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说课稿四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
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
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化学说课稿篇1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在设计教学之初,我首先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了分析。苯酚在生活中是一种非
常重要的有机物,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这体现着苯酚作为一种重要
原料的社会价值,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酚是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
础》第三单元一一《烧的含氧衍生物》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必修2中,学生已
经学习过了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质。而酚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教学内容,
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结构和性质
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一一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并通
过代表物质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
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
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一、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考虑到本节课要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我从树立苯酚与人类的生活生
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做了重点突破。
三,教学设计: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第一个环节-生活中的酚类物质
我首先为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含酚类物质的图片,给出结构式,让学
生找出苯酚部分。使学生用分类的思想,有序的认识物质。于是我引入新课:苯
酚就是最简单的酚类。
(2)第二个环节-苯酚的用途
苯酚在工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生产酚醛树脂用来制作厨房用的防火板和
电器插座,生产锦纶制作登山服,还可以用作医药、染料、农药的重要原料。有
人评价说苯酚改变了世界,外科之父李斯特用苯酚消毒,减少了细菌感染,塑料
之父贝克兰合成酚醛树脂,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可见,工业上对于苯酚的需求
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高速公路上经常会有大货车在运输苯酚。下面我们来看
一个新闻。化学与生产联系,我从生活走向化学,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高中化学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甲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煌作
为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
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
机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了
一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储量情况
②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甲烷的结构特点
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④通过对甲烷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
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模型、图片、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
索科学的精神
②通过讲授、讨论、自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和比较,类比等科学方法与
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和参与意识
②通过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分子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自主,相互合作,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及时对比、和实验探究
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即:板块一: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二:
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在活动
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
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知关系。具体的教学流程:
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上了天然气,请问
天然气的成分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作为能源有哪些优点?请同学
们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思考以上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回答
“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分布图;“西气东输”工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开采和使用天然气造成的事故图片
天然气好比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作为一种很好的能源,另一方面在开采和
使用的同时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为了防止悲剧再次上演,为了更好地利用天
然气,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甲烷的
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和学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一甲烷。
设计思路: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天然气成分,存在及作为能源优点等相关信息;
展示“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分布图;“西气东输”工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的
图片;开采和使用天然气造成的事故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甲烷的存在和储量境况,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西气东输工程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出《甲烷》课题。
首先我们来讨论甲烷的结构。初中我们就学习过甲烷的分子式CH4,你能根
据前面学习过的价键知识,写出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吗?
一学生演板,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完成
1、甲烷的分子结构
①化学式:CH4
H
??
电子式:H:C:H
??
H
H
I
结构式:H?C?H
I
H
从结构式中我们可以知道,C与4个H形成4个C-H共价键,且已知4个C-
H的长度及夹角完全相等,据此,你能推测CH4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是如何分布
的呢?有几种可能?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两种可能:平面正方形或正四面体
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经过科学研究证明,CH4是正四面体型,其中C位于正四面体的体心,4个
H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C-H键夹角为109o28,
②空间构型:正四面体
设计思路: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简式的书写。
老师评价后提出问题甲烷究竟有着怎样的结构,学生开始猜想。然后老师展示模
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甲烷空间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甲烷结构的研究,学会科学的质疑和能根据科学信息进
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象能力。通过对甲烷的模
型观察,正确认识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为甲烷的性质学习打下了基础。
我们都知道,结构决定性质,CH4的这种结构决定了CH4有哪些性质呢?首
先来学习CH4的物理性质。
池沼中的沼气图片
思考,讨论图片中体现了CH4的哪些物理性质
2、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
设计思路:展示池沼中的沼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中蕴含的物理性
质。
设计意图:探究甲烷的物理性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也为甲
烷完整性质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更加激发了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那甲烷又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比如它和强氧化剂酸性高铳酸钾反不反应呢?
甲烷通入酸性高镒酸钾溶液
是的,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
但在特定条件下甲烷也能发生某些反应,比如甲烷可以燃烧
甲烷燃烧
观察甲烷燃烧现象;并书写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在甲烷的燃烧方程式中,不用等号而用箭头,主要是因为有机反应往往教复
杂,多有副反应,故不用等号
化学性质:(1)可燃性:
CH4+202C02+2H20点燃
如果点燃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它立即就会发生爆炸,为什么呢?阅读课本
P61资料卡片
自主阅读
原来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在5%-15.领时,遇火花立即发生爆炸。煤矿中的瓦
斯爆炸多数就是甲烷气体爆炸引发的,假如你是一名煤矿工人,当你在矿井采矿
时,为预防瓦斯爆炸,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思考回答:通风,严禁烟火
所以在进行甲烷的燃烧实验时,必须先检验其纯度
设计思路:先将甲烷通入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
论:甲烷的性质在通常情况下稳定,但在点燃条件下就会燃烧,指导学生完成甲
烷燃烧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资料卡片和矿难图片进行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实验方法研究甲烷的性质,体验了结构决定性质这
一有机思想,并提高安全意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化学物质给我们生活带来
的利与弊。
甲烷还有哪些化学反应呢?
甲烷的取代反应
观察现象:混合气体的黄绿色变浅,量筒壁上出现油滴,量筒内的液面上升。
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讨论思考
色变浅------说明量筒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出油滴------说明反应中生成了新的油状物质,且不溶于水。
水上升,有白雾------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了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造成量筒内的气压减小
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原理
CH4+CI2CH3CI+HCI光
上述反应中,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生成了取代产物一氯甲烷。像这种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
应。
其实生成的一氯甲烷还可以继续和氯气进一步反应,依次又生成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
书写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I+CI22CI2+HCI光CH2CI2+CI2光光CHCI3+HCICHCI3+CI24+HCI
甲烷与氯气能生成四种取代产物,均不溶于水,其中,在常温下,一氯甲烷
是气体,其他三种都是液体,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最重要的有机溶剂。
若ImoL甲烷中的氢原子完全被氯原子取代,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呢?
原来了解事物要一分为二,甲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点燃时甲烷可以燃烧,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设计思路:组织学生观看甲烷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视频,并观察现象,通过对
现象的分析推断取代反应的条件,产物,并及时投影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原理,帮
助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了解取代反应的本质,完成方程式书写,老师再分析和评
价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思维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从物质的微粒观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
明白实验手段是检验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并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应该知道了甲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感受到了学习有
机物的一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以及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以理论为指导,以
实验事实为依据
设计思路:然后学生通过简洁工整,知识层次清晰的板书设计,对本节课所
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并对甲烷的结构和性质有个清晰的知识
脉络。
五、板书设计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一甲烷
1、甲烷的分子结构
①化学式:CH4
H
??
电子式:H:C:H
??
H
H
I
结构式:H?C?H
I
H
②空间构型:正四面体
2、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
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取代反应:
光CH4+CI2CH4+202C02+2H20点燃CH3CI+HCI光CH3CI+CI22CI2+HCI光
CH2CI2+CI2光CHCI3+HCI
六、教学评价CHCI3+CI24+HCI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性质都是由老师提出了问题,然后学
生的观点发生碰撞,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提升,老师再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以促成
学生认识的转变和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但因为是参加公开课,就没有办法课前布置用硬纸板制作甲烷的模型(课本
上实践活动),而只能展示模型,所以在甲烷的分子结构学习部分,学生的参与
和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了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学,用化学的知识走进生
活。
高中化学说课稿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氨》选自高中第二册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的第二节。在第一册教材中,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章《物质的量》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
理论,第二章《碱金属》、第四章《卤素》则是使学生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初
步感性认识,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
随后安排的第六章《氧族元素》和第七章《碳族元素》都可看作是在物质结构理
论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因此,学习《氮族元素》这一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习
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氨》主要介绍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另外穿插了介绍了什么是极性分子。
从课题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结构f性质f用途”的思想,并通过
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题中还安排了丰富的
实验,通过验证、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习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生产生
活中与氨有关的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氨的结构、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极性分子的判断方法;训练学
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
通过对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
习的能力。
通过氨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类比、对比、抽象、综合、归纳的
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
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题重点:从氨的结构出发,分析推断氨的性质。
本课题难点:极性分子的理解和判断。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思想比
(1)认知规律
高二学生已学习过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多族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已
经把这些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在本课题的教学中,运用物质结构理论,
学习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认知过程
通过以往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学习方法,因
此,在本课题的教学中,仍可沿用“结构一性质一用途”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学
生的认知过程。
2、教学手段
(1)实验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可以设计和动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在
观察实验现象时,既充满好奇,又能由表及里,从现象出发,深入思考事物的本
质。所以,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课题中丰富的实验素材,采取学生
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验证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实验。
(2)多媒体
作为这个课题的难点,“分子的极性”很抽象,教师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比
如借助模型或者板演等,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接受得很吃力,
教学也就显得枯燥死板。所以,引进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动画和图片等,把小
的分子模型放大,把静止的变成活动的,把抽象的变成可以直接感知的,从而突
破教学难点。
三、教法分析
1、对比分析法
将分子结构进行分类对比,便于学生分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结构特点;
将氨和不同酸反应的实验设计为对比实验,便于学生分析氨与酸反应的本质。
2、实验探究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氨的性质。
3、多媒体辅助法
合理、恰当地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
以突破教学难点。
4、演绎推理法
运用已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逻辑演绎,推导氨的还原性。
5、讲解法
四、学法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一一《学会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振聋发
聘的发出警告: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因
此,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和方法等,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致力追求的一个目标。
结合本课题的内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提炼总结氨的物化性质。
2、紧紧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果”导“因”或由“因”推“果”。
如抓住“氨易溶于水”(果)探求“氨的结构”(因),或根据“氮元素的化合
价”(因)推测“氨具有还原性”(果)。
3、指导学生用类比、对比等思维方法,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以
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如将“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进行类比,将“极性
分子”与“非极性分子”进行对比等。
4、引导学生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如在
分析氨为极性分子后,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AB3型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它
可能的空间结构是什么呢?”
五、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设疑探索,实验贯穿,
整个教学程序中注重师生互动。
共分为五个环节: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课后研究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供生活素材,使学生从中提炼出氨的‘物化性
质,采用一段新闻视频导入新课。这段新闻介绍了本地处置一起液氨泄漏事故的
经过。(见图1)
另外,还可从这段新闻中截取一些能够体现氨的物理性质的图片,放在下面
的教学环节中使用。(见图2)
(图1)(图2)
第二个环节:新课教学
为了使“结构一性质一用途”的学习线索更明确,把本课题的知识内容分解
成以下四个模块。
溶解性
氨水
结构
碱性
钱盐
还原性
硝酸
结构..........性质........用途
(1)结构一一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学生在新闻中了解到氨易溶于水,很自然想到:为什么呢?这就需要先学习
氨的结构。从氮的原子结构和氨的分子组成入手,使用球棍模型,分析氨的分子
结构。
氨是三角锥形结构,为什么就易溶于水呢?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什么是极性
分子。这里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瓶颈,使用多媒体。
先展示分子模型的图片,通过类比、对比的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极
性分子,并能够根据已知分子结构进行判断(见图3)。然后使用xxxx/3Dviewer
软件绘制分子结构的三维动画,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思考“AB3、AB4型分子
如为非极性分子,它们可能的结构”,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见
图4)
(图3)(图4)
在这里,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由现象
抽象出事物共同属性的能力。分组讨论这种形式可使学生发挥群智群力,在精心
设置的问题台阶的帮助下,顺利突破本课题的教学难点。
(2)溶解性一一验证性分组实验
学习了分子的极性后,由相似相溶规律,很容易解释氨为什么易溶于水。当
然,教师还应向学生说明,氨易溶于水,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为以后学习氢键
埋下伏笔。
氨易溶于水,能否在课堂上通过简单实验进行验证呢?由学生设计实验,并
分组完成喷泉实验。
通过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小结氨的物理性质,并讲解氨水的有关问题。刚
才新闻中截取的图片应用于此。
(3)碱性一一探究性对比实验
氨溶于水呈碱性,氨能不能与酸反应,答案就很明显了。这个模块中的演示
实验是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进。一是改进了操作方法,使用集气瓶,使
现象更集中,更易于观察;二是增加了实验内容,先后使用难挥发性和易挥发性
酸与氨气反应,形成对比实验,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思考。(见图5)
(4)还原性一一补充演示实验
氨还有没有其他性质呢?学生从化合价入手,猜想氨有还原性。学生的猜想
对不对呢?补充两个演示实验进行验证
高中化学说课稿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
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
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所以,本节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
理论基础,又是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
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
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对生活中一些物质元素含量的确定,更加关
心社会,关心自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时:2课时
二、学况分析
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
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
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
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
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
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
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
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
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
本成分。设置问题:
(1)什么是元素?
(2)元素与物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如何?
(二)新课教学
1.元素概念
通过说明物质是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万能补充协议
- 足底发麻病因介绍
- (2024)高速吹膜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申请模板(一)
-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9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A4
- 2024秋新沪科版物理8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4节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里因素有关
- 2023年智能电能表及配件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原料药机械及设备项目融资计划书
- 《OJT推进与实施》课件
- 《珠心算基本功训练》课件
-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3年钢制门安装技术施工方案
- 香文化与养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农林大学
- 嵩县嵩源矿业有限公司嵩县金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 跨文化交际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大连外国语大学
- 2023河南对口高考计算机类基础课试题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
-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件改
- 国开电大本科《管理英语3》机考真题(第五套)
- 肺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 GB/T 9722-2006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
- GB/T 7631.5-1989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5部分:M组(金属加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