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柳絮诗_第1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柳絮诗_第2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柳絮诗_第3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柳絮诗_第4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柳絮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诗歌专题训练柳絮诗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柳絮二阙(其一)[宋]韩琦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一春情绪空缭乱,不是天生稳重花。柳絮[唐]刘禹锡飘飏南陌起东邻,漠漠蒙蒙暗度春。花巷暖随轻舞蝶,玉楼晴拂艳妆人。萦回谢女①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②。何处好风偏似雪,隋河堤上古江津。[注]①谢女:晋朝才女谢道韫,作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②陶公漉酒巾:陶公,指陶渊明;漉酒巾,滤酒的布巾。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诗一“奈”字表明愁来无端,无可奈何。究竟是一种什么愁则未予点明,仅在下句以“缭乱”做了补充。B.韩诗第三句“空缭乱”兼指诗人和柳絮,柳絮狂乱起舞,必然落得毫无结果,而诗人的愁情也“空缭乱”。C.刘诗颔联写柳絮布满天地,和蝴蝶共舞,和美人相依,这一形象特点颇有新意,跳出了一般咏絮诗的感叹。D.刘诗颈联运用谢道韫和陶渊明的典故,写柳絮飘飞并萦绕在谢道韫和陶渊明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2.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柳絮怎样的特点?各自以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临江仙·柳絮①曹雪芹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①《临江仙·柳絮》是清代曹雪芹所作的一首词,是《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所作。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风卷得均匀”一句,既表现了春风的徐缓之特点,又表现了柳絮的舞姿柔美之形状,言简义丰。B.“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运用比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C.“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现了柳絮的志趣和追求,为下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埋下伏笔。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4.宝钗在拿出她这首词之前,有这样一段议论:“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俗套。”“柳絮”无根无绊,这一意象一般有何寓意?说说这首词在这方面是如何“不落俗套”的?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小题。池上絮①(唐)韩愈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柳絮(宋)卢梅坡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注】①絮:柳絮,柳树的花。诗中的“杨花”即柳絮。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七绝均以“花”称柳絮,都写到柳絮在晴空飘舞飞扬,颇具审美意趣。B.韩诗将柳絮置于池面晚霞映水的场景进行描写,卢诗并未描写此种场景。C.韩诗中的“自飞飞”和卢诗中的“一段风情”,均着意于表现柳絮的风韵。D.韩诗以“不得归”突出春逝,卢诗用“看尽”点明春暮,有异曲同工之妙。6.这两首诗分别蕴含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诗与词,完成下面小题。柳絮唐·薛涛①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临江仙·咏絮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注】①薛涛: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陕西长安人,16岁沦为歌伎,曾与才子元稹私订终身,后两度被弃。7.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絮》诗中“春风摇荡惹人衣”的“惹”字,以拟人手法写出杨花满含深情,纷纷扬,沾满游人衣裳的情状。B.《临江仙·咏絮》中第三句“蜂围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暗示了词人面对“蜂围蝶阵”时内心纷乱的愁绪。C.《临江仙·咏絮》上阕状物,着力描写风吹柳絮、悠然起舞的情景;下阕言志,委婉抒写了词人的情志。D.这两首诗词虽然皆以柳絮为吟咏对象,却处处有“我”,托物言情,将物性我情水乳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8.两首诗词同为咏柳絮,却寄寓了不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柳絮二阕【宋】韩琦其一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一春情绪空缭乱,不是天生稳重花。其二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第—句均采用了比喻手法,描写出柳絮漂泊不定、轻薄浮躁的特点。B.“其一”首句写景,次句点出对景之人。“奈”字,表明愁来无端,无可奈何。C.“一春情绪空缭乱”一语双关,既指柳絮般缭乱飞舞,也说人的愁情“缭乱”。D.“其二”诗,诗人以“乱愁萦困”比喻满天风絮,实景虚写,故格外新鲜动人。10.第二首诗中的“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题柳温庭筠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香随静婉①歌尘起,影伴娇娆②舞袖垂。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注】①静婉:为南朝羊侃的宠姬,善歌舞。②娇娆:为东汉宋子侯诗中所咏的美女。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描写杨柳在春天中的美姿:柳丝千条,如绿烟金穗;微风吹过,轻拂人面。B.颔联以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从嗅觉、视觉等角度描写柳絮飘香,柳影婆娑。C.颈联从听觉入手,写到与杨柳有关的乐曲以及栖息在柳树枝头黄莺的婉转啼鸣。D.尾联写千门九陌,柳花如雪,随风飞舞,有的甚至飞入宫墙,足见其体态轻盈。E.这首咏柳诗写了柳丝、柳香、柳影、柳花,从春写到秋,摹写精细,曲尽其妙。12.有人说,将诗中的“柳”理解为一女子,较含蓄有味,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答案1.D2.①韩诗以“不定家”“不是天生稳重花”突出柳絮漂泊不定、轻薄浮躁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对轻薄浮躁之人的厌恶之情。②刘诗描写了柳絮漫天飞舞、茫茫荡荡的灵动景象,突出柳絮飘飏、富有情趣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柳絮的喜爱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错误,“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意思是谢女写诗,陶公饮酒,点缀了春天的画面。此处运用谢道韫和陶渊明的典故,是展开联想,应是“虚写”的手法。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以及思想情感的能力。①韩诗前两句“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意思是习惯了被东风吹得无定所,高楼长街道,无限延伸,使人茫然无所依傍。三四句“一春情绪空缭乱,不是天生稳重花”,意思是一整个春天情绪空虚而混乱,像那些轻飘的柳絮一样飘忽,难以控制。由此看出,以“不定家”“不是天生稳重花”突出柳絮漂泊不定、轻薄浮躁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对轻薄浮躁之人的厌恶之情。②刘诗首联“飘飏南陌起东邻,漠漠蒙蒙暗度春”,意思是春天的柳絮在南陌飘飏起来,形成了一片朦胧的春景;尾联“何处好风偏似雪,隋河堤上古江津”,意思是隋河堤上的古江津,那里的风光更加美丽,宛如飘雪。由此看出,描写了柳絮漫天飞舞、茫茫荡荡的灵动景象,突出柳絮飘飏、富有情趣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柳絮的喜爱之情。3.B4.柳絮无根无绊一般象征飘零、漂泊。而薛宝钗的《柳絮词》以舞姿优美、舒卷均匀的柳絮自比,柳絮在洁净华美的白玉堂前舞动身姿,高贵优雅;它既不随水而逝,也不沦落芳尘。词人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抒发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这样便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所以不落俗套。【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运用比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错误。此处“蜂蝶”为实写,描绘了“一群群蜂儿蝶儿,团团翻飞,追随着柳絮”的画面。不存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及思想内容的能力。柳絮无根无绊一般象征飘零、漂泊。首句“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白玉华堂前面,春风轻拂,漫天飞絮,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节奏均匀适度。柳絮飘飞的地点,已不是黛玉笔下那触目愁肠的“百花洲”和“燕子楼”,而是换成了充满着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封建贵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毬”,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倦,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中间“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何曾随水逝去?怎会堕入尘土?这两句表面上借用了苏轼咏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意,却又在活用的基础上翻出一层,另辟新意,用“何曾”“岂必”的反问句式,使苏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发生逆转,化消极的情调为积极的精神,表达了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的志向。可见,薛宝钗的《柳絮词》以舞姿优美、舒卷均匀的柳絮自比,柳絮在洁净华美的白玉堂前舞动身姿,高贵优雅;它既不随水而逝,也不沦落芳尘。结尾“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莫讥笑,春絮儿无根无柢无依附;不断借助好风力,送我直上青云去!词人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抒发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这样便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所以不落俗套。5.D6.示例:①韩诗写柳絮在无风时独自飘飞,想要在如镜般的水上展现自己,却因被水沾湿不能飞回,启示人生不要执着于自我表现。②卢诗借柳絮随风飘扬而不自持,提出与其化为浮萍追逐流水,不如落入泥中,启示人生应有自我操守而不要随波逐流。【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突出春逝”“点明春暮”分析错误。“不得归”意为再也飞不起来了。“看尽”写出诗人关注柳絮飘落时间之久,传递出诗人对柳絮飞舞的深情。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①韩诗:“为将纤质凌清镜”句写柳絮在无风时独自飘飞,想要飞跃宁静的池面,“湿却无穷不得归”句意为因无风相助而被水沾湿不能飞回。启示人生要关注客观条件,不要执着干自我表现,才有可能实现自我的初心。②卢诗:“一段风情不自持”句写柳絮随风飘扬而不能自持,“若使化为萍逐水”句提出与其化为浮萍追逐流水,“不如且作絮沾泥”意为不如落入泥中。启示人生应坚持自我,有自我操守而不要随波逐流。7.B8.(1)《柳絮》的情感:①首句以“轻复微”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卑微如柳絮的感伤;②“一任南飞又北飞”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茫然无向的哀愁。(2)《临江仙·咏絮》的情感:①“白玉堂前春解舞”两句,借柳絮被春风吹散翩翩起舞,表达了词人对自己满腹才华的自信之情;②“几曾随流水”两句,表达了词人不愿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的情感;③“万缕千丝终不改”两句,表达了词人不管境遇如何,始终坚守自我、不改初心的情感;④“好风频借力”两句,抒发了词人希望能如柳絮借好风直上青云一般,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的情感。【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B.“暗示了词人面对‘蜂围蝶阵’时内心纷乱的愁绪”理解错误。这句的意思是“一群群蜂儿蝶儿,团团翻飞,追随着柳絮。”所以,是以对“蜂围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来进一步烘染这春意喧闹的大好时光,从而唱出词人对春光的一曲赞歌。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柳絮》的情感:①“二月杨花轻复微”的意思是“二月的杨花轻盈而卑微”,“轻复微”三字就写出了柳絮地位的卑贱,诗人以此自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如柳絮般卑微身世的感伤。②“一任南飞又北飞”的意思是“一意让它南飞北飞,飘忽无定”,一个“任”字,方向的一“南”一“北”,写出了柳絮的漂泊无定,借此也写出了诗人漂泊无依、茫然无向的哀愁。《临江仙·咏絮》的情感:①“白玉堂前春解舞”两句中,“春解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花被春风吹散,像在翩翩起舞。“均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絮的舞姿柔美,缓急有度,这两句借柳絮被春风吹散翩翩起舞,表达了词人对自己满腹才华的自信之情;②“几曾随逝水”两句中,“随逝水”是“落于水中,随波流去”的意思,“委芳尘”是“落于泥土中”的意思。解释为“何曾落于水中,随波流去?怎会落于泥土中?”运用反问句的形式,加强语气,感情强烈,表达了词人不愿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的情感;③“万缕千丝终不改”两句的意思是“尽管柳絮随风,忽聚忽分,柳树依旧长条飘拂。”细腻地体现了柳絮尽管四处飘飞,也仍不改初衷,无牵无系,随缘自适的旷达襟怀,准确地表达了词人不管境遇如何,始终坚守自我、不改初心的情感;④“好风频借力”两句的意思是“愿借东风的力量,把我送上碧蓝的云天!”词人便直接地抒写了词人希望能如柳絮借好风直上青云一般,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的情感。9.A10.①用细节描绘柳絮。②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无数蜂儿排队追逐。③将柳絮的狡狯轻薄表现得极为形象。这两句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意趣。【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A项,两首诗第—句均采用了拟人手法,而不是比喻手法。故选A。10.本题考查鉴赏文本语句的能力。“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的意思是有时故意从花枝间穿过,引得无数蜂儿误认为是枝头繁花,而成群结队地竞相追逐。柳絮借来了花的色香,引来了无数蜂儿排队追逐,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了柳絮轻薄浮浪的特点,写得生动活泼,富于意趣。这样的细节描写匠心独运。11.BE12.首联写女子初长成,娉娉袅袅,娇弱之态若不胜春风;颔联写其歌舞,该女子容姿既美,舞技亦高;颈联写女子能吹奏婉转美妙的乐曲,如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