。现存宋人摹本。该作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该摹本着色较淡,近乎白描。

故解析为:D

吴道子生活的年代,正是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飞跃发展的时代。唐代的东西两京—洛阳和长安,更是全国文化中心。画家们上承阎立本、尉迟乙僧,群星璀璨,绘画之盛,蔚为大观。吴道子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样”。与此同时,佛道内容经南北朝画风的渗透融合,至唐代而发生了巨大变化,集中表现在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身上,便产生了宗教艺术与“吴家样”的完美结合。《天王送子图》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

6.A

名人事迹

A.郭子仪: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B.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今陕西凤翔县)人。唐朝宰相、财政改革家、诗人,两税法的创造和推行者。

C.牛僧孺(779年-848年),字思黯,安定鹑觚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牛僧孺是进士出身。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以贤良方正对策,与李宗闵等共同抨击时政,为宰相李吉甫排斥而久不任用。穆宗时,累官至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成为牛(僧孺)、李(德裕)之争中牛派首领人物。武宗时,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为相,牛被贬任循州长史。宣宗时召还,不久病卒。

D.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李德裕死后,历朝历代都对他评价甚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将其誉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甚至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故解析为:A

中书令,官名。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中书,称中书令,置令与仆射为其长,掌传宣诏命等。中书令、尚书令在西汉并置,与谒庭令、内者令等都是由宦官士人担当。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中书令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责任重要。西汉年间中书,乃归属于内廷宦官机构,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其主官称中书令。司马迁中年以后,掌天官学识过人等原因,以太史公的身份担任中书令,朝位在丞相之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

7.B

名人事迹

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故解析为:B

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8.C

先秦诸子百家

止于至善: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郑玄注:“止,犹自处也。”孔颖达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陈澔集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故解析为:C

“止于至善”,“止”,“停止,克制”。因为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始终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接近于恶,追求“至善”,难道不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我们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则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如果真的有至善,懂得停止和克制,也许就是真的至善。

9.B

其他常识

“福”字倒贴在民间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故解析为:B

春节,在许多家庭院落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是我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了。据《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10.B

名人事迹

顾诵坤(1893.5.8-1980.12.25),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汉人,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34年初与谭其骧等人筹备组织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制定“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为挽救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禹贡》刊物成为当时中国历史地理、边疆和民族史研究的总汇,培养了一代历史地理学人才,并创立了中国的历史地理这门学科。

故解析为:B

顾颉刚作为一个史学家,享誉中外学术界,影响深远。1924年,顾颉刚在《歌谣》周刊上连载《吴歌甲集》,历时三月,获得学术界好评。《吴歌甲集》于1926年由北大歌谣研究会出版单行本,这是一部科研价值很高的歌谣集子,不但出版的时间较早,而且有比较详尽的解释等,还附有研究文章《写歌杂记》多篇。

11.D

中国文学之最

《宋四大书》是宋朝四大部书,包括《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都是北宋时编写的。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写完成的,而《册府元龟》则是宋真宗时完成的。故后世合称此四书为宋朝四大部书,或宋四大书。由于《册府元龟》的规模最大,几概括十七史,是其他的数倍,所以被称为《宋四大书》之首。

故解析为:D

《佩文韵府》是清代官修大型词藻典故辞典之一,专供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之用的工具书。清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等七十六人奉敕编撰。“佩文”是康熙的书斋名。其正集四百四十四卷,引录诗文词藻典故约一百四十万条。

12.B

先秦诸子百家

《易传》由七篇文章构成,其创作时间离经文形成的时间不是很长(约五六百年),它是解释说明经文的最原始,最权威的文字。这七篇文章是:《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中,《彖传》、《象传》、《系辞传》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合成“十翼”。“翼”是“羽翼”的意思,有“辅助”之义。易传是理解易经的经典著作。

故解析为:B

《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众多学者考证今本受道家阴阳家思想影响相当多,儒家伦理色彩较浓,而帛书本阴阳家自然色彩浓厚。我们还是要强调这样一种观点:就《易传》的思想体系来看,其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其由天道推衍人事的整体思维模式,其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思想等,有许多都与阴阳家相一致。

13.B

历法

卦由卦形、卦辞、卦爻组成。《周易》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卦画和卦爻辞。这两个大的部分又可以细分为卦画、序数词、卦辞、爻辞四个部分。其中《乾》卦和《坤》卦各多一条总结辞。紧接着这个卦画的“元亨利贞”就是卦辞。“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这六个词是序数词。紧接着这六个序数词后面的是爻辞。最后一句“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是爻后辞。

故解析为:B

每个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而爻有阴爻和阳爻之分。阴爻和阳爻分别代表着阴气和阳气。阴阳的概念最开始不是哲学概念,而是一个天文学概念,与日月的运行变化而带来的昼夜寒署有关。

14.B

先秦诸子百家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故解析为:B

《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15.D

先秦诸子百家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故解析为:D

《孟子》向来被视为子书,《汉书·艺文志》列在《诸子略》下儒家类,《隋书·经籍志》列为子部,在其后的《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始终将列在《孟子》子部;直至南宋朱熹开始把《孟子》列入经部。自此,《孟子》地位日显,注疏家益多,孟学渐成大观。

16.A

其他常识

《春秋繁露》里提倡的“张三世”指的是所闻、所见、所识。

故解析为:A

《春秋繁露》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黄老之学为骨架,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17.B

先秦诸子百家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出自《墨子.兼爱中》。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

B.道可道,非常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C.出于僧肇的《物不迁论》。狂风在吹却是静止的,江河奔流却是静止的,野马驰骋却是不动的,日月轮回却是不变的,真奇怪呀。这句话的意思僧肇认为一切的动都是不动的,是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的绝对静止,属于形而上学不变论。

D.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文: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故解析为:B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18.C

作家作品

《五经正义》是唐代孔颖达等奉敕编写的五经义疏著作。此书于高宗时成书,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解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按此答卷,不许自由发挥。

故解析为:C

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

19.A

作家作品

“濠梁之辩”记载于《庄子﹒秋水》篇中。讲述的是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名思想家庄子和惠子的一次辩论。这次辩论以河中的鱼是否快乐以及双方怎么知道鱼是否快乐为主题。

故解析为:A

原文内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0.D

楚辞汉赋骈文(歌行、乐府)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桑之未落:桑树成长的时候。其叶沃若:沃然,肥泽貌,叶子沃然茂盛。这句以桑叶肥泽,喻女子正在年轻美貌之时。一说,喻男子情意浓厚的时候。这两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貌和象征男女之间的浓情密意。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