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压缩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科学-压缩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科学-压缩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科学-压缩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科学-压缩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缩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发现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科学探究目标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使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运用绘画等形式记录实验结果。科学态度目标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体会多次实验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教学准备】量杯、水、带刻度的注射器、橙子皮、科学探究记录单、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演示实验引入。1.给篮球充气今天的科学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篮球,想玩吗?(想),好,我会把玩的机会留给爱观察、爱思考的孩子。现在问题来了,你们知道这鼓鼓的篮球里装的是什么呀?(空气)板书,老师想再给这个鼓鼓的篮球加一些空气进去可以吗?(可以)谁愿意来帮助我?(与同学合作加气,其余的同学观察)加一会停下并问学生:现在还可以加一点吗?(可以)继续加气。2、抛出问题,引发猜想。充满气的篮球里为什么还可以继续打进空气?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吧!刚才同学们讨论后认为装满空气的篮球里还可以继续加进空气,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板书:压缩),那我们的解释正确吗?你们想不想通过其他的实验来验证你们这个猜想呢?(想)二、实验探究。1、介绍实验器材和探究实验方法。师:研究的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借助一样工具,认识吗?(出示注射器)注射器分为两部分,针筒和活塞,针筒上面有刻度和管口,活塞可以往下压和往上拉。(演示:抽拉活塞)师:这个实验怎么做呢?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不同小组的学生说实验方案,并不断补充完善。一起总结:首先呢,我们用1支注射器抽取10毫升的空气,然后呢,用手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压活塞或拉活塞,你们仔细观察一下,里面的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分别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的?在实验之前你们有没有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的问题。老师温馨提示用ppt出示,找声音洪亮的同学读一读。师:听清楚实验要求了?小组内可以进行实验了。生小组内合作实验,小组成员密切合作,意见达成一致后小组长负责整理器材并填写实验记录单1。老师巡视指导。师:做完实验的小组可以把你们的实验器材整理放好,交给组长保管。2、交流实验现象。选取不同小组的来进行实验报告。预设生1:抽进空气,压的时候,占据空间变小,拉的时候,占据空间变大。预设生2:压下去活塞的时候松手,活塞会被弹回来。师:当我们推或拉活塞的时候,空气占据的空间发生了改变,可以变小或变大。(板书压缩性),压下去活塞的时候松手,活塞会被弹回来,说明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板书弹性)3、实验2。除了空气,同学们还想实验什么物品占据空间的大小?(预设水)步骤操作与安全提示由小组交流补充。小组内合作实验2。汇报交流:水占据的空间不能改变。4、摆一摆,画一画。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个简易的注射器模型,绿色的部分表示针筒,那白色部分表示活塞。想一想刚才的实验,注射器里面的空气多少有变化吗?生:没有,因为注射器的管口是被堵着的。师:注射器的管口是被堵着,活塞也是密封的,所以里面的空气没有跑出来,外面的空气也没有钻进去。所以注射器里面的空气没有变化。假设10毫升的空气里面有10个空气微粒,为了便于研究,我们用10个小磁扣表示空气微粒。谁能把这10个小磁扣在针筒里面摆一摆,表示出空气微粒的分布?(纠正摆法并引出空气是均匀分布的)师:当我们用手向下压活塞,空气颗粒的分布怎么变化呢?师:一边动手往下压、往上拉活塞,一边让孩子帮忙移动小磁钉。师: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个过程画出来?(学生画图)(请一个小组把画好的图投影展示。)师:为什么这样画?说说理由生:开始的时候空气颗粒是均匀分布的,往下压时,空气颗粒变挤了,往上拉时,空气颗粒分散开了。师:空气颗粒变挤了,也就是空气颗粒间隙变小了,分散开了间隙变大。5、师生共同总结。(ppt展示)师:如果空气是由许多像小圆圈一样的微粒组成的话,在空气被赶到小的空间时就会被压缩,在大的空间里就会膨胀变大。所以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板书: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三、应用拓展。1、师:物质颗粒之间在一般状态下会保持其固有的间隙,当这样的间隙被改变后,总会有一股力量使其恢复到原来的间隙。利用这样的原理,经过压缩的空气会积聚“力量”,将堵在注射器管口的橘子皮弹射出去。(师演示空气压缩枪,并提醒注意安全,不要把管口对准人)2、学生小组内玩空气压缩枪。3、再次解释:给篮球充气这一实验现象。(灯片出示问题:装满空气的篮球里为还可以继续加进空气?拍打篮球时,篮球为什么会从地面跳起来?)4、除了篮球,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吗?生1:充气城堡、充气枕头生2:打气筒……教师用ppt拓展生活中的应用。四、总结提升。1、师:这节课在我们一起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知道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生2:我知道了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生3:压缩的空气作用真大。2、师:老师很高兴得看到大家都已经掌握今天我们探索发现的知识。我们学习科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希望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五、延伸思考。压缩的空气作用真大呀!你想运用用压缩的空气发明什么为人类的生活做贡献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探究。六、板书设计:压缩空气空气占据的空间大小可以改变空气压缩性弹性《压缩空气》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两课《感受空气》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空气和石块、水等一般的物体一样,能占据空间。学生在上节课通过实验体验空气占据空间,而在对部分同学的前概念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否可以改变这一问题,非常不确定,不能说出有依据的猜测,所以这节课对学生很有价值。在实际生活中,三年级的孩子都接触到过压缩的空气,如篮球里面的压缩空气;注射器里面的压缩空气;蹦蹦床气垫里的压缩空气。但是孩子们可能没有仔细思考压缩空气是怎么产生的、压缩空气是否有弹性,这些问题就是本节课要让孩子重点要通过实验再次验证。从而获得科学真理,更好的把科学融入生活中,进而更加热爱科学。《压缩空气》效果分析《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发现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教材上在探究实验中是通过用注射器吸取空气和水来对比得出空气可以被压缩,水不能被压缩。我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首先由给篮球打气这一生活现象引出问题,空气可以被压缩吗?让学生提出猜想并想办法去验证。首先我带领学生认识注射器,并提问:可以通过注射器对空气有什么新发现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现如果堵住注射器口,空气可以被推动等等。接着,依据学生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注射器内的空气可以往里推动,往外拉动?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回答出来,是注射器里的空气占据的空间改变了,但是同时也会理所当然的得出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针对学生的回答,我再引导学生思考:是空气的什么发生变化让它占据的空间可以改变。这一问题难度较大,之间画图特别抽象。因此我先让学生明确由于管口和活塞都是密封的,活塞的拉取没有改变空气的多少,然后设计了在注射器模型里摆空气微粒的活动。用磁钉扣代表空气微粒,让学生在操作中得知空气是均匀分布的,空气微粒的多少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空气微粒的间隙。这样直观的表示让学生容易突破理解微观世界的难点,也为后面用小圆圈画一画表示空气微粒的分布扫清了认知障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让学生懂得用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有效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压缩空气》教材分析《压缩空气》一课是属于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第三课,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可以广泛认同:空气和石块、水等一样,是一种物质。在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本单元中,教师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并且使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一课,感受空气)到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从第2课到第7课),再到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本课将研究的焦点聚集到空气和水的不同点上,关注到空气能否被压缩的问题上。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这节课我将和学生一起通过推拉注射器的对比实验,证明空气比水容易被压缩和扩张,并学生尝试从物质微粒的角度进行形象化的表述和解释。《空气压缩》评测练习一、填空我能行。1、充气足的篮球,弹起来,充气不足的篮球,弹起来。(选填:容易、难)2、_____占据空间的大小容易发生变化,_____占据空间的大小很难发生变化。[填“空气”或“水”]3、利用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人们制造了()、()等。二、小小法官判对错。1、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2、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占据空间,并且占据空间的大小都很容易改变。()3、能弹的很高的篮球里的气体是压缩的空气。()4、水枪和弹弓都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原理制成的。()三、正确选择我自信。1、下面的物体都利用了空气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是()。A.空气有固定的形状B.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且容易被压缩C.空气可以流动2、空气占据空间是可以改变的,因为()。A.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B. 空气无色无味、质量很轻C. 空气很容易被压缩3、上拉空气过程中,空气颗粒的间隔怎么样变化?()A.变大B.变小C.不变4、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A.很难推动B.推到0刻度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四、实验探究我最棒。(1)将注射器吸进空气,用橡皮堵住管口,用力压活塞(如图甲所示),观察空气的体积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以上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注射器吸进空气,用橡皮堵住管口,把活塞向下压,等压不动的时候松手(如图乙所示),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以上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我们为什么要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的管口呢?《压缩空气》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通过一组对比实验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或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能被改变,二是让学生尝试用物质微粒概念去解释实验现象。为了将减少实验难度,增加实验探究的逻辑性,我将教材上面的这组对比实验分开来做,让学生分别归纳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化和水占据的空间变化。然而实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按压时候活塞的位置怎么表示的问题。由于事先没有交代清楚,导致第一组小组上来汇报的时候按压活塞的位置画成了松手后的位置,这样表示的结果就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没有改变。课上我充分利用这一生成,向同学们解释了活塞是可以往下移动的,应该画在压不动的那个地方,这样才能正确的记录出空气被压缩的现象,也引起了同学们思考的风暴。

其次是课堂上缺少活力与激情。这主要是老师有些紧张,没有很好的用多样性的评价激励语言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性。最后就是活动过多,老师讲得太多。本节课是实验探究课,老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活动探究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但是我设计的本节课有三个主要实验活动,这就造成了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讨论的不深入,对结果的认识可能也不深入的问题,因此教学中实验活动的设计也需要多斟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压缩空气》课标分析小学科学课标明确指出,科学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指导,不能只让优等生充当明星参与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