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辑:老高考小说阅读20题(上)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敞开着的窗户
英萨基
“纳托尔先生,我婶母马上就下楼来,“一位神色泰然的十五岁少女说道,“在她没下来之前,暂且
由我来招待您,请多包涵。”
弗兰普顿•纳托尔尽量地应酬几句,想既恭维眼前招待他的这位侄女,又不至于冷落那位还没露面的
婶母。可是心里却更为怀疑,这种出自礼节而对一连串的陌生人的拜访,对于他所应治疗的神经质毛病,
究竟会有多大好处?
在他准备迁往乡间僻静地去住的时候,他姐姐对他说:“我知道你一到那里准会找个地方躲起来,和
任何活人都不来往,幽闭会使你的神经质毛病加重。我给你写几封信吧,把你介绍给我在那里的所有熟
人。”“附近的人,您认识得多吗?”那位侄女问道。
“几乎谁也不认识,”弗兰普顿回答说,“四年前我姐姐曾在这里呆过。她写了几封信,叫我拜访一
些人家。”
“这么说,您一点也不知道我婶母家的情况了?”少女追问。
“只知道她的芳名和地址。”客人承认说。
“她那场大悲剧刚好是三年前发生的,”那个孩子接着说,“那该是在您姐姐走后了。”
“她的悲剧?”弗兰普顿问道。
“您可能会奇怪,我们为什么在十月间还把那扇窗户敞开得那么大,尤其在午后。”那位侄女又说,
指着一扇落地大长窗。窗外是一片草坪。
“那扇窗户和她的悲剧有关系吗?”弗兰普顿说。
“恰好是三年前,她丈夫和她两个兄弟出去打猎,就是从那扇窗户出去的。他们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在穿过沼泽地时,三个人被一块看上去很结实的沼泽地吞没了。您可知道,那年夏天的雨水特别勤,往年
可以安全行走的地方会突然陷下去,事前却一点也察觉不出。连尸体都没找到。”说到这里,孩子讲话时
的那种镇定自若的声调消失了,她的话语变得断断续续,激动起来,“可怜的婶母总是认为有一天他们会
回来,他们任,还有那条一起丧生的棕色长毛小狗。他们会和往常一样,从那扇窗户走进屋来。这就是为
什么那扇窗户每天傍晚都开着,一直开到天色十分黑的时候。可怜的婶母,她常常给我讲他们是怎样离开
家的,她丈夫手臂上还搭着件白色雨衣。
“她的兄弟朗尼嘴里还唱着:'伯蒂,你为何奔跑?'他总唱这支歌来逗她,因为她说这支歌叫她心
烦。您知道么,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听这些总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觉得他们几个真会穿过那扇窗户
走进来——”
她打了个寒噤,中断了自己的话。这时她婶母匆忙走进屋来,连声道歉,说自己下来迟了。
弗兰普顿不禁松了口气。
“窗户开着,您不介意吧?"萨帕顿夫人轻快地说,“我丈夫和兄弟们马上就要打猎回来。他们一向
从窗户进来。今天他们到沼泽地去打鸟……”
她兴致勃勃地继续谈论着狩猎。可是对弗兰普顿来说,这一切确实太可怕了。他意识到,她的目光不
时从他身上转到敞开着的窗户和窗外的草坪上。
“医生们都一致同意要我完全休息。叫我避免精神上的激动,还要避免任何带有剧烈体育运动性质的
活动。”弗兰普顿说道。像许多人一样,他也自以为陌生人或偶然相识者对他的疾病的每一细节、发病原
因、医疗过程等会大感兴趣。
“噢,是吗?”萨帕顿夫人用要打呵欠又强压了回去的声调说。突然,她笑逐颜开,精神为之一振——
“他们可回来了!”她喊道,“你看看,浑身上下全是泥,都糊到眼睛上了!”
弗兰普顿略微哆嗦了一下,把含着同情的理解的目光投向那位侄女。可是那孩子此时却也凝视着窗外,
眼光里饱含着茫然的恐怖。弗兰普顿顿时感到一股无名的恐惧。他在座位上急忙转过身来,向同一方向望
去。
在苍茫暮色中,三个人正穿过草坪向窗口走来,臂下全挟着猎枪,其中一个人肩上还搭着一件白色雨
衣。一条疲惫不堪的棕色长毛小狗跟在他们后面,他们无声无息地走近这座房子。其中一个青年人沙哑的
嗓音在暮色中单调地唱道:“我说,伯蒂,你为何奔跑?”
弗兰普顿慌乱地抓起手杖和帽子,仓皇夺门而出,差点撞到路上一个骑自行车的。
“亲爱的,我们回来了,"拿着白色雨衣的人说道,从窗口走了进来。“身上泥不少,但差不多全干
了。刚刚冲出去的那个人是谁呀?”
“一个非常古怪的人,”萨帕顿夫人说,“他光知道讲他自己的病。现在连一句告别的话也没说就跑
掉了,像是大白天见到了鬼。”
“我想,他大楼是因为看见了那条小狗,”侄女镇定地说,“他告诉我他很怕狗。在印度恒河边时,
有一回他被一对野狗赶到公墓地,只好跳进一口新挖的墓穴里过了一夜。那两只怪物在他头上猫猫吠叫,
毗着牙,吐着唾沫。谁碰上这么一回都会被吓掉了魂。”
毫不费劲地信口编造个故事,是少女的拿手好戏。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女描述的“悲剧事件”中的白色雨衣、棕色长毛小狗等细节,实则是作者有意铺设的伏笔,与后
文三人打猎回来的情节形成呼应。
B.从文中对少女的语言和神情的描写,可看出少女不仅是高明的编故事能手,而且具有表演的天赋,
她伪装和表演让故事变得更可信。
C.小说倒数第二段关于“弗兰普顿曾在恒河边遇到野狗”的内容,与故事主体并不相关,如果删去不
影响情节的完整性及小说主题的表达。
D.小说讲述了一个生动曲折的“鬼故事”,构思巧妙,语言细腻,情节曲折,丝丝入扣。结尾出人意
表,颇有喜剧风味。
2.小说中“敞开着的窗户”这一细节设置对于故事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3.有评论者说小说表现的不只是个“鬼故事”,更是对英国当时上层社会人际关系的讽刺。请结合文
本分析此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桑叶与蚕宝宝
朝颜
进入征村乡吴坪村的时候,一场急雨刚刚歇住了脚,厚厚的云层从天空中渐次消散。不远处的青山之
间,还萦绕着白色的雾气。山下的屋宇和田园,便都像置身于仙境中了。视野之内,树木、蔬菜和青草绿
得不染一丝杂质。一条平整宽阔的柏油路直插沃野,新耕的水田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云雾的万千姿态。一
辆高大的农用拖拉机威风地驶过侧畔,车尾还粘着湿漉漉的新泥。
这里是江西省修水县的西南郊,一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然而如今,穿过一幢一灰瓦白墙的农家宅院,
我在这里已找不到贫穷的痕迹。
横平竖直的田间,铺展开一望无边的桑林。桑树不高,却枝叶葱茏,每一片叶子都肥美而多汁,绿得
精神。底部的枝条已被采摘得光溜溜的,顶部仍在不停地抽出鲜嫩的新芽。这样的长势和桑叶产量,是我
幼时所见枝叶稀落的野桑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桑叶的使命是喂养蚕宝宝。而后是茧,是丝,是琳琅满目的
丝制品,是村民们走出贫穷、奔向富裕的希望。
“三斤毛铁半斤钢,打把锄头去栽桑,一条田藤栽三转,三条田睦栽九行”歌谣在蚕乡流传开来,像
茂盛的桑树,遍布山坡田垄。地处赣西北山区的修水县,在清代时,就因产丝居全省之首而获“绢出义宁
州”之誉。蚕桑传统延续至今,更成为全县产业发展的重头戏。仅我脚下的吴坪村这片土地,便建有二百
零八亩蚕桑产业基地。
桑田一侧,矗立着四座标准化养蚕大棚。我们走进了其中一座。只见偌大的空间,整齐地排列着方格
菠,底层撒着厚厚的消毒的石灰,上面再垫一层新鲜的桑叶。一些蚕宝宝在不倦地喻食,一些已经爬上了
属于自己的蚕屋。我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小小的木格中,见一条身子黄而透明的蚕,正从口中牵拉出晶莹透
亮的细丝。它不停地快速摇动着脑袋,仿佛这分分秒秒的光阴都不能耽误。
蚕的一生,如果撇开化蛹和成蛾期,须经历四次休眠蜕皮。在此期间,它们变得脆弱敏感,稍不留神
就患病死亡。尤其是第四次蜕皮,时间长,过程艰难,死亡风险大,直接关系着最后的产量。千百年来,
蚕农们秉承着祖上代代总结的传统经脸,一季又一季地侍弄着蚕宝宝。他们依靠着简易的蚕具和蚕室,劳
心劳力,但是产出却常常与付出不成正比。
“现在不一样了。”一位扶贫干部告诉我,“我们不仅有养蚕大棚,还建有小蚕工厂。在两个最关键
的时期,统一消毒,统一管理,生产几乎零风险。”小蚕工厂,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名字。我不由地想象起
来,宁静的夜晚,无数只黑黑的蚁蚕,在小蚕工厂里挤挤挨挨地蠕动,它们昂起脑袋噬咬着桑叶,沙沙沙,
沙沙沙一仿佛一曲悦耳动听的乐曲。
然后,它们休眠、蜕皮,变白、变胖,被蚕农们小心翼翼地捧回家,悉心地照顾着。再然后,它们和
我眼前所见的熟蚕一样,被送往大棚最后,择一个小方格为归宿,走完短暂而辛劳的一生。我又不禁想象
着另一幅画面;某一天清晨,管理员打开大棚,无数只洁白的蚕茧卧居其间,仿佛刚刚下过一场盛大的新
雪。
自从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村里成立了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优先成为社员和股东。从流转土
地到购苗栽桑、技术指导,再到蚕茧收购,全部由合作社牵头,统一进行。桑蚕鲜茧的价格,也由保险公
司统一承保。当所有的风险被解决后,蚕农们放下了曾经的后顾之忧。现在,他们只需专心种桑养蚕,凭
着勤勉付出便可安心地等待收益分红。
这一路上,我们围绕着修水县转了大半个圈。从吴坪村,到征村乡,到整个县域,无不见桑树遍布沃
野,郁郁葱葱。我看见因病致残的胡经明,用一把竹椅支撑着身体,在桑田里奋力地挖地草;我看见从打
工地返乡的樊南星,带着身患“渐冻症”的妻子下地,双手并用飞快地采摘桑叶;我还听见吴坪村的脱贫
户石根感慨地说:“用好国家政策,自身勤劳肯干,就是最好的脱贫药方。”
何止是他们呢?在修水,九万八千亩桑园,十个五千亩蚕■桑乡镇,二十个千亩蚕桑村,一百五十个百
亩专业组,三百七十五户十亩以上大户……一头,承载起三万多名蚕农的希望,另一头,连接着丝绸企业
上亿元的年销售额,还有两千多在家门口就业的人。现在,桑园还在一亩亩扩大,蚕农的雄心也在一天天
变大。随之而来的,还有桑果休闲采摘、桑薄酒、桑甚饮料、桑叶茶、桑芽菜、蚕丝被、食用蚕蛹等相关
产品产业的开发。日子,正一天天生机勃勃地向前走。
我携着满身的绿意退出桑园,抬起头望去,天边早已云开雾散,万道金光下,深情抚摸着这热腾腾的
土地……
(选自2020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栽桑的歌谣,写修水在清代就因产丝居全省之首而获“绢出义宁州”美誉,表现了这里桑蚕
生产历史悠久。
B.文章写蚕四次休眠蜕皮,用“脆弱敏感”“稍不留神就会患病死亡”“过程艰难”等,意在突出养
蚕艰难、蚕农艰辛。
C.文章中扶贫干部的话,承接上文蚕农产出与付出反差大,再转向对扶贫工作队到来后所开展的一系
列工作的叙述。
D.文章结尾使用“九万八千”“十个五千”等一组数字,展示了修水桑蚕产业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取
得的骄人成绩。
5.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6.本文结尾构思巧妙、意蕴深远,对此你如何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叶岛(节选)
钟法权
三叶岛在南海的前沿,最先感受到“山竹”的征兆。九月十日那天,大海便露出了恐怖狰狞的面孔,
海浪跳跃式地相互拍打,云层也开始变厚,几乎是像锅盖一样盖住了海面。
蓄水罐里的水越来越少,仅仅够一个星期的做饭用水所需。因为水紧缺,三个人心照不宣地节约用水。
符海对于节约用水的措施都可以坚决做到,可他无法做到不给三角梅每两天浇一次水。对此,王海很有意
见,每当符海给三角梅浇水的时候,王海便拉下脸,以老兵的身份批评符海说,在海南岛上三角梅到处都
是,又不是什么金贵的花,人喝都不够,你还给花浇水,简直是分不清轻重。
符海望着窗外的暴雨说,这两盆三角梅是我万里迢迢从琼海来火车坐轮船带到三叶岛的。它虽说普通,
可在三叶岛上就不一样了,它可是整个小岛上唯一可以一年四季开花的植物。
王海对符海的辩解无法接受,便以老兵和副班长的口气说,三角梅因为台风缺水而枯死实属正常,你
的对象也能理解。下次探亲时再带两盆到岛上来就行,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孰轻孰重,你好好掂量。
符海坚持说道,台风很快就会过去,而小梅就会坐给养船从三沙来到三叶岛。小梅到岛上来,虽然是
来见我,可三角梅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不像你说的那样可有可无。
两个人你来我往,谁也没法说服谁,只得找陈海评理。平常话不多的陈海说,三角梅在岛上就如门前
的榄仁树,我们是离不开榄仁树的,如今三角梅也一样,只要我们人在,就要把岛上的一切守护好。一时
形成了二比一,王海虽心有不服,也只好不再吭声。
钢化玻璃内的三角梅每日灿烂地盛开着;钢化玻璃外的暴雨时断时续地下着。在台风中,小岛像在巨
浪中行驶的小船,飘摇着、颠簸着、晃荡着。
到了台风真正来临那天,更是昏天黑地,黑色的乌云抱着团在海面上打着转。台风咆哮着、嘶鸣着、
怒吼着,关紧的窗子被吹得啪啪直响,强大的推力,与海浪合力,小岛仿佛地动山摇。一股更大的台风席
卷而来,级别达到了十七级以上。蓄水的蓝色球罐最终没能经受住海的诱惑,先是腾空飞起,而后随着风
势又缓缓下坠,像一个蓝色的气球落在了营房门前的操场上,随着风在那儿高速地旋转。当天在塔楼里值
班的陈海和符海看了个真真切切。就在他们为眼前的现象所震惊时,只见王海拿着套船的缆绳冲了出去。
陈海像是被火烫了屁股,噌地一下蹿了起来,紧张而又万分担心地骂道:“王海,疯了吗?符海你坚
守岗位,我去救他。”陈海话没说完,人便冲到了门口。王海艰难地朝着蓝色的球罐靠近。风太大了,人
根本无法站稳,他像喝醉了酒,歪歪倒倒、摇摇晃晃地朝着在操场上旋转的水罐靠近。水罐在旋转的过程
中,开始快速向大海移动,王海快速抛出了手中的缆绳,第一次没能套住水罐的耳子,因为用力过猛,再
加上风的作用,他一下子被损了出去,被风刮倒在她。平常用缆绳套船是王海最拿手的绝活,在七八级风
中,他也能把张着口的缆绳又准又稳地套在靠近码头的船桩上,可是今天的台风达到了十七级以上,抛出
去的缆绳很快被台风吹得变了形状。王海没有气馁灰心,倔强地又从地上爬了起来,再次向水罐抛出缆绳,
这一次抛出去的缆绳套住了水罐的耳子,可水罐再一次被台风吸到了离地面一米多高的位置,并快速向着
大海移动。王海两脚蹲地,身子向后仰,双手紧紧地拉着缆绳。
台风的力量太大了,扯着王海向大海飞去。
危急时刻,陈海像一股旋风冲到了王海的身下,一把抱住了王海的双脚。
这一天,这一刻,正是台风最凶猛的时刻。陈海手中抓到的只是王海的一双迷彩胶鞋。
台风过后的南海渐渐趋于平静,部队展开了海空联合搜救。第二天上午,符海在赵述岛以东二百公里
处的海面上发现了漂在海面上的蓝色水罐,还有把自己系在缆绳另一端的王海...
陈海与符海在整理王海的遗物时,发现王海的集邮册里,每一页都夹着一两朵三角梅花瓣的标本。紫
红色的花瓣虽然干枯了,可依然保持着鲜艳灿烂的本色,像用紫红绸布剪的花朵一样。
符海一时弄不明白,如此喜欢三角梅的王海,为什么反对他给三角梅浇水?为什么他要如此无畏地救
一个蓄水的水罐?
还是陈海看得仔细,他在集邮册最后一页,发现了王海写的一行字:如果三角梅干死了,就让符海将
这些三角梅的花瓣献给他心爱的小梅。符海一页一页翻看三角梅花瓣的标本,他感动地流着泪,一遍又一
遍地对陈海说,王海才是真性情、真汉子、真英雄……
追悼会那天,符海与他的女朋友小梅,用三角梅花瓣给王海做了一个大大的花圈。
(节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08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台风“山竹”的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独特场景,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在逐渐紧张的氛围
中展开叙述描写。
B.小说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特别是王海在台风中用缆绳套储水罐的动作描写
有极强的情景代入感。
C.“露出了恐怖狰狞的面孔”“咆哮着、嘶鸣着、怒吼着”,运用比拟的手法,从视觉、听觉角度,
再现了“山竹”的威猛。
D.王海做三角梅花瓣的标本,是因为作为老兵,他从“山竹”来临之前的各种天气征兆中确定,三角
梅一定会干死。
8.“三角梅”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9.符海说“王海才是真性情、真汉子、真英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梁父吟
白先勇
翁朴园进到书房里,便径自走到茶几旁边一张紫檀木太师椅上坐了下来。书房内的陈设十分古雅,一
壁上挂着一幅中堂,是明人山水,文徵明画的寒林渔隐图。两旁的对子却是郑板桥的真迹,写得十分苍劲
雄浑: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另一壁也悬了一副对联,联语录的是《国父遗嘱》: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你们老师——”朴公坐下后,沉思良久,才开言道。”是的,朴公。”朴公说了一句,没有接下去,
雷委员便答腔道。
“‘狂狷’二字是你老师的好处,可是他一辈子吃亏,也就是这个上头。孟养——他的性子是太刚了
些。”朴公点着头叹了一口气。
“恩师的为人,实在是叫人景仰的。”雷委员说道。
“你们老师,和我相处,前后总有五十多年了——”朴公顿了一顿才又说道,“他的为人,我知道得
太清楚。”
“是的,朴公。”雷委员答道,“恩师和朴公的厚谊我们都知道。朴公讲给我们晚辈听听,日后替恩
师作传,也好有个根据。”
“唔——”朴公吟哦了一下,“说起来,那还是辛亥年间的事情呢,仲默和他夫人杨蕴秀,刚从日本
回来,他们在那边参加了同盟会,回来是带了使命的:在四川召集武备学堂的革命分子,去援助武汉那边
大举起义。我们几个人碰巧归成一组。仲默的夫人杨蕴秀到底不愧是个有胆识的女子!”朴公说着不禁赞佩
地点了几下头。“仲公的夫人确实是位巾帼英雄。”雷委员也附和着称赞道。
“你知道吗?那天运军火进武昌,就是由杨蕴秀扮新娘。炸弹都藏在她的花轿里。孟养和我呢,就打
了红包头扮抬轿夫,仲默一身长袍马褂骑在马上做新郎官。那天夜晚,也真好像天意有知一般,竟是满城
月色,景象十分悲肃。我们几个人都换上了短打,连杨蕴秀也改了男装。大家几杯烧酒一下肚,高谈国家
兴亡,都禁不住万分慷慨起来。你老师最是激昂,我还记得,他喝得一脸血红,把马刀往桌上一拍,拉起
我和仲默两个人,便效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院子里献血为盟,对天起誓:'不杀皴虏,誓不生还。'
那时倒真是都抱了必死之心的,三个人连姓名生辰都留下了。算起来,我是老大,仲默居二,你老师年纪
最小,是老幺。他那时才不过二十岁——"
“哦?”雷委员惊讶地插话道,“我倒不曾知道,原来恩师和朴公、仲公,还有这么一段渊源呢!”
“你哪里能得知?”朴公捋了一下他胸前的银髯,笑道,“那段过往,确实是我们三个人的秘密。那
晚我们才等到十时左右,城东工程营那边便突然间枪声震响起来了。几个人正还犹疑,你老师便跳了起来,
喊道:'外面都动了兵器了,我们还在这里等死吗?'说着便抢了几枚炸弹,拖起马刀往外面冲去,我们也
纷纷拥了出去。混战了一夜,黎明的光景,大势已定,武昌城内,到处都飘满了我们革命军的白旗了。于
是我们一队人便走向蛇山楚望台去集合,经过黄鹤楼的时候,你老师突然兴致大发,一下子跑到了上面去,
脱下了一件血迹斑斑的白布褂子,用竹竿挑起,插到了楼檐上去。然后,他站到黄鹤楼的栏杆上,挥着一
柄马刀,朝了我们呼喊道:'革命英雄王孟养在此。'他那时那股豪狂的劲道,我总还记得。”朴公又微
微地笑了一下,停下来喝了一口铁观音。
“要不是朴公今天提起,恩师那些事迹竟埋没了。”雷委员说道,“这些都该写入传里去的。”
“可以写。”朴公点首赞许道,“那次起义,虽然事出仓促,由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闯成了革命,
可是也就是那么一闯,却把个民国给闯了出来呢。不过,平心而论,讲到才略机智,我要首推你们老师。”
朴公竖起了一双寿眉,举起了大拇指说道。
“恩师的才智实在是令人钦服的。”雷委员说道,“只可惜还没能展尽就是了。”
“他倒真是做过了一番事业的。不过这不能怨天尤人,还是要怪他自己的性格。孟养——”朴公深深
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他确实太刚烈了。”
说完朴公和雷委员对坐着,各自又默默地沉思起来。隔了一刻工夫,雷委员才轻轻地喟叹了一声说道:
“不过,今天的公祭总算是风光了。难为人到得那么齐全,连王钦公、李贤公、赵冕公竟也亲自来了。”
“哦——”朴公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也有多少年没有见着他们了。他们几个送来的挽联,挂在灵堂
里,我倒看到了。虽然王钦之和你老师有过一段恩怨,可见他对你老师也还是十分推重的。”
“是的,朴公。”雷委员赶忙应道。
“还有一句话,是你老师临终时留下来的: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回家乡去。你去告
诉他的那些后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养常穿的军礼服,他的那些勋章也要存起来,日后移灵,他的衣裳佩
挂是要紧的。”
“是的,朴公,我一定照办。”
送走雷委员,朴公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冬日的暮风已经起来了,满院里那些紫竹都骚然地抖响起来。
西天的一抹落照,血红一般,冷凝在那里。他又想起了半个世纪以前,辛亥年间,一些早已淡忘了的佚事
来……
(选自《台北人》,有删改)
[注]①《梁父吟》:汉乐府曲名。相传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刻画的人物群像中,既有浴血奋战的男儿,亦有胆识过人的女子。写活了一群在国家危难之际
挺身而出的英雄儿女。
B.小说主要围绕朴公与雷委员的对白展开,既使情节紧凑集中,又使王孟养的形象在有限的篇幅内得
到充分的展示。
C.黄昏是一天之暮,冬季是一年之暮,年迈是人生之暮:“迟暮”意象的并用,为文章增添了悲凉的
气氛。
D.小说标题“梁父吟”,巧用典故,主要是为了表达对王孟养取得功绩的赞赏,含蓄地暗示了文章主
旨。
11.身居台湾的白先勇在小说人物身上融入了深沉的家国情怀,请分析人物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12.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他想: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不过,也许它们还要向我扑来吧。可是,在黑夜里,没有一件武器,一个
人怎么去对付它们呢?
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想:
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跟它们斗呀。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成群结队来的,他只
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所放出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
听到上下颗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
切地用棍棒劈去。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随着棍就丢掉了。
他把舵从舵上曳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窜到船头
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
颗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
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他觉得桨把已经戳进去,他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
里面戳。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最后的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
吃了。
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种味道带铜味,又甜。他担心了
一会儿。不过那种味道并不多。
他往海里碎了一口唾沫,说:“吃吧,星鲨。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
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于是他走回船梢,发现舵把的断成有缺口的一
头还可以安在舵的椁头上,让他凑合着掌舵。他又把麻袋围在肩膀上,然后按照原来的路线把船驶回去。
现在他在轻松地驶着船了,他的脑子里不再去想什么,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什么事都已过去,现在只要把
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他自己的港口去。夜里,鲨鱼又来咬死鱼的残骸,象一个人从饭桌子上捡面
包屑似的。老头儿睬也不睬它们,除了掌舵,什么事儿都不睬。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多么轻快,多么顺
当,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
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完完整整,没有半点儿损伤,只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配上的。
他感觉到他已经驶进海流里面,看得出海滨居住区的灯光。他知道他现在走到什么地方,到家不算一
回事儿。
风总算是我们的朋友,他想。然后他又加上一句:不过也只是有时候。还有大海,那儿有我们的朋友,
也有我们的敌人。床呢,他又想。床是我的朋友。正是床啊,他想床真要变成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一旦给
打败,事情也就容易办了,他想。我决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容易。可是,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他又想。
“什么也不是,”他提嗓子说。“是我走得太远啦。”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厄运是不可抵
挡和战胜的。
B.老人是一个刚硬、坚强、不屈服的汉子,老人与鲨鱼的殊死搏斗,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
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
C.“吃吧,星鲨。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桑地亚哥的语言反映了他坚定自信、
战斗到底的决心。
D.意蕴深刻的象征是海明威创作的一大特点。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生活:马林鱼象征着人生的理想;
鲨鱼象征着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
14.文中描写老头与鲨鱼搏斗时,产生了“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他知道一切都完了”等
心理描写,这些描写是否削弱了老人的硬汉形象?
15.老人精疲力竭时自问“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接着他说“什么也不是。是我走得太远啦”,请
说说这句话蕴含怎样深刻的哲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节选)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
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
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
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的淘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
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博
在那水里。我才摆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摞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
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
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
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
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
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
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
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喳了两只似
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
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
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
教个癞头邕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
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吓得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
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
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
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
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
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
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蛇紫嫣红开遍,似这般
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
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
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
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春,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
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
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
落泪。
1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宝玉将落花擦进流水,其用意是希望给落花找一个洁净的归宿,不让凡尘沾染。
B.林黛玉不愿让落花随流水而去,而是埋在土里。这说明黛玉比宝玉更加纯粹高远,充斥着一种仙意。
C.“似蹙非蹙”“似睁非睁”这两个词描写出了林黛玉听了宝玉的话后,蹙眉瞪眼、很生气的样子。
所以用“似……非……”的格式来传达她的这种特殊心理。
D.黛玉表现出来的心口之间的矛盾只是表象,从内心上说,她是与贾宝玉一样地被《会真记》(即《西
厢记》)里所描写的爱情吸引、感染的,所以才会看得那么快、那么出神,而且还默默记诵。
17.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文段中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
18.宝玉被袭人叫走后,作者又写了一段黛玉梨香院外听戏文的文字,这是不是多余的一笔?请简要
分析。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黑锅
李培俊
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上墙头,撒过
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
不见了。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
着头叹了口气。
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羽,像戴了个金色的
项圈。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啜亮,那声咯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
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味道。
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叹气一番,惋惜一番。
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朝晖说,可能让黄鼠狼拉走了吧。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
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朝晖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
咋没想到这回事呢。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到王五身上。王五
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了,一去10年没有踪影。王五心凉了,地也
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够填饱肚子。
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两口子半夜起身,偷偷楚摸到王五家
附近。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
的。
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
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人逮去吃了,谁吃了
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
而已,而且脸还红着。不大一会,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
然,咋没到别的地方骂?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王五出来了,王五问小麦,出了啥事?咋都跑到
我家来了?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王五说,你家公鸡让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小麦说,不吃
盐不发渴,我骂偷鸡子的贼,你吃啥热呢?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小麦说,谁吃谁知道!小麦又把刚
才骂人的话重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
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应了!小麦就问啥应了?二嫂说,去村卫生所拿药,
正碰上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面条。
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朝晖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得王五真拉肚子了,
看这事弄得!朝晖脸上木木的,没说话。小麦说,不就一只鸡子吗?值几个,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
强吧。朝晖说,病都骂出来了,你说咋办?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
最补肚子。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碗甜汤,磕进去两个鸡蛋,端给朝晖,说,事儿是你让惹的,你得送
去。朝晖很不情愿,小麦就把脸挂起来,说,你不去我也不逼你,今天晚上你睡沙发啊。朝晖忙说,我去,
我去。
王五也是有个性的人,小麦骂了他,让他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火,王五越想越气,中午也没做饭,
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饭,把肚子吃坏了。可他没有想到,朝晖竟送来一碗鸡蛋甜汤。
王五下决心找回小麦家的红公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两天后,王五还真在小山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
只红公鸡,公鸡被野藤缠住脚了。王五一阵狂喜,亮起巴掌,对着红公鸡虚挥一掌,说,我打死你个小东
西,让老子挨骂背黑锅。
王五把红公鸡送到朝晖家,小麦接了,说朝晖,还不让五哥去屋里坐?小麦还说,今天五哥别走了,
我给炒几个菜,你哥俩喝二两。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王五说,小麦,你……你……
小麦说,你啥呢,不就一只鸡子嘛,比人的情义还要紧?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鸡”四个阶段,线索清
晰,叙述井然有序。
B.王五是小说重点描述的人物之一,因为小麦家的公鸡丢失,他无端地背了偷鸡的黑锅,小说以“黑
锅”为标题,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评。
C.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还有肖像
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等。
D.写王五在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是为了说明王五做事认真,这既是情节的合理发展,又为
下文写“杀鸡”做铺垫。
20.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小麦的性格特点。
21.小说结尾写“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你认为这样安排结尾好还是不好?请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条案之痛
阎连科
一张条案告诉我:有的人一见他,你就会自卑:有的人一见他,你就会自傲。陈乐民叔叔和他夫人资
中筠阿姨,每每见到,都让我局促不安,宛若侏儒到了巨者面前。
资阿姨的学识与气度,常常对我有一种震慑之功,每次和她相处——尽管她总是和善地微笑,都让我
觉得在她的善良与笑容中,有着正气之凛然,反倒比那种被权势支撑的威严,更有某种力量和征服感。而
对于陈乐民叔叔,并未那么具体熟悉,只知他原是中国社科院的欧洲专家,英语法语都极为练精,关于欧
洲政治、外交、文化的著作,洋洋洒洒,有十几卷。多年前他所演讲集成的《欧洲文明十五讲》,至今还
是研欧学子的必备教材。
第一次见他时,他在他家狭窄的客厅里,坐在轮椅上,瘦削、洁净、沉稳。他的病已经相当严重,必
须每周两次往复于医院透析。有一次,我陪陈叔叔去医院透析,扶他上车、下车间,他望着北京崇文门那
儿的楼厦变化,脸上平静淡然,仿佛望着一隅失落的世界,说了一句悠长平静的话:“变化这么快,难说
是好事坏事。”他的语调轻缓,近于自语,但他的语句,让人体会到他对世事和世界绵长的担忧。也就是
那次透析时,我与资阿姨约好,一道去通州的高碑店一趟,为陈叔叔买一张他满意的条案书桌。
因为,他们终于搬了家。去年夏天,他们的女儿从法国回来,快刀斩乱麻地用半个月的时间,把她家
两三处的碎房换成了一套大舍。所谓的大舍,只是那些小套的集中,然无论如何,这对中国最为硬骨气节
的知识分子,终于有了相对宽敞的住处,有了他们各自的书房。书房对于普通的读书人,似与土地之于农
民一样。而书房对于他们夫妇,则似危急中的空气和水。他们一生研究、著述、翻译,家里却从来没有过
宽敞高大的书架;一生思考这个世界的境遇,却永远都在拥挤屈身的斗室之间。
大家为这一处新居高兴,为可以满足各自一生并未显得不可或缺,却一生都挂在心上的某种基本的愿
念而感谢世界。陈叔叔希望能有一张宽敞的写字台,让他摆上同生命一样珍贵的笔墨纸砚。而对这写字台
的要求,不是老板桌的现代式样,而是那种带有传统古旧气息的书桌。
我们去了趟高碑店的仿旧家具街。时候是去年十月,阳光和静温煦,一家挨一家仿旧的家具店铺,似
乎把时光拉回到了明清时期。我知道,陈叔叔是非常“西化”的学者,对欧洲文化之通达,宛若一个人熟
悉自己的指纹条理。可那天在明清古旧家具街上走转时,他的神情一直兴奋光彩,步履轻便,仿佛一个完
全健康的老人。我们看书架,看书桌,最后终因他卧室的空间有限,没有买到恰如其分的书桌,但把理想
压缩之后,还是看上了几张可以取而代之的条案。
那一天,我在陈叔叔的身后,体会了一个西学甚好的老人,为什么又那么热爱传统,通达国学;为什
么爱喝咖啡又酷爱书法、绘画,可以把自己的余生,放到国学及书法和国画上去。“治西学者不谙国学,
则飘浮无根;治国学而不懂西学,则眼界不开。”这样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怕是只有他这样东西通达的
人,才能感悟和体味得到,才能写出那些以西见认识中国,以国学感悟世界的真正厚重的书籍。而如我这
样号称作家,有一大堆故事、文字的人,在他和他的学识面前,也只有羞愧和沉默则更为得当。
然而,就是那次陪他去了高碑店的旧街之后,他的双腿很快变得软弱无力,似乎连呼吸的力气也都耗
尽去了。慌慌地住进医院,让体力、心力得到了一些恢复。为了让他从医院出来,在新居家里看到他心仪
的那张条案,我们特意地再次去了高碑店的那条旧街,把反复看过的那张棕色栗木条案,不由贵贱地买将
回去,让它在陈叔叔的卧室一侧,得体安静地立着等待最需要它的人从医院回来,在它光滑暗亮的案面上
写字、绘画,记下他对中国和世界的比较与思考。
然而,条案如期所愿地摆在了那儿,它的主人——那位最需要它的学者,却再也没有从医院走出来。
现在,在终于拥有的那张可以书写、绘画的条案上,摆了他的遗像、骨灰和笔墨。一个少有的西学的专家,
永远地和中国传统的条案相厮相守在了一起。他们每天都在以他们的清寂交流、对谈着各自的命运和对西
方、东方的认识与理解,思考着一个民族在世界中的扩展与扭曲,舒展与未来。而留在条案上和条案周围
空白、清寂的疼痛,则每天每时都在言说、记录着一代知识分子对世界认识、表达的渴望和无奈。
(有删改)
2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多次写到自己面对陈乐民夫妇时的感受,以“局促不安”“羞愧”等词语表达对他们的敬仰。
B.陈乐民叔叔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担心其会在城市发展变化中衰退,对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并不认同。
C.书房是读书人的必需品,将书房比作“危急中的空气和水”突出了陈乐民夫妇对拥有书房的渴望。
D.结尾将条案拟人化,作者想象它在与陈乐民叔叔终日交流对谈,字里行间寄托了自己绵长的哀思。
23.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意。
大家为这一处新居高兴,为可以满足各自一生并未显得不可或缺,却一生都挂在心上的某种基本的愿
念而感谢世界。
24.“条案之痛”是文章的题目,作者为什么“痛”?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脸谱
女真
律师拿出第一个信封,宣读过遗嘱之后,众人鸦雀无声。
太出人意料了。谁能想到召集大家来是做这事:先给老人家选一件盖脸的东西。
老人家住ICU多天,随时可能跟人世告别。把晚辈召集来,肯定是病情恶化了。白布或黄纸,除了这
两样,人咽气之后,脸上还有可能盖别的东西吗?家族财产大部分早已经分割清楚,想到了最后时刻会有
考验,想到了老人家也许还有秘不示人的财富要宣布归属,想到了有机会跟老人家再表达一次如何把家族
产业进行下去、发扬光大,可谁也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后事应该有人专门去张罗呀!
律师拿出一沓白纸、一盒碳素笔,请大家半小时之内写好,署名字,掘手印。公证人已经到位。
他是最后一个交的,悲伤之下,字写得歪歪扭扭。离家多年,他是唯一跟家族生意不沾边的孙辈,但
他忘不了孩童时跟爷爷一起去剧场听戏,爷爷摇头晃脑沉醉其中的样子。少年时他想去学样板戏,是爷爷
说“随他去吧”,才过了爸爸那一关。这么多年,他无颜见齐家父老,无颜经常回来见爷爷。他没学出名
堂。嗓子早坏了,他改拉胡琴。京剧团演出主要在国外,四处漂泊,能糊口,但不可能富,更不可能贵。
每到年节,海外市场正有需求,他不能抽时间回来看望爷爷,顶多打电话问候。他是个不孝的孙子。好在
爷爷另外四个孙子,各把一摊家族的事情做得风生水起。爷爷长命百岁,不缺钱,有人孝顺,他在外面不
必担心。但爷爷这次可能真要走了,他真的伤心。想起在爷爷怀里看戏的往事,他在白纸上写下了两个字。
和公证人看过一沓白纸后,律师拿出第二个信封:“老爷子说,谁写的对他心思,老宅就归谁经营。”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独自走进隔离病房。回光返照的爷爷,给了他最后的叮嘱。
两年后,齐家老宅改造成梨园剧场,每月一次演出,演的都是关公戏。
剧场不大,只有十八个座位,有点儿像从前有钱人家唱堂会的规模。剧场不卖票,观众凭心情给钱,
却常常一座难求。唱戏出身的老人家是一个传奇,当年多数人以为他只是富家小姐一时冲动看中的戏子,
没人想到他还有不凡的头脑和意志。政权更迭、运动不断,他几次倒下又顽强地站起来,领着众儿孙小心
经营,富甲一方。老宅多年前被收为公有,变成了街道工厂,是老人家后来买回来使之又变成了家产。传
说他年轻时只唱关公戏,关老爷保佑他呢。多年之后,当他老了,一次又一次住进医院,他开始怀念自己
的年轻时代,怀念梨园。他喜欢的小孙子虽然唱念做打都远不如年轻时的他,但毕竟一直迷这个行当,孙
辈中再选不出别人更适合做这事了。
剧场东墙,他挂上爷部当年演出的剧照。老旧黑白照片,画质粗糙,框子古色古香,别有一番沧桑韵
味。那些照片,是富家小姐出身的奶奶当年雇摄影师拍的,动乱年代卷在棉花套里保存了下来。爷爷演过
《古城会》《战长沙》《斩华雄》《单刀会》。他清楚每一张照片爷爷在演哪一出。西面墙上挂着一排脸
谱。黑脸的包公、白脸的曹操、黄脸的典韦、蓝脸的窦尔敦……每一张脸谱,或多或少都跟爷爷有那么一
点儿连相、神似。比起改造剧场、谈演出班子、办营业执照,找高人画这些脸谱费了他更多心思。挂脸谱
是老人家离世时要求的。舞台上那个红脸的关公,是他照爷爷年轻时的模样选的。伴奏的几位是曾跟他一
起登台的老伙计,退休后来发挥余热。他自己偶尔也会登台秀手艺。过门响起,关云长上台亮相,耳熟能
详的台词和动作、恰到好处的叫好声,让他思绪万千。爷爷是不是想告诉后人,一个人如果想在世上立住
脚跟,要做红脸的关公,也还得会唱黑脸、白脸,什么样的角色都担当得起?可惜他还没来得及问,老人
家就咽了气。
今天的台下观众里,有一位他的堂兄。这位堂兄曾在酒后问他:“当初你怎么想到写那个?”他嘿嘿
一笑,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ED广告车载传媒合同书
- 个人货物的买卖合同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后限时集训11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 工程项目绩效考核表
- 2018高考语文二轮新题速递仿真卷(一)
- 工程项目管理实习报告-1
- 2024年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试题题库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清单03轴对称(16个考点梳理典型例题核心素养提升中考热点聚焦)
- 13功与功率(练习)(原卷版)
- 农家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 湘教版地理1《海洋与人类》
- 注塑部工作流程
- 脊柱外科重点专科中长期发展规划
- 中国通史2综合测试题及答案精编文档
- 客户信用等级评价附件
- 锅炉运行日志表
- 北师大版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 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蚂蚁的特征
- 地质放大镜用户使用手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