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1课内文言文阅读
(-)(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谓:
(2)卿今当涂掌事当涂:
(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4)见往事耳往事: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阅读选文,摘选或总结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文中孙权的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劝说的艺术。他先一语道出吕蒙"当涂
掌事"的重要身份,指出"学"的必要性,面对对方“军中多务”的借口,他
继而表明自己并不期待吕蒙(1)":只要吕蒙用(2)"______"
的读书方法了解历史即可,最后他还(3)指出读书的收获,终
于使吕蒙"乃始就学"。
4.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结合文章
具体分析。
(二)(2021春•安徽马鞍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日()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及鲁肃过寻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7.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8.文章写吕蒙的学习过程仅用“蒙乃始就学"一句话带过,而写他的
学习成效又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表现,这是什么描写角度?这样写有
什么妙处?
9.本文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概括他们
的性格特点。
(三)(2022春・江西上饶•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
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
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
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尝()(2)知()(3)以()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2.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油翁的什么性
格特点?
(四)(2022春•湖南湘西•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各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
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
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
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一一矜持B.久而不去一一离开
C.但微颔之一一点头D.徐以杓酌油沥之一一慢慢地
14.下面语句加点词语词性词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但微颔之一一但手熟尔
B.但手熟尔一一尔安敢轻吾射
C.以我酌油知之一一康肃笑而遣之
D.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一一康肃笑而遣之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汝亦知射乎?
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6.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阐明的道理。并浅谈你如何看待别
人的优点。
(五)(2022春・重庆恭江•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有仙则名()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9.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了
陋室之雅。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含有对比
的意味,突出了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C.本文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读来颇具声韵和谐之美。
D.文章采用借物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陋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
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0.结合课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刘禹锡和孔子对居住之所的认
识有何相同点。
[链接材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
陋之有?"一一(节选自《论语•子罕》)
(六)(2021春•陕西西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谈笑有鸿儒()
(4)往来无白丁()
22.下列句子的语气与"何陋之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
B.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河中石兽》)
D.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杞人忧天》)
2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4.这篇铭文主要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把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
凸显出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分析说明。
(七)(2022春•重庆南川•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各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爰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香远益清()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品格三方面写出莲花的"君子"
性。
B.文章以"君子"喻莲,表明作者对高洁道德情操的追求。
C.题目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D.文章借景抒情,直接表达情意。
28.结合选文,联系现实,写出你对当今时代应做怎样的“君子”的看
法。
(A)(2022春・江西宜春•七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各题。
爰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水陆草木之花: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濯清涟而不妖。
31.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九)(2022春•吉林延边•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各题。
爰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2.《爱莲说》是______(朝代)哲学家(人名)的名作。
3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蕃:多。
B.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美丽而不端庄。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34.老师讲课的板书有几处被擦掉了,请你补充完整。
生长坏情
莲|A|君子一一B(填写法)
菊一一隐逸者一一逃画见实一一|C|
牡丹一一富贵者一一追名逐利一一反衬
35."牡丹之爰,宜乎众矣”做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6.本文强调了"修身"对人的重要性,你认为“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
品德?
(十)(2022春・安徽六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各题。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
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药稍容,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干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
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
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
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3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
(2)持就火炀之就:
(3)则字平如砥砥:
(4)用讫再火令药熔讫:
(5)殊不沾污殊:
3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39.上文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
骤填在横线上。
设置铁板-(1)一放置铁范-(2)->(3)一按
平板面
40.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些地方?
(十一)(2022春•陕西咸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
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药稍馅,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
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
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
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4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唐人尚未盛为之()
(2)薄如钱唇()
(3)瞬息可就()
(4)有奇字素无备者()
4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又为活板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以草火烧以我酌油知之
C.若止印三二本不若燔土
D.兼与药相粘与蒙论议
4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2)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
44.在说明活版印刷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十二)(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成下面小题。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
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
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
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
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
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4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范:
(2)持就火炀之就:
(3)则以纸帖之帖:
4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药稍蓄,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2)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47.请在选文中找出两个表现活字版印刷效率高的标志性词语。
48."活板"的"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选文内容写出两点。
参考答案:
1.(1)对……说(告诉)(2)当道,当权(3)推
托(4)历史2.(1)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好处。(2)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3.(1)
治经为博士(2)涉猎(3)现身说法4.运用侧面描写的
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
大变化。
【解析】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孙权对吕蒙说。谓:对……说(告诉)。
(2)句意:你现在当权管事。当涂:当道,当权。
(3)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
(4)句意:了解历史罢了。往事:历史。
2.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
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重点词语:以为:认为。益:益处。
(2)重点词语:三日:虚指,指多日。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3.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中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可知
孙权并不期待吕蒙为博士,根据"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其目的是用
涉猎的方法读书来了解历史。根据"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知孙
权是用自身的例子,现身说法来指出读书的收获。
4.考查分析写作手法。阅读全文可知,这篇文章在写了孙权劝说吕
蒙学习,吕蒙开始学习后,并没有正面描写吕蒙是如何学习的,作者是
以一个旁观者身份的鲁肃的言行:"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来侧面突出吕蒙读书的功效,鲁肃的惊叹衬托出了吕
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
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
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
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
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
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
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
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5.对……说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等到知晓事
情6.(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我经常读书,
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o7.但当涉猎,见往事耳。8.采
用侧面描写的角度〃侧面烘托的角度,妙处:(1)"蒙乃始就学"一语带
过,使文章详略得当,与文章标题"劝学"更贴合。(2)结尾用鲁肃的见
闻和行动来写吕蒙的学习成效,表明了吕蒙学习的惊人长进。9.(1)
孙权: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2)吕蒙:乐于接受劝告,
勤奋好学,坦率真诚。(3)鲁肃:直爽,敬才,爱才。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
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
义等现象。
(1)句意为:孙权对吕蒙说。谓:对……说。
(2向意为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句意为: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4)句意为: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事:知晓事情。
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
罢了。
(2)以为:认为。大有所益:有很大的益处。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以看出,孙
权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罢了。故答案为: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主要内容是“孙权劝学",因此"蒙乃始就学"一
句话带过,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写他的学习成效又用鲁肃的见闻和行动来表现,这是侧面描写,通过
写鲁肃的"大惊""结友而别"可以看出,吕蒙与原先判若两人,从而突出他
学习的惊人长进。
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文中的"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和"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可以看出,孙权面对不愿学习的吕蒙,用心劝告,设身处地,现身说法,
表明孙权是一个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的君主;结合”蒙辞以
军中多务"和"蒙乃始就学"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以看出,吕蒙知错就改,乐于接
受劝告,而又勤奋好学,坦率真诚;
结合"大惊曰"和"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以看出,鲁肃对吕蒙的变
化毫不掩饰,表明他是一个直爽的人;与吕蒙结拜,表明他是一个敬才、
爱才的人。
【参考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
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
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
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
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
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
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10.曾经懂得凭、靠11.(1)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
九剑,只是对他微微点头。(2)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
熟练罢了。12.文章主要写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事。陈尧咨:
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礼。卖油翁: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
高超,谦逊朴实。
【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1)大意:(陈
康肃公)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尝:曾经;(2)大意:你也
懂射箭吗?知:了解、懂得;(3)大意:凭借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
这个道理。以:凭借、靠;
11.本题主要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直译为主,
直译、意译相结合"的原则,抓住重点词汇的翻译,同时注意句式。本题
重点词:(1)矢:箭。十中八九:十箭能中八九剑。但:只是。微:稍
微。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2)亦:也。无
他:没有别的办法。惟:只、不过。尔:罢了。
12.本题主要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及人物形象分析能力。本文第一
自然段主要记叙了陈康肃公在家里场地射箭,卖油翁看射箭。文章一开
始用极简洁的语言交代了陈尧咨善射,而"当世无双"突出了他射箭技术
的熟练「以此自矜”又写出他沾沾自喜韵骄矜态度。"汝亦知射乎?吾射
不亦精乎?"陈尧咨连着发出两句问话,显得盛气凌人,并流露出对卖油
翁轻视的态度。第二段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面对陈康肃公的质问而卖
油翁的回答却是淡然一句:”无他,但手熟尔",语气平静,表现出卖油
翁的从容和自信。卖油翁的神情和语气激怒了陈尧咨,陈尧咨气呼呼地
斥责卖油翁"尔安敢轻吾射",这就进一步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
咄逼人。老翁却仍然是坦然沉着,用冷静的语气回答:"以我酌油知之。”
接着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
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沉着镇静,
从容不迫的态度。有这样的高超和熟练的技术,却仍然毫不夸饰地说:"我
亦无他,惟手熟尔。”和陈尧咨的自矜态度相对照,卖油翁朴实、谦逊、
毫不骄矜的品德跃然纸上。
【参考译文】
陈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
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
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
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
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
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
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
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13.A14.A15.①你也懂得射箭吗?②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
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16.熟能生巧。言之成理,体现正确的
价值观即可。
【解析】1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解释不正确。”公亦以此自矜"意为"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矜:
夸耀。
故选Ao
1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都是副词,"只"的意思;
B.语气助词,罢了/代词,你;
C.代词,代指道理/代词,代指"他",卖油翁;
D.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
故选A。
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时一定
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注意重点词语"汝(你)、亦(也)、知(懂得)、乎(吗)"
要理解正确;
②句中注意重点词语”无(没有)、惟(只)、熟(熟练)、尔(罢
了)"要理解正确。
1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道理与谈启示看法。
结合"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翁从钱眼里注油入
葫芦,不漏一滴,不沾钱孔,文章通过卖油翁酌油,形象地说明了"熟能
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由此也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
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据此可用"熟能生巧”概括本文阐
明的道理。
关于"如何看待别人的优点",我认为:看待自己的长处不要自夸;对
别人的长处要取长补短。把自己的长处当做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
资源优势,而不是炫耀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学为己用,不可嫉
妒诋毁。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
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
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
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
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
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
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
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
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17.出名映入博学的人弹琴18.(1)这是简陋的屋
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
身。19.D20.他们都认为居住之所简陋与否,和居住者的品德修
养有关,如果居住其中的人是个品德高尚的君子,那么居室就不简陋。
【解析】1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
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
异义等现象。(1)句意:有了神仙就会出名。名:出名;(2)句意: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入:映入;(3)句意:到这里谈笑的
都是博学的人。鸿儒:博学的人;(4)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素琴:弹琴。
1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
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
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
斯:这;是:表判断;惟:只;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
好;(2)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耳:扰乱心境;形:形体、
躯体。
19.D.根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可知作者从陋室的环境入手,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
雅之士,写自己的爱好高雅;多角度多方面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
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运用托物言志的
写法;而非"借物抒情”的手法;故选D。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链接材料】"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可知,孔子认为有君子去九夷住,也就
不显得闭塞落后了;联系本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知,孔子和刘禹
锡都认为居住的地方是否简陋,与居住的人的品德修养密切相关,有德
行美好的君子居住,居室就不简陋。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
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
身。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
的呢?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
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闭塞落后了。”
21.出名,有名。神异。大。平民,指没有功名的
人。22.A23.(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
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24.文章
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说明陋室可与古代明贤的
陋室媲美,进一步强调陋室不陋,进而以明贤自况,表现诗人高洁傲岸
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意对即可)
【解析】21.本题考查实词解释。
(1)句意: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有名。
(2)句意: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神异。灵:神异。
(3)句意: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同"洪",大。
(4)句意: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功
名的人。
22.本题考查语气分析。
"何陋之有"意思是:这有什么简陋的呢?是反问语气。
A.句意: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是疑问语气;
B.句意: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帷兔呢?是反问语气;
C.句意: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是反问语气;
D.句意:天果真是聚积的气体,但时太阳、月亮和星辰难道就不会坠
落下来吗?是反问语气
故选A。
2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
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句重点词语有:斯,这。德馨,德行美好。
(2)句重点词语有: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耳,扰乱双
耳。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2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意思是: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
了神异。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此处以
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表现出陋室因主人"德馨"而不陋的特点「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意思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
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借南阳诸葛亮的
草庐,西蜀杨雄的屋舍来对比自己的陋室,以古代名贤自比,说明自己
也有与他们一样的高尚德操与安贫乐道的情趣。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神异。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
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
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
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
有什么简陋的呢?"
25.很更加少多26.(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
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泥的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莲的茎)里面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
茎。27.D28.提示:围绕现时代“君子"标准,与选文有关,合理
即可。
【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应结合句意推测词义。(1)大意:
值得喜爰的非常多。甚,很。(2)大意: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益,更加。
(3)大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4)大意:就适合很
多人。众,多。
2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1)重
点字词:予,我;独,只;之,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出,长出;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2)
重点字词:通,贯通;直,挺立的样子;蔓,名词作动词,生枝蔓;枝,
名词作动词,分枝节。
27.本题考查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D.题干中“借景抒情"说法有误。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
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别评论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
的慨叹。这里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为托物言志,题干中“借景抒情"与文章
不相符合。故选D。
28.本题考查对于文章主旨的探究。文中作者认为莲是花中的君子,
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品格"三个方面写出莲花的君子品格。
结合文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
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意思为"莲花从淤泥中长出
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
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
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可概括出莲花洁身自好、不追名逐利、正直的
特点,这也正是君子的品格。结合题干中"当今时代的君子"分析,君子
应当有自己的风骨,同样洁身自好,路见不平可以挺身而出,善于助人
为乐,但不追逐名利,做好事不留名。
【参考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
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
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
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
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就适合很
多人!
29.多只,仅仅的30.(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
笔直,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
(2)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31.示例:身处污浊环境而
不同流合污,不随世俗浮沉;
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解析】29.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值得喜爱的有很多。蕃:多;
(2)句意: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独:
只,仅仅;
(3)句意: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之:的。
3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
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
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1)通:贯通;蔓:生藤蔓;枝:生枝茎。
(2)濯:洗;清涟:清澈的水波;妖:妖媚。
3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分析文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
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正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傲然不群、特立独行,凛然不可
侵犯的特点;而作者把"莲"比作"君子",所以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身处
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世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特立
独行,傲然不群的人。
【参考译文】
爱莲说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
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
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
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
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
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
多人了!
32.北宋周敦颐33.C34.A:体态香气B:托物言志C:
正衬35.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的鄙弃,反衬
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荣华富贵
的思想感情。36.君子应该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具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君子应该像莲花"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具有圆融谦虚、正直、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等品质;
君子应该像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具有清
高自重、质朴庄重的人格。(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3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爱莲说》的作者
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
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
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
庐山濂溪,所以世称"濂溪先生"。
3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意思。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
言文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等,
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
C.句意是: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亵:亲
近而不庄重,而非"美丽而不端庄";所以,解释有误;故选C。
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把握。文章第一段“予独爱莲”表达对
莲花的喜爱;其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莲花的生长环境;
A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写了莲花的体态香气;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花的气质风度;
B空:由第二段"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作者借写莲花的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气质风度,表现莲花有君子一样的品质:洁身自好、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豁达正直,表达对莲花和由这样精神的君子的赞美;这种
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的手法,是托物言志;
C空:文章写菊花,由第二段"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和"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表现菊花和莲花相近,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
是莲花又不似菊花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以此,菊花
从正面衬托出莲花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3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
由第二段"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象征富贵高傲之人「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的句意是:(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作
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结尾,用牡丹反面衬托莲花的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品格。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
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
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
3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写莲花来赞美
君子,表达作者的志向、操守。
本文第一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莲花的生长环境,比喻
君子既不同流合污的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许的品质「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写了莲花的体态香气,表现君子豁达正直的品性「香远益清”表明
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花的气质风度,表明
君子洁身自好、行为方正和端庄的美好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
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
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万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 第6课 奇妙有趣的新本领-如何在Logo中定义过程教学实录 泰山版
- 读《边城》有感(汇编15篇)
- 昆虫记读书笔记集合15篇
- 毕业生个人小结(6篇)
- 商务实习报告范文集合4篇
- 房地产工作人员辞职报告集合5篇
- Novation诺维逊FLkey37中文说明书
- 股票成本计算器
- 高中数学选修必修2-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春季高考英语模拟试卷(解析版) - 副本
- 《非洲民间故事》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含各题型)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试卷(含答案)
- DB11T 1282-2022 数据中心节能设计规范
- GB/T 44694-2024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评估工作指南
- 陶笛欣赏课件
- 中国戏曲 昆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工厂车间安全培训试题附参考答案(能力提升)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形式与政策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企业内部审计流程规范与操作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