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的压电陶瓷传感器元素和电子组件在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结构_第1页
集成的压电陶瓷传感器元素和电子组件在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结构_第2页
集成的压电陶瓷传感器元素和电子组件在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结构_第3页
集成的压电陶瓷传感器元素和电子组件在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结构_第4页
集成的压电陶瓷传感器元素和电子组件在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集成压电陶瓷传感器和电子组件AWeder*,S.Geller,A.Heinig,T.Tyczynski,W.Hufenbach,W.-J.Fischera:德国德累斯顿,德累斯顿技术大学研究所半导体和微电子公司。b:德国德累斯顿,德累斯顿技术大学、研究所的轻量级工程和聚合物技术。c:德国德累斯顿,弗劳恩霍夫光子微系统研究所。摘要:汽车行业最关键技术之一就是能否自动化大批量生产轻质和智能复合材料的零部件,现代引进“智能”这个概念,就是通过集成传感器网络的复合。这些网络记录不同物理信号,有的甚至可以作为活动组件。摘要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大容量复合材料生产技术,使用Multi-Fibre-Injection(MFI)喷涂技术解决了集成的大型压电陶瓷传感器在玻璃纤维和聚氨酯复合部分上的技术问题。直接集成压电纤维,这种技术将传感器生产和部分生产变成一个步骤。第一个实验表明,这种压电陶瓷传感器的功能。其他的实验证明了不同的电子元件的成功整合可以作为电池的复合部分。关键词:压电陶瓷传感器;长纤维注塑;多纤维注塑;传感器网络;结构安全监测;大批量生产。1介绍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正在大批量生产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GPC)结构集成压电陶瓷传感器和电子元件。我们的想法是开发一个新的过程,基于完善的长纤维注入(LFI)技术,直接生产出集成传感器。这种新的多纤维注入(MFI)技术结合了两个不同生产阶段的传感器构成组件变成一个阶段。2基本技术和过程开发玻璃纤维生产的聚氨酯复合材料注定是大型轻量级部件[1,2]。自动长纤维注射(LFI)技术特别适合连续生产智能集成传感器复合结构[3]。LFI过程中,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粗纱被切割成特殊单元,切碎后与聚氨酯同时放入一个开放的模具中[4]。喷涂后关闭模具、纤维聚氨酯混合物在封闭腔内形状的扩展取决于所使用的聚氨酯。由于放电注入模具,这个喷涂技术提供了几种可能性集成的电子和压电陶瓷元件。传感器元素的函数可以证明在第一个应用程序使用手动集成压电陶瓷元件和改编的电极结构,压电陶瓷的原型传感元件图1所示。图1一个压电陶瓷传感的原型智能复合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内部电子设备的电源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在外加磁场下使用被动转发器(RFID标签)。电感耦合集成实验对应答器节点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如图5,能够测量复合材料内的温度。实验表明,该传感器节点集成过程中不损坏无线通信就知晓内部温度仍然是可能的。内部电子元件的另一个选择是一级或二级电池直接集成到复合结构。测试实验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电池的前后系统是充放电集成,产生的放电曲线如图6显示。表明电池性能没有明显退化。更多研究集成充电超薄THINERGY®微能源表明这些电池在120℃左右会被摧毁,因此不能适用当前配置。图5应答器集成之前被动温度。图6可充电镍氢电池的放电曲线和之后的集成。4结论玻璃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适用产生智能轻质结构集成传感器。LFI技术基础上,允许压电陶瓷传感器程内在GPC的集成。在处理研究中,对影响嵌入压电陶瓷和电子功能的相关负荷进行了分析。将喷涂放电和低压放电与其他生产技术相比,集成组件影响不是很严重。在处理电子元件以及压电陶瓷承受温度的过程中,被嵌入传感器和转发器后能够反应信息。此外,大多数电池类型可以提供相同的电能。确认作者想表达自己对德国研究基金会(脱硫)内资金合作研究中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Partusch,G.:Polyurethanschaum,derWerkstofffürfastalleProblemlösungen,FachtagungPolymerschäume,2003,S.D.1-11[2]Hufenbach,W.;Gude,M.;Geller,S.;Zichner,M.:OrientedSprayingofFibers.Kunststoffeinternational,Vol.101(2011),Heft11,S.36-38[3]Hufenbach,W.;Gude,M.;Modler,N.;Zichner,M.;Heber,T.;Geller,S.:SeriengerechteIntegrationpiezokeramischerSensorelementeinGlasfaser-Polyurethan-Verbundstrukturen.,SchriftenreiheWerkstoffeundwerkstofftechnischeAnwendungen.Band41:VerbundwerkstoffeundWerkstoffverbunde.Chemnitz:Eigenverlag,2011,S.283-288[4]Frehsdorf,W.;Söchtig,W.:HighRequirements–LowInvestmentCosts.Kunststoffeplasteurope,Vol.91(2001),Heft3,Seite23-25Fig.5:Passivetemperaturet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