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核心素养课件2(第2课时)_第1页
《大自然的语言》核心素养课件2(第2课时)_第2页
《大自然的语言》核心素养课件2(第2课时)_第3页
《大自然的语言》核心素养课件2(第2课时)_第4页
《大自然的语言》核心素养课件2(第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教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系列1.展示作业,细数方法。展示上一课时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体会说明方法参考示例:方法例句作用举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方法例句作用作比较

列数字

引用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重要因素如在早春的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重要因素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利用从文中找到的例句,一一剖析每一种说明方法的具体使用和说明功效。每种说明方法具体是怎样使用的,有怎样的说明功效等问题,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共享,互动点评的方法加以解决。2.回顾反思,得出结论。结合以上例子和分析,具体体悟,一篇好的事理说明文,需要多种说明方法的恰当使用。体会严密逻辑剖析文段,把握多样顺序。关注课后“思考探究”第二题: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2)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1(1)在第1—3段中,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在列举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文章指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给人以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的感受,十分符合人的认知规律。(2)第7—10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运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四个标志性词语,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分别为: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这里采用的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同时,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回顾反思,得出结论。从以上分析中得出结论:一篇好的事理说明文,需要有清晰的思路。2思路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大到小依次排列赏析语言特色关注标题,评价不同表述。从教材第28页注释①可见,本文原题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与现在的题目相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呢?对比朗读并思考。交流作答1(1)“大自然的语言”更好,因为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一说法生动形象,更易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也不错,它开门见山地摆出了说明对象,让读者一目了然。不过,如果是写给非专业人士阅读,还是“大自然的语言”更有吸引力一些。再观内容,评价文本语言。关注课后“积累拓展”第四题:从题目的选择中可见本文具有生动说明文的特点,那么,全文语言是否都很生动呢?生动和平实语言的选择是否有所讲究?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0102男女生合作朗读两处文字并思考。连用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都扣住“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点,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这一段讲的是人们习见的现象,因此不用数字,也不用抽象概念,而是将道理寓于形象之中。第一处文字抓取关键字词,具体分析两个语段的不同特点。则相反,给出物候记录中确定的时间段、考察对象和精确的比较结果,说明物候的古今差异。这是因为物候古今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个体难以察觉,因此用数字说话,才能清晰地展现结论。第二处文字可见,采用“生动”还是“平实”的说明语言,要根据说明内容的特点来决定。实践操作,感受语言风格。布置任务:关于本文的说明语言,第1段集中体现其生动性,第5段集中体现其准确性。请任选其中一个段落进行细读、赏析、批注,自主完成后再在小组中进行分享探究活动。自读批注后开展小组讨论。3每个小组代表,分别就第1段和第5段的赏析点进行分享。

第1段:“大地……苏醒过来”是拟人的笔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七字句,具体描述大地的“苏醒”,呈现出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次第”用得非常典雅。燕子是“翩然归来”,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笔法,把大自然写活了,为下文用另一个拟人“大自然的语言”作准备。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极其简洁。总之,作者在第1段中运用的优美词语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优美词语又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简直像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第5段:主要抓取“左右”“较”“可能”三个字词进行分析,如“左右”表约数,准确地写出了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推迟的时间,用语谨慎严密;“较”表示具有一定的程度,在文中是说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晚一些,用语分寸感极强;“可能”表推测,不是完全肯定,在文中是说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是有一定的机会避免的,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回顾反思,得出结论。从以上例子和分析中,得出结论:一篇好的事理说明文,需要简明准确的语言,其语言可以是平实朴素的,也可以是生动活泼的。4布置作业1.延伸阅读。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农谚,有些诗歌当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学知识。比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请联系课文中的物候学知识,谈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