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其教授治疗慢性疾验案_第1页
王庆其教授治疗慢性疾验案_第2页
王庆其教授治疗慢性疾验案_第3页
王庆其教授治疗慢性疾验案_第4页
王庆其教授治疗慢性疾验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庆其教授治疗慢性疾验案

王庆其教授是上海著名的中医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著名教授。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尤其是脾胃疾病的综合治疗。今整理王师脾胃病医案5则,以窥其治疗慢性痼疾经验之一斑。1barret管道案傅某,男,54岁。2006年5月13日初诊。胃病史20余年。近日来胸口不适,咽部不适,无烧灼感,背部隐痛,嗳气,纳可,大便调,舌苔薄腻,脉滑。外院胃镜显: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慢性食管炎(B级)。病理示:食管增生异形上皮和黏膜肠上皮化生,Barret食管。治拟降逆和胃,软坚散结,药用:炒白术12g,制半夏12g,薏苡仁30g,旋覆梗12g,枳壳12g,木香9g,茴香9g,延胡索12g,郁金12g,路路通12g,白花蛇舌草30g,蛇六谷30g,莪术15g,三棱15g,龙葵12g。7剂。再诊: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大法不变,以上方为基础方去木茴香,旋覆梗,加石见穿30g,陈皮6g,黄芪30g,半枝莲20g,牡蛎30g。14剂。3诊:胸脘痛好转,舌苔薄脉弦。续前法。加天龙2条,女贞子30g,玄参12g。治疗3月余(2006年9月)复查胃镜示:胃窦部好转,食管鳞形上皮焦明显增生伴小血管增生。现右胁隐痛,嗳气,矢气。无泛酸,胀痛,眠欠安。舌苔厚腻,脉微弦。处方:柴胡12g,制半夏12g,薏苡仁30g,炒白术12g,天龙2条,莪术30g,三棱30g,蛇舌草30g,蛇六谷30g,牡蛎30g,藤梨根30g,延胡索15g,枳壳15g,香橼皮15g,佛手9g。坚持治疗,于2007年1月胃镜示:慢性炎症胃窦+,食管黏膜光滑,齿状线存在。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身体诉无不适,症情稳定,Barret食管已消失。遂维持前法治疗。现患者仍继续中药治疗,定期复查胃镜,Barret食管未见复发。按本案病程较长,病情较重。Barret食管病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并发症。由于反流物长期对食管黏膜的损坏,致使食管炎症,糜烂及溃疡,而食管黏膜的自身修复作用使得食管贲门交界处的齿状线2㎝以上的食管鳞状上皮被特殊的柱状上皮取代。因此,Barret食管是食管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0~50倍。所以要抓住时机,截住病情继续发展为首要任务。王师治疗本案的思路:①辨证论治。患者初诊时胃气上逆为主要病机,因此给与了制半夏,旋覆梗等降逆和胃;枳壳、木香茴香等温中理气之药调理中焦气机。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急则治标。②辨病治疗。考虑此种疾病必先患有胃食管反流病作为该病的基础病,因而治疗过程中患者虽无泛酸,烧灼感,但也要给予制酸之品同时要调节中焦气机升降。遂重用牡蛎30g,并且与众多的理气之药同时使用,如香橼皮,佛手,枳壳,陈皮等来调节气机升降。③辨病理特征治疗。这是王师一贯主张的治疗原则。他认为胃镜检测也应列入中医四诊当中,作为四诊的延伸。尤其是在临床表现无证可辨的情况下,要针对疾病的病理改变进行辨征施治。本案Barret食管,在胃镜下可看到食管内壁红色羽绒样的凸起,说明其血分有热,应清热凉血;并且高出食管黏膜,中医认为是瘕结,更应活血化瘀消癥。因此,在本案治疗过程中,始终重用大量的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品。如白花蛇舌草、蛇六谷、藤梨根、龙葵、半枝莲、石见穿、天龙、莪术、三棱。根据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以上的清热解毒药都具有抗肿瘤的功效,从而也体现的中医未病先防的治病思想。④扶正治疗。考虑该病人患病已久,中焦乃虚,恐其攻伐之品更伤中气,遂给予了炒白术、黄芪、薏苡仁等健脾益胃性平的中药,巩固中焦之气。2胃反流病变证—胃食管反流病案何某,男,58岁。2004年11月4日初诊。胃病史近5年,近半年来,食管中段隐痛,有烧灼感,嗳气泛酸频作,鼻腔干燥,纳眠尚可。舌苔薄腻,脉弦滑。外院胃镜示:慢性糜烂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性食管炎。治拟降逆和胃,清胃泄热,药用:旋覆梗15g,代赭石30g,制半夏12g,苏梗12g,姜竹茹4.5g,枳壳12g,路路通15g,川黄连4.5g,蒲公英30g,郁金12g,枸橘李12g,炒白术12g。服40剂后,病情好转,诸症均有减轻,嗳气偶作,大便干结,舌质红,脉滑数。遂再以上方加减,药用:川黄连6g,黄芩12g,旋覆梗15g,竹茹6g,枳壳15g,煅瓦楞30g,苏梗15g,炒白术12g,香橼皮15g,焦山楂12g,神曲12g,炙鸡金12g,木香9g,麻仁30g,瓜蒌仁30g。药后症情稳定,继以前法治疗3月余。处方:柴胡12g,制半夏12g,黄芩12g,川连4.5g,芙蓉叶12g,延胡枣12g,旋覆梗12g,苏梗12g,炒白术12g,煅瓦楞30g,制香附12g,木香6g,茴香6g,枳壳12g,竹茹4.5g,蛇舌草30g。随访诸症稳定,偶有反复,原方再服即能平复。按本病属中医“反胃”、“吐酸”、“吞酸”等病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脾胃虚损,或湿热,或痰浊内阻中土,导致胃失和降而发病。本案患者有泛酸嗳气之症,辨证为胃气上逆;胃镜示糜烂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面着重和胃降逆,清利湿热。方用黄连温胆汤和旋覆代赭汤化裁。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位在胃及食管,但涉及的脏腑有肝、胆、脾。肝胆属木,主疏泄,脾胃属土,脾升清,胃降浊。人的消化功能离不开脾胃肝胆。《灵枢·四时气》记载:“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因此在治疗时,不能单纯考虑脾胃。根据临床观察,该病的主要病机由气机升降失常,因此协调肝胆脾胃的气机升降,应作为治疗本病的大法。清·吴鞠通云:“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王师语:“平则协调无恙,不平则病。”循此原则,具体治法以辛开苦降为主,常综合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等方剂,组方遣药,调节气机升降。胃食管反流病者大多胃酸分泌旺盛,泛则逆而病。故制酸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制酸的中药常用的有海螵蛸,煅瓦楞,白螺丝壳,牡蛎等。辨证由胃热生酸者,佐以黄芩、地骨皮、蒲公英;由胃寒生酸者,佐以吴茱萸、干姜、荜茇、荜澄茄等。泛酸定由胃气上逆所致,临床症状表现嗳气频频,故具有降逆理气的中药如制半夏、旋覆花、代赭石、丁香、降香、柿蒂等都可选用。临床也常见一类患者,习惯性的便秘,导致腹压升高,诱发反流。因此,针对伴有便秘的患者,在治疗时,当务之急就是通便减压,常选用麻仁、瓜蒌仁、制大黄、生地、生首乌、肉苁蓉、桑椹子、枳实等佐以大腹皮。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胃食管反流病康复。3临床治疗前病孙某,女,45岁。2004年9月30日初诊。胃病史多年,近1个月来晨起嗳气、泛酸,口干口苦,胃脘胀气明显,隐痛不适,近半年潮热汗出,经事紊乱。脉细数,舌黯红,苔薄腻少津。外院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检查:肠化++,萎缩++。治宜和胃降逆,理气消痞,药用:制半夏12g,川连6g,黄芩12g,枳壳15g,香橼皮15g,枸橘李12g,炙鸡金12g,知母12g,黄柏12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苏梗12g,炒白术12g,代赭石30g,旋覆梗15g,木香6g,茴香6g。服药后,泛酸、嗳气略减,胃痛缓解,仍有潮热汗出。舌苔薄腻,脉细数。仍拟上方化裁,上方加煅瓦楞30g,海螵蛸30g,竹茹4.5g,柴胡12g,去炙鸡金。服药近半年(2005年2月)胃脘舒,又由于气候转变泛酸嗳气又作,胃不痛,伴潮热汗出,夜寐尚安,便调。舌苔腻,脉细数。处方:知母12g,黄柏12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海螵蛸30g,炒白术12g,藿香梗12g,紫苏梗12g,枳壳9g,制半夏12g,竹茹4.5g,川黄连4.5g,香橼皮12g,丹皮12g,丹参15g,白花蛇舌草15g。2005年10月初复查胃镜示:萎缩+,肠化-。随访,症情稳定,后继服成药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而安。按按本案病史较长,病情较为复杂,不仅有胃病的证候,还有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盖脾与胃同为中焦之器,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脾升清、胃降浊共主中焦气机升降。胃气不降,痞结于上,遂生脘胀、嗳气、泛酸。故采用仲景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化裁。半夏、黄连、黄芩,辛开苦降,散结除痞;旋覆梗、代赭石用以降逆和胃;柴胡、香橼皮、枸橘李、木香、小茴香、枳壳等疏肝理气之品交替使用,以调节气机升降。考虑其兼更年期综合征,方中佐以知母、黄柏、煅龙骨、煅牡蛎等滋阴降火潜阳之品。除此之外,该患者还有肠腺化生,治疗中不能仅仅以改善临床症状为满足,还要针对其病理改变给与施治,王师常用养血、活血、化瘀散结之药,经过恒心调治,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过胃镜及病理复查:萎缩改善,肠化消失。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往往自觉症状与胃镜病理变化不成正比。部分萎缩性胃炎已经发展到癌前病变,也未必有特殊症状。因此治疗时,王师一直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把胃镜的病理特征作为辨证的延伸,如胃黏膜苍白或灰白,提示气血亏虚不能荣养胃黏膜;胃黏膜充血糜烂,是湿热内蕴脾胃的证据;病理报告见肠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作为瘀血内结的辨证依据;伴胆汁反流者,属胆胃不和等。通过辨证与辨病理特征相结合,治疗更有针对性,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中焦脾胃乃“五脏六腑之海”,主化生气血津液。若气血津液化生不足,不能荣养胃黏膜,故其病理表现为红白相间以苍白为主。治疗以健脾胃为本,基本方常以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等为主加减。②由于腺体的萎缩,导致胃液分泌不足,消化功能减退,经常出现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而不化等脾失运化的症状。此时应以健脾养胃为主。基本方可采用四物汤合沙参麦冬汤、保和丸加减等。③中焦气机升降失调,出现嗳气、胀痛、泛酸等症状,可选用旋覆代赭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等。萎缩性胃炎多病程较长,久病入络,故佐以养血活血之品,如丹参、当归、莪术、三棱等改善其病理。对于伴有兼症者,考虑随症加减:①萎缩性胃炎伴有肠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可选用白花蛇舌草、藤梨根、蛇六谷、半枝莲、石见穿等。②幽门螺杆菌表现阳性者,可用黄芩、蒲公英、延胡索、铁树叶、蛇舌草、芙蓉叶等。③胃镜示伴有糜烂性胃炎者,选用薏苡仁、黄连、砂仁、蔻仁、苏梗等。④伴有胆汁反流者,选用竹茹、制半夏、旋覆花、代赭石等。胃酸返流者则加入有制酸作用的海螵蛸、煅瓦楞、白螺丝壳、牡蛎等。Barret食管病,胃食管反流病,萎缩性胃炎等此类疾病均以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为基本的治疗大法。扶正即为健脾胃,固护中焦,调节气机升降,如降逆和胃,温中和胃,燥湿和胃,理气和胃,疏肝和胃等都是常用的基本治则;而大剂量的使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品则是针对疾病病理改变进行施治。王师认为辨病理特征治疗与中医的“祛邪”有异曲同工之效,并不违背中医传统的治疗法则。如此双管齐下,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相结合,充分抓住疾病本质,遣方组药方才有法可依,临床上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4肠易激综合征ib马某,女,42岁。患肠易激综合征多年,几经治疗,病情反反复复。每日腹泻伴有腹痛,泻后痛减,且遇冷、受风或情绪紧张腹泻加剧,影响正常工作。纳可,畏寒,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治拟健脾益气,祛风涩肠,药用:炒白术12g,白芍12g,薏苡仁30g,炒防风12g,山药30g,炒扁豆30g,黄芪30g,太子参15g,制香附12g,煨肉果12g,煨葛根30g,芡实30g,补骨脂15g,炮姜9g,青皮9g,陈皮9g,延胡索12g。7剂。2诊诉有好转,再拟上方化裁。治疗近2个月,每日大便2~3次,不成形,自觉受冷风已无腹泻。处方:柴胡12g,炒白术15g,白芍15g,薏苡仁30g,白蒺藜15g,延胡索12g,芡实30g,葛根30g,荆芥12g,乌梅9g,山药15g,马齿苋30g,木香9g,枸橘李12g。14剂。续治2月余,期间症有反复,随症加减。后病情控制,偶有大便不成形。嘱其口服参苓白术散,平素注意饮食,保暖。按本案以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健脾益气,强化后天之本;并佐以收涩之品,交替使用,改善症状,对症治疗;还针对其过敏体质加入乌梅,葛根,荆芥具有抗过敏作用等中药。医嘱患者自身注意生活调理,注意饮食,改善情绪,放松心情,从而达到药物治疗与生活调理相结合共同调治。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二者交替出现,为功能性疾病,往往与精神紧张及工作劳累有一定关系。气候骤变,特别是转冷,也是诱发因素之一。虽然本病不危及生命,但长期反复发作可以影响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IBS的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可归为“肠风”、“泄泻”或“便秘”病证范畴。对于IBS的患者,以腹痛腹泻为主症者,治疗多围绕疏肝健脾,调节情志为主。总的治疗原为补虚泻实。疏肝理气往往选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健脾益气选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痛泻药方,补中益气汤,乌梅丸,连理汤,理中丸等等都是常用方剂。王师在治疗此病过程中,强调要特别注意辨别肝强脾弱的主次,即区别肝木克土和土虚木贼,因为二者用药侧重有所不同。虽然肝木克土和土虚木贼都能导致脾虚泄泻,但是肝木克土是肝气过盛,脾气不虚,可重用疏肝理气之品;而土虚木贼则是脾虚为本导致肝乘,重点应在扶土健脾。另外,王师一贯认为“顽病不妨治风”,对于IBS的患者多为久治不愈,证情反复,变化莫测,与风邪致病的症情相似,并且IBS的患者多为过敏体质,药理学中大多祛风类的中药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因此,王师在治疗此类疾病时往往佐以防风,蝉衣,荆芥,薄荷等品收效甚显,改善患者过敏体质,促进了疾病的康复。5理中丸合葛根现有病机某女,患慢性结肠炎10余年,经常发作,或因饮食油腻,或由风寒侵袭,或缘劳顿过度,或起情怀郁怒。发作时大便次数增多,呈黏冻血痢,或伴有黏膜样物,腹痛隐隐,或里急后重。久泻后形神俱衰,神疲乏力,消瘦,食谷不馨。曾用中西药治疗,时息时作,迁延发病。来诊时舌苔微腻,脉细软。辨证为肝脾失和,脾虚胃弱。治拟调肝健脾,清肠祛风。药用:炒白术12g,炒白芍15g,炒防风12g,葛根15g,黄芪30g,党参15g,炒扁豆30g,煨木香12g,淡黄芩15g,川黄连9g,干姜4.5g,甘草6g,炙地龙12g,枳壳12g,青皮9g,陈皮9g,秦皮15g,炙全蝎4.5g。7剂。药后症状有所好转,大便4次/日,少许黏冻,腹痛缓解,纳可,舌苔薄腻,脉弦滑。效不更方,治以上方加减,药用:川黄连改9g,黄芩改15g。1个月后情况进一步好转,大便2次/日,无黏冻状,无腹痛,纳好,舌苔薄,脉弦。按初诊处方加减,川黄连改9g,黄芩改15g,加地锦草30g。1个月后症状基本稳定,大便2次/日,成形,无黏冻状,无腹痛,纳好,舌苔正常。处方:川黄连6g,黄芩12g,马齿苋30g,地锦草30g,炒石榴皮15g,煨肉果12g,炒白术12g,炒防风12g,黄芪30g,木香9g,白头翁30g,薏苡仁30g,青皮9g,陈皮9g。2个月后证情稳定,大便1次/日,成形,无腹痛,无黏冻,证情基本控制。改用成药健脾丸,每日2次,每次9g,持续半年,未有反复。按本案患者脾胃虚弱甚重,不可用重药,故温中健脾涩肠为首要,因而采用理中丸合葛根芩连汤为主方,佐以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