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文集》补遗_第1页
《布达佩斯文集》补遗_第2页
《布达佩斯文集》补遗_第3页
《布达佩斯文集》补遗_第4页
《布达佩斯文集》补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布达佩斯文集》补遗

《曹达全集》出版于1927年。从《达夫全集》到2007年,由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编纂的《曹达全集》已有80多年的历史。郁达夫生前即为自己编了全集,从1927年到1933年陆续编了七卷。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说是第一人。但郁达夫此后尚有创作,因此,这只能说是《文集》,而不能说是《全集》。直到20世纪80年代,相隔了50年之后,才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花城出版社于1982—1984年出版了十二卷本的《郁达夫文集》,这比郁达夫自编的《达夫全集》整整多出了5卷,且仍是《文集》而非《全集》。又过了十年,浙江文艺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了《郁达夫全集》,自此始称《全集》。但仍是不“全”的“全集”。“自此以降,凡一十四年间,各种概念和形式结集的郁达夫作品层出不穷,而能大规模检阅和支持郁达夫研究的‘全集’出版却相对沉寂,以至九二版《全集》长时间内在大陆出版界独当一面,及今已无法满足新世纪郁达夫研究的需要,亦无法体现郁达夫研究的最新成果,新《全集》的编纂和出版顺理成章。”这就是由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编纂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郁达夫全集》。据该《全集》的出版说明所称,这套《全集》“相对于九二版《全集》,都有相当数量新发现的佚文和郁氏后人新提供的遗作补入,相信是目前最完备的《郁达夫全集》版本。”诚如所言,比如新补入的小说即有《两夜巢》《圆明园的一夜》。但遗憾也还是有的。郁达夫的家人郁天民说郁达夫的著作总共在五百万字以上,而现今“最完备”的这套《全集》也只有三百四十万零二千字,相差一百六十万字,这个缺口实在太大了。据目前所知的情况,一是日记。郁达夫留日时期的日记据他说:“在日本读书的时候,当然也断续的记下了许多的日记,但这些稿本,不知丢在哪里去了,现在简直一本也找不到。”还有就是抗战初期(1937年初冬),王映霞为逃难把一只大衣箱存在郁达夫的姊夫叶家,衣箱内有郁达夫的一些稿件和日记⑤,这些至今也还未全部公之于世。二是书信。仅郁达夫给王映霞的信即有二百余封之多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达夫书简——致王映霞》仅收94封,到新出版的这套《郁达夫全集》第6卷全部书信也只有230通,所收致王映霞的信还是94封。另有两篇《闽海双鱼》《从鹿囿传来的消息》,虽也署的是《致王映霞》,但当时即是作为文章分别发表于1936年4月6日天津的《庸报》和1937年1月《宇宙风》半月刊第33期上。所以致王映霞的信并没有增加,可见遗失的尚很多。三是诗文。郁达夫的诗词现收录有600余首,有人说郁达夫一生作诗近千首,此言确是不虚。盛成即说,他与郁达夫去徐州前线劳军,“达夫每有所感就即兴挥毫,写下了不少好诗,遗憾的是,我未能保存下来。”⑦那么流亡苏门答腊时,郁达夫唯一的文学武器就是诗,则这期间遗失恐更多。至于文章,仅新加坡三年(即1939—1941)郁达夫“在《星洲日报》及其他报刊上的散文有400多篇”⑧,但郁风编的《郁达夫海外文集》仅收222篇,新版《全集》各类文章也只收了298篇,仍有若干遗失的。四是郁达夫诗后的自记。郁达夫作诗常加注或加自记,这对理解诗的写作背景及意义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若要说是《全集》的话,则还要有待时日。现根据阅读所及,将《郁达夫全集》未收录进去的日记、书信、诗文及郁诗的自记,予以搜集整理,以补《全集》之遗,以供研究之用。一、日记部分191兄弟而集体而即至若斯“读曾文正公家书一则,觉家庭乐味诚世界中第一事也,而我已失之矣!悲夫!……冯某又来谈及家庭事,不觉泪下,吁!人皆有兄弟我独无!我若死,此日记当为余作证。嗟乎!兄弟而竟至若斯,实亦予之所梦想不到者也。”(见郭文友《郁达夫年谱长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257页)191日本将其至中国北境“阅报识美国促日本出兵于西北利亚防德兵与俄兵之东下,各政党虽不甚赞成,然日本素欲示勇于他族人前,早晚或将出兵于我国北境也。日本若出兵,则曩日缔结之中日协约当然将生事变,我国之亡不出数年后矣!而南方政府尚极力运动分离,亡中国者中国人也。余一人虽欲救国,亦安可得乎?”(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57页)191中国武术之士“午后读韩非子《孤愤》一篇。当韩非子之时,韩国情状颇与今日之中国同。韩有韩非,而不能用,国浸以亡。我中国亦不少法术之士。重人据位,法术之士断难见用,予其亡矣!入大学后,予将学经济,若中国得明主能委予以柄,则继绝兴亡之事颇易也。然予岂能得此任?中国亦安能得此主?足以兴中国者,唯忠良之盗贼耳!义侠直盗之不兴,中国且日削矣!予颇愿昔时侠客之再生焉。”(见郁云《郁达夫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37页)1919月5日“接兰坡书,附有诗四首,其《夜雨》一首云……颇可诵也。”(见于听《郁达夫风雨说》,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04—205页)191东华门时口占绝云“今日为高等文官考试之第一日,余起来时刚三点半。微月一痕,浓霜满地,进东华门时口占一绝云。”(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92页)193陆小曼处,人生的人“早晨得徐志摩飞机遇难事,终日为之不乐,想人生死的无常。曾去陆小曼处两次,见状亦很凄惨。”(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264页)193爱国主义运动造成的创伤“近因日帝国主义者强占满洲,一步不让,弄得中国上下,举国若狂。然预料此事必无好结果,因中央政府早已与日帝国主义者签有密约也。大约民众运动除广州、上海闸北两处已被压迫屠杀之外,将来恐更有厉害的流血惨剧发生。总之无产者的专政时期不到,帝国主义是无从打倒的。”“按自九月十八日,日军无理侵入东三省后,迄今已将两个半月,然而国际联盟终于一筹莫展。中国的民众,可真因此而受了大创伤。卖国政府当局诸人,实在应该被百姓来咬死。”(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131页)193从今年起起,到制度时间的“努力”阶段改革开放以前“这四、五年来,我也实在太不长进了。回顾了一下过去,使我发生着不少的感想。从今年起,到四十岁为止,我想再恢复一下当时在创造社吃苦奋斗的精神,来恶战它四年。总之,若再不努力,则物质的穷乏当然不必提起,怕精神也将毁坏地干干净净,这就可以说等于枉做了一世人。”(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265页。新版《郁达夫全集》第5卷第316页虽也有这则日记,但不全,仅有“从今年起,到四十岁为止。我想再恢复一下当时在创造社吃苦奋斗的精神,来恶战它四年”这一句。)193续成的“应绩溪”“在去买药的途中,将立春日所欲作而未成之句续成了……就写了一个立轴,以应绩溪葛文华之索。”(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138页。)二、书信部191“兄弟婚嫁。”“母老矣,不能为弟养妻子也,媒妁承女家意再四来信,固却之。”“弟此生定不愿婚娶矣,非憎孙氏丑也,实爱孙氏德也。孙氏倘不肯更嫁者,则孙氏别有见地在,亦欲偕我去极乐国耳。然谈岂容易哉。”(见郁云《郁达夫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37页)191东京经验:为人雇佣工“留学生归国事起,又逃赴乡间小住。后因财竭,遂赴东京为人佣工。”(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7页)1919月15日,孙权“王次回有疑雨、疑云二集,多风流香艳语,诗格不高,才亦不大。”(见于听《郁达夫风雨说》,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27页)191“君为我充归”“……因意气消沉,无面目再与汝书耳,谅之宥之。”“青山隐隐,忆煞江南,游子他乡,何年归娶?君为我伤心,我亦岂能无所感于怀哉!渭北江东,离情固相似耳,幸勿唤我作无情。”(信后录五言排律《偶感》,诗后署“白衣郎书”。)191“纵书千尺素”书“文少时曾负才名,自望亦颇不薄,今则一败涂地,见弃于国君,见弃于同袍矣,伤心哉!伤心哉!”“昨寄五言排律一首,系随手书成,故致‘纵书千尺素’之书与‘岂是音书懒’之书相重。今已将前句改为‘纵投千尺素’矣。现从初稿。”(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96页)浙江文艺出版本“应该保存”,“来往诗词书函,异日年老,亦可发表。”(见于听《郁达夫风雨说》,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205页。该信,于文未编年,郭文友《郁达夫年谱长编》,将其附在1918年3月16日后,见该谱第273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191请伊也引《报》登完后请阿好请伊要求登完后当回复“弟近著一《达夫笔记》已登《之江日报》,登完后当抄送大哥,请伊改正后发卖也。”(见郁云《郁达夫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39页)192《诗人选三体诗合刻》一卷“文来此间海岸静养,去东京可二百余里,距离犹杭州之去上海也。日夜涛声喧耳,无市井之尘杂。……今日去访友归,购得《唐诗选三体诗合刻》一册。读之觉曩时诗兴复油然而作,成五古一首。诗虽恶劣,然颇足以窥文近日心身之变状,因录之如左。”(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99页)192“兄弟关系”“结婚事本非文意,然女家叠次来催,是以不得以提出条件若干条,令其承认。今得孙伊清来书,谓已允不鸣锣擂鼓作空排仗矣。弟之未婚妻,本非弟择定者,离婚又不能,延宕过去,又不得不被人家来催,是以弟不得已允于今年暑假归国,简略完婚。”“结婚后,因孙氏能作书,弟欲置之家中,为母亲作一书记。”(见郁云《郁达夫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39—40页)192小中国九日三时行婚“弟婚事已毕,一切均从节省。拜堂等事,均不执行,花轿鼓手,亦皆不用,家中只定酒五席,分二夜办。用迎送小轿进出,共八顶,于阴历六月七日去说,谓将于九日夜三时行婚。九日午后五时,女已坐小轿至富阳家内,饮酒二席后即送客就寝,亦无所谓送洞房点花烛也。”(见郁云《郁达夫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40页。又见郭文友《郁达夫年谱长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325页)192独替双卿抱不平《太阳》诗“昨日在上野图书馆阅书,得读史梧冈《西青散记》,弟翻阅一次,即以铅笔题‘逸老梧冈大有情,一枝斑管泪纵横。《西青散记》闲来读,独替双卿抱不平’二十八字于书后。坐弟侧者为一白须老人,笑问弟曰:‘子中华民国人耶!’定欲得弟之‘落书’而一睹之,览毕惊曰:‘子能诗耶!’弟瞠目不敢一语,老人自谓姓高野,在《太阳》杂志选诗,住京都,现因微事来东京,与图书馆长有旧,故来相访。语毕,拉弟至地下室,飨以洋食一餐,弟拜谢之。”(见郁云《郁达夫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41页)193不应死而死“钱牧斋受人之劝,应死而不死;我受人之害,不应死而死。使我得逢杨爱,则忠孝两全矣!”(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129页)193月日:六月十二日“来函读悉。书信集阅后,觉得不便出书,已为编好另一集矣。大约十日后来沪,即可交稿也。《迷羊》印花二千,亦于十六日左右同时送上。大约今年上半年只有全集(即已编好者)一册及《文艺批评论》(此书于一月后在上海编成——原注)一册交你去印,余稿当待暑假期中。”193《文艺批评论》与《烷楼》“《蜃楼》志在必作,大约今年总可以做成,不过《文艺批评论》与《蜃楼》冲突殊甚,两者必不能同时写出。”(见郁云《郁达夫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120—121页)193为社会谋胚“社会破产,知识阶级没落,是一般现象。我辈生于乱世,只能挺着坚硬的穷骨,为社会谋寸分进步耳。”(见郑子瑜《天仙访郁达夫》,载郭文友《郁达夫年谱长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1455页)三、诗歌部分1.从刺骨、林到秋的“私语”秋在何处,秋在何处?在蟋蟀的床边,在怨妇楼头的砧杵。你若要寻秋,你只要去寂寞的荒郊行旅。刺骨的凉风,吹消残暑,漫漫的田野,刚结成禾黍,一番雨过,野路牛迹里贮着些儿浅渚,悠悠的碧落,反映在这浅渚里容与,月光下,树林里,萧萧落叶的声音,便是秋的私语。一九二三年九月三日(见郭文友《郁达夫年谱长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488页,郭谱未注明出处。)2.福明《宝山受会学》钟声敲破屠龙术,梵语惊醒倚马才。一九二九年七月二十五日书赠天福庵住持和尚福明(见郁云《郁达夫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102页)3.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2月版平居无计可消愁,万里烽烟黯素秋。一九三四年秋杭州(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160页。詹亚园《郁达夫诗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376页。)4.胡仁东海苏大师的鲁雁画芦花瑟瑟雁来时,秋尽天涯鬓有丝。一九四一年三月新加坡(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228页。)5.福州市《瑰诗歌》第20卷月色溪声共一楼瑰瑲诗社同人来访,属留墨迹,以志因缘,为题七字,实属当时眼前风景。一九三六年一月六日手迹原载一九三六年二月十五日福州《瑰瑲诗刊》第一期(见《郁达夫文集》第十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4月版第518页。又见詹亚园《郁达夫诗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606页。)6.上海《辛报》第1版和10月32日鲁迅虽死,精神当与我中华民族永在。郁达夫(原载1936年10月23日上海《辛报》第1版和10月30日上海《海燕报》第24期。收《郁达夫文集》第12卷,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花城出版社1984年5月版第256页。)7.福建民报节约运动东南角节约乃能救国郁达夫(原载1936年11月9日福州《福建民报·节约运动特刊》。收《郁达夫文集》第12卷,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花城出版社1984年5月版第257页。)8.厦门玉祥堂铭文垂帘不卷留此香也郁达夫(见《郁达夫文集》第12卷,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花城出版社1984年5月版第258页。)9.“士偿愿”之时宝山滕县诸烈士为卫国而殉,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之日是诸烈士偿愿之时。郁达夫在(原载1938年3月29日广州《救亡日报》第174号。现收《郁达夫文集》第12卷,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花城出版社1984年5月版第259页。)10.广州《救亡报业》第1333抗敌救亡坚持到底郁达夫(手迹原载1938年5月20日广州《救亡日报》第181号。现收《郁达夫文集》第12卷,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花城出版社1984年5月版第260页。)11.妻映射汀“昨晚因与友人夜谈,终夜不归,致招误解。以后当绝对不在外宿,除有必要事外,始终当与妻映霞在一处。此致妻映霞女士郁达夫(见郭文友《郁达夫年谱长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1631—1632页,此附件附在王映霞《请看事实——到新加坡的经过》一文后,王文发表于1939年5月5日香港《大风》旬刊第36期上,郭谱据此收入。)12.“有并无对应”“中日不但是邻国,从历史文化上来看,也是非常接近。因此,中日应该携手并进,而不应有敌对。今日虽有不如意之事发生,但以后仍是携手的……”(见王润华《中外人士所见郁达夫在苏门答腊的流亡生活》之“遗嘱及其他”,载郭文友《郁达夫年谱长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1884页)四、诗的结尾1.《神亭杂祖》作《中小型客舍》“文未是草。按已见之江、神州日报,或已达览,亦未可知。”(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14页。编者在按语中说:“以上《中秋夜中村公园赏月兼吊日故大将丰臣氏》、《寄曼陀、养吾市师》及《偶成》三首均见于作者给孙伊清(孙荃的长兄)的信。”《偶成》在新版《郁达夫全集》中为《初秋客舍》的第二首,发表于1915年9月5日上海《神州日报·神皋杂祖·文苑》。郁达夫与孙荃订婚是在1917年,那么此信或许在这之后。)2.宝竹坡的江船“因为他当时正从福建失意回来,所以便想到了宝竹坡的江山船。”(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136页。此诗作于1932年冬。)3.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2月版“忆及前数年游高庄,有诗两句,未成全首。”(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142页。此诗作于1933年8月18日。)4.有关布达拉宫文“西施庙在浙江诸暨县城南苎萝山北麓。五泄亦为诸暨风景区,在西乡。暗中盖有一点故意在和陈先生捣乱的意思。”(见于听、周艾文编《郁达夫诗词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143—144页。此诗作于1933年11月11日。)5.关于其作者《文献》《越界》、《坚监》等三十二卷“半山庙所祀的为倪夫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