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翻译的标准
一、翻译史(一)提出翻译新理念、推动翻译学术发展在中国大约2000年的悠久历史中,有四个高潮:。我国古代的翻译活动始于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唐朝达到鼎盛,北宋时期走向衰落。这期间出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真谛和玄奘,翻译理论家支谦、道安、玄奘、彦琮等。支谦的《法句经序》“最早涉及了一些重大的翻译原则”;道安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之说;道安主张严格的直译,而鸠摩罗什力主意译,并提倡译者署名;玄奘力主以“信”为本兼顾其他的翻译思想,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诉”的翻译标准,即“忠实,通顺”;他还提出了“五不翻”原则。第二次翻译高潮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基督教传人中国,中国对西方文化有了新的接触,各类涉及哲学,科技和文学等西学著作被翻译成中文。第三次翻译高潮出现在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的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翻译。林纾和严复为当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林纾是第一个大量介绍西方文学到中国来的翻译家,译作深受中国读者的欢迎。严复是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了赫胥黎(T.H.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andEthicsandOtherEssays),孟德斯鸠(C.L.S.Montesquieu)的《法意》等。严复的每一译作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译者的推崇。“五四”运动以后,我国的翻译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成为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世界文学的桥梁。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各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涌现出的大批著名的翻译家介绍到了中国,鲁迅、瞿秋白、茅盾、林语堂等不仅翻译了大量世界名著,且对翻译理论做了思考和探索,为我国翻译理论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四次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翻译高潮蓬勃兴起,并一改以往的以外译中为主的局面,对中译外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向世界介绍了中国,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二)《圣经通用本》在西方,翻译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出现过五次大的高潮。西方翻译史的开端阶段始于公元前四世纪末,许多希腊古典作品被翻译介绍到罗马。但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翻译活动出现在公元前三世纪。欧洲最早的译著是《七十人译旧约》。第二次高潮出现在公元四世纪至六世纪,与宗教发展密切相关。出现了翻译《圣经》的高潮,其中以哲罗姆(Jerome)翻译的《圣经通用本》(TheVulgate)最具权威性。他坚持“在不损害意思的前提下,应当使译文符合译语的韵律和各种特征”的翻译风格。第三次西方史上的翻译高潮出现在中世纪中期,即十一—十二世纪之间,翻译活动促进了阿拉伯人和欧洲人的往来。十四—十六世纪,文艺复兴运动(Renaissance)带来了思想和文化的革新,也促进了西方翻译史的大发展。翻译不仅与宗教有关,还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等各个领域。欧洲各国都有各种译作精品问世,1611年《钦定本圣经》(KingJamesVersion)的翻译出版以其通俗、优美、流畅的语言风格赢得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称号。西方翻译的第五次高潮是二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翻译不再只限于宗教、文学等传统领域,而是深入到了科技、教育、艺术、商业等各个方面。翻译的规模得到了扩大,作用得到了扩展,形式有了变化和进步。二、信达雅的提出和翻译原则的最早提出在中西翻译蓬勃发展了几千年的历史中,始终没有放弃的是对翻译标准的探讨。各自的翻译理论家都先后对翻译的标准进行过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我国的突出代表包括道安的“五失本”和“三不易”,玄奘的“五不翻”,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等。西方的突出代表有十六世纪法国多雷的“翻译五要素”,德国路德的“翻译修补七规则”,十八世纪英国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二十世纪英国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及美国奈达的“动态对等”。我们选择有广泛代表性并且有重大影响的三家观点——严复的“信达雅”,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以及奈达的“动态对等”加以比较,揭示中西翻译原则的相似相异之处。清朝末期,严复在《天演论》首卷《译例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标准。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至原文辞理本深,难以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由此可见,严复主张的“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求“达”是为了取“信”,两者是统一的。(P14)在中国流传甚广的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最早则是由郑振铎介绍引进的。1921年郑振铎在《译文学书的方法如何》一文中首次向国人介绍了英国翻译家泰特勒《论翻译的原则》一书”。泰特勒在其所著的《论翻译的原则》中提出翻译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1)Atranslationshouldgiveacompletetranscriptoftheideasoftheoriginalwork.(2)Thestyleandmannerofwritingshouldbeofthesamecharacterasthatoftheoriginal.(3)Atranslationshouldhavealltheeaseoftheoriginalcomposition.(A.F.Tytler:EssayonthePrinciplesofTranslation)。即(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1964年发表的《翻译科学初探》(TowardsaScienceofTranslating)中提出:(1)truetotheoriginal(忠实于原文),(2)vivid(传神),(3)smoothandnatural(语言顺畅自然),(4)equivalenceofresponse(同等效应)。其中的同等效应即“动态对等”概念是此原则的核心。可以“动态对等”即后来的“功能对等”为两千年以来西方翻译家们相持不下的直译和意译之争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答案。“动态对等”概念把焦点放在原文对原文的接受者和译文对译文的接受者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上,解决了直译和意译这对似乎难以解决的矛盾。三、中西翻译标准的比较(一)奈达、特勒和“为达”的风格原则对上述三家翻译原则进行比较,不难发现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首先,分别在翻译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和翻译的风格问题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似的要求。在思想内容方面,严复要求“信”,即译文意义“不(倍)背本文”而要“达旨”,这就是泰特勒所说的“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也就是奈达所谓“在意义方面”去“忠实于原文”。在语言表达方面,严复主张“达”即译笔的通达晓畅,这和泰特勒要求的“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奈达要求的“语言顺畅自然”属于同一目的。而严复的“雅”、泰特勒的“译作的风格和笔调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和奈达的“传神”,都涉及到翻译的风格问题。这说明中西方的翻译理论家在翻译原则方面思考的问题是相同的,因为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和风格特点正是任何语际转换活动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P89)其次,都阐明了各条原则之间的主次关系。严复的“信达雅”三义,依次排列,主次分明。求雅,“则为达易”,“为达,即所以为信也。”可见,求雅、求达,均为求信;求信乃译事之根本。同样,泰特勒的三原则和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都申明:在翻译时由于语言文化差异造成不能兼顾时,可以首先牺牲语言表达形式,其次是风格,但必须保留原作的思想内容。(P90)(二)严复的“雅”与泰特勒、奈达首先,在风格方面,严复追求的是“雅”,“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雅。”也就是说,对那些包含着古奥的推理和含蓄深沉的语言的著作,用中国汉代以前的语法去叙述,倒还易于表达些,若用现时代人民大众所通用的文字语言译出来,反而不容易表达得充分。(p14)可见,严复的“雅”指的不是大众的语言,而是“汉以前字法句法”。而在这方面,泰特勒和奈达都主张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原作的风格笔调,相比之下,严复对雅的解释在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其次,地位的不同。“信达雅”原则较精要、凝练,内涵和外延都及其丰富,具有多面性,模糊性和含蓄性,进而引起人们对它做出不同的解释和探讨。在严复提出“信达雅”标准后至今的一百多年以来,虽有人提出不同的建议即批判以期修补或更新,它却一直被中国的翻译界奉为信条,尚无人能撼动其地位。而泰特勒、奈达的理论虽然较前人更为系统的论述了翻译的标准和规则,但人们并没有把泰特勒或奈达所阐述的理论认为是不可超越的权威,只把他们当作众多翻译理论家中的普通一分子,不断有理论家提出新的理论标准。西方的翻译标准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差异的原因回顾中西方翻译史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标准的理论,找出其异同后,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1.“虚”的形象与思维中国人强调整体思维、悟性思维而西方人注重分析思维、理性思维。在中国翻译理论中,都能看到诸如“信、达、雅”此类的词语,如“神似”、“化境”等。这些表述都代表了一些“虚”的形象,而这些“虚”的形象正是以整体思维、悟性思维为基础的。人们对经验感悟得来的认识难以用具体确切的语言表达,只好借用这种“虚”的表达,再由读者自己去把握、自己去领悟。相比之下,西方的哲学要求理性的观察和思考,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认识客体的全貌,这就体现出一种重分析的客观思维倾向。文艺复兴时代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潮,使西方哲学对人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包容力,多元思维也因此有了滋生和发展的土壤。2.如奈达、符号学理论西方翻译标准大多建立在某种理论或思想基础之上,他们自觉的理论意识和科学传统使得他们的译论容易形成流派和体系。如奈达的理论是以信息论、符号学为理论基础。而我国对翻译标准的讨论仍然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直到近几年情况才有所改变,如杨晓荣、谢天振和吕俊的研究都明显借鉴了解构主义、阐释学和读者接受等理论的相关成果。没有理论依据的理论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我因幼教而美丽示范演讲稿(3篇)
- 河道保护倡议书
- 2024年全国技术高校(烘焙)职业技能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山东省烟台龙口市(五四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 四川省高考语文五年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 实习教师工作职责合同范本
- 广告制作授权合同模板
- 学生安全责任协议书
- 电力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细则
- 《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数轴上动点问题》 课件
- Loadport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APOGEE系统集成培训ppt课件
- 心理健康教育和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汇报
- 10kV线路损耗计算
- 群文阅读《父母的爱》
- 看图写话二年级公开课已修改版
- 安徽省淮北市地方婚礼流程资料
- 附件3-4欧曼金融服务经销商融资业务介绍
- 中医骨伤科学9肩周炎上肢伤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