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德与朱特人_第1页
比德与朱特人_第2页
比德与朱特人_第3页
比德与朱特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德与朱特人

明末清初,来自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不断向止于向来,这不仅创造了英国的统一,也为英国民族形成了基础。5世纪中叶至6世纪初年是日耳曼人大规模移居不列颠的时代,称为“迁徙时期”,由于资料的匮乏,该段时期的历史长期以来模糊不清,这种状况至今未有改观。在这个时期的历史中,有关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流传下来的记载非常丰富,令人疑惑的则是朱特人,学界对其族源和特性等问题展开长期争论,然而朱特人的“形象”依然模糊。资料的匮乏从根本上使得朱特人的“形象”难以清晰,笔者尝试考察早期文本中相关的记载,以分析朱特人这种模糊形象产生的缘由。朱特人(Jutes;Iuti/Iutae)有可能和欧洲大陆上的欧西人(Eucii)有着某种联系,但是欧洲大陆的早期文献,没有直接提及朱特人的材料。1在不列颠,最早出现欧洲大陆上朱特人的文本材料,是盎格鲁-撒克逊史诗《威兹瑟斯》,该部史诗是一部记录欧洲大陆各个部落族群及其统治者的格律汇编。该部史诗曾提到,朱特人曾由戈夫伍尔夫统治。2同样,很多学者认为《贝奥武甫》的“芬恩篇”中提到的艾奥坦人(Eotan;Eotenas),可能就是欧洲大陆上的朱特人。3基于以上的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我们仍然不清楚欧洲大陆上的朱特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族群,仅知晓他们是日耳曼人的一支而已。因此,既然对欧洲大陆上朱特人的认识有限,我们不凡去考察一下不列颠的朱特人。一、日德兰jutman要论记载朱特人事迹的文本,当首推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一书。449年,不列颠人向欧洲大陆上的日耳曼人发出邀请,希望其来帮助他们抵抗北方皮克特人的进攻,而比德对此记载到:来自远方的那些人属于日耳曼的三个非常强大的族群———撒克逊人、盎格鲁人和朱特人;由朱特人繁衍出现今居于肯特、怀特岛的人,以及住在怀特岛对面的部分西撒克逊地区的仍然称为朱特人的那些人。4先前我们对朱特人无从知晓,仰赖于比德的记录,令我们首次认识到朱特人,而且他们还是移居不列颠的三个重要的日耳曼人族群集团之一。5有的学者认为比德所载的朱特人的祖居地,位于今天的日德兰半岛(Jutland),但这种观点却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撑。相反,后来诸多古挪威的证据显示,直到10世纪名为“Jótar”一支古挪威人据有该地,而后此地才被称作日德兰。6而且,在若干5世纪晚期和6世纪墓葬发掘中,怀特岛和汉普郡等地墓葬中曾发现受斯堪的纳维亚影响的物品;而源自日德兰的发掘物,却是存在于南撒克逊的阿普唐斯墓中,而非朱特人的移居地。7同样,有关日德兰和肯特的葬礼仪式之比较研究,也很难得出一支日德兰族群在5世纪时抵达肯特。8由于没有足够的文本和考古证据,对移居不列颠的朱特人的移出地,现代学者争论频繁,观点各异,往北远到今天的丹麦,而往南端则到荷兰的南部海岸。9有的学者认为朱特人有可能来自法兰克的莱茵河口地带,以斯坦顿为代表。斯坦顿认为朱特人拥有很多法兰克文化特性,不同于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如早期朱特人的肯特和法兰克人的莱茵兰,在土地制度发展方面就有共同之处,朱特人极有可能来自莱茵河口地带。10然而,在斯坦顿的论证中存在一个问题———即朱特人所带有的法兰克文化因子,究竟是移居不列颠之前既有的,抑或是移居后同莱茵兰交往密切而受到的影响,后来的学者对斯坦顿的观点提出了挑战。11有些观点甚至认为,早期有关北欧人迁居不列颠的证据,都要比法兰克人来的多。目前肯特出土的胸针和陶器等显示,最初迁居不列颠的日耳曼人中有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成分,有关法兰克人的发掘物基本上都是6世纪以后的年代。12诸多年代定于6世纪的发掘物,表明在服饰、武器和饮食等方面,肯特的发掘物都带有非常明显的法兰克风格。13也正是于此,促使着一些学者将肯特人的迁居地联想到法兰克,然未有6世纪以前的证据却是这种观点的致命伤。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朱特人的应当来自北方而非莱茵兰。14综上所述,比德有关朱特人的记载,给后世带来的影响非常深远,而有关朱特人诸如祖居地的研究和争论,很大程度上要源自比德的记载。二、肯特等地的人首先,依照比德的记载朱特人主要生活于三个地方:肯特、怀特岛和怀特岛正对面的西撒克逊地区(即后来汉普郡的海岸地带),当中肯特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最大。在不列颠,朱特人首先建立起王国———即肯特王国(Kent),“肯特”一词却非源自日耳曼属性,类似于早期的伯尼西亚、德伊勒等王国名,都受到地名的影响,后来的西撒克逊、东盎格利亚、南撒克逊等王国才有了日耳曼属性,以族名为王国名。15“Kent”一词源自凯尔特部落名称“坎泰夷”(Cantiaci);而在肯特文献中,肯特的居民常常自称作“Cantware”。16在肯特王国的《洛西尔和埃德雷克法典》中,国王自称为“Cantwaracyningas”,将自己的王国臣民称作“Cantwara”;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另一部肯特的《威特雷德法典》中。17在早期肯特统治者颁布的令状文本中,也无“朱特”一词出现,采用的自称和法典材料相同。18因此,在早期文献中肯特人的自称没有“朱特人”的族群属性存在。同样,怀特岛上的人自称“wightware”,而怀特岛对面地区的人自称“Meonwara”。因此,在早期文献中三个地区的居民自称,都未有提及朱特人。其次,在中古早期文献中,肯特等地的人常被冠以撒克逊人的称谓。教士涅尼乌斯撰写出《不列颠人史》,当中的部分章节详细记录5世纪日耳曼人迁居肯特的情况。19在《不列颠人史》中,涅尼乌斯较为详细地记录下不列颠人的王沃蒂格恩和两位渡海而来的日耳曼人首领亨吉斯特、霍萨之间的事迹。20在这些有关早期肯特记载中,不列颠人将亨吉斯特等都称作撒克逊人,而不是朱特人。同样,在《英吉利教会史》中,比德记录下教皇威塔利安致诺森伯利亚人的国王奥斯维的信件,在信件中威塔利安称奥斯维为撒克逊人的国王。21众所周知,在比德先前的记载中,诺森伯利亚当是盎格鲁人的王国,而按理应称奥斯维为盎格鲁人的国王,然而在此比德称其为撒克逊人的国王。在《圣卡思伯特传》和《圣威尔弗雷德传》等文献中,也有类似的情况。22因此,基于以上的审视,在早期文献中,肯特等地的人常被称作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有时也被称作撒克逊人。对于外界而言,撒克逊人常被用来统称这三个迁居不列颠的日耳曼族群,有关撒克逊人起源的记载非常丰富,而涉及盎格鲁人和朱特人的起源问题则非常模糊不清。23第三种情况是他们被常称作盎格鲁人。在奥古斯丁布道团于肯特传教时,教皇和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互有书信往来,而有些信件被比德保留在教会史中。24在这些信件中,教皇称这些居于不列颠的日耳曼人为“盎格鲁人”,将埃塞尔伯特称作“盎格鲁人的国王”。同样,在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有关奥古斯丁布道团和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去世的记载,都运用“盎格鲁人”来称呼定居不列颠的日耳曼人。25因此,在早期文献中迁居不列颠的日耳曼人常常被同称作盎格鲁人,其中包括居住于肯特等地的朱特人。基于以上材料的考察,不论是肯特王国自身的法典文献,抑或是其它肯特以外的文本,当中都未出现朱特人的称谓。在这些比德以前的资料中,肯特等地的日耳曼人,要么有其自称,要么常被称作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独缺朱特人。如此审视当时文本,不难发现比德有关朱特人的那段记录,似乎给后世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其它文本以及比德后续的记录,鲜有留下朱特人的信息,以致于朱特人形象模糊不清的产生。三、日耳曼人的比德与朱特人再来借助《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的证据来考察朱特人的情况。众所周知,流传下来的该部编年史共有七个版本,其中彼得伯勒本成书最晚,当中有关日耳曼人迁居不列颠的记载,几乎和比德的记载一样,其它稿本仅提及日耳曼人受邀来到不列颠,未提及具体信息。26显然,《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相关的记载,深深受到比德文本的影响。同样,流传下来的《埃塞尔沃尔德编年史》(早于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当中也涉及日耳曼迁居不列颠的记载,但是提到的三个日耳曼人地域为萨克森(Saxony)、盎格利亚(Anglia)和Giota;肯特人和怀特岛上人的源自Giot覸。27令人惊讶的是除此处提到朱特人之外,两种编年史的其他部分,均未再提到朱特人,而都用肯特地区的人、怀特岛人等来指称。即便是比德的教会史,也鲜有朱特人的字眼,仅有第四卷第十六章记述怀特岛人皈依基督教时,提到怀特岛对面的相邻的不列颠地区为朱特人的地方。28有关日耳曼人迁居不列颠的记述,包括编年史在内的后世文本,基本上抄录比德的原文,无形中也扩大其影响。因此,相较之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使用之频繁,包括比德教会史在内的这些文本,都鲜有提及朱特人,也是朱特人形象模糊产生的重要原因。比德的记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似乎将朱特人的形象突显出来,但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其它文本的相关记载,无疑令其更加复杂和模糊不清,最后,笔者再就此赘述一些。如前述《埃塞尔沃尔德编年史》提到,肯特和怀特岛的人属于“Giot覸”,来自欧洲大陆上的“Giota”地区。因此,这里的“Giot覸”是否等同于比德的朱特人,暂不得而知。在9世纪的《阿尔弗雷德传》中,作者阿瑟曾提到阿尔弗雷德母亲奥斯伯加的出身:奥斯伯加出身高贵,她是父亲奥斯拉克是著名的埃塞尔伍尔夫的司膳总管,奥斯拉克是一名哥特人(Goth),源自哥特族(Goths)和朱特人(Jutes),(奥斯拉克)祖先是斯图夫和威特加。29有鉴于此,朱特人在当时人心中的形象,似乎又同哥特族有些关联。在古英语版本《英吉利教会史》中,当时的译者将比德记载的朱特人译作“Geatas”(Geats)。30在北日耳曼人中也有个部落称作“Geats”(有时作Goths),居住的土地称作“G觟taland”,相当于今日的瑞典南部地区,在《威兹瑟斯》和《贝奥武甫》中也曾出现这个北欧部落。31基于以上文本可知,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当时的人对“Iutas”、“Geatas”、“Goths”等词的概念人并不统一。32这种情况无疑加深朱特人形象的模糊性。同样,普罗柯比乌斯在其《战争史》中提到,登陆不列颠的日耳曼人有三个大的族群———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弗里西安人;而且有学者经过论证认为去往肯特的朱特人和当时侵入苏格兰的弗里西安人有密切关联。33由此可知,普罗柯比乌斯记录的弗里西安人,似乎转变成比德记载中的朱特人。综上所述,即便是比德有关朱特人的记载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以上的文本又有不同于比德的记录。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