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高考调整方案相关:情境任务题_第1页
202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高考调整方案相关:情境任务题_第2页
202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高考调整方案相关:情境任务题_第3页
202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高考调整方案相关:情境任务题_第4页
2022年上海市高考语文备考之高考调整方案相关:情境任务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境任务题

2.学业质量水平4(高考考试评价的依据)

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1)以具体情境为载体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

(2)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典型任务是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

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典型内容的学习,体会典型的思维过程与

方法,体验典型的思想情感,呈现典型的学习成果。

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一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要角度多样,视野开阔,为学生的思考与拓展留有足够的机会

和空间。……应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

可命制侧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某一方面的题目,也可命制整合了

三个方面实践活动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在复杂情境、多种角度和开放空间中充分展

示其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

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

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

一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

(20秋考)

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

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

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

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

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

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

古代。”

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

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

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

品。之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

④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莫过于童谣。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

治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

代儿童文学的范畴。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这类童谣明代

以后尤多,如明代杨慎所编《古今风谣》中的部分童谣、清代郑旭旦所编《天籁集》、

意大利人韦大利1896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1900年所编《孺子图歌》。

这部分童谣,内容取自儿童日常生活,没有牵强附会,也没有强加道德诠释,且言辞

质朴,多用叠音,节奏明快,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

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一类为识字百科,如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

课本。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

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

以趣人情。如元代虞韶的《日记故事》,搜集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描写儿童才

智的小故事。又如始撰于明代的《龙文鞭影》,虽看似为典故大全,但对其中所含故

事的讲解可以作为儿童启蒙的途径。这类作品应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

⑥另外,不能认为只要是描写儿童的作品,就属于儿童文学。像左思《娇女诗》、

李商隐《骄儿诗》等以儿童入诗,情感真挚、刻画逼真、手法多样,但这不是儿童文

学,因为这些诗只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孩子,用成人的笔触来描写孩子,表达的是

成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唤起的是与诗人身份、环境相近的那些人的共鸣。现在我们用

这类作品来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⑦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既适合儿童阅读,又符合儿童接受能

力,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西游记》中

的部分篇章等。不过,这部分作品不是专为儿童编写、创作的,它们可被视为一种文

化资源,经过加工后可供今天的儿童阅读,但不能直接称为“儿童文学”。

⑧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心理且适宜儿童接受的

文学作品,因此,中国古代虽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

说中国古代不存在儿童文学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不是完全契合

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题材没那么丰富,数

量也没那么繁多。

7.小洁同学读完本文,从图书馆借来《龙文鞭影》阅读,却产生了疑惑,按照本文作

者提供的判断标准,《龙文鞭影》真的可以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吗?请结合下面《龙

文鞭影》的节选部分,向小洁谈谈你的看法。(4分)

名高麟阁,功显云台®。

朱熹正学②,苏轼奇才。

[注]①麟阁、云台:汉代皇宫中的两处建筑,朝廷在此画像表彰功勋卓著的大臣

如霍光、邓禹等。②正学:合乎正道的学说。

答案示例:虽然《龙文鞭影》是为儿童创作的,但我认为该书不应归入古代儿童文学

作品。部分内容如“名高麟阁,功显云台”充满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色彩,不符合儿童

心理;“朱熹正学”包含的内容过于抽象复杂,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使用过于浓缩

的表达方式,也不利于儿童接受;作者对《龙文鞭影》归属的分析偏离了作品本身,

而是着重于对书中故事的讲解,改变了分析对象。

(评分说明:是否可以归入的判断不作为评分依据,依据所做论述的合理程度给分。)

(21春考)

我的导师珀希拉蔡维忠

①病毒学家珀希拉•谢甫三十五岁时接到哈佛医学院的聘书,聘她为副教授。五

年过去了,是检验的时候了,珀希拉晋升教授的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②珀希拉拥有典型北欧女性之美,五官典雅大方,皮肤白皙,双眼皮下一双大眼

睛。她看人时眼睛闪着柔光,谈话时唇角微翘,双唇轻启,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种知性

美。她举止优雅,刚柔相济,恰到好处。当然,作为病毒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她有种

叱咤风云的气场,不怒自威。这是我的第一眼印象。我和她见面的第一天就选定了课

题。我沿着既定的方向做研究,做得比较顺利,有时候我会跳出既定的范围,做一点

病毒研究的新探索,其中有一篇论文算是意外的收获。

③人们一般把病毒看成凶狠的攻击者,把人体细胞看成无助的受害者,一旦受感

染便被摧毁。病毒学家的任务是了解病毒如何杀死细胞,期望在了解后研究出药物,

阻断病毒对细胞的残杀。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者充当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

世界上绝大多数病毒学家,包括珀希拉在内,都是沿着这个思路做研究,并且做出了

很好的成果。

④后来我到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做新药研究,与珀希拉的交集变得很少了。十五年

后,我接到Z君和Y君邀请,到Y君家给珀希拉开送别晚会。那是自助餐式的聚会,

大家随意走动交谈,只有她自始至终坐在主厅的椅子上,没有走动过。她患了帕金森

氏症,已经无法胜任哈佛教授的工作,准备搬到亚利桑那州图森市。我给她挑了一盘

菜,坐在她旁边陪她用餐说话。她还是思维敏锐,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丝毫未减。只是,

她用叉子挑食物时动作很慢,咀嚼食物时很小心,说话时声音很轻。那些动作使她显

得越发优雅,当年叱咤风云的风范却是不见了。病魔正慢慢地吞噬她的神经元,侵蚀

她的肌肉,不可阻止,不可逆转。

⑤她的朋友玛德兰几天后开车八千里路,横跨美国,把她和她养的两条狗从东北

部的波士顿送到西南部的图森。玛德兰的年龄比珀希拉稍小几岁,玛德兰觉得自己是

个蠢笨、迷茫的人,对人生的走向懵懵懂懂。珀希拉在大方向上为她指路,在具体的

事情上亲自动手帮忙,帮她渡过难关,使她走上生活的正轨。如果说珀希拉是我的科

研导师,那么她是玛德兰的人生导师。

⑥珀希拉虽然体力虚弱不听使唤,脑子却依然活跃。她一边指导研究,一边建新

房子。新房子建成后,她搬进去只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因为叫不醒便被送进医

院。她肺部感染,大脑出血,意识消失,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停止了。那时她六十

八岁。

⑦在珀希拉逝世将近十年时,我查到了她的电话号码,和她通了话。我们谈了大

半个晚上。玛德兰向我叙述了她和珀希拉的交往过程,和珀希拉生命中最后两年的经

历,如上文所述。珀希拉是个在事业上和生活上都非常独立的单身女性,为自己治病

不在她优先考虑之内。她为此付出了不少代价,玛德兰也为此付出了几乎全部的精力

和体力。珀希拉这样独立的女性,能赢得另一个人无怨无悔为她做出了极大的牺牲一

一也算是一种莫大的成就。玛德兰对那段艰难岁月已淡忘了许多,只有思念不断。我

打电话的那天,她正想念着珀希拉,很高兴听说我也在想着珀希拉。

⑧珀希拉去世时,哈佛医学院为她降半旗。国际疱疹病毒大会每年以她的名义为

年轻的科学家发奖。我告诉玛德兰,只要人们记得珀希拉,她就还活着。人们确实记

得她,我们都记得她。

11.在纪念珀希拉的活动上,你作为年轻科学家的代表发言,说“如果珀希拉还在世,

我希望做她的学生,因为,―一—_”请结合全文补全发言内容(100字左右)。

(4分)

答案示例:她是一位美丽优雅,刚柔相济的学者,在学术上富有天才,眼光敏锐深远,

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善于指导学生,而且对人真诚热忱,深得朋友、学生、同行的景

仰和敬重,这样一位纯粹学者、仁爱师长,若能成为她的学生,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评分说明:符合情境3分,整体表达1分)

(21秋考)

交情

①运河一路蜿蜒,从烟雨江南伸到鲁地西北,像碧蓝丝带,绕德州城西,再蜿蜒

向北,流向天津。德州徐家渡一带,码头集中,粮船如梭,游人如织,一派繁华景象。

徐家渡到德州城有一官道,两旁遍布着店铺,冯家当铺和马家酒楼是其中较大的两家。

②冯家当铺老板冯英,德州当地人。冯家当铺对面就是马家酒楼。马家酒楼老板

马戎,祖籍河北景州。酒楼主营鲁菜,最拿手的有塔黄菜、红烧肘子、九转大肠、十

大蒸碗,日常迎宾之外,还承接附近商铺及村里大户人家的红白宴席,生意非常红火。

③这天中午,冯英和手下掌柜在马家酒楼喝个小酒,算是对一个月辛苦的犒劳,

也顺便唠一唠生意上的事儿。正喝得高兴,伙计端一个莱上来。菜来了,九转大肠一

一伙计这一吆喝,旁边有个黑壮汉就拍桌子一声大吼,伙计!咱这桌的九转大肠咋还

不上?伙计赶紧上前尊腰说,这位大爷,您比人家来晚...胡说!谁看见了!客人站

了起来,要发难。冯英马上喊了一声,伙计,把菜给那位贵客端去。伙计哪好意思,

面露难色,冯英笑着说,怎么,还要我亲自去?伙计这才赶紧将菜送了过去。

④这一切,马戎都看在眼里。马戎向来佩服冯英厚道豁达,遂有意亲近,有时见

冯英在酒楼独酌,马戎便加个菜,或温壶酒,凑凑热闹。虽是生意人,难得他俩性情

良善,都不太看重钱财。两人兄弟相称,非常投缘,冯英开玩笑说,因冯家曾使船,

就加了两点水,马冯本是一家亲呢。

⑤夏天某夜,莫名一场大火,把马家酒楼烧个精光,更有三位住客遭难。天没亮,

德州城里来了几个巡捕。马戎对为首的刘天说,住宿登记的本子也烧了,不知道这几

人来路,我尽力找,能私了就私了,如果不成,我都接着。刘天拍了拍巴掌说,好好

好,既然这样,兄弟也不难为马老板,只是——您家公子——要随兄弟回去,做个质

押。马戎一听,急了,说,我儿体弱,而且,谁不知我马戎就住在运河边上,又有房

产,还能跑了不成?刘天摇了摇头道,这可不好说。不由分说,就将马戎儿子带走了。

⑥两个月后的一天,冯英正在家,听伙计说马老板来访,赶紧迎了出去。未及寒

暄,冯英就问,马兄,事情怎么样?马戎走到冯英跟前,一揖到她,说,冯兄,拉兄

弟一把。冯英吃了一惊,赶紧扶他坐下,道,咱们本家弟兄,有话直说。原来,经过

马戎努力,三家里找到了两家,花了大价钱私了,还有一家一直未能找着,可儿子一

直在大牢里,有一顿没一顿,再这么下去,非毁在里边不可,马戎找到刘天,想把儿

子保出来,刘天要一千大洋,马戎卖了房子,只凑得五百大洋……马戎说到这里,把

手里提的精致木盒放到八仙桌上,打开盒盖,取出一件瓷罐,罐体正面朝前,呈给冯

英说,冯兄,这是我家祖传一件瓷器,您先瞧瞧,若能入眼,就当给您。冯英把瓷罐

捧在手里,仔细地看了又看,然后说,精品,精品呀,这是明成化年间的玩意儿呀!

马戎有点儿紧张,站起来问,冯兄,能质五百大洋?冯英笑了笑说,不止不止。马戎

松了口气,缓缓坐回了椅子上。

⑦拿了大洋,谢过冯英,马戎拱手告辞。刚迈出门槛,马戎又折了回来,双眼直

直地看着冯英。冯英拍拍他的肩膀,马兄,有话请讲。马戎偌大的一个汉子,竟忸妮

起来说,冯、冯兄,这个物件儿,确是祖传而来的兄弟不想在兄弟手上

冯英打断他说,明白了,兄弟放心,我一家老小不到讨饭地步,早晚等您来赎,绝不

出手。马戎强忍住泪,别过头去,顿了一下,冲冯英拱了拱手,大踏步走出冯家。

⑧马戎儿子当晚就放了回来,由夫妻俩搀扶着来向冯英道谢。那一副瘦脱了形的

可怜样子,冯英看了,也心酸不已。

⑨马戎在酒楼原址搭了个大草棚,卖上了烧饼,炸油条、蒸包子、代卖扒鸡这些

老本行也都重拾起来。马老板并未垮掉,他仍一身清爽,声音洪亮。眼看生意日益红

火,冯英也替他高兴,说,到时候再把酒楼盖起来,不盖三层了,咱盖五层。

⑩世事难料。这年十月,日寇攻打德州,兵荒马乱。马戎和冯英先后关了生意。

马戎回景州老家避乱,到冯家道别,冯英拿出了装有瓷器的盒子说,马兄,这件东西,

您带着。马戒摇摇头,涨红了脸说,不行,交情归交情,咱们兄弟,不能坏了您这一

行的规矩。临分手,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

⑪马戎走后就没了音信,只有运河的水日复一日流着。

⑫二十年过去了。一天,冯英正在院子里坐着喝茶,家人递上一张发黄的纸片,

说门外有一老人来访。冯英打开一看,竟是二十年前冯家当铺的一张当票。冯英脑子

忽地一下就热了,一路小跑出去,嘴上不迭地喊马戎兄马戎兄。门外老人正是马戎,

见到冯英,也是热泪盈眶。两人紧紧抱在一起。

⑬互诉离情后,冯英递上当年那件瓷器,马戎拿出一本早准备好的存折。冯英看

了看存折上的数字后说,不行,太多了,只收约定的半年利息,半年之外,都是交情。

⑭不料,马戎抱着那个瓷罐跪了下去。冯英想拉,没拉住,“咚”的一声,这位

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磕下头去。冯英见他肩头颤抖,赶紧将他扶起。

⑮马戎说,冯英兄弟,马某对不住您,当年拿一件鹰品骗了您,马某向您谢罪!

⑯冯英抱住马戎的肩膀,说,马兄言重了,您说的,我一开始就知道,别离死生,

乃见交情,我一直都相信您,不管您来不来。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11.学校文学社公众号的“最感人小说”栏目将刊发本作品,并配发一段推荐语。作

为该栏目编辑,请你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荐语。(5分)

答案示例: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别离死生,乃见交情。无奈相欺数十年后仍加挽回

的守信,明知有伪不加揭穿仍施以援手的温暖。一诺不移、重情重义的情节和美德深

深感动着我们,现将该小说推荐给大家,希望也能感动大家。

评分说明:符合情境要求,依据应答的整体表现按等级给分。

(21—模•黄浦区)

小说与事件

张定浩

①今天的很多小说书写者对理论往往有一种轻视,但轻视理论并不意味着就可以

摆脱理论。相反,他们往往深受同时代最流行的理论思潮浸染而不自知,它们写得越

是才华横溢,就越令人厌倦,因为在这些小说中,我们只能见到两种人:一个叙事的

暴君和一群失败者。

②D.H.劳伦斯告诫我们不要相信讲故事的人,要相信故事。但今天的很多小说中

已经没有故事,只剩下一个叙事者,他要讲的唯一故事,就是他自己正在讲故事这件

事。叙事者以一种貌似谦虚的受限视角,刷出了远超故事中人的存在感,甚至篡夺了

原本属于人物的精神生活和行动能力。对很多小说书写者而言,这种流行的受限视角

其实和伪全知视角一样,体现的都仅仅是他们自身。他们最终只是在想象他人的生活,

而没有学会搁置自我,让故事中人自行生活,这两者的差别,正如白日梦与梦。

③众多文学评论为由失败者构成的小说世界辩护,认为这反映了现实,体现了小

说家对当下现实的敏感。但何谓现实?波德里亚认为,我们通过大众媒体看到的现实,

其实早已是一个被解码和编排过的“拟像世界”(《拟像的进程》)。不幸者被迫从

活人降格为苦难的符号,成为有关失败现实的案例与信息;而我们作为幸存者,所做

的一切并没有真的安慰到他们,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在消费他们。要改变这一

切,就要拒绝将生活简化成苦难以及有关苦难的信息。进而,就要在一个现实逐渐被

拟像取代的信息世界中,用虚构的方式重建一个生机勃勃的艺术世界。假如生活确实

是糟糕的,人已经习惯于拟像,那么就让这糟糕的生活和在拟像世界长大的人去重新

学习效仿这个生机勃勃的艺术世界,而非相反。

④当代认知科学已经清楚地表明,类比是人类认知的核心,而且答案不唯一。如

果abc变成abd,那么ijk应该变成什么?大多数人会说ijl,但实际上还有其他答

案,比如ijd,甚至abd,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如何理解从abc到abd之间所应用的

概念。

⑤借助类比,人们得以通过熟悉的事物去猜测和理解陌生之物,而每一件新加入

的陌生之物都会对我们头脑里熟悉的概念进行重组。相对于我们传统所说的归纳(从

表象到本质)和演绎(从本质到表象),类比思维更为灵活,它认为不存在绝对的表

象和本质,人是处在各种生生不息的关系中,并不断根据新的类比来形成和调整对于

表象和本质的认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很好理解为什么一个虚构的小说世界会对真

实世界发生实际作用,因为阅读小说的人不断在进行类比,小说人物的种种道德境遇、

价值判断和情感诉求,甚至某种独特的语法表达,都会丰富或打破读者现有的认知^

念,并帮助他去反思和重组自我。但每个读者的类比方式又不尽相同,都携带着各自

已有的认知体系和能力。小说既不高于现实,也不低于现实,它和古老的神话、童话

以及民间故事乃至一切艺术形式一样,平行于现实,它作用于现实和读者的方式是自

由类比,而非机械地反映、焦虑地见证和单方面的教谕。而虚构和阅读,由此方可共

同成为一种积极的道德实践。

⑥一个好的小说并不满足于指向某种既定规则和既有答案,它不被某种设定好的

因果关系所束缚,小说家并不是事先在生活中发现了新事物和新问题,然后选择合适

的材料和情节予以技巧性地表达,再假设他的读者都是和他一样的小说家,好迅速发

现这种技巧并为之击节叫好。小说家和读者的关系不是这种熟练演员和老练看客的关

系。小说会生成一个事件。这事件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有它本身的发展逻辑。因

此,随之而生的技巧也是一次性的、不可复制的。所谓原创的意思本身也是如此,即

起源性的,只发生一次。

⑦将小说视为一次事件,有助于小说家从那些蜂拥而来的、困扰他的现实信息中

摆脱出来,因为重要的不再是现实发生了什么超出他想象的事情,而是去思考对他而

言、进而对某个人物而言发生了什么。这是唯一切身和可以真实把握的东西。同时,

尤为重要的是,这种发生,并不仅仅发生在他作为个体的意识中。他不能再仅仅从内

部思考所谓人性,而是要从外部思考人。正如伊格尔顿在《文学事件》所说:“将某

物看成虚构,意味着允许自己在此事物的外围去思考并感受它。”这里的“某物”,

也包括作者自身。

⑧那些美妙的小说,许诺给读者的不过是一个个开端。读者会把自己放进这个开

端,去迎接一些即将为自己而发生的事。

(文章有删改)

5.读到第⑥段时,小明同学对《变形记》是否是“好小说”产生了疑惑;假设你是本

文的作者,请发一段微信文字,解答小明的困惑。(160字左右)(4分)

答案示例:小明你好:在我看来《变形记》是好小说,作者假设格里高尔一天醒来,

发现自己变成了甲壳虫,然后依照甲壳虫特征,描写格里高尔的行为;作者站在事件

之外,依据故事本身发展的逻辑冷静地叙写寓所内发生的一切;这是一次性的(或不

被束缚的、不可复制的、起源性的等)创作,是这篇小说独特的地方;谢谢你的阅读

和思考,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21一模•宝山区)

联觉与艺术通感

①艺术通感就是不同艺术感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例如,我们听小提琴协奏

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会随旋律的变化在眼前呈现出一幅幅视觉形象,好像看到

梁山伯与祝英台共读、离别、化蝶等生活场面。一座美妙的建筑和园林又会引起类似

音乐的感觉。综合艺术如歌舞剧、电影等就是利用艺术通感来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创造

共同的意境的。芭蕾舞剧《天鹅湖》,音乐与舞蹈动作是那么和谐一致,以致我们单

凭音乐欣赏就能体验到戏剧情境。所以,传统说法认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

乐的回声。

②由此,艺术家必须具有良好的艺术通感,才能把感性意象转化为审美意象。音

乐家在生活中找不到现成的音乐和旋律,他没有模仿对象,他必须把生活中的感受转

化为音乐意象。贝多芬失聪后,正是凭视觉印象来创造音乐意象。他在森林中散步,

衣袋里放着铅笔和五线谱纸,以便把视觉印象用乐谱记录下来。他在记下音乐主题的

同时,还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在森林中是幸福的——树木在讲话——”,“每一棵

树都在向我说话哪,多么神圣啊!森林之中太美妙了”等等。《田园》交响乐、《庄

严弥撒》和《第九交响曲》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③艺术通感的生理基础和心理结构原型是联觉现象。所谓联觉,就是各种器官的

感觉互相沟通的生理现象,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的沟通。联觉在儿童中比较常见,可以

推断,在人类童年和动物意识中,联觉也是普遍现象。由于这种联觉现象存在于原始

心理结构中,所以,与原始意识同构的审美意识也必然存在着联觉和艺术通感的特征。

现代出现了一种色彩音乐,就是用电子手段使音乐的节奏、旋律与色彩转换同步进行,

造成视听觉混合的奇妙意境。现代诗歌大量采用联觉手法,如“黑色的哭泣”、“透

明的笑”、“磨硬了的感叹”等等,它有助于传达那种微妙的内心体验,使表现更形

象化。

④联觉在审美意识中不是简单地重复儿童意识行为,而是把它改造为构成和传达

审美意象的特殊手段。唐代书法大师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受到感染,结果书法艺术

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审美心理结构就像一个魔术师,能够把各种感官印象沟通起来,

互相转换。如果没有这种联觉功能,就不会形成艺术通感,许多艺术门类也就不会存

在(如音乐〕。

⑤艺术通感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共同的审美意象。不同感官的感性意象是不同的,

但进入审美意象创造过程,通过联觉作用,就变成一种纯粹的审美体验。“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审美意象舍弃感官形式,变成一种内部语言,它可以翻译成不同的艺术

形式,但其本身是没有固定形式的。比如对西湖“三潭印月”的景色,可以用绘画、

诗文、音乐多种彩式表达出来,但这种审美感受本身则无固定形式。究竟形成音乐意

象还是视觉意象,要根据主体哪一种表现能力更强而定。诗人艾里略指出:具有理想

形式的诗是“如此这般的诗,以致我们看不见所谓诗,而只注意着诗所指示的东西……

所谓得意忘言,也就是只领会审美意象,而舍弃意象材料。这就是说,审美意象是可

以转换的,只要意境相同,就可以用不同的感性意象构筑审美意象,表达为不同的艺

术形式。

5.小宝同学是位聋哑生,她想学习舞蹈并以此为职业,但她父母说:“节奏是构成舞

蹈的要素,舞蹈节奏以音乐节奏为基础,聋哑人怎么以跳舞为职业呢?”请你依据本

文,从科学的角度劝说小宝父母,让他们同意小宝的选择。(4分)

答案示例:心理学上有一种联觉现象:各种器官的感觉相互沟通。据此,视觉与听觉

是可以沟通的,聋哑人听觉的美感节奏可以通过视觉等其他感觉感受到并表达;只要

能获得美的意境、感受,就能通过联觉表达为舞蹈。所以小宝爸妈,您二位没有什么

可担心的。

评分说明科学依据及分析3分,语言表达1分。

语言表达上,科学依据及分析要准确而具科技语体,对小宝父母的话语则要口语化并

有敬辞运用(在批改过程中这一条是否忽略或弱化由大家决定)。

(21二模♦浦东区)

①在公共生活中的“说理”是一种理性交流、表达看法、解释主张,并对别人可能有说

服作用的话语形式。说服就是运用语言来对具体的他人作劝说、解释、说明,以期对他们有

所影响。''说服”一词的拉丁词源原义是''敦促"和“甜”,也就是好言相劝,与希腊语“劝

说”一词的“令人欢愉”和“甜”是相同的。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太阳与风》

的故事:太阳与风相互夸口说自己最强,于是他们进行一场比赛。风看到一个穿着外套的行

人,就说,“谁能使这个人脱掉外套就算赢了”。风刮了又刮,但刮得越凶,那个行人就把

外套裹得越紧。然后太阳出来了,照在行人的身上,行人感到身体出汗了,就把外套脱下来,

搭在手臂上。

②人们经常有一个误解,以为对什么事情有一个想法或信念,只要说出来,就是说理,

因为“理”已经在他的话里了,或者他说的话就是“理”。这是不对的。看法或信念只是结

论,人们可以凭印象、偏见、习惯对许多事情有看法和下结论,既没有考虑到别人可能有不

同的看法,也没有想过要如何才能说服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他人。说理则是明述道理,也就是

把你领会、理解并相信是正确的主张清楚地讲给别人听。道理可以默会,但说理必须明述;

默会是自己想清楚,明述是以适当的方式来向别人讲清楚。自己想清楚了才有可能对别人讲

清楚,理由、证据、逻辑、别人可能提出的质疑或反驳,都在要想清楚和讲清楚的范围之内。

非说理的话语也许有它自己的用途,但那些用途都不是说理。

③说理是文明的产物。约翰•洛克把人类的心灵看成是一张空白的书写板,尼尔•波兹

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最终在儿童心灵上写下什么内容,这个重任便落到了家长和学校

的身上,一个无知、无耻、没有规矩的孩子代表着成人的失败,而不是孩子的失败。”然而,

在孩子长大成人,智力成熟以后,如果他还是不学习说理,或者根本拒绝说理,那责任便是

他自己的了。一个文明社会把这样的人视为失败之人,是有充分理由的。

④说理由哪些主要因素构成?就修辞术来说,首先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逻辑”,意

思是“用语言表达思想”,诉诸“理智”和“理解力”。亚里士多德称逻辑是存在于证明本

身之中的,因而,逻辑是说理中最重要的说服手段。

⑤说理的另一个因素是“情绪”,这个字的意思是哀婉、同情、同感。亚里士多德称“情

绪”是“存在于听众那里的东西”。说理不只是晓之以理,而且还需要动之以情。所谓情,

当然不只是哀婉,还可以是怜悯、快乐、崇敬、热爱、愤怒等等。人们常常凭感情接受说服,

并不需要先弄清道理。有时,虚假的宣传有巨大的“说服”效果,起决定作用的便是听众的

“动情”。

⑥逻辑说理是理性论证的主要力量,但是单单依靠这种力量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想的说服

效果。有的哲学家甚至认为,单纯逻楫的说理是枯燥无味的,很难引起人们愿意被说服的意

愿。哲学家罗蒂就曾因此提出“背弃理论,转向叙述”的说理主张。所谓叙述,就是要让听

众运用他们的想象,这是一种诉诸情绪的说理方式,它甚至显得不是在说理,而是在说故事。

就是引导对方想象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你我他都能认同或感同身受的境遇,由此形成的共识

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推理出来的。梁启超为了作“新民”的国民启蒙,曾说,“欲新一

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用小说来说服读者接受“新民说”,主要依靠的就是情

绪的力量。

⑦在说理中,逻辑、动情都是必要的手段,但也要防止被滥用或不当运用。一般来说,

正确的逻辑是在避免形式逻辑的谬误上建立起来的。说理者需要能够对讨论的问题有比较全

面、深入、独特的了解,有比较成熟、周详的思考,能够持论客观公正,不偏激,不光表述

自己的理由,而且也了解和尊重对方的看法。同时,还要正确使用打动人心的说理方式,增

强说服力。

(徐贲《明亮的对话》,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有改动。)

5.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从2021年开始,要逐步增加中考体育科目的分数。以下

是立场不同的两位学生表达的看法,请结合本文观点,任选一则进行评析。(5分)

甲:这对青少年的成长绝对是一件好事。如果说学习这件事情是一个磨练意志力的过程,

那么体育不但能够提升一个人的体魄和精力,而且是最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力的。同时,

体育教育也最方便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在体育竞赛中学生会反复地经历失败,反复的前进,

能够很好的磨炼意志。

乙:这件事真的让人感到崩溃。本来考文化课已经很难了,学生每天都要学习繁重的课

业知识,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现在还要把剩余的时间拿出来锻炼身体,这不是减负,这是

增加学生的负担。

示例一:甲的说法符合本文的“说理”要求。本文的观点是:“说理”是理性交流、表达看

法、解释主张的话语形式(1分),甲同学首先鲜明地表达了个人主张,增加体育科目的分

数是一件好事(1分),接下来进一步解释主张,指出学习是一个磨练人的意志力的过程,

而体育最能够起到磨练人意志力的作用(1分),且体育最方便在挫折教育中进一步增强学

生的意志力(1分)。但是本文的观点也包含:能够持论客观公正,不偏激。甲同学的说法

在语言表达上2个“最”字的使用,在情绪上略显偏激,比较绝对(1分)。

示例二:乙的说法不符合本文的“说理”要求。本文的观点是:“说理”是理性交流、表达

看法、解释主张的话语形式(1分),乙同学的看法是明确的,但是他没有解释持这种看法

的理由(1分),看似在说明理由,实际上是为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1分),而且不合逻

辑,增加中考体育科目的分数,意在减轻文化课的比重,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负

担,锻炼身体本身并不是一种负担(1分)。而且他并不了解和尊重对方的看法,不理解政

策想要解决的问题,缺乏比较成熟、周详的思考(1分)。

(21二模•徐汇区)

①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2020年8月9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

微博账号“东风快递”的一份征兵文告:“好消息!好消息!世界一流、包吃包住的东风快

递招人啦!”澎湃新闻在文章的结语处采用了特殊的修辞方式:看了这么硬(tU)核(w

ei)的宣传你还在等什么?

②这是一种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修辞方式,有人称之为“注音心声体”。此处不

妨再引一则:为了做(an)好(shi)科(bi)斫(ye),许多研究生每天大多数时间都泡

在实验室里。(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2020年7月9日)

③“注音心声体”的“注音”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

两个不同的声音,大部分情况下,在括号外表述的内容更加正式,而括号内的表达才是作者

的真正意图:表面上夸奖对方“硬核”,实际却是“吐槽”其“土味”;说的是“做好科研”,

真正想的却是怎样“按时毕业”。那些一本正经、冠冕堂皇的说法一经出口,就立刻被另一

个声音打断,揭示出被遮掩的、更加真实和日常的含义。括号内外的两个声音构成或强烈或

温和的反差与对比,制造出幽默的表达效果。

④我们可以把“注音心声体”看作两个文本的并置、对比与复合。一个是由汉字承载的

公开而正式的文本,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