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呜咽泉教学目标1、了解呜咽泉所在地理位置。2、使学生熟悉呜咽泉这个村名的由来。教学重点让学生熟悉这个发生在绥德的悲壮故事。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秦朝时的政治制度。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你去过呜咽泉这个地方吗?听说过呜咽泉这个村名的由来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教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倾听。呜咽泉位于今陕西绥德东南三里辛店乡的一个村子里,村子的名字也叫呜咽泉村。据州志记载,这个村子原本名叫卢家湾,可是,绥德州城乡的市民百姓为什么会只知有呜咽泉而不知有卢家湾呢?传说,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是正宫娘娘所生,二世胡亥是西宫娘娘所生。正宫娘娘得知扶苏被逼冤死,就暗自潜逃出宫,因痛心于扶苏之死,便隐姓埋名,跋山涉水来上郡吊唁。经私察暗访,终于得知长子扶苏就死于上郡城南卢家湾村口的大石壁下,正宫娘娘就到石壁下来祭奠哀悼,面对石壁痛哭,三日三夜不止,泪干而泣血,痛心所至,感动了天地,亦感动了扶苏的在天之灵,大石壁上遂有泪滴般的泉水流出,泉水滴落在石壁之下,如泣如诉,令人听了无不感到万分凄切恸心,就好像扶苏与其母亲二人面对面而哭,万分悲痛难以倾诉,只好由天地神灵代其心意,将那呜咽哽塞之声借着泉水的滴落传于世人!后来,人们终于得知,那个在石壁前痛哭了整整三天三夜的女人,就是正宫娘娘,便将那石壁上流出的那许多股如同泪滴般的泉水命名为呜咽泉!又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巩固他所妄想的千秋万代江山,竟听取和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通令全国罢黜百家、焚销民间所藏的诗、书和一切典籍,凡敢于以私学诽谤朝政和谈论诗、书的人一律处死;凡敢于私藏诗、书、典籍和借古讽今的儒生一律户灭九族。秦始皇长子扶苏因对其父的“焚书坑儒”特不同看法,竟被贬来上郡做大将军蒙恬的监军,直到秦始皇执政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秦始皇南巡吴、楚途中得了绞肠痧症,临死前,他紧忙遗诏于扶苏,命其急速回京城咸阳继承皇位。随同秦始皇一起南巡的胡亥及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早已狼狈为奸,阴谋篡夺皇位。此时,他们眼见始皇命在旦夕,遂将诏书暗暗扣下未发。不几时日,始皇驾崩于途中,胡亥、李斯和赵高恐天下有变,只是昼夜赶路,一返回京城咸阳之后,便将给扶苏的遗诏篡改为痛斥其诸多大逆不道的罪状,选派使臣火速至上郡,诏赐扶苏长子以死。扶苏接到假诏书,悲痛万分。父皇“诏书”中所数说他的罪状,皆属子虚乌有,欲抗旨意,不甘于死,有逆君臣父子大礼。“诏书”赐死,限期三天,他便派人去问讯蒙恬的消息,始得知蒙恬将军已经被使臣囚禁了。由此扶苏心里明白了,朝廷内宫里一定发生了变故,自己也在劫难逃了!扶苏只好强忍悲愤跨马出城,两眼紧闭,伏身马背,任那马沿着无定河岸直向东南而去。行过一个时辰,扶苏这才睁开眼来观看——一座大石山壁立在眼前,无路可走了!扶苏心里不禁暗自一惊:这马怎么竟走进了这么一个大山谷里?扶苏当即溜下马鞍,在那大石壁之前,不由地失声痛哭,他越哭越发悲痛.直至三日三夜,泪干泣血,声竭而呜咽!扶苏之哭,一时震动上郡城乡,老百姓都拥到这山谷里来观看。特派使臣恐引动乡民反叛,贻误大事,遂命侍从和兵丁强制扶苏上马而回。孰料即此时刻,天地神灵亦为之感动,面前的石壁间,竟有无数股泪滴般的泉水骤然进出,潸然而下,声似呜咽哽塞,闻此泉水,乡人野老亦无不为之垂泪唏嘘!学生讨论:1、为什么要赐死扶苏?2、扶苏的死为什么感天动地?作业设计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给父母讲一讲。2、有机会去呜咽泉看看。板书设计1、呜咽泉绥德东南三里辛店乡的一个村子泉水骤然进出,潸然而下,声似呜咽哽塞课题2、落
雁
砭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成语“沉鱼落雁”的由来,并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2、让学生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成语“沉鱼落雁”的由来,并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讲这个发生在绥德的故事。课前准备绥德落雁砭的地理位置图。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你知道“沉鱼落雁”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成语是咋样来的?二、教师讲故事:王嫱字昭君,原籍今湖北兴山县城关宝坪村人,是位善良、正直、美丽的姑娘。汉元帝时被选人宫中,由于三宫六院美女太多,皇帝无暇顾盼,传说让画工毛延寿画出像来以便元帝临幸。
毛因未得到王的贿赂有意将像画丑,王自然被打入了冷宫,而毛又带了王的写真逃入匈奴,唆使单于指明要王嫱婚配。这就引出一段史实,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三次来长安求婚,而王嫱便主动请行,“情愿和番,以息刀兵”。
当昭君起程时,史载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汉元帝一见惊呆了,顿时六宫粉黛无颜色,大有“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匈奴君不知”的苦涩感叹。
竟宁元年(前33年)秋风送爽的季节,随昭君出塞的香车宝马,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一路驰来,途经庆阳,来到今绥德,由于皇家为了显示汉室的尊严和诚意,诏令沿途官府、百姓,皆得热情欢送,绥德的官民得知昭君出塞,路经此地,非常激动。
因为绥德的民众身处边塞,饱尝战争的苦难,更知和平的重要,对“和平使者”昭君备感亲切,所以欢送一事做得特别认真。半月前就做着准备工作,沿路黄土垫道,清水遍洒。当昭君到来的那日,正是艳阳天,男女老少倾城出迎,离城十里八里的山民也打扮一新,来看这位宫廷美人。除了官府沿途摆茶设酒为昭君饯行外,群众有的提着篮子,有的端着盘子,里面皆盛满了瓜果山鲜,还有中秋节余存的雪花月饼,沿途一望真是人山人海。素有美誉的“理水秋声”今天也特别欢欣、响亮地歌唱着;山色一片金秋景象,沉甸甸的糜谷穗像感谢昭君似的拜来拜去。昭君看到百姓对自己如此的爱戴,便命随属下马休息,自己再看看这塞内的风光。不禁感叹,如此大好的山河,都是和平的象征,顿时心里觉得不虚此行,不由欣慰地一笑。
此时天空正有一群大雁南飞,一见昭君美丽的姿态,雍容的气度,灿然的一笑,一时着迷走神,一只大雁竟凌空坠地,众雁一见也纷纷落了下来。此时现场的百姓也觉得好奇怪,只听一位村妇在喊:“瞧!大雁也觉得不如昭君美,羞得落下来了。
从此,这无名的石砭,被当地村民呼为“落雁砭”,一直流传至今,昭君也有幸得了“落雁”的雅号。州人皆知,绥德被誉为“天下名州”,岂知这四个字中也包含着“落雁”添润的一笔。三、让学生自己说说昭君出塞的故事。作业设计1、回家后给家里人讲讲昭君出塞的故事。2、到绥德城时,去“落雁砭”串一串、看一看。板书设计绥德的故事
落
雁
砭昭君出塞天下名州沉鱼落雁课题3、龙泉洞教学目标1、了解龙泉洞所在地理位置。2、使学生熟悉“龙湾”之名的由来。教学重点了解绥德胜景:龙洞清流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理解刘邦托梦得清泉的故事内容。课前准备龙泉洞图片教学过程设计介绍龙湾:从绥德古城向东北折行二里,便到了龙湾。龙湾的山宛若一条巨龙曲折逶迤,山下无定河滔滔流逝,“龙湾”之名也就因此而来。龙湾岩崖的突兀之处酷似龙头,而在龙头之下的天然石洞中,有一眼山泉汩汩而出。“好事”的祖辈人将洞中清泉的水道雕琢成了一条神气活现的巨龙,清泉便从龙口喷涌出来。此处胜迹,便是古“绥德八景”之一的龙洞清流。二、绥德胜景:龙洞清流在马金龙的带领下,记者沿着龙湾附近狭窄的小巷一路前行,来到了龙泉洞。还来不及欣赏古庙的风景,马金龙便征得看庙人的同意,带记者进入了龙泉洞。三、真龙口吐清泉流因天色将晚,洞口的阳光显得那么的吝啬,偌大的石洞只被照亮了洞口的一角,洞内是一片幽暗、寂静,只听到哗哗的水流声。看庙人打开了洞内的电灯,洞内的景致顿时提起了记者的精神。龙泉洞是一处天然溶洞,深约10米,宽3米有余,高不足2米。依着山岩的形势,一条长约7米、粗如水桶的“巨龙”缠绕腾挪其间,威风凛凛,泉水从大张的龙口汩汩涌出,如珍珠溅玉,跌落在龙口下的小石坛里。回音四起,犹如轻敲木鱼,恰似玉手调琴,仿佛龙女浅唱。清泉随浅浅的石槽流出洞口,淙淙潺潺,波光粼粼。水池旁边还放着一只大碗,供游人尝一尝这甘甜的山泉。马金龙告诉记者:“这条龙巧妙地利用了天然水道,可谓是承接了天地之灵气。愈是盛夏时节,洞内愈是清凉。到了三九之际,洞内则是一派暖意,细看那泉水还直冒水气呢!”现在人们在龙泉洞外铺设了管道,洞内的泉水通过管道流到洞外的密封水井,哗哗灵泉供给着人们的日常用水,煮饭、泡茶、洗衣、洗菜,都离不了这龙泉水。四、刘邦托梦得清泉相传汉景帝时期,朝庭派“飞将军”李广率军抗击匈奴。大军行至今龙湾时,三军将士唇干舌燥,口渴难忍,急得李广将军坐卧不安,焦急万分。正值无奈之际,李广将军梦见汉高祖化成了一条天龙,美美地赏赐了三军一场及时雨,并口谕李广说:“从龙湾石崖处挖掘,会有泉水涌出。”天刚亮,“飞将军”命人在龙嘴处掘石凿洞。当挖到两丈多深时,果然有股甘泉汩汩凌涌,众人顿时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叩拜天龙。喝了龙泉水的三军将士变得神勇无敌,到后来一提起“飞将军”的神箭,匈奴兵就吓得尿裤子。以后匈奴人不管男女都像女人一样蹲下来撒尿,惟恐李广的神箭伤了性命。在龙泉洞中,一排石刻碑铭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其中一方南国伦题写的石刻上,清楚地记载了龙泉洞中神龙的由来。“唐朝中期,能工巧匠依原龙形精雕细琢,刻成一条巨石龙……鳞光闪耀,气势磅礴。”宋徽宗赵佶曾封此龙为“静渊侯”,清代康熙又封其为“渊静侯”,更为此龙增添了无尽的神秘色彩。五、抬来龙王就下雨龙泉洞外,一株杨树根硬挤进岩缝,龙泉水的滋润使得如今的它已直插云霄。因为龙泉洞的龙王被皇帝封侯,附近的群众对它也是格外得敬仰。过去每逢天旱,周围十里八村的乡亲就会来到龙泉洞,抬着“渊静侯”龙王去求雨。马金龙告诉记者,“抬龙王”求雨时,村民会选出一位德高望众的会长,组织大家抬龙王求雨。会长跪在龙王像前打卦求雨。求雨的人们在一把椅子或凳子上,固定住龙王像或牌位,便成了神楼。四个没结婚的年轻人抬着插满了细柳条的神楼,再撒几点清水,大家裸背、赤脚,头带柳条圈、黄表条、手舞细柳条,浩浩荡荡的求雨队伍出发了。请起了龙王神楼,求雨的人们抬龙王到各庙谒神。求雨的人不能说晒、说渴、说累。四个年轻人抬着神楼像陀螺一样旋转,从早晨到中午,从中午到傍晚。众人祷告了半天,龙王神楼刚立住脚,吼雨的人扯开了拦羊嗓子放牛声:(领)一柱香,一礼拜,莲花弟子把清斋。南无大王老爷佛,南无大王老爷佛,早铺云,下大雨,早下大雨!(众)救万民!(领):你老人家显灵下海雨!(众)救万民!(众):咚咚咚,雨点点,龙王想吃个揪片片,咚咚咚,雨点点,扁豆捞饭献卷卷。“抬龙王是求雨的最高礼仪。听老辈人讲,龙泉洞的龙王真的很灵,一般请回去少则3天,多则5天就会降下大雨。下雨之后,百姓还会杀猪宰羊前来祭拜,再为龙王爷唱上几天的木偶戏、皮影戏。”马金龙说道。作业设计1、熟悉龙泉洞所涉及的几个故事。2、有时间让家长带上去看看龙泉洞。板书设计3、龙泉洞真龙口吐清泉流刘邦托梦得清泉抬来龙王就下雨课题4、祥云山教学目标1、了解祥云山所在地理位置。2、使学生熟悉“祥云山”之名的由来。教学重点了解绥德胜景:祥云山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了解绥德胜景:祥云山的地理位置。课前准备祥云山图片教学过程设计教师介绍祥云山:祥云山位于绥德四十铺镇崔家焉村,山高海拔1049米。传说此山上空常有红云、白雀缥缈盘旋,故名祥云山。据考证,西汉文帝辛酉年,山间始建庙宇,后逐年完善,呈阶梯状式古建群,建筑巍峨壮观,气垫宏伟,为陕北著名道观胜地。祥云山高耸挺拔,巍然屹立。从山腰开阔地开始建乐楼,对面中间为祖师卷棚正殿,左右有窑洞式龙王、火神、关帝、三官等十三座庙,随后有钟楼、鼓楼、封神楼并列而建,两边对称为左灵宫,右瘟神殿,拾阶而上为真武祖师大殿,左为七真殿,右为五祖殿,整个庙宇为典型的对称建筑。(据《绥德文化网》)游祥云山记
白云呈祥山峦秀,青松翠柏映成趣。
四道拱梁当中蹴,廊檐叠层庙宇簇。
平地风起借时休,疑是无量赐瑞福。
诚心叩把灵签求,车稳健行山中路。作业设计1、熟悉祥云山的地理位置。2、说说祥云山的风土人情。板书设计4、祥云山绥德赵家砭乡崔家焉村高耸挺拔,巍然屹立课题5、笔祖蒙恬的传说教学目标1、理解“蒙笔生花”、“恬文抒怀”的含义。2、使学生会讲笔祖蒙恬的传说。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讲笔祖蒙恬的传说。教学难点理解“蒙笔生花”、“恬文抒怀”的含义。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师讲故事:相传,秦初年间,善琏还是一个小村落,村有远近闻名的永欣寺,寺中主持和尚法名善真。一天,匆匆进来了一位中年汉子,此人身材高大,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武的气概。他向善真作揖道:“法师,我能否在庙中住宿几天?”法师见此人生得气宇不凡,就欣然回答:“壮士想借宿庙中,哪有不肯之理。”那人连连拜谢,一声长叹后说:“我叫蒙恬,原在朝中率军,皇上命我到江南收买古玩。我从京都出发,沿途看到许多地方遭受灾害,因此将皇上给我收买古玩的银两分给受灾百姓,现银两都已分光,古玩一件没有买到,无法再回咸阳去见秦始皇,因此只得来此投宿几天再作计较。”就这样,蒙恬就改换姓名住在永欣寺中。一天,蒙恬来到村西。突然,看见河埠一位姑娘因洗衣掉入河中,他立即跳下水去将姑娘救起。姑娘本是村西一个姓卜的漆匠的独生女儿,叫卜香莲。香莲父母见女儿落水被救,对蒙恬感激不尽,为了报答蒙恬的救命之恩,卜家时常做些酒菜送给蒙恬,蒙恬总是婉言谢绝。倒是香莲心灵手巧,经常来寺中将蒙恬的衣服取回家中浆洗缝补,就这样,二人渐生爱慕之情。一次,蒙恬去卜香莲家取衣,路上看见一撮山羊毛在一根树枝上随风飘起,便顺手折下,心想:我在朝中查阅兵书,记载军情,没有称心如意的笔,何不将山羊毛用来制笔,平时亦可写诗作文。来到香莲家,向香莲要了一根丝线,把山羊毛扎在枝条上,用手将羊毛捋齐,用水蘸调了些锅灰,在白帛上写了几个字。感到比用刀刻轻松,但写起来力不从心,羊毛上沾有油质,很难落墨。蒙恬写后顺手将它搁在窗台上,不料由于用力过大,此笔却滚落到窗外去了。香莲忙赶出去拾,笔已落在石灰缸内。香莲拾起后,见山羊毛卷在一起,上面沾满了石灰水,她赶紧放到清水内,将石灰水漂洗干净,又拔下发髻上的铜簪将毛理顺弄直,拿进屋内蘸了些锅灰水来写,不想既流畅又顺手。蒙恬这才悟出了羊毛经过石灰水浸过能剥去油质的道理。湖州盛产毛竹和山羊,蒙恬和卜香莲将笔杆的原料改成竹杆,笔毛从山兔毛扩大到山羊毛等,还将毛笔头纳入竹管中。经过他俩冬去春来的反复实践,总结了一整套选料和制作技艺。蒙恬早有为民造福的夙愿,便和香莲一起将制笔技艺传授给村民。笔都善琏为了纪念蒙恬,在善琏镇建有蒙公祠,每当蒙恬和笔娘娘生日(相传为农历九月十六和三月十六),当地笔工要举行盛大的迎神庙会,以示纪念。这以后,当地做笔业越来越兴旺,做出来的笔不仅尖、齐、圆、健,而且锋颖清澈,珠圆玉润,书写刚柔相济,应手从心。人们将环绕小镇的河改为蒙溪,还以“蒙笔生花”、“恬文抒怀”、“蒙氏羊毫”、“香水”、“香块”命为笔名,一直延用至今。二、学生自读故事。作业设计回家后给小朋友讲讲笔祖蒙恬的传说。板书设计5、笔祖蒙恬的传说刚柔相济,应手从心“蒙笔生花”、“恬文抒怀”课题6、二郎山的传说教学目标1、了解二郎山所在地理位置。2、使学生熟悉“二郎山”之名的由来。教学重点了解二郎山所在地理位置。教学难点使学生熟悉“二郎山”之名的由来。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师讲故事:绥德县城南二郎山,原来叫文屏山,因其为城南的一道屏障而得名。后来在山上修建了一座赵二郎庙,便更名为二郎山了,现今不少人以为此处是杨二郎庙,其实不然,杨二郎庙在城内衙署(今县政府驻地)东侧二郎庙坡上面,即今绥德县教学研究室和电教中心办公之处。二郎庙山门为什么要修建赵二郎庙呢?这里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大约在明朝中期,有一位叫赵毅的人在绥德州任知州。赵大人为官清政廉明,为绥民办过不少好事,所以绥民对他十分拥戴。某年的三月二十八,正是春耕季节。突然,天空乌云笼罩,狂风大作,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不一会,暴雨倾盆而下。顷刻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赵大人带领军民在城上察看水情。没多久,洪水已冲上河岸,扑向州城。赵大人急忙组织军民用石块、沙土堵住城门。但洪水不断上涨,洪滔已至半城墙,水声如雷,加上雷鸣电闪,声势甚是惊人。赵大人站立城头,内心十分焦急,他想,春天哪来的如此大雨大水呢!难道是水神爷怨我为官不够清廉而惩治于我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愿意弃官不做,归乡为民,耕耘一生,请水神爷不要侵害绥州军民。于是,他便脱掉官靴,抛向洪水中,以示弃官自惩。然而洪水仍在上涨。赵大人心想,是怕我心不诚吗?便接着将官袍、官帽一齐抛入水中。谁知洪水仍不减退,反而越涨越猛,洪峰已离城头二三尺了,浪花已溅到城头。赵大人在隐隐中似看见洪峰中有一蛟魔在呼风唤雨,兴风作浪。他顿时才明白了,原来是你这妖孽在作怪。为了全城军民的生命财产,我只好与你拼死搏斗了。于是他披头散发,手执宝剑,大喊一声:“妖孽休得猖獗,我来也!”说罢纵身一跃,跳入水中。
赵大人跳入水中后,洪水停止上涨,但只见河中心浪滔上下不住翻滚,似有厮杀搏斗之声。一会儿,声浪渐渐平息,雷止闪停雨住,水势迅速跌落下去。只是赵大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赵大人为绥民捐躯了!绥民为报答这位大恩人,便在文屏山建庙祭奠。因赵大人排行第二,故为赵二郎庙。
有关治理水患的二郎神的传说,在全国还不少。198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宗教词典》中“二郎神”词条就记载了两则比较有名的传说。第一则说的是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的二儿子李二郎。邓韨的《常熟县志》载,蜀中太守李冰之子曾除掉蜀郡都江蛟孽,有水功,故立庙祭奠。宋朝朱熹《朱子语录》则明确指出,“蜀中灌口二郎神”乃是李冰的“第二儿子”。第二则说的是隋朝嘉州太守赵昱赵二郎。《苏州府志》载,赵昱为嘉州太守,有蛟患,入水斩之。卒后,蜀人见赵昱雾中乘白马在水浪中驰过,因立庙灌口,号灌口二郎神。词条最后还说了一句:“此外,还有指二郎神为李冰或晋邓遐者。”李冰在四川修筑都江堰,治理水患,造福于民。邓遐事情虽不清楚,但恐怕在治水方面也有功绩。因此,词条认定二郎神“世以为水神”。赵毅也是为除水患而捐躯的,自然也被称为二郎神了。此外,绥德一位老年人说,神木县也有一座李二郎庙。至于明清时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称杨戬为杨二郎,恐怕是从秦之李二郎、晋之邓二郎、隋之赵二郎等传说故事中演绎而来的,特别是《封神演义》中的杨二郎,斩妖除魔,扶助正义,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其影响面极广,因此后人为杨二郎立的庙也比较多。二、学生交流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作业设计1、熟悉二郎山所涉及的几个故事。2、有时间让家长带上去看看二郎山。板书设计6、二郎山的传说二郎庙了不起的大英雄课题7、一步岩顶教学目标1、了解一步岩顶所在地理位置。2、使学生熟悉“一步岩顶”之名的由来。教学重点了解一步岩顶所在地理位置。教学难点使学生熟悉“一步岩顶”之名的由来。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师讲故事:从绥德南关出发,沿着崎岖的山间公路一路南行,途经砭上、董家墕、七里沟等村落,便来到了位于绥德县城西南5公里的一步岩。一步岩为当地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东西方向的一道山梁两峰矗立,中间近山巅处的一道隘口上新修了一座单孔拱桥,仿若是一道城门,屏障着南北的交通。桥上书有一副对联——“青山正气千秋颂,云岩清风一步凌”,说的就是这一步岩的形胜。拱桥东侧,立有一块“蕲王庙”文保碑;西侧的石壁上,则是用红漆书写的“韩世忠故里”5个大字。旧时一步岩宽不过三尺,一步即可跨过,故名一步岩。因为地势险要,有“一夫守岩,万夫莫开”之势,过去曾是绥德城的重要屏障。而关于一步岩的得名,绥德当地还流传着一个“韩世忠赤手擒野马”的美丽传说:有一年,二郎山跑来一匹野马,袭击过往的路人。官府贴出告示,说只要能降服这匹野马就能得到重赏。一天韩世忠正好路过,他二话没说揭下榜文,便赤手空拳直奔山上而去。不多时,只听见山梁后长嘶一声,山梁上果然跃出一匹白鬃野马。野马一看见韩世忠,便直扑过来。韩世忠待那马冲下山坡,纵身一跃骑上了马背。野马见状前蹄腾空,想要把他掀下来。谁知韩世忠两腿紧夹,双手抓住马鬃。野马狂奔乱跳,一直跑到了一道山崖前。眼看连人带马就要跌下深沟,韩世忠朝马背上连捶几拳,野马竟停在了离深沟只有一步的地方。这个地方便是今日的一步岩。一步岩的地名,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变迁。清康熙四年(1665年)十月的《重修碑记》记载:“(绥德)州之南七里许有山名一步墕。”而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重修永宁寺装饰神像新建乐楼碑序》则记载:“州南十里许有一步崖,为宋韩蕲王之故里。”二、学生交流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作业设计1、熟悉一步岩顶所涉及的故事。2、有时间让家长带上去看看一步岩顶。板书设计7、一步岩顶州南十里许有一步崖,为宋韩蕲王之故里。“青山正气千秋颂,云岩清风一步凌”课题8、韩蕲王庙教学目标1、了解韩蕲王庙所在地理位置。2、使学生熟悉韩蕲王庙之名的由来。教学重点了解韩蕲王庙所在地理位置。教学难点使学生熟悉“韩蕲王庙”之名的由来。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讲故事:韩世忠(1089年~1151年),字良臣,谥忠武,为南宋抗金名将。而蕲王,则是宋孝宗赐予他的封号。韩世忠出生于今绥德县崔家湾乡纸坊沟村,传说他幼年因家贫随母亲一路乞讨来到绥德城,寄居于城南二郎山西侧砭上的破窑洞中。清乾隆三十二年的《宋蕲王韩忠武公勋猷碑记》中,将韩世忠一生的功绩详细地描绘出来。其中的“十八应募”一节,可见韩世忠万夫不当之勇:“时年方十八,即应召败敌,斩关杀将,掷贼首于阵外……跃马而前,不一合即斩于马下,敌众大溃。”该碑文中还有诸如洞擒方腊、江战兀术、拜金泇口、追封王位等章节。康熙年间《重修碑记》载:“旧建有石洞,上有神楼,关帝南面,文昌北拱,古人制作,或所以培文武之元气者。”可见一步岩的宗教文化是源远流长。因为地形所限,今日的蕲王庙占地面积不大。一尊高约5米的韩世忠雕塑伫立在山门前,通体为花岗岩雕刻而成。“韩世忠”头戴战盔,身披红色披风,左手持剑,右手呈拔剑状,眼望战阵、似欲率军迎敌的坚毅表情凸显出了韩蕲王的气势。雕塑背后是蕲王庙前殿,殿前里有一对古时的石狮,殿中陈列着十余方清代、民国的石碑,记录的是一步岩与蕲王庙的历史。跨国前殿便可进入正殿大院。一孔高大、宽敞的石拱窑洞便是蕲王庙的正殿,正中是韩蕲王和梁(红玉)娘娘的坐像,塑工虽不高超,但还是让人可以感到一种威严的气概。大殿西侧为古佛殿,再西则为供奉关帝、文昌的楼阁。前殿的西侧立有一座牌楼。其横额分上下两段,上段写着“宋韩蕲王故里”,下段写着“中兴佐命”,横额两面相同。庙正面的石柱子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恢复中原志同诸葛”,下联是“再扶宋室功迈汾阳”。在这里,把韩世忠比作三国时期六出祁山的诸葛亮和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汾阳王郭子仪。石柱背面也刻有对联一副,上联是“东南半壁仗孤撑,至今江水滔滔如闻鼙鼓”,下联是“西北一天祟血食,抚此山川郁郁隐护风雷”。这座牌楼,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联语为绥德知州凌树祟所书。蕲王庙东侧的山崖之上,还留有清道光年间绥德州知州江士松题写的“福禄寿”等石刻。二、学生交流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作业设计1、熟悉韩蕲王庙所涉及的故事。2、有时间让家长带上去韩蕲王庙转转。板书设计8、韩蕲王庙“恢复中原志同诸葛”,“再扶宋室功迈汾阳”课题9、天下第一太子——扶苏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绥德城的制高点疏属山上,扶苏墓、扶苏祠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绥德热爱家乡的热情。教学重点熟悉秦太子扶苏的故事。教学难点了解秦朝概况。课前准备绥德地图,八角楼图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米脂婆姨\o"绥德"\t"/14/0612/02/_blank"绥德汉”。陕西绥德出汉子,也出\o"故事"\t"/14/0612/02/_blank"故事,王昭君远嫁匈奴、蔡文姬归汉都曾路过这里,但最悲催的当数秦大公子长眠于此。二、讲故事:这是公元前210年的事了,秦始皇在浩浩荡荡漫长的第五次出巡过程中,因病重无治,死于原赵国的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就在他临死前遗诏扶苏,让其回咸阳,而随行的中车府令赵高,却趁机勾结左丞相李斯及始皇幼子胡亥,秘不发丧,假造诏书,废掉了太子扶苏,立胡亥为太子,并把秦始皇临终前的遗嘱进行篡改:“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帅数十万为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当忠实厚道的扶苏看到那一道假冒圣旨,深信不疑,感到父亲满纸指责,罢免太子,对自己多年的戍边政绩不认可,大失所望,满腹悲愤。便侧马奔出官邸,从疏属山“太子宫”东门而出,来到无定河畔,望着那滔滔不绝的河水,南流逝去,想起他多少次眺望,思念南方八百里秦川的故乡……扶苏由马信步奔南而行,猛然抬头一望,却是绝崖峭壁,无路可去,想着天意如此,不能重返秦都,实现自己治理天下的远大抱负,面对苍天泪如泉涌,呜咽哽塞,泣不成声,悲愤绝望之余,便持剑自刎在这城南的卢家湾石壁下。那时应该是感动了天地,为这“天下第一太子”悲屈不幸的死,哀怨呜咽,一股清泉竟然汩汩而出,该地由此得名曰:呜咽泉。泉水潺潺,便流淌了几千年,一直到现在。就这样,一纸伪诏逼死了秦太子扶苏。绥德民众与将士们一起把他的尸骨埋在上郡的疏属山上,让这位不幸的灵魂永留边关。于是,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挽诗题咏,向长眠在这里的二千多年前的冤魂致悼。唐代诗人胡曾作《杀子谷》诗云: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戍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秦人恨李斯。三、学生讨论交流故事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想法。作业设计回家给家人讲讲天下第一太子——扶苏的故事.板书设计9、天下第一太子——扶苏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戍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秦人恨李斯课题10、中华第一勇士——蒙恬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绥德城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的蒙恬,激发学生热爱绥德热爱家乡的热情。教学重点熟悉蒙恬的故事。教学难点了解秦朝的概况。课前准备绥德地图,八角楼图片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师讲故事:随着扶苏的死,蒙恬的日子也就不好过了,胡亥与李斯、赵高一伙人害怕事情败露,在朝中打压忠良世家蒙恬之弟上卿蒙毅,而蒙恬内心对遗诏也徒生疑虑,反复请求复诉,亦担心蒙恬熟知后不服,在边关拥兵造反,便又设计把他锁进阳周狱中。司马迁在《史记》中叹道:“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蒙恬之于秦朝的赫赫战功,之于长城的丰功伟绩,让天下人感叹万千,徒生出许多思虑与伤感。D蒙恬,生于一个代名将之家,祖先本是齐国人,自其祖父蒙骜,以及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征战沙场,为秦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他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立志报效国家。正如他在临终留言:“吾先人及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击其势足以背叛,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主也。”不久,蒙恬满腹冤屈,在胡亥等人的威逼下,终于服毒自尽,结束了他忠勇守义,英雄的一生。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的蒙恬深受将士爱戴,含恨死后,他的部下无不悲愤痛切,将其遗体埋葬于生活战斗过的绥德。那天,必定是悲云密布、风雨飘摇,城西大理河川,河水凄凄,数千万将士用战袍掬土,堆砌出一座千古墓地,方圆二亩余,形状象小山丘一样奇特,巍巍然高耸,南望故土,北震匈奴。据《绥德州志》记载,蒙恬墓高50余米。后因历史久远,风雨剥蚀和周边的施工修建等人为因素,墓冢早已不成规则了。1984年,有考古钻探,清理出了秦代夯土层。蒙恬墓有清乾隆年间知州张元林所立的石碑两通,碑高1.42米,是当时知州江士松亲手所书“秦将军蒙恬墓”。今日墓冢巍然如昔,树荫郁郁葱葱,东望二郎山,西对马鞍山,仍不失一风水宝地,在东北方向与疏属山顶的扶苏墓隔河遥望,镇守着一方平安,朝霜暮尘,默默传神,让人依然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当年他们将帅精诚团结、共同御敌、宁死不屈、忠义终生的铮铮遗风。1914年绥德政府将墓前的部分居民搬迁,修建了“蒙恬公园”,以此来缅怀纪念这位忠勇的秦将军。这里还有个“蒙恬造笔”的传说,也是寄托了人们对蒙恬大将的一片深切同情与哀思:蒙恬在狱中内心悲屈,急于表达自己忠良心迹,昼夜难眠,一天夜里,他手托羊皮,心中一动,便用羊皮上的毛插在竹子管里制成了笔,这就是毛笔,也叫做“蒙笔”的来历。清人阎秉庚曾题诗曰:春草离离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生前造就千枝笔,难写孤臣一片心。二、学生交流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作业设计回家给家人讲讲天下第一勇士---蒙恬的故事。板书设计10、中华第一勇士——蒙恬春草离离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生前造就千枝笔,难写孤臣一片心。课题11、青山有幸埋忠骨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绥德城的制高点疏属山上,扶苏墓以及绥德蒙恬墓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绥德热爱家乡的热情。教学重点熟悉秦太子扶苏的故事。教学难点了解秦朝概况。课前准备绥德地图,八角楼图片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讲故事,学生倾听:那个中华第一个封建帝国的始皇帝,一定没有想到,威武天下的他竟然让小人暗算,在他亡去之后,被一个宦官偷换天日,操纵着一个无能的胡亥二世,假传圣旨敕死了扶苏,夺走了蒙恬的兵权,有道是:公子蒙冤,将星殒落。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疏属山充满了远古的神仙——“贰负”的神奇,中国“第一太子宫”就曾建在其山顶上,现在埋着秦太子扶苏,绥德因此就有了许多相关的遗迹、传说与典故。历史久远,时光变迁,总会有许多事物,在整个过程中留存让人记住,亦或逝去让人遗憾,比如历史中的古迹。明嘉靖二十年间,民众感念秦太子贤德爱民,由知州王润主持在疏属山修建了扶苏祠,以及在城内扶苏巷里消失了的扶苏庙,后来1930年又修建了八角楼。而古城东对岸无定河畔上,昔日扶苏胸怀天下、检阅练兵的遗址——点将台,清朝时也被一次大水冲毁了。在城北的清水沟、落雁砭一座月台山(月宫山),面对着无定河的东南半山腰,石崖畔上有一平台,相传当年扶苏在此听着无定河的浪涛声,与民同乐,一起赏月的“凉月台”,又名“月宫寺”。现在仍然留存着石崖穴洞,明嘉靖元年陕西按察使桑汝公亲书“晋溪洞”,以及一些唐、宋、元、明、清时代,历年文人墨客们遗留的兴咏、悲秋、思乡、怀古之诗词摩崖石刻10余块。清诗人沈与燧《古台凉》曰:嬴秦太子委榛荒,赏月遗踪尚未亡。仄经棱层临濬壑,峻崖古峭倚洪浪。冰轮绮席当时景,珠露吟蛩此夜凉。莫怅数弓衰草地,何以三月烬咸阳。明诗人张珩写的《月儿台》,把无定河与大理河交汇的两河口、月儿台、晋溪洞全面进行了描述:太宰旧游地,扶苏赏月台。双流平野合,一经半山开。石洞惟云渡,花岩但鸟耒。登临兴不尽,徒席向莓苔。这漫延了几千年的无定河水系,流经了陕北的大半部区域,哺育着一方民众。对于长期征战、驻守边塞的将士,唐诗人陈陶的一首《陇西行》,写出了戍边官兵英勇报国,慷慨悲壮、残酷的战争,以及他们与家人期盼团聚的无限同情: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秦代上郡,是咸阳秦都的安全屏障,地域位置对于一统天下的秦帝国是十分重要,而秦太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的蒙冤事件,对以后历代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传说留传甚广,在绥德也是家喻户晓,遗迹比比皆是。绥德,埋葬着天下第一太子扶苏与中华第一勇士蒙恬。疏属山,就是这样一座山,有着几千年的神奇与故事,让历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挥墨题字,咏诗写词,祭拜这一曲千古的悲歌,给绥德增添了许多厚度与沉重,也让后人无限神往的一方神奇的土地。二、学生交流故事内容。作业设计1、回家给家人讲讲疏属山的故事。2、熟记“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板书设计11、青山有幸埋忠骨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课题12、绥德汉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绥德宋代时抗金名将韩世忠。2、熟悉绥德历史上的英雄好汉故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绥德宋代时抗金名将韩世忠。教学难点熟悉绥德历史上的英雄好汉故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一、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曾有一个年轻男子长得很好,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厚厚的嘴唇,很是性感,一副玉树临风、英俊潇洒的模样。看这男子的模样,男子的祖上大概是绥德人,或是从绥德走出去的。总之和绥德该有些丝丝缕缕的关联吧。但是,穿越历史风烟,对于这个后生究竟是不是绥德人,绥德人自己的记忆也模糊了,有些犹豫不定,再到后来,这男子是不是名副其实的绥德人似乎也无所谓了。绥德记住了宋代时抗金名将韩世忠。现在绥德县城中心十字街头有一座高大的石雕塑像。就是这位傲骨铮铮,因愤懑忧郁而客死他乡的绥德汉子——韩世忠,那时,米脂、绥德大概均隶属了上郡。属上郡时,绥德还有两个人,他们都不是绥德人,但他们都不得不把自己的灵魂永远托付给了绥德。秦时的扶苏与蒙恬:2200年漫长的岁月,他们长眠于绥德,他们是不是应该被后世称之为当然的“绥德汉”呢?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蒙恬是秦始皇最信赖的大将,两人皆忠义之士。只可惜,他们俩在秦始皇死后都不得善终。秦大将军蒙恬,安眠在在大理河北岸。2200多年后,这里成为绥德县第一中学的校园。墓地东望二郎山,西对马鞍山,据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飞美食培训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 15. 多谐振荡器和计数器的制作
- 清明祭祀防火重点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DB52-T 1867-2025 大数据安全靶场软件系统建设功能要求
- 二年级知识竞答
- 幼儿园秋冬季节预防疾病
- 海南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 幼儿园地震减灾安全教育
-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含解析
- 打击传销、反诈骗与安全教育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施工项目机械、办公、检测设备投入、进场计划及保证措施
- 能源公司风电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 2024年全国《考评员》专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GB/T 12996-2024电动轮椅车
- 《影视广告设计》教学大纲
- 幼儿园安全活动浴室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面上项目
- DB11T 856-2012 门牌、楼牌 设置规范
- 中学特殊学生管理方案11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