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1页
2022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2页
2022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3页
2022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4页
2022年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试卷(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北京延庆初一(下)期末历史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24道小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其中②代表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A.标志着隋朝的建立 B.结束了长期分裂,南北重归统一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发明推广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史实是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4.下图所示的内容反映出唐朝()A.社会风气开放 B.市民阶层崛起 C.城乡差距缩小 D.男女地位平等5.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朱温灭唐6.“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A.秦都咸阳 B.隋都长安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7.通过北宋纸币“交子”和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来了解历史的方法是A.考古发掘 B.实地调查 C.查阅文献 D.解读文物8.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A.政令传递迅速 B.中央集权衰落 C.重视科技创新 D.海外贸易发达9.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版印刷,一版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0.《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主持编写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的是()A.苏轼 B.司马光 C.毕昇 D.范仲淹11.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是张华整理的学习笔记,其所述史实反映的阶段特征是●宋军在澶州打退辽军,签订“澶渊之盟”●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郎城大败金军主力●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就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繁荣与开放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2.下面是《汉代主要经济图》和《宋代主要经济图》,反映的变化是()A.经济重心南移 B.耕地面积增加C.海外贸易兴起 D.商品经济发展13.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工商业发展非常繁荣14.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A.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B.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C.抗击了荷兰的侵略 D.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1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清朝积极反抗外来侵略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民族政权走向对立与对抗16.下表①处应填写是第一类:《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第二类:《三国演义》《窦娥冤》《红楼梦》第三类:《伤寒杂病论》,麻沸散,___①___A.《论语》 B.《齐民要术》 C.《西游记》 D.《本草纲目》17.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资治通鉴》 D.《齐民要术》18.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所示文物有助于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关系的是()A.司母戊鼎 B.开元通宝钱 C.锦衣卫印 D.金奔巴瓶19.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巅峰之作的是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20.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A.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共50分)21.北宋以来,专制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材料一北宋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皇帝掌握禁军②增加宰相人数,并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1)依据材料一,完成下面内容。(填序号,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上述集权措施中,属于集中财权的是___________;属于集中军权的是___________;属于削弱相权的是___________。材料二明太祖朱元璋为集中权力,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又分设五军都督府,取代原来的大提督府,直接掌握军权。此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等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太祖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材料三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3)依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职能。材料四(4)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古代君臣礼仪的变化。结合所学,这种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22.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开创科举制的朝代。概括科举制的特点。材料二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图这种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发挥的积极作用。材料三宋代重文轻武,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宋代科举考试图(3)依据材料三,分析宋代科举制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科举考试的表现。材料四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4)依据材料四,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明朝科举考试的影响。2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材料一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国家大食(阿拉伯帝国)新罗(今朝鲜半岛)天竺(今印度半岛各国)日本拂菻(东罗马帝国)次数372625137(1)依据材料一,概况唐朝在对外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对外交流的背景。材料二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的海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的影响。材料三(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变化的原因。材料四自顺治时期,清朝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摘自《中国历史十五讲》(4)依据材料四,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分析政策的影响。24.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材料一以下是与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①西藏布达拉宫壁画(局部)绘于17世纪,描绘了拉萨僧俗举行仪式,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从北京返回西藏的场景②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一件穿戴蒙古式袍帽和毡靴,腰系皮带,头略右倾,一手向上,一手下向,腰作扭动,神情专注地作踏步舞蹈。③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绘于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特点,伴奏所用的都昙鼓等来源于印度(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繁荣与开放时代:________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________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_______材料二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秩序稳定,从而推动了歌舞艺术走向繁荣。唐代的统治者不仅经常根据喜好编排歌舞的种类,还频繁地举办歌舞活动,甚至设置机构,将歌舞水平较高的人才集中在一起……唐代中叶以后,许多少数民族和外国乐舞,逐渐被中原汉族乐舞吸收融合。——摘编自《唐代舞蹈艺术成就》(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歌舞艺术繁荣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唐朝歌舞艺术繁荣的原因。材料三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断。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3)依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北宋舞蹈艺术发展影响。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581年,隋朝建立,589年,统一全国,B项正确,排除A项;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隋朝的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排除CD二项。故选B项。2.【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发明推广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这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三国时发明翻车,西汉发明耧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3.【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朝灭亡之后,李渊建立了唐朝,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现了繁荣的景象,被称为贞观之治,后来的唐玄宗时期,唐朝达到鼎盛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D项符合题意;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三国之后,不是隋朝之后,A项不符合题意;南宋时期定都建康,发展江南,南宋不是隋朝之后的朝代,B项不符合题意;隋朝的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C项不是隋朝之后,C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表格信息,正确把握历史朝代的更替的时间,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朝代的存在的时间,抓住隋朝的时间和五代十国的时间,利用排除法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能够掌握各个朝代的存在的具体时间。4.【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一些妇女受文学、音乐等教育,可参加娱乐活动,如图所示,A项正确;市民阶层崛起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城乡差距缩小题干未体现,排除C项;男女地位平等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B【解析】【详解】唐玄宗统治后期,他贪图享乐,宠爱贵妃,不理政事,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称为“安史之乱”,唐朝社会从此由盛转衰,B项正确;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排除A项;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排除C项;朱温灭唐是唐朝末年唐朝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结合所学可知,北宋都城东京即开封的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7.【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文物来了解历史的方法是解读文物,故选项D符合题意;“交子”和《清明上河图》是已发掘的文物,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实地调查不适用于“交子”和《清明上河图》,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查阅文献是解读文物的方法之一,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元朝政令传递迅速,符合题意,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元朝中央集权衰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并没有反映元朝重视科技创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并没有反映元朝海外贸易发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用胶泥刻字”指的是活字印刷术的泥活字,D项正确;题干材料与造纸术无关,排除A项;“麻沸散”是医学的麻醉药剂,题干材料与医学无关,排除B项;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其方法是将图画或者文字反刻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然后印墨印刷,与题干材料的技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政通鉴》历时19年编成。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B项正确;苏轼是北宋词人,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排除ACD项。故选B项。11.【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宋”“辽”“澶渊之盟”“岳飞……大败金军主力”“元朝”“回族”“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故B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故A不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两幅图汉代主要经济区和宋代主要经济区分布图可知汉代主要经济区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宋代主要经济区主要位于长江下游流域,明显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A项正确;耕地面积增加体现不出材料从南向北的转移,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海外贸易兴起的相关史实,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3.【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苏州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因此可以通过《盛世滋生图》反映了工商业发展非常繁荣,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苏州是一个城市,不是农村,也不是边界地区,排除AC项;根据题干《盛世滋生图》不涉及坊市分置,排除B项。故选D项。14.【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戚继光抗倭保卫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侵略者,两者都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B项正确;两者没有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排除A项;抗击了荷兰的侵略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戚继光抗倭无关,排除C项;两者与清朝的闭关锁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所给信息“雅克自卫反击战大炮”、“金奔巴瓶”、“新疆伊犁将军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边图片反映的是清朝时期抗击沙俄侵略者的事件,中间图片反映的是加强对西藏管辖的事件,右边图片设置伊犁将军反映的是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这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清朝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所以,三幅图片共同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6.【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一类属于史学类;第二类是元杂剧和小说类;第三类是医学类,《本草纲目》是医药书籍,属于第三类,D正确;《论语》是孔子弟子整理的孔子言论的著作,A与材料无关;B是农学著作,B与题意无关;C是小说类,C与题意无关。17.【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以得出信息,织布、炼水银属于手工业,农耕属于农业。而《天工开物》是明代农业和手工业著作,所以这些图片出自《天工开物》,B项正确;《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排除A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排除C项;《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排除D项。故选B项。18.【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为了防止蒙藏贵族操纵转世灵童,清廷特别颁发金奔巴瓶,将找到的几个灵通名字写在象牙签上放入金奔巴瓶中,由驻藏大臣掣签确定,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与少数民族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与少数民族无关,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与少数民族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9.【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的《红楼梦》描写的是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从而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姓名的就有700多人,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巅峰之作,A项符合题意;B项是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C项是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题材创作而成的长篇小说;D项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0.【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东南沿海的统治,以及对台湾的统治,设置台湾府,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共50分)21.【答案】(1)①.④②.①③③.②(2)措施: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分设五军都督府,掌握军权;取消行中书省,分设三司;设锦衣卫等。(3)原因: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职能: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是,提出建议,按照皇帝旨意起草谕旨等。(4)变化:皇帝的权力不断加强,臣子的权力不断削弱。趋势:君主权力进一步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为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集中财权的是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属于集中军权的有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皇帝掌握禁军;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属于削弱相权的是②增加宰相人数,并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2)依据材料二“明太祖朱元璋为集中权力,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又分设五军都督府,取代原来的大提督府,直接掌握军权。此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等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概括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太祖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置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行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规定考试范围和指定的观点答题,禁止发挥。(3)依据材料三“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救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可知,军机处设立的原因是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根据材料“.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可知,军机大臣与皇上商讨国是,提出建议,按照皇帝旨意起草谕旨等。(4)依据材料四图示“坐而论道(汉)、战役时政(宋)、跪受笔录(清)”可知,中国古代君臣礼仪变化是由皇帝的权力不断加强,臣子的权力不断削弱。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是君主权力进一步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2.【答案】(1)朝代:隋朝。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等(2)趋势:进士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影响: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和统治阶级的基础;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等。(3)原因:重文轻武政策;重视科举考试等。特点: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设置殿试;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官迅速等。(4)变化: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卷文体格式必须为“八股文”等。影响:加强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得出开创科举制的朝代是隋朝;根据材料“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可得出,科举制的特点是政府主导,根据材料“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可得出,科举制的特点是自由报考,根据材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可得出,科举制的特点是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根据材料“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可得出,科举制的特点是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等。【小问2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图”可得出,唐朝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是,进士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和统治阶级的基础;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效果等。【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宋代重文轻武,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宋代科举制发展的原因是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视科举考试等;根据材料“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可得出,宋代科举考试的表现是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根据材料“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可得出,宋代科举考试的表现是设置殿试,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宋代科举考试的表现是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官迅速等。【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可得出,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是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根据材料“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可得出,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是答卷文体格式必须为“八股文”等;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明朝科举考试的影响是,加强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23.【答案】(1)特点:国家众多;地域广泛;交往频繁等。背景: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等。(2)特点:海上贸易为主;国家数量多;规模大等。影响:规模大超越前朝;海外贸易成为政府重要收入来源等。(3)变化:以陆路交通为主变为以海上交通为主。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等。(4)政策:闭关锁国。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可知,唐朝在对外交流的特点是国家众多;地域广泛;交往频繁等。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对外交流的背景是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等。【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两宋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