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回忆版)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回忆版)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回忆版)及详解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回忆版)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回忆版)及详解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回忆版)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回忆版)及详解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
详解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
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略)
二、简单题(每题15分,共5题,满分75分)
1.简述工作记忆含义几期各成分的功能?
2.建立测验复本应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3.请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例子,简述弗洛伊德理论中“三我”人格
成分?(15分)
4.什么是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众数分别如何计算?它们的
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是什么?
5.从众是常见的社会行为,请举例说明那些因素会让从众更多的
发生?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题,满分90分)
1.论述心理学诞生之初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各个学派观点之争
如何促进了心理学发展?
2.论述阐述影响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因素,谈谈减少儿童攻击行
为的措施?
3.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中亚国家,是集体主义
文化;以美国为嗲表的西方国家是个体主义文化。而近年来也有研究发
现,中国人的个体主义倾向越来越凸显在你的工作生活中,你感觉到此
种趋势了吗?请举例说明,并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
四、案例分析题(35分,共1题)
2014年8月9日晚9时34分,在上海地铁2号线上,一名男性外籍乘客
在列车即将驶进金科路站时,突然缓缓倒向身体的右侧,随后几秒,整
个上半身都倒在座位上,因为列车刹车减速,很快又翻倒在车厢中间的
地上。从网上曝光的监控画面而看,在这位外籍乘客倒地后,坐在他对
面作为上目睹这一过程的5名乘客没有上前查看,而是第一时间起身躲
开,跑到相邻车厢中。据称当时有人喊“出事了”,又造成后续车厢内其
他乘客的恐慌,待列车停靠后,乘客们纷纷冲出车厢,于是,令人尴尬
的画面出现了:在地铁的某一节车厢内,一名外籍乘客孤零零的躺在地
上。消息一出,很快引发热议,媒体纷纷报道,打出了“上海:老外地
铁晕倒,乘客秒闪”、“上海地铁一老外晕倒,3节车厢乘客10秒钟跑
光”的标题,诸多网友也加入了讨论,很多网友化身为批判者:“一个人
晕倒重重的摔在地上,从人性本能看,肯定是应该扶一下,发生这一幕
只能说旁人冷漠到了极致”。
请根据以上材料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1)事发当时无人援助的原因有安歇?
(2)近年来类似事件时有发生,有人总结“愤怒的总是网友,冷漠
的总是路人”,你如何看待网上的见义勇为者并未出现在现实中?
(3)你认为可以从哪些途径入手,鼓励人们做出助人行为?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
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
1.简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观点,并说明该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2.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3.自我概念的形成并举例。
4.举例说明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5.效度的影响因素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
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
详解
一、简答:
1.简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观点,并说明该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答:(1)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观点
加德纳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及对智力特殊群体的分析,认为智
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
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①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用于日常会话的能
力;
②逻辑一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比如做数学
证明题及逻辑推理;
③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地图等;
④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
琴或写一首曲子等;
⑤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
跳舞等;
⑥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
的行为、动机或情绪;
⑦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2)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①教师应持有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
领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是依据片面、单一的成绩进行判定,而
应从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进行综合判定。
②对症下药的教学观,针对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教学,即因材
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应只是鼓励发展学生的智育。
2.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咨询心理学]
答: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可以用三角形来解释,
三个顶点分别代表爱的亲密、激情和承诺/决定三种成分。
(1)亲密属于情感成分,是在爱情关系中亲密、联结、结合的感
觉。包括对伴侣的好感和高度评价、高度尊重,相处时的愉快、舒服、
温暖,与对方间的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与对方亲密沟通、
分享彼此的心事与成长等。
(2)激情属于动机成分,是与伴侣紧密结合、日夜厮守的强烈渴
望。处于爱情中的人看到对方就有强烈的兴奋感觉,非常渴望和对方在
一起,没见面时心中总是想他,一旦分离就强烈思念。
(3)承诺属于认知成分,是决定去爱一个人、并愿意和他维持长久
关系的决心和定向,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分。承诺是维持关系长久的
动力。短期部分和长期部分并不必然一起出现,当事人可以决定爱一个
人,但并不承诺长久的爱,也可以对某人作出承诺但并不清楚自己是否
爱他。
三种成分的稳定性是不同的,承诺的稳定性最高,激情的稳定性较
低但短期效果强,亲密也有较长期的效果。随着相处的时间增加及互动
方式的改变,三种成分也会有所改变。
3.自我概念的形成并举例。
答:自我概念形成的途径主要有:
(1)重要他人的培养措施
①父母的积极型教养方式。如果父母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给予子
女情感温暖与理解,子女较易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而父母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和干涉则使子女体验自己的挫败与无力感,形成消
极的自我概念。
②教师的赏识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
动,细心捕捉每个人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予表扬,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既满足每个人的自尊需要,又有利于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
③增加成功体验。家长和学校可以设置各种简单的学习任务和活
动,增加个体的成功体验,有助于个体获得内在一致感,产生积极的自我
评价,进而增加个体对成功的预期和自我实现,提升自我概念,促使个体
形成自信、自强的健康心态。
④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努力发展心理咨询事业,是改善个体消极自
我概念,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2)个体采取的措施
①巧用归因策略。如果某人在某项任务上的成功被归因于稳定的、
内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将进一步强化成就动机;若成功被归因于不稳
定的、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则无助于强化甚至还会弱化进一步的
活动动机。
②全面客观认识自我。个人要想全面客观认识自我,首先必须积极
进行社会交往,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合理运用社会
比较策略。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应留意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
友、异性等多方面的信息,逐步形成对自我全面客观的认识。
③积极悦纳自我。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
是好的或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有价值的或无价值的,凡自身现实的一切
都应该积极悦纳。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
④超越自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丧气,保持自信和乐观
态度,是积极的自我概念的集中体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必然会促进积
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会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
展。
4.举例说明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社会心理学]
答:(1)社会促进
社会促进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的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
行时好的现象。Zajonc认为当他人出现的时候,会使人们的激起增强,
进一步强化人们的表现。但是激起对作业成绩的作用与作业的性质有
关,当所完成的任务是人们已经掌握的行为反应时,他人的存在对作业
成绩起促进作用,而当从事的工作是新的任务,他人的存在对作业成绩
起阻碍作用。两方面加在一起统称社会促进。如进行拔河比赛时,由于
现场拉拉队的热情呐喊助威,队员们会竭尽全力投入比赛的现象。
(2)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
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Kerr,Bruun和
Harkins等人,认为在团体中,由于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会埋没在人群
中,所以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降低,从而不大去努力,致使作业水平下
降。同样是拔河比赛,当个人认为不管自己出力与否,都不会对群体发
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或者别人也看不出自己使劲,因而可能只是敷衍,
做样子而实际只出一点力。
5.常模的含义
答:常模是指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组在某种测验上的表现情况,
或是一个与被试同类的群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状况与结构模式。
二、论述
1.知觉的特征及意义
答: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
的认识。
(1)知觉的特征
①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
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
定的事物与对象。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成为学生知觉的对象,而
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声音便成为知觉的背景。
②选择的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
为整体的能力。
③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
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却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④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
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
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2)知觉特征的意义
知觉对于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如果人的知觉随着客观
条件的变化而时刻变化,那么要想获得任何确定的知识都是不可能的。
研究知觉的特性不仅有助于建筑、艺术等实践部门的工作,而且有助于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现代的机器人有“视觉”可以看,有“听觉”可
以听,但它们没有知觉的恒常性。因此,当观察条件明显变化时,机器
人就难以执行自己原来的任务。
2.举例一到两个你自己的主要人格特征,并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分
析其形成[人格心理学]
答:(1)生态系统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发展的个体嵌套于相互影
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
个体发展。影响个体发展的系统从内到外分别是:
①微系统,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幼儿园;
②中间系统,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如家庭与幼儿园
的协作;
③外层系统,是指那些儿童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
响的系统,如父母的工作单位对于父母照顾子女的规章制度;
④宏系统,包括文化价值观、法律、习俗、环境等。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对环境的影响做出了详尽的分析,承
认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着影响个体的发展,近年来越发受到研究者
们的重视。
(2)结合个人人格特征分析略。
3.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内容和区别、联系[人格
心理学]
答:(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面临八个主要危机或心理社会阶段,分别
是:
①婴儿期(0~1岁),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
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②儿童早期(1~3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
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③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左右),发展任务是是获得主动感,克
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④学龄期(6~12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
验着能力的实现;
⑤青年期(12~18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
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⑥成年早期(18~30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30~60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⑧成年晚期(从老年期直至死亡),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
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2)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按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特征把欲力的发展分为五个阶
段:
①口唇期(0~1岁)。在口腔期,婴儿通过与食物和食物提供者的
协调活动,逐步产生了亲密感,开始把自己与现实环境区别开来。这种
现实感的获得,标志着婴儿自我的诞生。
②肛门期(1~3岁)。这一阶段幼儿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肛
门的排泄活动成为力比多发泄的主要途径,肛门期的经验对人格发展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前生殖器期(3~6岁)。此时,儿童的动欲区转移到了生殖器,
并通过抚摸、显露生殖器获得力比多的满足。这一时期儿童在心中产生
了有关父母的情绪冲突,即男孩心中的恋母(俄狄浦斯)情结和女孩心
中的恋父(伊利克特拉)情结。
④潜伏期(6~11岁)。这一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的感觉,前生
殖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性兴趣被其他兴趣如探索自
然环境、知识学习、文艺体育活动以及和同伴交往等所取代。
⑤青春期(11岁或l3岁开始)。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l3岁开始
进入青春期。青春期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同
时到了青春期,个体容易产生性的冲动并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
动。
(3)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
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
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的和整合的作用。每个人在生长过
程是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重视
性本能的作用,把性本能的发展视为人格发展的唯一动力。
②联系: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继承与
发展。
4.人际冲突的成因和解决方式[社会心理学]
答:人际冲突是一种对立的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
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争斗关系。
(1)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
当相互关联的两个个体或者多个个体之间的态度、动机、价值观、
期望或实际行动是不兼容的,并且这些个体同时也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矛
盾时,个体间的冲突就发生了。人际冲突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布瑞克
和凯利区分了三个层次的冲突。
①特定行为上的冲突,即双方对于某个具体问题存在不同意见。
②关系规则或角色上的冲突,即双方对于如何处理两个人的关系,
在关系中各自的权利、义务有不同的理解。
③个人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这往往牵涉到双方人格与价值观的差
异,因此是比较深层次的冲突。
(2)人际冲突的解决方式
人们处理冲突的方法可以从合作性,即关注他人需求、愿意满足他
人需求的程度和坚持性,即关注自己的需求,坚持满足自己的需求的程
度。根据人们在这两个维度上的表现,可以区分比较典型的冲突处理方
式。
①竞争模式。当一方比较关心自己的需求,对对方的需求并不在意
时,他采用的就是竞争模式。竞争行为表现出比较强的权力意识和支配
性,其结果往往是一胜一负。
②回避模式。对自己的需求与他人的需求都漠不关心,即运用逃避
的方式来处理冲突。采用这种模式的人希望尽量不使冲突公开化。
③顺应模式。这是一种向对方让步的做法,它高度关注对方的需
求,忽视自己的需求。
④妥协模式。双方都放弃部分利益,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需
求,即双方都有所坚持,也有所退让,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自‘绝对
的输家。
⑤合作模式。将冲突作为需要双方来共同处理的问题,通力合作,
努力寻求双赢的结果。
5.效度的影响因素
答: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或量表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
量的东西的程度。效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测验构成方面,试题是构成测验的要素,测验之效度取决于试
题性能;
(2)测验实施方面,测验的实施程序是影响效度的重要因素;
(3)被试反应方面,被试的兴趣、动机、情绪态度和身心健康状况
等,都能影响他在测验情境中的行为反应;
(4)所选效标的性质;
(5)测量的信度。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
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题
1.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异同
2.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3.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主要任务
4.短时记忆编码方式
二、论述
1.方差分析填表及结果分析。
2.自尊实验[社会心理学]
3.阈限计算
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
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
详解
一、简答题
1.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异同
答: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的相同点
①都是对总体未知参数做统计推断;
②在对参数已知与否所作的主要四种情形里,所选用的样本函数都
是一样的;
a.总体正态分布,已知;
b.总体正态分布,未知;
c.总体非正态分布,已知;
d.总体非正态分布,未知;
③两者的统计推断是相通的;
④对单侧和双侧问题的处理也很接近。
(2)两者的不同之处
①目的不同,区间估计的母的是对位置参数的一个取值变化范围的
检验;假设检验是对已经给出的有关未知参数的一个说法做检验,看这
一说法是否应该拒绝。
②双侧区间估计的随机区间是数值线只见一个较大的区间,而不是
随机区间;双侧假设检验中统计量的拒绝域在数值线的两侧;
③对未知参数给出的区间估计是随机区间,选用的样本函数含有未
知参数而不是统计量;假设检验在给出假设条件下,所有的样本函数不
再含有未知参数而是统计量。当显著性水平a给定后,统计量的拒绝域
是确定的区间,而不是随机区间。
2.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答:信度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即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
人的同一心理特质,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
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主要有:
(1)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根据公式
2222,22
SX=SV+SI+SE,当随机误差的变异数SE减小,真实分数的变异数SI
222
增加,测验信度SI/SX随之提高。信度的提高只有给有效变异数SV的
2
增加提供可能,至于能否提高信度,还要看系统误差变异数SI的大小。
因此,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但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2)测验的效度受信度的影响。根据效度和信度的定义,
2222222222
rxy=SV/SX,rxx=ST/SX以及公式ST=SV+SI,可得到:rxy=(ST-
2222
SI)/SX=rxx-ST/SX
22
由于SI>0,所以rxy<rxx。因此,测验效度总是受信度制约。
3.传统心理物理学的主要任务
答:传统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
(1)感觉阈限的测量,涉及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的应用,即最小变
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2)阈上感觉的测量即心理量表的建立。
4.短时记忆编码方式
答: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一个过渡阶段,保
持时间为5秒~2分钟。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
码。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方式。短时记忆中还存在视觉
形式的编码,而且这种视觉形式的编码存在于短时记忆的最初阶段,之
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
二、论述(题目不全,略)
1.方差分析填表及结果分析。
2.自尊实验[社会心理学]
3.阈限计算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
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论述题
1.比较构造学派与塔式塔学派。
2.深度知觉定义及其线索。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
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
详解
1.比较构造学派与塔式塔学派。
答:(1)构造主义学派
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是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
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
种元素。认为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
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构
造主义强调内省方法。
(2)格式塔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韦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
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是一种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
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
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格式塔心理学重视心理学实验,并在知
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大量的实验研究。
(3)两者的比较
两者都重视意识的研究。但是构造主义强调将意识划分为三种不同
的元素进行分析,而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主张将意识
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此外,构造主义强调用内省进行研究,而格式塔主
张运用心理学实验进行研究。
2.深度知觉定义及其线索。
答:人们知觉物体距离与深度的线索主要有: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会出现调节和辐合等一系列变化,
对人们分辨物体的距离有一定意义。
①调节,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例如看近
处的物体,眼睛的水晶体曲度变大;物体移向远方,眼睛的水晶体曲度
变小。
②辐合,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辐
合是双眼的机能。由于辐合,物像落在两眼网膜的中央窝内,从而获得
清晰的视像。
(2)单眼线索,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包括:
①对象重叠。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
②线条透视,是由于空间的对象在一个平面(网膜)上的几何投影造
成的。
③空气透视,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其中包括
空气的过滤和引起的光线的散射。结果,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
近物清晰。
④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
那一个,就显得远些。
⑤纹理梯度,指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
有层次的变化。
⑥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
(包括观察者移动自己的头部,或观察者随运动着的物体而移动),远近
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3)双眼线索,指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
供的线索。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
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感觉剥夺
2.离差智商
3.视崖实验
4.去中心化
5.最近发展区
6.皮格马利翁效应
二、简答
1.试说明注意的概念和功能。
2.什么是问题解决中的算法式(algorithms)和启发式(heuristics)策
略,请加以比较分析。
3.什么是马赫带(machband),如何解释。
4.用实验说明脑功能的一侧优势。
5.什么是“习惯化—去习惯化”研究方法?该方法对于儿童心理发
展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6.简述加徳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
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感觉剥夺
答:感觉剥夺实验指求被试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
室内非常安静,听不到一点声音;一片漆黑,看不见任何东西;两只手
戴上手套,并用纸卡卡住。被试的吃喝都由主试事先安排好,不用被试
移动手脚。即对被试而言,来自外界的刺激几乎都被“剥夺”了。
2.离差智商
答: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来的标准分数,韦克
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义为15。
3.视崖实验
答:吉布森和沃尔克设计了一种实验仪器—视崖。为一张高4英尺
的桌子,表面是一整块厚玻璃,半边的玻璃是不透明的,紧贴玻璃下方
有一块红白格子的布,此为“浅滩”,而另半边的玻璃是透明的,不过在
相距4英尺远的地面上同样放着红白格子的布,此为“视崖”,如果被试
具有深度知觉,那么他们会感觉到两边红白格子布的深度是不同的。由
于有着厚玻璃的阻隔,这一仪器可以防止被试从悬崖上掉下去。视崖可
以用来研究儿童和动物的深度视觉,从而为知觉直接性和间接性问题提
供实验证据。
4.去中心化
答:去中心化是皮亚杰提出,指儿童能区分并协调自我内部之间、
自我与外在环境之间关系的过程,即儿童能站在他人的观点立场看实
物,并区分自己和别人观点的不同之处。
5.最近发展区
答:维果茨基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
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
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
力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被他称为“最近发展区”。
6.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革马利翁效应也称教师期望效应,是罗森塔尔针对小学教学
提出。他随机挑选几十名学生名单跟科任教师讲明这些学生将来会做出
突出成就。一年后发现,这些学生比过去的成绩都很突出优秀。即教师
对学生的期待,使学生产生了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
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在心理学上就是皮格马利翁期待
效应。
二、简答
1.试说明注意的概念和功能。
答:(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其主要特征是指
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功能
①对信息进行选择。周围环境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刺激,人要正常
地生活与工作,就必须选择重要的信息,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这是注
意的基本功能。注意对信息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刺激物的物理
特性,人的需要、兴趣、情感,过去的知识经验等。
②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对象之后,会保持一定时间的延续,维持
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这时被选定的对象或信息居于意识注意不仅是个
体进行信息加工和各种认知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体完成各种行为的
重要条件。在注意状态下人们才能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从而
达到预定目的,避免失误,顺利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注意保证了人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反应和进行更可控有
序的行为,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操作和实际工作
任务的重要心理条件。
2.什么是问题解决中的算法式(algorithms)和启发式(heuristics)策
略,请加以比较分析。
答:(1)算法式策略
算法式策略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直
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即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
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2)启发式策略
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
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启发策略有爬山法、手段—目的分析
法、逆向搜索。
(3)两者的区别
算法式策略可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但这种方法耗费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商业地产租赁合同书2篇
- 2024年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技术开发合同
- 2024年度挖机设备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度腻子行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标准服务采购协议
- 2024年度学校校园标识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2篇
- 2024年度餐饮服务业劳务输出与用工合同规范文本3篇
- 2024年度光伏农业应用项目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度林地光纤铺设租用合同3篇
- 2024年企业实习生培训与就业服务合同3篇
- NGS与感染性疾病医学课件
- 2024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课程教案
- 人民日报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年煤矿事故汇编
- Unit 7单元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Unit 6 My sweet ho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教案正比例函数案例分析
- 行政文秘笔试题
-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精美课件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 期末模拟测试卷(湘教版)
- 职业素质养成(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