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钦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2年广西钦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2年广西钦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2年广西钦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2年广西钦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广西钦州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

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

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百姓生活,—为中

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一一家书文化,—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下面词语依序填在文段中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A.融合升格沉积

B.融入升格积聚

C.融入升华沉积

D.融合升华积聚

材料(二)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

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的、

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如立身方面,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

从而上可报效国家,下可振兴自己的家族;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再如讲为官

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

死于度外,舍生取义……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洒自如,举凡议政论治、谈诗论艺、

训子诫弟、抒情言志乃至言情论爱、儿女姻亲等家庭su6()事,内容大多积极向善,

皆可入书。父兄们总是用历尽沧桑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

来教诲自家子孙。时至今日,批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SUO_________

②熠______

(3)材料(一)(二)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4)家书的力量在于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价值观。民间也有这方面的对联,请从下列

句子中,选择合适的两句,按上下联的顺序,填写在材料(二)的横线上。

①宽厚待人添寿福②绿衣喜送千家信③天下无如吃饭难

④银线欣传万里音⑤世间唯有读书好⑥唯读唯耕行正路

2.根据内容理解,在文段的横线上,准确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一尺素笺,一纸帛书,传情寄意。人在江南,神驰故里之时,王湾想起“雁足传书”,便有

了《次北固山下》①“?”的托雁寄书;离家远行,路途漫漫之时,岑参遇到

入京使,便有了《逢入京使》中②",”的口信远寄;留居巴蜀,夜深不寐之

时.,李商隐听着巴山秋雨,便有了《夜雨寄北》里③“,”来日重逢谈心的设

想;独自把酒、万籁俱寂之时,辛弃疾挑灯看剑,便有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里④",”完成大业的雄心壮志;泛舟江上,惬意畅游之时,吴均饱览美景,

便有了《与朱元思书》里⑤“莺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由景而生的慨叹劝

说。古人往来的书信沉淀下来,成为了丰富璀璨的书信文化。

3.下面关于“家书”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家书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和符码。

B.家书与生活密切相关,有相对固定的书写格式、礼仪称谓、寄递送达等操作规范。

C.家书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折射出不同家庭的浓浓亲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D.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

4.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虽然更快了,但似乎缺少了心灵深处的感动。为了传

承家书文化,学校开展“家书传情”主题活动。

请你阅读下面这封家书(节选),并完成任务。

聪儿:

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谈几桩重要的事。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

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

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

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

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

处……

你的父亲:傅雷

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晚

(1)【读家书】这封家书选自书信集。这是傅雷写给在留学的儿子傅聪的信。

在节选的信中,他从、两个方面教导儿子。

(2)【回家书】请你以儿子傅聪的身份,结合以上内容,给傅雷写一封简短的回信。

5.家书文化源远流长。在信息化的时代,以短信、QQ、微信、视频等为形式的新型互联网

“微家书”日益得到人们的青睐。有人说,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

现代社会没有必要再写传统家书。有人则说,传统家书更有家的味道,不应丢掉。

请围绕“传统家书和新型家书”的话题,写一段小议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字数在80

字以内。

6.古诗文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减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B.诗歌的前四句是春望之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很有层次。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句对仗工巧,“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

烈。

D.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历来被人们称颂。唐朝诗人李绅得家书后喜极而泣,也

写下了“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的诗句。请从修辞或炼字的角度说说两者的共

同之处。

7.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链接材料一】

余固恐弟之焦灼也。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总宜平心静气,稳稳办去。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链接材料二】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

从习惯不常,此即I产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

矣...。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

傲慢神气。

(1)用“/”给链接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尔与诸弟戒之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意与日去

②余凰恐弟之焦灼也

③静/修身

④见乡人则嗤塞朴陋

(3)下面对选文和链接材料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诫”是劝诫、劝勉之义。诫子书,即劝诫、劝勉儿子的信。在选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

要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

B.在材料一中,曾国藩以他人因“焦躁”而“废弛”为例劝诫弟弟,做事情应该“平心静气”,

不要着急,需稳妥办好。

C.在材料二中,曾国藩主张节约,力戒“奢”“傲”,告诫儿子做人要俭朴,而且能够平易

近人。如此,才是持家为人之道。

D.选文指出了急躁的危害;材料一也认为“焦躁”会导致“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两文的

作者都劝诫家人宜“静”勿“躁”。

(4)把选文和链接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5)《左传》中云:“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请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如何在

生活中做到“俭以养德”。

8.现代文阅读。

家书:历史与亲情的交响

张丁

①家书是家人亲友之间传递信息和情感的文字,分广义、狭义:广义家书泛指所有私人之间

的通信,狭义家书仅指亲人之间的通信。

②家书的历史十分悠久,当两个人或群体离开了一定的距离,就产生了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需

求,像人类文明早期的口信、结绳通信、符号通信、树叶通信、击鼓通信、烽火通信等,应

该就是家书的早期形态。

③文字产生以后,世界各地出现了泥板家书、简牍家书、绢帛家书、布质家书、羊皮纸家书、

纸质家书等各种载体的文字书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字书信以其内容的丰富性、传递

的便捷性、保存的可靠性,成为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绵延数千年,为人际交往增添了辽阔

深远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记录人类历史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原始档案。直至今日,打开一封

家书,追寻作者的思绪,如同穿行在历史的隧道中,时时能够感受作者情感的温度,引起我

们的共鸣。

④“黑夫”和“惊”的木牍是修

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实物家书,也是最早的实物书信,在书信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前,

关于书信的记载,都是文献,比如《左传》中的郑子家《告赵宣子书》,乐毅《报燕惠王书》、

李斯《谏逐客书》等。先秦时期的书信虽多为公函,但家书逐渐从书信中分离出来,演化成

家人亲友之间一种独具特色的交流方式。

⑤两汉时期的著名家书有刘邦《手敕太子文》、刘向《诫子歆书》、徐淑《为誓书与兄弟》

司马迁《报任安书》等。值得关注的是,”可见,至迟到东汉时期,纸质书信已经广泛使用

了。可惜马融的这封书信实物没有保存下来,我国现存最早的纸质书信是距今1700多年前的

《平复帖》,这是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机向友人问候疾病的一封书信。

⑥魏晋以来,书信的格式基本定型,而且出现了教人写信的书仪。这一时期的家书,像诸葛

亮《诫子书》、曹操《诫子植书》、王修《诫子书》、羊祜《诫子书》等,内容多为告诫劝

勉子弟如何修身做人,是中国家训史上的名篇。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有大量论政、论学、

反映社会风貌的友朋书信,像曹丕的《与吴质书》和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均为反映当

时社会风习与朋友亲情的典范之作。

⑦历经唐、宋、元、明、清,社会生活不断发生剧烈的变化,家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越

来越大。同时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家书进入文人的文集,各个时代名篇佳作迭出,像北宋欧

阳修的《与十二侄》、司马光的《与侄书》、黄庭坚的《与四弟书》、明代周怡的《勉谕儿

辈》等。到了清代,家书遗存则更为丰富,如纪晓岚、郑燮、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左

宗棠、张之洞等名人的家书,徽商、晋商的家书,闽粤侨批(即华侨家书),乃至普通人的

家书,使后人在触摸清人内心世界和情感脉搏的同时,打开了清朝社会历史的另一扇窗口。

⑧作为社会变迁的历史见证,家书凝结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情感。近代邮政的引进,

使更多的人拥有了传递家书的可能。家书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除应酬交游唱和外,不乏表露

心迹和记载史事之作,史料价值较高。像《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等已成为妇孺皆知的

经典,在阅读市场长盛不衰。

(选自《光明日报》2017-02-21,有删改)

(1)下面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家书的早期形态有口信、结绳通信、符号通信、树叶通信、击鼓通信、烽火通信等。

B.无论是早期家书,还是文字家书,都具有内容丰富、传递便捷、保存可靠的特点。

C.我国现存最早的纸质家书是西晋时期文学家陆机向友人问候疾病的信一一《平复帖》。

D.作为社会变迁的历史见证,不少表露心迹和记载史事的家书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的题目直接点明了说明的对象,指出家书的两大功能:传递情感,记录历史。

B.文章第④段加点的“迄今为止”,点出时间范围,起限制作用,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C.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东汉时纸质书信的发展。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向读者介绍了家书的发展历程。

(3)随着社会的发展,家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请概括文中的家书包含了哪些内容。

9.现代文阅读。

H-一封家书

①第一封信是拉脚车老板捎来的。那是黄昏时分,车老板以讨口水喝为名,走进了尹家的院

落,确认了尹大刀的母亲,把信交到她的手里。尹母颤抖着手捧着信,后来把信举起来,就

像举着一面旗帜。

②尹母是尹家当家人,一个眼色使出来,儿女们都明白了心思。院子大门闩上了,窗子用破

布遮挡了,豆油灯点亮了,一家人围在灯光下。信封并未拆开。尹母抖着声音道,老二还在

呢!

③小妹儿说道,娘偏心,就让二哥上学堂,结果去跟先生闹革命,现在家里缺认字的人,一

个个是睁眼瞎。尹母道,去把程先生请来。三弟问,现在吗?大哥道,不现在,还等明儿吗?

④三弟飞也似的去了。一会儿的工夫,院子里大门吱嘎响,尹母带着儿女迎出去,程先生被

众星捧月而来。程先生在饭桌前坐下。毛笔蘸满了墨汁,宣纸铺展在桌上,油灯火焰摇曳着。

程先生看定尹母,道,写啥呢?尹母环顾了儿女们,道,都想咱家的老二了,就每人说两句

话,麻烦先生写上去。程先生说,这个主意好,俺还是头次,省去酸腐文字,都是亲情的话

语,那就你先说吧!尹母说,让孩子们先说。小妹儿说,重要的戏文压轴,娘就唱最后一码

戏,让嫂子先说吧,二哥一向最疼咱嫂子,小翠躲进灯影儿里,道,俺还没有寻思妥帖,让

大哥先说吧。大哥道,先说就先说,俺打头阵!大哥说,二弟,你离家一年多了,家里不用

惦记,娘的身体挺好的……小妹儿插嘴道,大哥,娘自己会说自己,你说你自己的事。大哥

说,二弟,你临走咋不喊哥一声,咱兄弟俩有个照应,你嫂子给你生个侄儿,待会儿让她说

两句……三弟说话时结巴了,小妹儿捧着肚子大笑,小翠抿着嘴巴笑,三弟终于平静了下来,

道,二哥,你现在可出名了,都知道尹大刀的名号,俺也想跟着你打鬼子……程先生皱了下

眉头,道,这个还是写了。尹母道,这个说不得说不得!小妹儿说,三哥你先歇歇寻思寻思,

还是俺先说吧,二哥,俺想让你带俺上山,去套犯子打兔子,俺想你回来下河,去捞虾米网

白鱼……尹母说,净说小孩子的事儿,让你二嫂说说。小翠说,俺等着你回来!就这句。程

先生问,就这一句吗?小翠用力点点头,嗯了一声说就这句。小妹儿道,该娘说话了.尹母

抹着眼睛笑道,刚才一肚子的话语,现在突然都空了呢!娘巴望着你平安回家,娘给你做你

稀罕吃的,肥猪肉炖宽粉条子,给你蒸大白面馍馍……

⑤。冲着尹母说道,拿来!尹母问,啥?程先生道,地址!尹母惶惶从怀里摸出信,平铺在

黑漆桌子上,用双手把信封褶皱抹平。程先生开始抄写地址。等到信封墨汁干透了,把信纸

装进了信封,然后封上信封,双手递给尹母,道,家书抵万金啊!

⑥尹母双手接过信来,放在鼻子下闻闻,轻轻地叹息了一声,把油灯挪到了眼前,把信放在

油灯火苗上,火苗一下子窜了起来。儿女们都看着母亲,信封打成黑色的卷儿,火焰一点点

吞噬了信封,直到烧到了尹母的手指,她似乎忘记了疼痛,吓了一跳似的丢掉了纸灰……

⑦十年后,两名外调的部队干部来到青山镇,尹家村村长接待了他们。村长盯着被外调者的

名字,张大了嘴巴,半晌才说道:“这是俺二叔啊!他还活着,还活着!”部队干部说,当

年尹大刀离开家跑出村子时,听见了学校操场的枪声,估计全家人被鬼子杀害了,他曾给家

里写了十一封家书,但是都没有收到回音,他没有后顾之忧,对小鬼子充满了仇恨,作战勇

敢,很快就晋升为营长。

⑧后来,尹大刀回到了家乡。他以军人的口吻质问媳妇,当年为啥不给回信?!小翠说,娘

担心鬼子得到信件,按照信的地址找到你,找到咱的队伍,所以,收到十一封信,我们都委

托先生写了回信,但是都烧掉了。尹大刀道,苦了你这么多年!小翠说,知道你活着,俺在

等着你!小翠转身招呼一个壮小伙子,道,这是你的儿子!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的题目“十一封家书”,既是指尹大刀写给家里的十一封家书,也是指尹家人给他回

复却一直没有寄出去的那十一封回信。

B.小说以“家书”为线索,主要围绕“得家书——传家书一一回家书——烧家书”的情节展

开,写出了一家人对家书的珍视和对亲人的挂念。

C.小说用不少的笔墨描写母亲,塑造了一个有情有爱且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赞扬了以母亲

为代表的尹家人为了革命成功而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情操

D.“他以军人的口吻质问媳妇,当年为啥不给回信?!”一句中的“?”表达出他心中多年

的疑惑;“!”则表达出他因多年没收到家人回信的愤慨。

(2)按要求赏析语句。

①她把信交给大儿子,大儿子双手捧过来,仔细端详一番……信封最后传到小翠手里,小翠

捧着信封哭起来,肩膀一耸一耸的,泪水打湿了信封,一滴泪润湿一片。(赏析描写的方法)

②程先生小心把墨迹吹干,把信纸小心'地折叠起来。(赏析加点词)

(3)家书是最真实的历史,是最生动的社会生活。从个人到国家,再到社会,家书都发挥了其

应有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家书的作用。

10.笔画成字,字字成文;书为心画,言为心声。不管是传统家书,还是新型微家书,它们背

后都蕴藏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情怀,一份回忆……回溯家书故事、重述家书情怀,

并非复古怀旧,而是为了给现代中国注入更多温暖的价值,更多向上的能量。

请你以“家书”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拟好标题并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2)

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C

【小题2】琐

【小题3】yi

【小题4】

【解析】答案:

(1)C

(2)①琐②yi

(3)如:鸿雁传书、代代相传、包罗万象、舍生取义、挥洒自如、历尽沧桑、韬光养晦、熠熠生

辉。

(4)上联:世间唯有读书好下联:天下无如吃饭难

(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入:融合;混入、混合;有形物质

的彼此融合,或者一种物质融入了另一种物质。由语境可知,第一空选“融入”;升格:是指升

级,地位或级别提高。升华: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比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由语境

可知,第二空选“升华”;沉积: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积聚的现象;比喻沉淀,积聚(多用于抽

象事物)。积聚:逐渐聚集。由语境可知第三空选“沉积”。

故选:Co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积累作答。“sub”写作“琐”;“熠”读作“yi”。

(3)本题考查成语知识。按要求从材料中找出三个成语写下来,注意符合要求,书写正确,没有

错别字。如:材料(一)中''鱼传尺素”“鸿雁传书”“代代相传”,材料(二)中''包罗万象”“舍

生取义”“挥洒自如”“历尽沧桑"''韬光养晦”“熠熠生辉”等。

(4)本题考查对联知识。根据材料二“又如读书方面”可知,选择与读书有关的对联,符合读书

方面的对联有“世间唯有读书好”;根据对联上下联平仄相合、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

的要求,能对上的只有“天下无如吃饭难”一联。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

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2.【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

雨时,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解析】答案: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书写)

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意“剪”的书写)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注意“赢”的书写)

⑤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注意“经纶”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

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3.【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血缘文化”。

故选:Co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类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

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读一遍句子,通过语感感受一下是否通畅,如果不,那就可能意味着这

个句子是病句。②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③看

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④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

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⑤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

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4.【答案】【小题1】《傅雷家书》,波兰,文明礼仪,习惯养成

【小题2】略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这封家书选自书信集《傅雷家书》。这是傅雷写给在波兰留学

的儿子傅聪的信。在节选的信中,他从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两个方面教导儿子。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回信时应注意称呼定格写,人称符合人物身份,内容上可围绕接受

父亲的教诲并表明自己改正不足的决心即可。

答案:

(1)《傅雷家书》波兰文明礼仪习惯养成

(2)示例:

亲爱的父亲:

收到您的来信,我很高兴。初到国外,这里的一切我还没有完全适应,在我很迷茫不知道怎

么做的时候,我就会打开您写给我的信,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您在信上提到的这些生活习惯

和文明礼仪我都记在心里了,我会认真地去改正自己的不足,争取做一名德艺双馨的人,请父亲

放心。也请父亲和母亲照顾好自己,保重身体。

您的儿子:聪儿

一九五四年八月二十六日晚

《傅雷家书》是傅聪留学波兰期间,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件节选。傅雷是著名翻译家、教

育家、文艺评论家。儿子傅聪是世界闻名的钢琴家。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

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

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

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答案】围绕“传统家书和新型家书”的话题,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通顺合理即可。

作答时,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针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注意字数要求。新型家书是时代发展

的产物。新型家书方便快捷,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它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更利于人

们传情寄意。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让家书文化不断延续。

答案:

示例一:新型家书是传统家书的创新。新型家书改变了家书的传递方式,不改变家书的内容;新

型家书与传统家书的文化内涵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要在传统家书的基础上写好新型家书。

示例二:传统家书需要传承。传统家书通过手写方式能更充分地表达感情,让家人有见字如面的

感觉;传统家书是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社会记忆和人文精神。我们应该多写传统家书。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

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

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6.【答案】【小题1】A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赏析。

A.有误,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

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没有“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要求从修辞或炼字的角度说说两者的共同之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万金”意思是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用“万金”运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书的难得和珍贵;“抵”字意思是相当(或相当于),

突出了家书的难得与珍贵,蕴含着诗人对家书的期盼之烈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切。“开拆远

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意思是拆开从远方寄来的书信有什么事情是欣喜的,寥寥无几的家

书值万两黄金。同样,用“千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书的珍贵;“抵”

字意思是相当(或相当于),突出了家书的珍贵,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得到家书的无法喜悦之情。

可见,从修辞来看,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从炼字来看,都用了“抵”字,意蕴丰富。据此

分析即可。

答案:

(1)A

(2)示例一:两者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万金”“千金”来形容家书的难得与珍贵,表

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示例二:两者都用了“抵”字,强调了家书的难得与珍贵,写出了作者对家书的期盼以及对远方

亲人的思念。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

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

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

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

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7.【答案】【小题1】消失、消逝

【小题2】本来

【小题3】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小题4】代词,他们

【小题5】B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尔与诸弟戒之”

句意为:京城子弟道德败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奢、傲二字所引起的,你和各位兄弟一定要引以

为戒。“京师子弟之坏”主谓结构,应在“坏”后停顿;“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动

宾结构,应在“者”后停顿;因此断句为: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尔与诸

弟戒之。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去:消失、消逝。

②句意为:我本来就怕弟弟心中过于焦虑。固:本来。

③句意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④句意为: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他们粗俗鄙陋。其:代词,他们。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CD.正确。

B.理解分析有误。根据【链接材料一】“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可知,曾国藩以自己

因“废弛”而“焦躁”为例劝诫弟弟,而非“以他人因‘焦躁'而‘废弛’为例劝诫弟弟”。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句意: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重点词语:余,我。废弛,虚度光阴。以,因为。故,的原因。尔,同‘'耳",罢了。句意:

前些年我之所以虚度了光阴,浪费了很多大好机会,也都是焦躁的原因。

(5)本题考查认识或看法。根据【链接材料二】“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

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不常,此即日趋于奢矣”可知,并非“锦衣玉食”就是奢,但如果“皮袍

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一天天靠近奢了。示例:生活中,一次(或偶

尔)消费较高,不算奢侈,但由此养成了习惯就是奢侈了。因此,我们应该从衣、食、行等生活

细节方面培养节俭意识,养成节俭习惯,不过度消费。

答案:

(1)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尔与诸弟戒之。

(2)①消失、消逝;②本来;③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④代词,他们。

(3)B

(4)①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前些年我之所以虚度了光阴,浪费了很多大好机会,也都是焦躁的原因。

(5)示例:如材料二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

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做到''俭以养德",必须从日常小事中培养俭

的习惯,在衣、食、行等生活方面时时注意节俭,不盲目攀比,不过度消费。

译文:

诫子书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

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

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

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

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

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链接材料一】

我本来就怕弟弟心中过于焦虑。如果焦躁不安,就会心绪不宁,办事也会纷乱无序,不够妥

当0前些年我之所以虚度了光阴,浪费了很多大好机会,也都是焦躁的原因。无论发生了多大的

变故,一定还是要平心静气、稳妥地办事。

【链接材料二】

世家子弟,最容易犯奢侈、骄傲的毛病,并不是说锦衣玉食才算是奢侈,只要皮袍呢褂多得

俯拾皆是,车马仆人习以为常,这样就一天天接近奢侈了;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他们粗俗鄙陋,见

到雇工就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这样就一天天习惯于骄傲了……京城子弟道德败坏,没有一个不

是因为奢、傲二字所引起的,你和各位兄弟一定要引以为戒。再三叮嘱,再三叮嘱。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

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

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

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

快。

8.【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识。

ACD.相符;

B.不相符。根据③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字书信以其内容的丰富性、传递的便捷性、保存

的可靠性,成为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绵延数千年,为人际交往增添了辽阔深远的想象空间,同

时也为记录人类历史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原始档案”可知,家书内容丰富、传递便捷、保存可靠等

是文字家书的特点,不包括“早期家书”。

故选;Bo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根据①段介绍家书的定义,②至⑧段写家书的发展历史可知,文章结构是总分结构,而

非“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故选:D。

(3)本题考查材料概括。根据②段“当两个人或群体离开了一定的距离,就产生了传递信息和情

感的需求”和④段“先秦时期的书信虽多为公函,但家书逐渐从书信中分离出来,演化成家人亲

友之间一种独具特色的交流方式”可知,家书的内容包含:家人亲友之间问候平安;根据⑥段“魏

晋以来,书信的格式基本定型,……内容多为告诫劝勉子弟如何修身做人”可知,家书的内容包

含:告诫劝勉子弟如何修身做人;根据⑥段“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有大量论政、论学、反映社

会风貌的友朋书信,像曹丕的《与吴质书》和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均为反映当时社会风习

与朋友亲情的典范之作”可知,家书的内容包含:反映社会风习与朋友亲情;根据⑧段“家书的

内容也更加丰富,除应酬交游唱和外,不乏表露心迹和记载史事之作,史料价值较高”可知,家

书的内容包含:应酬交游唱和;表露心迹和记载史事。

答案:

(1)B

(2)D

(3)家书的内容包含:①家人亲友之间问候平安;②告诫劝勉子弟如何修身做人;③反映社会风

习与朋友亲情;④应酬交游唱和;⑤表露心迹和记载史事。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家书。第①段介绍家书的定义,第②至⑧段按时间顺序写家书的发展历史。

说明文中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的词语,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的:

1、表估计、猜测的词语:大约、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等。

2、表示限制的词语:⑴限制范围:全都、所有、有的、只有、大部分等;⑵限制程度:仅、最、

很、非常、几乎、格外等;⑶限制数量:很多,几个、许多、很少等;⑷限制频率:经常、屡次、

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3、表示修饰的词语:一丝、漫长、野生、空前。

4、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

9.【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联系文章内容可知:

ABC.正确;

D.有误,根据⑧段“他以军人的口吻质问媳妇,当年为啥不给回信?!”中的“质问”,结合⑦

段“当年尹大刀离开家跑出村子时,听见了学校操场的枪声,估计全家人被鬼子杀害了,他曾给

家里写了十一封家书,但是都没有收到回音,他没有后顾之忧”可知尹大刀没有收到家里的回信,

心中只是担忧和不满,而没有“愤慨”之意,这个词言之过重。

故选:D。

(2)①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要求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联系第②段“她把信交给大儿子,大儿子

双手捧过来,仔细端详一番。老大把信交给三弟,三弟显得兴奋起来,对着信封叫了声二哥。三

弟把信交给小妹儿,小妹儿接过信封,道,二哥,你啥时候回来?……信封最后传到小翠手里,

小翠捧着信封哭起来,肩膀一耸一耸的,泪水打湿了信封,一滴泪润湿一片”中的“交

给”“捧”“端详”“叫”等动词可知是运用了动作描写;“肩膝一耸一耸的,泪水打湿了信封,

一滴泪润湿一片”是神态描写;“二哥,你啥时候回来?”是语言描写。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

表现出一家人拆信前的激动和兴奋,隐含着一家人对“二哥”的牵挂和惦念之情,感人至深。

②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联系第⑤段“程先生小心把墨迹吹干,把信纸小心地折叠起来”中的“小

心”注意、留神或谨慎的意思。结合后文“家书抵万金啊”可知这里两个“小心”连用,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程先生吹干墨迹、折叠信纸时小心翼翼小的样子,突出了他对这封信的谨慎和珍视,

表现了他对抗战革命的支持。

(3)本题考查拓展延伸。结合文章内容,可从个人、社会、国家(或历史)等角度,概括家书的

作用。例:

个人角度:根据②段“二哥,你啥时候回来?”和④段“二弟,你离家一年多了,家里不用惦记,

娘的身体挺好的”等可知家信可传递家中信息,满足家人与亲友相互思念、牵挂和关心感情需求;

国家角度:根据④段“二哥,你现在可出名了,都知道尹大刀的名号,俺也想跟着你打鬼子”和

⑦段“当年尹大刀离开家跑出村子时,听见了学校操场的枪声,估计全家人被鬼子杀害了,他曾

给家里写了十一封家书”等可知家信可记录当时某种真实情况,留下史料,见证国家发展变化;

社会角度:根据④段“二哥,俺想让你带俺上山,去套狗子打兔子,俺想你回来下河,去捞虾米

网白鱼……”可知再现了当地民风民俗,反映人们真实的社会生活状况。

答案:

(1)D;

(2)①运用细节描写,细腻描绘了尹家人收到家书时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形象地表现出一家人

尚未拆信时的激动和兴奋,表达了家人之间互相牵挂和惦念的真情.

②两个“小心”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程先生吹干墨迹、折叠信纸时谨慎和珍视的情态,

表现出普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