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第一~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1976年—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一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80%左右,产量占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米与事实不符。(摘编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材料二:记者:您和雷锋都被评为“最美奋斗者”,你们的事迹都很好地诠释了“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呢。袁老:我和雷锋是同时代的人,都出生在旧中国,经历过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受苦挨饿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那一代人都翻身了,就想怎样为国家做事,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记者:您和雷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热爱本职工作,又爱好文艺。雷锋有一张拉手风琴的照片,您也喜欢拉小提琴,听说还写诗,用现在的话说属于文艺青年。袁老:是呀,雷锋喜欢做好事,也有自己的爱好。我过去喜欢拉小提琴,年轻时喜欢游泳,还拿过武汉市的第一名呢。记者:听说您很受年轻人喜欢,有什么成功经验与年轻人分享?袁老:成功就8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灵感是思想火花,当你做研究或干其他事情山穷水尽时,灵感一来,就豁然开朗了。机遇就好理解了,机遇偏爱有心人。(摘编自《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雷锋精神》)材料三:“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91岁。巨匠陨落,举世哀痛。他的辞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摘编自《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材料一中袁隆平援引的数据可知,自1976年起15年间,我国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B.双季早稻米质差,而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则品质好,双季晚稻和中稻中主要是杂交稻,因此,杂交稻品质并不差。C.袁隆平出生在贫穷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差的旧中国。他怀着拳拳赤子心,立志为国家做事、为人民服务。D.作为和雷锋同时代饱受困难挫折的人,袁隆平认为“学习”“实践”不容忽视,机遇偏爱有心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和情怀境界。材料一中袁隆平的来信,就展现其非凡的修养和学识。B.材料二中,记者的提问从袁隆平和雷锋的共同爱好切入,说明记者能事先了解采访对象的生活背景,讲究访谈技巧,发问得体。C.袁隆平认为,搞科研需要标新立异,否则永远无法找出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中需要攻克的难题。D.袁隆平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他多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巨薪聘请,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科学研究。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袁隆平“不惧权威”观点的一项是()(3分)A.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B.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反驳有影响力的报纸头版有关杂交稻的文章。C.1993年袁隆平要求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D.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然带着学生在稻田里工作。4.袁隆平是如何一步步反驳社会上关于“杂交稻米米质太差”的说法的?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进行简要梳理。(4分)5.作为新时代青年,你觉得袁隆平的哪些精神品质或者生活态度值得你学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一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肯定,快到铁路了。”“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这如豆的一小点光。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出昏暗朦胧的意境,写出了伍原迷路后的迷茫、恐惧、无助。B.在伍原已经绝望到要放弃的时候,他发现远方有一点如豆般的灯光,这一小点黄黄的光令他流下了激动、高兴的泪水。C.聋哑“老乡”仔细摸了伍原的军帽,才明白伍原不是敌人,他确认了伍原的身份后,最终给伍原指明了部队的方向。D.伍原难解聋哑“老乡”的误会,他为自己,为聋哑“老乡”,为战亡的小榕、老邹,还为迷茫未知的前路,流下了委屈而无奈的泪水。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其中“没有,没有”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环境的孤寂荒芜。B.“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叠词的使用既增强了节奏感,又表现了伍原对摆脱恐惧、孤独和压抑的强烈渴望。C.小说多用短句,例如“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语势急促,写出了这一点光给伍原带来的力量、勇气和希望。D.“老乡”是聋哑人的设定,增加了情节的波澜,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突出了寂静黑暗中那点微弱灯光的可贵。8.小说以“路标”为题,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文章末尾画波浪线的部分和下面链接材料都属于环境描写,请分析各自的作用。(6分)链接材料: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材料三: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节选自《古文观止·梅圣俞诗集序》)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予友A梅圣俞B少以荫补C为吏D累举E进士F辄抑G于有司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拘,指被拘禁,“百里奚举于市”的“举”表示被选拔、被任用,两者用法相同。B.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官爵或功勋而受到封赏,文中梅尧臣因家族亲属而受荫。C.辟,指征召,与《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中的“辟”词义相同。D.雅颂是《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12.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指出古代不得志的诗人更能体悟生活,抒发沉郁的胸臆,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情感。B.梅圣俞常用诗歌抒发不得志的感情,所以当时不论贤愚,人们谈论诗歌一定会向他求教。C.梅圣俞诗作很多,但他却没有收集保管。通过谢景初的努力,梅圣俞的诗作得以保存。D.序文以评述梅诗为轴心,融议论、叙事、抒情为一体,饱含了作者对梅圣俞的倾慕和同情。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4分)(2)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4分)14.请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文学创作理论。(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小重山李清照春到长门春草青①。江梅些子②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③。留晓梦,惊破一瓯春④。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注】①春草青,出自《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②些子:一些,少许。③玉成尘:将茶叶碾碎,且谓茶叶名贵。④一瓯春:一瓯春茶。⑤东君:春日、春天之神。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春草青”,阶前砌下的小草开始返青,暗示春草青而游人未归。B.江梅“未开匀”,所以特别新鲜可爱,使人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临。C.“二年三度”加重表现痛惜之情;“负东君”,意为春神辜负了词人。D.“著意过今春”把惜春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词的抒情达到高潮。16.简要赏析“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中的“压”和“铺”二字的妙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老师退休后在乡村生活,不时有朋友踏着田间小路来探望他,每每见此情景,他都不禁吟诵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月色的朦胧迷离,恰似诗人离别时的心境。(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中秋节不仅是一个时间标志,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人的情感有着紧密而深沉的联系。无论是塞外还是江南,无论是北国还是南疆,从古到今,映照在中国人心头的是这样一轮明月:“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它在《诗经》中被反复吟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它在长安洒下一片清辉;苏轼借此寄托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愿景;它引发了辛弃疾充满想象的“天问”,“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这轮明月,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端。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改写,使之句式更整齐,节奏更协调。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花生、瓜子、果冻、葡萄等食物造成孩子、老人气道梗阻从而导致窒息死亡的新闻屡见不鲜。而气管异物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大概5分钟左右,如果在此期间能够正确的急救方法,脱险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此海姆立克急救法应是每个人都熟练掌握的急救方法。症状主要分为两种。①:患者能够用语言或手势表示可能存在气道异物,咳嗽、喘息甚至呼吸困难。一种是气道完全梗阻:患者可表现为双手“V型”手势抓颈,无法说话,咳嗽、口唇紫绀,很快呼吸停止,抽搐,陷入昏迷。针对可以喊叫、咳嗽的患者,可拍背协助其自主咳出异物,若仍不能咳出或出现呼吸困难,②。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急救方法,气道异物仍无法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排出,持续有呛咳厉害和呼吸困难表现时,应立即到医院就医。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下列句子中的“厉害”和文中加点处的“厉害”,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学校的李老师管教很厉害,学生都害怕他。B.航天员翟志刚连续多次执飞神舟任务,太厉害了!C.跳水小将全红婵在国际大赛中多次上演“水花消失术”,十分厉害。D.张爷爷买菜回来上了十层楼,他的心跳得厉害。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人生处处有课堂,军训是进入高中的重要一课,也是青春岁月的难忘记忆。军训中,有欢声笑语,有汗流浃背,有默契配合;军训更多引发我们对拼搏与收获、纪律与自由、“训”与“驯”、挑战与放弃等等关系的思考,这些对我们的成长都有重要意义。请以“军训·青春”为主题,除诗歌外,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双季早稻米质差,而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则品质好”错误,材料一“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选项表述缺少范围副词“一般”,而且选项中“双季早稻米质差”过于武断。)2.C(“搞科研需要标新立异否则永远无法找出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中需要攻克的难题”错误,无中生有。)3.B(袁隆平反驳“有影响力的报纸在头版刊登”的文章说明他不惧权威。)4.①先列举事实,以“汕优63”获评“全国优质籼稻米”为例,说明杂交稻品质好。②然后客观承认双季早稻存在米质较差的事实。③最后用详实数据说明米质较好的杂交稻占绝大多数,由此反驳“杂交稻米米质太差”的说法。(每点1分,三点4分)5.①实事求是,治学严谨。写信反驳错误观点。②立志报国,敬业奉献。历经苦难,具有雷锋精神。③刻苦学习,把握机遇。认为知识是灵感、机遇的基础。④淡泊名利,不忘初心。拒绝国外巨薪聘请。幸福来源于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⑧要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要有健康的个人爱好。(每点1分,任意答出六点即可)6.D(“战亡的……老邹”错误。从“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可知,老邹并未战亡他应该是受了重伤。)7.A(“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错误。“没有,没有”,主要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8①情节上,“路标”是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②具有象征意义,“路标”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方向和希望,还象征了军民团结。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9.本文:①结尾处描写夜空,与开头呼应,文章结构完整;②侧面烘托伍原的形象,描写灯光不飘忽不移动,象征着伍原坚定的革命意志不会动摇;③升华主旨。夜空斗转星移,象征着目前黑暗的社会定会发生改变,革命终会胜利,表达一种坚定的革命信念。(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链接材料:①交代包扎所的位置和陈设;②说明部队作战条件艰苦,物资匮乏;③为借被子做铺垫。(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0.BDF(句意:我的朋友梅圣俞,青年时凭借先辈的功勋做了官,但屡次参加进士考试,每次都被主考官压抑了。“梅圣俞”是“予友”的名字,共同做句子的主语,起强调作用,单独成句,“梅圣俞”后断句;“为吏”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其后断句;“进士”作“举”的宾语,其后断句。)11.C(“‘辟’词义相同”错误,词义不同。文中“犹从辟书”的“辟”指征召,《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的“辟”意思是“躲避”。)12.B(“……所以当时不论贤愚人们谈论诗歌一定会向他求教”错误。由原文“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可知,人们向他求教和他常用诗歌来抒发不得志的感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13.(1)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既然这样,那么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大概是诗人处境困厄后才能写出工巧的诗来。(第一个“穷”,处境困厄;“然则”,既然这样;“殆”,大概、恐怕;“工”,工巧。每点1分)(2)他的家在宛陵县,小时候就学习写诗,从做孩童的时候起,他所写的诗就使年长的人惊叹。(“自”从……起;“惊”,使……惊叹;“长老”,年长的人。每点1分,句意1分)14.①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②韩愈的“不平则鸣”说;③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每点1分,三点3分,意思对即可)15.C(“春神辜负了词人”错,应是“词人辜负了春神”。)16.“压”“铺”二字精警传神。(1分)“压”字描绘花朵繁盛,花若稀疏零落,花影就不会给人以浓重如压来之感;(2分)“铺”字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朦胧和清淡,淡月微光,像蝉翼轻纱般铺在疏帘上。(2分)“压”“铺”生动地描绘出初春月夜静谧幽美的境界。(1分)17.(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8.“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它在长安洒下一片清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寄托了苏轼的美好愿景;“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它引发了辛弃疾充满想象的“天问”。(每个分句2分,满分5分,意思对即可)19.①原句“塞外”“江南”和“北国”“南疆”形成对照,这种具有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词语,使地域的涵盖面更详细更广阔,强调出从古到今,无论何地,映照在中国人心头都是同一轮明月,更能体现出中国文化在地域上的广泛影响力。改句“南方”“北方”比较笼统,缺乏这种丰富性和文化韵味。②原句两两并举,构成对仗,句式整齐且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节奏感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0.而气管异物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5分钟左右,如果在此期间能够运用(使用)正确的急救方法,脱险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删除“大概”或“左右”2分;在“能够”后添加“运用”或“使用”2分)21.①一种是气道不完全梗阻②应立即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22.D(A.指猛烈的手段。B、C两项都表示实力高强,具备有某项特殊超凡的能力。D.指剧烈。与文中的“厉害”意思相同。)23.【写作指导】材料首先指出,军训不仅是我们初进入高中的重要一课,更是暗中说明,军训更是我们青春、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课堂。那么,考生自然就会产生疑问:军训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呢?由此,材料第二段就给出了答案。训练场上的一幕幕,那些酸甜苦辣交织的味道,那些引发我们关于拼搏与收获、纪律与自由、“训”与“驯”、挑战与放弃等的思考,都将成为我们高中阶段最宝贵的记忆,也教会我们,今后该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自己的成长历程。军训不应只是永恒的回忆,更应是美好的期待,可见材料是在强调军训对人生后期的影响,强调应当把军训成果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军训对我们的影响不应仅仅是一时的,更应当是持久延续的。军训对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等都意义重大。军训中锻炼的不松劲、不松懈的坚定信念;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精神;上下同心、团结协作的思想理念,诚挚的爱国热情等等,都应当成为伴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