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式分段统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复式分段统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复式分段统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复式分段统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复式分段统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复式分段统计【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填写表格,体会到统计表的一般特点,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复式统计表的新知建构过程。但对于学生来说,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核心素养:推理思维、数据分析观念学科德育点:理性精神:独立思考、探索创新、长于质疑、善于反思思维严谨:有理有据、思维缜密【教材分析】《复式分段统计》是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也是在学生在3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简单单式统计表),对数据收集、整理记录与简单的数据分析已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教材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活动喜爱的调查,引入教学。通过教学,既是对已学知识的拓展深化,又为进一步学习条形、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统计表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填写表格,体会到统计表的一般特点,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复式统计表的新知建构过程。但对于学生来说,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我想,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情分析】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填写表格,体会到统计表的一般特点,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复式统计表的新知建构过程。但对于学生来说,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我想,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单式分段统计表与复式分段统计表,学会复式分段方法并能根据分段统计的结果作出分析与判断。2.在认识、填写、分析分段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善于利用统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评价设计】1、针对目标1评价任务:在环节2中,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能够自主创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方式:在全班交流时倾听2.针对目标2评价任务:在环节2和环节4中,每个人在活动中能够渗透这种数学思想,在交流展示时,教师进行总结提炼。评价方式:教师在学生操作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展示交流时倾听3.针对目标3评价任务:在“练习拓展”环节,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评价方式:自主练习与集体交流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体育课吗?师:谁来说说,你们喜欢哪些体育项目?师:看来大家都特别热爱运动,体育课上,老师将同学们分成两小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并把大家的跳远成绩记录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成绩吧。请看大屏幕(出示信息窗情境)。2.提出问题师: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最远的跳了多少?最近的跳了多少?(2)哪个队的跳远成绩比较好?师:你能从这些数据中看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吗?说说你的理由。预设:数据比较多、乱、杂,看不出哪个队的成绩好。提问:用什么办法才能比较出哪个队的成绩好呢?预设:(1)因为人数相等,所以可以算一算两个队的总成绩,然后进行比较。(2)也可以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算出两个队的平均成绩,然后进行比较。(3)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3.引入课题教师引导:总成绩和平均成绩都能比较出两个队的总体成绩,如果想要知道两个队队员成绩的具体差异,我们可以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关于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设计意图】课本展示了学生比较熟悉的跳远情景,通过两个跳远小队的成绩,让学生感受到数据之多之乱,进而引导学生提出整理这些数据的想法。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引导:下面我们就来整理数据。提问:我们借助什么来整理数据呢?想一想,怎么统计才能避免重复或遗漏?预设:可以借助统计表进行分段统计来整理。师:你能和大家说说你所说的“分段”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可多找几名学生再说说,表示强化。)师: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对分段的理解,我们今天要整理的2个小队的跳远成绩,可以依据国家对四年级学生跳远标准来整理数据。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下面我们借助分段统计表来整理数据。(板书:分段统计)2.尝试整理,独立探究。同桌活动,温馨提示:坐在桌子南面的同学整理第一小队的成绩,坐在北面整理第二小队的成绩。学生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设计意图】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尝试整理数据的方法,对于学生的每一个方法,老师都要给予肯定,但不要过早下结论,当所有的方法交流后,老师借助这一契机进行方法的优化,让学生自己感受分段整理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㈠汇报填写的统计表。1、汇报单式分段统计表。教师提问:同学们看着这两个统计表,现在能看出哪个队成绩好吗?让学生感受到尽管每个队都很清楚,但只能看出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的多少,到底哪个队成绩好还是看不出来。师:要想知道哪两个队的成绩好应该怎么办?预设:把两个表合在一起师:怎么给合在一起,你能说说你的做法吗?师:这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做法,你的做法和老师不谋而合,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单式到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师:下面同桌合作完成复式分段统计表。汇报复式分段统计表。提问:通过这一次的整理数据(板书),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成绩在119及119厘米以下和120—139厘米的,第一小队比第二小队的人数少。(2)成绩在140--159厘米和160及160厘米以上的,第一小队比第二小队的人数多。……提问:你觉得哪个队的成绩好一些呢?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比较发现第一小队的成绩好一些。师质疑:同学们,这种方法与刚才的两个统计表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优点?预设:学生发现两个队可以在同一个统计表中出现,对比起来比刚才容易了。从这个统计表中能比较容易地看出两个队在哪个范围的人数多,哪个范围的人数少,便于我们分析数据。师:我们把这种表格叫做复式分段统计。(在“分段统计”的旁边板书:复式),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比较两个小队的成绩,从认识单式分段统计表过渡到复式分段统计表,进而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势,为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多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奠定基础。四、回归生活,体会应用师:生活中许多地方用到了复式分段统计,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呈现生活中复式分段统计的应用)。【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制定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下面是苗苗幼儿园5~6岁儿童独立性发展得分表(满分64分)。男孩得分表女孩得分表温馨提示:①将上面两个表合并成一个表。(出示表格)②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与同学交流一下。③对比表中的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层次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单、复式分段统计表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知识,同时突破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回顾收获,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复式分段统计表,知道了面对杂乱、无序、众多的数据不容易比较时,我们可以采用复式分段统计表。在分段时还要注意段的划分应科学合理,并且数据不能遗漏,这样可以为我们分析数据带来方便。采用复式分段统计后,可以使数据脱离原始的低级状态,变得有序、规则、简捷、便于分析。【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顾中,进行知识梳理,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板书设计:复式分段统计复式分段统计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复式分段统计》学情分析年龄特点年龄特点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向青少年过渡的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迅速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四年级还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后关键时机。在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孩子的学习习惯将很难改变。四年级孩子的意志发展开始从他律向自律过渡,开始具有自觉克服困难的意志,所以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恒心的关键期。随着孩子交往范围的扩展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对很多事情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缺乏经验,经常会遇到许多自己难以明白的问题,开始产生很多不安和忧虑,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的引导。思维特点思维特点四年级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分钟—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可以胜任更复杂的学习任务。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孩子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关键时期。知识分析知识分析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填写表格,体会到统计表的一般特点,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复式统计表的新知建构过程。但对于学生来说,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我想,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课前调研课前调研1.前测题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对统计表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填写表格,体会到统计表的一般特点,因此,我设计的前测题主要在复习之前知识的同时考察学生是否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知识。2.前测样本《复式分段统计》教学前测双向细目表知识领域知识点能力要求题号题型分数难度系数年级分布

认知水平

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统计与概率分段统计正确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统计1做一做100.5四年级

统计与概率说一说体会分段统计在统计方面的优势。2说一说100.7四年级

调研结果分析调研结果分析我访谈了不同层次的6名同学,重点让他们谈谈怎样进行分段统计。前测结果是90%以上的同学都能掌握分担统计的方法。当我问他们能不能说出分段统计的优点时,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来。前测和访谈的结果告诉我,学生对于分段统计的掌握情况比较好,为本节课复式分段统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复式分段统计》教学效果分析教学效果达成度教学效果达成度一、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非常清楚,逻辑严密。

本堂课的第一个环节通过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第二个环节是在新课的教学中,分成了五步:探究数据分段的必要性,通过自学明确怎么分段,完成统计表,探究数据分段的合理性,运用统计表解决问题。这五步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对教材的独到理解,遵循了知识的逻辑规律,每个环节的目标非常清楚,较好的实现了整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三个环节是独立练习,利用学过的方法巩固所学的知识。第四个环节是拓展练习。第五个环节,课堂总结。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非常清楚,逻辑严密。

二、重视了数学思维的培养。

本节课是统计,不要以为是统计课就没有数学思维的培养。这节课在数学思维的培养上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分类的思想,分段统计始终是在分类的基础上。第二个就是归纳,归纳出分段统计的方法就是分析数据,然后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分段。第三个就是推理,观察数据分析数据根据数据来推断我们的结果,这也是课标对统计的要求,也就是培养统计意识。总体来看,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教学效果满意度教学效果满意度通过观课团的评议,根据课堂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反馈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课后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本节课收到良好学习效果的原因: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正是这节课的价值取向。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巧妙设计,为师生提供了充分体验、交流、感悟的机会,促使每位同学主动参与到复式分段统计的探究中来。一、动手操作,使数学体现结构化。

在本课中,通过动手操作的多种活动中,从单式分段统计表组合成复式分段统计表,学生从经历知识,体验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中,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教师的“教”变为“引”,学生的“学”变为“探”。学生亲身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二、在矛盾冲突中,引出复式分段统计表。课堂中的每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地观察思考。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统计的数据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提问,互相解答。使他们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关注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复式分段统计》教材分析教材版本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青岛版)编写特点编写特点教材内容地位作用与学情《复式分段统计》是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也是在学生在3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简单单式统计表),对数据收集、整理记录与简单的数据分析已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教材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活动喜爱的调查,引入教学。通过教学,既是对已学知识的拓展深化,又为进一步学习条形、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统计表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填写表格,体会到统计表的一般特点,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复式统计表的新知建构过程。但对于学生来说,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我想,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学生生活经验与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拟将教学目标定位确立为: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认识复式统计表,收集、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经历数据收集、填写复式统计表与简单数据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整理、统计方法、作用,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增强数学兴趣与团队合作精神。《复式分段统计》教学前测荣成世纪小学做一做做一做梅峰小学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服装分大号、中号和小号。身高120~129cm的适合穿小号,130~139cm的适合穿中号,140~149cm的适合穿大号。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吗?说一说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统计数据的?1.分段统计的好处有哪些?《复式分段统计》教学前测双向细目表知识领域知识点能力要求题号题型分数难度系数年级分布

认知水平

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统计与概率分段统计正确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统计1做一做100.5四年级

统计与概率说一说体会分段统计在统计方面的优势。2说一说100.7四年级

【教学前测情况分析】我访谈了不同层次的6名同学,重点让他们谈谈怎样进行分段统计。前测结果是90%以上的同学都能掌握分担统计的方法。当我问他们能不能说出分段统计的优点时,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来。前测和访谈的结果告诉我,学生对于分段统计的掌握情况比较好,为本节课复式分段统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复式分段统计》教学后测题写一写写一写下表是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大陆人口年龄构成情况统计。0~1415~5960以上第五次284527594828106762129977870第六次222459737939616410177648705辨一辨1.分别算出每个年龄段人口增加(或减少)的数量。辨一辨2.分析这些数据,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复式分段统计》后测双向细目表知识领域知识点能力要求题号题型分数难度系数年级分布

认知水平

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统计与概率整理复式统计表能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1掌握100.5四年级

统计与概率分析数据对统计表里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2辨一辨100.6四年级

√【各题考点分析】:1、此题将分段统计与复式分段统计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在进行数据比较时,复式分段统计的优势所在。难度适中。正确率达到90%以上。2、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练习,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析出整体之间的差异,并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有一定难度。《复式分段统计》教学反思分段统计教学,是学生小学统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重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中,从而感受到分段统计的必要性。下面我就谈谈本节课教学时的几处亮点及不足:亮点回放亮点回放1、找好切入点。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导入环节,我以“说喜欢的体育活动”为话题,让学生轻松、自然进入创设的情境,通过引入体育课跳远的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奋点。2、让孩子经历全过程。众所周知,本节课如何让学生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感受分段的必要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本节课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喜欢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结果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发现用原有的画正字统计数据的方法,对于这些无序、杂乱的数据有些不太合理,由此激发学生思考,找到更科学的整理多数据的方法。这种看似浪费了时间,做了无用功的过程,却为学生积累了最宝贵的认知经验,为分段统计的产生埋下了伏笔。3、动态演示分段统计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分段统计的认识画龙点睛。当学生想出“可以把相近的成绩放一块;将成绩分成几部分来看更清楚一些”这些好方法时,教师适机引出分段的标准需要统一,当老师出示国家四年级小学生立定跳远达标标准后,让学生说说分段的标准和依据。然后根据标准,教师借助课件动态演示将普通统计表根据标准合并成分段统计表。这一动态演示,让孩子进一步体会了分段统计表的形成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本可依的。盘点不足盘点不足上完本节课后,仔细地回味,静静地反思,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课堂上存在的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1、评价语言单一课堂上虽然也存在适时的评价语,像“真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但这一类单调的评语用得多了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课堂上,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并且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2、本节课在学生评价环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思考。整节课,对于学生的前测和后测设计不够精细,这样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到位。课堂练习仅仅局限于课本习题,感觉不太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3、教师如何能在放下去的同时“收上来”。本节课前后4次学生自主学习、操作。每一次都是分自主完成——全班交流——教师总结3小步来完成的。教师如何能在放下去的同时“收上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节课上,我觉得对于学生交流生成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