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经典古文名篇100_第1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经典古文名篇100_第2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经典古文名篇100_第3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经典古文名篇100_第4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经典古文名篇10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材料目录

女蜗补天..................................................4

燧人钻木取火..............................................4

精卫填海..................................................5

夸父逐日..................................................6

稣禹治水..................................................6

嫦娥奔月..................................................7

鲸鹏之变..................................................8

鲤鱼跳龙门................................................8

牛郎织女..................................................9

姜太公遇文王..............................................10

武王伐纣..................................................11

武王克殷..................................................12

伯夷、叔齐之死............................................13

老父告诫孙叔敖............................................13

大道之行..................................................14

学者有四失................................................15

颜渊、季路言志............................................15

欲速则不达................................................16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16

吾日三省吾身..............................................17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17

人不可以无耻..............................................18

学弈....................................................19

屈而不信..................................................19

丹之治水..................................................20

天长地久..................................................20

以柔克刚..................................................21

为义孰为大务..............................................21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22

万事莫贵于义..............................................23

景公出猎.................................................23

社鼠...................................................24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25

晏子之御..................................................25

景公闻命..................................................26

运斤成风..................................................27

丈人承蜩..................................................28

庄周家贫..................................................29

人之于文学................................................29

君子之学..................................................30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3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31

见异思迁..................................................31

列子学射..................................................32

杨布打狗..................................................33

鲍氏之子..................................................33

莫众而迷..................................................34

自知之明..................................................34

献媚取宠..................................................35

马价十倍..................................................36

唐睢说信陵君..............................................36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37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38

鲁人曹沫..................................................38

国有宝乎..................................................39

齐宣王好射................................................40

齐桓公好服紫...............................................41

曲高和寡..................................................42

西门豹为邺令...............................................43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43

晋平公问于叔向.............................................44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45

仁德之君..................................................46

惠子之言也善譬............................................4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47

梁君出猎..................................................48

百姓贵如天................................................49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50

商鞅变法..................................................50

项羽少有大志...............................................51

破釜沉舟..................................................52

萧何追韩信................................................52

信钓于城下................................................53

高祖纳善不及...............................................54

董遇"三余”读书...........................................55

歌者不期子利声而贵在中节.....................................55

繁文之人,人之杰也.........................................56

曹操割发..................................................57

望梅止渴..................................................57

文人相轻..................................................58

曹冲智救库吏..............................................59

亮复出祁山................................................59

亮自表后主................................................60

诫外甥....................................................60

诫子书....................................................61

对症下药..................................................62

管宁割席..................................................62

王蓝田性急................................................63

贫人睡瓮..................................................63

桑中生李..................................................64

盲子坠桥..................................................64

要做则做..................................................65

河间游僧..................................................66

子产不毁乡校...............................................66

教学相长..................................................67

孔子劝学..................................................68

马上得之,诗书治之.........................................68

原文女蜗补天

往古⑴之时,四极⑵废,九州⑶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⑷。火燃谀⑸而不

灭,水浩洋⑹而不息。猛兽食颛民⑺,鹫鸟⑻攫老弱。于是女娟炼五色石以补苍

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⑼,积芦灰以止淫水(10)。苍天补,四极正,

淫水涸,冀州平(11),狡虫死,颛民生(12)。

注释

⑴往古很远的古代。⑵四极天的四边。远古时人错误地认为天的四边都有柱

子支撑着。⑶九州泛指中国的土地。⑷这两句说天不能完整地笼罩大地,地不能

周全地承受万物。兼,合拢。覆,覆盖。⑸擀赎(Inyn)大火燃烧的样子。赎,火

花。⑹浩洋水势浩大。⑺颛(zhun)民善良的人民。⑻鹫(zh)鸟凶猛的大鸟。⑼远

古人类认为水灾与龙作怪有关,故女蜗杀黑龙以拯救冀州。冀州,古九州之一,

这里泛指中原地带。㈣淫水泛滥的洪水。

Qi)这四句话说苍天修补起来了,天的四边扶正了,洪水涸竭了,中原平定了。

涸,干枯;

平,平定、安定。(12)生得以生存。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火燃谀而不灭()②猛兽食颛民()

③鹫鸟攫老弱()()④淫水涸()⑤狡虫死

()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以"与"杀黑龙以济翼州"的"以"意义相同的一

句是()

A.策之不以其道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用短文中的信息填空。

这则神话选自《淮南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远古人类为改变生活环境而进行

的无畏斗争。以女蜗为例,她面对险恶环境,英勇奋战,"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人类祖先与天地

奋战的雄伟气魄和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4.传说女蜗炼五色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

下,后被茫

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这个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

名著《________________》。

原文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

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号鸟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

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

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

同"于、④舌鸵鸟缴chxio),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

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⑤燧读作su。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__

②默而识之音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译文

②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译文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

的道理。

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请试举两

例。

原文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

日"精卫",其鸣自汶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日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t望⑥于东海。

注释

①发鸠(ji)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②柘(zh)木柘树,桑树

的一种。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汶(xi。)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⑤少女小女儿。

⑥理(yn)填塞,堵塞。

阅读训练

1.下面句中加点"是"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是炎帝之少女B.吾尝疑乎是

C.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D.由是感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白喙________②以埋于东海__

3.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译文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______

5.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原文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⑥。

注释

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

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进入太阳光圈。④河、渭指

黄河与渭水。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⑥邓林清

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列子•汤问》记载"邓林

弥广数千里焉。"即河南、河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附近。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未至,道渴而死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③不足为外人道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B.池非不深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愚以为宫中

之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以恢宏、壮烈的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追赶太阳的巨人形象,始终

把人物置于人(夸父)与自然(太阳)的矛盾冲突中,从而突出了人物。

B.夸父为了追赶太阳,一口气喝干了大泽的水,又向北去饮黄河、渭河的

水。

C.神话结尾,那曾经与他一起奋斗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就以浪漫主义

的出奇想像,为夸父的形象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D."夸父与日逐走"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

烈愿望和勇于探索太阳的雄心壮志。

4.神话是一种虚构,它以形象来体现远古时代人们对现实的认识,请你谈

谈对这则神话意义的认识。

原文稣①禹治水

洪水滔天,稣窃帝之息壤以埋洪水②,不待帝命③。帝令祝融杀稣于羽郊④。

稣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⑤。

注释

①稣(gn)人名,禹的父亲。

②这句说稣盗取了天帝的神土采堵塞洪水。帝,上帝,天帝。息壤,据说是

天帝的神士,能不断生长,因而能堵塞洪水。±l(yn),堵塞,填塞。③这句说没

有得到天帝的命令。④祝融火神的名字。羽郊羽山的近郊。⑤这两句说稣腹中生

下禹,天帝就命令禹平定了九州。复,同"腹:据郭璞注日"稣死三岁不腐,剖

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卒,最后,终于。布,同"敷",铺填的意思。传说禹

吸取稣治水不得法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终于治服了洪水。

阅读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稣(gn人名)窃帝之息壤B.以理(yn堵塞,填塞)洪水C.稣复(f又)

生禹

翻译句子。

稣窃帝之息壤以t型洪水,不待帝命。

译文

3.有人说,在如何治理洪水这个问题上,稣失败了,禹胜利了,但他们父

子都不失为古代人良与洪水进行搏斗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治水英雄。你同意这种看

法吗?谈谈你对稣离其人其事的看法。

原文嫦娥奔月

羿①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②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蛛,而

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蛉。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③之,树

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

①羿(y)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

②姮(h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③斫(zhu)砍。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羿()请不死之药②谪令伐树()

③蟾蛛()()④常斫之()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羿请不死之药③学仙有过②常斫之④过故人庄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③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3.翻译句子。

羿妻姬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译文

4.在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中,人们幻想的翅膀,就已翱翔于太空,飞腾到

月亮上去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设想被科学创造所实现。1969年7月21

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你知道这三位宇航员的名字吗?

5.请你说出两个带"月"字的成语,并造句。

原文鲸鹏之变

北冥⑴有鱼,其名为鲤⑵,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月鸭⑶,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⑷,其翼若垂天

之云⑸。

是⑹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⑺。南冥者,天池⑻也。《齐谐》⑼者,志怪(10)

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11)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2),

去以六月息者也⑬。"

注释

⑴北冥(mng)即北海。海色深黑,故称冥海。冥,亦作"溟",一说因其广

漠无涯,故称溟。⑵鲸(kn)大鱼名。⑶鹏大鸟名。⑷怒而飞奋起高飞。怒,振奋。

⑸其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象悬挂在天空的一大片云彩,形容鹏鸟之大。⑹

是此,这。⑺海运犹言海动,指海潮翻腾。海动时必有大风,鹏乘借风力徙往南

海。则将就要。徙迁移。⑻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⑼《齐谐》书名。㈣志怪记载

怪异的事。Qi)水击谓大鹏起飞时举翅拍击水波。(12吐专(tu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凌

借暴风之力,飞达九万里高。持聚结、凌借。扶摇,风名,一种从地面急剧盘旋而

上的暴风。⑬去以六月息者也言大鹏一去飞行半年,到南海休息。

阅读训练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注音或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鲸(kn)B.怒(愤怒、生气)而飞

C.拉(tu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去以六月息(休息)者也。

2.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名为鲤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③其翼若垂天之云④有亭翼然临于

泉上者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

②水击三千里,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译文

4.《庄子》的文章恣肆奔放,博喻连篇,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成语典故。今天

我们常用的"""_____________"便出于这篇文章,其比喻义分别是

原文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①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

每岁季春②,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

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注释

①河东黄河以东。②季春暮春,阴历三月。季,指一季的末一个月。此外,

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第二个月称为“仲"

阅读训练

解释句中加点词"乃"的用法。

①乃化为龙矣____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③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②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

化为龙矣

用原文语句填空。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故事具体的时间是____________,文中

同时描绘了跳龙门的盛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年都有无数的鲤鱼来跳龙门,而登上者"不过七十二",而那些登上龙

门的,也要经受火烧才变成龙。从鲤鱼变成龙的经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原文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①劳役②,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

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③。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

相会。

涉秋④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⑤,相传是日河鼓⑥与织女会于汉⑦东,役乌鹊

为梁⑧以渡,故毛皆脱去。

注释

①机杼机,织布机;

杼,即梭,织布的梭子。②劳役辛苦操作。③织衽织布机上的经线叫衽。织

衽就是拿纬线而贯经线的意思。④涉秋入秋。⑤髡(kn)古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

使成秃头叫髡。⑥河鼓星名,即牵牛。⑦汉天汉,即银河。⑧梁桥。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机杼()②织衽()③涉秋()④髡()

2.加点字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是非功过不能相抵D.如是再三

3.我们的古人既善于想象,又精于观察,由"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自然现象便推断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

4.牛郎织女的故事为后世所传颂,到了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郭沫若先生笔

下,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诗为证,这首诗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织女贵为天帝之女,因婚后废织衽而被天帝所罚,对于天帝这一作法,有人

赞同,有人反对,谈一谈你的想法。

后世的人们根据这一神话传说,而编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的爱情故事,你知道

这一故事的内容吗?

原文姜太公遇文王

文王将田⑴,史编⑵布卜⑶,日"田于渭阳⑷,将大得焉,非龙非螭⑸,非

虎非器⑹,兆得公侯,天遗⑺汝师文王乃乘田车⑻,驾田马⑼,田于渭阳,卒

见太公,坐茅以渔。

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10)。日"自吾先君(11)太公(12)日’当

有圣人适⑬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日太公望。载与俱

归,立为师。

注释

⑴田田猎。⑵史编名叫编的太史。⑶布卜布,陈;

卜,灼剥龟陈龟而灼剥之,视龟兆的纵横以定吉凶,叫布卜。⑷渭阳渭水的

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⑸螭(Ch)古代传

说中没有角的龙。

⑹熊(p)棕熊。⑺遗赠予,给予。⑻田车田猎的车。

⑼田马田猎的马。㈣说通"悦二(11)先君去世之父为先君。(12)太公父称太公。

先君太公连称,即去世之父的意思。

⑬适到。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与语,大说________②汤熨之所及也_______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天遗汝师"一句中的"遗"与下列句中"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路不拾遗B.深追先帝遗昭C.得遗金一饼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野径云俱黑__________载与俱归__________

卒见太公__________卒中往往语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

②文王乃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是历代贤明君主对待人才的态度,文王礼遇姜太公就

是一例。你还能再举出历史上这样的一个例子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原文

武王伐纣

武王伐殷,乘舟济河⑴,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日"太子为父报仇,今

死无生。”所过津梁⑵,皆悉烧之。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⑶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

是武王左操黄钺⑷,右秉白旄⑸,瞋目⑹而捅⑺之,日"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

者!"于是风济而波罢。

武王伐纣,到于邢丘⑻,楣⑼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召太公而

问日"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日"不然。楣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

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武王日"然何若矣?"太公日"爱其人及屋上

乌;

恶其人者,憎其胥余(1。);

咸刘(11)厥(12)敌,靡(13)使有余。"

注释

⑴河黄河。⑵津梁津,渡口;

粱,桥梁。⑶阳侯大波之神。⑷钺(yu)大斧。⑸旄(m。)悬旄牛尾于竿头,

军中持以指挥的。⑹瞋(chn)目发怒时瞪大眼睛。⑺携(hu)同"挥",指挥。⑻邢

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温县东。⑼楣同"盾(io)胥(x)余里落中的屋壁。(11)咸刘

训杀。(12)厥代词,那,那些。⑬靡不。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乘舟济河()②左操黄钺,右秉白旄()

③憎其胥余()④靡使有余()

2.解释下面多义词在句中的含义。

乘舟济河__________于是风济而波罢____________

疾风晦冥__________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_

余任天下__________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

靡使有余__________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瞋目而捅之B.云归而岩穴暝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楣折为三

4.下面各句中加点字和“天雨三日不休"的"雨"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B、其一犬坐于前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当奖率三军,北

定中原

5.武王、姜尚伐纣,命人把船只在河里全部毁坏,所过渡口、桥梁也叫人

全部烧掉,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来概括这个意思的一个成语是_

"爱其人及屋上乌",用成语来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就用来

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武王克殷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日"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爰其人

者,兼屋上之乌⑸;

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王日"不可!”

太公出,邵公㈣入,王日”为之(11)奈何?”邵公对日"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何如?"王曰"不可广邵公出,周公(12)入,王日"为之奈何?"周公日"使各居其

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13),百姓有过,在予一人(14)「武王日”广大乎,

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15)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

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

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

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

不。(10)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

(11)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12)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

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13)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

宾语前置的格式。(14)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

⑹君子有道者。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

③使其各居其宅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译文

4.填空。

①"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可概括为成语

o②仿照"惟仁是亲",再写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全文看,武王认为可以平定天下的因素是什么?

原文伯夷、叔齐之死

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父欲立③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

夷日"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

西伯昌④善养老盍⑤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东伐

纣。

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⑧,采薇⑨而食。王摩子入山,难之日"君

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日鹿乳之。

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去。

注释

①伯夷、叔齐二兄弟。伯夷为兄,叔齐为弟。②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

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③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④西伯昌周文王姬昌,

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善养老,敬爰收养老人。⑤盍何不。归投奔。

⑥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

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载木主伐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⑧首阳山山

名,也叫西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⑨薇植物名,也名野豌豆,花紫红,种子

可吃。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面山而居_______________

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遣白鹿乳之

A.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将军身被坚执锐

3.解释加点字的意义。

①西伯卒_______②盍往归焉_________③难之日__________④二子遂饿而

去_______

有人说伯夷、叔齐食古不化,不知变革,认为臣弑君是不仁道的,殷纣固然

残暴,但用武力来讨伐他,也是同样残暴,故而耻食周粟,以至饿死阳山,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谈一谈你对这二人所做所为的看法。

原文老父告诫孙叔敖①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②,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日"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④,人尽

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位益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天意处之。"孙叔敖再拜日"敬受命,愿闻余教⑤!"父曰

"位已高而意益下;

官益大而心⑥益小;

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

①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楚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宰相。②衣粗衣,冠

白冠穿粗衣,戴白帽。③吊慰问。④使臣受吏民之诟让我受到官吏和老百姓的诟

贵。这是表示谦虚的话,说自己无能。⑤余教还没说完的话。⑥心心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②楚王不知臣不肖

③子独后来吊④人尽来贺

⑤子独后来吊⑥岂有说乎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相同含义

使臣受吏民之诟____________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____________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____________苟富贵,勿相忘_________________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人患处之____________重念蒙君实视遇厚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含义。

一国更民皆来贺____有一老父衣粗衣_____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官益大而心益小____益习其声____无益吾事____

4.翻译下面句子,并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5.请用简炼的语意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原文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⑴也,天下为公。选贤与⑵能,讲信修睦⑶。故人不独⑷亲其亲⑸,

不独子其子⑹,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

有分⑺,女有归⑻。货恶⑼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10)闭(11)而不兴,盗窃乱(12)贼(13)而不作,

故外户(14)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⑴行实行。⑵与解作"举",推选。⑶修睦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⑷不独不

仅仅。⑸亲其亲即以其亲为亲,意动用法⑹子其子即以其子为子。⑺分职分。

⑻归女子出嫁。⑼恶讨厌。

㈣谋奸谋。(11)闭被阻塞。(12)乱造反的。

⑬贼害人的。

(14)外户从外面把门合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讲信修睦_________②盗窃乱贼而不作

2.下列加点的词马"不独亲其亲"中加点的"亲"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尉果笞广B.恢弘志士之气C.稍稍宾客其父D.无案牍之劳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作者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是一个理想的世界,说说你对“大同世界"的看

法。

原文学者有四失①

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④。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

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

①选自《札记•学记》。②失过失,缺点。③或失则多意思是,有的失之于学

得过多。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⑤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或失则多,或失则易②然后能救其失也

2.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A.教者必知之B.虽与之俱学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D.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4.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原文颜渊、季路言志⑴

颜渊、季路⑵侍⑶。子⑷日"盍⑸各言尔⑹志?"子路日"愿车马衣裘⑺,与

朋友共,敝⑻之而无憾⑼。"颜渊日"愿无伐善(1。),无施劳Qi)。"子路曰"愿闻子

之志「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2)」

注释

⑴选自《论语・公冶长》。

⑵颜渊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季路春秋鲁国人,姓仲,

字季路,孔子的学生。⑶侍侍立,站在尊长的旁边。⑷子指孔子。⑸盍何不,疑

问代词。⑹尔你。⑺裘(qi)皮袍。⑻敞破旧,此处用作动词,解作用破。⑼憾怨

恨。㈣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自夸。善,好。Qi)施劳表白自己的功劳。施,表

白。劳,功劳(12)怀之使……得到关怀。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敝之而无憾__________________②朋友信之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老者安之"中的"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斗折蛇行C.君将哀而生之乎D.天下

苦秦久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盍各言尔志?

译文

②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译文

从颜渊、季路的话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性格是

颜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欲速则不达①

子夏②为莒父宰③,问政④。子日"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

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①选自《论语・子路》。②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③莒父(jf)宰莒父地方

的总管。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④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

办理政事。

阅读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子夏为莒父宰"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为天下唱B.项燕为楚将C.吾为子先行D.人之为虎食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

原文发愤忘食,乐以忘忧①

叶公②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③日"女④奚⑤不日其为人也,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⑥。"

注释

①选自《论语•述而篇》。②叶(sh)公姓沈,名诸梁,春秋时楚国大夫。因封

地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③子指孔子。④女(r)同"汝",你。⑤奚

何,疑问代词。⑥云尔如此而已。云,如此。尔,语气词,相当"而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子路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女奚不日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于"与"问孔子于子路"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苛政猛于虎B.行者休于树C.告之于帝D.生于忧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这段文字表现了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①日"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③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④而不

习乎?”

注释

①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年)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参(shn),字子

舆。②三省(xng)多次反省。③谋计谋,主意。这里作动词用。④传(chun)传授。

这里指孔子所传授的知识。

阅读训练

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

译文

3.曾子"三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等几个

方面。

4.读了这则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原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①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②,王日"贤者亦有此乐乎③?"

孟子对④日"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⑤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为民上⑥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⑦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⑧天下,忧以天下;

然⑨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

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孟子言论和事迹的汇编,共七篇,十四

卷。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省邹县)

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②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③乐享乐。④对回答。臣下回答君主提出的

问题叫"对"。⑤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⑥民上人民的统治

者。⑦乐以……为乐,意动用法。⑧以介词,相当于"把⑨然这样,代词。

阅读训练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__________________②乐民之乐___________

2.下歹「‘以"字与"乐以天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策之不以其道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与"未之有也"一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不可恃而往C.甚矣,汝之不惠D.吾谁与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应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则被进二步升华为__

原文人不可以无耻①

孟子日"人不可以无耻②,无耻之耻③,无耻矣。"

孟子日"耻之于人大④矣,为机变⑤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⑥,

何若人有⑦?”

注释

①选自《孟子•尽心上》。

②耻羞耻,羞愧之心。③无耻之耻没有羞耻心的耻辱。④大重大。⑤机变伪

诈巧变。

⑥不耻不若人不以不如别人为耻辱。耻,以为耻,意动用法。若,如,象。

⑦何若人有"有何若人"的倒装。即有什么办法能赶得上别人呢?何,疑问代词,

在反诘句中前置,表强调。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人不可以无耻__________②不耻不若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无耻之耻,无耻矣。

②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孟子认为,具有羞耻之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学弈

今夫弈之为数①小数也,不专心致志②,则不得③也。弈秋④,通国⑤之善

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⑥;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⑦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⑧。虽与之俱学,弗

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⑨?日非然也。

注释

①弈之为数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弈,下棋。数,指技艺。②致志用尽心志。

致,尽,极。③不得学不会。④弈秋秋是人名,因为善弈,所以叫弈秋。⑤通国

全国。

⑥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惟,同"唯",只。"……为……”是一种宾

语前置的固定格式。⑦鸿鹄天鹅。⑧援弓缴(Zhu)而射之拉起弓来去射它。援,

弓I,拉。缴,系着丝绳的箭。之,代词,指天鹅。⑨与同"欤",语气助词,表示

疑问。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②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③虽与之俱学_

2.下列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甚矣,汝之不惠C.战于长勺D.帝

感其诚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屈而不信①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能信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

远秦、楚之路③,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④之;

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⑤不知类⑥也」

注释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②信同“伸二③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去楚国

的路途为远。④恶厌恶。⑤此之谓这就叫做。⑥不知类不知轻重主次。

阅读训练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______"通"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