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小练习》生物 新教材 专练详解答案_第1页
《微专题小练习》生物 新教材 专练详解答案_第2页
《微专题小练习》生物 新教材 专练详解答案_第3页
《微专题小练习》生物 新教材 专练详解答案_第4页
《微专题小练习》生物 新教材 专练详解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详解答案专练1走近细胞1.B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没有核膜,A、C、D错误;发菜和生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属于自养生物,B正确。2.A乳酸菌和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衣藻和蘑菇属于真核细胞,阴影部分代表共有的结构或物质,细胞生物中都有RNA这种核酸,A正确;乳酸菌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错误;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C错误;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器,而原核细胞中没有,因此内质网不可能出现在图中阴影部分,D错误。3.A桃花为生殖器官,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A正确;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江水等非生物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故江水等非生物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C错误;桃树属于植物,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层次,D错误。4.B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戴口罩可有效切断该传播途径,减少病原微生物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A正确;病毒是寄生生物,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增殖,不能在餐具上增殖,且食盐溶液不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能起到阻止病毒增殖的作用,B错误;高温可通过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蛋白质变性,故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C正确;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减少皮肤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数量,降低感染风险,D正确。5.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错误。6.C甲、乙属于原核生物,丙为病毒,丁属于真核生物。甲和乙都有细胞壁,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乙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甲为异养生物,A错误;丙和丁的主要区别是丙没有细胞结构,丁有细胞结构,B错误;甲和丙的主要区别是甲有细胞结构,丙没有细胞结构,C正确;乙和丁都有遗传物质,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乙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7.D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DNA分子等,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①正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DNA,但原核细胞无细胞核,②错误;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这体现了细胞的差异性,③错误。8.C光学显微镜使用的正确操作步骤为取镜→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观察。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调焦,即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接近切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镜头损坏切片标本。专练2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D由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故在人体活细胞中O原子的含量最多,A错误;微量元素是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只是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其作用非常重要,缺乏后会患相应病症,B错误;构成血红蛋白的Fe属于微量元素,C错误;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均能在无机环境中找到,D正确。2.A3.D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错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若某奶片有碘液检测后出现蓝色,说明该奶片含有淀粉,但不能说明该奶片不含蛋白质,C错误;斐林试剂可用于还原糖的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可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表明该饮料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D正确。4.DMg是合成叶绿素必需的,而叶绿素是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Fe就会影响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Fe和Mg在动物体和植物体细胞中都有。5.C煮熟的鸡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但其中的肽键并没有断裂,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适当提高温度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可以缩短反应时间,B正确;在检测蛋白质时,将B液换用g/mL的CuSO4溶液会导致CuSO4与NaOH反应,影响实验效果,C错误;用刀片刮取花生种子可以刮取到花生组织,涂抹到装片上可降低徒手切片难度,D正确。6.D由题意可知,实验组是将植物幼苗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则对照组应使用含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培养该植物幼苗,A正确;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将该植物幼苗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说明叶片中不能合成叶绿素,故无机盐X可能是一种含镁的无机盐,B正确;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当植物吸收水的速率大于吸收某些无机盐离子的速率时,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某些无机盐离子的浓度可能会增加,C正确;与正常幼苗相比,该幼苗叶绿素减少,则其叶绿体内的NADPH的合成速率降低,D错误。7.A鉴定蛋白质既可以用蛋清稀释液,也可以用黄豆浆滤液;鉴定蛋白质所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8.B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铜离子呈现蓝色,因此1、3、5号试管中均呈蓝色;2、4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发芽的小麦种子中淀粉水解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4号出现砖红色,2号试管室温条件下不出现砖红色,6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由于小麦种子含有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专练3细胞中的无机物1.C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少,细胞呼吸作用非常弱,因此有机物消耗减慢,A正确,C错误;风干的种子上含水量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B正确;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导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D正确。2.B细胞中有以无机离子和化合物两种形式存在的钙,人体中的钙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少量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A正确;钙离子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通常以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B错误;适当补充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C正确;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离子,以维持正常的肌肉收缩与舒张功能,如果钙离子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D正确。3.D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这说明钙盐和钾盐在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4.B细胞内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①正确;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②正确;参与化学反应的是自由水,③错误;作为细胞结构重要组成成分的水为结合水,④正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因细胞种类及细胞的生命活动状态不同而不同,⑤正确、⑥错误。5.AMg2+是构成叶绿素的必要成分,类胡萝卜素中不含Mg2+,A错误;体液中的酸碱缓冲对,如H2CO3和HCOeq\o\al(\s\up1(-),\s\do1(3)),可以维持体液pH的相对稳定,B正确;人体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会引起肌肉抽搐,C正确;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适当补充I-可预防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D正确。6.C种子晒干的过程中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A正确;正在萌发的种子吸收了大量的水分,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细胞代谢旺盛,B正确;叶绿素含镁、血红蛋白含铁,说明无机盐在细胞内可以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但无机盐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C错误;运动员饮料中含钾、钠离子较多,主要是补充因大量出汗带走的钾、钠离子,D正确。7.C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主要体现了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8.B分析题图1可知,当甲浓度为a或乙浓度在c~d时,该作物的产量相对较高,A正确;乙浓度为d时对应的不是该作物的最大产量,即该浓度不是最利于提高该作物产量的浓度,B错误;分析题图2可知,适宜浓度的Ca2+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C正确;从图2中花粉萌发率看,一定浓度范围内,Ca2+浓度对花粉萌发没有影响,D正确。专练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D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类,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错误;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而糖蛋白是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的,C错误;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通过叶绿体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即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糖类,且细胞壁的结构成分也是糖类,因此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糖类,D正确。2.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能调节和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正确;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较高,饮食中要注意适量摄入,C正确;胆固醇的组成元素是C、H、O,D错误。3.D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二糖、多糖可继续水解,但单糖不能再水解,A错误;②中的蔗糖不是还原糖,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B错误;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其中肌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但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储能物质,C错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用酶破坏,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正确。4.C油料种子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脂肪与糖类的区别在于C、H含量较多,氧化分解时需要的氧气多,所以不可过深埋于土壤中。5.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组成脂肪的元素是C、H、O,A错误;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B错误;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呈橘黄色,C正确;脂肪可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D错误。6.B分析题图可知,M和N都是葡萄糖,A错误;纤维素和糖原都是葡萄糖的多聚体,因此葡萄糖是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B正确;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蔗糖不是还原糖,C错误;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油脂被彻底分解时,油脂释放的能量多,D错误。7.BC淀粉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A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技术的11步反应是非自然固碳合成淀粉的合成途径,是一种新的合成淀粉的方法,并不是将自然界的60多步删减得到的,B错误;该技术包含来自31种不同物种的62个生物酶催化剂,不是科学家合成的全新的酶,C错误:此过程类似光合作用的机制,不过由于是人工合成淀粉,CO2可能无法直接转化为三碳化合物,而需先转化为甲醇,D正确。8.B第10天的果实匀浆中淀粉含量较高,与碘液混合后会出现蓝色,A正确;第25天的果实匀浆中存在蛋白质(如催化淀粉水解的酶、膜蛋白、组成细胞骨架的纤维蛋白等),这些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若要鉴定第15天的果实是否含有脂肪,可不用显微镜观察,如选用组织样液检测,C正确;第15天的果实匀浆含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混合后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正确。专练5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1.C在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但并不是所有蛋白质中都含有21种氨基酸,A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H来自①和③,B错误;结构④为R基,R基中也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C正确;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2.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特异性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A正确;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肌动蛋白)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B正确;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C错误;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D正确。3.D未折叠的蛋白质中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同型半胱氨酸与半胱氨酸的区别是R基不同,B错误;由题干信息同型半胱氨酸R基中的巯基(—SH)前多一个“—CH2—”,含同型半胱氨酸的多肽链容易在内质网中形成未折叠蛋白,可推测同型半胱氨酸与其他氨基酸之间能正常形成肽键,C错误;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积累,可能会导致多肽链在内质网中形成未折叠蛋白,进而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4.C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可知,氨基酸的分子式可写成C2H4O2NR,蛋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因此蛋氨酸的分子式是C5H11O2NS,A正确;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1个氮原子,则分子式为C63H105O4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为17、最多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7-1=16,B正确;n个氢基酸共有m个游离氨基,则这些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肽链中的游离氨基数为m-n+1,C错误;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9+1=10,由1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称为十肽,故一条含有9个肽键的链状多肽是十肽,D正确。5.D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能合成ATP,故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唾液腺细胞能分泌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C正确;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线粒体膜上有运输丙酮酸的载体蛋白,不存在运输葡萄糖的蛋白质,D错误。6.A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的是tRNA,不是蛋白质,A错误;与病原体结合的物质可以是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之后,可以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B正确;蛋白质与某些糖类物质结合可以形成成蛋白,糖蛋白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蛋白质与DNA结合不一定调控基因表达,如染色体,D正确。7.CC22H34O13N6分子中有6个N,而水解产生的3种氨基酸均各含有1个氨基,故该多肽是由6个氨基酸脱去5个水分子而形成的六肽,B正确;假设合成该多肽时需要谷氨酸x个,需要其他氨基酸(6-x)个,根据氧原子数可列等式4x+2×(6-x)-5=13,可以求出x=3,即需要谷氨酸3个,故该多肽水解时可产生3个谷氨酸,A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4个游离的羧基,C错误;由题干信息及上述分析能确定该多肽由6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谷氨酸3个、甘氨酸2个、丙氨酸1个,但这些氨基酸可以有多种排列顺序,因此不能确定该多肽的结构式,D正确。8.A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可以传递信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A正确;血红蛋白的功能是运输氧气,B错误;抗体的作用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其能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生长,D错误。专练6蛋白质的计算分析1.C血红蛋白含有4条肽链,共2×141+2×146=574个氨基酸,因此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肽键数=574-4=570个。2.D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半胱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中都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而赖氨酸中含有两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所以它们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时,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多肽链中,含多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因此,按氧原子数目计算,氧原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R基上氧原子数,分析这四种氨基酸的R基可知,四种氨基酸的R基上均无氧原子,所以氨基酸数为p-1;多肽中N原子数=氨基酸数+R基上的N原子总数,四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的R基上有一个N原子,所以赖氨酸数为q-(p-1)=q-p+1。3.D图中多肽有3个肽键,所以该多肽是由4个氨基酸形成的,A错误;图中多肽有两个游离的羧基和一个游离的氨基,B错误;图中氨基酸的R基团分别为:—CH2—CH2—COOH、—CH3、—CH2SH、—CH3,即表示有3种不同的侧链基团,C错误;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形成3个肽键,所以失去了3分子的水,D正确。4.D图中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组成,含有两条肽链和一条环状肽,所以形成一个该蛋白质分子时生成的水分子数=m-2;该蛋白质形成时脱去了m-2个水,还脱去了4个氢形成了2个二硫键,所以形成一个该蛋白质分子时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2)×18+4×1=18(m-2)+4。5.D分析题图可知,一分子胰岛素原切掉C肽后转变成为一分子含有两条肽链的胰岛素,每个胰岛素分子由51个氨基酸组成,构成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51个氨基酸组成的胰岛素具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51-2=49(个),合成它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49个,A错误;胰岛素分子含有两条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和2个游离的羧基,B错误;沸水浴可使胰岛素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丧失,但此过程中肽键一般不会断裂,C错误;每个胰岛素原切掉C肽形成一个胰岛素分子,因此理论上可通过测定C肽的含量来间接反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D正确。6.C5个氨基酸构成的化合物为五肽,三个谷氨酸R基上共三个羧基,多肽一端还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因此游离羧基数共4个。7.A加工过程中减少了一个肽键(含有一个氧),另有一个肽键被水解,生成一个羧基(含有两个氧)和一个氨基,所以加工后的多肽氧原子数与原多肽氧原子数相等,A错误;经加工,一条肽链变成了两条肽链,所以原多肽链增加了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B正确;此加工过程属于初步加工,所以是在内质网中进行的,C正确;此多肽链为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所以合成过程生成了29个水分子;加工过程中共断裂2个肽键,所以消耗了2个水分子,D正确。8.D若不考虑R基中的羧基,则4条多肽链含有4个羧基,A正确;50肽水解得到1个丙氨酸需打开2个肽键,每个肽键需1个水分子,得到的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2个氧原子,题中脱出4个丙氨酸,比原50肽应该增加了8个氧原子,B正确;得到的5个氨基酸中有4个是丙氨酸,则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应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C正确;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O,D错误。专练7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CT2噬菌体为DNA病毒,只含DNA,故碱基只有A、T、C、G4种,核苷酸有4种;人是动物,所以既有DNA也有RNA,碱基有A、G、C、T、U5种,核苷酸就有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和核糖核苷酸4种,共8种;HIV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A,故碱基只有A、U、C、G4种,核苷酸有4种。2.D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属于胞吞,A错误;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肺炎链球菌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B错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故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不相同,C错误;新冠病毒与肺炎链球菌属于病原体,故二者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D正确。3.B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不同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4.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无法判断核酸是DNA还是RNA,分析碱基类型或五碳糖类型只能判断是DNA还是RNA,不能判断是单链结构还是双链结构,A、D错误;分析碱基类型和五碳糖类型,只能判断核酸是DNA还是RNA,不能判断是单链结构还是双链结构,B错误;分析碱基类型判断核酸是DNA还是RNA,然后确定碱基比例,判断是单链结构还是双链结构,C正确。5.B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表现在②和③两方面上,A正确;图中的五碳糖的种类和含氮碱基的种类都未知,只有在②为核糖,含氮碱基③为腺嘌呤的时候加上2个磷酸才构成ATP,B错误;③为含氮碱基,在病毒中共有4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因此②只有一种,C正确;人体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体内的③碱基有5种,②五碳糖有2种,D正确。6.C甲为核苷酸,甲中a为五碳糖,m为含氮碱基;乙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丙为tRNA的结构。如果甲中的a是脱氧核糖,则甲为脱氧核苷酸,其聚合成的大分子物质是DNA,可以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正确;如果甲中的a是脱氧核糖,a与磷酸分子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DNA的基本骨架,B正确;禽流感病原体是病毒,其核苷酸有4种,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既含DNA,也含RNA,其核苷酸有8种,C错误;如果甲中的m是U,甲是核糖核苷酸,则甲是构成丙(t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正确。7.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该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RNA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提供的核糖体等细胞器和ATP及原料合成子代病毒,A正确;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在内质网中加工,并由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与RNA装配成子代病毒后,在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分类包装,再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最后由细胞膜胞吐出去,体现了三种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B正确;用甲基绿吡罗红进行染色,DNA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被吡罗红染成红色,C正确;该病毒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相互识别并结合,从而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8.A离子通道具有选择性,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相应的离子通过,A错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C正确;DNA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所以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质参与DNA复制,该蛋白质可能是DNA聚合酶,D正确。9.C生物细胞中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其中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核苷酸链3′端的五碳糖只连接一个磷酸,B错误;RNA可以指导蛋白质合成,在遗传中发挥作用,某些RNA还能在细胞代谢中发挥催化作用,C正确;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一定相同,因此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D错误。专练8组成细胞的分子综合练1.B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包括C、H、O、N,有的还含有S,二者不相同,A错误;核酸的生物合成需要多种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参与,B正确;蛋白质的分解需要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酶的参与,不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C错误;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和核酸发生变性,但不会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核酸分子中无肽键,D错误。2.D碳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3.C酶是由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多聚体,抗体是由氨基酸连接成的多聚体,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成的多聚体,氨基酸和核苷酸都是含氮的单体,C正确;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激素不都是蛋白质,如部分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脂质;抗体都是蛋白质,故酶和激素不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A错误;糖原是生物大分子,脂肪和有些激素不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核酸不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D错误。4.D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检测蛋白酶的存在与否时应把嫩肉粉溶解于水中并用双缩脲试剂直接检测即可。5.C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能够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A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是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的,参与细胞的识别和免疫调节,B正确;脂质中的胆固醇参与了血液中的脂质的运输,C错误;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D正确。6.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速率有关,一般来说,该比值越大,新陈代谢越旺盛,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速率逐渐减慢,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这与曲线①相符,A正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可影响细胞代谢的旺盛程度,该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强,这与曲线②相符,B正确;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开始由于水分减少,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增加,后来玉米种子的总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无机盐的相对含量也会保持稳定,这与曲线②相符,C正确;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这与曲线③不符,D错误。7.D8.C脂肪中H的比例为1-75%-13%=12%,糖类中H的比例为1-44%-50%=6%,A正确;相同质量条件下,由于脂肪的含氢量比糖类高,氧化分解时要消耗更多的氧气,B正确;氧化分解时产生多少水取决于H的比例,糖类中H的比例较低,因此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较少,即Y<X,C错误;因脂肪中H、C含量高,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释放的能量较多,D正确。9.D葡萄糖是还原性糖,可以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的成分是g/mL的NaOH溶液和g/mL的CuSO4溶液,使用时需要先混合再使用,蔗糖不是还原性糖,因此不能用来作为对照。10.(1)蓝细菌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细胞膜统一性(3)自养叶绿素藻蓝素解析:(1)蓝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水绵细胞为真核细胞,它们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在蓝细菌细胞和水绵细胞中共有的结构有:[4]和[10]所示的细胞膜、[5]和[6]所示的细胞质,此外还有核糖体等,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统一性。(3)蓝细菌细胞含有光合色素藻蓝素和叶绿素;水绵细胞因含有叶绿体,而叶绿体中含有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可见,蓝细菌和水绵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属于自养生物,在它们的光合作用色素中都有叶绿素,不同的是蓝细菌还含有藻蓝素。11.(1)淀粉纤维素(2)核苷酸b②(3)3脱水缩合肽键解析:(1)甲图中,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纤维素。(2)乙图所示化合物为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b所示的结构核苷酸;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②所示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3)丙图所示多肽的R基,由左至右依次为—CH2CH2COOH、—CH3、—CH2SH、—CH3,说明该多肽是由3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连接氨基酸分子之间的化学键为肽键。12.(1)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色(2)1mL蒸馏水+++(或更多+)(3)斐林试剂淀粉水解产物是还原糖,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试管1试管4解析:(1)本实验原理:①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②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色。(2)实验1为对照组,实验遵循等量原则,因此表中加入的A是1mL蒸馏水,试管中的淀粉不能水解,剩余量最多,B处颜色最深,表示为+++(或更多+)。(3)本实验的因变量还可以通过检测产物的生成量来衡量,淀粉水解可以得到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作为替代检测试剂,其原理是淀粉水解产物是还原糖,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其预期结果是:试管1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试管4中砖红色沉淀的颜色最深。专练9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D植物细胞含有细胞膜,选择动物细胞不选择植物细胞的原因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操作比较复杂,A错误;使红细胞破裂的方法是吸水涨破,B错误;在浓盐水中红细胞会失水皱缩,C错误;该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D正确。2.D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可镶嵌、贯穿或附着于脂双层,因此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不对称的,A错误;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刚性”,使得质膜比较坚实,B错误;被动转运中的易化扩散需要细胞膜中转运蛋白的协助,其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有关,C错误;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如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D正确。3.B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苏丹Ⅲ染液可用于检测脂肪,不能用于检测磷脂,A错误;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脂质,B正确;科学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C正确;常用染色法鉴定细胞死活,是因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错误。4.B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使原始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A正确;有害物质也能进入细胞,B错误;激素是通过作用于靶细胞的激素受体而发挥调节作用的,C正确;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通讯,D正确。5.A磷脂双分子层内部疏水,构成蛋白A和蛋白B跨膜区段的氨基酸可能具有疏水性,A错误;若膜蛋白A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可能是激素受体,B正确;膜蛋白作为载体蛋白可能参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也可能参与主动运输,这一过程消耗ATP,C正确;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催化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6.B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除此还含有少量糖类;功能越复杂的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癌细胞易扩散转移与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减少有关。7.Ba是由甲细胞释放的信号分子,A正确;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通过细胞膜上的信息分子和受体的直接接触完成,B错误;图示说明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图中甲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D正确。8.B突触后膜上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受体可以特异性的结合相应的神经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A正确;靶细胞上含有能和相应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代谢发生改变,B错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的场所类囊体薄膜上含有ATP合成酶,能够催化ATP合成,C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会产生相应的癌胚抗原,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而清除癌变的细胞,D正确。专练10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1.C线粒体DNA分布于线粒体基质中,故将正常线粒体各部分分离后,线粒体DNA应该位于线粒体基质③中,C正确。2.D3.B高尔基体由扁平囊状小泡构成,是细胞分泌物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A正确;液泡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花青素则存在于液泡中,B错误;叶绿体产生的O2被线粒体利用至少需要穿过叶绿体的2层膜和线粒体的2层膜,共4层生物膜,C正确;中心体是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D正确。4.C由题意可知,如果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可将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推测正常情况下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留在内质网,并不需要进入高尔基体内加工,所以该类蛋白应该属于胞内蛋白,而消化酶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A正确;该类蛋白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被运回内质网,囊泡运输的过程消耗ATP,B正确;由于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所以高尔基体膜上的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低,C错误;RS功能的缺失会导致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不能被RS受体特异识别并结合,进而使高尔基体不能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将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故该类蛋白在高尔基体内的含量可能增加,D正确。5.(1)细胞膜(2)参与信息传递(3)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4)脂质和蛋白质(5)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解析:(1)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利用突触可以完成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体现了生物膜参与信息传递的功能。(3)高尔基体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4)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约占50%)和蛋白质(约占40%)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占2%~10%)。(5)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过程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体现了生物膜进行能量转化的功能。6.(1)pH应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应与细胞内的相同(2)细胞质基质组分和线粒体(3)有类囊体膜是H2O分解释放O2的场所,叶绿体膜破裂不影响类囊体膜的功能解析:(1)细胞器生活在细胞质基质中,环境的pH和渗透压会影响细胞器的形态及功能。为保证细胞器的正常活性状态,溶液B的pH应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溶液B的渗透压应与细胞内的相同。(2)葡萄糖经有氧呼吸过程可被彻底分解,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上清液在适宜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分解,说明上清液中有细胞质基质组分和线粒体。(3)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有色素和催化光反应的酶,是进行光反应的场所。叶绿体双层膜破裂后,类囊体膜结构完整,在适宜条件下仍可进行光反应,即H2O可在光下分解并释放O2。专练1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A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在细胞核内通过DNA复制合成DNA,通过转录合成RNA,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故A正确,B、C、D错误。2.B真核细胞的DNA与蛋白质等结合形成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A正确;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C正确;细胞核内DNA的复制(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3.D蝾螈受精卵在缢裂后,含有细胞核的部分可发育成胚胎,而不含细胞核的部分则不能正常发育。因此,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4.D卵细胞的核单独存在,脑细胞的细胞质也单独存在,两者一段时间后就死亡,而卵细胞的细胞质与脑细胞的细胞核构成的重组细胞仍然能正常分裂和分化,所以能够看出细胞要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5.A③是核膜,为双层膜,共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A错误;①为染色质,可以被龙胆紫染液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正确;②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④为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6.B由核孔复合体中某些蛋白质对进出核的物质有控制作用,可知核孔复合体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A正确;RNA聚合酶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后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参与转录过程,一般认为,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B错误;核孔的存在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的,D正确。7.A据题中信息可知NPC是一个双向通道,而核孔的作用主要是运输生物大分子,A正确;核膜为双层膜结构,其外膜与内质网膜相连,不与细胞膜直接相连,B错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方式不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真核生物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在细胞内完成,不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D错误。8.D核孔可实现核质间的信息交流。9.B房颤的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故其成因可能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A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C错误;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经核孔进入细胞质发挥作用,D错误。专练12被动运输1.A分析甲组结果可知,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与0时(原生质体表面积大约为μm2)相比,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逐渐增大,甲组NaCl处理不能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吸水,表明细胞中浓度mol/L,但不一定是细胞内NaCl浓度≥mol/L,A错误;分析乙、丙组结果可知,与0时(原生质体表面积大约分别为μm2、μm2)相比乙、丙组原生质体略有下降,说明乙、丙组NaCl处理皆使细胞质壁分离,处理解除后细胞即可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正确;该菌的正常生长,细胞由小变大可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该菌吸水也会导致原生质体表面积增加,C正确;若将该菌先65℃水浴灭活,细胞死亡,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再用NaCl溶液处理,原生质体表面积无变化,D正确。2.B水通道蛋白是一类贯穿于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B错误。3.C蔗糖溶液初始浓度相同,实验结果显示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a未发生变化、细胞b体积增大、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水分交换前,细胞a、b、c的细胞液浓度分别等于、大于和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A、B不符合题意。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初始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细胞c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导致细胞c的外界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小于初始浓度,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等于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但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4.B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花瓣呈红色是由细胞液泡内花青素的颜色呈红色导致的,所以用红色花瓣作为实验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黑藻叶片中的叶绿体显绿色,存在于原生质体中,有利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细胞中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通常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原因是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发生质壁分离时容易观察,D正确。5.B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的相对含量有关,如细胞液中水的相对含量少,则根毛细胞吸水能力强,A正确;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细胞吸水困难,但吸水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据题图分析可知,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正确;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正确。6.D施肥过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导致植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引起“烧苗”现象,A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而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之间的细胞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与细胞壁分开,B正确;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因不断吸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1mol/L的NaCl溶液和1mol/L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不相同,因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溶质微粒数多,故其渗透压高于葡萄糖溶液,D错误。7.A①细胞处吸水量少于③处细胞,说明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①处理后>③处理后,A错误;②处细胞失水,故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B正确;滴加③后细胞大量吸水,故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C正确;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D正确。专练13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1.A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的碘浓度比血浆中高20~25倍,说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的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因此维持细胞内外碘浓度差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2.C细胞内高尔基体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A错误;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多死亡,糖分通过扩散进入细胞所致,B错误;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之一,C正确;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转运分子和离子时会发生构象变化,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不与其结合,二者作用机制不同,D错误。3.B主动转运过程中H+-ATP酶作为载体蛋白,会发生形变,协助物质运输,A错误;该转运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结果是使膜两侧H+维持一定的浓度差,B正确;H+的转运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能量,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进而影响H+的转运速率,C错误;图示过程是消耗ATP的过程,而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最终会生成ATP,不会发生图示过程,D错误。4.C由题意可知,离子泵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故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A、B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阻碍氧气运输,导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生成的能量减少,因此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导致载体蛋白变性并失去运输物质的功能,所以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5.B分析题图可知,题图甲中的葡萄糖需要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由胞外向胞内运输,没有显示能量的消耗,故题图甲表示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题图乙中矿质离子是由细胞外向细胞内逆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既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故题图乙表示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由以上分析可知,A正确;氧气浓度影响有氧呼吸速率,有氧呼吸速率越大,产生的能量就越多,因此氧气浓度能影响主动运输而不影响协助扩散,B错误,C正确;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D正确。6.B据题图分析可知,当组织细胞内浓度大于细胞外浓度时,细胞仍能吸收这两种离子,说明该组织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甲、乙两种离子,吸收两者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A错误;由题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离子浓度高于乙曲线表示的离子浓度,说明其对甲离子的吸收速率高于对乙离子的吸收速率,这主要是因为该细胞运输甲离子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乙离子的载体蛋白数量多,B正确;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内浓度不论大于或小于细胞外浓度,细胞均能吸收这两种离子,即这两种离子既能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也能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C错误;主动运输是细胞为维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动而主动地选择吸收或排出某些物质,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细胞膜上运输甲、乙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数量有限,D错误。7.C分析图甲曲线可知,方式a只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有关,且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相关外,还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B正确;图乙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胞吞和胞吐是耗能过程,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D正确。专练14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图表解读1.D根据题意可知,红细胞能运输O2和CO2,肌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O2,产生CO2,可以判断气体A和B分别是CO2和O2,A正确;①和②表示气体进出红细胞,一般气体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④是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⑤是H2O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③为红细胞通过消耗能量主动吸收K+排出Na+,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为③提供能量,C正确;成熟红细胞没有核糖体,不能再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不能更新,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其表面的糖蛋白处于不断流动中,D错误。2.ABD6h时,由于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A正确;由于甲组幼苗根系不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eq\o\al(\s\up1(-),\s\do1(3)),从而保持根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使其吸水量大于蒸腾量,12h后继续培养有可能超过处理前的鲜重;乙组幼苗由于放在比根细胞液浓度大很多的KNO3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大量失水,造成严重萎蔫最后死亡,B正确;实验开始时,甲组幼苗根系就已开始吸收K+、NOeq\o\al(\s\up1(-),\s\do1(3)),而不是在6h后才开始吸收,到6h时细胞液浓度大于KNO3溶液浓度,因而从外界吸水,使鲜重逐渐提高,C错误;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eq\o\al(\s\up1(-),\s\do1(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D正确。3.D图中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正确;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B正确;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转运蛋白的种类,A表示蛋白质,C正确;图中A表示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错误。4.D胞吞是通过膜外表面的糖被识别,并消耗能量进入细胞内;胞吐是高尔基体膜鼓出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物质排到膜外,因此,部分高尔基体膜的成分转移到细胞膜上;排出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直接通过细胞膜的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5.C该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物质的运输方向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所以判断是主动运输。6.C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A正确;根据题意,SGLT1是主动运输的载体,较低浓度下,图中SGLT1对应的曲线先达到饱和状态,B正确;由于葡萄糖的主动运输在较低浓度下已达到饱和,因此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吸收速率,C错误;由题图可知,小肠绒毛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在同时进行,总葡萄糖转运速率为两种运输方式的速率之和,D正确。专练15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综合练1.D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A正确;成熟的植物细胞所具有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可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B正确;当溶液浓度A>B时,成熟的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植物细胞吸水,B的浓度逐渐变小,D错误。2.B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转运蛋白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二氧化碳排出组织细胞、氧进入肺泡细胞和甘油进入毛细淋巴管壁细胞都属于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3.B由甲到乙,紫色液泡变小,颜色变深,A错误;在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甲、乙(逐步发生质壁分离)、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正确;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高,C错误;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此时水分子从胞外扩散到胞内的多于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的,D错误。4.D图中丙为高尔基体,可将加工的蛋白质运输到溶酶体,A正确;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这与生物膜上的脂质分子、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有关,B正确;戊表示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CO2没有O2参加,C正确;图中甲、乙、丙、丁和戊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或细胞膜)和线粒体,而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5.B两图均表示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不需要转运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此过程只受浓度差的影响,随着扩散的进行,浓度差越来越小,扩散速率越来越慢。6.CK+的积累保证了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A正确;这两种藻类吸收K+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这两种藻类K+积累量的差异取决于它们遗传物质的差异,C错误;这两种藻类吸收K+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而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因此K+吸收速率与池水中的溶解氧的浓度有关,D正确。7.D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活细胞,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活细胞,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入活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有些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分子进入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该过程不需要转运蛋白参与,B错误;钠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神经元是兴奋产生的基础,C错误;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溶剂分子能双向穿过半透膜是渗透现象发生的基础,D正确。8.D吞噬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的方式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越来越高,所以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细胞积累K+是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吸收,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与线粒体和核糖体密切相关,C正确;植物生长素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9.D由题意可知,在实验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两者之间只发生了水分的交换,因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说明甲组叶细胞从甲糖溶液中吸收了水分,净吸水量大于零,A正确;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即乙组叶细胞细胞液浓度与乙糖溶液浓度相等,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B正确;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乙组叶细胞失去了水分,则净吸水量小于零,叶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题中甲、乙两组糖溶液浓度(g/mL)相等,但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糖,因此甲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乙糖溶液(即甲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多于乙糖溶液),则甲组叶细胞与甲糖溶液间的物质的量浓度差大于乙组叶细胞与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差,因此叶细胞的净吸水量甲组大于乙组,D错误。10.C由题干信息知: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是一种载体蛋白,且可水解ATP提供能量)发挥作用将细胞内的H+逆浓度梯度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使溶液的pH明显降低,A、B正确;加入H+-ATPase抑制剂,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说明蓝光不能为逆浓度跨膜转运H+直接提供能量,C错误;经蓝光处理,H+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而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后,再经蓝光处理,膜两侧H+浓度未变,说明无能量供应时H+不能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11.A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是由液泡膜两侧的H+的浓度梯度驱动H+通过CAX间接驱动的,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Ca2+通过CAX进入液泡使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增大,可使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H+焦磷酸酶不能跨膜运输H+,进而使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减小,H+通过CAX完成跨膜运输的速率变慢,Ca2+以与H+相反的方向通过CAX的速率减慢,C正确;根据题目信息“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可知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12.(1)原生质层②和④(2)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3)大于、等于或小于(4)高降低解析:(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②细胞膜、④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b中的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也可能处于吸水和失水的平衡状态或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大于、等于或小于三种可能。(4)①由图中两种红心萝卜的重量变化结果可知,甲~戊五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为丙<戊<甲<丁<乙,甲为红心萝卜A的等渗溶液,戊为红心萝卜B的等渗溶液,因此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高。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溶液浓度降低,红心萝卜A吸水一段时间后,细胞液浓度会降低。13.(1)具有流动性(2)蛋白质顺浓度梯度运输(具有特异性或不消耗能量等)(3)K+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为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呼吸受到抑制时提供的能量减少,故根细胞吸收K+的速率降低解析:(1)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2)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其运输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具有特异性,不消耗能量等。(3)由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可判断,根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该方式不仅需要载体蛋白,还需要消耗能量。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细胞呼吸受抑制,提供的能量减少,因此,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降低。专练16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存在于溶酶体内,正常情况下,其不能通过溶酶体膜释放出来,A正确;溶酶体膜经过修饰,不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水解,B正确;据题干信息,溶酶体内的pH约为5,而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溶酶体内H+的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中的,H+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通过溶酶体膜进入溶酶体,C错误;溶酶体内的环境为酸性,可推测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在酸性条件下活性高,即酸性环境有利于维持溶酶体内水解酶的活性,D正确。2.C题图中a、b、c三条曲线不能反映不同底物浓度对生成物的量的影响,因为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生成物的量将逐渐增多。3.D由题干和曲线图可知,产物的能量比底物的低,说明此反应为放能反应,A错误;结合图可知,无催化剂该化学反应也能进行,B错误;由图可知,催化剂之所以能够加快反应速率,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不是底物分子的能量,C错误;由图可知,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的作用更明显,D正确。4.C甲酶和乙酶是蛋白质或RNA,如果丙是RNA酶,乙酶活性改变而甲酶活性保持不变,说明乙酶是RNA,甲酶是蛋白质,A错误;同理可推,如果丙是蛋白酶,则甲酶是RNA,乙酶是蛋白质,B错误;丙酶只影响乙酶的活性,说明了酶具有专一性,C正确;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而不会失活,D错误。5.C由题图可知,当产物B浓度高时,产物B与变构位点结合,使酶1失去活性,当产物B浓度低时,产物B与变构位点发生分离,酶1活性得以恢复,该过程能实现精准调节,避免产物B过度生成,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由图可知,产物B与变构位点的结合是可逆的,B正确;据图示可知,酶促反应速率受产物量的调控,当产物B浓度高时,产物B与变构位点结合,使酶1失去活性,增加底物的浓度,不能解除产物B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酶1的变构位点和底物结合位点的结构与特定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D正确。6.B由题“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可知,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自溶失活,A正确;由图可知,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由天然状态变为部分解折叠,部分解折叠的碱性蛋白酶降温后可恢复到天然状态,因此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构象改变是可逆的,B错误;碱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而改变构象,而且加热也能使碱性蛋白酶失活,会降低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的去污效果,添加酶稳定剂可提高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的去污效果,C正确;酶具有高效性,碱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具有很强的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可有效地清除汗渍、奶渍、酱油渍等污渍,添加碱性蛋白酶可降低洗涤剂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7.D酶的空间结构直接决定了其特异性,A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这与酶的空间结构有关,B正确;据图分析,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与酶的非活性位点结合,改变酶的结构,从而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C正确;竞争性抑制剂通过与底物竞争活性部位降低酶活性,而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使酶失活,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在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没有改变,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不同,D错误。专练17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D加热属于增加反应物的能量,加FeCl3溶液、加H2O2酶条件属于降低H2O2分解反应的活化能,三种条件下都不能增加产物的量。2.C由题意可知,该实验自变量为有无H2O2酶,H2O2的浓度为无关变量,A、B正确;酶是催化剂,反应后结构不变,一段时间后H2O2完全分解,气体量不再增加,C错误;土豆片改为土豆研磨液后细胞破裂释放出H2O2酶,更有利于反应进行,D正确。3.B由题图可知,图3中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且温度适宜,酶同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则图3中H2O2分解速率最大,故图3所示装置中烧瓶最先浮起,A错误;图2与图3所示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是催化剂的种类,二者对比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正确;图4中,久置肝脏研磨液中的酶会被分解,酶含量很少,但H2O2在37℃条件下和很少量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也可分解,则沉入烧杯底部的烧瓶也可能浮起,C错误;由于H2O2受热易分解,即温度变化可影响H2O2的分解,因此不能用H2O2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4.D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2号(无机催化剂)和3号(含有过氧化氢酶)实验对比;1号(含有唾液淀粉酶)和3号(含有过氧化氢酶)对照,能说明酶有专一性;3号与4号对照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号与5号对照,可说明酶的活性受pH影响。5.C图①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A正确;图②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B正确;图③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C错误;酶具有高效性,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D正确。6.B由图可以看出,该实验是通过过氧化氢来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所以滤纸片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从滤纸片进入过氧化氢溶液(即t1时)酶促反应已经开始,所以应从t1算起;该图示中只有一片滤纸片,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增加滤纸片的数量,测出时间后取其平均值。专练18影响酶活性的条件1.C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属于实验的自变量,A正确;探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应先调控温度,再将淀粉与淀粉酶两溶液混合,B正确;斐林试剂使用时要加热,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不可用做对实验结果的检测,C错误;淀粉的用量和保温时间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2.C实验①结果表明在低浓度Mg2+条件下,酶P具有催化活性,A错误;实验③⑤的结果表明,不论在低浓度Mg2+还是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都无催化活性,B错误;实验④⑤的结果表明,在高浓度Mg2+条件下,酶P中的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而蛋白质组分没有催化活性,C正确,D错误。3.A本实验以蔗糖、淀粉作底物,用蔗糖酶和唾液淀粉酶两种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步骤3需要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是否有可溶性还原糖的产生,A错误;向试管2和4中均加入淀粉,并分别加入了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不能体现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试管1和2进行对照能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B正确;试管3和4进行对照,能证明蔗糖酶具有专一性,C正确;该实验没有与无机催化剂作对比,无法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高效性,D正确。4.C分析②③组可知,没有添加CaCl2,降解率为0,说明该酶的催化活性依赖于CaCl2,A正确;分析①②变量可知,pH均为9,都添加了CaCl2,温度分别为90℃、70℃,故自变量为温度,B正确;②组酶的活性最高,此时pH为9,温度为70℃,但由于温度梯度、pH梯度较大,不能说明最适温度为70℃,最适pH为9,C错误;该实验的反应物为Ⅰ型胶原蛋白,要确定该酶能否水解其他反应物还需补充实验,D正确。5.(1)A和CC淀粉酶在40℃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多E100℃条件下酶失活(2)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3)在20℃和100℃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解析:发芽的玉米籽粒提取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根据颜色深浅可判断酶活性的高低;在20℃、40℃和100℃三个温度条件下,40℃是酶的较适宜温度;若要探究使淀粉酶水解的最适温度,需在20℃和100℃之间多设置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操作。专练19细胞的能量“货币”ATP1.CATP中的“A”代表的是核苷,A错误;由于ATP和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够使ATP和ADP的含量保持动态平衡,B错误;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联系,C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阶段合成ATP,暗反应阶段ATP水解,即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同时发生,D错误。2.C自变量是荧光素酶浓度,因变量是发光强度,A正确;发光强度是化学反应速率的体现,受温度影响,一般低温会降低化学反应速率,B正确;如图中f和g点,虽然荧光素酶浓度变大,但酶活性因为底物浓度的限制不再升高,所以荧光素酶浓度越高,酶活性(体现形式为荧光强度)不一定越大,C错误;ATP是该反应的供能者,且ATP含量可以影响发光强度,则提高ATP浓度,发光强度会变大,f点将可能上移,D正确。3.A活细胞中不停地进行代谢,所以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就会不断地进行,A正确;ATP与ADP是两种不同的物质,B错误;ATP在生物体内含量较低,之所以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就是因为ATP和ADP不断地相互转化,C错误;能够保障生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在常温常压下快速顺利进行的是酶,D错误。4.B“ATP这种传统上与细胞能量供应相关的物质在把食物的味道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此可知ATP与能量供应有关,且ATP可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神经细胞,神经细胞膜外表面可能有ATP的受体。5.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但不是唯一的,题干信息显示GTP、CTP和UTP也可以直接提供能量,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的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彻底水解的产物只有碱基不同,说明一分子GTP、CTP和UTP的组成成分也包含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1个碱基、1个核糖,B正确;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的,C错误;UTP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尿嘧啶、磷酸和核糖,D正确。6.CATP中的A表示腺苷,是由一分子的腺嘌呤和核糖连接而成的,故M指腺嘌呤,N指核糖,A正确;食物为ATP充电指的是呼吸作用分解来自食物中的有机物产能,用于合成ATP,B正确;细胞中的ATP和ADP含量很少,运动时肌肉细胞中ATP的充电与放能速率相对平衡,C错误;ATP的充电和放能所需要的酶分别是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D正确。7.D吸能反应需要ATP水解供能,A正确;结构简式中的A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表示腺苷,对应结构式中的①和②,B正确;断裂化学键③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单体,C正确;叶肉细胞可以通过光反应和细胞呼吸产生ATP,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其他生命活动,D错误。8.(1)细胞质基质(2)无氧呼吸(3)光能(4)O2、NADPH(5)H2O、CO2解析:(1)(2)根据表格中信息,终产物是乙醇和CO2,综合分析判断该反应为无氧呼吸,葡萄糖可作为无氧呼吸的反应物,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其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为化学能,终产物是乙醇和二氧化碳。(3)(4)根据表格中信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其发生的部位可知,其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为光能,光反应的产物为O2、NADPH(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产物不用写ATP)。(5)根据表格中信息判断,在线粒体中利用丙酮酸等物质进行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该过程将丙酮酸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其中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是二氧化碳,第三阶段的产物是水(根据表格中信息可知产物不用写ATP)。专练20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B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不能吸收空气中的O2,A错误;加入NaOH溶液,可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正确;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C错误;澄清的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D错误。2.A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2是否一样多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CO2的多少属于因变量;根据生物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都是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3.C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时,A瓶应先密封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消耗瓶中的氧气,然后再连通B瓶;实验结束后,在A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检验酒精,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4.B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有利于其生长繁殖,A正确;酵母菌在无氧呼吸过程中先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再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CO2,B错误、C正确;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乙醇和CO2,D正确。5.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所以该实验不能以有无CO2的产生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A正确;将葡萄糖溶液煮沸,这样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乙装置中用石蜡进行密封,形成无氧环境,乙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甲进行有氧呼吸,两者比较说明酵母菌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呼吸作用类型,C正确;乙和甲都是实验组,两者形成对照,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D错误。6.D检测乙醇的生成,应取甲瓶中的滤液2mL注入到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mL溶有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A错误;CO2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乙瓶的溶液不会变成红色,B错误;用对比实验法可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C错误;乙醇最大产量与甲瓶中葡萄糖的量有关,因甲瓶中葡萄糖的量是一定的,因此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D正确。7.Ct1→t2,氧气减少的速率逐渐减慢,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氧气含量不变,说明酵母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t1和t3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速率相等,又因为单位时间内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因此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B正确;因为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若降低10℃培养,酶的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变慢,因此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变长,C错误;由题可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因此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D正确。专练21细胞呼吸(有氧呼吸)1.D二氧化碳产生于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反应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二氧化碳中的氧来自丙酮酸和水,而丙酮酸中的氧来自葡萄糖,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