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I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中文摘要19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电气化的不断的发展和普及,地铁和高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出行工具,它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生活越来越便捷舒适。但雷击会对电气化铁路造成严重危害,造成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设备绝缘损坏、支架断裂等故障,导致供电中断。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很容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为此,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常见的雷电故障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供电系统,找出容易发生故障的环节,提出了接触网防雷的技术措施,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防雷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轨道交通;防雷;电磁脉冲;接地;等电位;屏蔽;SPD目录引言 1第一章轨道交通系统的概述 1(一)轨道交通系统供电系统 1(二)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雷击特点分析 21、雷击一般是绝缘子部位 22、最高处容易遭受雷击 23、雷击后果大部分是设备烧损、老化 2第二章雷击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造成的影响 2(一)雷电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破坏形式 31、直接雷击 32、感应雷击 33、雷电反击 3(二)雷电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影响 41、供电系统耐雷水平 42、供电系统雷击跳闸率 5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措施 6(一)雷电及其防护原理 6(二)供电系统的防护重点 61、直击雷防护 62、接地与等电位连接 73、电磁脉冲防护 8(三)供电系统的防雷措施 91、装设避雷线 92、提升供电系统的接地水平 123、强化线路绝缘 124、安装避雷器 125、适当增加避雷器的设置 12第四章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4致谢 15PAGE15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的扩大,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不断的膨胀,各大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地面交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因此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必将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但是近几年随着电网的改造,特别是城网改造和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许多建设者可能对这些设备的防雷接地保护还是认识不足,以致造成了多起雷害事故,造成自动化系统的瘫痪和一些电网设备事故,损失是比较严重的。因此,雷电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本文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供电系统,对配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分析如下。第一章轨道交通系统的概述(一)轨道交通系统供电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多个分别完成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所构成的,按不同的系统性质可分为:基础设施和控制系统两大部分。基础设施包括线路、车辆、车站等,控制系统由电气、通信、信号、运行组织、客运组织等几部分组成。轨道交通的运行依赖于供电系统,可以说供电系统是整个轨道交通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供电变电站按功能划分主要有4种类型:主变电站、牵引变电站、降压变电站和跟随变电站。主变电所将110kV电网电压降为35kV,给牵引变电站和降压变电站供电(电压等级仅为参考值,进口一次设备可能略有差异,以下同);牵引变电站则是将35kV交流电经变压器、整流器转换为直流1500V/750V,给接触网/接触轨供电;降压变电站则是将35kV电网电压降为400V,提供车站的动力和照明电源,同时也是跟随变电站的进线电源;跟随变电站无变压器,是降压变电站400V侧在地理上的延伸,是为离降压变电站较远的设备供电。供电系统应用遍及轨道交通系统的各个角落,从上千伏的牵引电压到几十伏的弱电系统设备直流供电都依赖于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控制中心、车站在内的机电系统设备及通信设备的工作都离不开电源。而系统中因雷击、电磁脉冲等原因引起的过电压随着供电系统的回路传导到系统中的不同位置,线路上的过电压对设备的安全运行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无论在系统中的任何位置,供电系统的过电压保护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雷击特点分析1、雷击一般是绝缘子部位近年来,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绝缘子部分容易发生雷击事故,其比例超过50%。一旦雷电穿透绝缘体,就会引起设备故障,进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带来影响。在具体的事故之中,当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的时候,就会直接破坏绝缘子部位,导致绝缘子无法保持正常的运作,最终因为设备的损坏,就可能会影响整个供电系统实际的运营。2、最高处容易遭受雷击在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正馈线、场站的软横跨承力索端部绝缘子等都可能遭遇雷击,部件离轨道表面的高度一般超过10米。接触悬挂的这一部分的保护主要用于下部,但不能满足保护要求,容易遭受雷击。3、雷击后果大部分是设备烧损、老化根据雷击的结果,一旦绝缘体和其他部件损坏,它们可能会被烧毁,一旦时间间隔较久,还有可能引发老化。对于接触线、承力索等线状设备,一旦遭遇雷击,会出现断线情况。对于其他的设备来说,会损坏设备,导致其无法正常的工作,从面对电气化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运行带来影响。第二章雷击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造成的影响雷电日是指人们一年能听到多少雷声的闪电活动。我国平均雷电日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西北、长江以北、长江以南和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平均雷电日数低于15天。长江以北(包括东北)大部分地区的平均雷电日在15-40天之间。长江以南平均雷电日超过40天,北纬23(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南部等)以南平均雷电日超过80天。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省是中国雷电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年平均闪电日高达120-130天。因为雷电日对雷电活动的表述不够准确,因为一天听到一声雷电,一天听到100声雷电都算为“雷电日”,所以一些专家提出了使用“雷电频率”。“雷击”是指在1000公里范围内,借助无线电设备测量的一年内发生的雷击次数。对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工程上可采用“雷电日”作为设计雷电防护措施的依据,而在高、强雷电区,则应综合考虑本工程的安全要求,并考虑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防护应与雷电闪络频率相结合。(一)雷电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破坏形式雷电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破坏可分为一次效应和二次效应。主要影响是直接雷击供电系统承载电缆、接触线或附加电线,造成供电系统高电位,造成过电压,流经数十万安培电流,并导致供电系统设备的燃烧。二次效应是感应雷击或雷电反击造成的损害。感应雷击是雷电在供电系统附近的作用。雷击放电产生强电磁场,使磁场中的供电系统产生感应过电压。雷电反击是雷电对供电系统支柱的作用,在支柱上产生冲击电压,在供电系统上产生过电压。电压的二次效应可达数十万千伏,引起供电系统跳闸或绝缘子闪络。1、直接雷击通常,供电系统电缆雷击产生的直接雷电过电压与最大雷电量成正比,即雷电过电压应为最大电流的100倍。因此,供电系统电缆位置的直接雷击可能导致数百甚至数千千伏的过电压。而这种雷击造成这么巨大的电压作用下,很容易就会造成雷击点附近的绝缘子闪络或炸裂。2、感应雷击感应雷通常是由于空气中电磁场的剧烈变化引起的,在金属导体上产生一定的感应电压。当电压超过供电系统的架空电压时,就会被击穿或烧毁,即发生感应雷击。感应雷的特点是电子设备发生故障或烧毁的地方远离雷击发生的地方。它近数百米,远数千公里或数十公里。例如,在距离接触网L>65m处,当雷击放电到地面时,供电系统产生的过电压与雷电电流的大小成正比,即感应电压为3.84IkV,当i=1时,感应电压为38.4KV。0KA。在这种电压下,供电系统很容易被破坏和烧毁。3、雷电反击雷击现象通常是指遭受直接雷击的金属体(包括闪光器、接地线和接地体)。当强雷电流引入大地时,它的导线、接地体和与其相连的金属导体会产生很高的电压,从而将周围的金属物体连接起来。设备、电路和人体之间存在巨大的电位差,会引起闪络。在轨道交通中,雷击支柱的顶部作用于供电系统雷击的过电压,在支柱顶部产生电位差,雷击电流通过支柱。同时,空气中的电磁场对导体产生电压。据图1中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支柱的悬挂措施和DL/T620-1997(交流电气设备的过电压防护和绝缘配合)的运行机理,得出了其雷电电阻过电压水平。图1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支柱悬挂示意图(单位mm)(二)雷电对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影响如果一个新投入使用的城市轨道交通过电压保护系统不完善,防雷等级低,系统防雷对策不全面,那么雷电对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造成的雷电过电压就可以n造成供电系统的相应装置或变电站的相应装置损坏,导致供电系统跳闸。进而阻碍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造成经济损失,也无法保证社会稳定。1、供电系统耐雷水平①雷击支柱时耐雷水平一般情况下,腕臂距地高度He=8.1m,电缆平均高度Hx=7m,支架高度HT=9m,支架冲击接地电阻Ri=10,Lt=0.84*7.56h,I1=22.67kA,雷电电流超过I1的概率P=53.3%。②雷击承力索时耐雷水平I2=350/100=3.5(KA)超过I2的概率:P2=91.2%③建弧率:根据实验和运行经验,冲击闪络转为稳定工频电弧的概率称为建弧率。η=(4.5E0.75-14)*10-2=*10-2=0.71④跳闸率:每100公里线路和40个雷电日,由雷击引起的断开次数(再合成工作也计算一次)称为线路雷击跳闸率,称为跳闸率。跳闸率是衡量线路防雷性能的综合指标。它可以定性地表示为以下公式:(以年平均雷暴日60天计算)平原地区:NT=N*η(gP1+P2)=25*0.71*(1/4*0.553+3/4*0.912)=14.6(次/100km·年)山丘地区:NT=N*η(gP1+P2)=25*0.71*(1/3*0.553+2/3*0.912)=14(次/100km·年)式中:N为电力行业规程推荐每百公里线路年遭受直击雷次数N=Td·γ·式中:Td—平均年雷暴日数;γ—地面落雷密度;h—线路最上层避雷线或导线的对地平均高度;b—双避雷线之间的宽度,单避雷线b=0,无避雷线b为线路上层的外侧导线之间宽度。2、供电系统雷击跳闸率一般来说,供电系统的跳闸率能反映接触网线路雷击跳闸的现状和接触网的跳闸次数。供电系统的雷击跳闸率能反映供电系统线路的雷击跳闸状态和该地区接触网的防雷水平。对供电系统线路的防雷水平进行评价和测量是一项综合技术指标。供电系统雷击次数与供电系统线路所属地区每年平均雷暴次数有关。一般来说,平均年雷暴次数越多,每平方面积每年受到的雷击次数就越多。根据联合全球网格组织的计算可知,架空供电系统的横向极限为3m,承载索轨面平均高度为7m。继而就能够运算获得单线供电系统接触网遭受雷击数量N=0.122×Td×1.3,复线供电系统接触网经受雷击数量N=0.244×Td×1.3,Td是年平均雷电日数。通常供电系统应雷电而产生的跳闸率应当是直击雷与感应雷所导致的跳闸率之和。其计算方法通常依照经验运算机理,目前国内使用多种经验运算公式,依据雷击跳闸率运算方式,可以得出雷击跳闸率是:式中:n为雷击跳闸率;Td为该区域雷电日数。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防雷通常按照《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和《城市轨道交通防雷、电磁兼容及防雷暂行规定》的相应规定进行设置。舍入系统”。《建筑工程技术》。按雷暴数量可分为四级:年平均雷暴小于或等于20天的区域为小雷区;年平均雷暴大于20天、小于或等于40天的区域为多雷区;a雷暴日平均在40天以上的区域,年雷暴日平均在60天以下的区域为高雷区,年雷暴日平均在60天以下的区域为高雷区。在里面。雷暴持续60天以上的地区是一个强雷区。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措施轨道交通的机电与通信系统主要集中体现于车站及控制中心或线路中心等场所,车载系统安装于列车内部,与车站系统及控制系统之间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及无线通信完成信息的传递。我们在此仅讨论车站及控制中心等车下机电与通信系统的过电压保护。(一)雷电及其防护原理雷电本身是亘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人类是在近代才开始尝试去认知雷电原理的。雷击一般会伴生很高的雷电过电压。由于发展时间较早,因此在通过多年针对性的研究之后,电力工业已经对雷电有了非常清醒的认识。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对雷电的认识还不十分成熟。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对供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影响较大。雷电过电压极有可能对供电系统的腕臂杆式绝缘子、负荷电缆、接触线、馈线悬式绝缘子和组合式避雷器造成较大的损坏,造成连接。停电引起的跳闸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在雷电过电压的预防和保护方面,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目前,凭借我们所拥有的科技实力,我们不能防止雷电在大气云中的发生,也不能被动地消除雷电。技术,也不能用相应的对策来消除雷电,只有通过一定的技术来引导和阻止雷电的传播。进入地球的方式。设计并建造一套防雷过电压保护系统是目前能够避免雷电过电压导致供电系统严重损害后果的最好方式。雷电过电压保护体系属于非常庞大的体系工程。一般涵盖多个子体系,即使用许多预防措施形成一个全面的保障体系。通常来讲,防直击体系是由装配的避雷设置形成;预防侵入波体系是由分流、均压、等电位与限幅(避雷装置、限压装置、压敏电阻装置、放电装置、电容装置等)构成。(二)供电系统的防护重点1、直击雷防护对地面的站厅建筑进行保护,原则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修订版中对于建筑物防雷分类的计算方法对地下线路的地面站厅建筑物做防雷分类的确定,按防雷类别对应的直击雷防护措施做好相应的设计,具体方法在此不再展开讨论。对于地面站和高架站的一些特殊情况,在保证建筑自身不受雷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保证站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地面站往往因长、宽的跨度比较大,考虑外观造型美观等因素,多采用了钢结构支撑建筑屋顶、钢结构在站内外露或与其他金属物连接的做法。而钢结构自身并不是全部直接埋入地下,有时无法确认其接地是否可靠。因此,对这些地面站和高架站除利用结构或另设接闪器做好接闪外,应设置可靠的专用引下线并与车站的综合接地系统做好连接,确保引下线与站内、外的人员有足够的绝缘强度和安全距离。2、接地与等电位连接在轨道交通系统中,设备最为集中的车站通常在建设中采用地下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基础接地,整体地下建筑、隧道等都通过相互连接的钢筋形成自然的接地体,有效地保证了系统接地符合接地阻值的需要,同时为各机房设备、现场设备提供了方便的接地途径。地面站也会通过建筑的基础装置形成自然接地,并在地面建筑内设置等电位端子排。作为系统内安全保护和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一旦接地的金属材料腐蚀或意外断开将使局部接地受到影响,使系统的接地电阻值升高甚至造成悬浮地。为保证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应在系统建设时对接地材料采取必要的防腐蚀措施,例如针对杂散电流的影响采取阴极保护措施、在接地距离系统设备较近的位置增设耐腐蚀能力强的新型接地材料和降阻防腐材料,如近年新引入国内的镀铜钢接地产品和配套的长效防腐降阻剂(但在选用镀铜钢产品时应首先做好钢轨、系统钢结构等“阳极”材料的保护)。一般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按设计在设备机房和现场设备处预留多个接地端子供设备接地,但往往没有设置完善的等电位连接网络,在雷击电磁脉冲侵入系统时,将会造成系统设备之间的电位差,从而击穿设备间的绝缘造成设备故障,影响系统设备的稳定运行。因此,作为现代防护重要技术核心的等电位连接是轨道交通设备保护中的重点,它同样对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起到重要作用。等电位连接网络一般分为S型和M型两种,前者适用于小范围内、设备集中、系统进出线位置集中的局部系统,而后者适用于占地面积大、工作频率高、设备分散、系统进出线分散的复杂系统。根据轨道交通的系统结构特点,大多数情况更适用于使用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通常的做法是在设备机房内地面设置密集的网格型金属连接网(使用薄铜带,更有利于高频脉冲电流的通过),并在多处与联合接地装置连接,需要等电位连接和接地的设备以最短的途径与铜带连接。3、电磁脉冲防护按供电系统进入各用电位置的路径以及针对具体的用电设备所处的电磁脉冲防护分区的原则,通常是按不同的电压等级、雷电分区界面位置等因素来考虑相应的过电压防护措施。(1)高压部分:110kV、35kV的主变电站和牵引变电站。(2)直流牵引接触网:750V或1500V直流接触网或接触轨。架空接触网:在地面线及高架线上,凡是架空的接触网每隔200m设置一组火花间隙型避雷装置;避雷装置的接地:避雷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并通过专用引下线直接接地。(3)低压电源系统:由每个降压变电站至供电线路区间每一个供电区域(各控制机房、车站等)的低压电源电缆均在进入供电区域建筑前采取埋地敷设的方式,并在每处电缆井内将电缆金属铠装层做好接地处理;电缆进入建筑物或车站的位置将电缆铠装层与建筑的综合接地装置做好等电位连接。并在进入建筑的第一个隔离开关处设置第一级低压电源SPD作保护。SPD的选择需要根据当地的雷暴数据以及计算得到的建筑物防雷等级(防雷类别及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级别),选用通流量足够大的产品。如选用铠装电缆,还需要将铠装层在两端做好接地,以屏蔽雷击或站区内电磁脉冲辐射造成的干扰电磁场。在每个二级配电装置处设置电源二级SPD。一般通流量按标称40kA(8/20μs)选用,地下线(站)的可考虑适当降低通流量标准至20kA(8/20μs),以降低工程成本。SPD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Uc不宜低于385V,以避免因启动电压低而受动力设备的启动或停机引起的线路电压波动影响造成SPD频繁动作而影响其使用寿命;SPD的电压保护水平Up应尽量低,一般以不高于2kV为宜(按一般民用电器耐冲击电压水平2.5kV的80%考虑)。在网络、计算机、监控、通信以及现场设备配电装置处或设备前端最靠近设备的位置设置电源第三级SPD。此处的SPD通流量不必考虑过大,一般5-10kA(8/20μs)即可。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可按320V选用,Up值控制在1.2kV以下(按需要特殊保护的设备耐冲击电压水平1.5KV的80%)。对冲击过电压耐受能力极差的设备应根据其可耐受极限冲击电压的80%设置特殊的末级SPD保护。由开关电源和DC/DC供电设备提供直流低压电源的设备,在设备电源端口处按电压等级设置直流SPD,以确保直流部分不受电磁脉冲干扰的影响。为确保供电系统不致因SPD的损坏、劣化形成的器件自身击穿、短路等状况引起供电系统发生跳闸断电的事故,所有SPD均并联于供电回路与PE间安装,并在SPD回路中串联具有熔断标识的熔断器或空气开关。(三)供电系统的防雷措施1、装设避雷线避雷器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供电系统的累积跳闸概率,避免绝缘子的损坏。对于多雷、强雷、大雷电线路,在安装避雷器的基础上,必须结合防雷的实际情况和线路情况。电力行业标准(DL/T620-1997)和国家标准(GB50057-1994)分别推荐了折线法和滚球法。它们在确定保护范围时有不同的计算和绘图步骤。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等已通过国内外长期工程实践检验。它们的保护效果是基于气体放电和雷击距离的理论。由于雷云放电是一种长间隙放电,许多特殊的、偶然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通过实验研究和长期的工程实践,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对雷电引航员的吸引力是不同的。目前,确定避雷针和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常用工程方法有折线法和滚球法。多边形法的原型是前苏联常用的双曲线法。为了便于工程应用,中国学者简化了双曲线法。对于垂直针形物体和水平直线物体的雷电恒定屏蔽范围,电力、铁路行业的有关规定推荐折线法,建筑业的有关规定采用滚球法。(1)竖直针状物体的雷电屏蔽范围根据折线法,单个垂直针形物体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与针形物体轴线成一直线的旋转体。如图1所示,其地面保护半径应按以下公式计算。r=1.5hp式中r—保护半径,(m);h—针状物体的高度(m),p—高度影响系数,h30m,p=1;30m<120m,p=;当h>120m时,取其等于120m。在被保护物高度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应按下列方法确定:当hx时rx=(h-hx)p=hap式中:rx—针状物体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hx—被保护物的高度,(m):ha—针状物体的有效高度,(m)。当hx时rx=(1.5h-2hx)p显然,竖直针状物体越高,保护范围越大。但当针状物体的高度大于一定值时,闪电并不总是发生在顶部,有时甚至会发生侧面碰撞现象。考虑到垂直针状物体工程实施的方便性,单个垂直针状物体的高度一般不超过60米。(2)水平线状物体的雷电屏蔽范围水平线形物体对雷云与地面之间的电场畸变影响较小,雷电感应效应和防护宽度均小于垂直针状物体。HX水平面上单个水平线性物体每侧保护范围的宽度如图4-2所示。当hx时rx=0.47(h-hx)p式中:rx—每测保护范围的宽度当hx时rx=(h-1.57hx)p滚球法是建立在哥鲁德雷云放电的雷击距原理之上的其要点如下。当闪电接近地球时,地面附近的电场强度逐渐增大。当建筑物上的电场强度达到空气的自由临界值时,建筑物上产生电晕放电,并继续增加,最终发展为向上的面对面放电。当前驱放电与前驱放电相遇时,就成为雷电的主要放电。2、提升供电系统的接地水平系统本身的质量将影响防雷措施的实际效果。作为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尽可能满足防雷接地装置等效电阻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防雷设施的接地电阻参数、维护和检查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解决。每年雨季前,应对管道内接地装置进行全面遥测。测量后,如果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需要增加或更换接地极。避雷器、隔离开关和架空地线的接地极也需要妥善处理,并做好接地极的重新埋设工作。部分可安装石墨接地极,以满足接地的需要。3、强化线路绝缘对于雷电灾害,我们可以选择加强线路的绝缘。主要方法如下:第一,为了增加复合绝缘子在供电系统设备中的实际应用,供电系统的锚定、分段和分相绝缘子需要考虑复合绝缘子,以避免严重后果。第二,增加串内绝缘子数量,增加塔顶空气间距,直接切换到大爬距悬式绝缘子。为了减少对绝缘体绝缘性能的影响,可以强调,每年应使用活水和人工处理两次对绝缘体进行清洗和维护。对于严重污染,必须随时进行清洁。4、安装避雷器在《供电系统运行检修规程》之中明确提出,避雷器安装应该无损伤、牢固、瓷套不存在严重的放电。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等接地电阻值都不得超过10Ω,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30Ω。在防雷工程中,安装避雷器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当支柱的接地电阻相同时,安装避雷器有利于大大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当支架的接地电阻达到30Ω时,无避雷器线路的防雷等级达到12kA。安装避雷器后,线路的实际防雷水平可达到24kA。只有在确定安装密度、导流、保护范围和防雷等级后,才能满足接触网的防雷措施。在作业环节,如遇雷雨季节,必须对避雷器进行相应的防护处理。设备状况不良,应及时更换。在满足设备雷击条件的情况下,防雷设备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5、适当增加避雷器的设置(1)避雷器增设处所避雷器的接地引下线采用70mm2绝缘铜电缆双引下至不大于10欧姆的独立接地极。(2)避雷器安装避雷器底座安装在上腕臂底座的预留孔上,底座肩架图如下:图4-4避雷器底座安装图(3)避雷器引线的安装要求第一,供电系统避雷器电气连接导线在支柱进线侧,AF避雷器导线在支柱另一侧。第二,供电系统侧在承重电缆固定位置,并与支撑绝缘体。在承力索上采用两个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固定,两线夹中心间距200mm。(4)接地极的安装①避雷器和避雷线接地采用的是三个接地体的接地极。②在路基段安装避雷器的支柱需要两种方式接地。一个用综合接地线接地,另一个用接地极接地。每根安装有避雷器的支柱只安装一套接地极。安装距离为距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大于20米。③记数器用一个小托架安装,安装高度为2米,均安装在来车方向。第四章结束语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依赖于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转,特别是机电与通信系统是其中的关键与核心,只有确保系统设备在任何时间都能不受外界干扰才能保证系统的可靠,防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超全结婚准备清单及结婚流程
- 2025年小学教师实习报告范文-1
- 2025年风电变流器柜体系统合作协议书
- 2025年轻质建筑材料及制品项目发展计划
- 贵州省仁怀市2025届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新形势下如何进行高效的专业性汽车工程师教育
- 心理学在艺术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 教育技术为特殊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 四川省绵阳市东辰高中2025年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商业场景下教育培训品牌的营销全案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修辞手法》课件
-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一)
- “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学员替换情况说明表
-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白鸽》教学设计
- 楼房托管合同模板
- 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制度
- 卫生间防水补漏合同协议书模板
- 学校卫生工作手册
- 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考试题库800题(基础知识+实操技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