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咏雪_第1页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咏雪_第2页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咏雪_第3页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咏雪_第4页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咏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eq\x(课内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七年级(上册)咏雪(一)(刘义庆)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侄辈,家里年轻的一代人今义:儿子和女儿文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义理、内容拟撒盐空中差可拟古义:相比今义:设计、打算、模仿等虚词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一会儿”【课文在线】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D)A.公欣然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屏人曰C.未若柳絮因风起若为佣耕D.俄而雪骤俄而百千人大呼【解析】A.……的样子/连词,表转折;B.凭借/于是;C.如/你;D.不久,一会儿。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里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融洽、欢乐的家庭气氛。B.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D.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暗示,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解析】C项应是“撒盐”一句较“柳絮”一句更写实。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和谐、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并用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这些词语来支撑这一观点。(二)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2016·恩施)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不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古今异义去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戏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等期与人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或量词委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委任等顾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一词多义日日中不至太阳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天词类活用惭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虚词而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之下车引之代词,代元方【课文在线】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太丘舍去(距离)C.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D.相委而去(丢下、舍弃)【解析】B.“去”是“离开”的意思。2.下列选项中的“乃”与例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去后乃至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乃不知有汉C.乃重修岳阳楼D.乃悟前狼假寐【解析】例句中“乃”的“表承接关系,才”的意思。A.用于判断句中,是;B.副词,竟然;C.副词,于是,就;D.表承接关系,才.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真不是人啊!跟人约好一块儿走,却丢下我走了。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做一个知错就改、言而有信的人。(三)《论语》十二章(《论语》)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说不亦说乎“说”通“悦”,愉悦有十有五“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古今异义三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虚数今义:数词,三可以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许可水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一词多义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领悟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动词,替可以为师矣动词,成为乐回也不改其乐乐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词类活用时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日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故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饭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虚词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义而富且贵∕学而不思∕思而不学连词,表转折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其不善者而改之连词,表顺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连词,表递进曲肱而枕之连词,表修饰【课文在线】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本文节选自《论语》,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B.为人谋而不忠乎(作为)C.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D.人不堪其忧(能忍受)【解析】B.“为”是“替”的意思。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学而时习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其不善者而改之其真不知马也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D.于我如浮云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A.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语气助词,表猜测,大概;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4.用“/”标出下面句中最明显的停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6.下面关于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是谈学习方法。“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博学而笃志”是谈修身做人的。B.“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赞美了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品质,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珍惜宝贵的时光,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愤进取。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解析】A项中的“博学而笃志”是谈学习方法的。(四)虽有嘉肴(《礼记》)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兑《兑命》曰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古今异义旨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善不知其善也古义:好处今义:善良困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自强然后能自强也古义:自我勉励今义:自己努力奋进然后教然后知困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一词多义学弗学学习学学半第一个意思是“教”,第二个意思是“学习”虚词其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之其此之谓乎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课文在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不知其旨也(主旨)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C.然后能自强(勉励)D.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解析】C项中“旨”是“甘美”的意思。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B.教然后/知困C.然后/能自强也D.不知/其善也【解析】B项应划分为“教/然后知困”。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了自己不懂(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4.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示例: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见【课文在线】【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节选自《论语》十二章)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2)然后能自反也(反省)(3)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4)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不懂(理解不了)的地方。(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6.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B.【甲】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C.【乙】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句是谈学习态度的。D.【甲】文把饮食之味美比作知道知识的好处,【乙】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要以人为镜,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解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五)河中石兽(纪昀)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颠不亦颠乎通“癫”,疯狂古今异义物理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一门学科阅阅十余岁古义:经过,过了今义:阅读是是非木杮古义:这今义:对,正确但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一词多义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众服为确论动词,是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词类活用棹棹数小舟名词作动词,划船暴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作名词,洪水虚词之一老河兵闻之代词,指“求之地中”这种观点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代词,代指石兽当求之于上流于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介词,在竟竟不可得终于,到底遂遂反溯流逆上矣于是【课文在线】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棹数小舟居数月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啮沙为坎穴C.遂反溯流逆上矣然后能自反也D.至石之半虽有至道【解析】A.均表概数;B.介词,被/动词,成为;C.反而/反省;D.到/达到极点。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到下游寻找石头,本来就疯狂;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3.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作出推断,结果是错误的。B.“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妄下定论。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解析】除了根据“物理”判断之外,更应该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的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六)智子疑邻(《韩非子》)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词类活用智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雨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虚词其其子曰代词,他的其家甚智其子前一个代指“富人家”,后一个代指“他的”之邻人之父结构助词,的而而疑邻人之父连词,表转折暮而果大亡其财连词,表修饰【课文在线】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宋有富人不义而富且贵B.而疑邻人之父隶而从者C.其子曰愿借子杀之D.其邻人之父亦云对子骂父【解析】A.指财产多;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C.儿子/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D.对老者的尊称/父亲。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天雨墙坏”中“雨”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丝竹之乱耳B.策之不以其道C.皆若空游无所依D.其家甚智其子【解析】例句中的“雨”是名词作动词,下雨;A.使动用法,使……乱;B.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C.名词用作状语,在空中;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筑,必将有盗。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2)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隔壁那个老人(偷了财物)。4.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示例:不能依据远近亲疏来判断事物的正确与否。(七)塞翁失马(《淮南子》)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亡马无故亡而入胡古义:逃跑今义:死亡居居一年古义:经过今义:居住,居所十九死者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数词一词多义亡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将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动词,带领必将有盗副词,将要词类活用近近塞上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富家富良马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虚词而马无故亡而入胡/将胡骏马而归/堕而折其髀连词,表顺承之近塞上之人/独以跛之故助词,的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课文在线】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精通,擅长)B.家富良马(富裕)C.堕而折其髀(大腿)D.父子相保(保全)【解析】“富”是“多”的意思。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此独以跛之故以衾拥覆B.近塞之人而疑邻人之父C.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必将有盗D.此何遽不为福乎为人谋而不忠乎【解析】A.因为/用;B.结构助词,的;C.带领/将要;D.是/替。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2)此何遽不为福乎?这难道不是福气吗?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寓意:人世间的好事和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或情况下会相互转换。启示:应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问题,能认识到:在福中不得意忘形,在祸中不垂头丧气。七年级(下册)(八)伤仲永(王安石)(2013·鄂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扳日扳仲永通“攀”,牵,引词类活用异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奇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对……感到奇怪宾客稍稍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把……当做宾客利父利其然也名词作动词,以……为利伤伤仲永形容词作动词,哀伤,叹惜古今异义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代词,这,此今义:判断动词固固众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文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和语句的条理或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或许稍稍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众人泯然众人矣古义: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一词多义自并自为其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虚词于贤于材人远矣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于舅家见之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环谒于邑人之忽啼求之代词,它,指书写工具借旁近与之代词,他,指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卒之为众人助词,不译【课文在线】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世隶耕(属于)(2)未尝识书具(曾经)(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4)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5)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承受)(6)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父利其然也B.借旁近与之与蒙论议C.邑人奇之忘路之远近D.于舅家见之于厅事之东北角【解析】A.代词,代指仲永缩写的诗/代指这件事;B.给/和;C.代词,指这件事;D.在。3.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余闻之也/久。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5.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C.文章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D.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解析】作者见过方仲永两次。(九)孙权劝学(《资治通鉴》)(2016·黄石;2012·襄阳)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古今异义博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一种往事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一词多义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虚词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拿耳见往事耳表限止语气,罢了而结友而别连词,表顺承乃蒙乃始就学于是,就【课文在线】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A.蒙辞以军中多务停数日,辞去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欲穷其林D.但当涉猎跋山涉水【解析】A.推托/告别;B.利益,好处/更,更加;C.想要;D.阅览/趟水过河。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忽啼求之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解析】A.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C、D三项均为代词。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作来推托。(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4.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B.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5.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启示:①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②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2016·黄石)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释】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6.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解析】D.“遂”是“于是,就”的意思。7.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解析】“故”为“问”的宾语,所以在“故”后停顿,排除A、D;“无”这里是动词,“没有”的意思,所以在“无”前面断句,排除C,故选B。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9.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2)何异断斯织乎?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附【乙】文参考译文: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十)口技(林嗣环)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坐满坐寂然通“座”古今异义会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会议但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稍稍稍稍正坐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着今义:当中股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屁股走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行走,走路虽虽人有百手古义:连词,表假设,即使今义:连词,表转折,虽然一词多义指手有百指名词,指头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乳头绝以为妙绝程度副词,极群响毕绝动词,停止,消失妙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词类活用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宴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虚词于于厅事之东北角/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介词,在者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其其夫呓语代词,她(的)不能名其一处也其中之妇拍而呜之代词,指小孩儿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结构助词,的【课文在线】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于,擅长)(2)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3)既而儿醒(不久,紧接着)(4)众妙毕备(全、都)(5)宾客意少舒(稍微)(伸展、松弛)(6)几欲先走(几乎)2.下列选项中的“于”与例句中“于”的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C)例:于厅事之东北角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解析】A、B、D项与例句均为“介词,在”,只有C项是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的意思。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全场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微发笑,默默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妙极了。(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4.联系全文说说“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字有什么作用?是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全文展开都紧紧扣住“善”字展开。(2016·临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第④段【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悉仿生人③,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④叹其技之奇妙。(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2)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3)无不毕肖(相像、相似)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A.不能指其一端其一犬坐于前。B.凡有名者念无与为乐者C.往往留像于馆舜发于畎亩之中D.余亟叹其技之奇妙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代词,其中;B.代词,……的人;C.介词,在;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客人们)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猛然看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9.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C)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解析】A、D两项从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B.从侧面表现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C.只是客观叙述。10.【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附乙参考译文】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看到所塑造的蜡人,全都仿照活人的样子,那形体神态、头发肤色、高矮胖瘦,没有不完全相像的。从达官贵族以至工艺家和各行各业的人,凡是有名气的,每每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弯着腰,有的笑,有的哭,有的在喝酒,有的在博戏,猛然一看,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我再三赞叹制作蜡人技术的奇妙。(十一)夸父逐日(《山海经》)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走夸父与日逐走古义:跑今义:行走,离开河饮于河、渭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词类活用北北饮大泽名词作状语,向北,到北方道道渴而死名词作状语,在路上虚词于饮于河、渭介词,到【课文在线】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A.饮于河、渭其一犬坐于前B.化为邓林山峦为晴雪所洗C.道渴而死学而不思则罔D.渴,欲得饮几欲先走【解析】A.到/在;B.成为/为……所,表示被动;C.连词,表顺接/连词,表转折;D.想,想要。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2)弃其杖,化为邓林。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作品以恢宏、壮烈的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追赶太阳的巨人形象,始终把人物置于人(夸父)与自然(太阳)的矛盾冲突中,从而突出了人物。B.夸父的失败虽然让人痛心,但追求途中的牺牲却是没有意义的。C.神话结尾,那曾经与他一起奋斗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就以浪漫主义的出奇想象,为夸父的形象增添了绚丽的一笔。D.故事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于探索自然的雄心壮志。(十二)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维天柱折,地维绝古义:绳子今义:连接,维护虚词焉故日月星辰移焉兼词,相当于“于此”而怒而触不周之山连词,表修饰【课文在线】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A.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天柱折,地维绝以为妙绝C.故水潦尘埃归焉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故日月星辰移焉且焉置土石【解析】A.连词,和/参与,这里指欣赏;B.断/副词,极;C.所以;D.兼词,于此/疑问代词,哪里。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生气用头去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3.如何理解结尾的两句话?示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十三)狼(蒲松龄)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止止增笑耳通“只”词类活用洞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犬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古今异义股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今义:数学中的一个分支一词多义敌恐前后受其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盖以诱敌敌人前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心想,打算意暇甚神情、态度虚词其恐前后受其敌代词,代指狼场主积薪其中代词,代指麦场屠乃奔倚其下代词,代指柴草堆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词,代指屠户屠自后断其骨代词,代指狼以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之又数刀毙之代词,代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久之,目似瞑凑足音节,无实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课文在线】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缀行甚远(紧跟)(2)一狼仍从(跟从)(3)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4)目似瞑(闭眼)(5)意暇甚(空闲)(6)狼亦黠矣(狡猾)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蒙辞以军中多务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固以怪之矣【解析】例句中的“以”是介词,用;A.介词,用;B.连词,表顺承;C.连词,表原因,由于,因为;D.通“已”。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D)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B.文章的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心存希望。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解析】A.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B.遇狼——惧狼——御狼——杀狼;C.屠户认为满足了狼的贪欲,就可脱险,并没有怜悯。5.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表达方式,在文中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2016·东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第④⑤段【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苏轼《黠鼠赋》【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2)橐坚而不可穴也(咬洞)(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被)(4)不能无变色于蜂虿(在)8.翻译下面的语句。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9.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人对方圈套。10.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甲中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氷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賦)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八年级(上册)(十四)桃花源记(陶渊明)(2016·十堰;2013·黄石;2013·恩施)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要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古今异义无论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交通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不够完备的地方津后遂无问津者古义:渡口,文中指访求、探求今义:唾液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一词多义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志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寻向所志名词,标记舍便舍船离开屋舍俨然名词,房屋,客舍作其中往来种作劳作设酒杀鸡作食制作(食物)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虚词之忘路之远近助词,的闻之,欣然规往代词,代指这件事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指上文所述桃花林的美景具答之代词,代指他们的问题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介词,对,向与遂与外人间隔同,跟,和然屋舍俨然……的样子乃见渔人,乃大惊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课文在线】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1)缘溪行(沿着,顺着)(2)芳草鲜美(鲜艳美丽)(3)落英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4)仿佛若有光(好像)(5)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7)悉如外人(全,都)(8)并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9)皆叹惋(感叹,惋惜)(10)不足为外人道也(说)(11)便扶向路(沿、顺着)(从前的、旧的)(12)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13)遂迷,不复得路(终于)(14)欣然规往(计划)(15)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2.(2013·黄石)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欲穷其林其人端视容寂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犹鱼之有水也C.不复出焉万钟于我何加焉D.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解析】A.指示代词,那;B.指示代词,这/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兼词,“于之”,在这里/表疑问语气;D.副词,竟/于是。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平坦宽广的土地,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了。4.(2016·十堰)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6.(2016·十堰)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桃花源记》里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亭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2016·南平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第②③段【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2)悉如外人(全、都)(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正,正在)(4)自恨不如远甚也(遗憾)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A.屋舍俨然见四野禾苗油油然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余顾而慕之C.屋舍俨然偶舍骑步行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为此一家之中【解析】A.……的样子;B.指示代词,这/代词,指他们;C.房舍/放弃,不要;D.介词,对、向/认为。9.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子个个都安闲快乐。(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和谐安宁,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附【乙】文参考译文: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十五)陋室铭(刘禹锡)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丝竹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调可以调素琴古义:调弄,这里指弹(琴)今义:调解形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身体今义:形状馨惟吾德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一词多义往来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词类活用灵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灵异上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上面乱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劳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虚词之无案牍之劳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则有仙则名那么,就【课文在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斯是陋室(这)(2)惟吾德馨(只)(3)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4)往来无白丁(没什么学问的人)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微斯人,吾谁与归C.苔痕上阶绿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可以调素琴吴广素爱人【解析】A.出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B.这;C.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上/上等的;D.不加装饰的/向来,一向。3.下列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愿陛下亲之信之D.闻之,欣然规往【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A.结构助词,的;C.代词,代指上文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D.代词,代指这件事。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在陋室)弹奏朴雅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搅乱两耳,没有(繁杂的)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3)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品德高尚)有什么简陋的呢?”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以名人的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B.文章以反问句式结尾突出主旨,强调陋室不陋。C.文章运用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之德,“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D.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解析】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6.篇末的议论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引用名言,表达了作者保持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2017·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见【课文在线】7.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苔痕∕上阶绿 D.可以调∕素琴【解析】D.应划分为:可以∕调素琴。8.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念无与为乐者(想到)B.怀民亦未寝(动词,睡觉)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动词,出名)D.无丝竹之乱耳(制作乐器的丝、竹等材料)【解析】D.“丝竹”在文中代指奏乐的声音。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C.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D.孔子云:“何陋之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解析】A.介词,在,到;B…….的样子/代词,对,是的;C.就/却;D.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代词,代指“万钟”。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美好(就不会感到简陋了)(准确译出“斯”、“馨”)11.【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十六)爱莲说(周敦颐)(2013·荆门)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植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种植宜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一词多义鲜陶后鲜有闻少芳草鲜美鲜艳清濯清涟而不妖水清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清新、清香远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词类活用蔓、枝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虚词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者可爱者甚蕃代词,代指“花”花之隐逸者也助词,表判断而出淤泥而不染连词,表转折,却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助词,无实意【课文在线】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1)可爱者甚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2)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3)濯清涟而不妖(洗)(美丽而不端庄)(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2.(2013·荆门)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解析】A.助词,无实义/于何,在哪里;B.很少/鲜艳;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4.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解析】“借景抒情”应为“托物言志”。5.本文以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从是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用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突出文章“爱君子之德”的主旨。生活态度: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2017·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见【课文在线】【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可爱者甚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4)宜乎众矣(应当)7.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B.孔子云:何陋之有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渔人甚异之【解析】“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A.结构助词,的;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D.代词,代指桃花林的景象。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绿色的青苔爬上了台阶,使台阶变成绿的;青青的绿草映入眼帘。(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泥所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9.【甲】【乙】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俗流沉、志洁行廉、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10.人们爱莲,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实用价值、精神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种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我更看中它的精神价值。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高洁正直,是君子的象征,所以我欣赏它。(十七)核舟记(魏学洢)(2015·荆州)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衡左手椅一衡木通“横”有约八分有奇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为字共三十有四甫虞山王毅叔远甫刻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词类活用箬篷箬篷覆之名词作动词,用箬篷糁石青糁之名词作动词,涂峨冠、髯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须卧、诎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使……弯曲古今异义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挑选今义:简单、容易居佛印居右古义:在今义:居住曾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竟然今义:曾经一词多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手艺)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幅的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木能以径寸之木木头以至鸟兽、木石树木虚词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做,这里指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者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以能以径寸之木介词,用以至鸟兽、木石连词,可不译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表递进,并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连词,表转折,但是盖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课文在线】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罔不因势象形(无不、全都)(雕刻)(2)尝贻余核舟一(赠)(3)高可二黍许(大约)(上下)(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起)(5)其两膝相比者(靠近)(6)诎右臂支船(弯曲)(7)可历历数(分明可数的样子)(8)钩画了了(清楚明白)2.下列选项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启窗而望A.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D.窥镜而自视(《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启窗而望”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的意思。A.连词,表修饰;B.连词,表并列;C.连词,表转折,却;D.连词,表顺承。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的样子。(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2015·荆州)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与苏、黄不相同。4.(2015·荆州)下面对《核舟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选段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方式。B.选段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衣着、姿态、动作和表情。C.文中连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D.《核舟记》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解析】应为表现了“技亦灵怪矣哉”的主题。5.从全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所用原材料体积小;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6.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十八)大道之行也(《礼记》)(2013·恩施)考查热度★★★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与选贤与能通“举”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