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学设计-夏感教学实录_第1页
夏感教学设计-夏感教学实录_第2页
夏感教学设计-夏感教学实录_第3页
夏感教学设计-夏感教学实录_第4页
夏感教学设计-夏感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感教学设计|夏感教学实录夏感教学实录第一则:本则为精华教学实录,只可惜我们只拿到了第二课时的。实在对不起大家了。

[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师:以上是对夏天的感受,但仅仅是写感受吗,这个“夏感”的“感”还可以作什么理解?

生1:感情。

师:你是说“夏感”还表达了对夏天的感情,是吗?

生1:是。

师:哪一句话体现了对夏天的感情呢?

生1:“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赞美之情。

师:请这位同学告诉大家,你找出来的这句话在哪里?

生1:在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历代的文人为什么不喜欢夏天?

生2:因为夏天很热,很辛苦。

生3:因为夏天没有春花秋月。

师:用文中的两个词来回答。

生4:苦涩、紧张。

师:对啊,夏天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文人们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那这篇文章的梁衡,他眼中的夏天是苦涩的吗?

生:不苦涩。

师: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哪里看出眼中的夏天不苦涩,不紧张,到文章中去找依据。

生5:认为夏天是苦涩的,也是紧张的,从“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一句可以看出来。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在梁衡眼中夏天是紧张的、苦涩的,其它同学的观点呢?

生6:我也认为眼中的夏天是苦涩的,从文中“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这一句可以看出来。

师:我请这位同学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6: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可是起了风”、“可是遮上了云”这两句的时候用了怎样的语调?

生:疑问的。

师:对,疑问、上扬的语调,而且“可是”这个词不能读太重,“可是”在这里是表示转折吗?

生:不是。

师:表示什么意思?

生:“是不是”的意思。

师:对了,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还有同学发表观点吗,眼中的夏天是不是紧张、苦涩的?

生7:“弯着腰,流着汗”这个细节描写也体现了夏天的苦涩。

生8:“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苦涩,也体现了紧张,“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这些词都让人感觉很紧张。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真好,这句话真是让人有紧张的感觉,尤其是“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这两个词,用得真好,如果老师给这两个词里各添一个字,效果也许就不一样了,我们把“快割”改为“快点割”,“快打”改为“快点打”大家读一读试试看。

(学生齐读)

师: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看,左边两组同学读“快割,快割”,右边两组同学读“快点割,快点割”,咱们读快一点,努力读出紧张的感觉。

(两组学生分别齐读)

师:再加快一点。

(学生再读。)

师:再快!

(学生再读)

师:(面向右边两组同学)怎么样,读不过他们吧?(台下大笑)不过这不是你们的错,这是句式决定的,以后同学们记住一点,要表现紧张,你就多用短句,少一个字都好!——还有同学发表意见吗,眼中的夏天是不是紧张的、苦涩的?

生9:文章第二段中“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和“热风浮动”都体现了夏天的苦涩,因为炎热的天气下还有农民在干活,很辛苦。

师:这位同学视野非常开阔,找到了第二段中的句子。是啊,太阳烘烤下,不仅有翻滚的麦浪,还有劳作的农民;热风浮动里,不仅是麦子的香味,还有苦涩的汗水,夏天,苦不苦?

生:苦!

师:既然眼中的夏天也是苦涩的、紧张的,那为什么还要赞美夏天呢?

生10:因为夏天的苦涩可以带来收获。

生11:因为夏天生机勃勃。

生12:因为夏天充满希望。

师:对啊,赞美夏天,就因为夏天的苦中还有甜。(板书:甜)同学们到文中去找一找看,苦中之甜藏在哪里?

生13:“麦浪翻滚着”给人以丰收的喜悦,这是苦中之甜。

生14:“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也体现了苦中之甜。

生15:“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向着秋的终点作最后的冲刺。”这个句子当中这些农作物都长得很好,给人以喜悦,也是苦中之甜。

师:如果说麦浪翻滚,麦香浮动是一种收获之甜的话,那这些向着秋的终点冲刺的高梁、玉米、棉苗带给我们的就是一种希望之甜。(板书:收获希望)太阳烘烤下的耕耘是苦涩的,但是眼看着麦浪翻滚的情景心里却是甜美的;热风浮动中的劳作是苦涩的,但是呼吸着麦子的香味,心里却是甜美的;汗水是苦涩的,但收获是甜美的;劳作是苦涩的,但希望是甜美的。同学们,这又苦又甜的夏天值不值得我们大声赞美?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师: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生: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师:前面第三段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为什么到这里却成了“黄金”的夏季?

生1:金黄只是一种色彩,黄金却体现了夏天的宝贵。

师:说得真好,金黄是一种色彩,黄金却体现了夏天的价值、夏天的品质、夏天的可贵!带着这种认识让我们再次赞美夏天。

(学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为什么要再三强调“春与秋之间”?

生2:因为第三段里面说到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我想再次强调“春与秋之间”是为了与第三段这句话相呼应。

师:说得太好了,夏天是“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大家看投影,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结合你对夏天的认识,写这样一句话:没有夏天,春天,没有夏天,秋天。

(学生写句子。)

师:来,我们交流一下。

生3:没有夏天,春天就失去了色彩,没有夏天,秋天就没有收获。

生4:没有夏天,春天就不会开花,没有夏天,秋天就不会结果。

师:很有诗意,不过“没有夏天,春天就不会开花”值得商榷。

生5:没有夏天,春天的花就会枯萎,没有夏天,秋天的果实就会凋落。

生6:没有夏天,春天就没有希望,没有夏天,秋天就没有收获。

师:同学们一个个都是诗人,写出的句子都如诗一般美。同学们,春天的希望在这里结果,秋天的收获从这里发芽,夏天是一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季节,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季节,是一个黄金的季节。但是同学们,是谁赋予夏天希望,是谁带给夏天收获,又是谁创造了夏天黄金的价值?

生:(七嘴八舌)农民、劳动者、工人……

(教师板书:人)

师:总而言之,是夏天里的人,是夏天里的劳动者。请全体同学起立(学生起立,投影展示夏日劳动者的画面),让我们将崇敬的目光投向这些平凡但是可敬的夏日里的劳动者,他们自己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气势磅礴、色彩金黄、旋律紧张的夏季,一个收获与希望兼而有之的夏季,一个黄金的夏季。《夏感》是一曲夏的赞歌,更是一曲劳动者的赞歌。

(老师示意学生坐下。)

师:这个时候,我们读一读茅盾《风景谈》中的几句话,或许会有些新的感受。(投影展示《风景谈》中的句子)

生: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师:这个时候,我们读一读耳熟能详的《悯农》,或许会有一些新的感受。(投影展示《悯农》)

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这个时候,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或许会有一些新的感受。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附1: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夏之气势——磅礴苦

感夏之色彩——金黄赞夏之人收获

夏之旋律——紧张甜

希望

第二则:为弥补大家的遗憾,我们整理了一则比较完整的普通实录。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诗,请同学说说诗中的季节,并且你是怎么判断的?

(小黑板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春天。有春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生:秋天,有霜。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生;冬天,雪花大如草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生:秋天,有秋日。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生;春天,有青山绿水。

师:从这五句诗中你有没有别的一些发现?

生:没有夏天。

师:对,作家梁衡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写了有关夏天的一篇文章《夏感》(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师:那么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历代文人极少写夏的原因是什么,原句是?

生:“遗憾的是……汗水里。”

师:历代文人不喜欢写夏,那对夏是什么态度呢?

生:“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师:用赞美的语气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师:思考赞美哪些方面的内容?

检查预习

(展示难点字词)芊芊黛色贮藏磅礴

匍匐枯涩澹澹春华秋实细滋慢长

闲情逸致

(生读,更正)

研读赏析

听老师读课文,从前文中去看,描写了夏天值得赞美的哪些方面?

生:第二自然段,读“……旺盛的活力”

(板书)旺盛的生命力

生:夏天迷人的景色,第二自然段,读

(板书)自然景色

生:旋律紧张

师:三段通过什么表现生命力?

生:色彩。

师;齐读课文,看看文章是否主要表现生命力,而且是怎样表现的,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急促、热烈

(生齐读全文)

师:那么具体到句子,文中哪些句子能表达的赞美呢?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大家齐读课文,读完之后,拿出你的笔,进行圈点勾画,找出你认为能表达赞美之情的句子,并从用词,修辞手法,句子的表达效果等当面进行赏析。

(学生齐读课文,之后默读,作好圈点勾画评注)

可以跟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生:“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比喻,突出急促。

生:”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把“麦”说成“海浪”,“汽车”说成“船”。说明了麦子多,车开的快。突出急促、紧张、热烈、壮观的气氛。

生:“……芊芊细草……”比喻的修辞,说明富有生命力,万物生长。

师:前一句呢?本体是夏天的气氛。冷到热有个过程。从冷水到热烈、急促。齐读“好象炉子上的水……夏天到了。”

师:色彩有关的句子有哪些呢?

生:“夏天的色彩是……终极”

对比突出夏天色彩的特别。

生:“……最后的冲刺。”对比,突出气氛的热烈。拟人句,“冲刺”讲的是植物,说明生命力完全爆发了。

生:“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用白描的语言来描写质朴的农民,把农民弯腰收割,汗流浃背展现在读者面前,四个快字突出了农民渴望收获的急切心情。

生:“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运用间接表现手法推出的心理镜头,外化了“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款款心曲,使我们在想象的空间看到了他们急切的目光、企盼丰收的焦灼以及与夏的律动所共鸣的人的感情律动。

拓展延伸

说: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那么依你之见,夏之色又意味着什么呢?请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