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诗人臧克家_第1页
现实主义诗人臧克家_第2页
现实主义诗人臧克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实主义诗人臧克家摘要臧克家是我国新诗发展历程中的一位著名诗人,出生于1905年那个社会动荡年代。他的一生横跨中华民族近代战争史、建国初期发展史、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发展史,他的诗也从近代写到现代,从旧体诗到新体诗,写时事、写民生、写人写物……读臧先生的诗,不仅可以感受臧克家先生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还可以从他的诗作的变化看中国新体诗的发展历程。文革后臧克家先生虽然继续写新诗,但影响力已落后于其他新时代诗人,写的新诗又多用来在政治上表态,本文主要探究臧先生的新诗对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关键词:臧克家,新月派,农民诗人,现实主义正文1905年,臧克家在一户中小地主家中出生,受家中浓厚文化气息的影响,他很小的时候就对艺术充满兴趣。他的父亲和祖父都爱诗,祖父平时的严肃和读诗时的饱含情感截然不同……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对臧克家以后诗作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初,国家衰落、民生凋零,侵略者的无情欺凌在年轻的臧克家心中埋下了仇恨帝国主义的种子,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热情。儿时的不幸让他得以和农民的孩子一起玩耍,这让他真实的感受到农民的悲苦、辛酸的生活,他的诗歌很多都是来描写旧时代农民的生活的。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像闻一多、徐志摩等诗人都是其主要成员。臧克家初从新月派,师承闻一多。受其师闻一多和新月派的影响,臧克家早期的诗歌作品在格律上严格要求,诗意上含蓄凝练、空灵忧伤[1],比如他在国立山东大学读书期间发表的第一篇诗作《难民》,“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陌生的道路无归宿的薄暮/把这群人度到这座古镇上/沉重的影子,扎根在大街两旁/一簇一簇,像秋郊的禾堆一样/静静的,孤寂的,支撑着一个大的凄凉。”诗歌尽显空灵忧伤,黄昏、归鸦、薄暮以及各个形容词,在简练的诗句里描写了一幅落日时分难民们在异乡孤寂徘徊的凄凉画面。辞藻、格律都符合新月派的风格。难民是那个战乱时代不缺少的角色,在臧克家的早期诗歌中已经体现他的现实主义特点,含蓄凝练的词句把那个动荡年代的人民的悲惨生活描写的淋漓尽致。又比如同时期的诗歌作品《烙印》,“我不住地抚摸这印烙,/忽然红光上灼起了毒火,/火花里迸出一串歌声,/件件唱着生命的不幸。/我从不把悲痛向人诉说,/我知道那是一个罪过,/混沌的活着什么也不觉,/既然是迷就不要把底点破。”这首诗歌在格律上仍然是优美,但是不同于同时期的新月派的风格,《烙印》表现人生的苦硬,是诗人生活经历的写照。臧克家虽然初从新月派,但小时候的经历加上当时社会状况对他的影响颇深,臧克家的风格越来越向现实主义靠近,专注于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农民和土地,诗风也从以前的空灵忧伤变得深沉凝重、内涵丰富。如上述提到的《烙印》,诗人对“痛苦”的关注和应对植根于现实。“痛苦”的传达既以个体生活的具体感受和心理情绪为基点,又运用意象和暗示把普适性的生活经验加以连结,并升华出哲理的诗意,把所思和所感,抒情和主智交融到一起,迸发出独特的美感。1933年,臧克家创作出《罪恶的黑手》,一经发表和《烙印》一起牢固的确定了臧克家在当时诗坛上的地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处在一个无比黑暗的境地。军阀林立,多方侵略者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阶级矛盾尖锐,百姓生活艰难,面对这样的局势,稍微有点爱国之心的人内心都充满着怨愤。人们渴望有艺术作品帮他们诉说悲苦,抒发怨愤。但是当时的诗坛,受西方诗歌中印象主义、唯美主义地侵蚀,当时的许多诗人不是在“吟风弄月”,就是在“自我表现”。也有一些积极探索这一领域的作品,但从总体上而言,当时的这一领域内的作品远离时代、脱离现实。脱离现实的作品,即使有着很高的艺术性,但对于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大众只是废纸,无法激起他们的共鸣[2]。然后《烙印》,《罪恶的黑手》两部诗集面世了,带着泥土气息引起当时诗坛的注意。茅盾在《烙印》初面世时说:“我们对于诗集《烙印》起了‘不敢亵视’之感,我相信在目今青年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老马》也是一首展现现实主义的诗歌,“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简单几句话,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描绘出一幅令人伤心惨目的老马拉车图。通篇没有残暴的主人,要装够的大车、鞭影就是他意志的化身。诗人描写的不仅是老马,还有被压迫、受折磨的农民们。在《罪恶的黑手》中,诗人通过帝国主义在华兴建教堂一事,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者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精神侵略的丑行,同时热情讴歌人民的创造力,表达对劳苦大众深深的同情和热爱。第三节中“那时这儿也有歌声,/不是神秘,不是耶稣的赞颂,/那是一种狂暴的嘻嚷,/太阳落到了罪人的头上。”以及整个第三节一改前面的灰暗、沉重,感情开始迸发,自由和幸福的未来唯有斗争才能获得,人民站起来打破奴役的期盼在未来一定会实现的。这种立根于现实,近乎写实的诗句,抒发百姓的真情实感的作品才是那个时代更为需要的。臧克家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中国新诗的发展本应是中西结合发展的过程,但许多诗人片面追求西方诗歌中的印象主义和唯美主义,摒弃中国旧体诗中的精华部分。臧克家积极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吸取养分,从而铸造自己的中国风格。1942年,国内形势逐渐好转,诗人们从抗战开始初期空洞的热情中清醒过来,开始回归到熟悉的题材,用新的审美目光打量旧的题材,写出新时代的新作品,《泥土的歌》诞生在这一时期。熟悉的旧中国的农名,熟悉的农村景色,只写自己熟悉的,这就是臧克家诗人的现实主义的最大特点。《三代》录入《泥土的歌》一书中。“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熟悉的农村场景,诗人没有用任何修饰词去修饰,用极简的诗句描述三代人和泥土的关系,不仅可以理解成三代人,还可以理解成一个人处在人生三个不同阶段时与土地的关系,生在土地上,劳作在土地上,死了回归到土地,一生都被牢牢的系在土地上。诗人在简单的诗句里隐含着自己对农民深厚的同情。饱含深意的同时又富含哲理性。后来,诗人写出他至今流传最广的诗作《有的人》。通过反动派势力与鲁迅先生对比,热情讴歌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并且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建国之后,臧克家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不在限于作诗、推进现代主义的进步,他开始担任一些职位。虽然批评家们多批评这一时期的臧克家的创作成了政治的附丽,没了内蕴,但他对新诗的发展仍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和国家的时况紧密联系,和新诗的发展也息息相连。他对以麻木、愚昧、落后同时又谦卑、忍让、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