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中医各家学说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中医各家学说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中医各家学说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中医各家学说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中医各家学说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中医各家学说历年高频考点试卷专家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曾历游滦州(今河北唐山地区)奉天等地,考察尸体解剖的医家是()A、张志聪B、吴师机C、王泰林D、王清任E、张山雷2.在中药学发展中贡献突出的医家有()。A、张机B、陶弘景C、苏敬D、唐慎微E、李时珍3.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4.罗天益的学术内容主要是()A、遣药制方论B、相火论C、对命门的阐发D、对李杲脾胃学说的阐发5.唐宗海认为:血证有宜有忌的是()A、汗法B、补法C、吐法D、和法E、清法6.薛己“滋化源”7.万全的却疾却疾包括了疾病的()与治疗两个方面。8.叶天士认为温病见黄苔厚而色深者是邪气重,治疗可用()A、发汗B、清气C、利湿D、凉血E、攻下9.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升降失常而产生各种病证()A、六淫外侵B、性别差异C、七情内伤D、饮食失节E、房劳致虚10.A.少阴肾经B.少阴心经C.厥阴肝经D.太阴脾经E.太阴肺经 王好古认为若面青或黑,脉浮沉不一,弦而弱者,伤在()11.A.灸、蒸、谍、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B.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C.引涎、漉涎、嚏气、追泪D.艾灸、蒸、谍、洗、熨、放血、推拿E.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张子和的汗法内容,包括()12.五郁13.张元素重视药物研究,下列哪些内容是他的创见()A、药物气味理论B、药物归经理论C、药物补泻理论D、引经报使学说E、药物阴阳升降理论14.以方类证15.张从正汗法16.王清任治癫狂的方剂是()A、解毒活血汤B、古下瘀血汤C、身痛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癫狂梦醒汤17.吴师机内病外治的理论根据是什么?18.下列哪几部是喻昌的医著()A、《寓意草》B、《医门棒喝》C、《医门法律》D、《珍本医书集成》19.李东垣认为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是()A、心肺B、肝肾C、脾肾D、脾胃E、肝胆20.A.通窍活血汤B.补阳还五汤C.血府逐瘀汤D.少腹逐瘀汤E.膈下逐瘀汤王清任治肚腹血瘀之症的方是()21.“阳有余阴不足论”出自()。A、《局方发挥》B、《金匮钩玄》C、《格致余论》D、《伤寒论辨疑》E、《脉因证治》22.治中焦郁积,吴师机选用()A、清阳膏B、云方膏C、散阴膏D、金仙膏23.张从正的下法包括()A、通便B、磨积C、逐水D、催生E、下孚24.三本二统25.张景岳治疗阴精不足或阳气虚耗的患者,以下列哪一方面为主?()A、气血B、形体C、脾肾D、肝肾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赵献可提出的被后世多数医家所接受的命门说是()A、肾间命门说B、肾中命门说C、左肾右命门说D、精室子宫命门说2.唐宗海治肠风下血的代表方是()A、解毒汤B、槐角丸C、葛根黄芩黄连汤D、泻青丸E、黄土汤3.喻昌用()治疗痢。4.试述叶天士胃阴学说的主要学术内容。5.试比较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张介宾“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的异同点。6.缪希雍治吐血的常用药物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治疗法则?7.叶天士治疗虚损病证的方法有()A、甘药培中B、调理肝脾C、血肉填精D、滋补肝‘肾E、中下兼顾8.明确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著名论点的医家是()A、孙一奎B、张景岳C、李中梓D、赵献可E、薛己9.张元素创立了引经报使说,其中,太阳经病的引经药是()A、白芍B、升麻C、黄柏D、柴胡10.《黄帝内经》一书,包括()与()各81篇。11.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张从正病邪理论的有关观点()A、因邪致病B、论病重邪C、祛邪安正D、血气流通E、正安邪去12.唐宗海的代表著作是()A、《西溪书屋夜话录》B、《寓意草》C、《血证论》D、《群经见智录》E、《本草纲目》13.好古认为阴证服温热药后烦躁极甚、发渴欲饮的病机是()A、阳从外脱B、阳气外达C、阴津复伤D、阴阳离决E、阴阳交争14.王清任治瘟毒的代表性方剂是()15.叶天士治疗奇经八脉病证所重视的脏腑是()A、心肺B、心肾C、肝肾D、脾胃E、肺肾16.《儒门事亲》的作者是()A、张元素B、张志聪C、张子和D、戴思恭E、许叔微17.杨睿治温总方是(),可与刘完素双解散并驾齐驱。18.下列哪一项不是张元素论肝脏生理的内容()A、其经王于春,乃物之始生也B、其脉弦长曰平C、足厥阴少阳也D、其气嫩而软、虚而宽19.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是如何认识的?20.“三纲鼎立”是指()A、四时外感以伤寒为纲B、伤寒六经以太阳为纲C、四时外感以温病为纲D、伤寒六经以阳明为纲E、太阳经中,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21.重视命门学说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李杲C、张介宾D、张机E、吴瑭22.试述唐氏阴阳水火气血论的主要精神。23.吴有性称为“治疫之全剂”的方剂是()A、达原饮B、三消饮C、白虎汤D、败毒散E、大承气汤24.A.张元素B.朱丹溪C.刘完素D.张子和E.李东垣提出“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的医家是()25.《黄帝内经》在方剂学方面的成就是什么?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阳化内风说2.A.脾胃虚寒B.阳从内消或阳从外走C.服四逆汤后,烦躁而渴,大小便秘涩者D.脾肾两虚E.外感寒湿雾露之表证 王氏创制的神术汤,治疗()3.试论唐宗海对血证病机的阐发。4.张从正汗法包括()A、辛散解表B、灸、蒸、谍C、洗、熨、烙D、针刺、砭射E、导引、按摩5.试分析李东垣“阴火上冲”的病机及其虚实属性。6.何谓“金元四大家”?所代表的学术流派各是什么?7.张从正,字(),著有()一书。8.张锡纯认为治脱之药,以()为第一。9.“降火补阴之妙药”是指何方?()A、大补阴丸B、六味地黄丸C、黄连解毒汤D、四物汤加炒黄柏E、升阳散火汤10.试述唐宗海治疗血证的用药宜忌。11.试述叶桂的胃阴学说。12.吴有性指出疫病自口鼻传染,有两种方式()A、空气传染B、接触传染C、饮食传染D、飞沫传染E、水源传染13.试比较张景岳“阳常不足,阴本无余”论与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之间的异同。14.王清任认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E、阴阳15.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三方中,共用的药物是()16.王氏论气血,是以()和()为重点,不是泛论气血诸病。17.缪希雍治太阳病,主用()A、麻黄汤B、桂枝汤C、小青龙汤D、羌活汤E、大青龙汤18.张子和是不是“长于攻邪,细于补虚”?19.王清任治肚腹血瘀的方剂是()A、补阳还五汤B、通窍活血汤C、血府逐瘀汤D、膈下逐瘀汤E、少腹逐瘀汤20.唐慎微所著的是()。A、《神农本草经》B、《炮炙论》C、《本草纲目拾遗》D、《本草图经》E、《新修本草》21.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陈无择22.唐宗海的治学特点是()。A、博采众长B、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C、治学严谨D、重视实践E、务求实效,并究其得效之理23.温补学派24.薛己对命门的认识是()。A、左肾右命门B、乃两肾中间之动气C、男子之精室、女子之子宫D、为人身之大主E、七节之旁、中有小心25.王清任的代表性著作是()A、《群经见智录》B、《中风斠诠》C、《医论稿》D、《血证论》E、《医林改错》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D2.参考答案:B,C,D,E3.参考答案:E4.参考答案:D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包括二方面含义,一是补脾土,二是补肾与命门的真阴真阳。7.参考答案:预防8.参考答案:E9.参考答案:A,C,D,E10.参考答案:C 王好古认为若面红或赤或红赤,脉浮沉不一,细而弱者,伤在()参考答案:A 王好古认为若面黄或洁,或黄洁俱见,脉浮沉不一,缓而迟者,伤在()参考答案:D11.参考答案:A张子和的吐法内容,包括()参考答案:C张子和的下法内容,包括()参考答案:B12.参考答案: 木、火、土、金、水五郁。13.参考答案:B,D14.参考答案: 《伤寒论》研究中,把一个个方证视为一个个独立存在的证候,以方名证,按方类证。15.参考答案: 张从正认为凡是具有疏散外邪作用的方法,都属汗法,除了辛散解表的内服药之外,其他如“灸、蒸、渫、洗、熨、烙、针刺、flC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16.参考答案:E17.参考答案:吴师机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法与内治法只是给药的途径和给药的方法不同而已,治病的原理并无二致;内服药经口腔进入体内,通过脏腑经络布于周身,外治法“虽在外,无殊治在内也”;二者治病实有“殊途同归”之妙。外治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明阴阳,察四时,分五行,求病机.度病情,辨病形。而人体脏腑深藏于内虽不可见,但可通过经络与体表相连,由于脏腑俞穴皆分布于背部,故外治背部俞穴即能达到调理内脏的效果。18.参考答案:A,B,D19.参考答案:D20.参考答案:E王清任治胸中血府血瘀的方是()参考答案:C王清任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瘀之症的方是()参考答案:A21.参考答案:C22.参考答案:D23.参考答案:A,B,C,D,E24.参考答案: 绮石治虚劳,注重肺脾肾三脏,称为“治虚三本”,三本之中,尤重肺脾二脏,阴虚者统之于肺,阳虚者统之于脾,成为二统。25.参考答案:B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逆流挽舟4.参考答案: 在脾胃病的辨治方面,叶氏一方面继承了李杲补脾升阳之说,另一方面,更阐述了脾分治之理,创立了胃阴辨治之说。叶氏认为,脾与胃虽同属土,但其功能有别,治法亦有所不同,并在学术上明确提出了“胃喜润恶燥”的观点和脾胃分治的主张。其门人华岫云则将叶氏上述思想,总结为“脾喜刚燥,胃喜柔润”。在降胃和胃方面,叶氏非常重视胃阴的作用,并倡导以甘平或甘凉濡润为主的濡养胃阴之法。在具体用药上,叶氏本仲景麦门冬汤之意化裁,多用沙参、麦冬、石斛、扁豆、山药、粳米、干草之类。叶氏关于脾胃分治的认识,尤其是滋养胃阴的观点,弥补了李杲详于治脾,略与治胃,重在温补,不及养阴的不足,纠正 了举世皆以治脾药治胃甚至阴阳不辨的弊病。5.参考答案: 景岳 丹溪 概念 "阳"指真阳,"阴"指真阴,是言生理之常 "阳"指妄动相火,"阴"指阴血阴精,是言病理之变 法则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生理 人的真阴真阳本不足 人体脏腑功能时时处于活跃状态并相对于"阴不足"言。 病理 阴损易及阳,阳损及阴 由于情欲引动相火,致相火妄动,使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亢进的状态 治疗 阴阳相济法 滋阴降火 方药 左、右归丸 大补阴丸或四物汤+知、柏 共性 表面矛盾。一言生理,一言病理,二者互相补充。 阴精难成易亏观点同。 总之,朱丹溪的阴阳学说主要观点是阳有余阴不足(阴阳不平衡),强调的是阴阳比和,即阴阳趋向平衡。张介宾的阴阳学说主要观点是阴阳一体思想(阴阳平衡),强调的是阴阳者一分为二,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6.参考答案: 缪希雍治吐血的具体用药,是重用白芍药、炙甘草柔肝缓急,制其刚燥,亦使肝能藏血。再用批把叶、麦冬、薄荷叶、橘红、贝母等清润肺燥,使肺气肃降,并能制肝。再用薏苡仁、怀山药养脾,脾气旺则统血有权。再用韭菜、降香、苏子下气,气降而火降,气顺而血宁。同时这些药物,尚有祛瘀生新的作用。至于青篙、鳖甲、银柴胡、丹皮、地骨皮,能补阴清热,酸枣仁、白茯神能养心宁神,山茱萸肉、枸杞子能补肾补精等等,均可随宜配伍,以上药物体现了缪氏治吐血的降气、行血、补肝三大法则,乃标本兼顾之举,对虚中夹实之吐血证颇为相合。7.参考答案:A,C,E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素问》;《灵枢》11.参考答案:E12.参考答案:C13.参考答案:B14.参考答案:解毒活血汤15.参考答案:C,D16.参考答案:C17.参考答案:升降散18.参考答案:D19.参考答案: 钱乙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病理特点是“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变化迅速。20.参考答案:A,B,E21.参考答案:C22.参考答案: 唐氏认为气血水火是密切联系的,人身的阴阳即是水火,而水火又即是气血。气与水本属一家,水行则气行,水止则气止,因此治气即是治水,治水亦是治气。火化血,火化不及,血不能生;火化太过,消耗阴血,因此血火关系亦甚密切,治火即是治血。总之,水火气血,互相维系,治疗时治血理气,调和阴阳,可以左右逢源。同时,他还指出阴阳水火相互维系的关键全在脾。23.参考答案:B24.参考答案:B提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论药攻”的医家是()参考答案:D25.参考答案: 《黄帝内经》虽然载方仅13首,但其剂型却有汤、丸、酒、膏诸类,尤其是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和“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的组方原则,为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第3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是叶天士在前人论述中风病的基础上,提出的肝风内动而致中风观点,他认为“阳化内风”的病机是“身中阳气之变动”,指出这种肝风内动,“非外来之邪”。2.参考答案:E 王氏创制的调中丸,治疗()参考答案:B 王氏创制的已寒丸,治疗()参考答案:C3.参考答案: 气机阻逆,血随上溢:气为血帅,气机冲和则血随之而畅行络隧,如果气机不畅,则血行受阻,气逆上冲,则血离常道,上溢而为吐血、呕血、咳血等症。故唐氏有“气迫则血走”之说。 脾失统摄,血无归附:脾主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于脾。若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则不能生血。血虚津少,肺失滋养,则为土不生金。脾“‘以其能统主五脏而为阴之守也,其气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溉四旁,充溢肌肉,所谓居中央畅四方者如是,血即随之运行不息,所谓脾统血者,亦即如是”。故血之运行上下全赖脾气。若劳倦伤中,脾气不统则血多下失,思虑伤脾,则血可由上下溢出。 火热炽盛.逼血妄行:火热内盛.则迫血妄行。如热伤阳络,则为衄血:热伤阴络,则为下血。火热与气机阻逆关系密切,气逆则易化火,即唐氏所谓“气盛即是火盛”。对于气火上逆而致的血证,以泻火降气为法。 瘀血阻络.血行失常:瘀血也是形成出血证的一个因索。凡吐、衄、便、漏各种血证,其离经之血,无不成疲。瘀血内阻,可以造成再次出血。所以唐氏说:“瘀血踞住,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终必安走而吐溢”。因此,血证亦应重视消瘀,“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否则,瘀血内阻,不仅能导致重新吐溢出血,还可遗患无穷,变生其他疾病。如“动脉中已动之血,有不能复还故道者,上则着于背脊胸膈之间,下则着于胁肋少腹之际,着而不和,必见疼痛之症。或流注四肢,则为肿痛。或滞于肌腠,则生寒热。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气道,阻滞气机,久则变为骨蒸、干血、痨瘵”。在瘀血辨证方面,他指出旧说的局限,“血块为瘀,清血非瘀,黑色为瘀,鲜血非瘀,此论不确。盖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唐氏对血证病机的分析,有气机阻逆、脾失统摄、血热妄行、瘀血阻络等几个方面,这些都属于气血辨证的范围。同时,他又善于结合脏腑病机,综合分析,他说:“脏腑各有主气,各有经脉,各有部分,故其主病,亦各有见证之不同”。如吐血主病在胃,呕血主病在肝,咯血主病在肾,唾血主病在脾,咳血主病在肺等,指明了在血证论治中气血辨证结合脏腑辨证的重要现实意义。4.参考答案:A,B,C,D,E5.参考答案: 病机:阳气不升,伏留化火;津伤血弱,内燥化火;谷气下流,湿火相合;心君不宁,化而为火。此外,李氏又认为劳役过度也可直接引起阴火上冲。症状可见脾胃气虚,如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气短精神少等;以及火热亢盛,如火热上行独燎其面、身热而烦、气高而喘、渴而脉洪大,三焦九窍积热等。6.参考答案: “金元四大家”是指对刘完素(河间)、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四位著名医家的尊称。他们分别是“寒凉派”、“攻下派”(也叫攻邪派)、“补土派”(也叫脾胃派)、“滋阴派”的代表。7.参考答案:子和;《儒门事亲》8.参考答案:山萸肉9.参考答案:D10.参考答案: 唐氏在《血证论•用药宜忌论》中说:“汗、吐、攻、和为治杂病的四大法,而失血之证则有宜有不宜”。在血证的治疗方面,他提出忌汗禁吐,主下宜和。 忌汗:衄家忌汗是仲景的千古垂训,意取汗血同源,而唐氏更认为辛刚发汗的药物会扰动阳气,耗伤真阴,从而造成血随气越。他指出:.‘夫脉潜气伏,斯血不升,发汗则气发泄,吐血之人,气最难敛,发泄不已,血随气溢而不可遏抑”。因此即使遇到兼有表证,非用汗法不可的病人,也不宜径投麻桂羌独,须用敛散之法。“必知血家忌汗”,在这个前提之下然后可商取汗之法,这是他对汗法应用于血证的有识之见。 禁吐:店氏对失血之人,尤严禁用吐法,指出:“失血之人气既上逆,若见痰涎而复吐之,是助其逆势,必气土不止矣。治病之法,上者抑之,必使气不上奔,斯血不上溢,降其肺气,顺其胃气,纳其肾气,气下则血下,血止而气亦平复。血家最忌是动气,不但病时忌吐,即已愈后,另有杂证,亦不得轻用吐药,往往因吐便发血证。知血证忌吐,则知降气止吐,便是治血之法”。 主下:血证骤发,气盛火旺者较多,当血出势涌,不可抑止之际,“正宜下之,以折其势”,逆转其腾溢之气,至为重要。唐氏引证了仲景阳明证、少阴证所运用的急下存阴法,将其引申到血证的治疗中,他说:“血证火气太盛者,最恐亡阴,下之正是救阴,攻之不啻补之矣”。而且认为下之必须及时,“如实邪久留,正气已不复支,或大便塘薄,则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可缓缓调停,纯用清润降利,以不违下之意”。可见下法在血证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宜和:唐氏又认为和法是“血证之第一良法”。惟其和法,是取调和之义。他说:“表则和其肺气,里者和其肝气,而尤照顾脾肾之气,或补阴以和阳,或损阳以和阴,或逐瘀以和血,或泻水以和气,或补泻兼施,或寒热互用”。其实,唐氏所论的和法,是他泛指血证的治疗总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