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研究论文设计_第1页
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研究论文设计_第2页
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研究论文设计_第3页
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研究论文设计_第4页
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研究论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研究随着2017年以来金融市场乱象专项治理行动的展开,监管高压下授信业务合规性成为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关注焦点。2019年,银行监管部门会发布“巩固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的工作通知,明确要求银行金融机构继续推进这一问题整治,其中信贷管理业务领域,作为近期监管的重点和热点。信贷管理业务分为信贷前期发起、信贷中间操作、信贷发放后管理三个环节。信贷发放的业务管理作为信贷业务的一个重要管理内容,对于中国银行业风险控制管理、信贷资产安全和信贷业务持续不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信贷管理和贷后管理相关理论,并对国内外目前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概述,提出本文研究方向并重点研究的问题;其次是根据中国银行S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现状,从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概况分析目前的经营成果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成因。从业务基层的视角,本文对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现阶段贷后管理业务的一些问题进分析,如:业务流程冗长、业务主要内容较多、贷后工作流于形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等。分析从贷后管理业务特点、同业业务的条件、监管要求等角度出发,思考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的改进方式。并从改进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工作小组、优化公司信贷管理系统和建立大数据中心、建立部门协调机制、调整授信业务结构等四个方面提出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改进配套措施。本文立足经济新常态,持续深化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分析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存在的问题,设计一套可实施,可操作的改进方案,用于完善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并完善落地执行的相应配套措施。关键词:贷后管理;信贷;改进措施AbstractResearchontheFinancialPostloanmanagementbusinessofBankofChinaSXprovincebranchWiththespecialgovernanceactionoffinancialmarketchaoslaunchedsince2017,regulatorycomplianceofcreditbusinessunderhighpressurehasbecomethefocusofattentionofmajorbanksandfinancialinstitutions.InMay2019,theCBRCissuedtheworknoticeon"consolidatingchaosachievementsandpromotingcomplianceconstruction",whichclearlyrequiresbankinginstitutionstocontinuetopromotetherectificationofproblemsinfiveareas.Asoneoftheseareas,creditmanagementbusinesshasbecomethefocusandhotspotofrecentsupervision.Creditmanagementbusinessisdividedintothreeparts:preloaninitiation,inloanoperationandpostloanmanagement.Asanimportantpartofcreditmanagementbusiness,postloanmanagementbusinessisofgreatsignificancetobankriskmanagement,creditassetsecur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reditbusiness.Thisarticleintroducestherelatedtheoriesofcreditmanagementandpost-loanmanagement,andsummarizesthecurrentdomesticandforeignrelatedtheoreticalresearch,andproposestheresearchdirectionofthisarticleandfocusesontheissuesofresearch.TheBankofChinaSXProvinceBranchcompany'sfinancialpost-loanmanagementbusinessoverviewanalyzesthecurrentoperatingresultsandthecausesofcurrentproblems.Fromtheperspectiveofthebusinessatthegrassrootslevel,thisarticleanalyzessomeoftheproblemsofpost-loanmanagementbusinessatthecurrentstageofcorporatefinanceofBankofChinaSXProvinceBranch,suchas:lengthybusinessprocesses,moremainbusinesscontent,post-loanworkflowinform,professionaltalentteambuildingWeakness,etc.Fromtheperspectiveofthecharacteristicsofpost-loanmanagementbusiness,theconditionsofinterbankbusiness,andregulatoryrequirements,theanalysisconsiderstheimprovementofthefinancialpost-loanmanagementbusinessoftheBankofChinaSXProvinceBranch.Andfromthefouraspectsofimprovingtheprogramimplementationworkleadingworkgroup,optimizingthecompany'screditmanagementsystemandestablishingabigdatacenter,establishingadepartmentalcoordinationmechanism,andadjustingthecreditbusinessstructure,BankofChinaSXProvinceBranchcorporatefinancialpost-loanmanagementbusinessimprovementmeasureswereproposed.Underthebackgroundofnewnormalofeconomy,continuousdeepeningofreformandstrongfinancialsupervision,thispaperanalyzestheimprovementofCorporateFinancialPostloanmanagementbusiness,anddesignsasetoffeasibleimprovementschemefortheimprovementofCorporateFinancialPostloanmanagementbusinessofBankofChinaSXProvinceBranch,Andimprovethecorrespondingimplementationofsupportingsafeguardmeasures,throughtheprogramforcommercialbankstoprovideareferencefortheimprovementofCorporateFinancialPostloanmanagementbusiness.Basedontheneweconomicnormal,thispapercontinuestodeepenreformsandstrengthenfinancialsupervision,analyzestheproblemsoftheBankofChinaSXProvinceBranchcompany'sfinancialpost-loanmanagementbusiness,anddesignsasetofimplementableandoperableimprovementplansforimprovingtheBankofChinaSXProvinceBranchThecompany'sfinancialpost-loanmanagementbusiness,andimprovetheimplementationofthecorrespondingsupportingmeasures.Keywords:Postloanmanagement;credit;improvementmeasures.目录TOC\o"1-3"\h\z\u12576第一章绪论 7274201.1研究背景及意义 7196291.1.1研究背景 7311941.1.2研究意义 8152051.2研究思路和方法 880661.2.1研究思路 8115511.2.2.研究方法 8312001.3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921751.3.1研究内容 9155951.3.2研究框架 10287711.4本文的主要贡献 10966第二章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12289562.1基本概念 12276592.1.1信贷管理 12179452.1.2贷后管理 14236272.2理论基础 14240202.2.1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14146642.2.2贷款五级分类理论 15167522.3国内外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综述 17269762.3.1国外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综述 17165252.3.2国内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综述 1823934第三章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现状分析 20125283.1中国银行SX省分行的近年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概况 20170813.1.1中国银行SX省分行贷后管理架构 2020983.1.2贷后管理主要内容 21106783.1.3贷后管理业务流程 2620643.2中国银行S省分行的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存在的问题 2767243.2.1贷后管理工作主动意识较差 27148663.2.2贷后管理形式大于实质 29319593.2.3贷后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3075933.2.4贷后管理专业人员配置不足 32206763.3中国银行S省分行的贷后管理业务问题成因 33173913.3.1重贷款投放而轻贷后管理现象普遍存在 3375323.3.2贷后管理执行未达到制度要求 34119473.3.3贷后管理人员专业队伍建设薄弱 35158033.3.4贷后管理绩效考核有待改进 3613393第四章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改进措施 37247434.1顶层设计及贷后管理文化建设 37309914.2内部控制制度完善 38119184.3业务人员技能提升及业务培训 39197444.4业务人员岗位配置及调整 40170624.5绩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40780第五章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改进配套措施 41248045.1建立改进措施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4193305.2优化公司信贷管理系统和建立大数据中心 42214945.2.1优化公司信贷管理系统 42252305.2.2建立大数据中心 43318235.3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45183385.4调整授信业务结构 468278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4863726.1结论 48202706.2展望 49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在目前阶段,公司金融业信贷业务仍是我国银行的业务主要收入来和重要利润手段。存款是银行负债业务的基础,贷款是银行资产业务主要构成,如何发展好银行的公司金融信贷业务,对于一家银行长期稳健持续向好的发展十分关键。从银行业务基础和银行利润来源说,公司金融信贷业务在我国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的有着十分重要地位。商业银行业务中利润贡献度最高的是公司金融授信业务,而作为进行公司金融授信业务发展三个环节中重要内容环节之一的贷后管理业务,是控制系统风险、防止不良贷款发生的重要一环。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去杠杆化的步伐,金融政策的更严格监管,金融市场呈现严峻形势。2017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经济乱象专项治理行动展开,监管高压下授信业务合规性成为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及金融服务机构的关注焦点。2019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巩固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的工作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推进这一问题整治,其中信贷管理领域作为近期重点和热点监督。所以中国银行业迫切需要进行强化银行业信贷业务管理,特别是贷后管理业务工作,通过精细化管理及早发现风险,做到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效管控风险。在银行信贷领域,影响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信贷资产的优劣,质量良好及风险相对较小的信贷资产可以提高银行的经营业绩,风险较大的信贷资产一旦质量恶化会导致贷款信用等级下降,不良贷款的数量过多会对银行经营业绩产生不良影响。基于银行信用贷款目前的乱象,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是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业务能力无限性和资本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充分重视银行业公司金融贷后管理在银行业务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1.1.2研究意义本文基于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的历史和现状,内外部因素,直接和间接原因,对其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总结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分析其贷后管理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运用相关理论工具进行方案设计,提出贷后管理改进方案案及方案配套策略。因此,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一是立足于中国银行SX省分行,制定科学合理的贷款后管理业务改进方案,完善方案的实施措施;二是从第一线业务操作入手,注重实践原则,为优化银行贷款后管理业务提供思路和方向。1.2研究思路和方法1.2.1研究思路本文按照风险管理和信贷管理原则,以中国银行SX省分行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等对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改进的提供科学计化和计化实施配套措施。1.2.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研究:文献研究法。笔者通过查阅互联网资料、期刊、文献等外部资料,对理论相关文献以及成果进行研读和研究,并将研读和研究的结果运用在本论文中。此外,笔者通过调阅最新中国银行授信业务制度、风险管理措施等中国银行相关内部规章制度,对研究的内容进行不断完善。调查法。笔者在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条线工作10年,从事过不同的岗位,对公司金融贷后管理工作全流程熟悉,有丰富的信贷和贷后管理经验,对存在于贷后管理业务流程中的问题知晓。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和公司客户经理、信贷经理、公司部主任、主管行长等贷后管理业务流程流程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到各个岗位对于贷后管理业务流程的认识和建议,这些一线经验和建议对完成本论文研究具有一个很大帮助。数据分析法:本文综合运用笔者收集到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归纳总结,由此来证明本文的结论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数据分析研究的方法,可以一定影响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定量与定性分析分析法。运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从外部向内部分析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1.3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1.3.1研究内容本文将中国银行SX省分行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的分析,提出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改进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了银行业公司金融贷后管理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以及以中国银行SX省分行做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思路、内容及框架。第二部分为相关知识理论概述。从概念解析的角度阐述信贷风险管理和贷后管理以及阐述本文中用到的理论。第三部分为为中国银行SX省分行的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现状分析,主要业务概况、业务存在的问题和业务问题的成因。第四部分为提出中国银行SX省分行的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改进措施,主要是顶层设计和贷后管理文化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业务人员技能提升及业务培训、业务人员岗位配置及调整、绩效激励和约束机制。第五部分为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改进配套措施,从建立建立改进措施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优化公司信贷管理系统和建立大数据中心、建立部门协调机制、调整授信业务结构提出配套措施。第六部分为结语,在指出本文局限和不足的同时对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1.3.2研究框架论文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银行S省分行的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现状分析中国银行S省分行的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现状分析中国银行S省分行的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改进措施中国银行S省分行的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改进措施中国银行S省分行的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改进配套措施中国银行S省分行的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改进配套措施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图SEQ图\*ARABIC1.1论文研究框架1.4本文的主要贡献本文研究的贡献主要在以下三点:第一,本文利用信贷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以基层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研究整个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款管理业务,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对问题成因进行梳理,并以基层能够落实并执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办法。较以往自上而下由分行管理层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方式有所创新。第二,本文强调了贷后管理文化重要性和贷后管理理念更新。贷后管理文化是建设贷后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石,必须有相应的工作文化基础,制度建设才能有效。贷后管理的起始时间并非是贷款发放后,而是在贷款程序开始。第三,对于大数据在贷后管理方面应用提出一些建议。利用大数据中心提高信贷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对贷后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第二章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2.1基本概念2.1.1信贷管理信贷管理是指按照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根据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三原则对贷款的全流程进行审查、核实,三大基本原则在贷款进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过程中的具体实现是实现信贷管理的根本保障。同时对贷款对象和条件、贷款人和借款人的权利义务、禁止贷款的对象以及其他特别规定作出明确要求,是从事信贷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方法和规范。信贷管理的原则包括:全流程管理原则。该原则强调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贷款周期,重视每一个贷款环节的管控,同时不能把信贷过程简单的划分为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部分进行管理,银行经营和监管表明:三个环节的划分方法,难以对信贷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出台可操作性的规定,也难以对贷款使用实施有效的管控。在风险管控方面,全流程管理通过提高贷款发放的质量减少质量恶化、信用等级降级概率,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控的有效性。诚信申贷原则。该原则是对借款人进行的贷款行为约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借款人要以诚实守信为出发点,按照银行制度的要求及格式内容,提出书面相应的借款申请和借款所需的业务资料,同时借款人要确保其借款申请和借款业务资料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二是借款人应主动提交个人征信记录以证明信用良好,除此之外还应说明贷款用途,明确还借款期限并确保还款来源合法有效等。贷款申请环节是全流程管理过程的起始点,在潜在风险的识别,管理客户关系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协议承诺原则。该原则是对借贷双方当事人的约束,要求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协议方式与借款人或其他各方发生借贷行为时,贷款协议中要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法律责任范围及承担责任方式。整体来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贷款合同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差强人意,由此导致了许多合同纠纷和贷款损失。协议承诺原则中重点强调的是通过完备协议约定规范各方行为,通过各方细致的承诺减少贷款合同的漏洞推进管理的系统化发展。协议承诺原则一方面要求贷款人在合同等协议文件中清晰规定自身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要求客户签订并承诺一系列事项,依靠法律来约束客户的行为。一旦违约事项发生,则能够切实保护贷款人的权益。贷放分控原则。该原则是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在贷款管控的过程中,分别管控贷款审批和贷款发放两个业务环节。贷放分控的双层管控从以下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对全流程管理原则的贯彻实施,从细化管理模式角度建立流程银行,各部门分别管控的模式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有利于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第二是可以在信贷业务的操作层面降到操作风险,从而达到强化银行贷款管理内部控制的目标。实贷实付原则。该原则是指银行或相关金融机构等贷款人,按照已签署具备法律效力的信贷合同,贷款人将信贷资金按照信贷合同的要求,通过自主支付或者受托支付方式,把信贷资金支付于借款人指定的交易对手。实贷实付原则减少贷款挪用风险的关键是借款人使用贷款资金时遵守合同条款并按照约定用途进行使用。推行实贷实付可以有效的防止贷款资金被挪用,在满足借款人借款需求的同时使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避免信贷资金以违反合同约定用途的方式流入房地产或股票市场等。在贷款过程中落实实贷实付原则,有助于强化管理贷款资金的使用及精细管理流程。实贷实付为全流程管理和协议承诺提供了操作的抓手和依据,有助于贷款人防范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贷后管理原则。该原则是指贷款发放之后,商业银行对相关信贷风险展开的管控工作。贷后管理原则的主要落实为以下四个内容:一是监控借款人的账户;二是监管借款人是否按信贷合同内的信贷资金用途使用信贷资金;三是根据借贷协议中的约定进行贷后管理工作;四是约束贷款人根据银保监会的要求在贷款投放后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履职到位,以及不到位的法律责任。贷后管理机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借款人不同的行业特征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多元化的贷后监管方法如线上与线下监管、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贷后监管的效果。建立科学、合理贷后管理制度,有利于监督信贷资金的使用流向,有利于及时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的变化等,能够在风险因素发生时迅速作出反应防止信贷资产继续恶化并减少损失。贷后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是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及控制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1.2贷后管理包含从贷款发放等在内的信贷业务发生到本息收回、或者信用丧失的整个管理过程。其具体内容有信贷风险预警与监管、贷款资格审批、跟踪调查、本息的收回、不良信用贷款的资产管理与信用贷款档案管理工作等。本文研究对象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其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是指公司业务人员(指公司客户经理、产品经理、信贷经理及其上级管理者)对客户在中国银行信用总量项下业务存续期内进行管理的行为。其内容包括客户贷后管理、产品贷后管理、高风险客户管理、担保管理、专项贷后管理。由于中国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管理和授信管理相关制度要求,授信档案管理和不良资产清收由授信执行部门进行业务管理,故不在本文贷后管理研究范围内。2.2理论基础2.2.1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是指\o"企业"企业围绕总体\o"经营目标"经营目标,通过在\o"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o"经营"经营过程中执行\o"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基本\o"流程"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o"组织职能"组织职能体系、\o"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R].2006.][]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R].2006.国外许多国家在以风险容量的控制为中心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制度上组建相关风险管理框架。如美国实施的萨班斯法案,该法案对在美国上市的所有公司的管理和治理达到了新的高度,法案第404条规定: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控制,这对企业投资的监管、内部流程的控制以及管理透明度的提高均有相当大的影响。2004年,美国反虚假财务委员会的下属COSO委员会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理念上,提出的全新概念《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也称EBM,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委员会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董事会、管理层、员工一起参与的过程,是完成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和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保证,是确定可能影响企业发展潜在事件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合理的应对风险偏好的预防,保障企业能继续实现发展目标。就国内而言,随着国务院对风险控制的重视,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说占据重要地位。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办法提出了企业如何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总原则,并在风险管理流程、风险评估和完善组织体系等方面有较为详细的指导。在《风险管理指引》后,对企业的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过程有了进一步保障。为我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外风险,提供了指南,对促进企业的长久生存起到了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我国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方面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已经从初始的意识教育发展阶段上升到具体策划实施的实质性阶段。但是,全面风险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还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许多企业还没有较强的风险意识,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因此,必须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的研究,积极借鉴国际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将有助于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技术,并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日益紧迫的重要任务。2.2.2贷款五级分类理论根据银监发[2007]54号文件《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在该指引中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正常是没有理由质疑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的偿还贷款本息,能有效履行合同内容。关注是借款人存在一定的不能及时偿还贷款本息的因素,虽然目前能按时偿还。次级是借款人不能依靠其收入按时偿还本息,其还款能力明显下降,在强制执行担保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产生损失的情况。可疑是在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的偿还本息的情况下,执行担保也一定会造成损失。损失是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等措施后,依然只能收回部分本息或无法收回。根据中国银行相关贷款分类制度要求,对于贷款分为五类十三级,其中正常类贷款四级;关注类贷款四级;次级类贷款二级;可疑类二级;损失类一级。正常一级是指债务人市场竞争能力极强,现金流非常充足,融资能力和还款能力极强,还款意愿很好,有非常充足的证据表明能够按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正常二级是指债务人经营情况很好,市场竞争力优于同业平均水平。债务人有明确务实的经营计划,积极适应行业及市场的变化,长期发展趋势较为乐观。债务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状况健康,主要指标优于同业平均水平,还款有较好保障。债务人具备诚信合作的基础,还款意愿很好,无不良履约纪录。正常三级是指债务人经营情况良好,市场竞争力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债务人有明确务实的经营计划,积极适应行业及市场的变化,能够预见其逐步发展。债务人财务状况健康,主要指标不低于同业平均水平,还款有保障。债务人具备诚信合作的基础,还款意愿较好,近三年无不良履约纪录。正常四级是指债务人经营正常,市场竞争力一般。宏观经济及产业政策变化对其有不利影响,债务人能够积极采取措施,预计其经营活动仍将继续平稳开展。财务状况一般,但没有理由怀疑其贷款本息不能得到偿还。具备诚信合作的基础,还款意愿较好。关注一级是指宏观经济变化、行业周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对债务人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债务人经营和财务状况呈下降趋势。关注二级是指宏观经济变化、行业周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对债务人经营已经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债务人经营出现明显问题,或财务状况不佳,关键财务指标低于行业较低值。在建项目的建设产品、地点、内容、进度、预算以及预期收益与原计划相比发生较大不利变化。关注三级是指宏观经济变化、行业周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对债务人经营已经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债务人经营和财务状况持续下滑,经营性现金流入不能覆盖全部银行到期贷款,以致可能影响按期还款。债务人主营业务所属行业处于衰退期,产能严重过剩,而借款人在行业内缺乏竞争力。债务人不积极合作,还款意愿消极。关注四级是指有公开信息表明,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所处行业不景气、抵押物价值下降。债务人能否持续经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债务人财务指标严重恶化,发生财务困难。银行处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拟对债务人作出让步。次级一级是指债务人财务状况较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无法足额覆盖我行到期的贷款本息。逾期超过一定期限,或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担保措施较为充分,保证人具备代偿能力,抵质押物价值充足,变现价值预计能够基本覆盖贷款本息。次级二级是指债务人经营和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持续经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债务人表示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且还款意愿较差。债务人有意利用企业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担保措施不充分或存在瑕疵,预计即使通过法律手段追索,仍无法全额覆盖贷本息。可疑一级是指债务人已无法持续经营,无力偿还贷款本息。银行已经诉讼,或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诉讼、执行程序尚未款终结,预计可以收回部分贷款。债务人虽资不抵债,但仍维持部分经营,存在恢复正常经营的可能。债务人已经停产,但存在兼并、重组、合并等可能,我行损失金额难以确定。可疑二级是指信贷资产预计会发生极大损失,但因为未决诉讼、执行未终结等因素,具体损失金额难以确定。损失类是指债务人和担保人主体资格已经依法灭失。银行已采取相关法律措施,但预计受偿金额极少或无受偿。2.3国内外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综述2.3.1国外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综述MichelCrouhy,DanGalai,RobertMark(2012)通过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式,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MichaelCrouhy,DanGalai,RobetMark.Acomparativeanalysisofcurrentcreditriskmodels[J].Banking&Finance,(2000)24:59-117]AyeniPK,OkeMO(2015)在其研究中指出,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管理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存在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或者不确定性,这即是商业银行风险。[[]AyeniP.[]MichaelCrouhy,DanGalai,RobetMark.Acomparativeanalysisofcurrentcreditriskmodels[J].Banking&Finance,(2000)24:59-117[]AyeniP.K.,OkeM.O.Thecommercialbankcreditriskmanagement[J].Australia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research,2015,12(2):31-38[]CornettM.,StrahanP.Thecreditriskmanagementofcommercialbank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15,101(2):297-312[]SamuelWaruiMutua,MuoniGekara.CreditRiskManagementStrategiesandTheirImpactonPerformanceofCommercialBanksinKenya[J].ImperialJournalofInterdisciplinaryResearch,2017,3(4):1896-1904[]Theresearchofcommercialbankcreditriskmanagement,MishraU.Theresearchofcommercialbankcreditriskmanage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MultifacedandMultilingualStudies,2017,(2):13-29在国外商业银行的贷款后管理中,不但强调定性分析,还强调定量分析;既对各项业务风险的进行个性化管理,又对银行各项业务进行统一全面的综合性的组合管理;并非只注重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保证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参考借鉴意义。2.3.2国内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综述国内理论界在商业银行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领域提高了重视度,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学者们的研究有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任健(2012)在其研究中指出授信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构成部分,故而在银行的主要经营风险中,信贷风险占据了较大比例。在经济转换阶段和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阶段,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仍值得关注。[[]任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与研究[J].金融经济,2012(18):72-75.]孙茂林,王树恩(2013)认为信贷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生死存亡战略关键。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商业银行发展的路径和方式是否适合该银行。商业银行通过对授信项目和授信客户进行风险识别,达到对风险进行预警的目的。该研究还指出可以通过银行制度建设、金融环境优化、法律体系、信贷管理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等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孙茂林,王树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与管理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5):168-171.[]任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与研究[J].金融经济,2012(18):72-75.[]孙茂林,王树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识别与管理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5):168-171.[]徐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D].山东大学,2014.张林(2017)提出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对风险识别的敏锐度和风险防范的警觉度,商业银行需加强内部控制,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张林.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与管理[J].商业经济,2017(7):151-152.李树生,管衍锋(2018)通过研究指出上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信贷风险管理显著相关。银行在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同时,要关注自身资本充足率。从内外部达到符合国内监管和国外同行先进管理水平的要求。[[][]李树生,管衍锋.资本约束、银行异质性与信贷风险敏感性%CapitalConstraints,HeterogeneityofBanksandCreditRiskSensitivity[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39(005):51-60.王蕾,郭芮佳,池国华(2019)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内部控制质量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内部控制水平高的商业银行对于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从而能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投放,内部控制水平较差的商业银行,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弱,从而占用较多银行信贷资金。[[][]王蕾,郭芮佳,池国华.银行内部控制质量如何影响信贷风险--基于行业风险识别视角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4).吕伟伟(2019)的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较为彻底,股份制制度建设较为完备的商业银行其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能得到有效执行,在当前全球竞争的背景下,股份制银行的制度建设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可以提供制度的支持及帮助。[[][]吕伟伟.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9(16).[13]代英华.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与管理[J].中国市场,2018(10):48-50.[14]杨一鹏.大数据思维在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9(21):100-101.[15]刘钰.大数据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8,(04).[16]江波,黄宇波.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大数据思维[J].金融电子化,2017,(02).[17]刘纯琪,马瑜,杨松等.加强信贷全流程标准化管理的外部启示[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8(10):84-87[18]孟辉.关于我国金融监管问题的思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4).82[19]王博.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时代金融.2016(30).[20]桑杨.对当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21]陶文娜.试论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6(11)[22]尹春丽.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5)[23]侯梦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讨[J].当代经济.2009(13)[24]柯丽莉,单克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7(09)[25]杨阳.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5(08)[26]冯艳蕾.银行信贷的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9)[27]李霞.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J].时代金融.2016(32)[28]张云迪,沙秀娟.重庆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5(24):26-27.[29]赵波.从审计角度重新定义商业银行贷后管理[J].国际金融,2013(03):24-29.[30]郑茹,郑志元.应严格贷款风险分类标准[J].中国金融,2014(9):94.[31]郑耀东.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改革的建议[J].金融博览,1998,(9):18-18.[32]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R].2001.[3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R].2005.[34]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R].2007.[35]周莉娟.地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6(S2):22-26.[36]陈本水.从商业银行授信责任认定看贷后管理[J].福建金融,2018(07):61-64.[37]姚芳.关于改进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时代金融,2017(04):114-118.[38]梁学军.关于加强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思考[J].科技风,2018(14):209.[39]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李治龙.关于加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能力建设的建议[J].现代金融,2018,(02):17-18.[40]王子渊.浅谈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及改进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6):16-17.[41]刘健.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济,2017(10):134.[42]岳川,云鹏.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监控[J].商,2015(26):177-177.[43]潘光曦,王鹏程.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7(11):60-61.[44]李云海.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甘肃金融,2012(3):42-43致谢时光匆匆,研究生的学习生涯已经结束。这是人生中一段美好而有意义的时间。回首这段经历,不仅是收获到知识、遇到良师、找到挚友。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老师以其丰富的学识、严谨的工作态度使我受益匪浅。从论文开题到论文初步定稿,再到论文不断修改直至完稿,都是老师悉心指导一步步完成。在此,我再一次向导师表达诚挚的谢意。感谢我遇到的可爱同学,在与他们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思想碰撞,对新的问题、新的理论不断进行探讨,不仅是学习上的伙伴更是生活中的朋友,希望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生活道路上顺利。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正是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使我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完成学业。最后感谢全体老师,对您们送上最深情祝福。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仍把在业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做为研究重点。但对于贷后管理体系建设和贷后管理科学化机制建设较为缓慢。缺少对于贷款业务的全流程、全周期、全方面的管理机制。在信贷管理尤其是信贷风险的预警和信贷风险的防控方面仍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已有的理论尚无法应用在目前的贷后管理业务经办。总体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贷后管理机制,商业银行需要对信贷风险管理建设不断完善。第三章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现状分析3.1中国银行SX省分行的近年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概况3.1.1中国银行SX省分行贷后管理架构SX省分行作为中国银行的一级行,省分行设立公司金融部、风险管理部、授信执行部、法律合规部,总行派驻省行设立审计分部;主要负责制定本省贷后管理相关业务制度及总行相关政策的解读和执行;并对各地市分行和直属支行公司贷后管理业务进行督导。其中省行公司金融部全面牵头贷后管理流程制定并对及相关审批政策的解读,并对二级行各项贷后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风险管理部的主要工作是对相关政策的解读以及对批复中的具体贷后管理要求进行后评价;授信管理部主要负责省行权限内贷款分类、信贷资产盘存、授信发放审核工作及授信档案的收集保管,以及不良资产的清收及核销工作;法律合规部提供相关法律业务咨询及授信不良资产的保全工作;总行审计分部主要从内部控制、业务合规性等方面对二级行和一级行本部进行内部审计。SX省分行下辖的地市分行和省属支行作为二级行,二级行本部设立公司金融部,全面负责本级机构公司金融贷后管理的日常工作;同时设立风险内控部,对公司金融部贷后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和审查。中国银行SX省分行贷后管理架构如图3.1所示:图3.1中国银行SX省分行贷后管理组织架构图3.1.2贷后管理主要内容贷后管理主要的内容有:产品贷后管理、客户贷后管理、高风险客户管理、担保管理、专项贷后管理等几个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内容。具体工作内容介绍如下:(1)客户贷后管理。贷后管理以客户为基本单位,客户管理重点内容包括:“公司治理、经营管理、财务状况、行业状况、银行往来、外部信息”六大类。贷后管理在关注每一方面风险的同时将其有机联系、综合分析,如对照公司治理查看经营管理情况,通过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验证财务报表真实性等。集团客户管理还应监控关联关系和传染性风险。公司治理主要是对企业“人及其行为”的调查。管理者本人、董事会成员和公司员工是最了解企业内部情况的人员,企业决策人的行为和经营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公司经营,从而关系到授信安全。公司客户经理应关注内容包括:管理水平、管理架构、人员变化、员工士气以及企业高管管理理念的变化;关注客户是否发生重要人事变动、客户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股东是否有抽逃资金的现象等。经营管理是对借款人整体经营情况,尤其是对不利情况的调查,公司客户经理要注意客户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是否出现不诚信行为,是否出现隐瞒经营情况及其他异常情况,包括交易对手、交易模式分析,是否失去不可替代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商或主要产品销售商;是否上下游客户交易量和换手率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值,是否主要观察客户的经营活动出现违法违规、停止的现象或者是否生产上有停产、半停产的情况等。公司客户经理要定期向客户获取财务报表,观察和判断:客户关键财务指标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包括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状况等指标恶化;客户是否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或融资计划无法实现;财务报表是否有造假现象;客户财务信息质量是否存在明显问题;审计报告意见是否为标准无保留。行业风险指因经济周期、技术变革、政策和市场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公司客户经理应加强行业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准确判断行业及行业中客户的发展变化趋势。对行业的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客户所在行业的分析,判断行业整体是否受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等影响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对行业内的客户分析,包括客户在所在行业中的排名、声誉等,客户相关指标是否符合行业特征。客户的交易情况和信用是否良好可以直接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往来信息反映出来。公司客户经理应通过了解客户与金融机构的往来情况,关注其信用和履约状况、授信份额变化,核查客户银行对账单,对照客户经营情况,对异常划款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在其他金融机构中,重点关注客户是否有守信展期、借新还旧、欠息以及逾期等情况,再者客户是否有被其他金融机构主动压贷、抽贷等。公司客户经理应通过外部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客户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借款人是否涉及偷、逃、骗税等违法经营行为,或重大金额违约等诉讼和仲裁案件,是否涉及主要资产、结算账户被有权机关查询、扣划、冻结;是否被列入环保、质监、海关等系统负面清单中;是否被外部评级机构下调评级或涉及负面舆论报道;借款人及其主要股东、高管、重要交易对手等是否被列入反洗钱名单及制裁合规名单中。(2)产品贷后管理。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按照在做好日常贷后管理基础上,重点关注流动资金贷款资金监控,分为自主支付贷款资金监控和回笼资金监控。公司客户经理重点关注自主支付是否违反约定用途或超过单笔支付金额标准;客户是否存在与同一收款人一天内或连续几天发生多笔累计超过约定受托支付最低限额的交易,涉嫌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我行受托支付管理。公司客户经理应该定期汇总客户自主支付项下的资金支付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还要通过分析账户、查验凭证、调查现场等手段来核查客户的贷款支付与最初的约定用途符合与否。对于认定贷款资金违反合同约定的,公司客户经理应按合同约定对该客户采取降低受托支付起点金额、要求划回违约支付的贷款资金或停止贷款资金发放等限制措施,并及时通知授信管理部门、结算部门和账务部门。公司客户经理重点关注客户资金回流是否与生产经营一致,现金回流是否充足;是否存在大额及异常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公司客户经理应了解客户的销售网络、资金管理方式等信息,以便了解客户现金流产生的主渠道及财务控制方式,并结合客户的财务状况、营运情况等对其整体现金流进行动态分析和监控。贸易融资类及其他短期授信产品参照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内容执行。固定资产贷款贷后管理应按照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及《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贷款(公司业务)操作规程》执行,,日常贷后管理为基础,重点进行资金流向监控管理、项目分阶段管理和自筹资金管理等。公司客户经理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现场调查,对于建设期长、地理位置偏远、无完工风险的大型项目,可以适当放宽现场检查的频率要求,但不得低于每季度一次。公司客户经理在项目管理时期,必须保证项目资本金和贷款按时全部到账,同时配套使用贷款。公司客户经理要注意资本金与自筹资金(包括资本金,他行借款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的区别。项目所产生的销售、补贴以及其他收入是项目融资贷款还款的主要来源。相对于固定资产贷款公司客户经理应特别关注项目风险因素管理和项目保险管理。公司客户经理应当充分识别、评估、采取措施有效降低和分散建设期和经营期各种风险,如完工风险、经营风险等。对于低信用风险授信业务,在对其进行贷后管理时,要正确判断保证金等押品的来源是否违法违规、交易背景是否真实,应该增强对抵质押的保管和监控力度,同时也要重点关注资金流向问题。公司客户经理应在贷后管理系统中对(类)低信用风险授信客户完成贷后管理工作(业务期限半年以内的须完成一期贷后管理报告,半年以上的须每半年完成一期贷后管理报告。(3)高风险客户管理,包括重大信用风险事项管理和移交前不良贷款管理。重大信用风险事项管理指公司客户经理在常规贷后管理中,发现客户出现超过预期的变化因素或对授信造成不利影响的信用风险事项后,按照规定方式和程序,分析事件不利影响,提出解决方案,即时报告、持续跟进,直至重大信用风险事项因素消除或授信结清或下迁不良。对于符合不良贷款移交标准的贷款,公司金融部门应及时将其移交授信管理部门。这个时候需要公司客户经理对其进行催收工作,且必须在逾期贷款后的十个工作日内送达贷款催收通知书和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到借款人和保证人手上,要求他们必须签字并加盖公章在两份通知书上。如借款人、保证人不予签章,公司客户经理必须采用公证送达等方式送交借款人和保证人。公司客户经理应采取得力措施,可采用上门催收、电话催收等方式对不良贷款进行催收,催收管理频度不低于每周一次;为了避免主债权诉讼时效丧失的情况发生,公司客户经理必须确认好债权和担保等事宜;应督促借款人制定周密完善、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并重新评估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须关注借款人的资产状况,防止借款人将有效资产转移。公司客户经理除通过办理催收、保全等法律手续对不良贷款进行管理外,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借款人与其他银行的往来情况,是否提前归还其他银行贷款;对押品进行现场核查,检查借款人是否存在转移押品;是否存在影响抵质押物品质、价值和变现能力的影响因素;调查保证人进行担保意愿、担保实力有无变化,是否存在影响其履行担保责任的不利因素;对已制定还款计划的不良贷款,是否按计划进行了还款;对已进行诉讼阶段的不良贷款,重点关注诉讼工作的进展情况,是否存在影响我行权利的法律瑕疵;积极搜寻借款人、保证人等的财产线索,进行财产保全;若我行有宣布贷款提前到期的情况,应该将此情况及时告知借款人和担保人。(4)抵(质)押担保管理。抵(质)押的管理主要是在授信期内密切检查保管措施是否能够保障抵(质)押物的品质。关注抵(质)押物的价值变动趋势,定期发起抵(质)押物贷后重估,跟进了解授信管理部门不动产、机器设备等抵押物内部评估工作情况,及时掌握授信管理部门对抵(质)不动产、机器设备等抵押物价值的评估结果(该评估结果应由授信管理部门定期提示)。如抵(质)押物价值确实无法满足担保债权的需要时,应及时要求客户追加担保或提前行使抵(质)押权。公司客户经理采用现场检查方式对抵(质)押物进行现场检查,对借款人借款合同项下全部抵(质)押物的所有权属、保险有效性和品质状态等要素进行现场检查。对抵(质)押物形态、品质、法律效力和权属出现变化的,应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及时更换或追加担保,结合实际情况必要时上报。(5)异地信贷。异地信贷分为主办行和参与行,主办行公司客户经理应完成对异地信贷客户的整体日常管理,管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确保主办行和参与行合理分工后的贷后管理工作覆盖客户、产品、担保等贷后管理各方面内容。在与参与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按照便于获取信息、利于信贷管理原则进行合理分工,对客户、担保、产品等贷后管理内容进行现场检查和系统维护。负责每半年定期组织召开贷后管理协调会,可通过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展开,并负责加强与参与行、借款人的日常联系沟通。可以利用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保持与参与行、借款人畅通不断的联系渠道,日常联系的频度应该加强,以及时了解异地信贷的发展变化情况。参与行公司客户经理协助主办行客户经理完成对客户的整体授信管理,管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在与主办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按照便于获取信息、利于信贷管理原则进行合理分工,对客户、担保、产品等贷后管理内容进行现场检查和系统维护。发现风险,及时通知主办行,和主办行协商制定解决方案。(6)集团客户贷后管理。该管理工作按照分层次差异性管理,层次划分为:一般客户、分行级重点客户、总行级重点客户、全球战略客户。在充分考虑集团内成员的关联关系和传染性风险,根据总行要求做好下一年度集团客户识别、编码外,还应加强集团客户牵头行、参与行与账户行之间信息沟通及风险处理协调管理,重点做好集团客户整体情况贷后监控和早期预警工作。集团客户贷后管理监控工作主要包括基础材料报送、信息管理、风险信息处理等环节,通过牵头行和参与行规定动作落实,加强集团客户全面、实质性的风险管理,实现及时预警和化解风险。授信到期及交接管理。授信到期管理主要内容是确认所有本息及各项费用已回收,以会计部门出具的还款凭证依据,客户经理确认客户贷款本息及各项费用已全部偿还;及时向授信管理部分移交相应贷款档案和贷款结清通知书;确认贷款本息及各项费用全部还清后,客户经理方可按合同约定和有关规定释放抵(质)物,办理押品的退还手续。交接管理主要内容是确认所有本息及各项费用已回收,以会计部门出具的还款凭证依据,公司客户经理确认客户贷款本息及各项费用已全部偿还。及时向授信管理部分移交相应贷款档案和贷款结清通知书。必须本着上不清、下不接的原则做好交接工作。如果贷款档案资料不齐,前任公司客户经理必须帮助后任查漏补缺,直至补齐相关资料为止,使后任公司客户经理能顺利管理贷款;后任公司客户经理应认真整理档案资料,理清思路,弄清贷款的来龙去脉,特别应该注意贷款的诉讼时效和相关法律文件。未包括在档案内容中的未尽事项须以书面形式说明。需特别说明近期工作计划、尚未解决的问题及需要说明的其他情况。交接内容及未尽事项说明需有纸质记载,并由交接双方公司客户经理及主管领导签字确认。3.1.3贷后管理业务流程中国银行SX省分行贷后管理业务流程如图3.2所示:图3.2中国银行SX省分行贷后管理流程图3.2中国银行S省分行的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存在的问题3.2.1贷后管理工作主动意识较差从贷后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来看中国银行SX省分行的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业务内容大致分为客户贷后管理、产品贷后管理、高风险客户管理、担保管理、专项贷后管理等六项,而每一大项内容又有较多的细分内容。如客户贷后管理又分为公司治理、经营管理、财务状况、行业状况、银行往来、外部信息等六小项内容。贷后管理工作涉及客户、产品、担保、专项贷后等检查内容,需要公司客户经理随时掌握并及时更新相关业务情况,管理内容较多,既要关注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资金流向监控、集团客户风险、市场行情、舆情分析、外部信用变化等;还要关注相关产品银行内政策要求;并需要按期做好现场检查,对押品、担保人等抵押物和保证人做好抵押及担保能力跟踪和更新。表3.1为基层公司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内容:表3.1二级行公司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内容表贷后管理项目贷后管理内容单一客户管理1.本行业务2.同业业务3.关联客户分析4.客户财务分析5.资金流向6.借款人管理7.资金流向监控8.授信批复管理9.担保管理10.固定资产贷款管理11.贷后管理报告集团客户贷后管理12.本行业务13.额度占用14.财务分析15.集团批复管理16贷后管理报告过程管理17.预警跟进处理18.手工预警19.产品贷后管理客户标签管理20.标签管理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涉及集团客户授信的情况下,单个贷款客户的贷后管理内容多达20项;在不涉及集团客户授信的情况下,贷后管理内容也有15项之多。按照截止2019年末中国银行SX省分行公司金融存量授信客户1228户,公司条线专职及兼职业务人员245人来看,二级行公司客户经理人均管理贷款客户在5户左右,每月仅贷后管理工作内容多达75项,这其中大部分内容需要公司客户经理进行手工填报同时进行分析。贷后管理内容占用了公司客户经理大量精力和时间,造成其对贷后管理工作仅是疲于应付。这种被动完成贷后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贷后管理报告仅对前期财务数据和授信情况进行数据修改,分析等直接粘贴之前的内容,缺少对贷款客户目前现状分析,缺少对贷款客户所在行业概况分析,缺少对目前贷款的客观分析及风险预警;二是贷后管理缺少审慎求真的态度,对贷款客户提供的非审计财务数据直接使用,甚至为按期限完成任务在贷款客户暂无法提供财务数据的情况下编造当期财务数据;三是贷后管理过程管理采用形式单一,一般多选择电话约访形式,很少有现场实地核查;四是资金流向监控风险预警意识不够,对贷款客户同户名资金划转、他行资金大进大出等异常行为情况没有追根溯源,仅片面认为按期付息就是资金流向正常。3.2.2贷后管理形式大于实质二级行公司客户经理工作主要压力来源是业务发展,平日业务发展压力较大。对于他们而言,贷后管理内容复杂多样,所以大多以应付检查的态度对待该项工作内容。只能做到将贷后管理要求的相关内容进行填写完整,以达到检查过关目的,并未从实际出发,针对现实状况对贷款客户和贷款产品等内容进行深入客观合理的分析和上报。图3.2是中国银行S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的审批流程。在业务实际操作过程中,由公司客户经理发起贷后管理内容,提交二级行部门主管审批,按权限由主管行长进行终审。日常贷后管理工作主要以二级行公司金融部完成,一级行贷后管理团队对其一般不负责,他们只检查二级行是否完成了贷后管理内容以及是否按时完成。图3.2贷后管理审批流程图从贷后管理审批流程来看,贷后管理主要审批流程人员与业务发展人员严重重合,而内部审计部门也只对贷后管理的合规性进行审计检查。在这样的审批流程下,缺乏有效的审批监督和管理,往往由二级行公司客户经理替二级行部门主管审批,甚至有替二级行行长进行贷后管理审批现象,贷后管理制度并未落实,分级审批控制风险的贷后管理目标也流于形式。中国银行S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模式是二级行公司金融部为贷后管理执行部门,二级行风险内控部负责贷后管理业务督导及合规检查,日常贷后审批二级行业务主管行长决定,贷款分类审批由省行授信管理部资产管理团队负责最终审批。贷款分类所有信息由二级行公司客户经理负责提供,贷款分类涉及到二级行的贷款拨备,影响到二级行经营利润考核,在利润绩效考核的导向下,二级行公司客户经理在分类时信息上报不够及时、分类信息不够准确,从而影响全省行贷后分类工作。3.2.3贷后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高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金融产品的类型丰富且更新很快。面对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银行自身未来发展也各有要求,面对这些情况,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不得不以更高的标准完善自己。而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和政策的执行最终要由具体执行人员来执行。这就不得不要求贷后管理人员具有极高的业务素质,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读相关政策和把控风险,他们的业务素质能力是银行贷后管理工作是否完善的关键点。一般而言,对于贷后管理工作,其业务人员不仅要熟悉银行授信政策还要熟知行业监管政策,同时要具备财务报表分析、法律基本知识等业务相关知识。从图3.3、图3.4、图3.5来看,中国银行S省分行公司金融贷后管理人员,绝大部分为本科学历且专业不相关的年轻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缺乏成为制约贷后管理有效正常开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图3.3贷后管理人员学历分布图图3.4贷后管理人员年龄分布图图3.5贷后管理人员专业分布图3.2.4贷后管理专业人员配置不足本文研究范围内的贷后管理人员包含公司客户经理、产品经理、信贷经理及其上级管理者。近年来,中国银行S省分行公司金融条线崇尚业务优先发展思路,在人员配置上以业务营销条线优先,大部分专业技能人才也转岗至业务营销岗位。从表3.2可以看出中国银行S省分行大部分公司客户经理为营销岗位占比达到84.08%,部分营销人员兼职信贷经理和产品经理;专职信贷经理21人,占比仅为8.57%;产品经理18人,占比7.35%。中国银行S省分行专职信贷经理多由从业多年公司客户经理转岗,很少有直接从事信贷管理的工作人员。另外由于信贷经理由二级支行自行聘用,省行不对准入和资格等进行严格限定,部分二级行出于人员紧张或为解决部分人员岗位薪酬级别,任命信贷经理仅仅是在名义上,并不限定其实质工作内容,造成信贷经理专人不专岗。截止2019年末中国银行S省分行公司金融存量授信客户1228户,信贷经理仅有21人,提供二级行专业贷后审批的信贷经理人均管户58户,专业人员配置严重不足。表3.2中国银行S省分行贷后管理人员岗位情况表岗位人数占比公司客户经理20684.08%信贷经理218.57%产品经理187.35%合计245100.00%3.3中国银行S省分行的贷后管理业务问题成因3.3.1重贷款投放而轻贷后管理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具有较为强烈的扩展意识,为追求经济效益和抢占市场份额,过于重视贷款业绩,即盲目追求贷款发放量以及可能产生的效益,但是却忽视了贷款发放后的管理,精力与资源都被投注于贷款前和贷款中,而无法兼顾贷款后管理。重贷款而轻管理的错误观念不仅限制着贷款业务的正式化、正规化发展,也可能给整个金融市场造成效消极影响。在信贷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基于客户拓展、内部考核等多方面因素,普遍高度重视贷前调查、评估、申报、支用审核等工作,但贷后管理整个过程持续时间长,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多,是较为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也是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仍然存在“重贷轻管”现象,虽在制度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执行层面,认识不足、检查不够深入、流于形式、人员配备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衡等情况较为普遍。目前,各商业银行虽然都很重视贷后管理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重放轻管”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贷款的利息收入,为了最求最大的利润,银行会放宽贷款的条件限制,将主要的人力资源都用于贷款的投放上面,存在盲目放贷的行为,但是忽略贷款发放之后的后续管理,没有跟踪的调查研究,实地了解贷款人的经营状况,也没有后续的跟踪服务,更没有帮助企业摆脱经营困境的措施。由于利差仍然是银行收益的重要来源,银行通过加大对信贷的营销和投放可以获得收益,而耗时耗力的贷后管理工作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其次贷后管理虽然也有考核指标,但一般以贷款收回率、非应计贷款控制余额等量化风险指标来进行考核,好看的数字往往可以掩盖实际的贷后管理质量;在信贷业务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往往会被这些新增的贷款所稀释;此外银行同业竞争激烈,绩效考核的压力等因素,这些都导致一些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信贷人员普遍重视信贷业务拓展和贷款发放,轻贷后跟踪管理,没有认识到贷后管理是贷款全流程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造成了“前重后轻”、“虎头蛇尾”的现象。在业绩指标压力下,二级行或公司客户经理不能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贷后管理以及风控管理相对弱化,存在“重贷轻管”思想,贷后管理的重心偏向于形式上满足合规要求、加上客户经理要兼顾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的事务操作,对贷后管理工作投入精力少,不专注也不专业,不注重对企业现金流的分析,过度依赖房产、股票等抵质押品控制风险,风险敏感性不足,从而使本可以防范的风险产生。公司客户经理重视贷款业务的拓展,对于贷款项目确认后却往往疏于管理。这样直接导致是银行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