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一轮精讲之三角形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2/13/wKhkGWV9Vp2AME7oAABxjytRRyg504.jpg)
![2013中考一轮精讲之三角形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2/13/wKhkGWV9Vp2AME7oAABxjytRRyg5042.jpg)
![2013中考一轮精讲之三角形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2/13/wKhkGWV9Vp2AME7oAABxjytRRyg5043.jpg)
![2013中考一轮精讲之三角形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2/13/wKhkGWV9Vp2AME7oAABxjytRRyg5044.jpg)
![2013中考一轮精讲之三角形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2/13/wKhkGWV9Vp2AME7oAABxjytRRyg50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三角形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第3课时┃考点聚焦考点聚焦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
定义有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腰,第三边为底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____条对称轴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为:________)定理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________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1)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拓展(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5)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平分线与底边平行(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7)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差等于一腰上的高两边
1等边对等角中线
考点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________)(1)一边上的高与这边上的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拓展(2)一边上的高与这边所对的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一边上的中线与这边所对的角的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第3课时┃考点聚焦考点3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______,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______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______条对称轴判定(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相等
60°
3
第3课时┃考点聚焦考点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________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________________上相等
垂直平分线
第3课时┃考点聚焦考点5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______相等判定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______________上距离
平分线第3课时┃考点聚焦第3课时┃中考探究中考探究►类型之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命题角度: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中线)、两底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例1
如图21-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BC的平分线BG交AD于点E,EF⊥AB,垂足为F.求证:EF=ED.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C.∵BG平分∠ABC,EF⊥AB,∴EF=ED.[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确定AD⊥BC,又因为EF⊥AB,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证出结论.图21-1第3课时┃中考探究(1)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进行等线段转换,进而进行角度转换.(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与等边对等角进行互相转换.第3课时┃中考探究►类型之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命题角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例2
[2011·扬州]
已知:如图21-2,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图21-2第3课时┃中考探究解:(1)证明:∵OB=OC,∴∠OBC=∠OCB.∵BD、CE是两条高,∴∠BDC=∠CEB=90°.又∵BC=CB,∴△BDC≌△CEB(AAS).∴∠DCB=∠EBC,∴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2)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理由:连结AO.∵△BDC≌△CEB,∴DC=EB.∵OB=OC,∴OD=OE.又∵∠ADO=∠AEO=90°,AO=AO∴△ADO≌△AEO(HL).∴∠DAO=∠EAO,即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第3课时┃中考探究[解析](1)利用△BDC≌△CEB
证明∠DCB=∠EBC;(2)连结AO,通过HL证明△ADO≌△AEO,从而得到∠DAO=∠EAO第3课时┃中考探究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必须得到两边相等,而得到两边相等的方法主要有(1)通过等角对等边得两边相等;(2)通过三角形全等得两边相等;(3)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两边相等.第3课时┃中考探究►类型之三等腰三角形的多解问题命题角度:1.遇到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注意边有腰与底之分,角有底角与顶角之分;2.遇到高线的问题要考虑高在形内和形外两种情况.C
第3课时┃中考探究第3课时┃中考探究因为等腰三角形的边有腰与底之分,角有底角和顶角之分,等腰三角形的高线要考虑高在形内和形外两种情况.故当给出的题中条件不明确时,要分类讨论进行解题,才能避免漏解情况.第3课时┃中考探究►类型之四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命题角度: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例4
[2011·绍兴]
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如图21-3.试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图21-3第3课时┃中考探究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21-4①,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________DB(填“>”“<”或“=”).图21-4①
=
第3课时┃中考探究(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________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1-4②,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图21-4②
=
第3课时┃中考探究方法一:等边三角形ABC中,∠ABC=∠ACB=∠BAC=60°,AB=BC=AC.∵EF∥BC,∴∠AEF=∠AFE=60°=∠BAC,∴△AEF是等边三角形,∴AE=AF=EF,∴AB-AE=AC-AF,即BE=CF.又∵∠ABC=∠EDB+∠BED=60°,∠ACB=∠ECB+∠FCE=60°,且ED=EC,∴∠EDB=∠ECB,∴∠BED=∠FCE.又∵∠DBE=∠EFC=120°,∴△DBE≌△EFC,∴DB=EF,∴AE=BD.第3课时┃中考探究方法二: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C=∠ACB=60°,∠ABD=120°.∵∠ABC=∠EDB+∠BED,∠ACB=∠ECB+∠ACE,ED=EC,∴∠EDB=∠ECB,∴∠BED=∠ACE.∵FE∥BC,∴∠AEF=∠AFE=60°=∠BAC,∴△AEF是正三角形,∠EFC=180°-∠ACB=120°=∠ABD.∴△EFC≌△DBE,∴DB=EF.而由△AEF是正三角形可得EF=AE,∴AE=DB.第3课时┃中考探究(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直接写出结果).解:1或3.第3课时┃中考探究等边三角形中隐含着三边相等和三个角都等于60°的结论,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些隐含条件,证明全等或者构造全等.第3课时┃中考探究►类型之五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动手操作题命题角度:1.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听评课记录28-2-1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 2025年筒式采煤机合作协议书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听评课记录:第六章《概率初步回顾与思考》
-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3 第2课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听评课记录
-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听评课记录2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3《善用法律》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2《正弦》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上数学听评课记录
- 土地复垦合同范本
- 小区住宅房屋转租合同范本
- 江苏省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反家庭暴力》课件
-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简单的数量关系(一)》教案(共2课时)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数学 含答案
- GA/T 2146-2024法庭科学涉火案件物证检验移动实验室建设通用要求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服务外包合同:银行呼叫中心服务外包协议3篇
- 2025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五) (含答案解析)
- 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专题培训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