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橘2021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
第二模拟
(本卷共17小题,满分1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荀子•儒效》记载:“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
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
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上述材料认为()
A.周公的处事方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周公辅佐成王时处事得当深得人心
C.周公的辅政得到各阶层的普遍认可D.周公辅佐成王分封时重视宗族利益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不称贪”“不称戾”“不称偏”可以看出周公辅佐成王时的做法较为得当,得到了人们
的认可,故B项正确;儒家思想是孔子在春秋时期创立的,其出现的时间较晚,A项错误;”各阶层的普遍
认可”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从周公分封姬姓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周公分封时重视宗族利益,
但这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D项错误。
2.关于汉代的均输、平准政策,《盐铁论》中记载:官员“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百姓贱卖货物以便上求”,
有时“吏恣留难,与之为市”,甚至“吏之所入,非独齐、陶(属今山东)之绿,蜀、汉(今四川)之布也,
亦民间之所为耳“。因此'‘农民重苦”“未见输之均也”。由此可以看出
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能力大大降低B,均输平准政策稳定了市场秩序
C.国家注意协调国富与民贫的矛盾D.政府应加强政策执行中的监管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代执行均输、平准政策的部分官员与商人、地主勾结,将权力和经济利益相结
合,发生以权谋私的行为,致使市场失序、政策失灵,故选D项,并排除B项;均输、平准政策本身是汉
代加强对经济控制的措施,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国富和民贫的关系,故排除C项。
3.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过了不久,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
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实际上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的制约B.唐宋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弱化趋势
C.政治体制变动的随意性太大D.行政效率提高、相权得到增强
【答案】A
【详解】三省分权,容易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提高行政效率,进行
合署办公,有的省甚至被废除,这些做法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A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君主专制
权力并没有呈现弱化趋势,而是呈现加强趋势,主要原因是用品级低一些的官员实际行使三省长官的权力,
这些官员皇帝容易控制,B排除;不是随意变动,而是现实需要,C排除;由三省到一省的变化,并没有使
相权得到增强,因为宋朝采用一系列措施分割相权,D排除。
4.如表为14007820年中国农业发展概况表(部分)。该表反映出当时
人口粮食产量耕地面积(百万公顷)粮食单产
年份
(百万)(千吨)粮食全部作物(公斤/公顷)
1400722052019.824.71038
16501233505532.040.01095
17502607410048.060.01544
182038110858559.073.71840
A.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B.农业生产技术大幅提高
C.农业仍保持强劲发展势头D.世界市场助推粮食增产
【答案】C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1400-1820年中国耕地面积增长了约2倍,而粮食总产量增长了4倍,大体与人口
增长保持同步,这说明了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故C项正确;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农业发展的
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对表格的片面解读,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明清时期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变化不大,
说法违背史实,故排除B;材料与世界市场无关,故排除D。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王韬游历英法等国后提出“恃商为国本”“商富即国富”的思想。而梁启超在1897
年明确提出“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康有为也在1898年主张将“定为工国”作为“国是”。这一变化反
映了
A.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B.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C.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D.“中体西用”主张彻底破灭
【答案】A
【详解】19世纪末,经济思想由“重商”向“重工”的转变,反映了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向中国大量资本输出,
加剧了民族危机,深化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正确选项为A;材料主旨在于提倡发展工业,
而非工业发展取得成效,排除B;材料仅叙述了康梁的主张,不能说明清政府政策已调整,排除C;康梁强调
发展工业,与洋务派的主张相似,而非不同主张,排除D»
6.1919年5月3日晚召开的北京大学学生大会上,法科学生谢绍敏悲愤地咬破中指,裂断衣襟,写下血书
“还我青岛5月7日,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发起人杨玉洁说:“所翼我女界同胞,投袂而起……向政府陈告
力争,保全我领土,勿甘雄伏之讥,共奋雄飞之志。”这些现象反映了国人
A.理性的爱国精神B.强烈的集体观念
C.高涨的爱国热情D.激进的冒险行为
【答案】C
【详解】由题干中“咬破中指,裂断衣襟,写下血书'还我青岛'”“投袂而起”“保全我领土”等信息可知,
这些行为反映了五四运动时间,国人高涨的爱国热情,故C项正确;“理性”的说法与题干中“咬破中指”
等信息不符,故排除A;题干中仅介绍“谢绍敏”“杨玉洁”的个人行为和思想主张,没有体现“集体观念”,
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爱国行为,冒险行为不能概括出材料主旨,故排除D。
7.近代南通关庄布(土布)的主要市场是东北三省。下图所示是1904〜1931年南通关庄布销往东北的销量
统计情况。该图折射出这一时期
的证(件)
200000—
150000
100000
°1904年1922年1924年1926年1928年1930年1931年
A.列强侵略使东北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加剧
C.土布质量粗劣已不适应百姓需求D.中国机器纺织业抢占了东北市场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和数据可知,1904〜1931年南通关庄布销往东北的销量呈现下滑的趋向,这主要和
日本加快对中国经济侵略的脚步有关,B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A排除;CD说法
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8.1954年,全国人大首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后因各种原因数次中断。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
则》通过,成为民法典出台的重要基础。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这反映出中国
A.民法典立法工作不断推进B.新时期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D.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答案】B
【详解】材料“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通过,成为民法典出台的重要基础。2020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反映出2017年以后民法典立法工作迅速推进并最终完成,且与2000年以
前的立法工作形成鲜明对比,故B项正确;民法典立法工作数次中断,故A项错误;基层民主建设与材料
无关,故C项错误;民法典通过无法体现“建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错误。
9.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执政官实行双位同僚制,当选的两位执政官拥有同等权力,具有协议性质,彼此拥有
否定权。但在国家的紧急状态中,可以由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抽签决定其中一人来担任独裁官,全权处
理危机事件。等特定的任务完成之后独裁官必须自动卸职,恢复双位同僚制。由此可知
A.罗马共和国时期形成了以执政官为核心的行政长官制度B.罗马共和国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双位同僚制为罗马共和国走向帝制做了制度上的准备D.罗马共和国的抽签制度体现了其民主制的特点
【答案】A
【详解】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执政官实行双位同僚制,但在国家的紧急状态中,可以由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
或抽签决定其中一人来担任独裁官,全权处理危机事件,等特定的任务完成之后恢复双位同僚制。由此可
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形成了以执政官为核心的行政长官制度,故A正确;材料只是强调两位执政官的制约与
平衡,不是共和国政体,故B错误;材料没有罗马共和国走向帝制的制度准备信息,故C错误;抽签制度
只是为了选择独裁官,这体现不出罗马共和国的民主制,故D错误。
10.下图为油画《皇帝宣言》,是德国画家冯•韦内尔于1885年创作的。这幅油画对当时德国民众的影响应
当是
A.推广了现代主义艺术B.强化了专制体制
C.激起了敌视法国情绪D.助推了军国思想
【答案】D
【详解】德国宪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德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图中人物皆着军装,突出反映了军队在
德国统一过程中的作用,助推军国思想在德国的影响,D正确;《皇帝宣言》是写实,排除A;《德国宣言》
的历史背景是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当时确立的是代议制,排除B;《德国宣言》画面中的地点是法国法尔赛
宫的镜厅,当时法国己经战败,排除C。
n.“如同社会发展是永远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样,斯大林去世后,消除斯大林个人给苏联社会主义造成的
严重不良后果,改革斯大林体制,都只能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从当时苏联社会实际出发,逐步进行。”
材料意在说明
A.斯大林体制不符合时代要求B.赫鲁晓夫不想突破斯大林体制
C.苏联解体源于斯大林体制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源于时代环境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改革“只能在斯大林体制的基础上,从当时苏联社会实际出发,逐步进
行”,才能消除斯大林个人给苏联社会主义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源于时代
环境,D项正确;斯大林体制不符合“时代”要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赫鲁晓夫不想突破斯大林
体制与“改革斯大林体制”等不符,B项错误;苏联解体源于斯大林体制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
12.欧盟从1999年开始提出建设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2003年实现建立欧盟自己的快速反应部队的目标。
对此,美国一再向欧盟发问,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发展“能帮助大西洋联盟始终团结在一起吗”?
会不会“导致一个处于与北约重叠但最终与北约竞争的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这实质上表明
A.欧盟取代北约的趋势渐显B.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推进
C.美欧间关系斗争大于合作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欧盟政治、军事联盟的发展预示着一个更加独立自主的新欧洲的出现,它对于
美国的霸权是重要的制约,欧洲加强团结并不断地用自己的行动遏制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为所欲为,美国对
此忧心与疑忌增加,但却无力扭转,故选D项。短期来看欧盟尚无取代北约的实力和决心,故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欧盟与美国主导的北约关系的变化,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B
项;材料不能反映美欧关系合作与斗争程度的差异,故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
根据要求作答。
(-)必考题: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历史上传统的消费观受到质疑,新的消费思想应运而生。这集中体现大明代陆样的思想上,
他在其《兼葭堂杂著摘抄•禁奢辨》中指出“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
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致于统论天下是势则不然”“彼以梁肉奢,则耕者鹿者分其利;彼以统绮奢,则鬻都
尔留分其利”。
一一摘编自吕晓萌《中国古代鼓励消费的经济思想辨析》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客奖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突破了等级与阶层,奢
侈消费经济兴起。曼德维尔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套侈传统进行辩解。英国
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势。亚当•斯密也为奢侈消费
和商业辩护。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极力为奢侈消费鼓与呼。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商业计划》中这样描写
英国社会:“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阔
气。”
一一摘编自曹瑞臣《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消费观念,并分析其形成的相同因素。(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消费观念产生的不同影响。(13分)
【答案】
(1)(12分)观念:崇尚奢侈;鼓励消费。(4分)
相同因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冲击;世界联系日益加强。(8分)
(2)(13分)
中国:①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②冲击了封建伦理与等级观念;③未能推动
中国的社会转型。(6分)
西方:①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②刺激了国内工业的发展;③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④推动了西方由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7分)
【解析】
(1)第一小问观念,据材料一“彼以梁肉奢,则耕者鹿者分其利;彼以统绮奢,则鬻都尔留分其利”和材
料二“18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客奖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突破了等级与阶层,
奢侈消费经济兴起”可知这一时期中西消费观念都是崇尚奢侈;鼓励消费。第二小间相同因素,据所学新
的消费观念的出现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有关,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冲击;
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2)中西消费观念产生的不同影响应该从中国和西方两个角度来分析,据所学奢侈观念是一种消费观念,
影响主要从经济和习俗方面入手,如中国: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封
建伦理与等级观念;未能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
西方: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刺激了国内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西方由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会转型。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建国初期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战略一一“优先战略”和“平衡战略”思想。优先战略是一
种防御型的经济措施,它一般是快速提高国家当前所急需产业部门的实力,扭转国家在重要产业部门长期
处于劣势的局面,其发展方向是具有针对性的;而平衡战略则是一种全面型的经济措施,这种战略必须是
在国家安全得以充分保障和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下才能实现。中国能否过早实施“平衡战略”,推动国家经济
的全面发展?过去史学界对此问题回答的口径几乎一样,认为:“过早地实施‘重工业优先战略’不利于国
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从而导致农轻重经济比例的失调,对后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而笔者认为在建
国初期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条件下,“优先战略”是必要的。一一摘编自黄翰鑫《建国初期工业化发展战略
问题的宏观探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建国初期“工业化建设战略”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
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示例一:建国初期中国采取重工业“优先战略”,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3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中国实施敌视政策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国家安全成为建国初期的重中之重。(2分)建国初期,国家
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国防安全缺乏重工业基础保障,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2分)苏
联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迅速建立了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为“优先战略”提供了经验。(2
分)综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分析,实施“优先战略”在建国初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
必要的,一五计划建设的成果也证明这种抉择正确。(3分)
示例二:建国初期现实情况决定工业化建设应该采取“平衡战略”,既可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又可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分)建国之初,经济残破,民生凋弊,实施重工业为中心的“优先战略”不利于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利于工业化的长期发展。(2分)以牺牲农民利益积累重工业建设的资金,导致农民
生产积极性下降,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全局。(2分)我国五十年代后期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为代表的冒
进策略,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I960年冬天的“八字方针”以调整国民经济比例为中心,国民经济
状况才得以好转。(2分)综合国内外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实施“平衡战略”,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
展,才是既有利于工业化建设,又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的必然选择。(3分)
【解析】
据材料“优先战略是一种防御型的经济措施,它一般是快速提高国家当前所急需产业部门的实力,扭转国
家在重要产业部门长期处于劣势的局面,其发展方向是具有针对性的……而笔者认为在建国初期特殊的社
会历史时期条件下,‘优先战略’是必要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拟论题:建国初期中国采取重工业“优
先战略”,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
以及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据材料“平衡战略则是一种全面型的经济措施,这种战略必须是在国家安全得
以充分保障和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下才能实现……'过早地实施‘重工业优先战略'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衡
发展,从而导致农轻重经济比例的失调,对后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很大可以拟论题:建国初期现实
情况决定工业化建设应该采取“平衡战略”,既可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又可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可从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等方面阐述。
(-)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阵】
材料
抗战爆发前,大学军训由于训练经费不足、军训设备匮乏、训练方式呆板以及军训教官综合素质偏低,
导致军训流于形式。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正面战场节节失利,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学校军事教育以加强国防
实力,大学军事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随后,在军事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大学军事教育改革在国统
区全面展开。国民政府利用抗战初期战区高校内迁和教育政策调整之机,进行大学军事教育改革,通过严
格军事教官的遴选与管理,增设军事教育课程、完善军事教育内容等方式,加大大学教育的实施力度,战
时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的开展,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构筑了大学生的心理万里长城,激发了大学生
从军报国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同时也打破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文特殊途观念,促进
了杭战新局面的到来,为全民族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国民政府在推行大学军事教育中渗透着党化教
育色彩、控制学生的意图非常明显,军事教育过程中刚性军事管理和威权主义的实施,与五四运动以来在
教育界盛行的民主自由的教育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
一一摘编自朱蓉蓉、李飞《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大学军事教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改革的背景,并指出其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大学军事教育改革。(7分)
【答案】
(1)背景:抗战爆发前,大学军训流于形式;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国民政府希望通过
学校军事教育来加强国防实力,(十点2分,任意两点4分)
特点:措施全面;推行力度大;将军事训练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一点2分,任意两点4分)
(2)评价: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激发了大学生从军报国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打
破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文武殊途观念;促进了抗战新局面的到来;为全民族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军
事教育中渗透着党化教育色彩,与五四运动以来盛行的民主自由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任意一点2分。三
点6分,四点7分,消极性方面必须占一点。)
【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抗战爆发前,大学军训由于训练经费不足、军训设备匮乏、训练方式呆板
以及军训教官综合素质偏低,导致军训流于形式”可知,抗战爆发前,大学军训流于形式;根据材料“抗
战全面爆发以后,正面战场节节失利”可知,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根据材料“国民政
府希望通过学校军事教育以加强国防实力”可知,国民政府希望通过学校军事教育来加强国防实力。第二
小问特点,根据材料“通过严格军事教官的遴选与管理,增设军事教育课程、完善军事教育内容等方式”
可知:措施全面;根据材料“加大大学教育的实施力度”可知,推行力度大;根据材料“战时国民政府大
学军事教育的开展,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构筑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万里长城,激发了大学生从军报国
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杭战新局面的到来”可知,将军事训练与爱国主义教
育相结合。
(2)根据材料“战时国民政府大学军事教育的开展,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构筑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万
里长城,激发了大学生从军报国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打破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文武
殊途观念,促进了杭战新局面的到来”可知,大学军事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有:巩固了学生的精神国防,
激发了大学生从军报国的热潮;推动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开展;打破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文武殊途观念;
促进了抗战新局面的到来;但是根据材料“国民政府在推行大学军事教育中渗透着党化教育色彩、控制学
生的意图非常明显,军事教育过程中刚性军事管理和威权主义的实施,与五四运动以来在教育界盛行的民
主自由的教育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可知:为全民族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军事教育中渗透着党化教
育色彩,与五四运动以来盛行的民主自由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
16.【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由于地缘政治的冲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开战。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在诺门坎一带发动进攻。
作为下步侵略苏联远东地区的跳板,进而实现蓄谋已久的“北进计划”。日“满”骑兵部队在坦克、装甲本、
地面兵、航空兵配合下,向外蒙第24国境警备队发起进攻。日本陆航的5架轻型轰炸机向蒙军投下64颗
炸弹,并用机枪低空扫射,造成蒙军约50人伤亡。在日“满”军协同进攻下。蒙军被迫放弃哈拉哈河西岸。……
5月21日,蒙军发动反攻,共调集了精兵4个团、装甲汽车2个营、炮兵2个连。驻扎在乌兰巴托的苏联
红军第5特别司令部在得到日军出动了飞机、装甲车辆参战的情报后,也派出了包括工兵、坦克部队在内
的苏军帮助蒙军作战。苏蒙军紧密配合,很快便夺回了此前被日军占领的阵地。……双方最终于9月16日
停火,苏蒙军以60000人伤亡的代价歼灭60000日军。诺门坎战役虽然只是在亚洲爆发的局部战争,但该
战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巨大。
——摘编自《诺门坎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诺门坎战役爆发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诺门坎战役对二战的意义。(6分)
【答案】
(1)背景:日本的北进计划;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不断扩张;伪满洲国建立;日俄矛盾由来已久。
(9分,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
(2)意义: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使日本被迫将北上侵略苏联改为实施“南下”战略,进
攻东南亚,为苏联集中兵力战胜德国法西斯创造了条件;客观上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利于扭转欧洲
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形势。(6分,每点3分)
【解析】
(1)据材料”作为下步侵略苏联远东地区的跳板,进而实现蓄谋己久的‘北进计划可知日本的北进计
划;由材料“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在诺门坎一带发动进攻”结合所学这一时期在九一八事变后,日
本在东北不断扩张,伪满洲国建立;据材料“由于地缘政治的冲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开战”可知日俄矛
盾由来已久。
(2)据材料“苏蒙军紧密配合,很快便夺回了此前被日军占领的阵地……双方最终于9月16日停火,苏蒙
军以60000人伤亡的代价歼灭60000日军”结合二战进程的史识,可知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
使日本被迫将北上侵略苏联改为实施“南下”战略,进攻东南亚,为苏联集中兵力战胜德国法西斯创造了
条件;据所学1939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诺门坎战役客观上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利于扭转欧洲
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形势。
17.【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章炳麟(1869〜1936年),原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他早年曾受改良思想的影响,参与了维新变
法的宣传活动。后来,他吸取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逐渐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他写了《客帝匡谬》
一文,检查自己过去主张拥戴清帝的错误,在当时知识分子中间产生很大影响。190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施工单位劳动合同范本
- 2025景区导视系统设计合同范本
- 2025合同模板建设工程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范本
- 课题申报参考:锂电池全产业链降碳责任共担机制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困境儿童网络风险识别与网络素养培育的干预研究
- 现代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高速公路服务区车位租赁与便利店合作合同4篇
- 安徽省合肥市智育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外研版2024选修3生物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华师大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综合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企业答谢晚宴会务合同3篇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教学大纲
- 《客舱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课件-第14讲 应急撤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5篇
- 节前物业安全培训
- 阿里巴巴国际站:2024年珠宝眼镜手表及配饰行业报告
- 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的器官损伤
- 手术室护士考试题及答案
- 牙膏项目创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