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1月语文期中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1页
高二11月语文期中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2页
高二11月语文期中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3页
高二11月语文期中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4页
高二11月语文期中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Ⅰ江苏省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ROMAN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假如能穿越回古代,不少人不愿意回到秦汉,传说那时候食物的品种相当单调,菜肴不是炭火上直接烤出来的,就是一锅乱炖;盐很金贵,所以老百姓几乎都吃不起,菜肴的口味非常之寡淡;番薯、胡萝卜、西瓜、菠菜、西红柿、马铃薯、茄子等蔬菜水果类的食材,都还没有引入中国,想吃没得吃。耕牛受到法律的保护,私下杀牛吃肉是要吃官司的,在肉食匮乏的情况下,秦汉的百姓不得不吃起了老鼠……有了这些先入为主的偏见,万一在梦中穿越到了秦汉,你岂不是会不知所措?岂不是会生无可恋?秦汉的饮食文化其实是①的。大部分今天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食材,在那个阶段就已走入寻常百姓之家。随着青铜、生铁铸造技术以及彩陶烧制、石磨打造工艺的日臻完善,秦汉不仅有制作精美、功能各异的饮食器具,也有种类繁多、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还有浩瀚的饮食典籍制度。当代的网红饮食,如单人小火锅、生鱼片,可以养护肠胃的各种米浆、豆浆与果汁发酵饮料,那个时期②。秦汉时期“五味调和,和而不同”“治大国若烹小鲜”“医食同源,食疗养生”的哲学思想、政治智慧和饮食方略就是由丰富多彩的饮食烹饪实践派生出来的。这些从“民以食为天”中产生的思想,从上到下渗透在帝国的文明中,是秦汉文化③的一环。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2.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江苏省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18.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B.今一朝而撰技百金鬻:卖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C.自伐者无功伐:夸耀恶施不孝?恶:厌恶D.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推究,考查与子同仇同仇:共同对付敌人1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人而不仁 知止而后有定B.若火之始然 物或恶之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也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D.故人不独亲其亲 惟有饮者留其名20.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类型一致的一项是()(3分)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五石之》)察此何自起?(《兼爱》)B.治之于未乱(《老子》四章)仁以为己任(《论语》十二章)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大学之道》)合抱之木,生于亳末(《老子》四章)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五石之》)江苏省泰州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鳑鲏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小型淡水鱼,全世界共有70余种,我国分布有30余种。不过,由于A,胃口又大,经常“闹窝”或“闹钩”,因此在钓鱼爱好者眼中,鳑鲏可能是他们最讨厌的鱼。对他们来说,往往体型较大的猎物才能给人以成就感。但近些年,随着我国“饲养原生鱼”热潮的兴起,鳑鲏却逆袭成为鱼类爱好者心目中的明星鱼种。人们熟知的各种传统观赏鱼类,例如“红绿灯”“宝莲灯”等各种色彩斑斓的热带鱼大多是舶来物种,而如今很多鱼类爱好者开始发掘那些游弋在我国江河溪流中的B。鳑鲏无疑是最佳的饲养对象,它们分布广阔、色彩斑斓,并且适应能力强、不挑食,上手难度低,这些特点使得它们的“鱼生”发生了彻底改变。①而且随着“鱼生”的转折,②笼罩在鳑鲏身上的明星光环也给它们带来不少隐忧。③近年互联网上的“火山鳑鲏事件”就是一个例子,④故事的主角是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溪流的细鳞华鳑皱。⑤发现后,⑥这种漂亮的小鱼迅速在网上走红,⑦遭到了人们的大力捕捞。⑧从“小杂鱼”到“明星鱼种”,⑨鳑皱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⑩而它们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仍然是需要我们深思的课题。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AB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序号_______修改序号_______修改序号_______修改江苏省连云港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乡情像一条坚韧而()的丝线,我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一同前行。山和水剪不断也隔不断。在城市住久了,思念故乡的心越发殷殷了,这一叠重重的乡情该怎样寄托呢?哦,会翻过山岭,跨过河流,把我一缕缕厚甸甸的情思,一个个鲜润润的吻,一声声热乎乎的问候,给我的小河,给白杨林,给梨园,给每一朵野花,给每一根小草……啊而今,又到中秋了。月,对城市来说,那月光也是慵慵的,倦倦的()着这城市。我的思绪也像鸟儿一样,乘着这(),飞过迷蒙的烟水,飞进故乡那()月夜瓜棚,那是孩子心目中最动人的一幅画了!我们常常结伴儿去偷瓜,在月色里演出一幕幕喜剧、闹剧和恶作剧来。看瓜的是隔壁家的一位大爷——一个瘦瘦的老头儿(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绵长看虚无缥缈如诗如画B.绵延看虚无缥缈诗情画意C.绵延睨缥缥缈缈诗情画意D.绵长睨缥缥缈缈如诗如画(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它相伴着一同前行,山和水剪不断也隔不断。B.无论我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我一同前行,山,隔不断;水C.我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和我相伴一同前行。山,剪不断;水D.无论我走到哪里,它总是和我相伴,山和水隔不断也剪不断我们一同前行。(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阅读《祝福》里的一段文字,完成相应的题目。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大约四十上下的人;脸上黄中带黑,瘦削不堪,而且先前消尽了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拜访

邂逅

间或

活人B.访过

遇见

间或

活物C.拜访

遇见

偶尔

活物D.访过

邂逅

偶尔

活人19.修改文中画横线的病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全不像大约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B.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黄中带黑,瘦削不堪,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C.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D.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先前消尽了悲哀的神色。20.下列选项中冒号作用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同学们:不流血的手指弹不出绝唱。B.班主任说:“6月27日要期末考试。”C.我的座右铭是:坚持不是胜利,坚持到底才是胜利。D.能躺平吗?躺得了初一,能躺得了十五吗?再躺,就躺进坟墓了:在毕业典礼上,一位教授告诫大学生不能躺平。21.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有人修改为:“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好,为什么?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清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我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远,托起我的是我唯一的依靠——飘忽不定的水。在这个城市生存了这么多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被悬空的,面对黑洞洞的窗口,我找不到答案,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18.下列语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B.孤独的身影,幻化成小孩的柔弱的手。C.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D.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19.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线句子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B.这位选评者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说一通。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时期一种十分辛苦的劳作。D.让人留恋的歌声响起,标志着这是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年夜。20.文中有三个加点的重叠形式“牢牢”“常常”“轻轻”,说说它们和“牢”“常”“轻”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4分)语言文字运用Ⅰ江苏省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ROMAN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假如能穿越回古代,不少人不愿意回到秦汉,传说那时候食物的品种相当单调,菜肴不是炭火上直接烤出来的,就是一锅乱炖;盐很金贵,所以老百姓几乎都吃不起,菜肴的口味非常之寡淡;番薯、胡萝卜、西瓜、菠菜、西红柿、马铃薯、茄子等蔬菜水果类的食材,都还没有引入中国,想吃没得吃。耕牛受到法律的保护,私下杀牛吃肉是要吃官司的,在肉食匮乏的情况下,秦汉的百姓不得不吃起了老鼠……有了这些先入为主的偏见,万一在梦中穿越到了秦汉,你岂不是会不知所措?岂不是会生无可恋?秦汉的饮食文化其实是①的。大部分今天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食材,在那个阶段就已走入寻常百姓之家。随着青铜、生铁铸造技术以及彩陶烧制、石磨打造工艺的日臻完善,秦汉不仅有制作精美、功能各异的饮食器具,也有种类繁多、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还有浩瀚的饮食典籍制度。当代的网红饮食,如单人小火锅、生鱼片,可以养护肠胃的各种米浆、豆浆与果汁发酵饮料,那个时期②。秦汉时期“五味调和,和而不同”“治大国若烹小鲜”“医食同源,食疗养生”的哲学思想、政治智慧和饮食方略就是由丰富多彩的饮食烹饪实践派生出来的。这些从“民以食为天”中产生的思想,从上到下渗透在帝国的文明中,是秦汉文化③的一环。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源远流长、应有尽有、不可或缺(每空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案】①反问:先用“岂不是会……”提出反问,引导思考、强化语意的效果。(2分)②反复:连用两个“岂不会是”的问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万一在梦中穿越到了秦汉”所面对的情况,有层次地表达出来。(2分)江苏省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18.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B.今一朝而撰技百金鬻:卖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C.自伐者无功伐:夸耀恶施不孝?恶:厌恶D.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推究,考查与子同仇同仇:共同对付敌人1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人而不仁 知止而后有定B.若火之始然 物或恶之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也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D.故人不独亲其亲 惟有饮者留其名20.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类型一致的一项是()(3分)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五石之》)察此何自起?(《兼爱》)B.治之于未乱(《老子》四章)仁以为己任(《论语》十二章)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大学之道》)合抱之木,生于亳末(《老子》四章)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五石之》)18.C(恶:何,怎么).19.D(A:表假设,如果/表承接,然后。B:主谓取独/代词,他。C:把……当作/表目的,来。D:他的。)20.C(A.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B.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C.都是状语后置句。D.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江苏省泰州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鳑鲏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小型淡水鱼,全世界共有70余种,我国分布有30余种。不过,由于A,胃口又大,经常“闹窝”或“闹钩”,因此在钓鱼爱好者眼中,鳑鲏可能是他们最讨厌的鱼。对他们来说,往往体型较大的猎物才能给人以成就感。但近些年,随着我国“饲养原生鱼”热潮的兴起,鳑鲏却逆袭成为鱼类爱好者心目中的明星鱼种。人们熟知的各种传统观赏鱼类,例如“红绿灯”“宝莲灯”等各种色彩斑斓的热带鱼大多是舶来物种,而如今很多鱼类爱好者开始发掘那些游弋在我国江河溪流中的B。鳑鲏无疑是最佳的饲养对象,它们分布广阔、色彩斑斓,并且适应能力强、不挑食,上手难度低,这些特点使得它们的“鱼生”发生了彻底改变。①而且随着“鱼生”的转折,②笼罩在鳑鲏身上的明星光环也给它们带来不少隐忧。③近年互联网上的“火山鳑鲏事件”就是一个例子,④故事的主角是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溪流的细鳞华鳑皱。⑤发现后,⑥这种漂亮的小鱼迅速在网上走红,⑦遭到了人们的大力捕捞。⑧从“小杂鱼”到“明星鱼种”,⑨鳑皱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⑩而它们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仍然是需要我们深思的课题。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AB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序号_______修改序号_______修改序号_______修改18.A体型娇小(关键词“体型”“小”)B本土观赏鱼类(关键词“本土”“观赏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后文“往往体型较大的猎物才能给人以成就感”可知,此处指鳑鲏因体型小受钓鱼爱好者的讨厌,可填:体型娇小;②根据前文“大多是舶来物种”可知,鱼类爱好者寻找的是我国江河溪流中的本土观赏鱼类,可填:本土观赏鱼类。19.第①句可修改为:然而随着“鱼生”的转折;第⑤句可修改为:被发现后;第⑦句可修改为:遭到了人们的大肆捕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特定场合表达准确的能力。①,关联词使用错误。根据后文“笼罩在鳑鲏身上的明星光环也给它们带来不少隐忧”可知与前文是相反的现象,第①句的关联词应使用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然而”,可修改为:然而随着“鱼生”的转折;⑤,成分残缺,缺少介词“被”,第⑤句可修改为:被发现后;⑦,感情色彩错误。主语为“这种漂亮的小鱼”,从“它们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仍然是需要我们深思的课题”可知作者表达的观点,应是对于小鱼的担忧,小鱼的现状应是被人大肆捕捞。第⑦句可修改为:遭到了人们的大肆捕捞。江苏省连云港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乡情像一条坚韧而()的丝线,我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一同前行。山和水剪不断也隔不断。在城市住久了,思念故乡的心越发殷殷了,这一叠重重的乡情该怎样寄托呢?哦,会翻过山岭,跨过河流,把我一缕缕厚甸甸的情思,一个个鲜润润的吻,一声声热乎乎的问候,给我的小河,给白杨林,给梨园,给每一朵野花,给每一根小草……啊而今,又到中秋了。月,对城市来说,那月光也是慵慵的,倦倦的()着这城市。我的思绪也像鸟儿一样,乘着这(),飞过迷蒙的烟水,飞进故乡那()月夜瓜棚,那是孩子心目中最动人的一幅画了!我们常常结伴儿去偷瓜,在月色里演出一幕幕喜剧、闹剧和恶作剧来。看瓜的是隔壁家的一位大爷——一个瘦瘦的老头儿(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绵长看虚无缥缈如诗如画B.绵延看虚无缥缈诗情画意C.绵延睨缥缥缈缈诗情画意D.绵长睨缥缥缈缈如诗如画(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它相伴着一同前行,山和水剪不断也隔不断。B.无论我走到哪里,它总是伴着我一同前行,山,隔不断;水C.我无论走到哪里,它总是和我相伴一同前行。山,剪不断;水D.无论我走到哪里,它总是和我相伴,山和水隔不断也剪不断我们一同前行。(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6.【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应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辨析。(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主要语病是中途易辙和搭配不当,应结合句子具体分析。(3)本题考查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应了解比喻的概念并结合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解答】(1)第一空,绵长:形容词。绵延:动词。根据后文修饰“丝线”此处应为“绵长”。第二空,看:使视线接触人或物。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睨”有一种感情在里面、倦倦的”这一语境。第三空,缥缥缈缈:形容隐隐约约。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用来形容“月光”。第四空,如诗如画:像诗和画一样美好。前者可以作定语。此处用来形容故乡那美好的月色。故选D。(2)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三处语病:一是“无论”这一关联词位置不当导致中途易辙,应将“我无论走到哪里”改为“无论我走到哪里”。二是“伴着”后缺少宾语,应在“伴着”后加“我”;三是“山和水剪不断也隔不断”搭配不当,可将“山和水剪不断也隔不断”改为“山;水,剪不断”。综合分析四个选项,只有B项完全修改正确。故选B。(3)分析排比的构成,就要指出哪几个短语或句子结构一致或相似。排比的常见作用为“增文势”“广文义”,语气一贯,增强气势,带有列举或强化性质。明确了这些。“一缕缕厚甸甸的情思,一个个鲜润润的吻,结构相同。表达效果,形式上句式整齐一致;内容上从不同角度表现出详情的浓厚。答案:(1)D(2)B(3)语句将“情思”“吻”“问候”分开来写,前面分别用“一缕缕”“厚甸甸”“一朵朵”“鲜润润”“一声声”“热乎乎”加以修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增强亲切感。【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阅读《祝福》里的一段文字,完成相应的题目。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大约四十上下的人;脸上黄中带黑,瘦削不堪,而且先前消尽了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拜访

邂逅

间或

活人B.访过

遇见

间或

活物C.拜访

遇见

偶尔

活物D.访过

邂逅

偶尔

活人19.修改文中画横线的病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全不像大约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B.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黄中带黑,瘦削不堪,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C.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D.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先前消尽了悲哀的神色。20.下列选项中冒号作用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同学们:不流血的手指弹不出绝唱。B.班主任说:“6月27日要期末考试。”C.我的座右铭是:坚持不是胜利,坚持到底才是胜利。D.能躺平吗?躺得了初一,能躺得了十五吗?再躺,就躺进坟墓了:在毕业典礼上,一位教授告诫大学生不能躺平。21.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有人修改为:“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好,为什么?18.B19.C20.D21.①原句前一分句把定语“空的”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表明祥林嫂在挨饥受饿中度日,突出了她穷困潦倒的境遇。②原句后一分句把定语“下端开了裂”独立出来,意在强调,祥林嫂过着乞讨的生活为时已久。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清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常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是一种习惯。风一吹,我就掉过头,顺着那一习凉,把目光聚焦窗口。我不仅发现了窗外的一切,还看到了一种悬空。树枝轻轻地向我招手,晃动的只是它纤细的指尖。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悬空在这个城市中。一幢楼房,撑起双臂,轻轻地把我高高举起。然后悬空放置,身不由己。两脚之下,华丽的实木地板,还有地板上的茶几、沙发、电视,都与我一样悬空着。我的心空荡荡的,仿佛一艘无法泊岸的船,飘忽在浩瀚的海面。天再蓝,离我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