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三)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三)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三)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三)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三)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教科书

必修下册

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之三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2.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信息,辨识其立场,形成独立而正确的判断。3.学会正确面对海量信息,恰当筛选利用,以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重点难点1、理解、辨析媒介信息,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理性思维水平。2、学会辨别是非、善恶,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了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

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你碰到过这几种情况吗?你所接触到的信息失真的情况还有哪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小组合作,完成以下活动。任务三:辨识媒介信息

学习活动

每名同学举一个虚假信息被揭穿的例子,与其他同学合作归纳这些信息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总结辨识媒介信息应遵循哪些原则,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活动提示:

我们要辨别信息的真伪,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

1、从信息的来源判断

(1)信息的五要素(时间、空间、主体、事件、结果)是否齐全;

(2)信息是否来自权威部门;

(3)逻辑推理(多问几个为什么);

(4)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

(5)实地考证。活动一

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判断

(1)不同角色的人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说明社会角色的差异决定了信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2)不同个体选择关注不同的信息也体现了信息价值取向的差异。

3、从信息的时效性判断

某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天气预报、通知等,我们在获取这类信息时,可以通过判定其时效性来确定信息的价值。

归纳总结:面对大量的信息,我们要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具体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信息是否真实可靠;②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③信息是否可用;④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⑤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⑥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辨识虚假信息基本技巧

第一,丰富自己的常识,逐步提高对可疑信息的敏感性。

虚假信息往往以违背常识的方式吸引受众眼球,以达成某种传播目标,或者说在编造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常识性的破绽。具备丰富的常识,熟谙常理常情,就比较容易对其“生疑”,只有“生疑”,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辨识”

第二,要形成信息查证意识。

信息的出处、发出者的身份都能帮助我们评估信息的真伪,出自政府部门、权威媒体等的信息,在真实性方面是最有保证的。点击量不能作为辨识信息真伪的指标,有很多虚假信息的点击量恰恰是很高的。要学会在“点击场”“言论潮”中保持清醒,查证、判别信息发出者、传播者的意图。活动资料

第三,要学会信息比对。

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源往往是多样的,某一个信息源发出的虚假信息,常能因其他信息源发出的不同信息而被揭露出来。特别是一些缺少权威信息源的媒介信息,对其进行信息比对是辨识其真伪的好方法。

第四,要熟悉虚假信息的语言特征。

虚假信息有一些常见的语言特征。例如,夸大其词,动辄说“惊天秘闻”“突发”“惊爆”;不提供信息来源,只是模糊地说“网友曝”“专家说”“外媒报道”;刻意煽动或迎合社会情绪,常说“怒了”“悲愤”“大快人心”;等等。

第五,要了解虚假信息的外部表现特征。

巨大的网络点击量是很多虚假信息发出者追求的目标,因此他们常会用一些违法违规手段为自己的信息“火上添柴”。点击量、关注度增长异常的信息,阅读量很多而评论、点赞很少(或大量雷同)的信息,其背后往往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炒作,而这种疯狂炒作的信息中有很多就是虚假信息。

每名同学举一个自己辨识虚假信息的例子,谈谈自己是怎样产生辨识信息的动机的,相互交流自己辨识信息的过程、思路。

活动二【佳作展台】

拒绝盲目相信

在信息高速流通的现在,人们想要知道什么,只需要点一下搜索,就能找到各种答案。其实这些答案,真假纷呈,其准确性也有待考察。但是,现如今,许多人都选择盲目相信。

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发生坠江事故。这条消息迅速在大大小小的网络媒体上发布,一时成为人们在微博和朋友圈讨论的热门话题。其中,当时传播最广的一条消息是“女司机违规行驶论”。有的网友说女司机违规驾驶导致公交车车毁人亡,于是网络舆论便纷纷把矛头对准女司机,肆意谩骂。然而等到真相出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女司机与事故的发生毫无关系。她只是正常行驶,是本次事故的侥幸逃生者。这不禁令我思考:为何人们会如此盲目地相信网络信息?

通过思考,我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因为利益诱惑。一些新闻媒体为了求得关注量,找到一点儿所谓“证据”就大加宣传,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点击量,取得销售量,不顾真实性地误导大众,有时甚至会造成危害生命的结果。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丑化他人,或是用虚假的信息大力美化一个人,最终都误导了大众舆论的走向。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为了利益。这些人充当着媒介平台中的骗子,是导致大众盲目相信网络信息的直接原因。

二是由于事不关已。很多人觉得网络上的事好像发生在千里之外,离我们似乎很远。于是,面对信息时,一些人从没想过是真是假,有什么影响,甚至还有人滋生出这样的想法:就算不是真的又怎么样?他们盲目地相信,盲目地评论,而忽略了真相。对真相的不理不睬,是导致盲目相信的根本原因。

分析、思考之后,我们看清了现象。也看懂了本质。但是我们不应止步于此,而应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说来也简单,就是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对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呢?首先,要增加知识储备量、时事储备量,确保自己看得多、听得多、懂得多。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出认知能力,即每看到一个事实或定义,则首先问自己:这是真的吗?然后再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推导等方面,以质疑的眼光去看待。

此外,自己在发布信息时,也要进行各方面的考察、评估,然后再给出确切、真实的说法。总的来说,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不盲目相信,也不全盘否认,这是我们行驶在信息高速路上时,最稳妥的路线。[名师赏评]

这篇文章就2018年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展开议论,分析了当时“女司机违规行驶论”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原因,最后还提出了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的正确做法一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这篇文章的理性分析为我们辨识媒介信息提供了正确的思路。1、案例四则

(1)、烽火戏诸侯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选自《史记·周本纪》)

参考译文:褒姒不喜欢笑,幽王用各种方法想让她笑,她还是不笑。幽王点燃传递紧急军情用的烽火并擂鼓,有敌人来犯就会点燃烽火。诸侯们都赶来了,来了却发现根本没有敌人,褒姒这才大笑起来。幽王对此很高兴,便多次为褒姒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相信(有敌人),更加不愿率兵前来。古代“信息传播辨析”(2)夔一足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参考译文:凡是听到传闻一定要辨别清楚,涉及人的传闻还必须用常理加以验证。鲁哀公问孔子说:“听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是真的吗?”孔子回答道:“从前舜想用音乐来教化天下,于是让重黎从民间举荐夔到宫中,舜任命夔为乐正。夔就正定六律,使五声和谐,使八风调和,于是天下完全归服。重黎又想向舜举荐精通音乐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之气的精华,是治政得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够使音乐和谐,用以安定天下,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说‘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啊。”(3)、曾参杀人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参考译文:从前曾参住在费这个地方,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宗族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织布依然如故。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还能依然如故地织布。不一会儿,一人又来告诉她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害怕了,扔下梭子翻墙逃跑了。像曾参这样的贤能之人,而他的母亲又对他那样信任,但当有三个人怀疑曾参的时候,就使曾参的慈母也不能信任他。(4)、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参考译文:庞葱即将陪同太子去邯郸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信。”“有两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寡人有些怀疑了。”“有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寡人相信了。”庞葱说:“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确的,可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被当作了真事。现在邯郸离大梁比集市远得多,而非议臣下的人远远超过三个。希望大王能对此明察!”魏王说:“我自己会判断。于是庞葱辞别上路,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不做人质回到了魏国,庞葱果然没能再得到魏王的召见。3、分类

(1)散布虚假信息

如:烽火戏诸侯等。

发布信息者或为了私利、或恶作剧、或为博眼球等原因散布虚假信息,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

(2)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真

如:夔一足、穿井得一人等。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失真,我们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跟从。

(3)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如:曾参杀人、三人成虎等。

虚假的信息反复传播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我们切不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要辨识媒介信息,就要了解应从哪些渠道获取可靠的信息。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信息源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并编写份真实信息源的图表。活动三

在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同学们想要获取精准有效的信息,可以参考以下的步骤:

1、确立目标,才能让信息“对号人座”。如果你想有所收获,那么首先要明确自己想收获哪些方面的知识,提高哪些方面的技能,明确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信息筛选,也就能事半功倍了。

当然这样的目标不能太多,否则就和没有目标一样了,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有3-4个目标,它们也就是精准信息的检索词,这可以保证我们在遇到相关的书籍、资料、信息时,能精准地聚焦到这些目标上,同时也便于我们分类存储、积累使用、总结实践。实施建议

2、信息来源筛选。一般来说,每个领域都会有“领头羊”,当我们想要获取某方面的知识时,跟着他们走段路是没有错的。但也要有自己的深人思考,这样才能将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相应领域的经典书籍也是不错的信息来源,能够让我们获取的信息更系统。

3、专注于目标信息,对不需要的信息坚定地说“不”!我们需要以目标为中心,专注于能够实现我们目标的信息。学会把目光和注意力聚焦到当下最重要的信息上,这样才能让我们高效地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任务,获得实效。

4、把握信息重点找出关键。我们要有从信息中提取出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的能力,否则,再好的信息来了,我们也吸取不到其中的精华。

5、信息加工。获取信息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信息能够为我们所用。在信息加工以及输出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创造出与目标相关的新的观点,也就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信息。

被揭穿的虚假信息案例案例1:

2018年11月15日,一网民在微博上发布一段视频称:“上海华师大三村小区内,楼下快递员冒雨送快递,一车快递被偷得没剩几件了,他在雨中暴哭,一直在嘶吼‘这叫我怎么办’。那个偷快递的人,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视频拍摄者还称,其间有一位大爷前去安慰,“因为他吼得真的很大声,大爷可能是特地下来跟他说了几句,应该是安慰吧,然后就又原路回去了”。

快递小哥因快递被偷在雨中暴哭,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心疼。

然而,上海普陀公安分局于11月19日上午找到这位快递小哥。快递小哥告诉警方,雨中哭泣并非因为快递被盗,是因与女友吵架。案例2:

2018年3月26日,一条“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在各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大量传播,让与伊利公司相关的奶农、上下游合作商、企业员工以及资本市场投资者感到恐慌。

接到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书面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开展侦查,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诽谤罪将犯罪嫌疑人邹光祥、刘成昆抓获。刘成昆承认,故事情节确是影射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我的直接目的就是引起公众的注意,做大公众号,让‘天禄财经’公众号火起来,我也可以成为社会名人,就有人给我投资广告了,这是我的盈利点。”案例3:

2019年3月份,山西临汾网警在巡查工作中发现,临汾本地微信朋友圈中传播着一段关于“外地人来吉县偷小孩”的视频信息,引发大量网民关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公安机关迅速传唤信息发布者张某。经查,3月10日,张某在自己经营的店铺门前看到有几个外地人经过,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就拍摄视频并转发到朋友圈,声称“外地人来吉县偷小孩”。经公安机关调查,“外地人来吉县偷小孩”的事实并不成立。归案后,违法行为人张某对其散布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公安机关对其做出罚款的行政处罚。案例4:

2019年3月,上海流浪汉沈巍受到网友追捧,被称为“流浪大师”。走红后,沈巍在直播平台开通直播。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沈巍曾表示直播“一个月,被打赏了二三十万元”,引发热议。在沈巍5月7日的直播录屏中,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沈巍说“我把我今天在网上收到的所有的收入”,“统统捐出去”。然后有多家自媒体发文称,在网络走红的“流浪大师”沈巍,将直播获赏的30万元全部捐给了福利院。

5月13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到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回应,沈巍到该福利院捐款一事属实,但捐款数额为6800元。

信息失真的具体特点

①网络信息失真扩大化。一些用户和网络媒体为了引起社会关注,或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以提高点击率,故意歪曲、捏造事实,甚至不加核实转发、引用道听途说的消息,以讹传讹、误导受众,使新闻失去了真实可靠的本质。

②捏造事实、无中生有。综观网上流传较广泛的谣言,与历史矛盾、民众怨恨相关的谣传很容易在网民间流传,由于传播过程中挟带了传播者的情绪、怨恨、希冀,最终可能导致群体性的行动。这类谣言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蛊惑性。

③添油加醋、歪曲夸大。在当事人的身份涉及“富、官”这类敏感词语的时候,少数网民会先入为主地为当事人添加形象设定,网络舆论则会不断美化受害者一方的形象,以达到加深对施害者的仇恨的目的,而仇恨的情感一旦过度膨胀,就会左右人们的理性判断,使人们离真相越来越远。学会分辨媒介信息真伪的方法,获取可靠信息

针对媒介信息被扭曲、夸大、隐瞒等情况,从个人与政府两个层面谈谈如何建立网络信息传播规范机制。

个人层面:

①杜绝谣言,传播事实。谣言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带有很强的迷惑性。但谣言之所以成为谣言,就是因为它缺乏事实根据。因此,事实与真相是谣言的天敌,只有用事实才能击破谣言。

②做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在发言之前,应首先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有确凿根据,是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捏造事实,不传播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蜚语,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的应尽义务。

政府层面:

①建构伦理原则,明确道德底线。在公布信息、发表言论时,要确定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信息的碎片化、片面化,不能盲目跟风,随心所欲地转发或评论公共事件,更不能未经他人的允许随意公开别人的隐私或诋毁他人的名誉,以免伤及无辜。

②加强技术管理,行政立法并行。对网络使用者的言行进行约束,确保信息内容的安全性和无害性,以减少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风险和政治风险。此外,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规范网络传播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法规内容仍有待细化,特别是有关信息传播方面的内容应当完善。

③净化社会环境,提高网民素质。通过学校、媒体等开展道德宣传,从青少年开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文明的语言行为。从个人、组织、行业入手,加强道德修养,构建符合传媒伦理道德的把关体系,扶正祛邪,使人们在精神和物质财富方面平衡发展,从源头上改变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现象。

除了辨识信息真伪,我们还要学习分辨信息的良莠。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辨识媒介信息真假技能:“三有”“六注意”

1、三有:

(1)具有独立、客观、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2)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2、六注意:

(1)注意信息来源。

(2)注意信息可信度。

(3)注意信息的实用性。

(4)注意对任何新闻信息不要轻信。

(5)注意对所得消息不要偏信。

(6)注意对他人行为不要盲从。问题讨论1、好信息和坏信息各有哪些特征?(注:这里的“好”是指消息的质量好、可靠,而不是它能给谁带来好处,以下的“好消息”都是指这个意思)(1)本质上,好信息是“为你提供养料”;而坏信息则是“追求自身传播”。(2)手段上,好信息的生产方会调查社会事件,做基本的事实核对,对信息作审核,并标明来源;坏信息的生产方则不择手段,且来源不清。比如:夹带谣言、煽动情绪、挑拨离间、输出片面观点…(3)情绪上,读完之后,好信息会使你变得更冷静,审慎,理性;坏信息则使你变得更激愤,轻率,冲动。(4)结果上,好信息会帮助我们完善自身,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和视角,从而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而坏信则替代我们去思考。2、怎样辨识信息好坏真伪呢?

一看事实是否缺位;二看有无情绪煽动;三看是否简单断言。

(1)看事实是否缺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辨别:

①你所引用的事件,是事实的全貌吗?

②你所讲的情况,有统计数据吗?

③你的判断和分析,是你自己的看法,还是有理论依据?

④你所得出的结论,是自己臆测,还是有实际案例、文献资料可以支撑?

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这些问题的回答,在坏消息和假消息那里,都是“零”;而好消息往往会这么做:

①议题:我们今天要探讨一个什么样的话题。

②信息:对于这个议题,我所搜集到的信息有哪些。哪些是正方的,哪些是反方的。

③分析:基于上面的事实,我作出的判断和分析是什么。把思路完整地阐述出来。

结论:我最终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在什么条件下、基于什么假设,才会成立。

(2)看有无情绪煽动,试比较以下两句话:

①“我已经出离愤怒了!如果你是一个有良心的人,请发声!”

②读到这里你也许会很激动,但请先冷静一下,原因是……目的是……如果你认同,我建议你可以这样做……

哪句话是情绪煽动?相信你很快能看出,但是具体到一篇文章,我们该怎样辨别呢?你可以这么做:

如果一篇文章里面,充斥着反问句、排比句、感叹号,以及各种口号式的短句;如果读完一篇文章,你第一反应是怒火中烧、情绪激烈,那么不妨问一问自己:

我是否陷入了人家的“情绪陷阱”里面?如果有,那么多半就能确定它是情绪煽动,是坏信息。(3)看是否简单断言。试比较:

①药物A能治疗疾病B。

②药物A对疾病B的某些症状有明显改善,具体机制可能是……目前正在计划进一步的临床实验。

哪个句子更严谨?当然是第二个。但你想一想,哪个句子更容易传播,更容易被大众理解、接受、相信?答案是第一个,为什么呢?

因为大脑有一种偏见,喜欢简单,喜欢流畅,喜欢有力。简单和流畅可以减少对认知资源的耗用,因而更方便大脑储存;有力的句子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告诉大脑“它很重要”,因而更容易被记住。

这就是谣言的威力所在。你会发现,任何一则谣言,都是言简意赅的,既简单,又重要,你一看就能明白什么意思,无需耗费时间去思考——因而,它才更容易被我们接受,更容易被传播。

这就叫做“简单断言”。简单,是指把复杂的问题、事物过度简化,用“能不能”“对不对”“好不好”来取代复杂的描述和分析。断言,是指把其他的可能性一刀切,用肯定、绝对的语气,告诉你:不用想了,就是我讲的这样。

所以,如果一篇文章里,充满着斩钉截铁的结论,不容置疑的语气,那么,请先给它打一个问号,问一问:这是一条好信息吗?3.请根据上述虚假信息的案例,概括其具体特点。

①信息来源不明确。

虚假信息往往没有明确来源。常常脱离客观事实进行虚构,捏造事实、无中生有。信息发布者也不加核实转发、引用。在传播过程中,有的甚至挟带了传播者偏激的情绪和观点,最终可能导致群体性的行为。这类虚假信息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蛊惑性。

②信息内容扩大化。

一些用户和网络媒体为了引起社会关注,或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以提高点击率,可以更稀奇,甚至更怪异,更能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因而更能为媒介和受众关注。在传播中,这类信息常常被人添油加醋、歪曲夸大,使信息内容失去了真实可靠的本质。

③信息对象被利用。

在当事人的身份涉及“富、官”这类敏感词语的时候,少数网民会先入为主地为当事人添加形象设定,网络舆论则会不断美化受害者一方的形象,以达到加深对施害者仇恨的目的,而仇恨的情感一旦过度膨胀,就会左右人们的理性判断,使人们离真相越来越远。学习资源

3.涵养媒介素质,才有最美和声

----迎接网上“新集体生活”

(人民日报)评论部

“看春晚,最累的是手。”不仅要抢红包,更有不吐不快的拍砖或点赞。敲字、分享、转发……根本停不下来。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如果给春晚加上弹幕,可能会覆盖整个荧屏,再没人能愉快地收看了。

类似的海量点评,又何止是在春晚?新闻新片新鲜事,总会招来各种雪片般的跟帖,或是怒赞,或是痛贬;微博微信客户端,总有大量匠心独运的原创、或让人摔腹,或让人流泪。有的网友爱“写诗”,有的网友爱“转发”,有的网友爱“分享”……正是在这人声鼎沸的言论广场上,“新集体生活”形成了自己不同以往的媒介气质。

就这样,我们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捷的平台,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会如何“与陌生人说话”。从“医生手术台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