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化时代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探究全球化时代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第九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述评
一、国内模大学科技交流科学会议讨论来源2012年6月1日至2日,由北京大学和中国翻译协会组织的第九全国语言大会和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姜永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总编辑徐建中等领导及专家学者共约260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化时代的口译教育——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重点围绕口译理论和口译教学模式展开研讨。此次大会上,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递交大会论文摘要共178篇,提交论文全文约80篇。论文摘要内容及其数量分布如下:第九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共有以下三点创新:其一,特邀嘉宾与团队代表分别做主旨发言。本着国内外专家共同参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团队与个人相结合、培训与研讨相结合的原则,此次大会特别邀请了7名主旨发言嘉宾围绕口译教学、口译质量评估、口译语料库、手语翻译等不同层面做重点介绍。除特邀嘉宾的主旨发言外,大会首次组织团队主旨发言。来自国内7所高等院校的口译教学团队以集体发言的形式介绍了各自的口译教学特色和亮点。“北外模式”、“上外模式”、“广外模式”、“西外模式”、“北语模式”、“厦大模式”、“川大模式”纷纷亮相,相互补充,极具示范性和启发性。其二,“手语翻译”作为大会服务语言首次出现在全国口译大会的会场。继“手语翻译”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在四川大学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口译大会首次进入口译界同仁的视野之后,此次大会更进一步将“手语翻译”纳入大会服务语言,并首次实现了“英-汉-手语”和“法-汉-手语”的三语同步接传翻译,这是跨语际翻译的一次大胆尝试。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在致辞中首次使用“手译界”这一术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也在大会总结中强调将选择一两所学校作为手语BTI和MTI的试点学校。其三,分论坛以主题为线,组织与会嘉宾围绕不同口译主题以“研讨”的形式来展开。此次大会的分论坛由主持人组织与会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展开讨论,在互动中交流经验、沟通思想、相互学习,改变了过去“带着论文来、带着证明走”的传统形式。此外,还应特别指出的是,此次大会首次将翻译人才的培养上升到国家语言能力的高度。原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从国家语言能力高度强调了语言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翻译工作是国家语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合格翻译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探索多元、全方位的标准4口语系统的教学模式此次大会的突出特点是:以口译理论和口译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依托,把口译人才培养放在口译教育的大背景下,探索多元化、全方位的口译教学模式,提高国内口译理论研究和口译教学水平。1.“标准”与“多元”的“4.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ClaudiaAngelelli教授提出应该用“口译教育”替代“口译培训”,并围绕“口译教育”的原则、方法和构成要素等做了详细阐释。ClaudiaAngelelli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深入阐述了“口译教育”的内涵。她认为,“口译教育”首先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口译教学应该是“实践经验”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产物。在口译教育、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经验传授是不够的,教育、教学人员应该进行理性的思考、从实践中总结出口译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原理”(principles),并用以指导实践教学。“口译教育”的任务在于探究不同场合下的口译培训模式,而后用这些有针对性的模式去“教育”学生而非去“培训”学生。ClaudiaAngelelli教授认为,“口译教育”应该有6个构成要素,即信息处理(information-processing)、人际交互(interpersonal)、语言知识(linguistics)、职业技能和素养(professional)、特定的环境、场合(settingspecific)、社会文化(socio-cultural)。围绕这6个层面,“口译教育”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扩展自身的学科视野、丰富自身的观点:其一,应该更加综合地理解“人际交互”所涉及的领域,如译员和翻译公司的角色;其二,更深层次地发掘不同口译场合的特殊性;其三,分析不同类型的口译活动的社会文化属性;其四,将译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纳入培养和考量范畴。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将“教育”、“第二语言习得”和不同的“口译情境”联合起来;将“教育”与“培训”区分开来;在理性思考或研究所得出的“原则”基础之上构建口译“教学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并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材料;把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对学习效果进行适时的量化评估。“口译教育”理念得到了刘和平教授的积极回应。她在大会的主旨发言中再度重申“口译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她认为,翻译应该是“一种教育而不是一种培训”。教育是宏观的、全方位的,教育与“人”的成长相关,而培训与技能、技术的关联更为密切。刘和平教授结合中国的口译教育现状,提出了“口译教育模式多元化、能力培养多元化”、“培养多层次、多领域、职业化口译人才”的观点。在“模式多元化”问题上,她赞同宋亚菲、王恩冕、任文教授的观点,认为“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但是“需要有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各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适合自己的培养目标和方法,而不能简单复制。其“能力多元化”的意思在于,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类型、水平和层次,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结合口译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刘和平教授还提出了本科教学应该遵循“多元化发展模式”的建议。她强调,要想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必须分清BTI和MTI的教学目标,将能力培养分为不同阶段,而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层次和学生水平。2.“全方位”培养模式“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此次口译大会研讨的重点。为此,第九届全国口译大学特别增加了团队演示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四川大学7所高校的口译教学团队应邀按照口译教学不同环节演示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模式。在团队演示中,老、中、青三代口译教学教师同台献技,理论与教学相融合,为口译教学团队的成长、口译教学的传承和青年人的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此次大会上,巴黎高等翻译学院(ISIT)、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较为系统介绍了自己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巴黎高等翻译学院口译系负责人SarahBordes女士在主旨发言中系统介绍了巴黎高等翻译学院的口译教学特点和口译技能传授模式。ISIT以市场和入职为导向的职业化译员培训模式得到了国内专家的一致认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团队演示环节系统地介绍了自己的“四主线模式”,即以“技能主线、专题主线、语言主线和实践主线”为依托来进行课程设计并组织口译教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团队演示中系统介绍了北外的MTI“全方位”培养模式。北外的全方位培养模式主要突出以下四点:其一,在培训中建构译员的专业身份;其二,围绕笔记能力、短期和长期记忆能力等不同能力展开“互动式”的交传教学;其三,推出系统的“视译”教学;其四,通过一系列的口译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上外、西外、北语、厦大、川大5所高校围绕不同的口译教学阶段进行了集体展示。上外口译教学团队介绍了本校学生译员的遴选与考试的情况,并模拟展示了升级考试的过程。上外的考试主要分为入学考试、升级考试和毕业考试三个部分。考官由专业译员、用人单位(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专业协会)与核心教员三部分人员构成。考试主要考察学生以下四方面的素质:一、内容(准确性/忠实度);二、沟通能力(表达/连贯性);三、技巧;四、语言能力。西外围绕学生译员“职业化”行为训练中的仪态训练进行了展示。西外的仪态训练目的可以概括为四点:提升心理素质,增强信心;强化沟通意识;减轻后期培训的认知负荷;培养学练结合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西外从行、立、眼、面、手、声六个方面入手对译员的职业化行为进行训练。北语在其团队演示中,以口译能力的阶段性发展特点为切入点,围绕口译员培养过程中“从语言到信息、从信息到笔记”的两个环节进行了展示。该团队强调指出,口译教学其实是和语言有关的思维训练,口译第一阶段教学的核心并不是有无笔记本身,而是培养学生职业口译的思维能力和获取语言深层意义的操作能力,也就是对语言整体信息的抓取、理解、分析、处理和存储能力,其中无笔记训练侧重口译思维,有笔记训练侧重信息记忆。厦大的口译教学团队围绕口译训练过程中的“口译能力培养”、“口译学能测试”、“言语产出”、“自主学习”和“口译使用语境”五个环节做了团队演示。厦大口译教学团队指出,口译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突出中、外教师在口译课堂上的互补作用;在口译学能测试上,应该通过“测试-分析-干预-监控-评估”系列措施将口译教学所施加给学生的“阻碍型压力”转变为“促进型压力”;在言语产出层面,应该针对言语形成、概念形成、自我控制等不同环节采取恰当训练方式;口译自主学习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框架应该考虑到智能反馈、语料真实、技能主导和交互实践四个关键因素;在口译使用语境层面,口译实践或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口译文本的选择和衔接手段的运用。以任文教授为代表的四川大学口译教学团队在团队演示环节展示了该校“以成果为导向的口译教育模式”。此模式通过对口译各环节的系统调查研究,提前设定每一步教学过程所应取得的成果,然后围绕这些成果来设计相关的培养方案、设置课程、确定配套的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等。此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成果重要性,把学习成果和实习、实践效果作为检验学生质量的决定性标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蔡小红教授在点评中指出,“以成果为导向”的训练模式解决了口译教学中如何从技能训练走向最后成品展示的一个难点。在口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服务产品”的意识,提供满意的口译服务才是口译质量检测的硬标准。3.理论模型和方法在此次大会上,从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角度入手研究口译不同问题的相关成果明显增多。复旦大学康志峰和香港城市大学的鄢秀对学生译员在口译课堂上的焦虑状态分别从个人和班级的角度做了深入研究。四川大学的胡敏霞研究了口译译员的认知决策问题,分析了同传译员信息处理的失误类别和诱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ClaudiaAngelelli教授在其主旨发言中特别强调应该加强针对不同口译场景的深入研究并将其逐一模式化。许明博士在其提交的论文中系统论述了同声传译的研究方法。他首先模式化了同声传译的交际过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剖析了同声传译研究的研究客体和研究内容。在其研究中,他还结合双语研究的最新发现提出了以译员语义性记忆为核心、以语义表征为转换媒介的同声传译研究的框架模式,并结合描写性研究、实证性研究和基于同传语料的研究的最新进展,阐释了同声传译研究所应遵循的一些具体策略和方法。同济大学的郭靓靓重点研究了中英文同传过程中译语语序处理方式的选择问题。4.同传教学的展望视译教学在此次大会上受到很多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复旦大学的王炎强老师认为“视译”是口译与笔译的中间环节,作为一种口译形式,它应该被放到大的翻译生态环境中来,三种翻译形式统筹起来、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团队演示环节较为完整地介绍了北外MTI的“视译”教学模式。在分论坛研讨中,北外的和静老师围绕北外翻译专业本科“视译”教学介绍了研究成果。她指出,北外本科“视译”教学的亮点在于在教学中“学生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练习材料的补充、模拟会议口译以及学生点评等多个层面。上海外国大学的张爱玲教授在谈及视译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时指出,带稿同传最难,视译不能局限于表面的形式,而应由表及里、学会进行意义断句,而这与“视听口译”还有着一定的区别。厦门大学的陈菁教授指出,视译很难,因为在进行视译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关注语法结构、句子形式等表面的东西。在同声传译教学方面,职业口译员李枫博士在其主旨发言中结合汉法同声传译的主要特点和困难,归纳总结了口译译员应该掌握的主要技能,并进而阐明了汉法口译教学的重点和困难。李枫博士认为,汉法的语言特点决定了汉法同声传译过程中传译策略的特殊性和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她从“理解”和“表达”两个层面分析中法同传的主要特点和困难。李枫教授指出,理解层面的教学,中到外和外到中的原则和方法基本一致,唯一的区别是如何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母语接收信息的特点,调动自身的知识及语言能力,为下面的表达环节多争取主动。在表达层面,中法文的不同特点给表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中到法的同传教学要根据这些特点和困难训练学生掌握“顺译与预测”、“搭好架子”和“做好加减法”三个层面的技能与方法,而且“加强B语表达能力”应该成为中译法同声传译教学的重点。接力同传(或三语同传)教学是此次大会讨论的一个热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蔡小红教授和张庆陆博士结合广外法语MTI接力同传教学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一个有关接力同传的研究项目,介绍了广外接力同传的教学模式。蔡小红教授指出,接力同传主要由首译员和接力译员组成,接力同传除了相关技能练习外,还需要注意到话语交接、认知补充、设备转换等问题。因此,接力同传对所有参与的译员都提出了极高的水平和素质要求。在评估环节,张庆陆博士、蔡小红教授指出,广外采取听众评估和教师评估相结合的双重评估模式,其中听众包括普通听众、同行译员和讲话人。评估主要依据学生译员的信息传递效率、表述水平和职业表现等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教师负责最后的多角度点评和总结。广外的接力同传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和嘉宾的极大兴趣,大家围绕三语接力的实验环境、重点难点、背景知识的准备、发言人讲话质量与翻译质量的关系、接传过程中信息的取舍和一些特殊情况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此次大会上,同传译员的培训、译语质量的提高、预测在同声传译教学中的应用等问题也进入了与会嘉宾的视野。来自美国Acta语言服务有限公司的杨荣女士介绍了美国法庭口译的需求和培训状况,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对同传译员进行“简化”培训的主张。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卢信朝老师提出在同声传译教学中应该加强译语生成过程中对音高、语调、节奏、流畅度、噪音、语法、交际效率等方面的质量监管,以提升译语的可听性和交际效果。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王海若老师通过对切尔诺夫同传概率预期模型的分析和实践检验,认为同传预测对口译教学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同传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主观冗余和客观冗余对信息进行全面的把握和理解。5.口语体系的变化口译质量评估的研究在此次大会上得到广泛关注。国际高校联盟副主席、意大利特里斯特大学口译质量评估专家MaurizioViezzi教授,通过主旨发言和随后的口译质量评估专题培训,系统地介绍了口译质量评估的各个环节。他认为,口译是在原文的基础上生成目标语言,并用以满足第三方需求的一种服务。这种服务是为了满足一种特殊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根据场合、环境和听话人对质量的要求和期待的变化而变化。口译策略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需要结合交际环境所涉及的具体情境来考虑。MaurizioViezzi教授提出质量有四个决定因素:一是信息对等(equivalence);二是确切性(accuracy);三是贴切性(appropriateness);四是实用性(usability)。在不同的口译情境下,上述四个因素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会有所变化。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建华博士在口译质量评估上也做了试探性研究。他研究了8位翻译专业学生和10位专业译员,并从准确性、流利度、完整性、自然性、逻辑性、反应速度、口译技巧应用、简洁性及整体评价对这些口译员的口译表现进行了评估,其研究目的在于决定哪些因素比较重要、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美国Acta语言服务有限公司的杨荣女士针对法庭口译的质量评估做了阐述。她认为,法庭口译更加注重措辞严谨,副语言也应翻译,包括停顿、迟疑、重复等,尽量保持语义对等,不能对语言进行润色、修饰。在团队演示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从内容完整程度、沟通能力、技巧和语言水平四个层面入手设计的入学测试量化评估表,西安外国语大学从行、立、眼、面、手、声六个指标入手对学生译员体态、仪表等职业素养进行的量化评估,厦门大学针对口译学能的测试、对口译使用环境中衔接手段的量化测试等。在分论坛研讨环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邓玮博士结合广外法语口译自主学习网站的自评系统进行了案例研究。这些均是口译质量评估的具体运用。6.开发“数字口腔”的新特点从大会主旨发言和分论坛讨论情况看,口译能力研究在继续深入,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与会学者的普遍重视。北京语言大学的张宝钧教授结合“口译能力的阶段发展及其教学法研究”课题扼要阐述了北语口译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和理论支撑。厦门大学在团队演示中从口译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了中外教师联合上课、逐级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等创新的理念和做法。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其团队演示中将学生的“可教性”(teachibility)作为遴选学生译员的一个关键标准。清华大学的郑文博博士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实验研究了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交替传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上海理工大学的刘芹教授研究了学生的性格特质与口译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邓小文老师以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五个班三个学期跨越三年的教学实验,探索如何在交传综合技能训练阶段以主题知识和职业素养为重心、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译课堂,从而实现综合口译能力的提高。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谷蕾博士重点研究了交传训练过程中“数字口译”的问题。鉴于数字的特殊性,她提倡通过“问题诱导”方式、由浅入深开展教学。在其发言中,她首先重点介绍了“问题诱导”模式在数字教学中的可行性,随后以繁复数字口译为例,具体探讨了该模式实施的步骤,包括表格填入法、数字方块法、折算法、移位法、括号法、直接转换法、缺位数字转换法等。7.确定标准、提高研究质量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杨承淑教授介绍并分析了SIDB语料库的开发过程和语料标记特点,并进一步指出了借助SIDB语料库展开译员职业技能和同传策略研究的可能性。她指出,SIDB数据库主要就话语篇章类型、时间信息和话语语流三个层面做了详细的标记。结合SIDB语料库的这些标记特点及其依托SIDB语料库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杨承淑教授认为,SIDB语料库对于口译理论及技能的研究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学术潜力:其一,SIDB语料库可以发挥更大的解释力与预测功能,具有理论与实务的双重作用;其二,SIDB语料库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并解决口译科研产出费日费时的问题;其三,SIDB可以将口译研究推向理科层面,大幅提升研究产能。应该说国内的口译语料研究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厦门大学的陈宇平在集体演示环节探讨了面向口译教学的口译语料库的理论基础、总体设计方案以及实现方案,并阐述了将口译语料库有效运用于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北京语言大学张威教授在分论坛发言中指出,相对于笔译与语料库的结合而言,口译与语料库的结合还刚刚开始,口译语料库建设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技术问题,如语料库的设计思路、技术指标等,而且技术问题对于语料库的开发和后期运用非常关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邹兵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口译语料库建设过程中的副语言信息的标记问题。深圳大学的张吉良在提交的论文中探讨了用于交、同传训练的口译双语视频语料库建设问题。他提出,互联网时代的口译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免费资源,建立一个开放的、材料真实、题材广泛、风格迥异、语音语调不同、体现讲话人国别和地域特点的英汉双语交、同传视频语料库。8.教育内容和模式此次大会上,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尤其是非翻译专业的口译教学受到了与会嘉宾的关注。本科生教学涉及面广,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目前,国内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主要涉及翻译专业和非翻译专业两大类,或者说外语院校的口译专业课和综合性院校的口译必修(选修)课。其中,后者存在的问题较多,如BTI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口译师资缺乏、教学经验不足,学生外语水平有限等。与会嘉宾还研讨了BTI口译教学的起点、定位和教材等问题。宋亚菲指出,BTI的口译教育应该从基础做起,把语言能力和治学能力提高起来。香港城市大学嫣秀结合香港的口译专业学习指出,在香港,学生需要快乐地学习,老师只是起促进作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王斌华指出,口译市场这一金字塔的底端对联络口译需求很大,针对大量本科生开设口译课程是不现实的,而应该踏踏实实做好口译的底端市场,规划出版针对本科生的《联络口译》教材。而本科教学应以联络口译为培养目标,做好基础口译,把本科口译教学集中在信息处理技能和口译思维的训练上。王恩冕教授指出,现在出版的口译教材良莠不齐,应该突出重点,而口译老师也不应该太依赖教材,相关材料可自主选择。关于本科口译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与会嘉宾认为,口译教学过程中的听力教学应该区别于普通的听力教学,应该注重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而现有的听力教材与口译听辨能力的培养不吻合,有些教材只能借鉴其概念。关于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应该突出“本土化”的特点。宁波大红鹰学院周忠良指出,地方院校主要是服务地方经济。因此,地方院校本科口译人才的培养应立足地方特色,以确保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学以致用。在教育模式的问题上,上外教师代表认为,模式并非不可复制,但并非一定要复制,发展模式没有固定的,可以发展自己的。广东省东莞理工学院王永响应前两位老师的观点,认为二本学校应该注重实用性、突出当地特色、采用“本土化”教学策略。9.测试内容和形式口译资格认证的相关问题也受到学者的关注。厦门大学陈思佳对比了国内外的口译资格认证体系。在其研究中,她选择了4个国外体系和4个国内体系来进行对比。国外体系分别是美国的全国译员资格证书(NIC)、美国的联邦法庭口译员资格考试(FCICE)、澳洲的国家翻译人员认证局的测试(NATTI)、英国的公共服务口译证(DPSI),国内的体系为上海外语证书考试(SIA)、全国外语翻译测试考试(NAETI)、厦门大学口笔译资格证书考试(AIT)以及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其分析的内容包括测试前、测试中、测试后。在测试前,国内体系都无限制,国外体系中NIC和NATTI都有报考资格要求;国内体系均不提供主题范围,但AIT会在考前一周进行信息发布,公布各级主题,而NATTI和DPSI会进行考前信息发布,NIC和FCICE则会为考生提供主题范围。在测试内容方面,国内都没有将职业道德纳入考察范围,而NIC和NATTI都包含专门的职业道德测试。在测试形式方面,大部分都是口、笔试结合。试题类型方面,国内题型比较单调,全部是录音题,而国外体系有录音题、视频题和角色扮演题。在同声传译方面,国内体系没有设置的视译是被很多国外体系所重视的。在测试后,国外体系的评分标准在细化和量化方面更完善,对评分人员的选择标准有详细介绍,而国内体系在这方面不公开。国外体系中,NIC和NATTI对获得认证的译员有继续教育和定期登记的明确要求,国内体系中只有CATTI这样做。通过对比,国内体系有待完善的方面是:第一,加强对职业道德的测试;第二,提高试题真实性;第三,增加考察的技能类型,比如视译和耳语传译;第四,对评分标准细化、量化,公开评分人员的选择标准。10.研究结果与展望手语教学也是此次大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厦门大学的肖晓燕在主旨发言中系统介绍了手语翻译、手语传译、手语对译等基本概念,分析了手语翻译在中国的现状,剖析了手语译员培训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并提出了在翻译学科框架下发展MTI和BTI的手语培训的设想。最后,肖晓燕从政策层面和学术层面对手语翻译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前景展望。中州大学孟繁玲也介绍了目前手语翻译在中国的教育、教学状况,并介绍了中州大学的手语师资、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情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伟合在大会总结中说,今后BTI和MTI都要高度关注手语翻译领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一、两所学校进行试点,尝试将手语作为一门外语进行教学。三、语言学研究国际上口译研究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调整期”后进入跨学科研究的发展阶段。众所周知,口译研究涉及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符号学、传播学、社会学、神经科学等多领域,呈现多样化趋势:人类学角度、社会职业角度、机构角度、交互性角度、文本性或话语性角度、认知性角度和神经性角度(张威,2012)。面对这样的多样化,中国的口译研究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思考。1.问题和反思从整体来看,口译研究的有些问题还是客观存在并且不容忽视的。1.1第三,这也是影响学生口岸学习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次大会围绕“翻译学科建设与口译理论研究”递交的论文摘要共68篇,其中部分内容重复率很高、研究深度不够,泛泛谈论或研究交替传译、同声传译或视译教学的较多。整体来看,论文选题宽泛、笼统,研究缺乏新意。当然,重复性研究如果有新意,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问题,也是必要的。此次大会上,不同类型的本科院校的口译教学问题尤其是非外语类院校或非翻译专业的口译教学问题虽然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兴趣,但讨论几乎仍然停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定位、教材等问题上,缺乏深入的思考,没有探究原因,更没有上升到教学法的层面展开理论思考。实际上,教学质量离不开学生、教材、教师和方法四要素。教师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水平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和教育人为第一要务。在这样的逻辑指导下,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譬如,就上述主题而言,值得研究的问题有:影响学生和其能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相关能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什么?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如何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等等。全国不同院校有不同的情况,而这些不同就构成了研究的个体,无数个体汇集在一起就有可能发现一些新的规律,对这些规律进行描述就有可能形成某种理论或原则,甚至是一种模式。类型相近的学校开展区域性或主题性研讨会也许是一种避免重复研究可以尝试的做法。口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看书、多交流,特别是随时关注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成果也是避免重复性研究行之有效的做法之一。1.2产品与研究队伍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口译研究主题分布不均、较为分散,大众化主题研究较多,个别主题的研究触及极少。从递交的论文摘要来看,诸如翻译本地化与产业化、翻译市场与项目管理、平行文本与语料库建设、国际机构与翻译、与客户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新媒体与口译新形式、职业翻译程序、产业政策、职业认证等主题还没有进入研究者视野,对联络口译、会议交替传译、视译、同声传译(含耳语同传)等缺乏系统的本质性思考与研究。主题涵盖面不足或分布不均说明目前口译界研究队伍的内部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口译研究人员研究的目的性、方向性不明确,研究水平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业内不同专业背景、对口译感兴趣的研究人员还没有形成一支相互支撑的“联合舰队”,这势必会影响口译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在口译教学上的推广,也很难与国际接轨。为此,口译研究需要引进多学科的观点、加强队伍建设,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口译活动,发掘口译活动的规律和本质,开拓全新的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水准。1.3口语研究的深度和方法缺乏系统性研究国内口译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开始结合,但仍然是经验传授多于理性思考,而且理性思考深度较之于广度还有待加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口译界做研究的人较少,真正出于兴趣、本着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口译的人较少,研究的深度自然有限。国际上围绕实证研究(或称科学性研究)与人文研究(或称描述性研究)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只有实证才是科学,反对的人则说,数字和图表并不能替代描述性研究。作者认为,跨学科研究是口译研究必经之路,而跨学科研究需要定量方法的普及与规范、定性方法的合理应用,两种不同方法相互补充,这才是今后口译研究的道路和方法。我们发现,个别论文作者就几个学生或十几个学生进行一个实验就推导出一种结论,这种做法恐怕有待商榷。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九册表格语文教案
-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至六单元(内容含课文口语交际及语文园地)全部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 《扎染工艺设计》教案
- 武汉市攀岩馆租赁合同
- 医疗新技术项目评估指标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 农村改造鱼塘施工合同样本
- 塑料机械库存管理要点
- 畜牧屠宰市场营销
-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四)
-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数学期中测试
- 第六章 一次函数(13个题型突破)
- 大学生就业指导(第2版)教学课件10
- 2024-2030年国内水泥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期中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德育核心素养课题研究报告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国际私法》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5)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不能胜任工作解除劳动合同协议范本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
- 2024年6月高考真题浙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