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社会热点专项练(二)_第1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社会热点专项练(二)_第2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社会热点专项练(二)_第3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社会热点专项练(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热点专项练(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20·抚州市七校高三10月联考]公元前5世纪晚期,雅典的法令由公民大会通过,法律由立法委员会通过;法律是永久性的固定规则,而法令则是针对具体情况且有一定时限的措施。陪审法庭通过违法法律诉讼可否决立法委员会颁布的法律,通过违法法令诉讼可取消公民大会的法令。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存在权力交叉现象B.司法权凌驾于立法权之上C.注重对民主的监督D.陪审法庭获得部分立法权解析:陪审法庭能够对公民大会和立法委员会的法律和法令可以否决、取消,体现对公民民主的监督,故选C项。公民大会、立法委员会和陪审法庭职权很清楚,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司法对立法的监督,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陪审法庭对立法的监督,而它并没有立法权,排除D项。答案:C2.[2020·怀化市上学期期末考试]公元212年颁布的《安东尼努斯敕令》中说道:“赐寰宇黎庶罗马公民权,……一旦寰宇黎庶具享公民之权,罗马之伟大远胜海外诸邦,荣耀亦弗先祖可比肩。”该敕令的颁布是为了()A.扩大罗马统治的疆域B.强化国家民族认同C.巩固罗马共和国统治D.实现帝国居民平等解析:题干中敕令提及百姓享有公民权后,则罗马将比海外诸邦更伟大,荣耀也超过先辈,该敕令有利于公民认同罗马帝国,故选B项。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就已经地跨三洲、水兼四海了,此时重心是整合庞大的帝国,排除A项;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排除C项;罗马帝国是奴隶制国家,奴隶遭到奴隶主的残酷剥削,排除D项。答案:B3.[2020·清华大学11月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八世纪时,英王在登基前就宣誓:“保证教会、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保证维护法律”,如果国王违背誓言则被视为“违法行为”,可能被废黜,甚至招致杀身之祸。这说明()A.法治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雏形C.专制王权得到严厉打击D.有限王权植根于历史传统解析:材料中“可能被废黜,甚至招致杀身之祸”说明在英国历史中国王的权力和地位并不是绝对的,是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的,故选D项。A项中“开始”作为程度性副词用法不妥,且材料中是国王的誓言而不是具体的法律,排除A项;B项中君主立宪制的雏形一般可以认为是《权利法案》,国王的部分权利受到限制,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基本建立,排除B项;材料中更多体现的是国王的誓言,并不是具体的法律,对国王的权力限制是很有限的,排除C项。答案:D4.[2020·洛阳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的议员。这些规定()A.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B.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C.充分体现了两院的制约与平衡原则D.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解析:材料强调议员的任期和改选规则,直选产生的众议员任期短且每两年全部改选可保证代表的广泛性,间选产生的参议员任期长且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有利于政策推行的延续性,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议员的任期和改选规则,体现不出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排除B项;材料强调议员的任期和改选规则,不涉及两院的制约与平衡原则,排除C项;众议院按照人口分配议席,这就使大州议席多于小州,保障了大州的利益;而参议院则平均分配议席,每州两名,大小州名额相等,从而保障了小州的利益,但材料强调的是议员的任期和改选规则,排除D项。答案:A5.[2020·百校联盟TOP20九月联考]商代方国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方国首领只需臣服于商王,仍是其部落首领。而西周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勤于王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这种变化说明西周()A.确立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B.国家结构相对紧密C.王室始终确定诸侯王人选D.中央垂直管理地方解析:从商代方国到西周分封制的变化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呈现加强的趋势,国家结构日益紧密,故选B项;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在夏商时期就存在,排除A项;西周实行宗法制,诸侯王人选不完全由王室确定,排除C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于秦朝实现,排除D项。答案:B6.在近代,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变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表明()A.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B.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C.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D.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中国,忧患意识转变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易观念转变为“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华夷之辨转变为近代民族主义,民本思想转变为民主主义,这些转变与近代列强侵略下中国社会的变化有关,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C项正确。A项观点正确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变动、政治变革推动了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B项错误;传统文化为近代革命思想提供了借鉴,但并非指导思想,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25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此外,第6条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郑重声明拥护本宪法。——摘编自邓静秋《各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比较》材料二1894年兴中会成立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监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并综合以上材料,探讨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15分)解析: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从宣誓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概括美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应结合材料二从辛亥革命前的宣誓对革命忠诚到辛亥革命后建立现代民主国家,指出孙中山宣誓的不同。第二小问,要综合说明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答案:(1)特点:宣誓主体广泛;突出宪法的权威;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