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倒装句专题复习课件40张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倒装句专题复习课件40张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倒装句专题复习课件40张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倒装句专题复习课件40张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倒装句专题复习课件40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文言特殊句式1.翻译成“...是....”“...不是...”的句式;2.借助标志词“者”“也”“为”“乃”“即”“则”“皆”“诚””“是”“非”;3.注意无标志句,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判断句1.翻译成“被”的意思;2.借助标志词“于”“见”“受”“为”“为....所”;3.用“添”“变”之法,看是否为被动句。1.注意“瞻前顾后”,注意“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2.注意常见的主语、宾语和介词省略;3.确定谓语动词,理清句子主谓宾结构,补出省略。被动句省略句

世说新语夙惠第十二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告之以东渡意。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歌曲《锦鲤抄》文案

浅溪者,扶桑之画师也。居泰安,喜绘鲤。院前一方荷塘,锦鲤游曳,溪每与嬉戏。其时正武德之乱,战事频仍,百姓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魑魅魍魉,肆逆于道。

兵戈逼泰安,街邻皆逃亡,独溪不舍锦鲤,未去。是夜,院室倏火。有人入火护溪,言其本鲤中妖,欲取溪命,却生情愫,遂不忍为之。翌日天明,火势渐歇,人已不见。溪始觉如梦,奔塘边,但见池水干涸,莲叶皆枯,塘中鲤亦不知所踪。自始至终,未辨其眉目,只记襟上层迭莲华,其色魅惑,似血着泪。

后遇青岩居士,具告以事,居士叹曰:魑祟为情所困,必作灰飞。犹蛾之投火耳,非愚,乃命数也。

文言文复习之特殊句式文言文倒装句倒装句状语后置句1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234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语法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介词结构“于...”“以...”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所以翻译时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因此称它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01关键词:于....;以...;乎....1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动词+于+宾语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2、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于江湖间转徙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于赤壁之下游5、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于东山之上出

于斗牛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动词+以+宾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申之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4、公幸教以道,恩甚大。

以道教状语后置动词+乎+宾语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乎吾前生

乎吾先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乎己参省状语后置对点小练1、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2023年全国乙卷)

于壶盛黄金,以餐充之,(于)其上加璧译文: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装满它,在上面盖上玉石,连夜派人送给公子。2、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021年全国乙卷)

以法断之

译文:然而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又依照法律裁决,这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全大的诚信。状语后置对点小练3、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2018全国卷2《后汉书·王焕传》)

于涣猛译文:(他)一年间断的案件,不过几十件。声威比王涣强,但在文辞条理方面比不上他。4、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018全国卷2《后汉书·王焕传》)(于)安阳亭西立祠

译文: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为他在安阳亭西边建立一座祠堂,每餐总是弹琴唱歌来祭祀他。状语后置对点小练5、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乎百世之下奋译文:听闻伯夷、柳下惠那样高风的人,在百世之下也能奋发,更何况对于亲受熏陶的人呢?6、(卢雍)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如雍言请

译文:(卢雍)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朝廷)没有回复。注意谓语动词(形容词)后是否带有“于...”“以...”“乎...”等标志。判断其是否为状语后置,翻译时应将后置的介宾短语提到谓语前翻译。小结状语后置1、“于...”2、“以...”2、“乎...”标志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语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中心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02关键词:....者;...之...者1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1.中心语+后置定语+者

2.中心语+之+后置定语

3.中心语+之(而)+后置定语+者4.中心语+数量词(后置定语)

定语后置

1.中心语+后置定语+者①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

有位吹洞箫的

客人。②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五石之瓠》)

有一个擅长制作让手不皲裂的药的

宋国人。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

大臣、官吏、百姓,可得上等奖赏。定语后置2.中心语+之+后置定语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越过茫然的

江面。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在高高的朝廷上就担忧他的百姓;在偏远的江湖上就担忧他的君王。定语后置3.中心语+之(而)+后置定语+者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能跑千里的

马。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

石头。

③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有钱的

僧人不能到达,可是贫穷的僧人到达了。④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

官员。定语后置4.中心语+数量词

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我带着一对白玉,想要献给项王,一对玉斗,想要献给亚父。②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等到到了陈国,有六七百辆军车,一千多骑兵,几万名士兵。③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十二卷军书,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定语后置对点小练1、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2022全国乙卷《说苑·贵德》)

不养之老弱,不室之鳏寡译文:现在我请求对那些无人供养的老弱的人,没有家室的丧偶的人,根据情况而供给他们财物。2、(祖)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2021年新高考Ⅱ卷)

收十倍利译文:祖逖没有回复这封信,而是听任他们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定语后置对点小练3、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019年全国卷2)

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

秦民译文: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秦国百姓数以千计。4、巩州刘海构乱,既败,(中彦)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惟论为首者戮之。

从乱之民

译文:巩州刘海造反,失败之后,张中彦登记跟从作乱的百姓有数千人,只是给为首的论罪并处死了他。定语后置对点小练5、炀帝匿于永巷,(叛军)驱之出,缢之,隋氏宗室江都宫中者皆没。

江都宫中隋氏宗室译文:炀帝在永巷躲藏,(叛军)驱赶他出来,缢杀了炀帝,在江都宫中的隋氏宗室都被杀了。6、宦人忠厚可任者,假以恩幸,使自翦其党,鲜有不济。

忠厚可任

宦人译文:对忠诚老实可以重用的宦官,给他们恩宠,让他们自己去剪除同党,这个办法很少有不成功的。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提前到谓语动词或介词“以”前面,以示强调。这种情况叫做“宾语后置”03宾语后置句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彼且奚适也?何以伐为?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汝将何以视天地?

姜氏何厌之有?君何患焉?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时间过得很快,我好像要赶不上了,恐怕年岁不等待我。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不曾有过这样的事。3、古人诚不我欺也!古人的话确实没有欺骗我呀。宾语前置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宾语前置句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唯利是图

。规律四:

相(xiāng),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等。这时“相”是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宾语前置句

①会不相从许②及时相遣归③还必相迎取

规律四:“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是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宾语前置句4.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译文:希望司马光或许原谅我

。译文: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世了)。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4.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译文:您既然记着我,希望你不久就回来。

3.府吏见丁宁。宾语前置句的几种形式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小结宾语前置对点小练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023年新高考Ⅰ卷)

以是礼之译文: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因此先奖赏他。2、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017年全国卷3)

以何使为

译文: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难道不行吗,为什么要派使者去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宾语前置对点小练3、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初不礼之译文:(孔颖达)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声在海内外闻名,起初很不礼待他,等到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4、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015全国卷1《宋史·孙傅传》)

虽不索吾

译文: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和他一起去,求见两位首领当面谴责他们,或许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叫做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04渺渺兮予怀贤哉回也1主谓倒装句主谓倒装①甚矣,汝之不惠!②美哉,我少年中国!③渺渺兮予怀?④何哉,尔所谓达者?汝之不惠甚矣!我少年中国美哉!予怀渺渺兮?尔所谓达者何哉?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文言文句式:倒装句语法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主谓倒置岳飞诉冤①岳飞者,南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