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研究4200字(论文)】_第1页
【幼小衔接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研究4200字(论文)】_第2页
【幼小衔接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研究4200字(论文)】_第3页
【幼小衔接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研究4200字(论文)】_第4页
【幼小衔接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研究42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小衔接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目录TOC\o"1-2"\h\u1579摘要 1418引言 15910一、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217376(一)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210246(二)培养儿童基本学习素质 226166(三)有益于儿童的终身发展 211567二、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存在问题 320307(一)家长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淡薄 320654(二)教师处理幼儿之间错误模仿行为欠妥当 328287(三)社区环境导致家园间存在沟通不当问题 325556三、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 414891(一)传统观念的转变 427670(二)生活制度的调整 428595(三)日常教育的实施 512334四、结论 51655参考文献 5摘要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属于两种模式不同的教育阶段。小学时期,不仅孩子的身心发展与以往不同,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两者之间有一个连续体,这就是所谓的幼小衔接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项目的进步,很多家长已经开始关注这个话题,行为习惯培养成为其所属的中流砥柱。基于此,本文以幼小衔接为背景,阐述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小衔接的影响与意义,分析当前幼小衔接背景下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期给幼小衔接中行为习惯的培养带来一些参考。关键词:幼小衔接;行为习惯;学前教育引言幼小衔接教育阶段是每一位幼儿从幼儿园走向小学阶段的途径,是幼儿从学前教育走向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需要幼儿自己做出改变,也需要幼儿教师、幼儿家庭以及社会之间互相合作帮助,让幼儿明白幼小衔接小于阶段的重要性,积极去探索幼小衔接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改变。比如小学的教育模式跟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完全不一样,有一些小学教育任务相对来说比较繁重,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幼小衔接阶段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幼儿无法及时做出角色转变,难以胜任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在这一期间,有一些儿童会出现情绪上的问题,不愿意上学,甚至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上课无法认真听讲,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看法,更有可能养成相对封闭的性格导致儿童无法适应这个过程,会造成一些心理,甚是在身体的一些伤害,不利于以后的健康成长。一、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一)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礼仪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加强孩子的认知发展,促进孩子的社会发展,提高孩子的自尊心,让幼儿时期的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的世界。不仅如此,积极的行为还可以促进孩子的情绪发展,增强孩子的情绪需求和控制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因此,积极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环境的适应,促进孩子在未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二)培养儿童基本学习素质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们可以在他们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兴趣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导慢慢实现的,另外,幼儿时期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时期。如果在幼儿期,没有把握好兴趣的培养,这将会严重影响孩子好奇心的激发,学习成果也会随之降低,导致幼儿无法跟上学习进度。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也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有益于儿童的终身发展人是需要群居的动物,生活在一个社区中,需要与他人交流,需要具备人类的技能,需要了解自己,而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同时有利于孩子建立积极及水泥款的人际关系,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引导孩子们消除自我中心主义,去体会和理解别人,教会孩子在与同龄人交往中处理冲突和冲突,同时也能锻炼幼儿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二、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存在问题(一)家长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淡薄家长对智力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于道德教育、知识积累、身心发展、以及良好习惯的教育,甚至出现了过度保护、过度替代、拔苗等不良的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些家长以成绩至上原则。在高考接力棒的推动下,家长们仍然习惯于"以成绩论榜样",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成绩过低,会比其他的孩子有所差距,这样会给家长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结果,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儿童在周一开始学习英语,周三开始跳舞,周五开始拼音,周六和周日开始学习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上的认知又不够,具体表现为学校在邀请家长参加参观学校校园或者是和学生一起上课来体验课堂内容以及带领幼儿一起参与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和工艺活动的时候,学生家长对参与的欲望和热情是没有很高,甚至一些家长也明确表示,他们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参与孩子的生活。(二)教师处理幼儿之间错误模仿行为欠妥当基于幼儿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幼儿之间容易相互模仿,其语言和行为习惯在相互交往中不断地进行着转换与模仿,且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相对不足,他们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为习惯进行模仿,同时幼儿对不良行为的“免疫力”比较差,容易模仿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尽管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都可以做到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学习能力来创设适合幼儿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但教学环境和教育观念更新等原因会使得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与预设的教学内容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由于缺乏对教育内容深刻的理解和教育模式的理念更新,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都很难做到妥善处理好幼儿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工作,教育内容也很难做到统一整合,使得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社区环境导致家园间存在沟通不当问题从幼儿家庭层面来看,大部分幼儿家长因为工作原因使得与幼儿相处时间很短,无法与幼儿有充分的交流,幼儿身心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及时发现,会使得幼儿情感被忽略,不利于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幼儿教师角度来看,由于班级规模大,教学工作繁忙,幼儿教师无法做到对每个幼儿都全方位的照顾和关心,难免会忽略了幼儿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问题。而家庭层面和幼儿园之间又相对缺乏沟通,无法把幼儿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问题及时沟通反馈,幼儿在被情感忽视的情况下容易养成不良的性格及行为习惯,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原因扩大了成人与幼儿之间的距离。习惯会潜移默化的相互转换,垃圾分类走进幼儿园,从娃娃抓起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接受能力也很强,幼儿身处的社区环境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会对幼儿有负面地引导作用,幼儿会模仿这些不良行为,使之形成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这也是我们应当重视的一个方面。三、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一)传统观念的转变目前很多家长采取提前教育的态度,给幼儿安排了许多学习项目,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并且将知识的学习作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目标,这种教育观念给幼儿造成了不少学习压力,学习负担过大,不利于幼儿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向家长科普现代教育观念,让家长明白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及意义,幼儿园还应该重视和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家长在幼儿教育的作用力是独特且作用强大的,其家长的行为和态度对这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做好家长的工作,改变家长相关观念,家长与幼儿园再结合小学三者共同配合、协助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幼儿园、小学的正确引导。例如,幼儿园可以经常安排一些活动,邀请家长加入亲子活动;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样化方式来引导家长给予幼儿园、小学配合,一起做好衔接教育工作。幼儿园还应该强化与社区的沟通,致力宣扬衔接工作的开展并有效执行的重要作用。使全社会对此产生共识,合作配合。(二)生活制度的调整幼儿正处于入学的初期阶段,应适当对教学内容中一些抽象性的语言或者符号进行削减,添加一些详细的形象、趣味性的内容解释;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好的介绍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改善单一的上课模式,对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应结合幼儿心理成长阶段的不同采取趣味性的教学、多种活动方式的教学。衔接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应得到系统化和保障。可以使幼儿从思维上和情感上做好升入小学准备。同时,要注重对孩子的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入学前的准备不是一定要求幼儿需要了解多少汉字或会算几个算术问题,重要的应用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一方面培养他对阅读和写汉字的兴趣,为他进入小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日常教育的实施幼儿园和小学应建立互助机制,组织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教育形式。大班工作得到更多的启发;给小学教师一些方法,使小学也可以依靠幼儿园。还可以根据家长的需要,组织家长的谈话和辅导活动,开展一系列关于儿童与儿童关系的讲座或辅导活动。在幼儿园的过程中,教育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避免幼儿园教育偏向小学制,幼儿园必须树立正确的幼儿园教育观念,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原则”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程序”的要求来开展工作。四、结论幼儿园和小学是不同的教育教学阶段,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情况、学习能力以及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的情况都各不相同。幼儿园基础衔接教育的实践是指在互动研究方面,围绕课程衔接、能力培养、教师培训、环境创造、家长工作等方面,领导本地区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孩子适应小学生活,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社会技能等方面顺利实现过渡教育过程。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入手,帮助幼儿在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时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幼小衔接教育虽然逐渐受到了重视,但是对于幼小衔接教育行为习惯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本文针对幼小衔接中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提出了新的建议。能为以后的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2]冯宝梅.幼儿生活习惯养成问题、成因及家庭教育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3]李依濛.幼儿生活与卫生行为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4]王晓娟.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苏州大学,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