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贵州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贵州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贵州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贵州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当前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文学的“汉学研究”必须走向“中国文学研究”,这同样也应引起中国本土古典文学研究者的关注。作为中国传统文论集大成之作,《文心雕龙》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论话语:既有“文”“气”“情”“味”等含义浑融的元范畴,也有“比兴”“神思”“风骨”“定势”等主题鲜明的命题。这一系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母体,代表中国传统审美言说方式,并涵括开放性阐释空间的传统文论话语为中国美学如何整体把握审美对象,以及如何建构一种中国式理论形态提供了一个经典范式。然而它们在英语世界近百年的传播历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误读甚至变异。因此,有必要从中国本土语境出发,对其中重要美学范畴及命题的海外译释予以重新体认,检视其中的误读或变异,并澄明此现象背后的深层文化机制,深化中西文论话语理论层面的互通与互识,并为探赜中国传统文论话语的海外传播进路提供有益镜鉴。中国传统文学理论语言上的以少言多、极具暗含性的特质给文本带来极大阐释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翻译和阐释的难度。很多传统文论思想在西方诗学中找不到匹偶,因而在阐释中产生相互错位的意义切割或肤表不切的错误定位,又会导致海外读者对中国文论的误读,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建基于中国文化内在的有机世界观之上的“比兴”观,强调事物和范畴本体间的关联性和融合性,是在内在主体与外部世界、情与景的关联中主体的情志表达,其修辞结构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宇宙图式中的自然生成性和本然性;而在根植于西方摹仿论基础上的主客二元对立先验思维模式下,西方诗学中的修辞更强调其独特的认知功能,即主体对外拓展新知的一种手段,具有人为性。因此,海外汉学界将“比兴”的语义解释为隐喻、寓言或象征,一定程度上都是一种误读。他们在将“比兴”与西方修辞手法等量齐观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语言外壳替换而意义内涵却不相符的附会。因此,译释中一贯以西释中的求同思维,会遮蔽中国传统文论特有的异质性价值。又如“定势”这一极具中国民族特色、体现中国文化内核的理论范畴,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论中具有深刻意义的美学范畴。刘勰采用大量譬喻性、意象性的概念解释“定势”,使“定势”这一范畴符号本身承载起远超出其字面义的抽象含义。“势”的独特性在于它能化解“理论”与“实践”两者间的对峙关系,并将执行的概念转变成一种随着正在运作的情势而发展的过程。“定势”之“势”蕴含“风格”和“趋势”这两层含义,而西方译者仅取“势”的凤格(style)之意,就是从西方思想中动静对立的观点来论释“势”的一个典型症候。这种依赖母语文化进行似是而非的牵附,机械解读“势”意的行为,满足的不过是在其他文化中寻找回声的癖好而已,难以使这一美学范畴在跨文化语境中以正确的言述方式推展。再如对“情”的解读,受柏拉图迷狂说影响,西方表现理论家倾向于重视“激情”(passion),认为它是艺术创作的先决条件。而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中很少有学者有过相关理论的论述,虽然我们认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但中国文论中的“情”须以性情之真为前提。因此,葛瑞汉所言中国早期“情”意中含有“激情”成分,则属误读。海外汉学家们并不认为因为自己是外国人而同中国作品间就有一种离间的、异己的关系,也不认为他们的分析不如中国人自己来得深刻。他们借鉴中国学者的观点,但立足点还是自己的感受。一定程度上,他们的感受不可避免地夹杂着西方诗学传统的烙印。中国古代文论的相关范畴和命题,具有比西方文论更加明显的开放性和延展性。他们的义界不是封闭、固定的,是可以不断添加的,因而就使其有了更多值得探究的生成性质。穿越不同语言体系之障,将中西诗学中难以通约的范畴和命题置于中西文论多元交流的历史大背景中考察,透过“他者”镜像来使“自我”清晰,进而借助“他者”来重建和丰富“自我”,促成思想的转化流动,使概念范畴本来的意义内涵和价值理解有新的开掘,在不断的对误读或变异的阐析中,我们恰恰有可能正越来越接近彼此文化的真实,从而实现返本开新的学术目标及异质文化间的有效闽释和意义共生。(摘编自戴文静《中国传统文论话语的海外传播与接受——以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百年传播为例》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心雕龙》集中国传统文论之大成,其中蕴含的一系列传统文论话语为中国美学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经典范式。B.中国文论的海外阐释中存在的意义切割或错误定位等问题,导致很多传统文论思想在西方诗学中找不到对应表述。C.对于“情”的解读,西方表现理论家和中国的多数相关学者不同,前者重视“激情”,后者强调以“性情之真”为前提,D.海外汉学家们立足于自己的感受来分析中国作品,而其感受在某种程度上又不可避免地有着西方诗学传统的烙印。2.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比兴”观建基于中国文化内在的有机世界观之上,其修辞结构与西方诗学中的修辞强调的重点不同。B.受在主客二元对立先验思维模式下的西方诗学的影响,海外汉学界将“比兴”解释为隐喻、寓言或象征,这属于某种误读。C.“定势”既是理论范畴,又是美学范畴,极具中国民族特色并体现中国文化内核,西方译者未能将这一概念诠释得很准确。D.相比于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相关范畴和命题具有开放性和延展性,这使其有更多值得探究的生成性质,也令其难以翻译。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持文章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将《诗大序》中“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咏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后四个“之”翻译成代词。B.美国汉学家李又安认为,“神韵”“境界”等为中国古代文论家所熟知的术语之所以让西方学者感到困难,是因为中国古代独特的教育。C.周英雄等海外学者对“比”“兴”区分标准的讨论虽从形式分析入手,试图将中西文论观念相关联,却忽视了中西诗学语言范式的根本差异。D.巴西汉学家霍心武认为,在西方哲学中,针对中国思想的批判对汉学而言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消极因素,这种影响在学术环境中依然存在。4.《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近百年的传播历程中,被不同程度的误读甚至发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5.为推动中国传统文论话语的海外传播与接受,未来应该着力推进哪些方面的研究?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建议。(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暖心时刻白雪松夏日的凌晨,天亮得早,三时一刻就蒙蒙亮了,虽然启明星仍闪耀在天幕东南方,但其他星辰只是依稀可见了。坐在出租车里的司机小陈见天色还早,想再昧上一会儿,突然电话铃声响起,一个苍老的女声传进耳廓:“师傅,我要到医院,但腿脚不好,下不了楼,想请你帮忙上楼接我,会高价付车费……”没等老人再说下去,小陈打断了女人的话茬儿:“老人家不必再说了,我上楼接你就是。”小陈赶到老人居住的四楼,轻按了一下门铃,门被打开了,老人已经坐到轮椅上在门口等着,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是身有残疾的空巢老人,身边没人陪伴。”小陈那一刻心中有种被打碎的感觉,被触碰得酸疼。小陈把老人从轮椅上扶下来,把轮椅折叠好,放到自己肩上。然后腾出另一只手搀扶老人,想背她下楼。老人却顺手拿过门旁的拐杖,对小陈说:“你只搀我一把就行,我还能走。”小陈搀着老人的手臂,一步一步地下楼梯,从四楼到一楼,一共有五十四个台阶,足足用了半个多钟头。坐上车以后,老人不停地感谢小陈。小陈忙说:“老人家,你不用客气,谁都有老的时候,啥时候生病也摸不透。”接着又问老人是否到市医院。老人点点头,却说:“我是到市医院,不过,我想从市中心穿过,再看一眼几个地方。”小陈说:“那会绕很远的路。”老人赶忙说:“我会给你多付车费的。”小陈笑着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怕路途远,时间长了,你坐车不舒服。”路上,老人一直趴在车窗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灰蒙蒙的外边,一再提醒小陈,把车速降一下,说她老眼昏花看不太清楚。车速降下来以后,小陈忍不住追问老人:“您老人家起这么早,又绕这么大个弯,究竟要去探望谁呀?”老人转头望了一眼小陈,凄苦地说:“在这个世上我已经没有任何亲人了,只剩下我一个孤老婆子,哪里还有亲人可探望呀!”这话头一起,老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说她不久前查出肺上有个核桃大的东西,确诊是肿瘤,需要做开胸手术摘除。她已经是八旬老人,做这样大的手术,怕自己下不了手术台,想在手术前再看一眼自己曾经历过的老场景、老物件。老人长叹一声,悲怆地说:“经历过的那些老场景始终在眼前晃来荡去,让我有种亲切温馨的感觉,弄得我彻夜难眠,就想抹掉,可是越抹越清晰,睁眼闭眼都能看得到。有些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让人淡忘,但有些事物,只要得到一点触动,就会从心底最隐匿的深处悄悄抬起头来,像根坚韧的绳索捆绑着自己,深深勒进脑海和肉体。”小陈随声附和:“回忆也不见得是坏事,它能带来忧伤,但也能创造喜悦,虽然有伤感,但更多更深的还是趣味盎然,火星四溅。”最后小陈出语惊叹地说:“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上,总会遇到命运的跌宕,生死的别离,情爱的聚散,关键要保持心灵的激情和生命的智慧,这样才会恰如其分地咀嚼惆怅,反刍不幸。”听了小陈这番话,老人苦涩的脸泛上一层喜悦,她动情地说:“我原本对这台手术不抱太大的希望,或许从此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总留恋世上的一切,总想多看一眼,特别想看看自己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没想到你这个年轻人满足了我老婆子的愿望,还这般开导鼓舞我战胜这场疾病,我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感谢倒不必了。”小陈意味深长地说,“我只希望你看过那些旧场景后,能从过往的情景中得到快乐,得到慰帖。”老人像个孩子似的贴在车窗上看,车路过一个小区时,老人高兴地说:“我结婚时就住在那座平房里,住在最东头那座房,现在已改造成六层大楼,没有了过去的一点痕迹。”当车开到一个超市门前,老人又说早先这里是个评书场,自己还在这里听过评书;当车开到一栋楼的拐弯处,老人不再说一句话,只出神地凝视着楼前的花圃,她看着看着就哭了,嗓音有些嘶哑地说:“这里原来是糕点厂,我在烘烤车间整整工作了十年。”说到这里老人脸上浮出一种自豪的神态。这时曙光已经透出地平线,那条红带慢慢地扩大,形成了一片红云,刹那间那深红的光圈突然发出夺目的光亮,附近的云也染上了光彩。老人抬头看天已经大亮了,对小陈说:“咱们去医院吧。”车开到医院门口,小陈看手表,他们在路上整整转了三个小时。只见有两个医护人员已等在那里。小陈赶忙把老人搀扶下来,又从后备厢搬下轮椅,扶她坐上去。老人坐正了身子,又昂起头,脸上盈满了红霞。这时老人从贴身衣袋里掏出钱包,轻声问小陈:“我该付你多少钱?”小陈说:“不必了!”老人惊愕地说:“那怎么成呀,你还得谋生计呢!”小陈说:“祝愿你战胜疾病。”说到这里,小陈又高声说道,“老人家,你看,朝阳已经照射到你身上,你会像那新阳一样,活得更加年轻!”小陈和老人道别的时候,老人示意小陈走近一些,小陈刚一靠前,老人突然抱住他,布满皱纹的老脸紧贴在他脸上,小陈觉得有颗滚烫的泪水落了下来。老人扶住小陈的肩头,带着哭腔说:“谢谢你,孩子,你给了我生命中最暖心的时刻,有这个底气在心中,我还惧怕病魔吗?”小陈再没有说什么,紧紧握住老人干枯的手,在她手背上轻拍了一下,然后才走进万道霞光里。小陈坚定地相信,老人一定能闯过这道鬼门关,因为朝霞已经照到她的心中……(选自《小说选刊》2023年2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暖心时刻”就是指小陈为了满足老人再看一眼熟悉的地方的愿望而开车绕道市中心所花费的三个小时。B.“不好意思地说”“凄苦地说”“悲怆地说”“动情地说”“高兴地说”等状态,反映了老人一路情感变化的过程。C.小陈与老人分别时在她的手背上“轻拍了一下”,他是在用无声的语言向老人传递安慰、信任、鼓励和期待。D.“朝霞已经照到她的心中”意蕴深刻,指此时的老人心中已燃起了生的希望,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在塑造小陈的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使得小陈的形象丰满立体。B.小说没有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平实叙述中蕴含着人物复杂的情感,传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悟。C.小说插叙老人曾住过的平房、去过的评书场、工作过的糕点厂等内容,与前文她想绕道市中心相照应。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出租车司机小陈和老人之间的故事,给读者以真实、客观、有序的阅读体验。8.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组关键词“你·我·他”,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陈选字士贤,台之临海人。天顺庚辰试礼部,丘文庄得其文,曰:“古君子也。”置第一。授监察御史。罗一峰论夺情被谪,先生抗疏直之。出按江西,藩臬以素服入见,先生曰:“非也人臣觐君服视其品秩于御史何居?”不事风裁,而贪墨望风解绶。已,督学南畿,一以德行为主。试卷列诸生姓名,不为弥封,曰:“吾且不自信,何以信于人邪?”每按部就止学宫,诸生分房诵读,入夜灯火萤然,先生以两烛前导,周行学舍,课其勤惰,士风为之一变。归奔母丧。丧毕,除广东布政使。肇庆大水,先生上灾伤状,不待报,辄发粟赈之。市舶阉韦眷横甚,番禺知县高瑶发其赃钜万,都御史宋旻不敢诘。先生移文奖瑶,眷深憾之。眷乃诬先生党比属官,上怒,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巡按御史徐同爱共鞠。两人欲文致之,谓吏张聚者,先生所黜,必恨先生,使之为诬。聚曰:“死即死耳,不敢以私恨陷正人也。”爱书①入,诏锦衣官逮问,士民数万人夹舟而哭。至南昌,疾作,卒于石亭寺,年五十八。友人张元祯殓以疏络,或咎其薄,元祯曰:“公平生清苦,殓以时服,公志也。”(节选自黄宗羲《明儒学案》)【注】①爱书:古代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材料二:陈选自幼端悫寡言笑,以圣贤自期。天顺四年会试第一,成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尽黜贪残吏。广寇流入赣州,奏闻,不待报,遣兵平之。宪宗即位,尝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等。言虽不尽行,一时惮其风采。以母丧离任,行李萧然,车一辆而已。士民号泣而送,为立生祠。久之,进按察使。决遣轻系数百人,重囚多所平反,囹圄为空。治尚简易,独于赃吏无所假。二十一年诏减省贡献,而市舶中官韦眷奏乞均徭户六十人添办方物。选持诏书争,帝命与其半,眷由是怒选。番人马力麻诡称苏门答剌使臣欲入贡,私市易。眷利其厚贿,将许之,选立逐之去。眷憾选甚。(节选自《明史·陈选传》)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非也A人B臣觐君C服D视其品E秩F于G御史[H何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夺情,指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但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勿夺其时”的“夺”意思相同。B.弥封,把试卷上填写姓名的地方折角或盖纸糊住,以防止舞弊。“弥”与《六国论》中“奉之弥繁”的“弥”意思不同。C.会试,即共会一处,比试科艺,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应考者为各省举人。D.囹圄,指监狱。成语“身陷囹圄”即指失去人身自由,正在监牢里受苦;有时也指好人蒙受冤屈,也可表示陷入困难或束缚中。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选从小端正诚实,不苟言笑,以圣贤为榜样来要求自己。丘文庄看到他,说他是个古代的君子,将他的文章评为会试第一。B.陈选勇于表达意见。他上奏章为被贬谪的罗一峰辩护,也曾弹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等。他的意见虽未被完全采用,但其风采令人敬畏。C.陈选为官决策果敢。肇庆发大水和广寇流入赣州时,他上报朝廷但不等朝廷回复,就开仓赈济百姓、派遣士兵平叛。D.陈选一生清苦,为政崇尚简易。因母亲去世而离任时,行李只有一辆车罢了。士民嚎哭着为他送行,给他立了一座生祠。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事风裁,而贪墨望风解绶。已,督学南畿,一以德行为主。(2)两人欲文致之,谓吏张聚者,先生所黜,必恨先生,使之为诬。14.材料一中说“眷深憾之”,材料二中说“眷憾选甚”,请简要概括韦眷“憾选”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初到黄州①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②不妨员外③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④。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⑤。【注】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诗即作于诗人初抵黄州时。②逐客:贬谪之人,诗人自谓。③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④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⑤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压酒囊即代指官俸。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为口忙”指谋生糊口,也暗指自己曾因言事写诗而获罪,言在此而意在彼。B.第二句“荒唐”二字是对过去所作所为的检讨与自责,体现诗人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C.颔联描写了被贬之地的山水景色和丰富物产,并无白居易“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叹。D.尾联写自己无法为国家效力,却还拿着官家薪俸,看似惭愧,又不免有自嘲自伤之意。16.前人曾用“不甚碍和平之音”评价苏轼这首诗。请你结合本诗前三联的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描绘出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极其恢宏的气象的两句是“,”。(2)《尚书》作为中华优秀文化典籍,常常被古代文人引用,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两句揭示了人不应该骄傲自满而应谦虚谨慎的道理,(3)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也常常被古代文人写入诗文中,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A背着故乡上路的人,身上总脱不掉一枚“蝉”的胎记。蝉是年少无知的玩伴,是我进入青春期之前,喉结喑哑的妙音伴随。喑哑是同频共振的忐忑和狂喜,是渴望长大,幻想独自远走高飞的呐喊和隐喻。这时,山坡上顶着天空的玉米,正在阳光下以秒为计时单位扬花结穗,大豆高梁也在①_看谁最快滚进农家晒坝,而多声部的蝉已集结绕过炊烟的痕迹,攀缘到高高的槐树和苦楝树上。它们一个个“这树望着那树高”地唱个没完没了。以我现在的审美能力,绝不吝惜将“唱诗班”的美名赋予蝉;它们唱完了被风吹过的夏天,接着又唱传说老虎要被晒死的伏天,声声悲秋,却不肯罢休。这让路边②的桉树情何以堪?桉树抖落一身风尘,最终还是沉住气,决定对蝉③。B桉树有的是温柔的耐心,面对一只白蚁钻进自己皮肤,桉树依然保持一脸慈悲的微笑。桉树知道所有树木都是生灵的依靠,蝉不要命地吹响冲锋号角,是为了早一天带着成熟的灵魂,抵达风调雨顺的家园。在一棵露水草的认知里,不是每种树都招惹蝉,蝉愿意到哪种树上歌唱是蝉的选择,与树无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答:①②③19.对文学作品来说,修辞使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的修辞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发泄——释放负面的、压抑的情绪,会使人感觉很好,①?专家表示,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谁是发泄的对象,一个人发泄的频率,以及他们收到的反馈类型。与重视你感受的人交谈可能会有所帮助,即使那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观点。不过,②可能是有害的。分享却得不到对方的回应,这可能会让你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者不可爱。如果听者放大了负面情绪,发泄也可能适得其反。另一个负面后果是,如果听者厌倦了倾听,而你一次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