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花沟片区打捆路网道路及配套工程(两江新区)——6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项目编号:目录TOC\o"1-2"\h\z\u第一章:工作概况 11.1任务由来、工作依据和技术标准、工程概况及勘察目的 11.2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完成工作量和勘察质量评述 2第二章:自然地理概况 62.1地理位置 62.2气象 62.3水文 6第三章:工程地质条件 63.1地形、地貌 63.2地层岩性 63.3地质构造 73.4地震 73.5水文地质条件 73.6不良地质作用 83.7地面重要建(构)筑物 83.8特殊性岩土 83.9基岩面及风化带特征 83.10土、石工程分级 83.11岩石基本质量等级 9第四章:测试成果整理分析与选用 94.1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整理 94.2室内岩石试验 104.3波速测试资料 104.4重型动力触探(N63.5) 104.5水、土质分析成果 11第五章:设计参数取值原则及设计参数建议值 11第六章:线路工程地质评价 116.1沿线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 116.2水、土腐蚀性评价 116.3场地地震效应及地震稳定性评价 116.4工程地质评价 126.5地基均匀性评价 186.7地下水作用评价 186.8对周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评价 196.9危大工程风险评价 206.10成桩条件及可能性评价 20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217.1结论 217.2建议 21附件:钻孔一览表动力触探成果表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附图:图例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张稳定性计算表格6张稳定性计算图纸6张工程地质断面图82张工程地质柱状图315孔花沟片区打捆路网道路及配套工程(两江新区)——6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第一章:工作概况1.1任务由来、工作依据和技术标准、工程概况及勘察目的1.1.1任务由来为加快渝北地区的发展,加强该地区各地块之间的联系,加速花沟地区城市化建设,重庆渝高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业主”)拟新建花沟片区打捆路网道路及配套工程。受业主委托,我司承担了该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根据工程进度安排,本项目一次性完成,实施了花沟片区打捆路网1号路及金渝大道花沟段改造工程、花沟片区打捆路网2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花沟片区打捆路网3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花沟片区打捆路网6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一次性勘察;本报告为花沟片区打捆路网6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1.1.2工作依据和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依据如下:=1\*GB3①我司与甲方签定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GB3②设计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3\*GB3③甲方提供的平面图及线路纵断面图。本次勘察主要执行:=1\*GB3①《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2\*GB3②《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3\*GB3③《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4\*GB3④《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5\*GB3⑤《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6\*GB3⑥《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本次勘察参照执行:=1\*GB3①《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2\*GB3②《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1.1.3工程概况拟建的花沟片区打捆路网道路及配套工程(两江新区)岩土工程勘察:包括花沟片区打捆路网1号路及金渝大道花沟段改造工程、花沟片区打捆路网2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花沟片区打捆路网3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花沟片区打捆路网6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主要位于渝北区湖霞街轻轨站旁。本报告为花沟片区打捆路网6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拟建项目简介如下:花沟片区打捆路网6号路道路及配套工程:主线线路呈东西走向,设计里程K0+000~K1+759.498,设计路面高程363.814~423.434m,标准路幅宽26.00m,设计纵坡-1.200%~8.000%,为城市次干路。1号箱涵:箱涵线路呈南北走向,设计里程K0+000~K1+759.498,设计路面高程363.814~423.434m,标准路幅宽26.00m,设计纵坡-1.200%~8.000%1.1.4勘察目的与任务勘察目的:在充分利用沿线既有资料,查明沿线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通过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为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岩土工程地质依据。拟包括下列工作内容:勘察任务:⑴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评价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查明建筑场地内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并提出处理意见。⑵查明建构筑物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类别、结构构造、厚度、分布、工程特性等,分析、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⑶查明抗震设计所需的场地土类型,确定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为基础设计及边坡治理提供依据。⑷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参数。⑸根据场地条件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基础持力层,并对基础型式提出经济合理的建议。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和评价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选择基础持力层,提出技术经济合理可行的基础方案的建议。⑹分析评价场地可能出现的环境边坡、基坑边坡的稳定性,提出支护措施建议及相应的岩土勘察参数。⑺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类型、埋深、渗流情况等,评价地基土与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基对工程、环境和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⑻提供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1.5以往工作程度沿线以往的工程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经收集整理,可利用的资料如下:1975年~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重庆市幅H-48-94-A(1:5万)区域地质调查。1975年~1977年——1:2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重庆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重庆市轨道交通五号线先期开工段湖霞街站及两端明挖区间岩土工程勘察》(YCK10+907.379~YCK11+382.029)以上资料的收集利用对该项建设工程用地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的划分及区域地质灾害分布特点等提供了基础资料,对本项目勘察方案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1.2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完成工作量和勘察质量评述1.2.1勘察工作范围本次勘察工作范围不小于拟建工程及其影响范围,其中地质调查范围为拟建场地范围外侧50~100m,调查面积约0.30Km2。勘察范围的判定,符合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的规定,详见表1.2-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表1.2-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本次勘察场地复杂程度为复杂,工程安全性等级为一级,范围为平面图所示勘察范围线,本次工程范围甲方已确定并给出平面图,勘察方案已确定,本次工程为无特殊要求的市政工程,所以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BJ50-174-2014)3.3节,本次勘察为一次性勘察。表1.2.1-1 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复杂程度场地,安全等级一级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存在危岩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标高)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属于三峡库区范围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不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车站。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属于该类项目不需进行初步勘察表1.2.1-2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对外倾结构面控制边坡,勘察范围线不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线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该类基坑边坡满足勘察范围1.2.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中的4.1.7条,本工程安全性等级为一级;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复杂(见表1.3-1),综上所述,本项目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3-1场地复杂程度判定表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场地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宏观地形坡度一般为2°~22°,局部地段为陡坎状约40°~60。√复杂场地岩层倾角(°)17°√岩土特征上部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及粉质粘土,下部基岩为砂岩及砂质泥岩组成,土层厚度较不均匀√土层厚度(m)土层厚度0~35.60m√水文地质条件场地整体地下水较匮乏,排泄条件较好√不良地质现象未见不良地质现象√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土质边坡最高约25m√相邻建筑影响程度工程建设对相邻建筑影响小√1.2.3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是在利用前期资料和搜集其它勘察资料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以机械岩芯钻探为主,同时辅以地面调查、物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手段,以期查明岩体结构、完整性、地下水,岩层裂隙发育规律和特征。1、钻孔布置原则:在充分利用周边既有工程勘察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项目特点,每间隔25~30m布设1条横向勘探断面,钻孔间距取20~35m,每条横断面布设3~5个钻孔,边坡和土层较厚地段适当加密钻孔布置。路基部分控制性钻孔钻至设计路面标高下中等风化基岩8m,一般性钻孔钻至设计路面标高下中等风化基岩5m,边坡钻孔钻至潜在滑面以下3m控制。由于勘察期间设计方案发生微调,本段工程勘察钻孔起止孔号为:L6QDZK1~L6QDZK8、L6ZK1~L6ZK323。2、钻孔取样:=1\*GB3①原状土样:在粉质粘土厚度在2m以上的钻孔,采集土样进行土工常规试验。=2\*GB3②岩样:控制性钻孔作为岩样孔,采集岩样进行单轴抗压试验。取样深度为进入中等风化岩层3~5m,高边坡控制性钻孔的一半作为取样孔,在坡顶下1/3坡高处取岩样进行三轴剪切和物理性质试验。在预计采样位置若遇岩性变化分层,则每层均应取样。=3\*GB3③水样:在抽水试验钻孔中取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简分析和侵蚀性CO2分析。=4\*GB3④填土试样:在路基段取1~2组填土试样,作室内腐蚀性分析。1.2.4任务完成情况我司接到任务后,于2019年3月4日~2019年3月5日进行了全线踏勘,于2019年3月6日编制完成勘察大纲。外业工作于2019年3月21日进场施工,外业工作于2019年4月12日基本结束,于2019年5月12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在开展外业工作的同时,内业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之中,本次勘察具体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2.4-1,完成的钻孔详见勘探点数据一览表(附表一)。表1.2.4-1勘探工作量一览表测量机械钻孔(m/孔)利用钻孔(m/孔)现场试验室内试验1/500工程地质测绘(km2)勘探点(个)剖面(条)动力触探(m/孔)声波(m/孔)剪切波(m/孔)抽水试验(孔)岩样(组)土样(组)水样(组)注:带*为整个场地包括1、2、3、6号路共同数据,6号路未单独取样或统计。1.2.5勘探工作质量评述接到本工程的勘察任务后,项目组成员对拟建道路场地进行了踏勘,并熟悉设计方案和前期的相关勘察报告,然后严格按国家现行规范和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编制勘察方案。本次勘察严格执行《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对拟建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作了较详细的地质测绘。测量基准点采用城市IV等GPS控制点及一~三级图根控制点。各钻孔定位系根据业主提供的电子平面图读取座标,勘探点采用GPS、全站仪定位,其中个别钻孔因无法就位而移动了2~3m,但其不影响对整个场地的控制,经复核,钻孔定位达到精度要求。钻孔间线距、点距、深度以及测试样品的采集位置、数量、试验项目均符合规范要求。勘察工作严格按规范及勘察方案要求进行,勘察成果采用重庆市独立座标、黄海高程系。外业班组坚持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规程,严格按施工程序组织施工,钻探前先对孔位进行地下管线探测,确定无管线后再进行钻探,钻探中黏性土岩芯采取率大于90%,人工填土岩芯采取率大于65%,强风化层岩芯采取率大于65%,中风化层大于85%,钻探质量良好,钻探过程中未发生钻坏地下管网和掉失钻具等事故,钻孔完成后均按要求采用了水泥沙浆进行了封孔;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连续静压的方式取土,土样质量等级为I级;岩样采用岩芯取样,及时蜡封后装箱,取样岩芯管直径不小于91mm,采样数量严格按勘察大纲要求执行并及时送实验室试验。剪切波采用DZQ48型仪器,震源采用地面横向锤击木板两端的方式产生,测点间距0.5米;岩体声波采用WSD型数字声波仪,一发双收源距0.5m,测点距离0.5m,孔内以水为耦合介质,岩块测试采用单发单收,使用测试段岩芯进行声波对穿测试,测试操作方法、测试仪器设备性能满足要求。外业见证工作由重庆长江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承担,见证员火举(证号YKJZ-2310228-0011)常驻现场,并对钻探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的身份和资格进行确认,对勘探点定位、地质点测量、钻探施工、样品采集、原位测试、地面物探、波速测试等进行现场见证,对钻探原始资料以及地质编录报表等进行检查核实,并形成相关记录。见证过程符合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外业见证的相关规定、要求。内业严格按规范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后,编制报告。成果资料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文字编写软件采用Microsoftword2000,制图软件采用北京理正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CAD8.0单机版——重庆版)。勘察成果满足规范和合同的要求,达到了勘察目的,勘察报告可供施工图设计使用。第二章:自然地理概况2.1地理位置拟建工程主要位于金渝大道北侧,与轨道交通5号线湖霞街站毗邻,场地交通便利。2.2气象沿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日最低气温-1.8℃。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2.3水文工程场地自南向北一带原始地形为沟槽地形,沟中常年流水,冲沟中的常年流水主要为雨水,经金渝大道排水涵流出,勘察期间流量约5m³/min。该水流与6号路垂直交汇,根据设计方案,采用箱涵排泄,其水质分析成果见表2.1-1及水质简分析报告。冲沟中水流量主要受降雨影响,施工期间应做好相应防洪工作,以免对工程造成损失。第三章: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现状受人类工程活动,大面积回填形成,场地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地面高程311.6~432.7m,相对高差121.1m,地形总体较平缓,局部较陡,地面宏观坡度5~8°,局部存在填方边坡,其高度一般40~55m,坡度一般30~35°。3.2地层岩性经地面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堆积层和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组地层。各地层岩性特征依新老顺序简述如下:3.2.1第四系(Q)=1\*GB2⑴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粘性土、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等组成;碎、块石含量约10%~20%,粒径一般20~100mm,稍湿~湿润,厚度一般在1~5m,K0+740~980m段厚度较大,一般在20~35m,最大厚度可达43.4m以上,堆填一般约7~10年不等,在整个工程沿线均有分布,以随意抛填为主,结构松散~稍密。~~~~~~~~~~~~~~~~~不整合~~~~~~~~~~~~~~~~~=2\*GB2⑵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黄褐色,暗紫色,软塑~可塑状,切口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常夹少量碎石角砾,主要分布在原始地貌区和原始地貌为沟谷的回填区中,厚度一般2~5m,其中丘包地段厚度小,沟谷地段厚度大。~~~~~~~~~~~~~~~~~不整合~~~~~~~~~~~~~~~~~3.2.2侏罗系(J)=1\*GB2⑴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为一套强氧化环境下的河湖相碎屑岩建造,由砂岩——砂质泥岩不等厚的正向沉积韵律层组成,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砂质泥岩:紫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表层强风化带一般厚度0.80~3.60m,强风化岩心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心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砂岩:紫灰色为主,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砂岩强风化层厚度一般0.60~1.50m,,强风化岩心多呈黄色,碎块状;中等风化岩心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完整,多呈透镜体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3.3地质构造拟建区间位于悦来场向斜东冀,沿线未发现断层通过。岩层产状300~320°∠15~20°,优势产状310°∠17°。岩石层面偶见泥化现象,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体结构面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根据地面地质调绘,拟建场地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100~115º,倾角55~70º,优势产状105°∠60°,裂隙面平直,裂隙张开度多为1~5mm,延伸3~5m,一般闭合~微张,平直,间距1~3m,偶见泥质充填,层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J2:倾向210~220º,倾角65~85º,优势产状205°∠75°,裂隙面较平直,裂隙张开度多为1~3mm,延伸2~4m,一般闭合,舒缓波状,间距0.5~2m,无充填,层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3.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场地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3.5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主要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第四系覆盖层在沟谷地段厚度较大,基岩为砂岩和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含水相对较弱。地下水的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为大气降水、地面沟、塘水体渗漏以及城市地下排水管线渗漏补给,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GB2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不连续分布在人工填土层及残坡积层中,多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水量动态变化幅度大,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排水管线渗漏补给。主要分布在6号路K0+400~K0+980m,这些区段原始地貌为丘间沟谷,地下水易于汇集,各区地下水自成体系,基本无水力联系,水位标高差异大,地下水位受大气降水明显,在雨季,地下水位上升迅速,本次6号路勘察为花沟片区打捆路网道路及配套工程勘察分项,地下水试验及分析采取了整个工程统一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处理。勘察期间在1号路DZZK23、DZZK49等钻孔揭露该类型地下水,地下水位标高分别为335.25、341.35m,试验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位333.49~342.52m。根据本次水样水质分析成果并结合周边相邻场地水样水质分析成果:残积、坡积层中的地下水,水质较好,化学成分属HCO3-Ca、Na型,矿化度低,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故选取本工程1号路钻孔DZZK23进行抽水试验,孔抽水结果见表3.5-1及图3.5-1。表3.5-1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钻孔编号土层名称含水层厚度(m)下伏基岩静止水位(m)水位降深SW(m)稳定流量Q(m3/d)渗透系数K(m/d)DZZK23素填土11.3砂岩333.491.4180.812.40图3.5-1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根据抽水试验成果,沿线人工填土渗透系数12.40m/d,为强透水层。=2\*GB2⑵基岩(红层)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中下部的中厚~厚层块状基岩裂隙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大小与裂隙发育程度和裂隙贯通性密切相关。其补给源一般较远,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如溪沟与水库),水量大小与岩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一般呈滴状或脉状,动态不稳定,由于岩层倾斜,基岩中的裂隙水具弱承压性。钻探结束后,通过抽干钻孔中的循环水后进行水位观测,水位恢复较缓慢,该类地下水总体较贫乏。3.6不良地质作用经调查和资料收集,6号路K0+380~K0+540段为陡崖带,场地周围分布有凹岩腔、危岩、滚石,未见泥石流等其他不良地质现象。陡崖位于6号路K0+380~K0+410段,由厚层砂岩组成,走向与6号路该段垂直,崖底高程320~321m,崖顶高程337~343m左右,陡崖高17m左右。陡崖下部为砂质泥岩,砂岩和砂质泥岩界面处由于差异风化形成高约1~8m,最大宽度约31m的岩腔,见图3.6.1。岩腔上部为厚层砂岩与粉质粘土组成,砂岩厚度10~21.5m,粉质粘土后1~4.5m;岩腔底座由砂质泥岩组成,平均饱和抗压强度6.4MPa;凹岩腔内底部淤积砂土、块石等淤积物,淤积厚度1~4m;岩腔东侧为临空面。图3.6.1凹岩腔照片3.6.1危岩的破坏方式及稳定性计算6号路桥梁桥台6-2位于凹岩腔分布范围内,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18)分析如下:(1)坠落式危岩下切坠落稳定性按下式计算(图3.6.2):图3.6.2坠落式危岩下切坠落稳定性计算式3.6.1式中:c——危岩体粘聚力(kPa);H——后缘裂隙上端到未贯通段下端的垂直距离(m);h——后缘裂隙深度(m);B——后缘裂隙未贯通段沿裂隙走向平均宽度(m);G——危岩自重(kN);
Gb——危岩竖向附加荷载(kN);方向指向下方时取正值,指向上方时取负值;(2)坠落式危岩折断坠落稳定性按下式计算(图3.6.2):式3.6.2式中:a0——危岩体竖向荷载(包括危岩体重力和危岩体上竖向附加荷载)作用点与后缘铅垂面中点的水平距离(m);b0——危岩体上水平荷载作用点与后缘铅垂面中点的垂直距离(m);B——后缘陡倾裂隙未贯通段沿裂隙走向平均宽度(m);σt——岩体抗拉强度(kPa);V——后缘陡倾裂隙水压力(kN);hw——后缘陡倾裂隙充水高度(m),根据裂隙情况及汇水条件确定;——危岩抗弯力矩计算系数,按折断面形态在1/12~1/6之间取值,当折断面为矩形时取1/6;hw——后缘陡倾裂隙充水高度(m),根据裂隙情况及汇水条件确定;U——滑面水压力(kN);Q——危岩水平荷载(不含后缘陡倾裂隙水压力)(kN);方向指向坡外时取正值,指向坡内时取负值;当考虑地震力时,地震力取危岩自重与危岩竖向附加荷载之和与水平地震系数0.05的乘积;3.6.2危岩断面稳定性计算根据凹岩腔结构形式,对凹岩腔进行了断面测量及探槽勘察,根据勘探数据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如下:(1)YQ1-1'剖面凹岩腔平面图凹岩腔YQ1-1’剖面图图3.6.3凹岩腔平面及YQ1-1’剖面图凹岩腔剖面划分及YQ1-1’剖面计算简图见图3.6.3,计算结果见表3.6.1。表3.6.1凹岩腔YQ1-1’剖面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cHhBσtVhwU91817.53054464001/60Qa0b0GbG7108.53.70.20130143600计算结果公式3.6.1F=5.82公式3.6.2F=2.41(2)YQ2-2'剖面图3.6.4凹岩腔平面及YQ2-2’剖面图凹岩腔剖面划分及YQ2-2’剖面计算简图见图3.6.4,计算结果见表3.6.2。表3.6.2凹岩腔YQ1-1’剖面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cHhBσtVhwU91821.36750100.6464000.170Qa0b0GbGS168499.30.194819000317982.8353.48计算结果公式3.6.1当桥梁基础位于凹腔顶板时即Gb=19000时,F=5.29;当桥梁基础位于凹腔底(座)板时即Gb=0时,F=5.91公式3.6.2当桥梁基础位于凹腔顶板时即Gb=1900时,F=1.07;当桥梁基础位于凹腔底(座)板时即Gb=0时,F=1.2(3)YQ3-3'剖面图3.6.5凹岩腔平面及YQ3-3’剖面图参数取值cHhBσtVhwU91817.60100.6464000.170Qa0b0GbG16453.777.2121.210119000310075.494计算结果公式3.6.1当桥梁基础位于凹腔顶板时即Gb=19000时,F=4.46;当桥梁基础位于凹腔底(座)板时即Gb=0时,F=4.99F=4.46公式3.6.2当桥梁基础位于凹腔顶板时即Gb=1900时,F=0.93;当桥梁基础位于凹腔底(座)板时即Gb=0时,F=1.07通过对此凹岩腔3个断面的分析计算,当桥梁6-2桥台基础持力层位于凹岩腔顶板时,危岩稳定安全系数F=0.93,危岩将发生折断坠落破坏,造成建筑物失稳破坏。建议先对凹岩腔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采用素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回填封闭凹岩腔并采用桩基穿越凹岩腔,嵌固段从凹岩腔底面以下算起。3.6.3其他不良地质分析6号路K0+400~K0+540段分布有滚石、危岩,滚石大小1~200m³不等,见图3.6.6,考虑此段区域为回填平场区域,对建筑物影响较小。但在施工前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安全施工。建议对滚石等物附近无法采用大型碾压设备碾压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机进行夯实,以确保填筑质量。现场滚石照片现场危岩照片图3.6.6现场滚石危岩照片3.7重要建(构)筑物根据调查,拟建线路周边重要的建(构)筑物主要为轻轨5号线:=1\*GB2⑴轻轨5号线:6号线路K1+160~300段上跨轻轨5号线隧道,轻轨5号线设计轨面高程365.900~372.819m,其中单洞单线隧道净跨5.70m,净高5.3m,断面为曲墙圆拱,顶部衬砌0.70m,底部衬砌0.70m,毛洞洞跨7.1m,洞高6.70m;双洞双线隧道净跨10.98~14.28m,净高7.3~9.35m,断面为曲墙圆拱,顶部衬砌1.0m,底部衬砌1.0m,毛洞洞跨12.90~16.40m,洞高9.3~11.35m。3.8特殊性岩土根据勘察,拟建场地内的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该土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主要为周边邻近场地弃渣形成,以粘性土夹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为主,厚度一般5~30m,最厚可达32.9m,随意抛填,骨架颗粒粒径20~100mm,总体含量约10%~20%,,粒径较大,上部块碎石含量相对较小,结构以稍密为主,局部呈松散状,其厚度变化大,均匀性差,级配差,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6号路沿线局部沟谷、河沟缓流段、池塘段存在淤泥:K0+400~540m段6号道路左侧,水流经平缓地段,水流夹带泥沙在此段淤积,厚度1.0~3.0m;K0+650~680m段6号道路左侧沟谷地段,排水不畅,泥沙淤积,淤积厚度1.0~3.5m;K1+100~140m段、K1+600~660m段存在鱼塘,勘察期间,水深1.0~2.0m,塘底淤泥淤积厚度1.0~2.5m。3.9基岩面及风化带特征根据勘察,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随原始地形波状起伏,坡度一般15°~32°,风化带厚度一般0.6~5.5m。3.10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的3.2.1条规定及该规范附录J,全线土、石工程分级为:松土:场地无此类土分布。普通土:场地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分级为II级。硬土:素填土、砂质泥岩、砂岩等基岩强风化带。素填土主要由砂、砂质泥岩块碎石等组成,块碎石较多。风化带岩石呈碎块状,风化强烈,质软,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分级为III级。软石:中等风化的砂质泥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岩石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4.52MPa,分级为IV级。次坚石:中等风化的砂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岩石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05MPa,分级为V级。3.11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场地内砂质泥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7.24MPa,根据勘察声波测试结果,砂质泥岩岩体完整性系数为0.58~0.64,砂质泥岩岩体为较完整的极软岩~软岩。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该砂质泥岩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场地内砂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1.84MPa,根据现场声波测试结果,砂岩岩体完整性系数为0.59~0.63,砂岩岩体为较完整软岩。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该砂岩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基岩强风化带,根据重庆地区工程经验,其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第四章:测试成果整理分析与选用本次勘察的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成果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4.2.4条公式计算统计概率值,计算公式如下:fk=[1±()δ]·fm式中:fk―――统计概率值:fm―――平均值;n―――样本数;δ―――变异系数。汇总统计时样本数小于6的力学参数依据试验成果取平均值作为标准值、大于等于6个的力学参数按上式确定标准值,物性指标取平均值。4.1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整理本次详勘6号路共取3组粉质粘土土样,整个场地取具有代表性的4组素填土,用以验证野外鉴定的准确性,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分析,与野外鉴别较为吻合,粉质粘土统计成果详见表4.1-1、4.1-2,其他实验数据见附表实验报告。表4.1-1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委托天然天然土粒天然天然饱和度液限(10mm)塑限塑性液性样品含水率密度比重孔隙率孔隙比指数指数编号%g/cm3—%—%%%L6ZK69212.022.7238.60.62990.830.814.8160.39L6ZK2124.51.972.741.40.70693.730.919.511.40.44L6ZK8122.71.992.6839.50.65293.229.415.513.90.52最大值24.502.022.7241.400.7193.7030.9019.5016.000.52最小值21.001.972.6838.600.6390.8029.4014.8011.400.39平均值22.72.02.739.80.792.630.416.613.80.5标准差1.750.030.021.430.041.550.842.542.300.07变异系数0.080.010.010.040.060.020.030.150.170.15样本数3333333333表4.1-2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委托压缩试验天然快剪压力孔隙比压缩压缩压应力剪应力粘聚力内摩模量系数擦角kPaMPaMPa-1kPakPakPaL6ZK69500.5781.5971.025038.22712.61000.5462.5410.64110049.42000.5145.0810.32115060.64000.4697.210.22620071.7L6ZK21500.6551.6521.0335036.625.812.21000.6222.6330.64810047.62000.5884.9690.34315058.34000.5396.9890.24420069.2最大值27.012.6最小值25.812.2平均值26.412.4标准差0.850.28变异系数0.030.02样本数22标准值24.411.74.2室内岩石试验本次一次性勘察采集岩样96组,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测试,统计时按先按不同的地层时代进行分区,然后再按不同的岩性划分统计单元,分别进行统计。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表见附表4.2-1~4.2-2。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场地内砂质泥岩各项指标变异系数较小,呈低~中等变异性;砂岩由于石英含量的差异,部分岩石强度较高,呈中~高变异性;统计结果与野外鉴别相吻合,试验结果能反映场地岩层实际情况,能满足设计需要。4.3波速测试资料为了解拟建场地内岩体的完整程度及土体的剪切波速,本次详勘共选取4个钻孔进行波速测试,测试结果见表4.3-1,4.3-2。表4.3-1剪切波测试成果统计表孔号测试范围(m)岩性vs速度范围(m/s)vs平均值(m/s)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L6ZK510.0-7.0素填土126-1491331337.0-9.0砂质泥岩、砂岩633-733683L6ZK700.0-4.0粉质粘土163-1681661664.0-8.0砂岩636-796719表4.3-2纵波测试成果统计表孔号测试孔深范围(m)岩性vpm速度范围(m/s)vpm平均速度(m/s)vpr岩块声波速度(m/s)岩体完整性系数L6ZK543.0-5.0中风化砂质泥岩2817-3279301039530.585.0-8.5中风化砂岩3030-3571324542300.598.5-10.0中风化砂质泥岩2817-3279304239530.5910.0-12.5中风化砂岩3030-3636331242300.6112.5-23.0中风化砂质泥岩2941-3509316639530.64L6ZK614.0-11.0中风化砂质泥岩2817-3226300339530.5811.0-25.0中风化砂岩2985-3704334942300.63分析测试成果,可得出以下结论:拟建场地内砂岩及砂质泥岩岩体完整性系数为0.58~0.64,岩体较完整;场地内素填土剪切波速126~149m/s,为软弱土;场地内粉质粘土剪切波速166m/s,为中软土。4.4重型动力触探(N63.5)为查明场地内填土的均匀性与密实度,6号路勘察对2个钻孔做了重型动力触探成果,成果见表4.4-1及附表4.4-2~4.4-9。表4.4-1动力触探试验成果汇总表孔号样本数(N)平均值(fm)标准差(σ)变异系数(δ)标准值(fk)L6ZK227576.71.70.236.3L6ZK216787.02.00.286.6由动探实测击数及修正击数看,动探击数平均值6.7~7.0击,主要为稍密状态。动探击数随深度增加,土中块碎石含量多,在探头无法有效击穿后,采用了钻进之后再次进行触探的测试方法,钻探过程中,填土层中出现了垮孔现象。因此,综合判定场地填土为以松散~稍密状为主,局部呈松散状,不均匀。4.5水、土质分析成果本次详勘在1号路钻孔DZZK23、DZZK49中采集地下水样两组,水样试验项目为水质简分析和侵蚀性CO2分析,试验成果见试验测试表。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20-2011),按II类环境,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按地层透水性(强透水层),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第五章:设计参数取值原则及设计参数建议值①设计参数取值原则:岩质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根据室内岩块单轴抗压强度统计概率值结合《公路桥函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D63-2007)规定综合取值。岩体抗剪强度建议值:粘聚力c取岩块值的0.3倍,内摩擦角取岩块值的0.9倍;岩体抗拉强度取岩块值的0.4倍;岩体的变形模量、弹性模量标准值取岩石试验平均值的0.7倍,泊松比取岩石试验平均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4.2.7根据岩体完整性进行折减,砂岩采用饱和值,砂质泥岩采用天然值,若施工期被雨水浸泡或者雨季,均采用饱和值,根据本工程折减系数取0.33,并考虑时间效应系数,本工程取0.95。粘性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根据试验成果和地区经验确定。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按地区经验确定。其它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地区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的特征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GJD30-2015)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确定。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按照表5.1-1采用。②桩基的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Ra],建议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第5.3.4条中公式计算:其中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对于砂岩取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对于砂质泥岩取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桩侧土的侧阻力标准值根据规范按照表5.3.3-1选用,其它参数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取值。=3\*GB3③拟建工程沿线人工填土厚度大,密实度差,尚未完成自重固结沉降,在进行桩基设计时需考虑负摩阻力。注:带“*”的参数根据经验取值;岩土界面参数为经验值,随着时间推移,风化及雨水作用后可能会随之降低,建议根据现场情况复核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一览表表5.1-1地层岩性分布里程重度(kN/m3)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岩土体抗剪强度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负摩阻力系数水平抗力系数(MN/m3)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N/m4)基底摩擦系数自然值(MPa)饱和值(MPa)内摩擦角φ(°)(天然)内聚力C(kPa)(天然)内摩擦角φ(°)(饱和)内聚力C(kPa)(饱和)结构面层面全线12*35*裂隙面18*50*岩、土界面9.8*18.5*9*18*第四系素填土20*8028*4*25*3*500.1580.25粉质粘土19.4*1009.2*16.4*8.5*15*30100.20强风化基岩22*25032*40*28*34*200500.35沙溪庙组砂质泥岩25.2*7.244.52138*1417.0240033.9350132.4315350500.40砂岩24.4*21.8415.05464*4718.17100037.04130235.759187401400.50.PAGE12.第六章:线路工程地质评价6.1沿线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拟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复杂,线路总体走向与地质构造线呈大角度斜交,线路位于悦来场向斜东冀,沿线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大部分地段被人工回填整平,岩土层种类较多,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轻微,构造裂隙不发育,基岩完整性较好,沿线场地总体稳定,适宜建设,现行线路方案可行。6号路K0+380~K0+540段为陡崖带,现状基本稳定,场地周围分布有凹岩腔、危岩、滚石,已在3.6节进行详细分析及评价,经处理满足现行线路方案,建议做好安全评估及预防工作。6.2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工程勘察试验成果(试验成果见附表试验报告),结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20-2011)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的评价标准判断: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场地内土层以人工填土为主,其次为粉质黏土,人工填土主要为邻进场地工程建设弃渣,以粘性土夹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为主,根据填料成分和来源并结合勘察试验成果判定,人工填土对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粉质黏土为残坡积成因,物质成分比较简单,根据试验成果判定,粉质粘土对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6.3场地地震效应及地震稳定性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场地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据《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划分,各匝道桥梁段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按7度设防构造设防;道路路基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拟建线路上覆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其次为粉质粘土,根据波速测试成果,人工填土等效剪切波速133m/s,粉质粘土等效剪切波速166m/s下伏中等风化基岩剪切波速一般大于500m/s,结合沿线覆盖层厚度,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见下表: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一览表道路名称里程桩号土层厚度等效剪切波速Vse场地类别地段划分特征周期(s)6号路K0+0.000~K0+200.0000~18.20131Ⅲ不利地段0.45(桥梁)K0+235~K0+4050.6~32.40131Ⅲ不利地段0.45K0+405~K0+650.0000.00~45.30131Ⅲ不利地段0.45K0+650~K0+1150.0000.00~60.20131Ⅲ不利地段0.45K0+1150~K0+1330.0000.00>500Ⅰ有利地段0.25K0+1330~K0+1520.0000.60~12.03131Ⅱ一般地段0.35K0+1520~K0+1759.4980.4~5.65131Ⅱ一般地段0.35深厚软弱土层划成不利地段,建议对土层较厚地段进行强夯处理;拟建场地内无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该区域主要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不存在砂土液化、震陷等岩土地震稳定性问题问题。6.4工程地质评价根据设计方案,主线线路呈东西走向,设计里程K0+000~K1+759.498,设计路面高程363.814~423.434m,标准路幅宽26.00m,设计纵坡-1.200%~8.000%,为城市次干路。现对该线路分段评价如下:6.4.1主线K0+000~K0+011.507段代表性剖面L6-1—L6-1’。该段线路走向119°,与地质构造线反向,地形坡度以4~8°为主,上覆土层厚度1.20~1.4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沿线无不良地质现象,现状稳定。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道路填方后将在拟建道路两侧形成最高约2.74m的土质边坡。现评价如下:土质边坡:根据钻孔揭露的地质情况,沿线下伏岩土界面横向坡度较平缓,上部土质边坡物质为填土,填土厚度较大,素填土结构松散,其强度较低,且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不宜作路基持力层,建议对表层土体作压实或换填处理,使其满足作地基持力层的规范要求。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该段为填方,本段按线路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在线路两侧形成最高约2.74m的路堤边坡;建议采用1:1.75的坡率进行分级放坡处理,同时建议对坡面采用格构等措施进行坡面防护。道路路基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压实填土的填料、压实度等控制指标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的相关要求,路基回填前应清除地表植被和路基范围内零星的水凼中的淤泥。6.4.2主线K0+011.507~K0+185.393段代表性剖面L6-2—L6-2’、L6-3—L6-3’、L6-4—L6-4’、L6-5—L6-5’、L6-6—L6-6’、L6-7—L6-7’。该段线路走向116°,与地质构造线反向,地形坡度以4~15°为主,上覆土层厚度0.90~7.0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沿线无不良地质现象,现状稳定。环境边坡:该段右侧地面线较陡,基岩面较缓,土层较厚,土体内部可能产生滑动,右边坡选取L6-7—L6-7’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左侧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099,为欠基本稳定状态,建议:①不放坡,在道路边缘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挡墙持力层为中风化基岩并充分考虑嵌入段现状地面较陡,适当加深嵌入深度;②采用放坡加抗滑桩进行支护。对上述两种支挡方案进行经济和施工条件进行必选,选取最优方案。由于岩层面较陡L6-7剖面存在次级剪出的可能,选取L6-7剖面进行次级剪出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稳定性系数为1.905,为稳定状态。(计算过程详见岩土计算书),根据设计方案,建议对边坡进行支护并加强边坡监测,沿线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现状稳定。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道路填方后将在拟建道路两侧形成最高约10.4m的岩土混合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最高约2.9m,岩质边坡最高约7.5m。现评价如下:土质边坡:根据钻孔揭露的地质情况,沿线下伏岩土界面横向坡度较平缓,边坡形成后,道路两侧边坡土体易自身失稳发生垮塌,上覆土层较薄,建议直接清除上覆土层。图6.4.1赤平投影图(图左为右侧边坡,图右为左侧投影边坡)岩质边坡:根据图6.4.1赤平投影图分析:右侧岩质边坡坡向26°,边坡无外倾结构面,边坡的破坏模式为局部掉块,建议按岩体破裂角进行放坡开挖,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61.9°(45°+φ/2)。左侧边坡坡向206°,边坡的外倾结构面为裂隙面J2,建议按裂隙面J2倾角进行放坡开挖,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9°。6.4.3主线K0+185.393~K0+408.198段代表性剖面L6-8—L6-8’、L6-9—L6-9’、L6-10—L6-10’、L6-11—L6-11’、L6-12—L6-12’、L6-13—L6-13’、L6-14—L6-14’、L6-15—L6-15’。该段线路走向11~122°,与地质构造线反向,地形坡度以70~80°为主,上覆土层厚度7.70~8.3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K0+217.194~K0+240.000为近直立岩质边坡,边坡最高约18米,坡顶高程369.38,坡底高程350.93,6-2桥台处于凹岩腔,沿线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现状基本稳定。环境边坡:该段局部右侧地面线较陡,基岩面较缓,土层较厚,土体内部可能产生滑动,右侧边坡选取L6-12—L6-12’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右侧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937,为稳定状态(计算过程详见岩土计算书),建议加强边坡监测,进行绿化植被护坡,沿线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现状稳定。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施工后将在本段进行桥梁墩位布置,沿线土层较,下伏岩土局部界面横向坡度较缓,局部较陡,各桥墩、桥台评价如下:(1)桥台6-1(K0+240~K0+250)代表性剖面L6-9—L6-9’、L6-10—L6-10’。根据钻探及地质调查分析,桥墩处的土层厚度5.20m(L6ZK40)~10.40m(L6ZK42),由素填土及粉质粘土组成,工程性较差;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强-中风化砂质泥岩夹砂岩,基岩强风化段厚度0.70m~2.40m,建议采用桩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中风化砂质泥岩承载力容许值为400Kpa,中风化砂岩承载力容许值为1000Kpa,基础嵌岩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地面地形坡度约6~13°,桩基深度应满足刚性角的要求。(2)桥墩6-1、桥墩6-2(K0+270~K0+280)代表性剖面L6-11—L6-11’。根据钻探及地质调查分析,桥墩处的土层厚度4.60m(L6ZK50)~6.5m(L6ZK51),由素填土及粉质粘土组成,工程性较差;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强-中风化砂质泥岩夹砂岩,基岩强风化段厚度0.70m~1.80m,建议采用桩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中风化砂质泥岩承载力容许值为400Kpa,中风化砂岩承载力容许值为1000Kpa,基础嵌岩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地面地形坡度约6~13°,桩基深度应满足刚性角的要求。(3)桥墩6-3、桥墩6-4(K0+300~K0+310)代表性剖面L6-12—L6-12’。环境边坡:该段右侧地面线较陡,基岩面较缓,土层较厚,土体内部可能产生滑动,右边坡选取L6-26—L6-26’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右侧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01,为欠稳定状态(计算过程详见岩土计算书),根据设计方案,该段为坪场区域,建议对边坡进行支护,在施工期间应做好对边坡的检测,沿线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现状稳定。根据钻探及地质调查分析,桥墩处的土层厚度约0.60m(L6ZK55),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工程性较差;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强-中风化砂质泥岩夹砂岩,基岩强风化段厚度1.40m~2.30m,建议采用桩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中风化砂质泥岩承载力容许值为400Kpa,中风化砂岩承载力容许值为1000Kpa,基础嵌岩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地面地形坡度约7~11°,桩基深度应满足刚性角的要求。(4)桥墩6-5、桥墩6-6(K0+330~K0+340)代表性剖面L6-13—L6-13’。根据钻探及地质调查分析,桥墩处的土层厚度0.50m(L6ZK58)~1.10m(L6ZK59),由素填土及粉质粘土组成,工程性较差;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强-中风化砂质泥岩夹砂岩,基岩强风化段厚度0.80m~1.60m,建议采用桩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中风化砂质泥岩承载力容许值为400Kpa,中风化砂岩承载力容许值为1000Kpa,基础嵌岩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地面地形坡度约4~8°,桩基深度应满足刚性角的要求。(5)桥墩6-7、桥墩6-8(K0+360~K0+370)代表性剖面L6-14—L6-14’。根据钻探及地质调查分析,桥墩处的土层厚度1.50m(L6ZK62)~1.70m(L6ZK61),由素填土及粉质粘土组成,工程性较差;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强-中风化砂质泥岩夹砂岩,基岩强风化段厚度1.10m~2.10m,建议采用桩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中风化砂质泥岩承载力容许值为400Kpa,中风化砂岩承载力容许值为1000Kpa,基础嵌岩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地面地形坡度约3~8°,桩基深度应满足刚性角的要求。(6)桥台6-2(K0+390~K0+410)代表性剖面L6-15—L6-15’。根据钻探及地质调查分析,桥墩处的土层厚度约2.50m(L6ZK69)~4.10m(L6ZK70),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工程性较差;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强-中风化砂质泥岩夹砂岩,基岩强风化段厚度0.70m~0.90m,建议采用桩基础,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中风化砂质泥岩承载力容许值为400Kpa,中风化砂岩承载力容许值为1000Kpa,基础嵌岩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桩基深度应满足刚性角的要求。6号路K0+380~K0+410段为凹岩腔段,由厚层砂岩组成,走向与6号路该段垂直,崖底高程320~321m,崖顶高程337~343m左右,陡崖高17m左右。陡崖下部为砂质泥岩,砂岩和砂质泥岩界面处由于差异风化形成高约1~8m,最大宽度约31m的岩腔。岩腔上部为厚层砂岩与粉质粘土组成,砂岩厚度10~21.5m,粉质粘土厚2.5~4.5m;岩腔底座由砂质泥岩组成,平均饱和抗压强度6.4MPa;凹岩腔内底部淤积砂土、块石等淤积物,淤积厚度1~4m;岩腔东侧为临空面。6-2桥台基础持力层位于凹岩腔顶板时,危岩稳定安全系数F=0.93,危岩将发生折断坠落破坏,造成建筑物失稳破坏。建议对凹岩腔进行支撑、回填,建议桥基穿越凹岩腔,且桥基应从凹岩腔底面以下算起。(7)6号路与1号路交汇处(K0+300~K0+380)6号路采用桥梁形式上跨1号路,有关6号路有关工程地质评价详见桥墩6-3~桥墩6-8。交汇处6号路路面高程:366.446m,1号路路面高程:357.97m,与1号路相交于K1+000~K1+040段(1号路里程),1号路填方厚度0~1.3m,道路路基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压实填土的填料、压实度等控制指标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的相关要求,路基回填前应清除地表植被、树根和路基范围内零星的水凼中的淤泥。施工时注意交叉影响,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好对成品及半成品建筑的防护工作。6.4.4主线K0+408.198~K0+660.000段代表性剖面L6-16—L6-16’、L6-17—L6-17’、L6-18—L6-18’、L6-19—L6-19’、L6-20—L6-20’、L6-21—L6-21’、L6-22—L6-22’、L6-23—L6-23’、L6-24—L6-24’。该段线路走向115~122°,与地质构造线反向,地形坡度以50~60°为主,上覆土层厚度0.00~7.0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6号路K0+400~K0+540段分布有滚石、危岩,滚石大小1~200m³不等。建议在施工前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安全施工。对滚石等物附近无法采用大型碾压设备碾压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机进行夯实,以确保填筑质量。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K0+408.198~K0+660.000段左侧道路将进行坪场处理,坪场后道路左侧高程基本和道路设计高度一致,拟建道路右侧将形成最高约25.00m的土质边坡。现评价如下:土质边坡:根据勘察,沿线下伏岩土界面横向坡度较平缓,局部较陡,上部土质边坡物质为填土,填土厚度较大,素填土结构松散,其强度较低,且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不宜作路基持力层,建议对表层土体作压实或换填处理,使其满足作地基持力层的规范要求。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此段区域为回填平场区域,坪场施工先于道路施工,坪场后左侧道路最高将产生5m土质路堤边坡,建议采用1:1.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右侧形成最高约25.00m的路堤边坡,右侧基岩面较平缓,建议采用1:1.75的坡率进行分级放坡处理,每级不宜大于8m,第级间设2m宽的马道,同时建议对坡面采用格构等措施进行坡面防护。道路路基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压实填土的填料、压实度等控制指标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的相关要求,路基回填前应清除地表植被和路基范围内零星的水凼中的淤泥。6.4.5主线K0+660.000~K0+783.360段(1)此路段总体评价代表性剖面L6-25—L6-25’、L6-26—L6-26’、L6-27—L6-27’、L6-28—L6-28’、L6-29—L6-29’。该段线路走向95~115°,与地质构造线反向,地形坡度以55~65°为主,上覆土层厚度5.80~40.5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沿线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现状基本稳定。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K0+660.000~K0+783.360段右侧道路将进行坪场处理,坪场后道路右侧高程基本和道路设计高度一致,拟建道路左侧将形成最高约47.40m的土质边坡。现评价如下:土质边坡:根据勘察,沿线下伏岩土界面横向坡度较平缓,上部土质边坡物质为填土,填土厚度较大,素填土结构松散,其强度较低,且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不宜作路基持力层,建议对表层土体作压实或换填处理,使其满足作地基持力层的规范要求。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该段为填方,本段按线路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在线路两侧形成最高约47.40m的路堤边坡;建议采用1:1.75的坡率进行分级放坡处理,每级不宜大于8m,第级间设2m宽的马道,同时建议对坡面采用格构等措施进行坡面防护。道路路基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压实填土的填料、压实度等控制指标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的相关要求,路基回填前应清除地表植被和路基范围内零星的水凼中的淤泥。(2)6号路与2号路交汇处(K0+663.438m)6号路路面与2号路高程为374.346m,平面相交,6号路有关工程地质评价详见下文。6号路与2号路相交于K0+329.458段(1号路里程),道路路基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压实填土的填料、压实度等控制指标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的相关要求,路基回填前应清除地表植被、树根和路基范围内零星的水凼中的淤泥。施工时注意交叉影响,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好对成品及半成品建筑的防护工作。6.4.6主线K0+783.360~K0+960.000段(1)总体评价代表性剖面L6-30—L6-30’、L6-31—L6-31’、L6-32—L6-32’、L6-33—L6-33’、L6-34—L6-34’、L6-35—L6-35’。该段线路走向77~95°,与地质构造线反向,地形坡度以3~7°为主,上覆土层厚度2.40~34.8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沿线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现状基本稳定。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K0+783.360~K0+925.000段右侧道路将进行坪场处理,坪场后道路右侧高程基本和道路设计高度一致,拟建道路左侧挖方后将形成最高约8.76m的土质边坡。现评价如下:土质边坡:根据勘察,沿线下伏岩土界面横向坡度较平缓,上部土质边坡物质为填土,填土厚度较大,素填土结构松散,其强度较低,且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不宜作路基持力层,建议对表层土体作压实或换填处理,使其满足作地基持力层的规范要求。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该段为挖方,本段按线路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在线路两侧形成最高约8.76m的路堑边坡;建议采用1:1.75的坡率进行分级放坡处理,每级不宜大于8m,第级间设2m宽的马道,同时建议对坡面采用格构等措施进行坡面防护。道路路基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压实填土的填料、压实度等控制指标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的相关要求,路基回填前应清除地表植被和路基范围内零星的水凼中的淤泥。(2)6号路与3号路交汇处(K0+948.367)6号路高程为385.740m与3号路平面相交,6号路有关工程地质评价详见下文。6号路与1号路相交于K0+792.797段(3号路里程),3号路挖方厚度约5.00m,处于未固结填土中,建议对未固结填土进行强夯处理或进行换填。施工时注意交叉影响,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好对成品及半成品建筑的防护工作。6.4.7主线K0+960.000~K1+149.160段代表性剖面L6-35—L6-35’、L6-36—L6-36’、L6-37—L6-37’、L6-38—L6-38’、L6-39—L6-39’、L6-40—L6-40’、L6-41—L6-41’。该段线路走向77~79°,与地质构造线反向,地形坡度以5~9°为主,上覆土层厚度0.60~3.8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沿线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现状基本稳定。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拟建道路左侧填方后将形成最高约8.56m的土质边坡。现评价如下:土质边坡:根据勘察,沿线下伏岩土界面横向坡度较平缓,上部土质边坡物质为填土,填土厚度较大,素填土结构松散,其强度较低,且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不宜作路基持力层,建议对表层土体作压实或换填处理,使其满足作地基持力层的规范要求。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该段为填方,本段按线路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在线路两侧形成最高约8.56m的路堤边坡;建议采用1:1.75的坡率进行分级放坡处理,每级不宜大于8m,第级间设2m宽的马道,同时建议对坡面采用格构等措施进行坡面防护。道路路基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压实填土的填料、压实度等控制指标应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的相关要求,路基回填前应清除地表植被和路基范围内零星的水凼中的淤泥。6.4.8主线K1+149.160~K1+346.454段代表性剖面L6-42—L6-42’、L6-43—L6-43’、L6-44—L6-44’、L6-45—L6-45’、L6-46—L6-46’、L6-47—L6-47’、L6-48—L6-48’、L6-49—L6-49’该段线路走向79~106°,与地质构造线反向,地形坡度以10~16°为主,上覆土层厚度0.00~2.30m,上部土质边坡物质为粉质粘土及少量素填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沿线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现状基本稳定。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拟建道路两侧挖方后将形成最高约11.40m的岩质边坡。现评价如下:图6.4.8-1赤平投影图(图左左侧边坡,图右为右侧边坡)岩质边坡:根据上图赤平投影图6.4.4分析:左侧岩质边坡坡向174°,边坡的外倾结构面为裂隙面J2,建议破裂角进行放坡开挖,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9°。右侧边坡坡向354°,边坡无外倾结构面,建议破裂角进行放坡开挖,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岩质边坡类别划分标准,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II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建议取55°,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9°。6.4.9主线K1+346.454~K1+503.361段代表性剖面L6-49—L6-49’、L6-50—L6-50’、L6-51—L6-51’、L6-52—L6-52’、L6-53—L6-53’、L6-54—L6-54’。该段线路走向106~123°,与地质构造线反向,地形坡度以10~16°为主,上覆土层厚度0.50~10.0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沿线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现状基本稳定。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地质剖面图,拟建道路两侧填方后将形成最高约4.34m的土质边坡。现评价如下:土质边坡:根据勘察,沿线下伏岩土界面横向坡度较平缓,上部土质边坡物质为填土,填土厚度较大,素填土结构松散,其强度较低,且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不宜作路基持力层,建议对表层土体作压实或换填处理,使其满足作地基持力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府采购图书设备合同
- 工业用途管材采购协议
- 商业店铺租赁合同解除
- 四招标文件的审核
- 市政建设质量承诺
- 桥梁建设劳务分包协议书
- 二手大型机械买卖合同
- 水上交通艇购买合同样本
- 临时贷款展期合同范本
- 全面咨询合同资料
- 拆除钢结构安全施工方案
- 国际仲裁和调解案例分析
- GB/T 43333-2023独立型微电网调试与验收规范
-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件(共38张)
-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期中期末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 了解世界各大宗教的信仰
-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课程复习题-课程ID-01304试卷号-22196
- 一例缝线伤口延迟愈合患者的个案护理体会
- 商务写作与外贸函电-第二版-习题答案
- 大面积脑梗死护理查房
- 房屋拆除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