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1.片面优先开展重工业;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4.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回忆:斯大林模式存在哪些弊端?苏联经济改革势在必行在联合国大会用皮鞋敲桌子,有辱斯文。赫鲁晓夫急噪喜怒无常的性格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一、赫鲁晓夫改革背景措施工业评价成效局限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取得一定成效①没有突破旧体制;②脱离实际;③盲目性;④赫氏的个人作风斯大林体制弊端暴露;农业问题严重①收购制,给予一定的私有生产资料;②开荒增产③种植玉米运动①权力下放;②物质利益原那么一、赫鲁晓夫改革农业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邮票)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苏联发射成功。赫鲁晓夫同肯尼迪握手会面,希望和平共处。他让苏联走向世界。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俄罗斯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那么笑话:三位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加大油门,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他无视70年代末,世界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坚持方案经济理论与实践。有人这样描述苏联的窘境:“苏联的火箭可以以惊人的准确性找到哈雷彗星并飞上火星,其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空,但其汽车却缺乏足够动力,故障频出并且耗油惊人;许多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以至于苏联人开玩笑说本国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战后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70年代苏联的军费开支每年超过美国20%。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为324亿美元,1979年那么高达1480亿美元,在此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从战略核导弹的数量比照看,1962年美国占有多一倍的优势,1969年双方已成平手,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常规武器方面苏联原本就拥有数量优势,美苏军事实力比照的天平已向苏联一端倾斜。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景目的措施农业失败原因①继续革除弊端;②纠正混乱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①扩大自主权;②降低农产品收购方案指标;③提高农产品价格;④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二、勃列日涅夫改革①没有突破旧体制;②与美国军备竞赛,使经济减速甚至滑坡;

③勃氏后期保守作风、后期改革停止工业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这时,一个年轻的面孔浮出水面。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

经济全面滑坡,陷入危机边缘推行“加速战略”方针、

实施根本性变革、改革所有制;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内容评价“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开展的战略方针”“加速战略”是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提出的改革方针。根本目标是:到2000年,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要增长1倍,国民收入年增长速度提高到5%,人均实际收入增加60%—80%。其根本思路是: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给企业放权让利,国家对经济管理逐步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向以经济管理为主的方法过渡。“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挖苦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1990年,苏联的经济增长是-4%

1991年,经济增长是-15%苏联经济危机全面爆发。苏联国旗

俄罗斯国旗

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俄罗斯国旗升起1991年月12月25日19时32分

三次改革的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内容: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结果:都脱离苏联实际,都以失败而告终。内容: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那么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结果: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失败原因: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进行的是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相同不同苏联的改革和解体,对我们有何启示?苏联的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1、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应该对不适合生产力开展的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和创新。2、但社会主义改革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确立

阶段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苏联经济开展与改革的历程勃列日涅夫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