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练习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选择题1.阿拉伯哈里发马蒙(813~833年在位)曾派学者访问君士坦丁堡,向拜占庭皇帝索取希腊古典著作,其中包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他让学者把这些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并把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文化典籍存放在巴格达学术研究中心智慧宫。这表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A.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体现出文化领域开放性C.保存着最多的古代希腊古籍D.推进了文化的自主创新2.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波斯语并未消逝,反而成为阿拉伯语吸收外来语和扩充词义的重要来源。阿拉伯散文鼻祖、语法开山祖师都是波斯人。他们的著作也都是用阿拉伯语写成,打上了“伊斯兰精神”的烙印。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A.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B.架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C.重视本民族语言的保护D.继承和发展了波斯的文学3.他们源于中亚,后来到小亚细亚,逐渐接受伊斯兰教。他们蚕食并最终灭亡东罗马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关于“他们”说法合理的是()A.最高统治者是哈里发B.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C.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D.最早将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传入欧洲4.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的主宰,掌握军队的最高指挥权并拥有全国最多的土地。据此可知,奥斯曼帝国()A.继承了东方专制制度B.注重加强对思想的控制C.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D.推行封建专制集权制度5.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效仿东罗马皇帝,发行带自己头像的金属货币,重用原东罗马贵族等。这些做法()A.意在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B.说明奥斯曼帝国缺乏文化自信C.旨在巩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D.反映罗马皇帝制度完善有活力6.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婆罗门从首陀罗种姓中娶妻是不行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其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材料中的婚姻制度()A.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B.造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C.缓和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D.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7.有学者指出,“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该学者意在强调日本()A.对外来文明的本能抵制B.对文化传播起桥梁的作用C.发展文化注重结合实际D.竭力摆脱外来文明的影响8.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下列哪一选项反映该官员的主张()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注意有选择性地对外学习C.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9.[2023·甘肃张掖高一期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开辟了通往各省的大道;各地重要城市也有道路相通,沿途也设有驿站,共900余处,形成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驿站大臣和行省的驿站长官都由哈里发任命,并直接对他报告工作。这些举措旨在()A.推动帝国扩张B.完善道路建设C.加强中央集权D.促进商贸发展10.[2023·山东菏泽高一统考期中]历史学家朱寰曾说:“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统治者大力组织人才翻译和研究古代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该学者意在强调,阿拉伯()A.善于学习先进文明B.批判继承传统文化C.重视整合古代典籍D.注重文化融合创新11.[2023·甘肃高一联考期中]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在中央政府一定程度的委任之下,帝国内少数群体以民族、社会或宗教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社群,获准在国家的框架之内管理自身事务,从而可以保存他们各自的特征,和谐共存。据此可知,奥斯曼帝国()A.推动了东西方的贸易沟通B.政治统治具有一定的包容性C.缓和了东西方的宗教矛盾D.强大取决于独特的地理位置12.15世纪,奥斯曼帝国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在小亚细亚以及东部地中海地区有计划地开辟边境自由贸易区,大力扶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和过境贸易;但在城市里,国家严格控制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据此推知,奥斯曼帝国()A.注重保护工商业发展B.转口贸易获利匪浅C.工商业发展较为落后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13.[2023·四川凉山高一联考期中]东罗马帝国灭亡前,君士坦丁堡的市场经常又被称为“威尼斯人的集市”。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威尼斯呼吁西欧的基督教国家团结对抗奥斯曼帝国,而大多数国家对此不感兴趣,并转而寻求到达东方的新航路。这反映出()A.威尼斯渴望向东方国家传播基督教B.西欧多国不满威尼斯人的商业垄断C.基督教国家希望与奥斯曼帝国交好D.奥斯曼帝国维系了传统商路的畅通14.[2023·甘肃张掖高一期中]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势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由此可知,当时印度()A.佛教助推国家统一B.神学思想走向衰落C.种姓制度遭到冲击D.社会平等逐渐实现15.[2023·河北保定高一统考期中]笈多王朝统治时期,水利工程的兴建和管理、贸易的调整、商路的巡逻和保护、防御外族入侵的军事活动,都交由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全权负责,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地区藩臣的军队组成。这反映出笈多王朝()A.经济政策宽松B.政令高度统一C.等级制度严格D.中央集权较弱16.[2023·浙江高一联考]御家人制度是古代日本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将军和御家人结成的主从关系制。将军赐予御家人官职和土地并保护其既得利益,称为“御恩”。御家人对将军宣誓效忠,承担纳贡和服军役义务,称为“奉公”。御家人制度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庄园经济的衰退C.幕府政治的特点D.中华文化的影响17.王毅在《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中说:“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仅仅被当时的氏姓贵族所垄断。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七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A.历史背景B.改革措施C.成败得失D.历史影响18.[2023·江西赣州高一期中]1392年8月,高丽大将李成桂通过兵变登上王位。随后,他向明朝申奏改变国号,并接受了明朝洪武帝定国号为“朝鲜”的建议。此外,鉴于明太祖认为高丽诸王因崇拜佛教而影响国事,李成桂确立了崇儒抑佛的国策。据此可知,李成桂时期()A.朝鲜政治深受明朝影响B.朝鲜半岛具备了统一的条件C.儒学在朝鲜开始传播D.朝鲜正式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二、非选择题19.[2023·青海海东高一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教育大门向全民敞开,“所有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学问的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满载而归,把他们所储藏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浩繁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百科全书”。公元9世纪时,帝国首都巴格达以拥有百余家书商而自豪,私人藏书也成为时尚。被译成阿拉伯语的著作中,希腊语著作占据首位。数百部古叙利亚语、波斯语、梵语和希伯来语经典著作,也在百年翻译运动中得以保留和传承。伴随着阿拉伯对欧洲地区(今西班牙、葡萄牙一带)的征服,以及大规模的商业渗透,在11世纪时,译自阿拉伯的医学典籍和按照阿拉伯模式建立的医院已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出现;12世纪上半叶,西欧内陆开始引入以《古兰经》为代表的阿拉伯文化。比利牛斯山以北的学者们争相从西班牙获取古希腊和古罗马典籍的阿拉伯文译本,并和原著一样视如珍宝。许多在西方已经散佚和被忽略的文化经典因此重返西方,包括阿拉伯人撰写的希腊典籍注释本。12世纪时,西西里的科学术语转而采用阿拉伯语。——摘编自陈宇《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欧洲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文化发展的背景及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文化对西欧的影响。20.[2023·贵州毕节高一阶段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类的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苏美尔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化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这说明,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封闭自守,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如果一定要讲究文化的“纯正性”,那么反而会因世世代代近亲交配而有退化淘汰之虞。今日世界在急剧地缩小,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已势必将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请你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主题鲜明,论述合理,做到有理有据。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索取希腊古典著作”“让学者把这些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文化典籍”等信息可反映出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广泛吸收了其他文明的文化,表明阿拉伯帝国在文化领域的开放性,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吸收其他文明的文化,没有体现东西方经济的交流,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保留了古代希腊古籍,但通过材料不能得知保留了“最多”的古籍,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阿拉伯帝国吸收了其他文明的文化,没有体现其文化创新,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阿拉伯散文鼻祖、语法开山祖师都是波斯人。他们的著作也都是用阿拉伯语写成,打上了‘伊斯兰精神’的烙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交流和互鉴,推动了两大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A项正确;材料内容是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交流互鉴,而非架起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排除B项;“重视本民族语言的保护”与“阿拉伯语吸收外来语和扩充词义”不一致,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断定阿拉伯帝国是否继承和发展了波斯的文学,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B解析:据材料“他们源于中亚,后来到小亚细亚,逐渐接受伊斯兰教。他们蚕食并最终灭亡东罗马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描述的是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可见奥斯曼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B项正确;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不是哈里发,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是伊斯坦布尔,不是巴格达,排除C项;最早将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传入欧洲的是阿拉伯人,不是奥斯曼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既是宗教的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最高领导人,这说明奥斯曼帝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奥斯曼帝国继承了东方专制制度,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苏丹的权力,没有涉及奥斯曼帝国加强对思想的控制,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制度与封建专制集权制度有所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奥斯曼土耳其攻陷东罗马后,采用了和东罗马相似的统治方式,这有助于减少原东罗马的反抗,有利于巩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项正确;奥斯曼土耳其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是巩固其统治的方式,排除A项;奥斯曼土耳其有其本身独特的文化,其学习东罗马文化的目的是巩固统治,而非缺乏文化自信,排除B项;奥斯曼土耳其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其采用罗马帝国皇帝头衔,并非其皇帝制度完善有活力,而是这样做有利于减少东罗马的抵抗,巩固其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在印度种姓制度下,婚姻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如“婆罗门从首陀罗种姓中娶妻是不行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其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这使得种姓制度下的等级秩序进一步被固定,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种姓制度下,婚姻的严格等级秩序,与国家认同感没有关系,排除A项;种姓制度下严格的等级秩序造成了婚姻制度中的等级秩序,而非婚姻制度的等级造成了古印度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B项;种姓制度的等级秩序加剧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可知,反映了日本人在借用汉字、借用儒家学说时,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以变通,这说明日本发展文化注重结合实际,又善于创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善于学习外来文明,而非抵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把外来文化为己所用,而不是充当桥梁去再次传播,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吸收外来文明,为己所用,而不是摆脱外来文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B解析:材料“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体现的是朝鲜某大臣主张学习中华文化,但是应该有选择性地对外学习,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藩属地位的承认,排除C项;该大臣主张对中华文化有选择的学习,非遵循自身传统,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的巴格达。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以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开辟了通往各省的大道;……形成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驿站大臣和行省的驿站长官都由哈里发任命,并直接对他报告工作”可知,阿拔斯王朝修建和完善全国交通,各驿站大臣和行省的驿站长官都对哈里发直接负责,哈里发通过这些举措旨在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推动帝国扩张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完善道路建设是手段,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促进商贸发展不是主要目的,是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可知,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重视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并且将其与阿拉伯文化相结合创造了新的文化,体现出阿拉伯注重文化融合与创新,D项正确;阿拉伯善于学习先进文明,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阿拉伯人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阿拉伯人重视整合古代典籍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帝国内少数群体以民族、社会或宗教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社群,获准在国家的框架之内管理自身事物,从而可以保存他们各自的特征,和谐共存”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给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体现其管理的灵活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宗教政策,无法得出东西方贸易沟通状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奥斯曼帝国国内的宗教政策,无法得出对东西方宗教的影响,排除C项;地理位置是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大力扶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和过境贸易”可知奥斯曼帝国重视转口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之所以重视转口贸易说明其可以获得巨大利益,B项正确;根据题干中“严格控制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说明奥斯曼帝国控制城市商业发展,并不注重保护工商业,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工商业发展落后,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出奥斯曼帝国重视农业,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奥斯曼帝国的建立。根据材料“东罗马帝国灭亡前,君士坦丁堡的市场经常又被称为‘威尼斯人的集市’”说明威尼斯在此处形成了垄断。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威尼斯呼吁基督教国家对抗奥斯曼只是利用宗教当借口,因此其他国家不感兴趣,B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威尼斯的传教热情,排除A项;基督教国家希望与奥斯曼帝国交好,不符合史实,奥斯曼帝国宗教是伊斯兰教,排除C项;奥斯曼帝国维系了传统商路的畅通,不符合史实,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的商路,排除D项。故选B项。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势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可知,佛教反对种姓制度,随着佛教在印度的影响扩大,种姓制度遭到冲击,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佛教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排除A项;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并不反对神学思想,排除B项;社会平等逐渐实现,与古印度的历史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笈多王朝统治时期,各省总督、地方官吏或本地封建领主具有较大的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力,笈多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由藩臣的军队组成,这说明笈多王朝没有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D项正确;允许地方管理贸易,不意味着经济政策宽松,排除A项;据材料结论可知笈多王朝政令不够统一,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等级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将军和御家人结成的主从关系制。将军赐予御家人官职和土地并保护其既得利益……御家人对将军宣誓效忠,承担纳贡和服军役义务”可知,在古代日本,这是古代日本幕府政治统治的表现,即以将军为首,御家人为骨干的武士政权,与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握有实权,C项正确;御家人制度是幕府集团权力的加强,而非中央,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庄园经济的信息,排除B项;幕府统治与中华文化影响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D解析:材料描述了在大化改新过程中,氏姓贵族利用生产条件上的优势,快速积累了财富,最终成为日后日本社会动乱的重要因素,上述内容是大化改新的历史影响,D项正确;历史背景、改革措施以及成败得失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朝鲜与中国联系紧密,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等都受到中国的影响。高丽大将李成桂登上王位后,接受明朝洪武帝定国号为“朝鲜”的建议改变了国号;又鉴于明太祖认为高丽诸王因崇拜佛教而影响国事,李成桂便确立了崇儒抑佛的国策。这反映了李成桂时期朝鲜政治深受明朝影响,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李成桂时期朝鲜政治深受明朝影响,没有涉及朝鲜半岛统一问题,排除B项;儒学早在李成桂之前就已经传入朝鲜,排除C项;中央集权指的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无法体现“朝鲜正式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9.答案:(1)背景:求知好学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文化教育事业的平民化;百年翻译运动的兴起;阿拉伯帝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繁荣;阿拉伯帝国政治相对稳定;政府鼓励经商、游历和出版活动。(答出三点即可)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答出两点即可)(2)影响:保存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补充了西欧文献的不足;促进了西欧医学等实用技术和科学研究的进步;为西欧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基督教会对民众的思想控制。(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所有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学问的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可知,求知好学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据材料“教育大门向全民敞开”可知,文化教育事业的平民化;据材料“数百部古叙利亚语、波斯语、梵语和希伯来语经典著作,也在百年翻译运动中得以保留和传承”可知,百年翻译运动的兴起;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繁荣为其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