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23年版_第1页
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23年版_第2页
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23年版_第3页
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23年版_第4页
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23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资料】发展发展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进步,人的素质和德、智、体能力的提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23年版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工业基础是支撑和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支撑条件,是我国制造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决胜制高点。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工业基础能力取得了一定成就,关键技术突破能力增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稳步成长,产业技术基础体系逐步建立,基本满足整机和系统的一般性需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基础能力薄弱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严重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差,创新体系缺失,制约制造业由大到强的瓶颈更为凸显。因此,未来5-10年,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夯实制造业基础,则实现制造强国根深本固。国务院牵头编制并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做出战略部署,提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明确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基础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2016年8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四基”领域军民融合发展。为营造从国家到企业全社会重视工业基础的氛围,引导企业从事工业基础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业基础领域发展,发挥金融体系支持工业基础能力的作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特组织编制了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的发展目录,汇总成册,称为《“四基”发展目录》。发展目录的编制始于2015年3月启动,动员了40多位院士、200多位专家和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广泛征集了行业协会、学会、企业、科研院所的意见,并将征求意见稿抄送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国防科工局。“四基”发展目录几易其稿,逐步完善,并根据工业强基战略研究项目院士专家的意见又作了修改完善,现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名义正式予以发布。《“四基”发展目录》是参与编制工作的院士和专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工业基础发展的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四基”发展目录》的发布,可以引导各地区根据本地区产业基础现状,在进行充分市场分析前提下,确立发展重点和方向;引导广大企业和科研院所在结合审慎考虑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引导金融机构、信用担保行业和保险行业等充分利用多种金融手段,支持从事研发、生产和使用《“四基”发展目录》中所列产品和技术的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向工业基础领域逐步聚集。考虑到重点领域发展和产品技术迭代,《“四基”发展目录》将每两年滚动修订一次,希望为社会各界提供与时俱进的参考和指引。感谢参与编制工作全体同志的努力和贡献!感谢各级政府及产业界、学术界同仁们给予的鼎力支持!期望本《“四基”发展目录》的发布,能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和工业基础领域的突破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工信部培育目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必须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或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或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或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SFPII专精特新智造指数将依据《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推出十大重点领域系列专题,为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准专精特新企业在布局产业地图和技术路线图提供战略定位、定准、定标的决策依据和应用工具。2015年由国务院牵头编制并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做出战略部署,提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中国智造2025》提到,我国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为了营造从国家到企业全体社会重视工业基础的氛围,引导企业从事工业基础领域,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编制了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的发展目录,即为《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16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287项、关键基础材料268项、先进基础工艺82项、产业技术基础49项,从领域划分包括10大重点产业领域以及其他产业领域共计11部分。其中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分别是: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二、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三、航空航天装备领域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五、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七、电力装备领域八、农业装备领域九、新材料领域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01十大重点领域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市场规模作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突破重点在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信息通信设备以及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到2030年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核心基础电路的国产芯片占有率很低,受制于人的情况严重。在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的发展重点主要包括:(1)集成电路设计。要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特别是关系到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设计能力。(2)集成电路制造。要提升关键制造装备的制造能力,如新一代网络设备、新型工业传感器、光刻技术等。(3)集成电路封装。要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集成电路封装自主发展能力。从集成电路市场需求来看,2016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基础电路市场,占到全球市场的53%,而自给率约为33%。到2030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预计超过5000亿,中国将超过3800亿。信息通信设备信息通信设备是构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信息通信设备的重点发展领域,要推动核心技术的超前部署和集中攻关,包括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据GSMA、Gartner统计,到2025年全球移动用户数量将增长至95亿,将带来约26亿部手机设备销量、640亿美元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市场规模。另外,新一代网络设备市场规模也将迅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光通信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27亿美元,路由器与交换机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38亿美元。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石,面向工业“四基”中其他重点领域如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农业装备等,无不需要工业操作系统及高端制造业嵌入式系统,这些重点产业领域的系统及软件关乎着我国工业安全。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的发展重点,要发展“端到端”的工业软件安全技术、工业基础资源库与标准化技术、工业操作系统技术、工业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等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成标准与安全测评体系。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规〔2014〕67号),促进制造强国建设,2015年3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15年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决定2015年继续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持续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明确了专项行动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工作、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专项行动将紧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围绕“应用牵引、平台支撑、重点突破”,推动“四基”发展。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实现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有力保障制造强国建设。在2014年专项行动基础上,2015年将加强工业强基战略研究,加快研究编制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引导未来2-3年要素聚集;开展工业强基示范应用,鼓励整机、系统和基础企业合作研发和协同攻关,推动整机和系统采用自主产品和技术;创建和认证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工业强基示范工程,围绕重点领域发展亟需,突破“四基”工程化、产业化瓶颈;开展工业质量品牌推进行动计划,促进工业质量品牌基础能力提升。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引导全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为高质量推进“五地四创”,加快转型崛起提供新动能、新优势,特制定本方案。一、主要目标通过全面实施梯度培育计划、创新驱动发展、精准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着力培育和发展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到2025年,新增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突破10家,数量保持全市前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引领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二、重点任务(一)构建梯度培育体系1.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最新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和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聚焦全区“三新四强”产业集群,重点支持主攻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领域的中小企业,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提供重要支撑。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积极参与或承担市级以上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为产业链关键环节解决“卡脖子”难题,提高供应链韧性。(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经开区、高新区(筹)、各镇(街道))2.夯实“专精特新”发展基础。聚焦高新技术企业、优势成长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新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健全和完善“微成长、小升规、规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到2025年,遴选培育5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全区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超过400家。(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经开区、高新区(筹)、各镇(街道))3.建立梯度培育企业库。依据国家和省市认定标准,以分级培育、动态管理的方式,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组成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动态建立具有专精特新发展特色的区级培育库,将更多拥有核心技术、专业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产品服务特色化明显、成长性好的企业纳入培育库,每年对入库企业名单集中核实调整更新一次,对不符合入库标准的企业,取消入库资格。(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经开区、高新区(筹)、各镇(街道))(二)加快创新驱动发展4.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级。鼓励企业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引导培育企业以更高水平、更大力度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大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继续落实符合条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的政策,其中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建设各级各类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到2025年底,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不低于6%,筑牢技术创新核心优势。(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税务局)5.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转型。以打造“全国智造区”为路径,引导鼓励企业进一步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提升,加快数字化装备广泛普及,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对标国家绿色工厂标准,鼓励企业、园区开展节能综合改造,系统提升工厂、产品和供应链绿色化发展水平。每年推动智能制造项目100个、节能改造项目60个,到2025年,实现全区规上企业智能装备升级全覆盖、绿色工厂星级管理全覆盖,智能制造标杆达1000家,绿色制造标杆超50家。(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经开区、高新区(筹)、各镇(街道))6.加强人才引育支撑。聚焦企业专精特新和集群化发展需求,鼓励企业采取招才引智和人才激励措施,更大力度吸引高素质管理人才及领军人才。鼓励企业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进具有引领性、原创性、突破性技术的国际国内顶尖人才(团队),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人才政策宣传,鼓励企业及人才积极申报“先锋英才计划”。组织企业家培训活动,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学习和运用现代管理知识,拓展国际化视野和战略眼光,提高经营管理能力。(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7.促进质量管理提升。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强检验检测、标准认证、质量品牌、计量技术等服务,落实非强制性测试认证服务费减半征收等政策。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管理对标提升,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创新实践,实施全产业链精细化管理,健全和规范管理制度,提升财务、成本、设备、计量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市长质量奖”、“省长质量奖”、“中国质量奖”等,培育一批质量管理标杆企业,提升“惠山制造”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三)提供精准要素保障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对接政府性基金、金融机构、风投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本,鼓励金融机构量身定做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产品。聚焦北京证券交易所定位,有针对性加强企业上市辅导,采用“一企一策”专项协调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优先向合作银行推荐使用转贷应急资金、“锡科贷”和“专精特新贷”等信保基金所属金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到2025年,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挂牌上市不少于5家。(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惠山国控集团、科创产业集团)9.筑牢“一纵一横”核心链。纵向围绕我区重点产业链、创新链,精准招引能够填补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可补链、延链、强链、固链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产业链头部企业提供专业化协作,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动对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横向通过相关部门推动出台更多面向企业的普惠性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平稳发展。到2025年,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利税总额增速、销售利润率不低于10%。(责任单位:区各有关部门,经开区、高新区(筹)、各镇(街道))10.助力企业开拓市场。鼓励培育企业参加境内外综合性展会和各类知名品牌展会,为优秀专精特新产品打造发布平台,推动企业着眼细分行业领域,持续提质增效,以品牌、质量、技术等特有优势,提升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帮助企业获得来自上海等先进城市的资源外溢和辐射。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材料采购、资金融通、品牌嫁接等方面深度合作,定期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活动。(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商务局,经开区、高新区(筹)、各镇(街道))11.优先保障发展空间。推动各板块通过盘活存量低效用地、老旧厂房改造等手段,破解土地制约要素,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腾出土地空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需扩大产能新增用地时,对土地投资强度、亩均产出、单位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支持。(责任单位:惠山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惠山生态环境局,经开区、高新区(筹)、各镇(街道))(四)营造优质发展环境12.健全精准服务体系。依托“惠企通”平台,加快构建多部门联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体系,聚焦发展难题,共商解决良策。引导一批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服务机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上市辅导、投融资、数字化应用、工业设计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有效运用区工业大数据平台,加强资源信息共享,促进培育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责任部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区行政审批局)13.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首次获评国家、省、市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区级财政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中央财政“十四五”期间安排100亿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补资金和省、市每年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专项扶持资金。对有效期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中直接给予A级。(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经开区、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