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表格语文教案_第1页
第九册表格语文教案_第2页
第九册表格语文教案_第3页
第九册表格语文教案_第4页
第九册表格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日(星期____) 总第1课时课题一、海上日出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目标了解海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体会日出时的伟大奇观。教学重点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了解作者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朗读课文,三、作业1简介作者:巴金2导入课文3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4填写生字表格,认清字的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组词和字义。为进一步分析课文做准备。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出感情。2、朗读课文。抄写课文生字词朗读课文学生读文解决课文生字、新词学生默读、分析学生试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作准备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天气晴朗时海上日出有云的情况下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2课时课题1、海上日出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目不转睛”“灿烂”造句。情感目标了解海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体会日出时的伟大奇观。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二、学习第1自然段。学习第2自然三、小结播放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日出景象的录像片,投影片也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日出的情境中,然后请同学来谈一谈观后感。教师可在同学们谈论的基础上引出新课《海上日出》。日出很美,海上的日出更美,巴金老先生在海上日出称为伟大奇观,“奇观”是什么意思?(“奇观”指的是雄伟、美丽少见的景象。观,景象。)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交待了什么,并把有关内容画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下图,再结合第2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作者“我”是怎样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作者写了什么情况下的日出?感受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日出的美景学生默读思考学生默读思考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学生根据思考题再次默读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朗读的时候,我们要把作者那种渴望日出的心情读出来,还要把太阳初升时那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读出来。板书设计:1海上日出

天边景色的变化(蓝——红——亮)天气晴朗时小半边脸——慢慢上升海上日出跳出海面的全过程冲破云霞——光彩夺目有云的情况下躲进云里透出重围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3课时课题2、夕照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佳句,理解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推敲词句的阅读习惯。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日落的全过程,体会其如诗如画的美。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想象夕照的景物是什么样的。教学用具电脑光盘教学方法情景导读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欣赏画面,感受夕照的形象美二、回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1组织学生看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的彩色投影片或多媒体影像,指导学生观察,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夕照在变化过程中各像什么。1.看投影或插图,听课文的配乐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学生先观察夕阳出现时照到砖瓦房上呈现出的各种美丽的景象。2、再观察夕阳西坠过程中自身的变化。通过多次朗读,使学生入情入景。充分感受课文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三、探究方法,学会发现大自然的美.1作者为什么能将自然界中稍纵即逝,人们熟视无睹的事物写得如此生动、逼真、富有情趣?2.作者是怎样观察夕照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3、小结:通过读、思、画、议使学生明确只有留心观察、注意积累。随时练笔。才能提高作文水平的道理。1、学生练读、评议。读出夕阳变化的特点。3、学生回归整体,朗读全文。板书设计:2、夕照钻天杨、砖瓦房太阳变红夕照太阳成了石榴太阳如烈火太阳消失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4课时课题2、夕照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能力目标运用本课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准确地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训练写话能力。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日落的全过程,体会其如诗如画的美。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想象夕照的景物是什么样的。教学用具电脑光盘教学方法情景导读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听写生字新词二、扩展阅读,延展思路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达到巩固的目的。1.两次比较,体会作者如何展开叙述。出示句子:2.辨析讨论,学习如何进行具体描3.尝试练习,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翅膀。学生读句、比较、讨论。通过比较体会到生动的语言的魅力。应归纳为三点:①仔细观察②深刻感受③合理想象通过多次朗读,学生独立阅读,读议结合,读中悟法。三、课堂练习1.尝试熟读基础上当堂背诵。2.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讨论: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后有哪些不同感受?理解、熟读、背诵、积累、比较达到夯实语文基础的目的。板书设计:2、夕照微红轻纱熟透的燃烧的橘黄色深红大石榴烈火消失了红云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5课时课题3、古诗二首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情感目标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空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用具插图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二、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预习内容: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李白、苏轼生平及作品2—3首。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解决。学生汇报预习情况。不完整、不准确的,学生互相补充、评价。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边观察书中插图,边读诗句,加深理解。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和查找有关资料的能力;三、学习《望天门山》五、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以鼓励为主1.结合插图读诗句。2、充分利用诗配画,画配诗,诗画结合,直观教学。强化理解和记忆。3.默诵这首诗,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看谁背得快。还知道李白别的诗吗?尝试介绍几首,谈谈对诗的理解、认识等边观察书中插图,边读诗句,加深理解。多交流汇报,相互补充、纠错、争辩、评价板书设计:天门断江水流望天门山山相对壮阔雄伟孤帆来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6课时课题3、古诗二首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情感目标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空体会诗人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用具插图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二、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预习内容: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李白、苏轼生平及作品2—3首。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的学习中解决。学生汇报预习情况。不完整、不准确的,学生互相补充、评价。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边观察书中插图,边读诗句,加深理解。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和查找有关资料的能力;四、学习《题西林壁》五、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以鼓励为主1.结合插图读诗句。2、充分利用诗配画,画配诗,诗画结合,直观教学。强化理解和记忆。3.默诵这首诗,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看谁背得快。还知道苏轼别的诗吗?尝试介绍几首,谈谈对诗的理解、认识等边观察书中插图,边读诗句,加深理解。学生查找苏轼的诗多交流汇报,相互补充、纠错、争辩、评价拓宽学生的视野板书设计:横、侧、远、近、高、低看不同题西林壁全面看问题身在山中不识山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7课时课题4、迷人的张家界课型略读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增强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用具电脑光盘教学方法自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二、播放张家界风光片,营造轻松的氛围三、在朗读中感受自然风光,调动昂扬、激越的情感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之中。使学生情绪变得活泼轻松,营造课堂氛围。学生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1.自由地选择读书方式读几遍课文,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谈谈对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交流汇报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说明从哪里搜集到的。其他同学补充资料谈感受。学生初步感受张家界自然风光的迷人,激发阅读兴趣。学生细读课文,通过自学自读体会内容,达到静心读书、静心思考、静心领悟的目的采用多种形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心灵在美读中熏陶。点画中憧憬。四、在朗读、绘画、叙述中升华,渲染赞美之情五、课堂练习2.采用交流、点拨形式品词析句体会文章描述的内容1.选择喜欢的部分比比谁读得好。2.选择一个景点画一画,再说说自己的想法。谈出或写出自己的思考,与人交流,明晰思路,延展到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板书设计:金鞭岩迷人的张家界——群峰黄狮寨——动、植物——人间仙境(总写)金鞭溪(总写)(分写)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_____月_____日(星期_____)总第____课时课题5、挑山工课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1、丰富学生词汇。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情感目标: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能用“耽误”、“朴素”造句。教学用具挂图、投影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

三、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2、“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学习生字新词

辨析词义。概括得出:《挑山工》这篇课文概括出主要内容:“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虽然身负重物,走得很慢,却常常走到"我学生回答。(1)读课文,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生字并组词。

(3)说说生字在读音和字形上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再读文章,充分地讨论,发表意见。导入自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段意也就比较清楚了。四、朗读课文。五.课外延伸作业:

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一直挂在书桌前激励自己。

指导学生练读课文。

投影出示作业。学生练习通过合并几段段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1、抄写12个生字和11个词语

2、组词

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课文,并能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板书设计:挑山工挑山工登山游人登山结果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_____月_____日(星期_____)总第_____课时课题5、挑山工课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结合学生实际随时解决他们不懂的问题。教学用具挂图、课件、投影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启发谈话。指名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

(1)作者对挑山工产生了什么疑问?

(2)挑山工与游人对比,在登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3)帮助学生理解“折尺形”路线提出不懂的问题。

请同学读这段,自学思考题进行讨论。边读边想象挑山工登山时的情形。思考讨论:折尺形线路给挑山工带来哪些方便与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挑山工的路线增强感性认识。(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五)、学习第三段

(六)作业投影出示(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投影出示“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联系上文,说说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

总结讨论交流。1、思考讨论:

2、交流:

“它”指的是挑山工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精神。1、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学习这篇文章之后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深化中心:积累知识。

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板书设计:所见——挑山工登山特点(产生疑问)挑山工所闻——朴素而意味深长的话(解决疑问)所感——画中话(受到启发)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_____月_____日(星期_____)总第____课时课题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的四件事,并能简单说一说。3.通过理解内容,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情感目标: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教学用具挂图、投影、幻灯教学方法讲授、引探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激趣导入: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投影出示生字。指名读、比赛读

1.默读课文。1.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对本课词语的理解。

3、、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自然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预习的习惯。(四)提出疑问

五)作业

2.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3.教师提示。4.指导理解含义深刻。幻灯出示伯父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幻灯出示。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与同学交流。找到中心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1.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板书设计:鲁迅先生:1、深受爱戴2、谈《水浒传》3、谈“碰壁”4、救助车夫5、关心女佣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_____月_____日(星期_____)总第_____课时课题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情感目标: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初步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用具挂图、课件、投影教学方法讲授、引探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各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三)探究鲁迅先生受人爱戴的原因。

作者惊异那么多人来悼念鲁迅先生,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

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回忆了伯父几件事?小结学习方法。1、了解情况,指导筛选出问题。

2、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么样?、1、学生读书找疑。2、小组讨论解疑。3.各组汇报: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四)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2、投影出示小资料。老师范读指导。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概括课文的中心,你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灵魂永生,让我们像他一样,做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快速读第四个故事,谈谈体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搜集一些有关鲁迅的资料与同学交流。提高朗读能力。积累知识。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板书设计: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深受爱戴:数不清、各色各样谈《水浒传》——关心下一代谈“碰壁”——憎恨旧社会救助车夫——同情劳动人民关心女佣——为别人想得多教学反思:1、教学的成败得失:2、学生的信息反馈:3、今后的教学建议:_____月_____日(星期_____)总第____课时课题7、高粱情课型略读课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初步认识借物抒情的方法。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能力目标:1、丰富学生词汇。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情感目标: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高粱根的特点。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和伯伯对我说的话语的意义;体会这两段话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教学用具投影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解题释意。

(二)明确学习要求。

(三)个人阅读与讨论结合。高粱是北方最常见最普通的农作物,高粱究竟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高粱的特点。投影学习要求:(1)了解作者描写了高粱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看法。

①想想课文描述了高粱的哪些方面,重点写什么?②文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读课文,说一说高粱的特点。1.读阅读提示。2.自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查字典,不懂的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1.轻声读课文,结合插图,先想想,在书上批注。2、学生讨论。自然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深入理解比较,概括表达方法。

(五)总结:(六)课外作业:提示方法:先独立阅读,思考→画批重点→在小组内交流体会→全班交流。

3.总结结果①高粱在我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为什么?②高粱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对”对高粱有着怎样的感情?鼓励学生总结中心。3、默读文章的重点部分概括出高粱根的特点、作用,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教学反思:1、教学的成败得失:2、学生的信息反馈:3、今后的教学建议:_____月_____日(星期_____)总第_____课时课题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课型读写例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⒈初步认识“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两种方法:揣摩词句的言外之意和了解时代背景。⒉要求学生把这两种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理解能力。能力目标:把这两种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理解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中揣摩词句的言外之意。教学重点理解“例话”的的内容,学习如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实践,逐步提高理解能力。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自读例话,二、小组交流:三、汇报交流结果:提出问题:想想本篇例话主要讲什么?小黑板出示:弄清“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两种方法是什么?“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两种方法:揣摩词句的言外之意和了解时代背景。思考回答。小组讨论,探究问题。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引起学生注意问题。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的教学思想。四、运用方法,联系实际。五、小结:怎样运用这两种方法体会课文中其他有一定含义的句子;,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去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1、只有了解句子的深层意思和言外之意,才能真正读懂句子。2、方法:一是认真揣摩词句表达的意思;二是联系背景。1、在小组内说。2、学生交流自己曾经用过的理解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求异思维,使学生在勤思考的习惯。板书设计:方法:一是认真揣摩词句表达的意思;二是联系背景。教学反思:1、教学的成败得失:2、学生的信息反馈:3、今后的教学建议:积累·运用二课型:新授教学要求:背诵“读读背背”中的格言。阅读短文,体会到蜜蜂酿蜜是一种卓越的创造,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积累语言,体会蜜蜂卓越的创造。教学准备:积累格言。课件《梦》。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读读背背、阅读)完成“读读背背”。谈话激趣。自由试读。指名读,正音。配乐朗读。背诵。指名背。完成“阅读”。自读短文,思考:为什么说蜜蜂酿蜜是一种卓越的创造?(博采,即广泛地吸收,来源丰富;提炼,即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加工,即把自己搜集来的东西重新酿造。)从蜜蜂酿蜜的过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集体交流。小结。(我们要学习蜜蜂博采众长,阅读群书,积累知识,并灵活运用加以创新的精神。)布置作业。抄格言。写读《蜜蜂的赞美》受到的启发。板书设计:博采(采过许多花)卓越的创造提炼(蜜成花不见)博览群书启发积累知识灵活运用(创新)第二课时(口语、习作)课型:练习教学要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练习写值得敬佩的一个人,把内容写具体。教学重点:写值得敬佩的一个人,把内容写具体。教学准备:课件《梦》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启发谈话。二、看录像《梦》。指名说小强的梦。三、说自己的梦。1、启发谈话。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小强白天想得作文比赛第一名,晚上梦见自己获奖了。同学们一定也做过许许多多的梦。下面,请找自己的好伙伴说说自己的梦。说自己的梦。评议。畅谈理想。谈话。交流材料。学生交流自己最尊敬或最佩服的一个人的事迹。小组交流。指名谈。师也讲最佩服的人的事迹。拟作。出示习作要求,生读要求。从身边选择一个最尊敬、佩服的人写下来,要用一两件事写明原因。把内容写具体。生习作,师巡视指导。布置作业。把自己的梦或者梦想说给爸爸或妈妈听,完成习作。第三课时(习作评改)课型:练习教学要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训练学生的修改习作的能力。练习写值得敬佩的一个人,把内容写具体。教学重点:写值得敬佩的一个人,把内容写具体。教学准备:学生作文一篇。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展示习作成功之处,师生共同评讲。出示习作,作者读,余生边听边想:你有什么感受?文章好在哪里?生评,师鼓励、肯定、引导,并板书出优点。小结。继续展示成功之处,点评。小组互评。修改不足之处。师出示一段不具体的文章。指名读。讨论:怎样把这段话写具体。交流修改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反馈修改情况,师总结。第四课时(学生习作)(略)__月_____日(星期_____)总第____课时课题8.十里长街送总理课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1、丰富学生词汇。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情感目标:细致理解人们送总理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教学用具挂图、课件、投影教学方法讲授、引探、讲练、指导阅读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引入解题。(二)检查预习情况(三)默读课文。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到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板书课题。1、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读本课的生字词。3、区分同音、形近字,口头组词。1、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学生自由读说。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1、自然导入课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四)课外作业:2、指名按段落读课文,要求熟练通顺。3、板书: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3、指名按段落读课文,要求熟练通顺。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在小组里讨论学习后,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2、把你认为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板书设计: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教学反思:1、教学的成败得失:2、学生的信息反馈:3、今后的教学建议:_____月_____日(星期_____)总第_____课时课题8.十里长街送总理课型精读课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概括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情感目标:细致理解人们送总理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2、体会人民群观众对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感情。教学用具挂图、课件、投影教学方法讲授、引探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二)回忆(三)新授

上节初读课文时,各段各写了什么?(板书)人们在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时心情怎样?1、提问:从送总理情景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理解、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指导朗读

(五)作业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体会的句子:(投影出示)(1)指导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2)教师范读,个人读,集体读,师生对读,配乐读。小组讨论,各抒己见个人读,集体读,师生对读。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知识。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板书设计:等灵车十里长街送总理

望灵车

无限悲痛送总理

无限怀念教学反思:1、教学的成败得失:2、学生的信息反馈:3、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课时课题9再见了,亲人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要求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而培养学生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并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中心的写作方法。教学用具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二、初步感知三、学生自学课文。四、检查自学情况五、朗读全文,读熟1.引入课文,板书课题。审题:亲人指的是谁?2.介绍时代背景。1.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提出自学要求。2.教师巡视,进行释疑及帮教学困生1.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点拨。2.拼读生字表,纠正读音。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4.读一读课后第4题"读读写写"。5、指名读课文,回答思考题。金花、大嫂。指导朗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读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生字的方法记清字形。(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上下句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3)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出现了几个人物?(划出来)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大家讨论理解:(或查字典,或结合课文,或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暂时"、"雪中送炭"的意思,并练习用两个词语造句。学生回答思考题通过介绍时代背景及录音、投影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为学习后面内容作准备板书设计:9、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课时课题9再见了,亲人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要求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而培养学生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并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中心的写作方法。教学用具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朗读课文理解含义。四、总结思考:五、作业布置1、课题引用的是谁说的话?亲人指谁?课文写了几个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2、那么,我们的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呢1、指名三人分别读第一、二、三自然段,齐读后三自然段。2、指名朗读,体会感情。3、为什么这么恋恋不舍呢?(板书: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从哪儿体现出来的呢?课文列举了几个具体事例。自己朗读前3个自然段,读后说说三个人分别做了哪些事?(老师板书: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小孙孙;妈妈为救老王而牺牲;挖野菜失去双腿。)找出并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指导朗读2、你学习本文后,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1.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2.先分述后总结的表达方式。)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集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依依惜别、恋恋不舍。)(因为中朝人民在战斗中结下了深情厚谊,而且这种深情厚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1、默读课文,划出重点语句。2、大家讨论,谈自己是从哪句话、哪个重点词语体会到的。1、朗读全文(有感情朗读),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再说说课文是用哪些材料表达中心的。(三个人物,四件具体事例)感知内容,体会思想感受重点,能力升华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课时课题9、再见了,亲人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从而培养学生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教学用具挂图、录音机、电脑课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朗读课文二)再读课文三)指导写法四)总结指导朗读教师范读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复习本文的写作方法。1、要求:要做到有中心,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1)、讨论;列举你周围的同学讲礼貌的小故事。(2)、确定中心:赞扬同学们讲文明讲礼貌的风尚。2、选材:从众多故事中精选两三个新颖别致、能突出中心的事例。3、构思后写下来。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他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留恋,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朗读全文(有感情朗读),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再说说课文是用哪些材料表达中心的。1、读后说说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再说说课文是用什么具体事例来表达这个中心的?[用几个具体事例表达一个中心。]练笔:想想你周围的同学是怎样讲礼貌的?然后写一篇短文。你学习本文后,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1.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2.先分述后总结的表达方式。)领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练习写法,提升能力信息反馈,知识迁移板书设计:9、再见,亲人大娘:送打糕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亲人 比山高,比海深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 (不是亲人,胜是亲人)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课时课题10、秋天的怀念课型阅读课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1、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情感目标1、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中心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教学用具通过观看幻灯片,来感受文中母亲的伟大形象。教学方法学生研读为主,尝试探究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二、布置自学。三、交流汇报(以阅读提示为纲)四、延伸拓展。五、布置作业。六、教学小结:关于母爱,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催人类下的母爱(板书课题)。1、自由读课文。2、根据新闻记者提示,边读边在书法上标标画画。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3、体会作者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4、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这篇课文朴实无华,感人至深,因为母爱是人类最神圣的感情。同学们,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母爱的作品、故事?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了吗?请说一说。学习了第十课《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能谈谈你的收获吗?小组形式交流讨论后汇报结合实际说一说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是抄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以情激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投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及说话的条理性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课时课题11、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型阅读课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能力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教学重点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教学难点1、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教学用具地震的资料;准备朗读磁带以及写有课文重点词句的投影片。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自读课文,思考。二、合作交流,讨论。三、小组汇报,讨论。四、教学小结:五、作业布置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1、提醒学生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自己的看法。3、体会父亲的了不起。4、体会儿子的了不起。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书上圈点标画。2、可以是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有感情朗读的,有谈感受的,有做记录的;也可以学生自由组合。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建议学生想像:这连续的38个小时,"爸爸"会是怎样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双手恐怕已被瓦砾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5、学生演一演14个孩子地震之后在瓦砾堆下坚持了38个小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习惯以及合作精神学生在概括内容的同时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演一演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积累运用三一、教学要求1、读读背背成语,使学生会应用部分成语。2、阅读练习,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3、学写读后感,掌握写读后感的技巧,学会结合文章内容谈体会。4、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教学重点:阅读练习,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三、教学难点:学写读后感,掌握写读后感的技巧,学会结合文章内容谈体会。四、教学方法:自学阅读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五、教学时间:3课时。六、教学用具:小黑板、电脑课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读背成语,通过议论了解其意思,并学习在语言中运用。教学重点:读读背背成语,使学生会应用部分成语。教学难点:学会使用成语。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教师简介成语在生活中的应用,由此导入成语的学习。2、接题。读读背背成语。二、幻灯出示成语(略)三、揭示学习要求。1、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想意思,不理解的查词典,或问同学。悟用处,在小组内议一议这些词可以用在哪些方面。用成语说话。四、检查反馈指名读一读。小组比赛读。学生仿照说说课内的词语。再说说课外的词语。五、强化记忆在给定的时间里默写成语。比赛看谁写得最多,包括课外的词语。六、积累运用选词写段。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理解短文的内容,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事物抒发自己对石桥的怀念恼恨之情。教学重点:阅读练习,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学难点: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具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自学短文,读准生字词。理解:匍匐、趔趄用“趔趄”说一句话。二、根据问题再读短文。1、出示问题(幻灯):(1)外婆家的石桥是什么样子的?(2)外婆家的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又为什么会引起我的恼恨?(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带着问题读短文并思考。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对问题的理解。4、小结。(1)石桥很高,很陡,桥身很宽。石阶平贴溜滑。(2)怀念:“伏在桥栏上,可以贪婪地眺望大桥的景色。绿水、白帆……恼恨:一个深夜,外婆背着发高烧的我摔倒在石桥的石阶上,最后外婆匍匐着背我上了桥顶。从此……(3)怀念、恼恨三、讨论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第三课时教学目的练习写读后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重点:学写读后感,掌握写读后感的技巧,学会结合文章内容谈体会。教学难点:掌握写读后感的技巧,学会结合文章内容谈体会。教具使用: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读题,明确习作要求。二、指导以《秋天的怀念》炜例结合指导。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对母亲的怀念,对自己的自责)三、讨论“读后感”1、谈谈:通过阅读《秋天的怀念》,我们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还知道作者通过文章告诉我们,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就为写读后感作好了准备。“读后感”这“感”是由读中产生的,所以写的时候可以从刚才所回忆的内容中去体会思想感情。2、讨论。(1)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2)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何感受?3练笔: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4、用一学生写的为例,进行具体指导。(1)是否由读而感(2)感受是否真实5、集体修改一篇文章。6、学生边修改边把自己的文章写具体。第三单元作文评讲课内容:写读后感教学要求:1、通过对习作的评析,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中选材、谋篇、谴词造句方面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2、通过评析,使学生懂得怎样发现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及掌握修改的方法。教学重点:事情的过程和自己对事情的认识。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体会。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范例指导评析法。教学准备:范文,媒体手段教学过程:一、谈话指出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二、引导学生再次读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三、教师讲述某篇习作的大概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这篇习作存在什么问题?该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四、多媒体出示范文。1、引导学生发现范文中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2、并想想任何修改;3、试着修改。五、学生讨论修改方法。六、出示修改文,引导学生认识、总结、归纳修改方法。七、出示学生习作,学生尝试修改;然后分小组讨论。提供修改提纲:1、课文写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哪些体会,是否把体会写得具体实在些?是否联系自己的实际去写?2、文中的段落安排恰当吗?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描写是否具体形象?八、修改反馈,并指导进一步修改。九、学生试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分小组交流讨论。十、教师指名介绍修改的习作(投影显示)。十一、抄正(略)。月日(星期____) 总第课时课题12草原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体会在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悟中体情,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揭题:2、检查自学、质疑问难。3、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4、小结:5、布置作业:(1)板书课题。(2)介绍草原。(3)引读课文,学生自悟。(4)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5)学习第一段。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投影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小组讨论,老师点拨:"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2)学习第二段。A、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B、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景色有什么不同?C、出示投影片:看图,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3)教师点拨。a、在这一段申作者运用非常贴切的打比方的句子来写具体的。b、作者用词准确,语句生动、形象、优美。比较句子,读一读,、说说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美丽的草原,好客的主人,那真是个好去处!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2、理清脉胳,讨论分段: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可分成几段?段意是什么?3、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这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4、小组交流细细体会。5、画出有关语句,交流。6、分组讨论。7、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草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的。了解学生自学的成果,达到指导学生阅读的目的,有助于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4、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草原老舍(舒庆春)大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草原景美:绿翠色欲流(比喻、拟人)美中国画回味乐趣欢迎远客:辽阔寂静襟飘带舞(比喻)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课时课题12草原课型精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体会在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悟中体情,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复习检查。2、学习第三段。3、学习第四段:4、学习第五段:5、总结、扩展。6、教学小结:7、作业。1、指名背诵第一段。默读第三段。2、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3、指导朗读这一段。(注意:重读画线的词语,表达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4、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5、找学生朗读,6、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7、总结全文,归纳中心。8、围绕重点;学习表述。(1)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部分和叙述蒙古族同胞热情待客的部分读一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草原上的景美,人更亲的?(2)小结:这篇课文既有草原静态美景的描写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场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3)片断练习:《校园一角》。1、学生背诵课文。2、用"--"线标出、交流。3、学生练习朗读。4、自由读思考,5、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6、读课文,发表读后感。7、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8、学生读草原美景和热情待客部分,思考问题。9、运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描写校园一角的特点。10、学生写作业:(1)、背诵喜欢的段落。(2)、写出文中表示绿颜色的词语。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草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的。了解学生自学的成果,达到指导学生阅读的目的,有助于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4、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引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5、巩固所学知识,加强朗读练习。草原老舍(舒庆春)大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草原景美:绿翠色欲流(比喻、拟人)美中国画回味乐趣欢迎远客:辽阔寂静襟飘带舞(比喻)草原人美:热情款待:民族美食、歌舞依依惜别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课时课题13威尼斯的小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3、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2、训练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3、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责任感,引发他们对世界的探索欲望。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教学用具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教学方法读书自悟、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三、检查自学情况。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五、小结。六、作业: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这个美丽的水上城市的特点?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板书:威尼斯的小艇)边读边自学生字、新词。思考:威尼斯有什么特点?读音要准:祷、泊。注意字形:梁与粱、艄与梢的区别。说说:威尼斯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练习分段。课文主要写的什么?投影选择:①威尼斯是个美丽的水上城市。②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很奇特。③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④威尼斯的市民爱坐小艇。选择①和③,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威尼斯是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有什么特点,与威尼斯人们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课后自己阅读课文。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威尼斯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特点?齐读课题。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拼读生字表,找出易错的字。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思考问题。读生字,分字形。不理解的词,提出来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交流。自由选择,用“因为……所以……”说话。带着问题继续学习课文学生完成作业。激趣导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思考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节课做准备板书设计:13、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小艇水上城市交通工具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课时课题13威尼斯的小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2、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3、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2、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责任感,引发他们对世界的探索欲望。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小艇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教学用具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二、学习课文。三、总结全文四、教学小结五、作业。说说威尼斯这个城市有什么特点。(板书:水城)那么小艇与威尼斯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一起来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欣赏小艇的样子。(板书:独特风光)小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用一个词概括出小艇的特点。你从哪儿体会到小艇的样子很奇特?小艇除了奇特还有什么特点?看到这样奇特漂亮又舒适的小艇,你会有什么感受?听录音朗读第2段,然后练习。(要读出对小艇的喜爱。)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板书:船夫技术好。)你从哪儿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船夫技术好的。奇特舒适的小艇由技术高超的船夫来驾驶,那么都有哪些人乘坐呢?这么多人都需要坐小艇,说明了什么?朗读体会。学生自由发言。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河道就是街道,一出门就是水,它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学生看录象。自由发言。小声读第2段思考。(注意作批注。)样子奇特读有关句子,谈自己的理解。指名到前面画一画新月的样子。还很漂亮。学生谈感受,说出对小艇的喜爱。学生读文。小声读第3段,用"~"划下来,齐读这句话。默读划出重点词和句子指名读第3段。学生默读思考,用≈符号标出。通过录像感受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和朗读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板书设计:13、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小艇水上城市交通工具喧闹动关系密切寂静停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课时课题14*、山峡之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教学用具挂图、课件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三、再读,深入理解。四、朗读比赛。五、教学小结:六、作业。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反思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教学反思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交流。(1)谈收获。(2)质疑问难。学生按要求自学。小组讨论交流。教学反思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学反思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并积极参赛。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学生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讨论交流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以及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朗读领会课文内容及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通过课下的调查及交流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1、总写叶子、果实成熟2、早晨露水明丽三峡之秋3、中午奔腾的长江热烈4、黄昏平静的长江明亮5、夜晚渔火月色清冽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积累.运用四一、教学要求:1、积累古诗;2、阅读短文,理解其所要表达的中心。3、通过诗词的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阅读短文和作文,使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得到训练。4、阅读短文,使学生明白不要盲目学习别人的做法。5、告诉学生,做人要有原则,要有根本。二、教学重点:体会阅读的中心,练习口语表达能力,以提高会话能力。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每项练习。五、学法指导:理解古诗含义。阅读部分从问题入手,体会中心。作文部分要清楚作文要求,写作的方法。六、教具学具准备:幻灯片。七、教学时间:三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通过诗词的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含义。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短文,使学生明白道理。教学过程背诵白居易的古诗。介绍诗人。投影出示课题。自读古诗。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读诗。检查反馈。背诵古诗。二、阅读成语故事。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通读短文,理解文章大意。再读课文思考:(1)、燕国的那个青年人为什么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什么?交流思考,小组讨论。三、小结全课,布置作业。1、背诵古诗。2、理解短文要表达的意思。第二课时教学要求:通过口语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介绍健康小常识。教学难点:要求讲得要流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口语交际训练1、明确训练的要求及步骤。2、同桌互讲。(健康知识和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3、小组练习,推送代表在班上讲,同学们进行评价,教师随机指导。(三)完成作业。课下复习巩固课上所说的内容。预习作文的内容。第三课时教学目的:通过习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重点:要求写作要流利,语句要通顺。教学难点:结构要合理,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特征。教学过程一、读题明确要求。1、写什么?2、怎么写?3、有什么要求?二、作前指导同桌互说或在小组说说写什么?小组长推荐代表在班上说说。教师提示可写些什么。三、学生动手写作。四、讲评习作,修改。作文评讲四评讲要求:在选材中是否紧扣文题“成功”两字。是否把这件事的时间、地点、起因、结果写清楚,是否把在取得成功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具体地写出来。文章的中心是否突出,主题是否鲜明。是否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评讲重难点:文章要突出中心,主题鲜明,使人读了受到启发。评讲过程:(一)提出学习任务。这节课对作文进行交流和评讲,并练习修改自己的作文。(二)教师概括这次作文的特点。这次作文要求写一件成功的事。因此,同学们在选材时要紧紧扣住文题“成功”两字。也就是说这件事一定是自己做的,而且做的这件事是成功的。对于写一件什么样的事,没有范围限制,凡是自己亲手做过的成功的事,都可以选来做本文的写作题材。比如学会了一项本领、解决了一道难题、做成功的科学实验、取得一次竞赛的胜利等。编写作文提纲。围绕重点选好材料。(三)请几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有的读全篇,有的读片断。读后酌情评议,主要评议是否突出中心,紧扣文题,)(四)重点讲评。选出三篇作文,让学生阅读比较,哪一篇写得最好,好在哪里;三篇作文中哪些需要修改的地方。讨论哪篇作文写得好。(重点放在把这件事的时间、地点、起因、结果写清楚,特别是要把自己在取得成功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具体地写出来。)讨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重点放在用词是否恰当,描述是否生动,详略是否得当,主次是否分明。)(五)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六)教师小结。通过认真评讲作文,仔细琢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相信同学们对这次作文会有进一步的认识,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文。月日(星期____) 总第课时课题15.狼牙山五壮士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能力目标了解本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背诵课文。情感目标了解狼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视侵略者、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敌寇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教学难点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教学用具有关课文内容的录像带。写有生字组成的新词的小黑板。写有学习要求的小黑板。教学方法精讲品读、读中悟情。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学习导读,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

三、学习新课。

四、读全文,背诵最后通敌一段。

1、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检查字音。

2、课前你都查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哪些资料?互相交流。

3、总结预习情况。

(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具有祟高的品质和大无畏的英勇气慨。)

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1)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2)出示稍有疑难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深入理解课文。

A、合作学习。

B、集体讨论。

(1)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2)你对五壮士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很敬佩。)所以,应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3)指导朗读,突出重点词句。

(4)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1、找一名学生读2、交流。1、快速读课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

2、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壮士"呢?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自学)

质疑:(A、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B、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质疑提出的问题;(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3)练习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讲座结果学生练习朗读。把学习导读放在学习新课前,目的是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训练重点有大体的了解,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此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学重点是学生独立学习、集体讨论以解决的,教师只在关键处加以点拔引导。板书设计:15.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跳下悬崖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月日(星期____) 总第课时课题15、狼山五壮士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狼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能力目标了解本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背诵课文。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敌寇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教学难点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教学用具有关课文内容的录像带。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面向全体学生)

二、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精当。三、教学小结:四、作业布置

这五部分中,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意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