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抢分基础知识晚清时期——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转型一、晚清时期历史阶段特征(1840—1895)——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1840一1895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被迫近代化。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边疆不断出现危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继而,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穷问题。这些都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政治:西方列强入侵下中国丧失部分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占据东南半江山;传统朝贡邦交逐渐体系崩溃:一度中外和好,同光中兴;清政府在坚持专制制度前提下开始向西方学习。经济:列强入侵下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官办近代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发展;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化起步。思想: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思想,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社会生活:西方衣食住行传入中国,中国传统习俗受到冲击,但仅限于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农村变化不大:中国城市化发展。总体特征: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碰撞,迫使中国发生社会转型,中国在屈辱中向近代工业文明迈进。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器物”阶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并,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知识梳理】一、政治:1840—1895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1)鸦片战争:1840一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①开埠: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B.危害:①社会性质: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②革命任务: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③革命性质: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④中外关系:从朝贡体制逐渐转变到条约体制。新观点: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了《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被迫使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过商口岸传教权等。《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一1860年,清政府再次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A.《天津条约》(1858):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②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B.《北京条约》(1860):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⑤准许华工出国。新观点: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甲午中日战争①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外扩张。②过程:1894年,日本在丰岛海面挑起战争,黄海海战中国失去对黄海的制海权。③结果: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太平天国运动(1851一1864)①前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且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②后期: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则杀下失败。拓展: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1)促进作用: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动摇了清政府的政治基础,打击了外国略者加速中国殖民化的企图。②改变了朝中的实力格局。汉族官僚地位提升,满人对军队的控制权减弱,地方势力上升,冲击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权。③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④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太平天国的反清思想、土地制度、社会习俗在近代革命所继承(2)阻碍作用:①《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相违背。②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③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新观点:太平天国前期的《天朝田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后期颁布《资政新编》,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晚清政局的变动A.晚清中央机构的变动一一总理衙门(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京,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②随着侵略的不断加深,西方列强也不甘心以“外夷”的身份与清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2)演变过程:礼部、理落院一一“五口通商大臣”一总理霉门(外务部)(3)职能:主管外交、通商、海关及其他洋务事宜。(4)影响:①加强了中外联系,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朝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②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③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任命赫德为总税务司)B.统治阶级内部满汉力量对比变化一一汉族官僚势力扩大(1)原因:①汉族地主武装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并得到外国列强的支持。②满族官僚、贵族、八旗军堕落,慈禧太后为巩固统治倚重汉族官僚。(2)表现:①掌握武装,形成独立军事体系。其中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在汉族地主武装中势力最大。②同光年间,汉族督抚数量增加,他们掌握地方实权,在清政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汉族官僚开始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汉族官僚势力成为清王朝统治的主要支柱。4、边疆危机的加深(1)背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对中国的侵略。(2)边疆危机:A西北边疆危机一1864年,新疆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阿柏趁机入侵。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应对——1875年,左宗棠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B西南边疆危机一1883年,法国控制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进攻台湾。应对——1884年,刘铭传领导台湾军民多次击退入侵法军。1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国败退。中法停战。结果:1885年中法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二、经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冲击;商品经济的发展。(2)标志:中国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3)表现:①传统的手工业遭到严重的打击,尤其是棉纺织业;②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对华贸易的洋行增加,买办阶层出现;④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4)影响:①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②开始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③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买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5)特点:①农副土特产品的商品化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催化剂;②主要动力来源于西方的经济侵略;③自然经济瓦解的速摩和程度不平衡;④自然经济的瓦解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在瓦解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完整的商品经济体制;⑤自然经济瓦解是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2.洋务运动(1861一1894)(1)目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3)活动:①军事工业(自强):封建性质的近代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86曾国)江南制造总局(1865李鸿章)、福州船政局(1866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1867满洲贵族崇厚)。特点: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强调政治性,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模式:官办企业。②民用工业(求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轮船招商局(1872李鸿章)开平煤矿(1878李鸿章)、汉阳铁厂(1890张之洞)、湖北织布局(1888张之洞)。特点:经费由商人出资认股;产品流向市场,追求利润,管理上采用现代企业方式,政府委派人员管理。模式:官督商办、官商合办。③筹划海防,建立新式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4)洋务企业的特点:①由重工业到轻工业;②由军需到民用;③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④由经济领域向科技和教育领域渗透。(5)评价:A.性质:是清朝统治阶级自救性质的改革运动。B.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经济、思想、军事、教育、外交)。客观上既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本国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又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C.局限性:①目的落后性:封建地主阶级开明阶层的自救运动,②内容独窄性,单纯学习西方“器物”③过程冲突性:缺乏统一领导;浓厚的封建性和民族工业所代表的资本主义性质。④结局失败性: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罗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新观点: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欧美国家的舰船利炮。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②产生途径: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工业:手工工场转变而来。③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1866方举赞)、广东南海昌隆丝厂(1872陈启源)、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朱其昂)。④特点:主要是从轻工业和小规模的采矿业开始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力量有依赖关系。⑤影响: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顺应了工业文明的发展潮流,推动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出现,民资逐渐承担起救亡图存的历史责任。初步发展:①原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②表现:棉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和物质社会生活的变迁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瀛寰志略》,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姚《康纪行》,关注沿海及边疆防务背景: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②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战败,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③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影响: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著、李鸿章等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促进思想解放。中体西用继承了“师夷长技”的主张,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为传播西学打开大门。(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等为代表,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主张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4)维新思想①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思想不断传入,民族危机的加深。②内容: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倡西学。③代表人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孔子改制考》,以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学习西方民主政治。梁启超: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严复: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④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⑤意义:为戊成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物质生活的变化①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服饰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②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③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前后,“剪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②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③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④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⑤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3)大众传媒的发展①报刊业的出现:适应了普遍民众阅读的需要,成为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②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③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四、中外关联一一晚清中西方横向对比19世纪中后期的中西方对比项目中国西方总体特征中国近代化的孕育和起步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政治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起义从高潮到失败;中外反动势力从对抗到相互勾结;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思想文化新思潮萌发,洪仁环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早期维新思想出现启蒙思想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诞生和传播科学技术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发明层出不穷,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国际关系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殖民扩张,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高考突破】对列强侵华的四方面认识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关于列强侵华的影响,从世界范围看,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先进的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对中国而言,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1)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2)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3)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4)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5)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抑制商业、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转变朝页体系:含义:东亚地区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中国之周边各邻国与中国形成的双边“封贡关系”为结构的国际体系。(2)特点:“华夷观”思想(3)影响:朝贡体系下“朗贡一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图。2.不平等条约体系:(1)内涵: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2)特点: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影响:加深民族危机,另一面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促进中国的近代化。①不平等条约是迫使与世界经济的接轨;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3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政府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3、晚清中国外交的近代化(1)外交机构的近代化:礼部、理院一总理门(1861年)一一外务部(1901年),外交机构从无到有,从临时性兼管机构到正式的专门机构。(2)使领制度的近代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京,中国派遣驻外大伸,各国大使馆的建立(3)外交手段的近代化:进循国际外交惯例,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增强,运用国际法解决外交问题,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国家权益。(4)外交礼仪的近代化:改变传统宗潘礼仪,外交用语、外交礼仪日益平等化、近代化。产生影响:积极:近代外交的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有利于中外联系的加强:顺应了世界潮流,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消极:另一方面近代外交的发展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具有半殖民地色彩。如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外务部凌驾于六部之上,使中国的内政外交被列强控制;四、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A.变局之因:外敌入侵(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较量)B.具体表现:1政治上: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政局:满洲贵族势力削弱,以曾、李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斗争性质:进入反封建反侵路的旧民主主义时期,太平天国是民主革命的先声。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土地流转协议
- 颅缝早闭病因介绍
- 医患争议调解协议书
- 2025就业协议样本
- 河南省许昌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质量测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3.1.2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
- (可研报告)天津东疆保税区设立spv公司可行性报告
- (2024)纸塑复合袋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 (2024)观光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 2023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八所重点学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
- 河南汽车工厂48万台乘用车发动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德邦物流-第三方物流服务
- 混凝土冬季施工保温保湿措施
- 心电监护技术
- 垄断行为的定义与判断准则
- 2023年电商高级经理年度总结及下一年计划
- 模具开发FMEA失效模式分析
- 聂荣臻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奠基人之一
- 材料化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乳品加工工(中级)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