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揣摩段落,分析作用※答题策略1.开头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总起下文,引出下文;③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和背景;③渲染某种气氛;④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⑤为全文奠定感悟基调。2.中间的段落:在结构上往往起到过渡的作用,在内容上往往起到概括事件,抒发感情的作用。3.结尾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①总结全文;②首尾照应,使文章更加完整;③照应题目或回应全文。在内容上的作用:①深化主题或卒章显志;②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③深化主旨。※答题模板1.开头的段落的作用:先概括开头段落的内容,然后分析其作用。2.中间的段落在结构作用:本段起到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3.结尾的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总结全文;首尾照应,使文章更加完整;照应题目或回应全文。在内容上的作用:深化主题或卒章显志;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深化主旨。※真题体验一、(2021·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艾叶又飘香余雪云那时候,日子过得穷,一年也就过这两个节:端午节、春节。说起来,那种对节日的期待和期盼呀,其实是潜藏于梦里梦外的,让小小的我心里充满了各种憧憬和盘算。当然,盘算最多的是吃,那个馋劲儿呀,都馋到梦里去了。最可恨的是,每每梦到吧唧吧唧吃得正香时,总会被大人叫醒,或被野狗吠醒,反正没有一次能顺利地酣畅淋漓地吃个痛快,令人特别沮丧。不过,“初一糕、初二桃、初三粽、初四艾、初五划龙舟”,那来自乡巧山村的童谣,我倒是记得牢牢的。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比如做发糕,首先要磨好米浆,加糖、加发酵粉等候华丽蜕变。随之,奶奶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往锅里注入一大锅水,将笼屉洗净垫上一块大布巾,架在大锅上,水烧开后倒入米浆盖好锅盖,蒸笼的周围用毛巾包裹严实以免漏气,这样蒸40分钟左右,发糕差不多熟了。这时奶奶会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戳,凑近眼前一看,筷子上没粘到东西就说明发糕熟了,再往发糕面上撒些黑芝麻点缀一下,发糕便一下子生动起来,像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由于大人们白天都在忙其他的事情,所以,通常选在晚饭后蒸发糕。当天晚上,孩子们哪里也不去,就待在厨房里等,困了就躺在厨房的凳子上或趴在厨房的任意角落打盹儿,等吃到发糕时大概都晚上十点了。对闹腾一天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时间除了嘴巴能动,我估计身上其余的功能都已经睡着了,当大口大口的发糕被囫囵地吞进了肚子后,唯一能感觉到的是舌尖被烫得火辣辣的。这是初一。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我至今不知道吃桃子的缘由。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爷爷和奶奶到泉州看望伯公,从泉州带回的水蜜桃,个儿大皮薄,水分多,口感酸甜适宜。一个桃子估计有半斤多,吃上一个,小小的肚子一下子变得圆滚滚的。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桃子。初三是包粽子。粽叶是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里摘的,新鲜清甜。绑粽子的绳子是棕树叶,棕树叶要提前到山上去割取,晒干后备用。棕树的叶子像一把大大的蒲团扇子,用时要提前泡软,用锥子把棕叶划拉成一条条细细的丝线。一把棕树叶大概可以包五六斤的米馅儿。那时候,粽子的馅儿比较单调,要么纯糯米加碱,要么糯米加黑豆,当时对大家来说已经算是人间美味了。包粽子是母亲的强项,母亲手很巧,包的粽子非常精致、结实,而且形状各异:像羊角、像荷包;有四角粽、三角粽、菱形粽。然后用野生的薄荷头同粽子炖在一起,整个厨房香气扑鼻。薄荷香、艾叶香、竹叶香、棕树香、糯米香,还有柴火香,闭上眼睛,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厨房里还是在原始森林里。端午节前,母亲会买些彩线,找些碎布头儿给孩子做老虎、荷包、香囊之类的小玩意儿,再用五彩丝线卷边点缀,然后戴在孩子们身上,这些小饰品有时也成了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小挂件。(据民间传说,用五彩线系臂跟龙的文化习俗有关)初四的早上,父亲会早早拿着镰刀去割午时草,什么菖蒲、艾叶、薄荷等。太阳升起来时,父亲已经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上了,满堂飘香,父母还不忘对孩子们说道:初四这天要起早,才会更聪明伶俐的。其实,过节这几天,期待、兴奋、嘴馋,根本不可能睡懒觉。五月初五端午节,按家乡的惯例,中午饭吃炒面、扁食、鸭蛋(取用中午12点的古井水,放入午时草煮,据说这样煮的鸭蛋颜色橙黄鲜艳,有辟邪、祛湿气、袪风寒等功效)。炒面和扁食是莆仙的特色食品。记得有一年端午,家里没钱买肉,只好包素馅儿的扁食,用紫菜、花生、豆腐、葱头剁成馅儿,没想到没有肉参与的扁食,居然特别好吃,成了我记忆里的风味美食,也成了我几十年抹不去的乡愁。吃好午饭,母亲会搬来大木桶倒入用午时草煮的水给孩子们沐浴,然后给孩子们换上新衣服。端午节有新衣服,在那个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是个什么都凭票的年代,买布是凭布票去买,然后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做新衣服。孩子们添的所谓新衣服,无非就是一件小碎花短袖衫,一条小短裤之类的。这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高兴的事。接着,母亲还给孩子们的额头上都画个“王”字,腋下也涂抹些雄黄,(这些都是民间习俗的传承,都与辟邪、辟疫说法相关)完成仪式后,孩子们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或大人去木兰溪边看龙舟比赛。雷雨刚过,木兰溪的水面比往常开阔了许多,水面激流飞跃,非常壮观,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就在这里举行。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荫深处的水面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小孩子呢,其实就是去看热闹的,享受着那种节日特有的快乐。▲1.请简要回答第二自然段中的童谣有何作用。2.文中划线句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上富有特色,请简要赏析。3.有人认为,文中三处括号中的内容太啰嗦,应该删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4.本文标题为“艾叶又飘香”,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与艾叶无关的内容,是否文不对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1.内容上,概括了家乡过端午节的期限和具体内容,有仪式感,与回忆端午的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主题;形式上,有总括作用,统领下文的分写。2.运用“扇”“拿”“戳”“凑”“看”“撒”等动词,细腻而生动地描绘了奶奶看发糕是否熟了的样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发糕撒上芝麻后的样子比作白雪公主的眼睛,把做好的发糕写得生动形象,又用拟人的手法,使做好的发糕变得活泼可爱。3.开放题。不能删除。因为这三处括号中的内容具体交代了端午习俗做法的由来和依据,丰富了文章内容,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可以删除,约定俗成的东西,没有必要交代原由;加括号影响了上下文的连贯,不能使读者一气呵成读下来。4.并非文不对题。文章写的是作者对童年时期在家乡过端午节的往事,以此表达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怀念,是一种抹不去的乡愁。艾叶是过端午的标志性物件,“又飘香”蕴含着赞美和怀念之意,因此,这个题目,既涵括了主要事件,又暗中表现主题,是一个不错的标题。【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的作用。解此题,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上看与主题的关系,这个童谣如原文所说“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可见,它概括了过端午的日期和内容,表现了主题;从结构上看,下文用“这是初一。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初三是包粽子”“初四的早上”“初五端午节,按家乡的惯例,中午饭吃炒面”“孩子们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或大人去木兰溪边看龙舟比赛”具体写出了过端午的情形,可见,对下文又总领作用。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解此题,先找方法,再看作用,最后扣内容作答。题干中明确是细节描写,要具体找出“细”在何处,细读原文,就会发现细在动作——有“扇”“拿”“戳”“凑”“看”“撒”等一系列动词。修辞方法,“像白雪公主的黑眼睛”是比喻,“眨呀眨地向外张望”是拟人。作用是细节——细腻生动,比喻——生动形象,拟人——生动活泼。内容:奶奶的情态和发糕的样子。3.开放题。如答不能删,要从能否表现主题角度分析,这些内容交代了端午节习俗的理论依据,与主题相关。如答能删,可考虑人已知之,不必介绍,而形式上用括号,可考虑对读者阅读的影响。4.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与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可从内容和主题的关系角度思考。文章内容是怀念童年端午节,“艾叶”是端午的标志性物品,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又”有再次之意,怀念之情暗含其中,“飘香”有赞美之意,因此,暗含了情感,意即主题。二、(2021·湖南邵阳·九年级学业考试)记叙文阅读扶贫故事①在一次县文联组织的平天山野外采风活动中,我认识了扶贫办的小杨,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扶贫故事。②一年前,小杨通过公考进了县扶贫办。去年开春,他接到了一个扶贫任务,扶贫对象是石岭村的吴志福。③一看到石岭村三个字,小杨的心里就发了毛,那是一个极其落后闭塞的小山村,路途遥远,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一边是深沟,一边是大山。三年前,有两个干部开车去那里开展扶贫工作,在半路摔下山沟,一人重伤一人当场殉职。④还好,小杨去的时候,路已经修好了。小杨到了石岭村,在村主任赵勇成的带领下,去见吴志福。⑤老赵一边走,一边喋喋不休地向小杨介绍三年前田副县长到石岭村扶贫的故事:就是在田副县长的多方努力下,修好了这条路,可惜,田副县长没有看到路通车的那一天,就倒在了扶贫路上。⑥她是一个好人啊!老赵感叹道,眼睛发红,声音哽咽。⑦这条路应该叫玉清路。老赵说,田副县长叫田玉清。可上面却说,不能用领导的名字来命名,他们起了另一个名平安路。⑧政府是对的。小杨打断了老赵的话,转换了话题,问,老吴家里到底有多困难?能吃上饭吗?⑨难!老赵说,田副县长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指定老吴是她的扶贫对象,她带领工作组来到老吴家,当时,田副县长一看老吴家徒四壁,几间破屋,漏风漏雨,里面黑咕隆咚的,田副县长几度落泪。她说,想不到,还有这么困难的群众,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好啊!⑩在老吴家,要拍几张照片拿去存档,屋里黑,看不清楚,工作人员叫老吴开灯,老吴拉了一下电灯开关绳子,电灯闪了一下,灭了,再拉,怎么也不亮。田副县长叫他再开另外的灯,老吴说,没了,唯一的一盏电灯。⑪说话间,就到了老吴的家。⑫那是怎样的一个家啊!老吴年近六十,面容苍老,头发花白,穿着破旧;一个跛脚的老婆,头发蓬乱,像鸡窝里的草,还傻不拉唧的,老吴年近五十才娶了她;一个半生不死的老娘,长年卧病在床,一年四季要打针吃药;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去学校了,没在家,小杨没看见他们。⑬老赵说,老吴家比三年前好了一些;三年前,根本不成一个家,幸亏田副县长来扶贫。⑭老吴带老赵和小杨来到他家的砂糖桔种植地。三年前,田副县长带给老吴脱贫致富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因地制宜种植砂糖桔。远远看去,十几亩砂糖桔在瑟瑟的冷风中一片翠绿。⑮可走近了一看,小杨心里一拨拨地凉,像大冬天雪水灌进骨子里去。这些砂糖桔,缺乏科学管理,一棵棵病恹恹的,像面黄肌瘦、缺乏营养的孩子。⑯老赵说,没办法,田副县长去世后,一直没有人来真正接替她的扶贫任务,上面来的人,走马看花一样,拍个照转个圈儿就走了。⑰小杨回到家后,翻箱倒柜找妈妈的书。⑱那是妈妈留下的种植砂糖桔的书,网购的。⑲在一个箱子里,小杨找到了厚厚的一沓书和笔记,还有一些复印资料,都是如何防治果树病虫方面的书。⑳周末,一大早,小杨骑摩托车朝石岭村出发了。㉑老爸问他,啥事那么急?㉒小杨说,看了老妈的书,我找到了老吴的砂糖桔问题所在了。㉓老爸说,啥问题啊?㉔小杨说,见了老吴再说。㉕小杨那几晚睡得很晚,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眼前老是晃动着老吴家那病恹恹半生不死的砂糖桔到底啥问题呢,不能茁壮成长呢?㉖突然,他灵光一现,有了!㉗那是一种严重的根腐病和卷叶虫、钻心虫。小杨问过几个老种植户,他们也说是。㉘小杨买了药,一路直奔石岭村。㉙此后,小杨一有空就奔石岭村。㉚几个月后,老吴的砂糖桔像大病初愈的年轻人,终于重新吐出嫩芽,焕发出勃勃生机。㉛第二年,老吴的砂糖桔挂果了,成熟时像一串串小小的红灯笼挂满树上,甚是诱人。㉜小杨日夜翻看老妈的书,一丝不苟地照着做,吸取老种植户的经验,想方设法要让老吴的砂糖桔赶在春节时上市,挣一个好价钱。有了技术支撑,老吴的砂糖桔够甜够靓,摘一个来尝,甜入心肺。㉝这时,一场大寒潮来袭,很多果场即将成熟上市的砂糖桔被霜冻打得七零八落,老吴家的却因为盖上了塑料膜而幸免于难。㉞寒潮来袭前,小杨带了几个好友,和老吴不分日夜地给果树盖塑料膜,跟寒潮争分夺秒抢时间。㉟年底,老吴的砂糖桔像光彩照人的新娘,闪亮登场,一摘下来,就被守候在田头的水果批发商抢购一空。㊱老吴平生第一次拿到这么多的红艳艳的钞票,有十几万啊!那一刻,他哭了,一下跪在小杨跟前,抱着他的腿,呜呜大哭。㊲小杨赶紧扶起老吴,跟着哭。㊳两个大男人,在柑桔地里抱头痛哭。㊴我以为他因感动而哭。㊵小杨说,我哭我妈。㊶你妈?㊷是,我哭她。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我妈。她如果还在,多好啊。我想,她的在天之灵,也会在那一刻被感动的。㊸再问,小杨什么也不说了。㊹后来,我才知道,小杨的母亲就是田副县长,田玉清。㊺在县府大院里,没人知道,小杨就是她的儿子。5.本文主要写了与田副县长母子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两件事。答:①田副县长多方努力,帮助修好通往石岭村的公路。②田副县长扶贫吴志福,牺牲在扶贫路上。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赏析第⑮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7.请简要概述第⑯段在全文中的作用。8.请简要说说文中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态度。【答案】5.③小杨接任母亲扶贫吴志福,治好砂糖橘病虫害。
④小杨帮助吴志福脱贫,完成了母亲的遗愿。6.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小杨心里的凉喻成大冬天雪水灌进骨子里;将病恹恹的砂糖橘喻成面黄肌瘦、缺乏营养的孩子,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人物心理和砂糖橘的病态。7.推动情节发展;点明了田副县长扶贫的结局,牺牲在扶贫路上;反衬了田副县长和小杨坚持扶贫的高大形象。8.讴歌扶贫干部的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批评了某些扶贫干部官僚作风;呼吁关心扶贫干部。【解析】5.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主要写了与田副县长母子有关的四件事:第⑤段中“在田副县长的多方努力下,修好了这条路”可以概括为:田副县长帮助修公路。根据第③段中的“三年前,有两个干部开车去那里开展扶贫工作,在半路摔下山沟,一人重伤一人当场殉职”,第⑤段中的“可惜,田副县长没有看到路通车的那一天,就倒在了扶贫路上”可以概括为:田副县长牺牲在扶贫路上。之后,小杨通过公考进了县扶贫办,并到了石岭村,⑮-㉚段写小杨接任后,帮助吴志福治好砂糖橘病虫害。㉛-㊱段写小杨帮助吴志福用覆盖塑料膜的方式躲过了寒潮,并获得丰收,从而脱了贫。据此理解作答。6.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一般来说可从修辞、描写、词语的运用等角度入手。阅读第⑮段画线句“小杨心里一拨拨地凉,像大冬天雪水灌进骨子里去。这些砂糖桔,缺乏科学管理,一棵棵病恹恹的,像面黄肌瘦、缺乏营养的孩子”中的“凉,像大冬天雪水灌进骨子里去”“一棵棵病恹恹的,像面黄肌瘦、缺乏营养的孩子”,很显然用的都是比喻修辞,前者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小杨看到“这些砂糖桔,缺乏科学管理,一棵棵病恹恹”时的悲凉心情,后者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砂糖橘营养不良的病态。7.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文中的语段根据位置在结构上通常有如下作用:开头——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中间——承上启下;结尾——总结全文,结尾扣题,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等。内容上的作用根据所写内容加以总结即可。第⑯段属于中间段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田副县长去世后”照应了上文中田副县长牺牲在扶贫路上,“一直没有人来真正接替她的扶贫任务,上面来的人,走马看花一样,拍个照转个圈儿就走了”暗示了扶贫任务的艰巨性,同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小杨帮助吴志福脱贫的行动做铺垫,也通过其他人的行为反衬了母子二人的崇高品质。8.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观全文,立足整体,把握文章主旨。本文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多元的。(1)有讴歌赞美,文中通过写小杨继承妈妈的遗志,帮助吴志福脱贫的事迹表现了小杨母子执着顽强的品质,为了扶贫田副县长甚至献出了生命,这是值得歌颂的。(2)“上面来的人,走马看花一样,拍个照转个圈儿就走了”一句揭露了某些扶贫干部的不作为,表现了作者对其的讽刺批评。(3)文章最后交代了小杨的身份,“没人知道,小杨就是她的儿子”,暗示了社会对小杨母子这样的扶贫干部缺少关心,所以表达了作者希望全社会关爱他们的心声。三、(2021·天津和平·九年级学业考试)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列小题。百年震柳(1)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2)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震级8.5,裂度12,死27万人,震波绕地球三圈,余震三年不绝,史称环球大地震。这次地震,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没有想到的是,有一棵柳树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3)为了寻找这棵树,我们坐车从县城出发,在大山的肚子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沿途几乎没有看到人家。可想百年之前,这里更是怎样的荒凉寂寞。正当我心头一片落寞之时,身下的沟里闪出一团翠绿,车头一折,拐入谷底。行到路尽之处,眼前的一棵大柳树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蹲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难怪我们在山顶上时就看见这里有一团绿云。欲问百年事,深山访古柳。但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树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100年。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根木头的断开如果是用锯子来锯,无论横、竖、斜,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成块的风景,木纹之英也成了生命之头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担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杜坚掀,惨不忍睹。但是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越了过来。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困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个难忘的岁月。我稍一闭目,还能听到雷呜电闪,山摇地动。(4)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5)那次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27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一百年了,它站在这里,敞开胸怀袒露着伤痕,又举起双臂,摇动着青枝。我想,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选自梁衡散文集《树梢上的中国》,有删改)14.请根据第(3)段对震柳描写的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震柳的特点远看(1)___________________近看身高膀阔(2)枝叶___________________(3)树皮___________________(4)树干的开裂部分________________15.赏析第(4)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易去死。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选文第(2)段画线句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手法,表现了这次地震强度大,破坏力大,为后文写柳树被震裂的情状做铺垫。B.选文第(3)段开头写我们为了寻找这棵树,在大山里翻上翻下,左拐右折,表现了我们猛然见到这棵树后落寞的心情。C.选文第(3)段里说震柳疤痕处没有平常树木剖面上象征生命之美的年轮图案,揭示了震柳一百年来鲜有人问津的原因。D.选文第(4)段引述唐人折柳送柳的习俗、贺知章的诗句与左宗棠携柳行军的传说,丰富文章内涵,增强了文章文学性。E.选文咏物抒怀,作者借用残缺身躯支撑一片绿荫的古柳诠释生命的深邃与博大,表达了作者对万难不屈精神的赞美之情。▲17.分析第(5)段文字的作用。【答案】14.(1)一团翠绿
(2)枝叶连理
(3)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
(4)惨不忍睹,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15.“苦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柳树以人的神态,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柳树在干旱时等待天雨的神态,突出了柳树生命力的顽强,表达了作者对柳树的钦佩、喜爱与赞美。16.BC17.突出海原大地震横摧一切的情形,反衬了震柳的顽强意志;表达了作者对震柳诠释的生命的深邃与博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西亚斯学院《幼儿园手工与环创》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创意景观设计劳务分包协议样本
- 个人借款合同担保
- 绿植绿化服务协议
- 信息服务合同协议书
- 弱电工程招投标文范本
- 货架陈列终端摆放合同
- 2024年度广告投放合同标的广告效果评估与费用结算协议
- 营销策划顾问合作方案
- 冲钻桩工程劳务承包
- 2024-2030年中国骆驼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专职会计劳务合同模板
- 中学生廉洁教育课件
- 智慧城市会展融合
- DB50-T 771-2017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
- 2024年全国普法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教学计划(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婴幼儿保育赛项)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机械工程导论-基于智能制造(第2版)第3章 机械设计与现代设计方法
- 2024年新高考Ⅰ卷、Ⅱ卷、甲卷诗歌鉴赏试题讲评课件
- 任务二:诗歌朗诵教案 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