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是耳鼻咽喉与整体关系的主要方面,也是耳鼻咽喉科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耳鼻咽喉与脏腑关系的认识主要是在《内经》中形成的,并在历代不断有所补充和发挥,用以指导临床实践。耳鼻咽喉与五脏六腑的关系,诚如薛生白《日记杂讲》所说:“读《素问》耳兼心肾,与《灵枢》合看,则又兼肺,可见每窍皆兼五行。”其相互关系往往具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有络属关系、生理关系、病理关系三个方面,从临床角度,还有治疗关系与治疗关系等。所谓络属关系,主要是耳鼻咽喉与脏腑之间窍脏相属、五行相属、表里相应和经络相连的关系。生理、病理关系,主要是耳鼻咽喉与脏腑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主要是耳鼻咽喉生理对脏腑功能的依赖关系和脏腑对官窍的功能司理关系,以及脏腑病理对耳鼻咽喉的影响关系。诊断关系有二个方面,一是从耳鼻咽喉的形态及某些病状来测知脏腑功能失调或诊断相应脏腑病证或证候,所谓“五官者,五脏之阅也”,“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这是中医诊断学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则是根据脏腑与官窍的络属、生理、病理关系,以及根据各脏腑的病状、舌脉特点来测知或诊断耳鼻咽喉疾病所属脏腑经络证候,这也是耳鼻咽喉辨证学的一部分。治疗关系亦有二个方面,一是耳鼻咽喉病变从脏腑辨证论治,这是耳鼻咽喉科辨证论治的主要方法,二是脏腑的病变也可从耳鼻咽喉,特别是从耳、鼻部位施治(如耳针、鼻针疗法等),这也是中医治疗学的一部分。本节主要介绍属耳鼻咽喉科学范畴的内容。一.耳与脏腑的关系五脏六腑中,耳与肾、心、肝、胆、脾、肺的关系较为密切。㈠耳与肾络属关系肾开窍于耳,耳与肾同属于水,表里相应,足少阴肾经之络入于耳中。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耳在窍为耳”。《备急千金要方》说:“肾主耳,耳是肾之余。”现代研究亦认为,内耳与肾的某些组织在结构与反应上,具有某些共同性。《素问.缪刺论》说:“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血证论》说:“陈修园曰:肾开窍于耳,而肾脉却不上头,肾与心交,假道于心腑小肠之脉以入于耳中。”生理关系肾主耳,耳为肾之官。官者,官能、职能之谓也。肾主藏精,肾之精气上注于耳,则耳窍受养而功能健,听觉聪敏。故《灵枢》说:“耳者,肾之官也”,又说:“肾者主为外,使之(耳)远听。”《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类证治裁》亦说:“足少阴肾窍于耳,肾气充则耳听聪,故《经》言精脱者,耳聋也。”病理关系肾脏失调可致耳病。若肾精亏虚,或髓海不足,耳窍失养,甚或虚火上扰,则听觉失聪,耳鸣、耳聋、眩晕等症。如《灵枢.决气》说:精脱者耳聋。《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肾为元阳之腑,阳虚寒水上泛,亦致耳鸣眩晕。肾主骨,肾虚则骨弱,易受邪毒所侵为病。临床上,脓耳之症可见肾虚而耳骨破坏,以致病程久延,耳聋加重、眩晕发作,产生脓耳变症。诊断关系腰为肾之腑,肾藏精,为元阴元阳之腑,又司理二阴。临床上,耳病而见腰痛、遗精,或阳气不足,小便清长等症,其证多责于肾。又切肾脉可知耳病。如《医学正传》卷5:“两尺脉洪或数者,相火上炎。其人必两耳蝉鸣或聋。”《杂病源流犀烛》卷23:“耳病之源,风则肾脉必虚,热则肾脉必数,虚则肾脉必涩,气郁则肾脉必沉滞,此为久病之脉。暴病则必浮洪。若两尺相同,则阴火上冲矣。盖以肾发窍于耳,故耳病必以肾脉为消息,再兼诊他脉,此其大法也。”治疗关系某些耳症宜从肾论治。《严氏济生方》认为,凡耳病,“六淫伤之调乎肾”。《仁斋直指方》认为,治耳病者,“风为之疏散,热为之清利,虚为之调养。邪气屏退,然后以通气安肾之剂主之。”《医贯》卷5说:“有耳痛耳鸣耳痒耳脓耳疮者,亦当从少阴正窍,分寒热虚实治之者多。”现代一般认为,耳病治肾者,多属虚证,常有补肾阴、壮肾阳、滋阴降火、温阳利水等法。㈡耳与心络属关系心寄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手少阴心经之络脉会于耳中。《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针灸甲乙经》说:“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既济。心气通于舌,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在于耳。”《证治准绳.杂病》说:“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因寄窍于耳,则是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生理关系心主神志,耳司听觉,受心之主宰。《管子.心术上》说:“耳目者,视听之官也,心而无与于视听之事,则官守其分矣。夫心有欲物者,物过而目不视,声至而耳不闻也。”又心主血脉,耳为宗脉之所聚,故心血上奉,耳得所养而功能健旺。《金匮钩玄.附录》说:“荣者水谷之精也,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耳得之而能听。”《张氏医通》卷8说:“盖肾治内之阴,心治外之阳,合天地之道,精气无不变通。故清净精明之气上走空窍,耳受之而听斯聪矣。”病理关系心脏失调,可致耳病。如心虚血耗,耳失所养,则功能失司。《古今医统》说:“心虚血耗,必致耳聋耳鸣。”《医贯》说:“血气不足,宗脉乃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气与之搏,故为耳鸣。”又心肾不交亦致耳病。如《辨证录》说:“凡人心肾两交,始能上下清宁,以司视听。肾不交心与心不交肾,皆能使听闻之乱。”心气不平,亦致耳病。《严氏济生方》说:“忧愁思虑得之于内,系乎心,心气不平,上逆于耳,亦致聋聩、耳鸣、耳痛、耳痒、耳内生疮,或为聤耳,或为焮肿。”临床所见,耳病责之于心者,多属虚证。诚如《保婴撮要》所说:“耳者,心肾之窍心肾主内症,精血不足。”诊断关系切心脉可知耳病证候。《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心脉微涩为耳鸣。《医学正传》卷5说:左寸洪数,心火上炎,其人必两耳蝉鸣或聋。《辨证录》卷3说:“心不交肾耳鸣轻,肾不交心耳鸣重。”治疗关系某些耳症宜从心或心肾论治。《严氏济生方》认为,耳病者,“七情所感治乎心。医疗之法,宁心顺气。欲其气顺心宁,则耳为之聪矣。”《临证指南医案》卷8说:“体虚失聪治在心肾。”《辨证录》卷3说:“人有双耳聋闭,此大病之后,或年老人有之,故必用补肾之药,使肾之液滋于心;即宜用补心之剂,使心之气降于肾。心肾之气既交,自然上升而通矣。”临床上,耳病治心者,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常有滋补心血、滋肾阴降心火、清心开窍、活血通络开窍等法。㈢耳与肝络属关系肝胆互为表里,胆经循耳,肝脉假胆脉通于耳。《医学心悟》说:“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皆络于耳。”《杂病源流犀烛》卷23说:“右耳属肾,左耳属肝。”生理关系肝气假肾通于耳。肝肾精血同源,且肝木为肾水之子,故肾气通于耳,而肝气亦假之以通于耳。《辨证录》说:“肝为肾之子,肾气既通于耳,则肝气未尝不可相通者,子随母之象也。”肝藏血,主疏泄气机,耳司听觉,主平衡,有赖于肝血之奉养与肝气条达。病理关系肝脏失调可致耳病。肝虚,精血不足,耳失所养,或肝阴不足,肝阳上扰清窍,则耳的功能失司,产生耳鸣、耳聋、耳眩晕等症。《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目荒荒无所见,耳无所闻。《景岳全书》卷27说:“(耳)虚闭证,凡十二经皆有所主,而又惟肝肾为最。”又肝气实,气机失调,或肝火上犯,亦致耳病。《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医学心悟》卷6说:“聤豆底耳,耳内生疔也,乃肝经郁火所结。”诊断关系根据肝脏病变特点,以诊耳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五脏生成》:“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医学心悟.入门辨证诀》:“若耳聋舌卷唇青,此属厥阴。”治疗关系某些耳病宜从肝论治。《丹溪心法》卷4说:“耳鸣必用龙荟丸”、“耳聋必用龙荟丸”。用龙荟丸者,泻肝经实火也。《杂病源流犀烛》卷23说:“肝家本来火盛,或为风乘痰客而鸣,须先清肝,兼治风痰,宜加减龙荟丸。”《保婴撮要》卷4说:“耳证肝经风热,宜用柴胡清肝散;若因血燥,用栀子清肝散肝经郁火而致者,加味逍遥散。”临床上,耳病治肝者,主要有清肝泻火(湿热)、疏肝解郁、滋补肝肾、平肝潜阳、行气活血等法。㈣耳与胆络属关系胆之经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灵枢.卫气》说:足少阳之标,在耳窗笼之前。《血证论》亦说:“足少阳胆脉统耳轮。”生理关系胆附于肝,肝胆互为表里,主疏畅气机,耳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肝胆气机调达。病理关系胆经失调可致耳病,耳病外症,多属于肝胆。《保婴撮要》卷4说:“耳者,心肾之窍,肝胆之经也肝胆主外症,风热有余。”《医林绳墨》卷7说:“肾虽开窍于耳,而见症实系手足少阳二经。”胆病及耳,多因胆经热盛,经气痞塞或厥逆,或少阳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循经至耳而发。《灵枢.厥论》说:“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丹溪心法》卷4说:“耳聋皆属于热,少阳厥阴热多。”《素问.热论》说:“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肝胆主升,其旺在左,故《医学入门》卷4说:“厚味动胃火,左右俱聋;忿怒动胆火,则左耳聋;色欲动相火,则右耳聋。三者,忿怒为多。”诊断关系根据少阳病变特点以诊耳病。《素问.热论》说:伤寒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说明外感耳聋者,多属于少阳。治疗关系某些耳病宜从胆经论治,特别是耳病外症,多从胆经或肝胆经论治。《临证指南医案》卷8说:“邪干窍闭,治在胆经。”《类证治裁》卷6说:“气逆窍闭治在胆。”临床上,耳病治胆者常有和解少阳、清利肝胆、行气通窍等法。㈤耳与脾络属关系足太阴脾之络脉入于耳中。生理关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升清降浊,输布水谷精微。脾气健,则清升浊降,耳得濡养而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病理关系脾虚,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耳窍失养而功能失司,或易为邪毒所犯,致生耳病。《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脾气受损,运化失调,聚湿生痰,浊阴不降,上干于耳,甚或痰与火结,壅闭耳窍,致生耳病,如耳胀、脓耳、耳眩晕等症。脾恶湿,外感湿邪,内应于脾,上蒙清窍,发为耳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岁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耳聋煇煇淳淳。可见脾虚清阳不升与湿浊上干,是脾病及耳的二个方面。诊断关系在临床上,多根据脾病证候特点,以诊耳病。治疗关系某些耳症宜从脾论治。《保婴撮要》卷4说:“耳证脾经郁结而致者,加味归脾汤。”《血证论》卷6说:“又有久病之人,以及产妇,中宫大虚,不能堵塞肝肾之气,以致虚火上冲,而发耳鸣者,虽系胆与肾中之火,却要填补脾胃以堵塞之。”临床上,耳病治脾者,常有补脾益气、健脾渗湿、清利脾经湿热,以及燥湿化痰等法。㈤耳与肺络属关系手太阴肺经之络入于耳中。捏鼻鼓气,气贯于耳,肺气与(中)耳相通;又中耳内表面之粘膜、纤毛,乃皮毛之属,而肺主皮毛,故(中)耳属肺之系。现代研究亦认为,中耳粘膜来源于呼吸道粘膜,其组织结构与反应具有很大的同一性。又《温热经纬.余师愚疫病篇》说:“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葱笼,专主乎听。”生理关系肺主声,耳为肾窍,而肺为肾之母,令耳闻声。《难经.40难》说:“耳者,肾之窍,而反闻声,其意何也?然肾者北方水,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肺主宣发,肺气充,上焦开发,若雾露之溉,敷布气血津液,以濡养空窍。《灵枢.阴阳清浊》说:“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耳属空窍而得濡养,则功能正常。病理关系肺的病变可致耳病。如皮毛受邪,循肺系犯耳,发为耳病。《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嗌燥耳聋。若肺气虚,耳失所养,则耳聋失聪。《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故肺系外感与肺虚失养,是肺病及耳的二个方面。诊断关系除了根据肺的病变特点以诊耳病外,切肺脉可诊耳病。《诸病源候论》卷29说:“诊其右手脉寸口,名曰气口,以前脉浮为阳,手阳明大肠脉也;沉则为阴,手太阴肺脉也;阴阳俱虚者,此为气血虚损,宗脉不足,病苦耳鸣嘈嘈,眼时妄见光,此是肺与大肠俱虚也。”治疗关系某些耳症宜从肺论治。《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说:“假令耳聋者,肾也,何谓治肺?肺主声。”《证治准绳.杂病》说:“耳者,宗气也。肺气不行,故聋也,宜生脉散嚼下蜡弹丸。”临床上,耳病治肺者,常有宣肺解表、肃肺祛邪、补益肺气等法。二、鼻与脏腑的关系五脏六腑中,鼻与肺、脾、肝胆、肾、心、胃的关系较为密切。㈠鼻与肺络属关系肺开窍于鼻,鼻连颃颡,下通于肺,是肺之门户,属肺之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肺主鼻,在窍为鼻。《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备急千金要方》卷17说:“肺主鼻,鼻是肺之余。”生理关系肺主鼻,鼻是肺之官。肺主宣发肃降,肺气清利,则肺之精气上注清窍,鼻窍得养而窍道自利,嗅觉灵敏。《灵枢.宣明五气论》说:“五脏化液,肺为涕。”涕者,濡养鼻窍之肺津也。《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简明医彀》卷5说:“肺开窍于鼻,肺气清顺,鼻气通利而知香臭。”鼻为气道,为肺之门户,有助于肺之呼吸调畅。《仁斋直指方》说:“鼻者,清气出入之道路也,阴阳升降,气血和平,则一呼一吸,荣卫行焉。”肺为华盖,鼻司清化,御邪毒,乃华盖之阊阖。《三因方》说:“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鼻为肺之阊阖,吸引五臭,卫养五脏。”病理关系鼻病多归咎于肺,肺脏失调是导致鼻病的主要病机。如肺气虚,则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鼻窍易感外邪为病;或肺虚,鼻窍失养,以及肺虚宣肃失利,邪毒滞留,产生种种鼻病。《灵枢.本神》说:“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肺脏实邪亦致鼻病。《诸病源候论》卷29说:“肺脏为风冷所乘,则鼻气不和,津液壅塞而为鼻瓮。”《严氏济生方.鼻门》说:“夫鼻者,肺之候其为病也,为衄,为痈,为息肉,为疮疡,为清涕,为窒塞不通,为浊脓,或不闻香臭。此皆肺脏不调,邪气蕴积于鼻,清道壅塞而然也。”《医学摘粹》亦说:“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诊断关系除根据肺脏病变特点以诊鼻病外,切肺脉亦诊鼻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肺脉微急为肺寒热,若鼻息肉不通。《诸病源候论》卷29说:“诊其寸口微芤者,衄血;寸脉微,苦寒,为是衄血。”盖右寸属肺,左寸属心,寸脉微芤者,气虚血少,衄血所致然也。《医学正传》卷5说:“右寸脉洪而数,为鼻衄鼻齄,左寸脉浮缓为伤风鼻塞,鼻流清涕。”治疗关系鼻病多从肺论治。《医林绳墨》卷7说:“肺主气,开窍于鼻,鼻为之病,肺病也,治当以清气为主。”肺主气,清气者,清利肺气也。《杂病源流犀烛》卷23说:“总之,肺和则鼻自已病,安可不急急于手太阴以图治哉。”临床上,鼻病治肺者,常有宣肺解表、清肺泻热、益气固表、润肺清燥等法。㈡鼻与脾络属关系鼻尖与脾相应。《灵枢.五色》说:“下者,脾也”,“下”指鼻尖部位。《医学心悟》卷5说:“鼻准属脾土。”《杂病源流犀烛》卷23说:“鼻为肺窍,外象又属土。”此以鼻居面之中央,而中央属土故也。《医方辨难大成.中集》亦认为:“鼻窍属肺,鼻内属脾。”生理关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升发清阳,司统血之职。鼻为清窍,乃清阳游行交会之所,血脉多聚之处。故脾气健,气血充沛,清阳升发,则鼻窍得养而窍道自利,嗅觉灵敏。病理关系脾脏失调可致鼻病。如脾虚气血不足,清阳不升,则鼻窍失养而功能失利;或脾虚而正气不足,邪毒滞留鼻窍;或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浊阴上干,发为种种鼻病。《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临床上,慢性或虚证鼻病常与脾虚有关。脾经实邪亦致鼻病。《素问.气厥论》说:“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杂病源流犀烛》卷23说:“又有鼻内生疮,由脾胃蕴热,移热于肺者也。”诊断关系根据脾脏病候的特点,以诊鼻病之证。《素问.刺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治疗关系某些鼻病宜从脾论治。《保婴撮要》说:“鼻色赤,乃脾胃实热,用泻黄散;微赤,乃脾经虚热,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临床上,鼻病治脾者,常有补中益气、温中健脾、健脾化浊、清脾泻热(湿)等法。㈢鼻与肝胆络属关系胆为奇恒之腑,上通于脑,脑为精髓之海,下通于鼻。肝胆互为表里,肝之经脉循抵畜门(后鼻孔),足少阳胆经之脉会于睛明,故夹鼻之山根部。又肝与鼻梁相应,胆与鼻梁两侧相应。病理关系肝胆失调可致鼻病。《素问.气厥论》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瞑目,故得之气厥也。”《医学入门》卷4说:“肝热生风,亦致鼻塞流涕。”《医林绳墨》卷7说:“亦有肝移热于脑,则迫血妄行而为鼻衄之证。”又《素问.腹中论》认为,肝气虚损,可致嗅觉异常,鼻流清涕等症,其云:“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肝伤”。诊断关系切肝脉可诊鼻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肝脉大甚为内痈,善呕衄。治疗关系某些鼻病宜从肝论治。《保婴撮要》卷4说:“因惊扑气散,血无所羁而鼻衄左脸青而兼赤者,先用柴胡清肝散。”《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认为鼻渊宜清上镇心滋水,兼理乎肺肝。临床上,鼻病治肝胆者常有清肝泻火止衄、清利肝胆、疏肝理气等法。㈣鼻与肾络属关系督脉循行于鼻梁至鼻尖,肾之经脉交会于督脉;鼻为肺窍,肺肾同源,金水相生,子随母之象,故鼻与肾有间接络属关系。生理关系肾为水火之宅,元阴元阳之腑,温煦滋养于肺,肺之精气上荣于鼻,必有赖于肾之精气的充沛。病理关系肾虚可致鼻病。《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为病肾为欠为嚏。”肾之阳气不足,则鼻失温煦,可致鼻渊鼻鼽。又肾阴不足,鼻窍失养,甚或虚火上炎,上灼鼻窍,则发为鼻衄、鼻槁等症。治疗关系某些鼻病宜从肾论治。《医学入门》卷4说:“凡鼻涕、鼻渊、鼽久甚不愈者,非心血亏则肾水少,养血则血升而火自降,补肾则水升而火自清。”临床上,鼻病治肾常有温阳益气、滋阴降火等法。㈤鼻与心络属关系鼻之山根与心相应。《灵枢.五色》认为,五色望诊,山根部属心。鼻同属心肺之门户。《景岳全书》卷27说:“鼻为肺窍。又曰天牝,乃宗气之道,而实心肺之门户。故经曰,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又心主血脉,鼻为血脉多聚之处。生理关系心主嗅。《难经.40难》说:“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心主嗅与心主神明和心主血脉的功能有关。《管子.九守》说:“心不为九窍,九窍治。”故嗅觉功能受心之主宰;而心血充沛,奉养于鼻,则嗅觉敏。鼻之喷嚏亦与心有关。《灵枢.口问》说:“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故心气充沛,鼻能为嚏,以驱外邪。病理关系心脏失调可致鼻病。《诸病源候论》卷10说:“心主血,肺主气而开窍于鼻,邪热伤于心故衄。”《宣明论方》卷4说:“夫肾水真阴本虚,心火狂阳,积热以甚,以致风热壅滞,头面昏眩或鼻窒鼽衄。”《素问.五脏别论》说:“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杏苑生春》卷6认为:“鼻之为病,尽由心肺二经受邪,有寒有热。”诊断关系切心脉可诊鼻证。《诸病源候论》卷29说:“诊其寸口微芤者,衄血;寸脉微,苦寒,为是衄血。”《医学入门》卷1说:“右寸洪数,鼻衄鼻齄;左寸浮缓,鼻涕风邪。”治疗关系某些鼻病宜从心论治。《灵枢.热病》说:“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说:“鼻塞者,肺也,何谓治心?心主嗅。”临床上,鼻病治心者,常有清心泻火、补益心脾、活血祛瘀通络等法。㈥鼻与胃络属关系胃之经脉夹鼻。《景岳全书》卷27说:“鼻为肺窍然其经络所致专属阳明。”又《灵枢.五色》认为,两鼻翼与胃相应。生理关系脾胃互为表里,脾属阴土,胃属阳土,二者乃升降枢纽。脾胃健,清升浊降,则鼻窍自利。病理关系胃的失调可致鼻病。《丹溪心法》说:“鼻息肉,胃中有食积,热痰流注。”《医旨绪余》说:“肠胃素有痰火积热,则其平常上升之气,皆氲而为浊耳。金职司降,喜清而恶浊,今受浊气熏蒸,凝聚既久,壅遏郁结,而为痰涕。至于痔珠、息肉之类,皆由积久,燥火内燔,风寒外束,隧道壅塞,气血升降,被其妨碍,浇培弥厚,犹积土而成阜也。”《寿世保元》卷4说:“阳热怫郁,致动胃经,胃火上烈,则血妄行,故衄也。”若脾胃虚,清阳不升,浊阴上干,亦致鼻病。《脾胃论》说:“此则脾虚九窍不通之谓也。虽言脾虚,亦胃之不足所致耳。”《医学入门》卷4说:“鼻窒久不愈者,必内伤肺胃,清气不能上升,非外感也。”而《医学摘粹》认为:“鼻病究其本源,总由土湿胃逆,浊气填塞于上,肺是以无降路也。”治疗关系某些鼻病宜从胃论治。《东垣试效方》卷5说:“若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生化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也。宜养胃气,使营运之气阳气宗气上升,鼻则通矣。”《证治汇补》卷5说:“大抵劳伤元气,阴虚火动逆于胃而衄者,宜清胃生脉。”临床上,鼻病治胃者,常有补益脾胃、清胃泻火、除痰散结等法。三、咽喉与脏腑的关系五脏六腑中,咽喉与肺、胃、脾、肾、肝的关系较为密切。㈠咽喉与肺络属关系肺之经脉循喉咙;喉下接气道,与肺相通,为肺之系,乃肺之苗。《太平圣惠方》卷35说:“喉咙者为肺之系。”《经验喉科紫珍集.原序》说:“喉乃肺之苗。”生理关系肺司呼吸,喉为气道,乃呼吸出入之要塞,咽喉通利,才能一呼一吸,荣卫行焉。《太平圣惠方》卷35说:“喉咙者,空虚也,言其中空虚,可以通于气息,呼吸出入,主肺气之流通。”喉为肺之阊阖,保护肺脏。《医贯》卷1说:“气口有一会厌,当饮食方咽,会厌即垂,厥口乃闭。水谷下咽,了不犯喉,言语呼吸,则会厌张开。”肺主气,喉主发音,肺气清,喉窍利,则声音宏亮。《景岳全书》卷28说:“声由气而发,肺病则气夺,此气为声音之户也。”《辨证录》卷10亦说:“肺主气,气通则声音响亮,气塞则声音瘖哑。”总之,肺主气,宣发肃降,肺气充沛,宣肃调畅,则肺之津气上承,咽喉得养,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而咽喉为呼吸出入之门户,咽喉清利,则气道通畅,呼吸匀调,肺脏安和,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病理关系肺失调和,可致咽喉疾病。若外感六淫,肺失宣肃,邪壅咽喉,或肺经蕴热,上攻咽喉,发为咽喉病证。《太平圣惠方》卷35说:“若风热邪气,搏于脾肺,则经络痞塞不通利,邪热攻冲,上焦壅滞,故令咽喉疼痛也。”《医林绳墨》卷7说:“咽喉之症,皆由肺胃积热甚多,痰涎壅盛不已,致使清气不得上升,浊气不得下降,于是有痰热之证见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说:“紧喉风,此证由膏梁厚味太过,致肺胃积热,复感风邪,风热相搏,上壅咽喉肿痛,声音难出,汤水难下”。若肺脏虚损,气津不足,咽喉失养,甚或虚热上攻,发为咽喉病。《杂病源流犀烛》卷24说:“又有脾肺虚热,上攻咽喉生疮者。”“喉燥痛,水涸火炎,肺金受克故也。”《血证论》卷6说:“又有津液干枯,肺萎叶焦,声音嘶小者。”诊断关系根据肺之病候特点诊察咽喉病证。如《疮疡经验全书》卷1说:“病人瘥后,气短声不出者,皆肺气不行病后声哑不言,犹此乃肺金受刑。”又切肺脉可诊咽喉病证。《医学正传》卷5说:“两寸脉浮洪而溢者,喉痹也。”治疗关系咽喉病常从肺论治。《喉证指南》卷2说:“咽喉症无论寒热,总宜宣肺,不宣肺则热不退,寒不敛。”临床上咽喉病治肺者,常有疏风散邪利咽(喉)、清肺泻热、养阴清肺、补益肺气、益气清金、化痰利咽(喉)、开音利喉等。㈡咽喉与胃络属关系胃之经脉循行于咽喉;咽下接食道,直通胃腑,为胃之系。《太平圣惠方》卷35说:“咽者为胃之系。”生理关系咽主吞咽,为传送水谷之津关,胃主受纳,咽吞与胃纳二者相互配合。《太平圣惠方》卷35说:“夫咽喉者,生于肺胃之气也。咽者咽也,空可咽物,又谓之嗌,主通利水谷,胃气之道路。”《医贯》卷1说:“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水谷同下,并归胃中,乃粮运之津关也。”又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升清降浊;胃气充沛,清升浊降,咽喉得养而清利,功能正常。病理关系胃病可致咽喉病变。《医林绳墨》卷7说:“愚按咽喉之症,未有不由肺胃二经为病也。”胃热上冲,可致咽喉红肿疼痛。《疮疡经验全书》卷1说:“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胃病者,鬲咽不通。胃主降,胃气不降,常致咽部敏感,干哕欲呕。若脾胃虚,清阳不升,津不上承,咽喉失养,则清道不利而致咽喉为病。《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说:“脾胃虚弱,乃血所生病,主口中津液不行,故口干咽干也。”诊断关系根据脾胃病候的特点诊察咽喉病证。《诸病源候论》卷30说:“咽喉者,脾胃之候也。”《备急千金要方》说:“喉咙者,脾胃之候也若脏热,喉则肿塞,气不通若腑寒,喉则耿耿如物,常欲窒,痒痹涎唾。”《尤氏喉科秘书.喉症治法》说:“凡喉症,非俟大便出后,方可望痊,若大便秘结,未可轻许其无碍。”又切脾胃之脉以诊咽喉病证。如《咽喉脉证通论.总论》说:“喉间红瘰作痛,满唇焦裂,目热如烧,或作干呕,是胃经虚火炽盛,右关脉必洪缓。”㈢咽喉与脾络属关系脾经之脉上循咽喉;喉为肺之系,咽为胃之系,而脾胃互为表里,属土,为肺金之母。《重楼玉钥.诸风秘论》说:“咽主地气,属脾土。”故咽喉与脾有直接和间接的络属关系。生理关系脾主升清,输布精微,濡养咽喉,则清道自利,功能健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2024 年秋季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 30种寿司的制作方法(有图片)资料
-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 《接触网施工》课件 4.5.2 拉出值调整
- 全新升级的2024版办公自动化培训课件:事半功倍的秘诀
- 2024春夏秋冬服装搭配指南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7课《我是班级值日生》精美课件(第1课时)
- 河南省商丘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课后作业((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20加减法课件:激发学习兴趣的秘诀
- 自然资源使用权账务处理实例-记账实操
-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教材解读
- XML期末大作业实验报告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四年级上册 单元作业设计《为父母分担》
- 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 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
- 天然气巡检记录表
-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临床应用
- 民法典讲座-继承篇
- 外包施工单位入厂安全培训(通用)
-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课件
- 客户接触点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