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主要包括一下七个方面。
一、说教材地位新课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是一个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和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和人生中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的能力。这一单元的第二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著名的随笔。从应用的角度讲,这篇课文属于议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对同时期正在进行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也是一种指导。从审美的角度说,这篇课文具有文学性和哲理美,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探究的角度说,这篇课文阐述的社会人生问题和学生密切相关,更利于学生和文本对话,并进一步去探究这些问题。二、说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有着半年高中经历的高一学生,他们的高中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而对于论说性文章的接触也仅限于必修古代议论散文单元,和初步的议论文写作指导和练习,所以对于这一类文本的阅读还有一定的阅读障碍,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多大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的引导和细致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尽管学生从小就学习了不少关于母爱和父爱的文章,但从哲理的高度、从理论上来分析父爱、母爱的文章还是第一次接触,加之这篇文章又是外国人写的,作者的西方思维方式,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学生可能十分陌生。鉴于此,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比如细致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文中难解的句子,专门解决;还可以提供一些参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父母之爱对于学生来说关系密切,他们对父母之爱都有较深的体验,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联系自己、同学乃至同龄人的实际阅读本篇文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于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高一学生来说文中有些相对较抽象的理论,学生只要理解即可,不必做过深的探究,以免陷入意义不大的纠缠之中。三、说学习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还要求阅读语文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培养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正确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学习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敏感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学生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课前)、理解母爱的本质和父爱的本质,了解弗洛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能力目标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学会对社会现象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享受爱的同时,学会爱自己的父母,进而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活、回馈社会。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地位和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父母之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母爱和父爱的本质,以及部分关键语句。
五、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这节课教法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搜集关于的爱的格言、故事和歌曲。父母之爱和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母之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里搜集父母之爱的小故事。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爱别人。拓展课堂:一、阅读《爱的艺术》全面了解弗洛姆的关于爱的观点;二、结合《论语》中关于孝论的阅读,开展怎样爱父母的研究性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根据三维目标和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主要遵循“生活——文本——生活”的思路进行,设置了五个主要环节。第一环节知识积累,预习检查新课程改革虽然更强调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提升,但并没有忽略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整合。所以在课堂上对语文知识的检查和落实还是必不可少的。为次我设计了以下环节: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罪孽秩序刹那咄咄逼人惶恐休戚相关归根结蒂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了营造氛围,激发情趣,我现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在音乐的旋律中讲述汶川地震中的一个小故事。在汶川地震中有这样一个母亲,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看上去有些诡异。当救援人员正准备离开时,有一个人发现了异样。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清理开挡着她的废墟,发现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一个只有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在级特大地震中这幼小的生命竟然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动的潸然泪下。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短短个字,刺痛了全中国人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则是从理性的角度阐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以时间的顺序讲述了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变化。
第三环节是诵读文本,感知文脉主要根据思维由易及难,由感性向理性的发展走向而定。分为三个步骤:一、一读文本,整体感知,把握思路。看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里,我将看似复杂的问题以简单化,通过题目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文章脉络的把握,准确而又迅速地掌握作者写作思路。并引出了三个对象“母亲、父亲、孩子”。二、再读文本,筛选信息,填写表格。让学生填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情感变化的特征表。设计这个环节,主要为了让学生进步明晰思路,把握结构。体会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特点。人生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无爱的意识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到岁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的意识少年时期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时期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通过填写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和母爱的区别。—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三、三读文本,加深理解,划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在思路和结构都理清的基础之上再读文本学生就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然后教师进行及时的小结: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孩子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转移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最终与他们分离,在自己心中拥有父亲和母亲这连个世界,奠定了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第四环节深入文本,探究细节。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就可以轻松进入问题探究的环节了。这个环节主要涉及文章中一些难以理解的一些语句、观点以及可以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谈自己的看法的问题。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或语段,或者自己不理解之处,进行师生,生生自由对话。但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限于文字表面,所以在自由提问自由交流之后,教师还要有自己的问题设计。这个阶段,我主要采用方法是:提出一系列问题,给学生搭建知识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我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问题一:文章中第三段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区别在哪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成熟的爱的本质。按照作者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比被爱更重要。”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会更容易理解作者的看法,也更容易谈出自己的理解。问题二:怎样去理解作者在第九段中所说的“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这个问题还在于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观点。这一句话指出,一个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会融合父母给自己的爱,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起父母这两个形象。这个问题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过于理性化、抽象化,理解上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所以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进行有效的引导。问题三:作者在文章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爱,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爱,你同意吗?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应该也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会展开激烈的讨论,尤其是关于父爱的观点,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些父亲的爱比母亲的爱更缺乏理性。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和经历谈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很可贵的。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但个性化的阅读不是漫无目的的阅读,我们所说的个性化阅读是多元而有界限的,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哈姆莱特还是哈姆莱特,永远不可能成为贾宝玉。所以教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理解作者的观点,不要完全抛开作者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作者的观点也只是作者的观点,可以不认同,但要理解。有了教师的引导,就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学会结合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
通过问题的探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经过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得出每一问题的合理看法,到此我们教学重点难点也一一被攻破了。第五环节资料积累,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拓展方向。第一、有条件的学生课外阅读《爱的艺术》全书,拓展自己的视野,加深对弗洛姆爱的理论的理解。课外阅读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加深理解父母之爱。第二、进行研究性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伦理学方面的随笔。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等。所以在文本的解读中,最终又要回归了生活。而中国又有讲究“百善孝为先”的传统,为此,我准备结合《诗经》的内容以及其他关于孝论的名言,开展以“怎样爱父母”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诗经》,是学生在高一上学期进行重点阅读的名著,相对比较熟悉其中的内容。)如何对父母行孝《诗经》以及其它有关孝论的言论不乏有真知灼见,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把这些材料提供给学生,并以班内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围绕“怎样爱父母”这个话题,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在班内做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行之成文,在班内集中交流。
这个问题的设置,有以下几层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加深对弗洛姆观点的认识,另一方面相信通过这些思考,学生对“爱”的理解与追求都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激发他们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第四,明确爱的内涵,不光是爱自己还要爱他人,在享受爱的同时也要学会爱他人。并能学会珍惜每一份情感,学会感恩。
第六环节课堂总结
这一阶段,可以通过板书,学生一目了然的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最后以一个语言故事作为课堂结束语。结束语的主要意图是把本课的思想性引向更深处,在审美情趣及价值上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社会人生更深的思考,达到言有余而意无穷的效果。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王子爱上了一个森林女妖,女妖病了声言吃了王后的心脏病就会好。王子义无反顾跑回家,趁王后熟睡之际剖开王后的胸膛摘走了母亲的心。捧着热乎乎的心王子向森林跑去,情急之中王子被树根绊倒,把母亲的心摔了出去。这时母亲说话了:孩子你摔疼了没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啊!我们从呱呱坠地一直到长大成人都被爱所包裹着,有时我们竟然因为周身的琐事将父母的关爱忽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我因幼教而美丽示范演讲稿(3篇)
- 河道保护倡议书
- 2024年全国技术高校(烘焙)职业技能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山东省烟台龙口市(五四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 四川省高考语文五年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 实习教师工作职责合同范本
- 广告制作授权合同模板
- 学生安全责任协议书
- 大班数学活动等分课件
- 2024年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2024学年深圳市初三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人工智能课程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 血液透析高磷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4年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Reading and Thinking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复活》教学课件
- 外研社(一年级起点)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单词(带音标、词性)
- 光伏电站生产准备大纲全套
- 轮对(车辆构造与检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