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外国文学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形象。2.正剧3.复调结构4.《简爱》的副标题为5.十四行诗6.李尔王7.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艺术特色。8.简述莫泊桑小说的艺术特点。9.简述《母亲》的历史地位。10.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根源是什么?11.“拜伦式英雄”12.结合作品谈《玩偶之家》所揭示的社会问题。13.论述《追忆似水年华》的思想成就及艺术贡献。14.哈代把他的小说分为哪三类15.试论《浮士德》深刻的辩证法思想。16.简述《麦克白》中麦克白的形象特征。17.《百年孤独》的艺术贡献。18.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19.《巨人传》主要讽刺嘲笑什么?20.简述《红与黑》艺术成就。21.自然主义的艺术特点。22.莎士比亚创作的分期及各阶段的作品基调。23.列举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及其代表作品,比较各自的艺术特点。24.简析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25.《双城记》如何体现了狄更斯人道主义的两重性。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呼啸山庄》2.屠格涅夫的《前夜》写的是什么故事?3.简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尤索林的形象。4.比较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的思想性格。5.《拉辛与莎士比亚》6.简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典型意义。7.分析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的意义。8.简述巴尔扎克的艺术成就。9.简述福楼拜的艺术主张。10.《高老头》的主要人物有11.试述《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对夏洛克形象的塑造。12.果戈里塑造的五个地主典型是?13.简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艺术特点。14.试论《百年孤独》的主题及其在中西家族小说史上的地位。15.雨果浪漫派小说的艺术手法。16.谈谈陀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形象。17.表现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8.分析唐璜的形象。19.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0.谈谈你阅读《名人传》后的感受。21.分析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22.《复活》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23.《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在作者的思想艺术上具有什么作用?24.“黑色幽默”25.简述十九世纪中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海涅被称之为什么2.简述《罪与罚》的艺术特色。3.世界三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当属谁?4.简述《母亲》的思想内容。5.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如何?6.左拉的三部曲是?7.“新人”形象8.阿波罗9.结合作品谈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10.试述歌德巨著《浮士德》的素材来源。11.肖洛霍夫《人的命运》的思想内涵。12.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是什么。13.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内容。14.《巴黎圣母院》是如何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塑造人物形象的?15.有人说,堂•吉诃德是一个“崇高的疯子”,你是如何理解的?试做阐述。16.简述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基本主题。17.果戈里第一部成名作是?18.为什么说“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19.分析安娜这个人物形象。20.试析堂.吉诃德这一艺术形象。21.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22.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一部巨著为?23.福楼拜的代表作是什么?24.请结合作品分析于连这一艺术形象。25.简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李尔从一个最高统治者变成一个卑贱的流浪者,地位在变,性格也杂变。莎翁正是通过李尔的改过自新,体现一种人性复归的思想。 李尔王,从一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专横暴君,到无家可归的贫民,以后又成了阶下囚,直至心碎而死。其思想情感经过了多次剧变,才完成了“李尔否定李尔”的全过程。 第一次剧变:不认三女儿(身居高位,刚愎自用)及驱逐肯特(忠言逆耳),专横任性到失去理智(理智上最爱三女儿,也知肯特为忠臣)——暴君的父亲 第二次剧变:诅咒大、二女儿,首次跌下最高权位,使他无法忍受,产生“复仇”心理——复仇的父亲 第三次剧变:由可怜自己(雷电颂)进而可怜别人进而同情“穷人”,批判自己,产生质的变化——自省的父亲 第四次剧变:因流浪发疯而清醒,进而批判强权。质变完成,已由暴君变成一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人——人文主义者的父亲 第五次剧变:跪向三女儿,向她忏悔、求她宽恕——赎罪的父亲 第一次到第四次剧变是从自己与“穷人”关系上反省,第五次剧变则是从伦理关系上否定自己的过去,经过两次“否定”。他既否定了作为暴君的过去,又否定了作为家长制代表的过去,从而完成了“李尔否定李尔”的全过程。但李尔得出了“人”是可怜的两脚动物的结论,说明对人生是悲观的。三女儿死,万念俱灰,心碎而死,这最后一次思想剧变,可见他仍然是一个失败者。 李尔的悲剧(非死不可):内因在于他专横,以自我为中心,后又陷入虚无主义,所谓“咎由自取”。外因在于恶势力造成,而“馅媚”是置他于死地的毒药,他最后失去三女儿,即使、失去赎罪的机会,失去生活与精神的支柱。李尔之所以是悲剧形象,意即,等到他明白要自我否定,重新做人时,条件已不许可,大势已去。2.参考答案: 正剧由法国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这种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它采用散文的形式,描写现实社会斗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如狄德罗的《私生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等。3.参考答案: 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发现了“复调现象”,这是相对于巴赫金称之为“单调”的样式而言的。在“单调”样式中,作家以一种很肯定的观点来演绎故事,其观念左右着作品故事的进程直到结局。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却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互不干扰的存在着,作家始终未提供给读者一种肯定的结论。巴赫金认为陀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模式——复调型的艺术思维”。4.参考答案: “一部自传”5.参考答案: 音译为“商籁体”,是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诗体。最初流行于民间,后为文人所采用。最初兴起于意大利,以后流行于英、法、德诸国。彼特拉克是最早的十四行诗的作者,并使这种诗体臻于完善,称为“意大利体”或“彼特拉克体”,由两个4行和两个3行构成。16世纪初,英国诗人魏阿特和萨利把这种诗体移植到了英国,改为3节4行1节2行对句,其韵脚排列又有多种变化。莎士比亚是英国十四行诗中成就最大者,被后人称为“莎士比亚体”或“伊丽莎白体”。19世纪初,俄国诗人普希金在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中创造了十四行诗四音步抑扬格的“奥涅金诗节”,使十四行诗由抒情变为叙事。6.参考答案: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他受到女儿的欺骗并被遗弃,最终悲惨死去。当遭受苦难时,他由一个刚愎自用、专横暴虐的统治者变成了人文主义者理想中的君王。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罪恶,意识到社会的不公平,发出了为民请命的呼喊。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常人的理智的复归,看到了一个靠近人民,心灵纯洁、高尚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贤明君王的形象。7.参考答案: (1)运用了独特的幽默手法——“我要让人们先畅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以恐惧心理回顾他们所笑的一切。” (2)借用了戏剧中的“人物展览式”的艺术结构。 (3)通过扭曲变形等手法传达作者对战争以及社会现实的理解。 语言的矛盾性和悖谬揭示了这种语言所描写的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与其表象相违背,荒谬的错置和非理性的混乱是它的准则。8.参考答案: (1)莫泊桑的小说大多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截取其中一个极平凡但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断,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容。每篇小说都写出人情世态及社会风俗。 (2)作者基本不直接表露自己的倾向,不动声色、客观而冷峻,以故事自身表达对人物的好恶。 (3)构思与布局巧妙。取材于平凡的生活,但有引人人胜的情节布局,开始时平稳地展开,情节突然发生转折,往往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4)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鲜明的对比手法,语言准确、明晰、生动。9.参考答案: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揭开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1)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而写,列宁称之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2)描写了新的主题、新的英雄人物。 (3)第一次提供了从革命的历史发展中真实的、历史具体的描写现实的范例,既具有革命现实主义色彩,又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10.参考答案: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型形象。他的一个性格特征是忧郁。哈姆莱特回到丹麦后,一系列意外事故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幻想,人文主义者视为珍宝的生活理想化为泡影,使他变得忧郁、苦闷,但忧郁不是哈姆莱特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理想破灭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哈姆莱特另一个性格特征是犹豫。他把报父仇同拯救国家结合起来,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然而在强大的邪恶势力面前,尽管他不断探索寻找途径,却始终处在决定行动而不知如何行动的矛盾之中,这就形成了他行动上的犹豫延宕。 其悲剧根源是:客观上,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哈姆莱特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与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先进人物同社会恶势力的斗争。但是处于萌芽状态的先进力量同强大的封建邪恶势力抗争,必然导致悲剧结局。主观上,是哈姆莱特所代表的人文主义者的局限所致。他同情人民的苦难,人民也对他有好感。但他既不相信暴力,又不相信群众,孤军奋战,而且不能摆脱宿命论等旧思想的残余。因此,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11.参考答案: “拜伦式英雄”是拜伦作品中特有的形象。拜伦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傲倔强的性格和毫不妥协的叛逆精神的形象,他们为了个人的自由和爱情幸福,独自一人向社会进行不同程度的挑战。他们都有忧郁、孤独的情绪而傲世离群。他们孤军奋战地进行个人反抗,只能以失败或死亡的悲剧结局告终。这些人物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又反映了他高傲的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因而被称为“拜伦式英雄”。如《海盗》中的康拉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12.参考答案: 一、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二、对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揭露。 三、妇女的出路问题。13.参考答案: ⑴思想成就 ①它是一部“时间小说”,与传统文学同类作品中的“时间”在内涵上截然不同,普鲁斯特以柏格森哲学理论为依托,寻找到了恢复已经逝去的时光的方法,恢复从前的记忆、重现昔日的意思状态。 ②《追忆似水年华》表现了西方一代知识分子对社会、人生、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感悟与矛盾心情,是当代一部分人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 ⑵艺术贡献 ①作品以主人公的意识活动为出发点,以生活中不为人注意的细枝末节作为唤醒已逝岁月的契机,用回忆和印象带动起主人公奔腾不息的意识流程。 ②在叙事方式上大量采用“复合性叙事”的手法,即对一件事情重复发生过若干次的反复叙述。在叙事角度上,普鲁斯特交替运用多种叙事视角,在借鉴传统文学叙事视角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③在语言运用上绮丽多姿、风格别致。14.参考答案: 罗曼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15.参考答案: 《浮士德》不仅是“一部灵魂的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的发展史”,也体现了歌德对世界万物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的基本理解,整部作品显示了歌德的“唯心史观与辩证法思想的统一”。(郭沫若语) 《浮士德》中歌德以艺术和美学的方式,显示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作品中,天帝代表善,魔鬼为恶。但两者对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并构成宇宙间最基本、最至极的矛盾形态。而浮士德与靡非斯特则是人世间的一对矛盾,两者如影相随,开始了肯定与否定、前进与停滞相互作用的漫长旅程。从宇宙到人间,并非仅是作品艺术场景的转换,实质是歌德所理解的矛盾从一般到特殊的演进过程。再则是由人间矛盾转入人自身的矛盾。即如浮士德如是说:“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的胸中,一个想要同别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世,别一个猛烈地要离去凡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升。”作品中,浮士德本身就是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他不断否定过去,否定停滞的生活,追求崇高的理想;另一方面又固执尘世生活,满足于官能享受。正是这样的描写,歌德深刻揭示了第三层矛盾构成,即人自身的矛盾构成。可见,天上——人间——人自身无从充满矛盾,这构成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基本形态。 那么,如何把握浮士德自身的恶与靡非斯特代表的恶之间的关系?从作品中看,两种恶本质上相同,内涵均为否定、破坏、停滞、毁灭。然而,其不同之处在于,浮士德身上的恶是潜在的,在与魔鬼结盟前,他虽悲观、绝望,但并未造成什么破坏。然而,当外在的恶作用于他后,其自身的恶才膨胀、发展起来了。浮士德之所以每一阶段开始时自愿听从魔鬼摆布,其根本原因也在于二者本质上的一致性。是外在的恶帮助了浮士德身上的恶做了想做而又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完成的事。 可以说,在作者心目中,浮士德与靡非斯特虽是两极对立,但实际上是人的一分为二,是人的两种精神,是人的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由于有两种精神,所以浮士德充满矛盾,而且在矛盾和冲突中不断发展;当然,两者之中,向上的精神,仍占主导地位。始终贯串全剧的一人一魔、一主一仆,如影随形,如呼如吸,如问如答,相反相成,相生相克。这就是《浮士德》无处不在的辩证法思想。16.参考答案: 《麦克白》(1605),取材于荷林西德的《编年史》,写麦克白篡夺王位的故事。是莎翁最阴暗的一部,也是谴责人性伦丧的悲剧,是一部“犯罪心理学史”,是莎翁心理描写的杰作。悲剧的主题是谴责统治者个人野心的罪恶。麦克白在全剧中经历了四个阶段: (1)胜利的麦克白; (2)转变的麦克白; (3)罪恶的麦克白; (4)孤立的麦克白。 一开始,麦克白是一武艺高强,忠于君主的将领,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英雄,此时,在其精神世界中,正面品德(善)占主导地位。但当他的夺取最高权位的野心勃发之后,便开始走上堕落的道路。莎翁以心理描写巨匠的手笔,深刻地刻画了麦克白内心善与恶的激烈搏斗。麦克白并非一天生的恶魔,当他犯下弑君的罪行,他身上原有的道德感便使他处在极度的精神痛苦之中。他不断感到内疚,不断谴责自己。不过他无力自拔:“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如此逐步失去天良,手段越来越残忍,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冷酷,越来越空虚,越来越绝望,全无一点支撑自己的力量。个人野心终于使一个具有英雄品格的人物变成了杀人的魔王,最后完全孤立,众叛亲离,受到应有惩罚。17.参考答案: ①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 ②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③“魔幻”表现手法的成功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和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表现手法的“魔幻”性。首先,这种“魔幻”性带有着浓厚的拉丁美洲本土色彩。其次,这种“魔幻”还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诸多表现手法的影响,如象征、荒诞、意识流18.参考答案: 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例如:“三一律”。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较多的宫廷趣味。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19.参考答案: 首先,《巨人传》对封建神学界和法学界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对那些向世人高喊禁欲主义口号,而自己却纵情于酒色的伪善信士,作者把“貌似苦行僧,实足酒肉客”这两句话“用彩色花体字写在他们的红嘴巴、大肚子上”。骗人岛上"穿皮袍的猫王"就是这些法官的化身。 其次、《巨人传》还从知识的角度嘲笑了神学、经院哲学的迂腐和无用。在作者看来,由那些巴黎大学的神学家、法学家所作出的种种繁琐考证和拙劣疏注,都好比珍贵典籍添加了“狗屎镶边”。 另外,作者还在作品中讽刺了与人文主义的教育相对照的中世纪的经院教育。高朗古杰先后请了一个诡辩学大博士和神学大师教儿子卡冈都亚读书。所读书目尽为中世纪经院教育所开设的课本,结果把一个聪明伶俐、富于幻想力的卡冈都亚训练成一个傻瓜借此情节,拉伯雷彻底否定了繁琐无聊、空洞无物、毫无生气的经院教育。20.参考答案: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 2 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 3 情节紧凑、结构严谨。21.参考答案: 一、力图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的想象,从而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 二、擅长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的写照,逐渐忽略典型的创造,或者说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精神变态心理。 三、开始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四、将某些压迫人、扭曲人的社会现象拟人化。22.参考答案: 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和诗歌时期,作品基调乐观、激越、明朗。 第二时期(1601—1607)悲剧、悲喜剧时期,作品基调沉郁、悲怆、愤激。 第三时期传奇剧时期,作品基调高妙远逸,圣洁至纯。23.参考答案: 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亚》;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埃斯库罗斯不以对人物性格的刻划见长,而以置景的浪漫、形式的光怪陆离著称。他的文风刚健雄奇,文字古朴瑰丽且形象化,表现力特强。作为最具诗人气质的剧作家,他擅长创造隐喻(包括转喻、提喻等),无需刻意思索,似乎信手拈来。 索福克勒斯善于描写人物,塑造了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形象;喜欢采用对照手法;擅长结构布局;风格质朴,简洁,有力,文字富于联想。 欧里庇得斯着力于苦难的直观描述,被亚里斯多德称为最擅长编写悲苦场景的诗人。此外,欧里庇得斯还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感觉。诗人偏爱女性题材,因为女人比较软弱,更容易受害,而且感情丰富,更具细致入微的见解,通过对女人遭遇的描述,诗人揭露神的残酷,显示人的理性观念的局限。24.参考答案: A、诗人通过主人公的经历,颂扬了帝国的神圣传统和先王建国的艰辛,同时通过他游地狱的情节,歌颂了凯撒和屋大维的功勋,并肯定了罗马立帝国统治世界的使命。 B、史诗在主人公埃涅阿斯身上,着重肯定他的“虔诚”的品德,在作者看来,这是一个理想君王的品质。 C、作者描写埃涅阿斯对迦太基女王狄多的爱情,表现了“责任战胜感情”的主题。这说明史诗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25.参考答案: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人道主义思想最浓厚的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双城记》突出体现了其人道主义思想的两重性。《双城记》中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法国贵族阶级的无耻、残暴,描写了人民群众受迫害被剥削的惨状,从而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又对人民群众揭竿而起的暴动持否定、批判的态度,他厌恶流血冲突,希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同情理解和爱来调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狄更斯的这种人道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他对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梅尼特医生因为同情得伐石太太一家的悲惨遭遇,写信上告侯爵而被监禁18年。他在狱中写下血书,发誓要揭发真相。但当他出狱后,经过一段平静、幸福的生活。他的复仇火焰熄灭了,不仅接纳了仇人的儿子做女婿,还冒死去营救他。作者笔下的得伐石太太开始是一个正义的革命者,后来却被描写为一个嗜血的杀人狂,要把代尔那一家斩尽杀绝。她凶狠、可怕、冷酷无情、杀人的疯狂及无止境的复仇,不惜秧及无辜。得伐石太太最后和保姆扭打致死,以此来表明人道对暴力的胜利。对得伐石太太的革命政权是否人道的问题,作者对次表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梅尼特医生和代尔那都是人道主义的化身,和他们相比得伐石太太是不人道的,因此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作者企图用阶级调和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希望统治阶级能理智地进行一次改革,富人与穷人之间用爱代替恨。作者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人民的革命是正义的,但又认为过火。得伐石太太的结局,说明了作者的观点。代尔那这个形象体现了狄更斯的博爱思想,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而且为作者所塑造的人道主义最高典型,他自动放弃贵族特权,为营救管家而被捕入狱。卡尔登更体现了作者的博爱思想,他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别人的幸福。 狄更斯人道主义的两重性使他对法国大革命持矛盾的态度,他既肯定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又描写革命的残酷、革命者的无情,表现了他对革命的否定与恐惧。这反映了作者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如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者的错误作对比,以此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也使他不能准确认识法国大革命及其过程中的是非功过。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爱米莉•勃朗特唯一的长篇小说。小说突出的特征有三点,第一,打破了流行的“奋斗—成功”的模式代之以“复仇—毁灭”的情节。第二,打破了流行的“绅士淑女”型的人物模式,代之狂野不羁的新人物。第三,打破了流行的从容体面的风格,代之以狂热恐怖的歌特式风格。作品还具有复杂而独创的情节结构,小说的开端而戏剧性情节却已接近尾声。此外,作品中桀骜不驯的人物性格,异乎寻常的强烈的爱、恨及复仇意识,完全有悖于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正统规范。但这种不寻常的叙事手法和艺术上的独创性却对后代英国小说多有影响。2.参考答案: 俄国贵族少女英琳娜爱上保加利亚爱国青年英沙罗夫,并同赴保加利亚参加民族解放斗争的故事。3.参考答案: (1)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浸透着存在主义意识的“反英雄”形象,身兼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和取消斗争的消极因素。 (2)尤索林是荒诞与疯狂社会中的清醒者。亲眼目睹的许多事实,促使他进行痛苦的思考。他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正义感。对于疯狂的世界,他一直进行着道义的评判。 (3)由于他在本质上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因此,在保存自己的过程中变得胆小如鼠。 (4)尤索林信仰的丧失,理想的落空,英雄气概的消亡,都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日趋衰败并渐渐走向衰亡。4.参考答案: 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笔下创造出的两个人物——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产儿,他们的思想性格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是人文主义的思想典范。年轻的哈姆雷特曾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威登堡求学,人文主义的教育使他认识到人的伟大,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平等待人,追求真正的爱情,当他遭受一连串的打击后,他的思想更深邃了,他不停思考,他看到社会的黑暗,他的复仇不仅仅是个人恩怨,更是要建立起一个符合人文主义理想的社会。堂吉诃德虽然不善于思考,但却以自己疯狂的举动实践自己拯救乾坤的思想。“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恩不能被打败”。勇敢面对失败,不失人的尊严,这种对人性的高度赞扬正是人文主义的要义,他有美好而崇高的信念——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正是与中世纪骑士的区别所在。另外,他清醒时是一个谈吐高雅、学识渊博的学者和人文主义的热情传播者。 两者在同社会斗争时,在某一时期都采用了疯癫的方式,这是历史的必然。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从“快乐英国”的“黄金时代”笔直堕入“黑铁时代”。人际关系冷漠,金钱成了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而此时的西班牙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盘剥人民,用宗教钳制人民的思想。 他们变革的思想超越了时代,周围的人无法理解他们,哈姆雷特是孤独的,他只能独白、自语,黑暗的现实压得他透不过气,他只好以发疯的形式倾吐心声。堂吉诃德的周围的人都是爱他的,但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 两者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他们的失败说明人文主义理想的虚幻。5.参考答案: 是斯丹达尔于1823和1825年出版的与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其重要的理论著作。莎士比亚与拉辛分别作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代表,表示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美学观点与封建贵族旧艺术的对立。斯丹达尔在这部著作中为浪漫主义鸣锣开道,在20年代浪漫主义反对伪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因其观点明显地带有现实主义的倾向,该著作又被视为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6.参考答案: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同名悲剧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世界性的典型人物。剧中哈姆莱特的性格有一个发展和转变的过程: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复仇的王子。哈姆莱特曾是一个乐观的人文主义者,对世界和人生有着美好的看法。然而,在经历了巨大的家国之变后,他由一个“快乐的王子”一下子变成“忧郁的王子”。在为父复仇和“重整乾坤”的重任中,哈姆莱特经受了内心的折磨和严峻的考验。他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的个性使他一度优柔寡断,一再延宕复仇的行动。 但他毕竟是一个品德高尚、有先进的理想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人,终于在势单力薄中勇敢地成为“复仇的王子”,与敌人同归于尽,没有能够活下来完成“重整乾坤”的使命,成为一个悲剧性的英雄。哈姆莱特是一个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他的忧郁与延宕表明他内心的矛盾和对人类前途的迷惘。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7.参考答案: 《白鲸》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或三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和阐释。第一个层次,从一般社会意义来分析和理解,这部小说通过“佩阔德号”捕鲸船出航捕鲸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血腥来源,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反映了捕鲸工人危险而又艰苦的生活,歌颂了工人们机智、勇敢、互相支援等高贵品德。 《白鲸》的第二个层面的意义是它的特殊的宗教意义。麦尔维尔生长于加尔文教的环境里。加尔文教强调宿命论,强调“原罪”,人类只有通过上帝的慈悲,而不是人本身的力量,才能得到拯救。在麦尔维尔的小说中,白鲸就象征着“恶”与“原罪”,“佩阔德号”的远航象征着人生的漫漫旅途。亚哈的决心再大,意志再坚强,也无法对抗白鲸所代表的超人力量,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另一种观点将白鲸与亚哈作了完全相反的理解。这种观点将白鲸看作是上帝神力的象征,而亚哈则代表着人类的邪恶力量。于是小说的主题成了谴责亚哈对神的反叛。这样,梅普尔神甫的讲道便成了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我们遵从上帝,我们就得违反我们自己;正是在这种违反我们自己中,包含有遵从上帝的困难”。 《白鲸》的第三个层面的意义是它的复杂的象征意义。这种复杂的象征已包含着以上两层意义。小说的永久的魅力以及它那超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也就在这里。所以,这是一部象征小说。8.参考答案: 强烈的现实性:以高瞻远瞩的历史目光,从研究客观世界的宏观出发,洞悉整个法兰西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达到一般作家所达不到的深度和广度。 高度的典型性: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细节真实: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典型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这种对细节描写的逼真同样使人物更具真实感,更富感染力。9.参考答案: 一、追求真实性 二、追求客观态度 三、追求艺术美10.参考答案: 高里奥、拉斯蒂涅、伏脱冷、鲍赛昂夫人11.参考答案: 夏洛克与哈姆莱特、福斯塔夫一起被评价家认为是莎翁戏剧人物中最为复杂的三大典型。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莎士比亚时代,居住在英国的犹太人并不多,这一民族矛盾并不太激化。当时居住在伦敦的犹太人过着相当舒服的生活。1594年洛佩兹事件,引发人们的反犹情绪。马洛的剧作《马耳他的犹太人》(1592)中,主人公便是一个恶毒的犹太人,名叫巴拉巴斯,他在米饭里放进毒药,企图把女修道院中的人全毒死。此剧恰好迎合了当时的公众情绪。于是再度拿来上演。1594年便上演十五场。莎剧可能受此影响。 关于夏洛克形象的常规理解:一方面是个高利贷者,吝啬、贪婪,心狠手辣,另一方面又是受侮辱的犹太人,敏捷机警,果断沉稳,其反对种族压迫和宗教歧视,是坚决积极的。 作者对此人物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作为嗜财成性,利欲熏心,伺机报复的高利贷者,莎翁是批判的,这是主要倾向。作为受种族压迫和宗教歧视的犹太人,莎翁又是同情他的,不赞同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粗暴行为。莎士比亚突出了同时代人的种族偏见与宗教偏见,这是一大进步。 夏洛克又被称为欧洲文学四大吝啬鬼之一(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相比之下,夏性格富有立体感。他吝啬,贪欲(狠毒),不过不虚伪、比较直率。他的哲学是:“只要不是偷窃,会打算盘总是好事。”追求的是“象母羊生小羊一样地快快生利息。”他之所以恨安东尼奥,因为后者借钱不取利息,影响了他的放债收入。他之所以坚决割肉,置安于死地,因为在他看来,“只要威尼斯没有他,生意买卖全凭我一句话了。”他的仆人吃不饱,受不了他的虐待,要找新的主人(巴萨尼奥)。女儿因他的吝啬贪心,不愿呆在地狱般的家里,跟情人私奔了。三幕一场,杜伯尔去热那亚打听他女儿的下落,回来向他报告时,使他痛心的,主要不是因为失去了女儿,而是他的女儿带走了他的钱财珠宝,还要为寻找她而花费更多的钱财。当听说自己女儿在热那亚一晚花去80块钱时,心疼得发了疯:“那一颗金刚钻就是两千块钱,还有别的贵重的珠宝。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入土安葬,那些银钱都放在她的棺材里!”(三幕一场)。12.参考答案: 玛尼洛夫、柯罗博奇卡、诺兹德寥夫、索巴凯维奇、普柳什金。13.参考答案: 一、把现实主义的精细镂刻与浪漫主义的热烈抒情结合在一起,把人物心理的真实描写与幽默风趣的夸张融为一体。 二、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法。 三、小说使用美国南方方言、黑人俚语,被称为是“英语的新发现”,流畅、准确、口语化的语体,对美国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14.参考答案: 《百年孤独》的基本主题是孤独。马尔克斯曾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小说的寓意在于:“消除孤独,强调民族团结”。首先,小说通过描写马孔多镇与布恩蒂亚家族的兴衰史,形象地总结了拉丁美洲充满压迫、暴力、痛苦和灾难的历史,愤怒地抨击了独裁统治的残暴和美帝国主义对拉丁美洲的奴役和剥削。其次,小说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思索和冷峻的民族反省。愚昧落后的传统观念造成的民族劣根性导致了孤独(在布恩蒂亚家族中,孤独的恶习周而复始,代代相传——从他们的眼神中,一望便可辨认出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神情。这种孤独使人冷漠、绝望,在亲人之间筑起无形的墙,彼此缺乏信任,互不了解,甚至将兄弟姐妹化为仇敌。孤独导致了愚昧、落后、保守、僵化,成为家族衰败、民族和国家消亡的主要原因。在小说结局,布恩蒂亚家族连同马孔多镇被飓风席卷而去,深刻地揭示了孤独所必然产生的家族和社会的悲剧结局。 《百年孤独》是中西家族小说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西家族小说一般都具有这些共同性:借一个家族的兴衰来反映社会历史的变化;以作家的家庭生活为原料,小说中若干人物有作家亲属的原型,然后加以提炼、注入时代意识,使之变成反映历史的长卷。然而,评论一部作品的价值主要不是看它和同类作品相似之处,而是要看它在哪些方面超越了前人,写出了前人未曾写出的东西。《百年孤独》至少有六方面与众不同: 首先,它描写了没落的事物而没有没落的情调,不宣扬宗教的出世观念与救世观念,不为没落事物而唱挽歌。 其次,它描写了一个大陆的苦难史,跨越阶级、民族、国界,前人没有写过这样宏观的主题。 第三,它以单部小说的格式,实实在在地写了七代人的百年史,篇幅少而容量大,超过了前人的作品。 第四、它开创了从未来的视角描写人物的新技巧。 第五、它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家族小说。小说的神话模式的结构、魔幻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与传统家族小说完全不同,也明显不同于现代的“意识流”小说,它标志着西方家族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第六、它反映了作家一种进步的“寻根”意识,其本质是执着现在,着眼于变革。马尔克斯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了题为《拉丁美洲的孤独》的演说,庄严地宣告了一个要“平等”、要“变革”、要“独立自由”与“社会正义”的拉丁美洲的觉醒与崛起——“到那时,那些命运注定成为百年孤独的家族,将最终得到在地球上永远生存的第二次机会”。15.参考答案: 雨果是运用对照手法的大师。善与恶、美与丑既体现在情节上,也体现在人物身上。 善于塑造下层人物的形象。 力图以史诗的气魄和规模去再现社会和历史。 情节的传奇性。 注重心理描写。 善于将无生命或非人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16.参考答案: 陀斯妥耶夫斯基幼年就接触了农奴的生活,17岁到彼得堡后,由于处于赤贫的状态,他对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在自然派的影响下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就写那些住在阁楼和地窖里的人们。作品的主人公是以杰符什金味代表的城市贫民。他们地位卑微,生活悲惨,但道德情操高尚。杰符什金自己贫穷潦倒,却尽一切可能救助比自己更不幸的瓦莲卡。 《穷人》深化了俄罗斯文学中“小人物”的主题,它不局限于描写“小人物”的悲惨遭遇,而且表现他们高尚的内心世界。同时,《穷人》中的“小人物”不像《驿站长》和《外套》那样写的是个别人,而是一群人。小说还提出了贫富对立和不公平的社会问题,被别林斯基称为“社会小说的一次尝试”。《穷人》为俄国平民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陀斯妥耶夫斯基40年代的其它作品,如《双重人格》等也是以下层人物为主人公。60年代,他又创作了一系列的以“小人物”为主人公的重要作品,如《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等,作品中的下层妇女、各类苦役犯、妓女、穷大学生等,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善良高尚的形象,但又体现了基督受难的精神。17.参考答案: ①反对再现,注重表现。 ②突破表象,直接表现本质。 ③表现抽象的本质和理念精神。 ④寓言故事与变形手法。18.参考答案: 在拜伦所塑造的一系列典型形象中,唐璜是个完全崭新的性格,或者说不属于“拜伦式英雄”:很少哈洛尔德的忧郁孤独,亦无曼弗雷德的愤世嫉俗,更见不出该隐那种叱咤风云的叛逆反抗。他顺从天性,无视清规戒律,绝少虚伪做作;对恋人总是倾心相与,并不朝三暮四,倒常常是被迫分离,依依难舍。他不怯懦,关键时刻还能表现出英雄气概。当海上遇险,饥饿使人生吃同类时,他宁死不干这野蛮行为;在苏丹王妃求欢的咄咄进逼下亦能神态自若;战场上,别人退却他则前进;在英吉利的荒道只身把强人打翻„„然而他缺乏坚定信念,又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故易于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使他也做出一些越轨行为和蠢事。 此外,他与传说中的唐璜亦非完全绝缘,例如喜好女色、玩世不恭等,还能见出其原始性格的痕迹。作者认为,其荒唐不过是人类本性的自然流露。可见这是个芸芸众生式的人物。从客观上看,此典型为诗人对人性的理性分析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标本,因为其性格的二重性再好不过地体现了现实世界里生活的多样性和道德的复杂性。19.参考答案: 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学思想,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鲜明的政论性和教诲性。把文学当作启蒙思想的工具,借助文学的形式评论时政,抨击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宣扬民主精神和人权思想,特别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注意对当时各种社会问题的探讨。 第二,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描写和歌颂的主要对象,着重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他们的英雄行为和崇高感情,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愿望。 第三,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体裁,如哲理小说、正剧等。 启蒙文学过分注重哲理而忽视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形象往往不够丰满,个性不够鲜明。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故艺术感染力不够。20.参考答案: 阅读感受: 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 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21.参考答案: 歌德创作的诗剧《浮士德》中的浮士德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象征形象: 1)浮士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执著探索者的形象。作者让他经历各种诱惑和考验。同梅非斯特打赌,激起他重新探索的信念;热恋的悲剧使他不再追求感官的享受;从政的悲剧使他逃避现实;古典理想的幻灭,使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途径。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这些构成了他性格上最鲜明的特征。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浮士德形象的意义在于: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22.参考答案: 聂赫留朵夫、玛斯洛娃。23.参考答案: 承前启后的作用,虽然作品对贵族阶级的批判比过去加深了,但还没有达到后期作品那样强烈批判的深度,阶级调和论、宿命论和不抵抗主义的说教比以前更加重了。24.参考答案: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因当代美国作家兼文学评论家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在1965年编选的一部文学作品的集子而得名。“黑色幽默”在当代美国文坛异军突起,很快成为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流派之一,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代西方的社会现实与矛盾是“黑色幽默”产生的土壤,而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以及欧美传统文化中的幽默感,尤其是“病态的幽默”等,是这一派流派的思想基础和艺术形态。“黑色幽默”流派的代表作家塞利纳、托马斯·品钦、约瑟夫·海勒、约翰·巴思、库特·冯纳古特等。25.参考答案: 第一,在思想内容上描写日益得势的资产阶级和日益没落的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记得内部矛盾,形象的体现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二,批判的矛头指向没落的封建贵族和飞扬跋扈的资产阶级,批判金钱的罪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第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个人反抗的典型。 第四,在艺术上,社会画面广阔,典型丰满生动,笔锋犀利有力。第3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浪漫主义的“幻想之王”和开创新诗派的“第一只夜莺”。2.参考答案: (1)小说的情节具有戏剧性,情节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态势之中。 (2)高超的心理描写技巧,心理描写手法多样。 (3)是一种“复调小说”。小说中不只有作者一人的声音,而是存在着许多独立的、不相混合的声音和意识。3.参考答案: 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4.参考答案: (1)《母亲》是一部反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作品。 (2)展现了俄国工人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小组的成长,人民群众的觉醒。 (3)反映了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的过程。5.参考答案: 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①在三四十年代,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兴起,路易十四的专制统治日益巩固,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直接干预文艺,文学创作开始规范化,文学反映出阶级妥协的精神。悲剧诗人高乃依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 ②六七十年代是古典主义文学繁荣的时期,路易十四的极权统治也达到巅峰。王权进一步拉拢和控制文艺界,使文学更加规范化,御用化。这一时期文坛繁荣,名家辈出,佳作不断问世。代表人物有喜剧家莫里哀、悲剧家拉辛、寓言家拉封丹、文艺理论家布瓦洛等。 ③十七世纪末期是古典主义文学衰败的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和封建贵族的迅速没落,阶级妥协日益瓦解,古典主义的政治基础已经动摇。拉布吕耶尔的散文和费讷隆的小说,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批评。"古今之争"中的进步作家与古典主义保守势力展开了斗争,他们对王权不满,要求冲破古典主义的桎梏,争取更大的创作自由,显示出十八世纪启蒙思潮即将来临。6.参考答案: 《三名城》包括《卢尔德》、《罗马》、和《巴黎》三部小说。7.参考答案: “新人”形象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平民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来自社会下层,与人民有密切的联系,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意志、突出的工作能力、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还有积极乐观的思想情绪和决心献身革命的精神。他们都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生气勃勃的一代新人,富有民主思想和实干精神,敢于大胆批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代表着俄国光明的未来。代表人物有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英沙罗夫、《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中的罗普霍夫、薇拉、吉尔沙洛夫和拉赫美托夫。8.参考答案: 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是奥林匹斯最重要的神之一,以他为中心派生出一系列神话故事。他最早的形象是一个端庄匀称、长发无须的少年,他的标志是七弦琴、弓箭或竖琴、神盾。在希腊化时代,他的形象是坐着弹七弦琴的裸体少年。在后来的文学艺术中,阿波罗的形象得到广泛的描述。9.参考答案: 一、苔丝的悲剧首先是时代造成的,她是亚雷所代表的强权与暴力的受害者。 二、安叽.克莱身上残存的传统伦理道德对苔丝造成的一种无形的、可怕的精神戕害,这也是造成苔丝悲剧的主要社会原因之一。 三、苔丝的悲剧与她性格的弱点也是分不开的,她虽敢于大胆反抗社会的不公正,但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 四,在哈代看来,苔丝的悲剧也具有神秘莫测的命运作祟的因素。10.参考答案: 西方戏剧史上“向前人取材”曾是悲剧创作的一条规律。如古希腊悲剧取材于神话,埃斯库罗斯说其悲剧是“荷马的片段”;莎士比亚全部取材于前人作品;17世纪古典主义悲剧家高乃依、拉辛不写当代题材。直到18世纪,悲剧才强调写实、写平民。《浮士德》也是“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但在素材的选择与提炼上,却与众不同。 《浮士德》素材来源有三:(1)中世纪民间文学;(2)古希腊神话;(3)《圣经》 首先,素材核心取自广泛流传于德国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但歌德改造了它。第一部用了浮与靡订约的旧情节,但注入启蒙主义思想和辩证法。而浮与玛甘泪恋爱的情节完全是新创造。第二部除了浮士德用魔法把荷马史诗的人物招来及与海伦生子保留原素材的痕迹外,其余均独创。最后结局写浮士德灵魂得救而魔鬼失败,是素材情节的反写。浮士德最后的“满足”体现歌德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并含有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与原素材中浮士德博士沉溺于私欲根本不同。 其次,歌德借用了古希腊神话素材,尤以海伦的情节最明显。他将神话有关她的传说全写进诗剧:借守城人赞海伦,明显借鉴荷马用特洛亚长老们低声议论走出城楼观战的海伦的间接写法;他捏造斯巴达王攻打浮士德城堡的情节,受《伊利亚特》的启发。歌德的借鉴是独出心裁的,他竟能将纵横南北、上下几千年的不同民族与国度的故事捏合在一起,写现代的浮士德与古代的斯巴达王的矛盾,以加强海伦在作品中的地位,使我们不能不惊服他大胆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 再次,借用《圣经》素材。上帝、魔鬼为人熟知,但应指出,《旧约》中有两卷是戏剧,它们成为歌德创作的重要来源。其中“天上序幕”取材于诗剧《约伯记》;《雅歌》写所罗门化装牧羊人与牧羊女恋爱、结婚的故事,多用对话体,对比《浮士德》中“瓦卜吉司之夜”一场中写浮士德国与年轻魔女的对白,显然从《雅歌》中化出。《约伯记》的主题是好人必须经受考验,魔鬼是“试金石”。歌德主要借鉴《圣经》中考验世界人与信仰得救的精神来充实自己的创作。歌德关于魔鬼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的辩证法思想也得益于《圣经》。他还说过《圣经》对他构思诗剧的决定性的启发:“得救的灵魂升天这个结局是很难处理的,碰上这种超自然的事情,我头脑里连一点儿影子都没有。除非借助于基督教一些轮廓鲜明的图景和意象,来使我的诗意获得适当的、结实的具体形式,我就不免容易陷到一片迷茫里去了。”(《歌德谈话录》) 歌德向前人取材的特点为其目光的宏观性。《浮士德》素材的多元性来源是其他戏剧家很少可与之相比的。而且,必须强调,一个作家在确定要写的内容以后,寻找什么适当的形式就异常重要。对歌德国来说,这三方面正好为他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形式。这里,形式显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倘若没有这些形式,《浮士德》就不可能问世。歌德之博大精深的思想就无法表达资产阶级三百年的思想史也无从得到艺术的再现。歌德是“世界文学”的第一个提倡者,是西方戏剧史上第一个熔冶古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于一炉的戏剧家,《浮士德》正是西方戏剧史上第一部在“二希”文化合流的基础上进行巨大创新的戏剧,这是歌德的前无古人的贡献。11.参考答案: 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概括了一代人的命运。 小说谴责了德国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罪行及其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苏联人民的艰苦斗争及付出的巨大代价,表现了苏联人民的爱国热忱和斗争意志。12.参考答案: 《马丁.伊登》13.参考答案: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 主张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者主要的政治思想)14.参考答案: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运用了滑稽丑怪同崇高优美相对照的美学原则,特别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真善美与假恶丑相对照,反差鲜明,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人物之间的对照。作品的女主人公爱斯梅哈达是作者着意刻画的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形象。围绕她的四个男性人物,即克洛德、法比、加西莫多和甘果瓦,表现出了对于她的四种不同性质的爱,从而与她形成了强烈的对照。爱斯梅哈达是“纯洁而光辉的人”,是善的化身,克洛德却是“阴森可怕的人”,是恶的代表,两者形成善恶美丑的鲜明对照。爱斯梅哈达对法比的爱情忠贞不渝,而法比却不过是逢场作戏,两者形成高尚与卑劣的对照。爱斯梅哈达在甘果瓦误入“怪厅”时,为救他而与之结成夫妻,可谓义重如山;甘果瓦在少女身陷绝境时,却不惜与克洛德合谋,助纣为虐。爱斯梅哈达与加西莫多同是孤儿,但一个奇美绝伦,一个奇丑无比,形成鲜明对照。这样的对照描写起到了展示并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与本质的作用。 (2)人物自身的对照。作品中的人物仪表外貌与内心世界形成了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生辞职报告书
- 销售人员的辞职报告15篇
- 慈善爱心公益项目活动策划方案3篇
- 活动策划方案模板合集5篇
- 氧气性质讲解课程设计
- 拨叉机械课程设计工序
- 河豚创意课程设计思路
- 植物生长环境的课程设计
- 2024至2030年肉中大鸡浓缩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顶岗实习报告总结5篇
- 幼儿游戏的课件
- 2025年重庆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 三三制薪酬设计
- 【MOOC】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单元试卷、期中期末总复习试卷
-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
- 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手册
- 国开(内蒙古)2024年《汉语中的中国文化》形成性考核1-3终结性考核答案
- 中药鉴定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药科大学
- 店铺(初级)营销师认证考试题库附有答案
- 现代教育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济宁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